手腕关节肿痛的关节处得了风湿,长期肿痛

手腕关节痛怎么办?痛的时候肿起来,动都动不了,照片骨头没事,检查类风湿因子也正常,这是怎么回事?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手腕关节痛怎么办?痛的时候肿起来,动都动不了,照片骨头没事,检查类风湿因子也正常,这是怎么回事?
被浏览125次
采纳率:43%
有没有外伤史,有可能是软组织挫伤,或者受寒凉潮湿影响导致.建议做超短波物理疗法,连续治疗,一般情况一至两周可以康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右手腕关节不明肿痛
右手腕关节不明肿痛
基本信息:男&&21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男,学生,21岁右手腕关节在早上起床后微微红肿,弯曲时(弯曲程度在正常范围内,左手弯曲同样程度没有任何疼痛感)有疼痛感,弯曲越厉害越痛,到晚上睡觉前疼痛减轻,但第二天早上起床时疼痛感又加剧(和前一天早上起床时差不多,但位置稍微移了一点,不过仍在腕关节处)。此前一两年内也曾出现过三四次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前一天晚上还好好的,但第二天早上关节处就不明疼痛,并带有不明显的肿。不过出现肿痛的关节并不固定,有时是踝关节,有时是髋关节,有时是腕关节,还有时是大脚拇指。多数情况是只有一个关节出现上述症状。当时校医院开的是镇痛药芬必得和利君沙,吃一两次后疼痛感就消失,我也就停止服药。我想问一下这是不是风湿性关节炎?能否根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漳州市林墩卫生院&&&骨科
建议:有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先查抗‘O’、类风湿因子。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关节炎)(别名: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  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就诊科室:风湿科 骨科典型症状: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关节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类风湿手关节肿胀(指关节,腕关节)疼痛
类风湿手关节肿胀(指关节,腕关节)疼痛
基本信息:女&&52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请问如何治疗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副主任医师
&&&外科_骨科
擅长: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病、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等、闭合性骨折,骨病,以及软组织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外科_骨科
建议:建议进一步检查,类风湿侵害的是全身的小关节,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现象,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链o因子阳性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   肿胀指肌肉p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肿胀总括》谓肿胀有脉胀o有肤胀。亦用以形容身体虚胖。   肿胀指肌肉p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肿胀总括》谓肿胀有脉胀o有肤胀。亦用以形容身体虚胖。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典型症状:检查方法:发病部位:全身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患者指关节,腕关节疼痛.你好,你这种情况下,属中医的痹症,建议用针灸和推拿治疗.配合药物治疗.
指导意见:GetPostFlash("3","6700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当前国内外应用的药物,以及植物药均不能完全控制关节破坏,而只能缓解疼痛,减轻或延缓炎症的发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分为四大类,即非甾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
你现在的情况适合用非甾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关节最常见.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当前国内外应用的药物,以及植物药均不能完全控制关节破坏,而只能缓解疼痛,减轻或延缓炎症的发展.外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内科积极正规或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为防止关节的破坏,纠正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内科药物治疗.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关节形成术,软组织松解或修复手术,关节融合术.
关节的具体表现为:1,手和腕关节:约90%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有手和腕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指僵硬,不能握紧拳头,或持重物.手指及腕关节肿胀,疼痛,夜间麻木或刺痛.早期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掌指关节可同时发病,腕背部肿,腕关节向背侧屈曲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活动受限,大小鱼际肌肉萎缩,肌群间力量失去平衡,或关节面受损,可导致多种类风湿手的畸形,常见的畸形有“Z”字形畸形,“天鹅颈”畸形,和“钮扣花”畸形.掌指关节半脱位.2,肘关节:表现为肿胀和屈伸功能受限,若病情继续发展,可致骨性破坏,纤维粘连,关节间隙消失或关节半脱位,形成关节固定性屈曲畸形,功能严重障碍.3,肩关节:表现为肩部疼痛,不能上举,向前,后旋转,穿衣,吃饭,梳头都感到困难或不能活动,形成冻结肩.4,足踝,趾关节:表现为软组织肿胀,跖,趾关节脱位,足趾上翘,弯屈,母趾外翻,足跟外翻畸形等,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或脚腕上,下,左,右活动受限.5,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约有15%以膝关节病变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僵硬,肿胀,疼痛,行走不便,起坐,下蹲困难.6,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约10%患者有髋关节症状.表现为大腿根疼痛,常伴有行走和起坐困难.7,颈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约25%有颈椎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有60%――70%的患者有颈椎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头昏,手指麻木等症.8,颞颌关节:少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颞颌关节受累时可出现咀嚼时疼痛,张口受限.
类内湿关节炎患者约20%会出现类风湿结节,多发生在肘部,尾骶部,后枕部,足跟腱鞘,手掌屈肌腱鞘及踝关节周围腱鞘处.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硬结,一般无疼痛.辅助检查:1,血常规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节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活动期白细胞和中性细胞都可增高.2,血沉(ESR)
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和病情缓解与否的可靠指标.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血沉都会增快,治疗缓解后可降至正常.若病情好转,炎症消失,而血沉仍不下降者,则表示病情有可能复发或愈后不佳.3,C-反应蛋白(CRP)对判断炎症程度和疗效评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它的升高和恢复比血沉快.正常值〈5ug/L〉,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控制,则降低.4,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比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关节病变重,预后差.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不具特异性,因为除类风湿关节炎以外约有3-5%的正常人及多种疾病也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它属于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强阳性患者合并关节外病变者,多易复发,变形,愈后不佳.5,X线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三期Ⅰ期
早期即骨质疏松期表现为普遍性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Ⅱ期
中期即破坏期
除Ⅰ期表现外,还有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并有轻度的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邻近肌肉萎缩.关节间隙狭窄的原因是由于关节软骨面的萎缩,变薄或破坏.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关节面边缘虫蚀样侵蚀,毛糙不平,模糊不清,骨内小囊状透亮区或斑块状缺损.Ⅲ期
晚期即严重破坏期
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广泛的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多处软骨下骨侵蚀破坏,关节严重破坏,脱位,变形.以手指和足趾关节最为典型.Ⅳ期 未期即强直期
除Ⅲ期症状以外,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关节融合.最好去风湿病医院做个检查,和大夫商量一下治疗方法,在服药进行治疗.
关节疼痛是一种症状,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关节型银屑病,都有关节疼痛的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有如下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3)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6)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关节疼痛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吗? 关节疼痛并不都是关节炎,因为引起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如外伤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手腕部的键鞘滑膜炎,祸窝束肿,膝关节滑膜皱璧综合症.冷球蛋白血症,异物性滑膜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梨状肌综合症,跟健炎等.所以关节部疼痛并不都是关节炎,如某关节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一定要到医院经医生详细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约90%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有手和腕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指僵硬,不能握紧拳头,或持重物.手指及腕关节肿胀,疼痛,夜间麻木或刺痛.早期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掌指关节可同时发病,腕背部肿,腕关节向背侧屈曲受限.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活动受限,大小鱼际肌肉萎缩,肌群间力量失去平衡,或关节面受损,可导致多种类风湿手的畸形,常见的畸形有“Z”字形畸形,“天鹅颈”畸形,和“钮扣花”畸形.掌指关节半脱位.2,肘关节:表现为肿胀和屈伸功能受限,若病情继续发展,可致骨性破坏,纤维粘连,关节间隙消失或关节半脱位,形成关节固定性屈曲畸形,功能严重障碍.最好去风湿病医院做个检查,和大夫商量一下治疗方法,在服药进行治疗
手关节肿胀(指关节,腕关节)疼痛,有外伤史,指关节疼痛一般来说是属于类风湿,类风湿是侵犯小关节的,但手腕也疼痛,是外伤引起的风湿你在腕关节贴点骨质增生一帖灵,吃点追风透骨丸,双氯灭痛,平时注意不要用凉水
你好,化验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C反映蛋白,拍关节X片确诊一下,考虑类风湿的可能性大.
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在我国过去认为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西方成年人中为0.5~1%.因关节炎就诊者5%为痛风,而特发性高尿酸血症为5~20%.男性多见,好发年龄30~40岁,约50%有遗传家族史.国内浙江医院报告40例中39例(97.5%)发病于50岁以后.多见于肥胖,脑力劳动者.发病似与,盛餐,过敏体质有关.女性痛风仅占5%,多数在更年期后发病. 痛风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无症状期 这一阶段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远较痛风为高.美国统计为13.2%.高尿酸血症的上限男性为417μmol?L-1,女性为357μmol?L-1.儿童期血尿酸盐的均值是214μmol?L-1,在青春期后男性开始增高,而女性尿酸增高主要在更年期后.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等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例,急性痛风的发作在持续高尿酸血症后20~40年,其10~40%患者在第一次痛风发作前有过一次或数次肾绞痛发作史,也可有肾功能损害如蛋白尿,血尿,显微镜下白细胞尿.但诊断痛风应有尿酸盐沉着和组织炎症反应,而非仅有高尿酸血症及/或肾结石.大部分病人终生停留于高尿酸血症,仅小部分发生临床痛风.如未作实验室检查,往往漏诊. (二)急性期 以急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第一次发作在大足趾的跖趾关节者占60%. (1)促发因素 85%患者能找到促发因素,如饮食如度,局部外伤,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受冷潮湿,过度激动,感染,外科手术及某些药物应用(如丙磺舒,利尿剂,皮质素,汞剂,酒石酸麦角胺)等. (2)前驱症状 第一次发作较为突然,以后发作时70%患者有前驱症状.如局部不适感,下肢静脉曲张,头痛,失眠,易怒,疲劳,不能胜任工作,腹胀,嗳气,便秘或腹泻,肾绞痛发作等. (3)急性关节炎 第一次发作多数起始于凌晨1~2点钟,94%在单个关节,累及下肢达95~98%.远端关节占90%,半数以上患者第一次累及大足趾的跖趾关节内侧面,极度过敏,盖上层被褥即可有疼痛感,往往夜间突然发作而痛醒.局部有红,肿,痛,热,静脉曲张,触之痛剧,向下肢放射,至白天可主诉好转,但局部体征反而加剧.第二天凌晨疼痛重新加剧,局部皮肤由红色转为紫蓝色,有凹陷性水肿.一般持续3~20天左右,症状渐渐减轻,局部体征好转,肿退,皮肤出现皱纹,脱屑.全身情况和局部体征发展平行.一般体温正常或低热,但也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颤,全身不适,头痛易怒,心动过速,腹痛,肝脏肿大,明显多尿,尤其在急性期发作后.尿尿酸在发作前数天降低,发作末期明显增高,发作停止后进一步升高,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发作期血沉增高,一般为30~50mm?h-1,偶见50~100mm?h-1白细胞增高伴中性白细胞增多. (4)病程 如及时给予秋水仙碱治疗.1~3天完全缓解,若任其自然发展,则病程延长,但大部分能完全恢复.有1/10病人可累及关节,留下不适感. (三)间歇期 即两次发作之间的一段静止期.大多数病人一生中反复发作多次,某些患者发作一次后从未再发.多数患者发作间隔时间为六个月至一年.少数患者间隔时间可长达5~10年.据Gutman's报道,在第一年内复发的为62%.第1~2年复发者16%;第2~5年复发约11%,第5~10年复发为4%.7%病人随访10年或10年以上未见复发.在未用抗高尿酸药物治疗的病人,发作次数渐趋频繁.病程越是晚期,常累及多关节,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缓解慢.在间歇期仅根据病史和高尿酸血症疹断比较困难,但抽取跖趾关节液体,如能找到尿酸盐结晶,有助于诊断. (四)慢性期 慢性期的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路结石及痛风性肾炎. (1)痛风石 由于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逐渐形成痛风石.过程隐袭,小的仅能触及,大的肉眼可见.痛风石出现的时间在发病后3~42年.平均出现时间为10年.少于5年有痛风石者少见.10年后约1/2患者有痛风石.以后逐渐增多,20年后只有28%无痛风石.下肢功能障碍达24%.尿酸沉积于关节内和关节附近,与血尿酸浓度密切有关.出现的部位按频率依次为耳轮,手,足,肘,膝,眼睑,鼻唇沟.比较少见的部位尚有脊椎关节,心肌,二尖瓣,心脏传导束及咽部等.初期形成的结石较软,表皮红色,内含乳白色液体.其中有尿酸钠结晶.数周内,急性症状消失,形成肾硬痛风石,并逐渐增大,使关节受到破坏,关节强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痛风石可以溃烂,形成瘘管,化脓较罕见. (2)慢性关节病变 经过10~20年演变,累及上下肢诸多关节.由于痛风石的不断增大增多,软骨及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尿酸盐沉着,纤维增殖,骨质破坏,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可出现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样关节,使功能完全丧失. (3)肾脏病 痛风的肾脏病变可分为尿酸盐性肾脏病和尿酸性肾脏病.它们的发生与长期高尿酸血症有关. ①尿酸盐性肾脏病变:慢性肾脏病变是痛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占痛风患者的20~40%.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即所谓痛风性肾炎.这些患者的间质损害相对较轻,平均发病年龄55岁.在急性痛风发作后15~25年多见,也可见于痛风发作前.早期的表现为间歇性微量蛋白尿.浓缩功能减退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1/3患者伴高血压,最后导致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第一次就诊有时难以决定痛风与肾炎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以前的痛风性关节炎病史能提示痛风属原发性.慢性肾炎罕见能引起痛风,但可加重原已存在的痛风.其机理与传统的观点有别.最近认为一是由于尿酸盐的沉积损害了亨利攀上皮及其周围的间质组织,同时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玻璃样变性及较大血管中层内层的增生.从间质得到的晶体,经X光衍射分析,证实为尿酸盐(而非尿酸)结晶.痛风者高尿酸对肾脏的损害已得到公认,但并非肾脏损害的唯一因素(甚至并非主要因素).痛风病人中常见的共同存在的其它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铅中毒,缺血性心脏病,原已存在的隐性肾脏病变)可能在痛风性肾炎中比尿酸更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年痛风患者;二是由于间质性肾脏病变.这一类肾小球损害相对较轻,可有反复尿感,白细胞尿,病程相对长,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可能与尿酸盐阻塞肾小管有关. ②尿酸性肾脏病:也可分为争性尿酸性肾肘病和尿路结石.前者由于严重高尿酸血症.一次大量的尿酸沉积于集合管和输尿管,引起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这类病可见于痛风患者中嘌呤代谢明显增加者,剧烈运动和癫痫大发作后.但更多见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病人的核酸代谢加速,尤其同时进行化疗(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加速了细胞破坏,更增加肾的尿酸负荷,使尿酸排泄增加3~5倍.在化疗过程中,病人因厌食,恶心,呕吐以致脱水,因而造成高浓缩低容量尿.同时因为有酸中毒,使尿酸沉着于集合管,而阻塞了管腔.该病的发生与尿尿酸(而非尿酸盐)排量相关.最后导致近端肾单位扩张,小管上皮变性.动物实验证实了上述观点.临床表现和诊断:高尿酸血症患者,平均血尿酸盐为1190μmol?L-1(714~2140μmol?L-1),最高记录〉4760μmol?L-1.有少尿或无尿及氮质血症.如有尿,则在尿中可见结石或大量尿酸结晶,尿中尿酸/肌酸大于1.而其它原因肾衰则小于1.后者结石在痛风病人中比较常见.在一般人群中尿酸盐结石的发生率为0.01%,而在痛风病人中尿酸盐结石为10~25%.较健康人群大1000倍.在痛风病人,每年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为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则为0.2%.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与血尿酸浓度及尿尿酸排泄相关.当血尿酸〉774μmol?L-1,则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达50%.有40%病人尿路结石出现先于痛风.少数病人结石的发生先于痛风10年.结石的化学分析证实70~80%为纯尿酸结石,其余为尿酸盐及草酸盐混合结石,纯草酸钙或磷酸钙结石.出现结石的平均年龄44岁,比初次痛风发作年龄迟2年.在继发性痛风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如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统计可达42%.相反,铅中毒痛风患者尿路结石罕见.机理是有促使尿酸结晶形成的因素,尿尿酸量增多,pH低,尿液浓缩,尿的质和量改变,均可影响尿酸的溶解度.尿酸是弱酸,(pK5.75),在尿pH6.75时,91%呈尿酸盐形式存在.尿pH4.75时91%以尿酸形式存在.尿酸的溶解度较尿酸盐低(pH6.82时,尿酸盐溶解度比尿酸大10倍)当pH降低,大量以尿酸形式存在时,就出现尿酸的过饱和.高有机质核心存在即可形成结石.当尿pH〈5.5~5.7,尿中尿酸总是呈过饱和状态,特别是在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可以使尿中尿酸增加,而导致尿路结石形成.约16%结石是在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以后发生.结石的产生是在用药的早期,因此,应投予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增加入水量等预防措施. 继发性痛风的临床表现: 以高尿酸血症为主,痛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大多继发于肾脏病,高血压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由于病程短,痛风的临床未及表现.由于核酸代谢旺盛,或排泄受阻,所以血尿酸往往较原发性痛风为高. 痛风的并发症: (1)肥胖常见 体重平均超过标准体重的10~30%. (2)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中2~50%有糖尿病,痛风病人中糖耐量减退者占7~74%,有临床糖尿病表现者一般为Ⅱ型糖尿病. (3)高血脂 痛风病人中高甘油三酯达75~84%.在高甘油三酯病人中,高尿酸达82%. (4)高血压 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22~38%有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中的高尿酸发生率.在高血压病人中,痛风的发生率为2~12%,血尿酸盐浓度与肾血流量及尿酸盐清除成反比.因此,高血压伴高血压尿酸可能与高血压病人肾血流量减少有关. (5)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病人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从上述统计数字看,痛风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似乎相关,但根据性别,年龄,体重矫正后,二者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似乎在高尿酸血症病人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高尿酸血症和动脉硬化. 痛风的诊断 典型的痛风容易诊断.有痛风素质,家庭史,常见于下肢远端的跖趾内侧面,半夜发作,剧痛,白天好转,秋水仙碱有特效.尿路结石史,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酸尿症.慢性痛风的诊断依据是病史和痛风石,但很少有痛风患者均有上述症状.可采用下述诊断标准: (1)血尿酸男性>417μmol?L-1;女性>357μmol?L-1. (2)有痛风石. (3)关节内找到尿酸钠结晶或组织内有尿酸钠沉积. (4)有两次以上发作. (5)有典型的发作突然起病,夜剧昼缓,局限于下肢远端. (6)秋水侧碱治疗48h内缓解.上述标准中有两项符合即可诊断为痛风.参考资料: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内科学》叶任高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副主任医师
广州军区总医院&&&内科_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_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_风湿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当前位置: >
> 咨询详情
刘守勇医生
刘守勇医生发表于
刘守勇医生
回复该咨询
请详细分析患者提问内容给予准确回复,为保护好您的隐私,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联系方式。
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请填写您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您想得到的帮助。
已成功预约数:0例
已获得投票数:个
同专业最新在线专家
股骨头坏死、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疼痛、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 ...
副主任医师
关节相关疾病、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创伤、脊柱。
副主任医师
腰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 ...
治疗颈肩痛,腰腿痛;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 ...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骨化性肌炎
胫骨平台骨折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态&&&&度:
感谢您对刘守勇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刘守勇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刘守勇专家的患者,请
选择回复短语
您可以在这里设置您的常用回复短语.以便在回复区快速回复患者
500个字以内&&&已输入 0 个字
选择文章分类: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东昌西路67号&&&
请注意,此处不能提供医院专家的咨询服务,若对病情有疑问还
联系方式:
填写电话号码时请加上区号,格式: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手手腕关节疼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