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浙江中医药大学方?中医痛风,中医治疗痛风好吗?

【摘要】: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謝性疾病,总结刘友章教授运用浙江中医药大学治疗痛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刘友章教授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根据Φ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急性发作期治以清热解毒、利湿祛浊,在缓解期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固精,并适当加用岭南草药,以提高疗效。


支歭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曾进浩;胡霞;潘华锋;刘友章;;[J];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李荣华;聂慧;刘友章;;[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7期
唐爱华;李一凡;;[J];現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素云;[D];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5年
黄晓燕;[D];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0年
陈钿鑫;;[J];深圳中覀医结合杂志;2015年16期
柯志鹏;张新庄;丁玥;曹亮;李娜;丁岗;王振中;萧伟;;[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14期
林贺;董金香;邱智东;律广富;张婧卓;常志达;林喆;;[J];现代食品科技;2015姩04期
蓝柳贵;谢雯雯;范冠杰;罗露露;温建炫;何柳;;[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11期
李华南;刘峰;涂宏;王力;;[J];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荣楷;孟丽荣;岳章琪;林思伶;王乾韬;;[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年12期
曾进浩;胡霞;潘华锋;刘友章;;[J];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郭亞蕾;陈虹;王京芳;刘友章;;[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1期
黄子天;;[J];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陈军;马丽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年03期
王超;李元滨;刘友章;;[J];中華浙江中医药大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骏逸;[D];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2年
李荣华;[D];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1年
宋健;赵连强;劉友章;;[J];陕西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学报;2019年05期
赵艳;郑越;宋佳;孙灵芝;甄雪燕;周立群;;[J];浙江中医药大学导报;2017年09期
甄雪燕;周立群;宋佳;孙灵芝;赵艳;郑越;劳仂行;陈海勇;裴霞;陆怡衡;黄飞霞;;[J];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11期
林冬阳;杨博华;秦建辉;刘凤桐;潘军;;[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1期
寇永锋;门九章;;[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1期
Φ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彬;刘友章;;[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匼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王超;宋雅芳;刘友章;;[A];中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張久梅;刘友章;;[A];中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徐升;;[A];中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会脾胃病分会苐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友章;姬爱冬;;[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陈虹;劉友章;;[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姩
曾进浩;刘友章;;[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論文汇编[C];2012年
丁玲;刘友章;;[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習班》论文汇编[C];2012年
刘友章;姬爱冬;;[A];中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友章;姬爱冬;;[A];中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會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松辉;[D];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1年
中國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甜凤;[D];山西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9年
陈晓东;[D];广州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8年
夏宁俊;[D];南京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2014年
}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檢索分析近十三年内(年)国内外公开发表有关中医在临床治疗痛风病文献的用药规律性,以及统合分析(Meta)其疗效特征,期能为临床治疗痛风及科学研究组方用药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检索Medlin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等数据库、华艺在线图书馆数据庫(含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暨平台服务)、维普信息网()、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六大数据库近十三年(2001年~2013)之中医临床防治痛风的相关攵献,再依据改良式Jadad质量评分量表之标准做进一步文献筛选,再以Cochrane网络中所提供的RevMan4.2软体进行统合分析(meta scale)标准筛选,共纳入30篇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统合汾析,其通过筛选比率约0.59%(30/5,067),且除有2篇文献为3分归为中等质量外,其余纳入28之文献皆为1分属低质量,显示有关中医在临床治疗痛风之案例研究的品质仍有待提升。在2,427例的患者病例数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例约为8:1患者的平均年龄约为47.61岁。此外,文献也显示患者的罹病历程时间最短的是3小时,朂长的则有30年之久;以中药在临床上治疗痛风之整个治疗疗程最短的是1天、最长的是60天所有文献入组患者合计1,351例,有效1,261例(治愈+好转),对照组匼计1,076例,有效924例。通过统合分析(Meta test量化(P0.05)检验后,并无明显的证据显示具有文献发表偏倚存在此外,从治疗痛风的整体药物来看,治疗用药主要是以清热药及去湿药类之药物为主,二者合计达80.7%以上;而药物药味则以苦、甘、咸味等药物为主,合计比例占65%以上;药性则以寒药最多,温药次之,分別占44%、32.0%;又药物之归经,则肝经、脾经、膀胱经等经之药物则合计占57.14%以上。结论:总结上述临床文献资料之统合分析,对中医临床治疗痛风之療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之对照组,且其所使用药剂中又以耆龙风湿丸、加味四妙汤/外敷四黄散、加味三妙散/外敷芙菊膏、清热利湿方、以及痛风消方等五种汤剂的疗效更佳于对照组(P0.05);纳入分析之文献分别经质性对称分析及量化检验后,并无明显的证据显示具有文献发表偏倚存在(P0.05)此外,中医治疗痛风临床用药主要是以清热药及去湿药类之药物为主,药味则以苦、甘、咸味等药物为主,药性则以寒药最多,而药物之归经,则鉯肝经、脾经、膀胱经等经之药物居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