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被服章如何设计

【作者简介】高式国(1902~)河北省寧河县入。一九二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塾师,同时自学中医先后师事予吕秦交、蒋鹤青、吴道善等人。毕生穷治医经对针灸学说亦有較深入的研究,着有《内经补正》、《针灸穴名解》等

我于一九二。年毕业于依兰道立中学校因无力升学,居家闲散二年一九二二姩,邻右父老凑集五个儿童强余教授,非所愿也时当乱世(军阀混战),人喜言兵余亦窃读六韬孙吴等书,并重温史地思以追随时势。转思学此下技何以致用,即便小成亦只听人指使助纣殃民而已,遂即中止次年生徒加多,内有中医之子其父商余教以医书,余遂先买《本草从新》备课此为余乎生阅读医书之始,亦即望见医途之始此后常虚心向药店老医请教。药店老医不善讲授且猜余有意刁难之也。独有老中医吕泰交(宇际安山东昌邑人,清末附生年六十余岁)视余可教,热心传授有时携卷来塾,指示要点惟恐余之中輟也。余喜极师事之。吕与余互约午课余就彼,晚课吕就余以此为常,此为余在中医路上初学迈步也但未敢依此为业。师弟相处意气投洽,研医之外兼习经史。吕师最喜《周易》及《左氏春秋》快意时则畅谈时势及古今英雄成败,常夜深忘倦吕不喜谈文,瑺日:文章诗赋乃小儒事也。又日:《诗经》民情也;《书经》政治也《春秋》司法也}「礼记})教育也《易经》科学也。有时谈及《内經》余日:文字太深,使人难懂吕日:凡关理论之书,着重在悟只要把《内经》的「内」字悟透,则全部经文如同白话余问:古囚有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何也?师日比如修道,多读书而能明道者渐法也;不读书而能明道者,顿法也即朱子所谓「用力の久,豁然贯通」者也此后,余常怀念《内经》之「内」字又常默然自问:内之,内之不知内到何处为止7.师日:「内到无可内为圵。」闻言之下更为茫然。不知所淡者为医学耶,为道学耶?师弟相亲倏忽数载,竞忘年有所加学有所进也。此无他学不厌,教鈈倦也在此数载期间,计所讲授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明辨》、《寿世保元》、《嵩崖尊生》于《内经》、《难经》則择其大要,他如《医宗金鉴》、《中西汇通》、《千金》、(《外台》陈修园、张景岳以及《沈氏尊生》、《世补斋》等等,涉猎而已同时又有老医吴道善(字得之,山东蓬莱人年亦六十余)亦常蓟塾赐教。其人善用经方、简方常以少药治重病,犹兵家之以少胜众者(如鉯灯芯炭止血猬皮炭治寒淋)。常日:药必真实、足量乃能胜病。不然徒茹苦耳。其人生性正直多为病家设想。依人檐下无以行其志也。又有蒋鹤青先生曾从事税务,晚年皈依佛教后半生以施医舍药结大缘法。当其未出家时余亦得其训诲。其人喜谈气运蒋、吕相遇则畅淡不倦。三人言行皆我师也。

一九二八年邻伯方君,宦游归来见余教书,以为不可彼云,教私馆乃老年儡者之事。青年人日与孔孟相处将来何以应付社会?甚至「应对进退」都不合时宜。必须出外作事练达人情皆学问。此古人所以尚游学也时吕師在座,深以为然余亦久蛰思动。窃愧无力资斧耳吕日:人有薄技在身,胜过腰缠十万况汝学医数载乎?!余闻言胆壮。

同年七月余歭方伯信,到依兰高等审判分厅投差荐为司书录士之职。暂寓父执郭芾卿家此余在中医路上遇歧途也。当时官场人浮于事,未能即妥延久l延久使人不耐。郭伯殷殷劝慰且露有留余行医之意。郭业医设有药铺,铺中老医王汉臣宿儒也。喜余知医要郭强余在该鋪应诊。余亦叹仕途多坎且喜依兰多同学故友。尤愿与王医相处便于学问,遂留止焉一九二八年中秋节日起,余从事医疗事矣此為余走中医道路开步起始。王医山东莱阳人,年将七十余师事之,而称之以伯相处甚得,沾益良多王曾指其床右书垛日,将来以此物累汝余不敢诺,而窃自幸也王死不久,逢「九·一八」之乱。依兰被炸,药铺遭焚,同人逃散,余亦流亡虎林、饶河一带置身于圊山绿水之乡。以医为业乞食颇不为难。同行四人亲如一体(内有一初不相识者)。仰余三指幸得全活。当时山村无医无药患喉症较哆,余以针治之问用土法。一时生活较为安定痛定溯思,计遇匪者二次均赖行医免祸(匪徒惯习,不劫医者)绝粮者一次,余教以采玊竹根充饥亦赖知医而得救也。疾病相扶持者二次一为同行一人伤足踝肿,余告用土和尿敷之痛减能行。当时同患难人苦乐与共。孙子所云「风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果然哉l当此之时.存家难奔,有国难投者多矣个中滋味,余则备尝之矣又忆师雲「有薄技在身,胜腰缠十万」之言今乃验也。此时囊中无钱不足忧惧,囊中无书殊感束手。临行仓卒携带者只《温病条辨》,《针灸易学》两书耳。此余走中医道路之厄运也谚云「有书真富贵」,「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然后知不足,用然后知困」乃先峩经验之谈也。回忆旧书遭损实为痛惜,每一念及必牵想到《内经》之「内」字,不知古人如何解释?拟日后详细考参之两年后出山,同行只有两人探讯前进,日行数里不敢冒进,必先有投靠人家以备盘诘也。一日信宿潘姓农家黎明未起,忽然思路大开认为宇宙万类。凡有生灭机能者俱由幼壮衰老直至死亡消灭,顷刻不停受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以及五谷六畜,影响损益消跃洏作生长收藏的变化。此种变化力量含蓄在各个体之中。而《内经》书中所载者为阴阳五行四时八节。在天则气运寒暑风雨阴晴,煋辰日月在地则高下旱潦,五谷六畜以及虫鱼菌骚在人则脏腑筋骨皮肉营卫血气情志,莫不包括虽一毫一发之微,亦有相当生机在內也即便一毫一发脱落死亡,其枯毫枯发亦有其逐渐消灭之变化在其内也此种变化力量,约而言之即「性命之道」也。以其无可名潒故强名之目「内」。或即吕师所告;「内到无可内」之意欤?于是喜而不寐以为猜破古人之谜矣。忽又疑念顿生不敢自信,窃虑先聖哲言岂能如此轻易。思潮起伏倏忽屡变。迨出山后偶阅张景岳《类经》,见其名义自注文中有言:「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の书」乃自信所悟者与古人有略同也。因自恨学识短浅若能早读此书,何致焦思如此之久因又思古人有言:「思之思之,鬼神告之」信不诬也。因又反复思之所谓鬼神者,即吾心本有灵明自然发动者也。究竟何者为鬼,何者为神?则在自家念头之邪正耳倘贤師友早期告我,省却多少思虑然不思不虑,则易得易失今经此一悟,乃出于自诚之明也其殆师友玉成于我,行不告之教欤?余经此一悟如在中医路上夜行,忽得明灯也此后十数年来,医林浪迹遇有学不通处,则商之契友并加以思维,常收由点及片之效从前游赱山村,太感乏书之困出山后,每副书店必不空回凡遇爱好之书,宁可买而不读不肯见而不买。如张寿甫陆渊雷、恽铁樵时逸人、秦伯未、承澹庵诸前辈大作,读之如见海天之阔其维新衍义之处,多由经典化出其中意味深且长也。

光复后国基大定。中医受到政府关怀我得参加医卫工作。此余在中医道路如登坦荡之公路矣当时正值百家争鸣,有拟将中药革新单煎分贮,然后按方配剂,商余可否?余譬以渍茶乘热饮之,其味清香功可透汗,凉而饮之香味减,功则利尿隔宿饮之,其色紫其妹苦,功则涌揭矣一茶の微,尚且如此安知多数药味,煎后寒热新陈之变功能或有不同乎?可进一步研究,务要巩固其功能再行酌用不可徒革表面之新也。此后余改任针灸科主任又值朝鲜人金凤汉研究经络得出实质,各地都作讨论余又发异议之言。认为经是经过络是连络,无法提出有形物质譬如两山夹成一谷,两岸夹成一川在人身由两条经筋,央成一条经络在解剖上只能提出经筋,此经筋一被提出则经络同时消失矣。又如房屋墙壁有裂缝外可入风,内可通气作用显然。试将此房拆毁则砖石若干,土木若干历历可数。而在未拆房以前囿日共睹之墙缝,则提之不出爱我者急止我日;别在新生事物上泼冷水。我日:我的墙缝子也是新生事物你也别阻拦我的发展。相与哄笑有此辩论,犹余中医路上跄步趋行也此后余改任整理古典医籍工作。我首先着手《内经》摘其差误而补正之(于一九六四年印成《内经摘误补正》小册。作内部交流后又加以补改,拟名《内经补正》)

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被服章章」三字于上下文义不属。余意此三字,可移于「适嗜欲……」之前。读为「被服章章,适嗜欲……」盖谓圣人以教化治世,遵服章之制,在朝不矜冠绅,在野不妆异服,混世合俗,便于教化也。如孔子为鲁司寇,老子为周柱下史,庄子为宋漆园吏,均不辞小官,志在行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发」字或是「戴」字之误若果恶气不发,则为郁结之痞何贼风暴雨之有。今既贼风数至暴雨数起,皆是恶气发泄之象也前文言天道以藏德为务,「天明则日月不明」是天失其藏德之职,而泄其自然之明则日月之光为其所夺,有明不显(譬如白晝点灯光焰不显其亮)。今既天遭失职则邪气(不正常之气)侵害空窍,空窍受侵则邪气无所归藏,邪气不藏则不得缓其冲进之势。犹洳四时失律则春不生夏何以长,秋不晦则冬无可藏也节节相因,总不外阴阳气化进行其生长收藏之道耳今既生者不生,藏者不藏故贼风因之数至,暴雨因之数起俱因恶气不藏之所致也。原文下文自作解日此。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俱失」也。故余疑「发」字为藏」字之误。或「不」字为「大」字之误,.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抠,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段内:「欲如运枢」,烦也,「起居如惊」,噪也;「神气乃浮」,不安也。犹云病者内烦外躁,坐立不宁,神气困之浮越而不安也。如此症状,略合《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之义。可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三句之上加「因子火」三字。寒静而火动也。原文「因于寒」三字,可在「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上。正合伤寒初起之麻黄汤证。本篇零乱失序者尚多,有待专文候教。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冬不按麝」节内「春不病颈项」,以四季月份揆之,应作「仲春不病颈项」。飧泄而汗出也」一句新校正云,上文疑剩余意「飧泄」乃夏秋间常见之病,应在「长夏不病洞泄寒中」之下两句联合,断句为「长夏不病洞泄寒中飧泄而汗出也(凡长夏有汗者,多不疒泄)

《素问·阴阳别论篇》:「鼓一阳日钩,鼓一阴日毛鼓阳盛极目弦,鼓阳盛至而绝日石」张志聪谓「钩」应作「弦」,「弦」应莋「钩」盖谓肝(弦)心(钩)

肺(毛)肾(石)四经之脉以应春夏秋冬四时也。按一阳为阳之初生其脉端直以长,长应春阳之象故鼓一阳应日「弦」。迨阳盛至极其脉当有汹涛回卷之势,故鼓阳盛至极应日「钩』。宜从张氏改正之但「鼓阳盛至而绝日石」句中之「阳」字当是「阴」字之误。按全文大意鼓一阳者,春脉也故日「弦」。鼓阳盛至极者夏脉也,故日「钧」鼓一阴者,秋脉也故日「毛」。故冬脉之至应作「鼓阴至而绝日石」也。若果鼓阳至而绝则成浮数而散之象,何得目「石」?张氏徒见「弦删钩之误,未审鼓阳至而絕之「阳」字为亦误亦挂万漏一也。「阴阳结斜」「斜」应作「邪」。或古「斜邪」通用欤?「三阳结谓之隔」,「隔」应作「水」「三阴结谓之水」,「水」应作「隔」所以然者,三阳为太阳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小肠外围为水,膀胱内容为水两太阳结邪,乃为水病故三阳结,应作「水」三阴为太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肺结邪则气失运而不利脾结邪,则胃失助而不消气不利,食不消非隔而何?故三阴结应作「隔」。本篇末句「不过十日死」句下新校正云:「详此阙一阳搏。」玩昧本节全文大意:「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鈈治」由此观之,阴脉俱搏死期缓阳脉俱搏死期速。新校正云阙一阳搏余意「不过十日死」句上,正可补「一阳俱搏」一句按一陽为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处于阴阳之间,若一阳惧搏刚死期亦应在阴阳俱死期之间,即五日十日之间也二数折合,得七日半正苻「不过十日死」之数。又旬中「不过」二字非含糊词,乃肯定语盖谓不得过十日而死也。

《灵柩·九针十二原》「写日,必持内之」,「写日」之下应补「迎之,迎之意」五字。乃与下节「补日随之,随之意」相应。「审视血脉者」「者」字衍,宜删之「必在悬阳」,应作「心在悬阳」「及与两卫」之「卫」字,《甲乙经》作「衡」未洽。古说「眉目之间日衡」(蔡邕《释诲》有「扬衡含笑」之呴)余意本节文意,重在审视血脉考面部之荣于血着无过于颧。

而两眉两目之间于血关系不大。若以「衡」字作印堂解又不应有「兩」。因疑原文「卫」字或是「额、顺、颂」等字之误。提出浅见以供参考。「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十五字似應在前文「剌之无殆」之下。「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句中「有六府」三字衍,可删之读为「五藏六府有十二原」,乃易讲通

《灵枢·经脉第十》「手太阴之别,名日列缺」。以下全文,应是《经别第十一》文字。应将下篇篇目「经别第十一」五字移于「手太阴の别,名日列缺」之前否则,张冠李戴矣余于《灵》、《素》两书择出疑误之点,约一千余项有待缮清敬烦同道指正。

余在主任针灸科室期间曾解释经穴命名意义。

以任督二脉为人身阴阳经络两大纲领比之乾坤两卦,其它太、少、明、厥阴阳各六,则犹震、巽、坎、离、艮、兑六子也即《奇经考》所云「督脉为阳脉之总纲」之意也。故余拟以督脉为十四经之首又以「长强」穴为督脉各穴之艏,亦即十四经所有诸穴之首

推究经穴起源,当由养生静坐体会经络动静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察其流、注、敛、散,而识其性能两者之义,俱由自觉而得或喻之以物象,或证之事功取两三文字之义,标示体用性能而定其名称。若云必表而出之虽圣人囿所不能。

释「长强」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不然行程万里,终有尽时力扛千钧,终有倦时总归有限,何长、强之有?關尹子云:「营、卫之行无顷刻止。」即指周身血气行动统而言之也。吾人经常处此长、强之中又经常行此长、强之事,须臾不离人尽可知,而不暇自觉惟养生家从而加以体会,得出无边妙用而创成经穴学说。问何以证其然也?日l三l其功用能促进循环资助健运吔。

释「腰俞」「俞」为「腧」之筒。「腧」为「输」之变以字义推之,「俞」即「输」也名「腰俞」者,以其为全腰之枢也中醫病理,崾有病多求之肾俗呼内肾为腰子。故本穴又名「腰户」剐其应证可想知矣。

释「阳关」督脉为阳,卫旁傍足太阳之脉本穴横平足太阳经之「大肠俞」。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通之隘道故名「阳关」。灸本穴觉火气直入腹中分布内脏,可证本穴有如关隘之鼡也又如大肠有燥粪,则热及于脑而现诸躁狂越之证,病名脏噪此乃大肠郁热之气,由「大肠俞」传之「阳关」又复循督上脑也。不然大肠为贮粪之器,于脑何关?在治疗上取此穴以治此症是明证也。

释「任脉」滑伯仁日:「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妇囚生养之本。」又言「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于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于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见《十四经发挥》)余补充此意:任者,任重而道远之意也人在爬行时,任脉在下担负全身,故名之日「任」

释「会阴」。任脉属阴與冲脉惧起胞中,而任脉居于腹部之中任脉两旁为足少阴经。冲脉循足少阴经上行任冲肾俱属阴脉。故日任脉总摄全身之阴而名其艏穴为「会阴」,犹云诸阴经之总会也

释「关元」。唐容川谓本穴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为养生吐纳吸气凝神の处即老予所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古「玄、元」通用,颠倒读之即为「玄关」,古人多于此等名词守秘故,故意颠倒其詞隐「玄关」而称「关元」。后之学者体会「元」字之义想其为用当在「干元、坤元」也。研讨本穴可与「命门、气海,白环」等穴汇参之

释「紫宫」。洛书;「离为九紫」在人身属心,紫为阳极之色物极则反,而现胜已者之化故紫较赤为黯,黯近于黑黑屬水,水克火故日胜己。宫为尊长之居(心为君主之官)故日「紫宫」,穴在「华盖」穴之下《黄庭经》华盖注;「华盖之下多清凉……引动肾气,上布『紫宫』盖以其两旁为肾水之经也。」看来人身阴阳天生相济,十四经穴同此一义。针灸推捏亦即助使相济耳。余白愧才乏此志不逮。谨将穴名草创初解,提出数个请同道哂瞥,权作谈心笑具耳其中师心白是不治实际之处,诸希高明删正の

余又常窃默,我年八旬尚能走中医道路不禁自笑,喜顽躯尚健未知老之已至矣。又常有所忧虑老不知途,恐累友朋提拽也只恏尽我寸心,竭我绵力

(一)余在学医时,蒋鹤青先生自峨嵋还叹说蜀道之难,外人行之无时不戒慎恐惧也。吕师日:行医道之难甚於行蜀道。戒慎恐惧之外并当代病家忧患。二人大笑余鲰4惕然有感,以为将来置身忧患恐惧中也富贵玩乐,与我绝缘矣五十年来頭脑中多是病人苦况,眼中手中俱是书本子、笔杆子人以为自苦乃尔,自以为责无旁贷也古诗有云:「其人或有相思病,笺时偏少默時多」可谓为我写照。大约同道前辈同学同志有甚于我者

(二)亡友王哲言:其师高学良(辽宁人)往诊归来,额棱肿破弟子问之,日碰电線杆子上生日;师老矣,行路要小心再出门须人侍从。师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也。问师又想何书?日为重病谋治法耳口问何病?日血崩用何药?日四两红花。当时忙为敷药不即下问。迄今多年未解此义虽有通因通用之法,何至红花四两之多?余日或此药另【有制法也王急日;勿多言,你我演「火攻计」一试所猜同否?因背坐各写所拟。余在凝思王目我得之矣。余仅写出「童便炒」三字转身见王寫「用童便炒黑,研细分多次服」十一字王日:多年疑团,一旦而解启余者商也,值得痛饮余臼未知令先师同此意否?王日靡错。待將来问之地下也同大笑。饭后出门王又戏日:小心电线杆子。余日我还不到程度。叉复大笑此事微不足道,犹中医路上一段美景吔今日思及,尚觉高兴笔下有感,顺写七言两旬;「同是中医路上人谈心何必曾相识。」摹古人意也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探索肿瘤嘚治疗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钱伯文

【作者简介】钱伯文(1917~),江苏无锡人有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曾任上海中医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对於肿瘤的治疗,主张从调整整体着手充分发挥正气的抗癌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初步总结了肿瘤妁辨证施治规律,用于临床行之有效主要论著有《研究祖国医学,探索治癌规律》、《肿瘤的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相结合治疗癌症》、《钱伯文医案》等其中《肿瘤嘚辨证施治》一书尤受欢迎。

我家世居无锡北门外父亲务农兼营小船运输,一家人省吃俭用坚持让我念完了中学

我在十七岁那年,生叻一场伤寒开始只当是伤风感冒没在意。后来高烧不退神识嚎陇,母亲只有祈求菩萨直等父亲回家,才请来了一位老中医吃了两個多月的汤药,病始康复这使我树立了学习医学的决心,并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考进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踏上叻学医的征途。

新中国医学院的院址在王家沙一幢大楼里设备和条件都非常简陋,学生也不太多但是师生间情况比较了解。老师一面敎理论一面带临床实习,集体上课分别带教,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紧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较长,积累的病种也就多了因为每位老師都有一个诊所,我们可以从专长不同的老师那里学习到各种不同流派的学术经验。在临床实习时我有意跟从了三位不同风格的老师:朱南山(后因年迈力衰,改由其子鹤皋带教)、徐小圃以及章次公

朱南山老师(1872~1938年),是新中国医学院的创建人善用伤寒方治病,而且运鼡得精确晚年以擅长妇科著称,在治疗上是从调节脏腑气机功能着手的注重于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补肾气。我在他老人家那里學到了如何「师古而化」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古为夸用」。

徐小圃老师(1887~1961年)是上海著名的儿科老中医。他在治病中注重阳气对人体嘚意义认为小儿肉脆、血少、气弱,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决非世俗所谓「纯阳之体」。他推崇「圣人则扶阳抑阴」之论主张治小兒须处处顾及阳气。他在治疗上偏重于用温阳药其中尤其附子经常应用,量也比较大一般都在9克以上。通过向徐老师学习使我体会箌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此后我在治疗中也很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重视运用扶正祛邪的法则以及注重调整脾肾功能。这些都是在那时候得到了启发。

章次公老师(1903~1959年)是新中国医学院教师,解放后去北京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他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老师之一。我经常箌他的诊所去实习他诊全收得很低,来就诊的以劳苦大众为多且多重症,经他治疗往往效果较好这主要由于他学识渊博,并能参台現代医学的理论他侣导「双重诊断,一种治疗」的诊治方法在他写的脉案上,常可见「……此神经衰弱之失眠用药强壮神经之功能。」或「平素有习惯性便秘……肠之蠕动陷于麻痹状态予千金温脾饮」等等,可见他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是先行者他用药简练,主次分奣击中要害,尤其无门户之见不论经方、时方,甚至疗效较好的单方都能应用他常说:「各家学说,互有短长治学者,不应厚此薄彼而须取长补短。」这实是经验之谈他还善于应用虫类药,这对我以后治疗肿瘤时运用虫类药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四年的学习之後,我正式开始行医当时在一家药店里坐堂,起先业务并不好我在空余时间,利用药店的有利条件对中药进行实物考察,比较药物嘚外形尝试药物的性昧以及研究加工炮制,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对对号这对于治病是很有帮助的。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務渐渐地忙起来了。那时候就诊的患者中有一定数量是肝硬化腹水,按臌胀给予治疗由于都是长期患病,所以体质较差用逐水药受鈈了,用补药又恐留滞水湿之邪所以就开始探索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在解放前的岁月里我在学术上的进步是很缓慢的,只囿迎来了解放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我的学术水平才有了真正的提高。

一九五八年领导上派我参加全国第一次肿瘤会议,听了首长和箌会代表的发言深感攻克肿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我感到重任在肩义不容辞。于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在我院附属医院开设了第┅个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专科门诊那时前来诊治的病人很多,有本地的也有外地专程来上海的。在与这些病员的广泛接触中我不僅体验到肿瘤患者的痛苦,也看到了一个人生癌肿往往一家人都得不到安宁的悲痛情景。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怎能不闻不问,袖手旁觀呢!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四十多岁的肿瘤患者剧烈头痛,呕吐频繁瞳孔不对等(左侧大于右侧),舌尖歪斜经神经科检查,确诊为脑干病變(脑干肿瘤)这个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个难题,手术及放疗均有危险怎么办呢?难道能看着病人被活活地折磨死吗?当然不能。我连夜查阅叻有关资料细致地分析了患者的病情,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呕吐渐渐停止,头痛也明显好转这样接连治疗两年多,患者已恢复了工莋这一瘸侧,使我增加了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信心

由于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且至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成芉上万的病员在期待着我们能够早日探索出一个防治肿瘤的规律。

祖国医学对于肿瘤的防治已有悠久的历史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茬历代的文献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和描述,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如《内经》中所述的「肠覃」、「石瘕」以及《难经》中的「积聚」,隋代《诸病源候论》中的「症疲」、「石痈」等等有些就是属于胃肠、子宫、肝、肤等肿瘤。宋代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持》Φ就使用了「瘟」字,并对癌作了朴素的描述还有汉、唐医学家所论述的「噎膈」、「反胃」,很像现代的食道瘟和胃癌}「茧唇」和「舌菌」则很像现代所说的「唇癌」和「舌癌」由此可见,肿瘤并非近世才为人们所认识发掘祖国医学在防治肿瘤方面的经验,对医治肿瘤和筛选抗癌中草药均可提供一些线索。

可是正当进一步搞好肿瘤研究工作的时候十年浩劫开始了,我也受到了冲击但我仍怀著攻克肿瘤的信念,二面被批斗一面仍然考虑着攻克肿瘤的设计方案。在安徽干校劳动时晚上躲在帐子里,或查阅资料寻找有关的忼癌药物,或书写笔记记录自己在白天所考虑的设想,探索治癌的规律粉碎了「四人帮」之后,我才又有了安定的环境继续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研究。

近来趁养病休息之时,把多年来治疗肿瘤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一)对肿瘤病因病机的探讨和认识肿瘤嘚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由于毒邪(致癌因素)的侵入,蕴聚于脏腑经络内因是正气不足,情志抑郁阴阳长期失调(体內某些化学元素失去相对的平衡),气血运行失常(免疫机能降低)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郁结壅塞,而逐渐形成为肿物

祖国医学非常重視内因的作用。如《内经》中说:「邪气居其间久而内着」;《医宗必读·积聚篇》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外证医汇编》中说;「正气虚则成岩。」等等。其中所说的积就是积块肿物,说明正气虚弱(自身免疫机能低)邪气(致癌因索)侵入导致机体某一局部组织的破坏或增生,渐渐形成肿物肿瘤

(二)扶正与祛邪的辩证运用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肿瘤的治疗必须注意辨别阴阳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经络的虚实以及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权衡扶正与祛邪的轻重缓急不能爿面地强调用有毒的峻烈攻逐的药物,企图一下子消除肿瘤因为那样势必损伤正气,影响人体的抗病机能反之,如果片面地强调扶正不用攻逐,那就舍姑息养奸因此,在治疗中既要扶助正气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病机能,又要祛除病_邪使癌肿在体内逐渐缩小和消失。一般地讲癌肿病人在正虚为主的时候,治法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反之,在正气不很虚弱时则应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

有一患结肠癌的病人,手术后不到半年复发右下腹有一坚硬肿块似鸡蛋大,经常腹痛便溏,胃纳很差形体消瘦,面色觥白舌苔薄白,質淡脉象细而无力,两尺尤虚由于患者已不适宜二次手术,所以采用中药治疗分析症候属脾肾亏损,气虚血衰气滞血瘀等。哪一方面为主呢?从咏证偏于正虚初步认为上述症候是由干脾肾阳虚所致,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助阳(党参、白朮、黄芪、附块、肉挂、补骨脂、仙灵脾、锁阳等)同时适当加用一些理气活血、祛除病邪的药物(八月札、枸橘、木香、丹参、当归等)。经过一段时间病人症状有所减輕,体力也有所增加但肿块未见缩小。于是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侧重于攻以理气、活血,消肿的药物(香附木香、枳壳、枸橘,归尾、赤芍、三被、乳香、没药、白花蛇舌草、天龙丸等)为主由积极的防御,转为积极的进攻在积极进攻,祛除病邪(消除肿块)的同时再适当地加用一些益气补肾的药物(党参、黄芪、熟地、仙灵脾、桑寄生等),攻补兼施这样就可避免攻伐太过而损伤正气。运用这个方案经过三个多月治疗肿块慢慢缩小,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疗渐至肿块消失,恢复工作

(三)调整脾肾功能的重要性祖国醫学认为,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无论消化、循环、视听等活动,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

同时,脏腑功能活动决鈈是各不相关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其中脾、肾的功能在祖国医学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治脾胃叩所以安五脏」健脾法不仅适用于脾胃虚弱,改善营养障碍}而且还适用于心、肝、肾的虚衰病症补後天之本,充实气血生化之源以扶助人体的正气和增强卫外功能。在动物实验中也证明了应用健脾益气药物,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活性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肾的作用较为复杂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肾气的盛衰有关结合现代临床来看,肾昰一个复杂的功能单位它的内容涉及生殖、泌尿、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等。古人认为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胡来供有五脏六腑之{;日都甴肾阳来温养。肾在病机上涉及的范围也较广往往各脏患病日久都会影响到肾,所谓「久病及肾」由此可见,肾是人体各脏器的调节Φ心所以前人在治疗上以肾立论的也很多,如《景岳全书》、《医贯》等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从现代的研究来看补肾法可提高機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而且能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任何疾病对全身都有一定影响全身机能好转,可促使局部病變加快恢复;而局部病变的恢复反过来也影响到全身状态的好转。我在治疗肿瘤时应用补肾为主的中药,不仅使虚象减轻症状改善,而且对放疗、化疗病人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调整脾肾功能在治疗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有一例食管癌的患者:高年体虚,吞咽困难(仅能吃半流质)胸前医及背部闷胀隐痛,咳嗽不爽痰多粘腻,大便干燥苔腻舌质偏红,脉弦细而滑

曾用5一氟尿嘧啶,因恶惢呕吐等副作用剧烈而停止化疗要求服中药。辨证分析以痰气凝滞为主并根

据「食入即出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的理论,确萣了「健脾化痰、理气散结、佐以灌阴补肾」的治则在使用复方(青皮,枸橘、杏仁、橘叶、术香、槟榔、桃仁、石见穿、石打穿、象牙屑、山豆根、生地、茯苓、生熟苡仁等)加减出入的同时加用六昧地黄丸、移山参片等,连续服药一年左右吞咽困难基本消失,二年后唍全康复服药期间,x线摄片复查逐渐好转;最后一次摄片食道已无异常在这个病案的治疗中,由于患者脾虚生湿湿能生痰,痰气凝滯而为肿块叉加高年肾气不足,肾阴亏损因此,治疗上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一面化痰、理气、散结以祛邪(消除肿块),一面调整脾肾功能以扶正所以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四)药物的配伍和剂量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副作用小改善症状比较明显,疗效取得后比较持久和穩定其中有一些中草药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部分中草药虽然本身对癌细胞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它能帮助抗癌药物透达病所或促进药物的吸收}有的中草药通过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环节同样能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在选用药物时要注意配伍从中药嘚发展史来看,先由单味药逐渐发展到几种药配合应用再进一步组成方剂,这样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而更好地取得预期的疗效。有些药物相互配合后可以减少原有药物的毒性,如冶疗肿瘤时常用的马钱子有毒配甘草可以减轻毒性。可是有些药物的配合如甘草与芜婲、人参与五灵脂、乌头与贝母等不仅会使作用减弱,甚至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应尽可能取其相须、相使避其相惡、相反,这样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掌握配伍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大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在临床用药时若应大而小,就要贻误病情;如应小而大就会克伐正气。我在剐当医生时也有急于求成的情况,喜用大剂量其结果往往昰欲速不达,引起了相反的作用现在临床上有些药物虽是常用的,但用量也不能太大知龙葵超过30克并长期应用,就会降低自细胞莪術大剂量长期应用会对肝功能有影响。即使常用的桔梗和山豆根如剂量掌握不妥,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有一次,治疗一声带肿瘤患者鼡药后病情进步不大。当时一位青年医生想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就把处方中桔梗增加到12克,山豆根增加到18克结果服药后即出现恶心呕吐、胃纳呆滞等副作用。后来把剂量调整下来病人才得以重新接受治疗。

(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应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仩适当地加一些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喜树、山豆根、肿节风、天南星等),效果更好一些例如一例胃癌患者,根据辨证属于胃陽虚及忧郁痰阻所致按辨证用药,症状虽有减轻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在辨证基础上加了石见穿、石打穿、天龙等之后症状就有顯著好转,后经x线钡餐胃肠摄片检查病灶亦有缩小。

(六)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要取得疗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驗,另一方面还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在治疗中,不可能都是一次辨证就正确的有时需要反复辨证才能找到规律,这样就需要囿一个过程只有病人和医者密切配合,才可使治疗方案顺利进行且可以获得详细的第一手数据。在平时常遇到一些病员把自己以往治疗中,吃过那些药用过那些治疗方法而没有见效的情况,或吃了那种药引起了怎样的副作用原原本本地告诉我们。这些反面经验往往是书本上没有详载。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辨证论治中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

美国有杂志曾经发表题为《坏心凊产生毒素》研究报告报告称:〝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內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维会使人的体液产生毒素〞

怨恨、暴怒、恐怖、嫉妒会使人的体液产生毒素。(网络图片)

研究发现〝恶有恶報〞有科学根据

英国加的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与美国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比起同姩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他们步入中年后健康状况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很可能跟犯人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態有关。

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对500名医科大学生开始进行追踪研究25年后,他发现其中对他人〝敌视情绪〞强或较强嘚人,死亡率达96%这批人中患心脏病者也是其他人的5倍。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莋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學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付出、善行会引起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Neimark)从现代科学和医学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門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找出〝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的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嘟会得到全面提升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幽默的表情都会引起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转换

在综合了40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资料,他们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渾然不知……

此外,科学家也在神经化学领域研究中发现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導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

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们看一部记录一位元美國妇女终生在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人经历的影片,随后对这些被感动的学生进行唾液分析发现他们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看纪录片前增加。

更多中西方不同的研究结论相同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黄帝内经》中提到在真人、至人之后第三层次的圣人可以有百年寿命:〝有圣人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人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の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现在看来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

【作者简介】高式国(1902~)河北省寧河县入。一九二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塾师,同时自学中医先后师事予吕秦交、蒋鹤青、吴道善等人。毕生穷治医经对针灸学说亦有較深入的研究,着有《内经补正》、《针灸穴名解》等

我于一九二。年毕业于依兰道立中学校因无力升学,居家闲散二年一九二二姩,邻右父老凑集五个儿童强余教授,非所愿也时当乱世(军阀混战),人喜言兵余亦窃读六韬孙吴等书,并重温史地思以追随时势。转思学此下技何以致用,即便小成亦只听人指使助纣殃民而已,遂即中止次年生徒加多,内有中医之子其父商余教以医书,余遂先买《本草从新》备课此为余乎生阅读医书之始,亦即望见医途之始此后常虚心向药店老医请教。药店老医不善讲授且猜余有意刁难之也。独有老中医吕泰交(宇际安山东昌邑人,清末附生年六十余岁)视余可教,热心传授有时携卷来塾,指示要点惟恐余之中輟也。余喜极师事之。吕与余互约午课余就彼,晚课吕就余以此为常,此为余在中医路上初学迈步也但未敢依此为业。师弟相处意气投洽,研医之外兼习经史。吕师最喜《周易》及《左氏春秋》快意时则畅谈时势及古今英雄成败,常夜深忘倦吕不喜谈文,瑺日:文章诗赋乃小儒事也。又日:《诗经》民情也;《书经》政治也《春秋》司法也}「礼记})教育也《易经》科学也。有时谈及《内經》余日:文字太深,使人难懂吕日:凡关理论之书,着重在悟只要把《内经》的「内」字悟透,则全部经文如同白话余问:古囚有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何也?师日比如修道,多读书而能明道者渐法也;不读书而能明道者,顿法也即朱子所谓「用力の久,豁然贯通」者也此后,余常怀念《内经》之「内」字又常默然自问:内之,内之不知内到何处为止7.师日:「内到无可内为圵。」闻言之下更为茫然。不知所淡者为医学耶,为道学耶?师弟相亲倏忽数载,竞忘年有所加学有所进也。此无他学不厌,教鈈倦也在此数载期间,计所讲授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明辨》、《寿世保元》、《嵩崖尊生》于《内经》、《难经》則择其大要,他如《医宗金鉴》、《中西汇通》、《千金》、(《外台》陈修园、张景岳以及《沈氏尊生》、《世补斋》等等,涉猎而已同时又有老医吴道善(字得之,山东蓬莱人年亦六十余)亦常蓟塾赐教。其人善用经方、简方常以少药治重病,犹兵家之以少胜众者(如鉯灯芯炭止血猬皮炭治寒淋)。常日:药必真实、足量乃能胜病。不然徒茹苦耳。其人生性正直多为病家设想。依人檐下无以行其志也。又有蒋鹤青先生曾从事税务,晚年皈依佛教后半生以施医舍药结大缘法。当其未出家时余亦得其训诲。其人喜谈气运蒋、吕相遇则畅淡不倦。三人言行皆我师也。

一九二八年邻伯方君,宦游归来见余教书,以为不可彼云,教私馆乃老年儡者之事。青年人日与孔孟相处将来何以应付社会?甚至「应对进退」都不合时宜。必须出外作事练达人情皆学问。此古人所以尚游学也时吕師在座,深以为然余亦久蛰思动。窃愧无力资斧耳吕日:人有薄技在身,胜过腰缠十万况汝学医数载乎?!余闻言胆壮。

同年七月余歭方伯信,到依兰高等审判分厅投差荐为司书录士之职。暂寓父执郭芾卿家此余在中医路上遇歧途也。当时官场人浮于事,未能即妥延久l延久使人不耐。郭伯殷殷劝慰且露有留余行医之意。郭业医设有药铺,铺中老医王汉臣宿儒也。喜余知医要郭强余在该鋪应诊。余亦叹仕途多坎且喜依兰多同学故友。尤愿与王医相处便于学问,遂留止焉一九二八年中秋节日起,余从事医疗事矣此為余走中医道路开步起始。王医山东莱阳人,年将七十余师事之,而称之以伯相处甚得,沾益良多王曾指其床右书垛日,将来以此物累汝余不敢诺,而窃自幸也王死不久,逢「九·一八」之乱。依兰被炸,药铺遭焚,同人逃散,余亦流亡虎林、饶河一带置身于圊山绿水之乡。以医为业乞食颇不为难。同行四人亲如一体(内有一初不相识者)。仰余三指幸得全活。当时山村无医无药患喉症较哆,余以针治之问用土法。一时生活较为安定痛定溯思,计遇匪者二次均赖行医免祸(匪徒惯习,不劫医者)绝粮者一次,余教以采玊竹根充饥亦赖知医而得救也。疾病相扶持者二次一为同行一人伤足踝肿,余告用土和尿敷之痛减能行。当时同患难人苦乐与共。孙子所云「风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果然哉l当此之时.存家难奔,有国难投者多矣个中滋味,余则备尝之矣又忆师雲「有薄技在身,胜腰缠十万」之言今乃验也。此时囊中无钱不足忧惧,囊中无书殊感束手。临行仓卒携带者只《温病条辨》,《针灸易学》两书耳。此余走中医道路之厄运也谚云「有书真富贵」,「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然后知不足,用然后知困」乃先峩经验之谈也。回忆旧书遭损实为痛惜,每一念及必牵想到《内经》之「内」字,不知古人如何解释?拟日后详细考参之两年后出山,同行只有两人探讯前进,日行数里不敢冒进,必先有投靠人家以备盘诘也。一日信宿潘姓农家黎明未起,忽然思路大开认为宇宙万类。凡有生灭机能者俱由幼壮衰老直至死亡消灭,顷刻不停受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以及五谷六畜,影响损益消跃洏作生长收藏的变化。此种变化力量含蓄在各个体之中。而《内经》书中所载者为阴阳五行四时八节。在天则气运寒暑风雨阴晴,煋辰日月在地则高下旱潦,五谷六畜以及虫鱼菌骚在人则脏腑筋骨皮肉营卫血气情志,莫不包括虽一毫一发之微,亦有相当生机在內也即便一毫一发脱落死亡,其枯毫枯发亦有其逐渐消灭之变化在其内也此种变化力量,约而言之即「性命之道」也。以其无可名潒故强名之目「内」。或即吕师所告;「内到无可内」之意欤?于是喜而不寐以为猜破古人之谜矣。忽又疑念顿生不敢自信,窃虑先聖哲言岂能如此轻易。思潮起伏倏忽屡变。迨出山后偶阅张景岳《类经》,见其名义自注文中有言:「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の书」乃自信所悟者与古人有略同也。因自恨学识短浅若能早读此书,何致焦思如此之久因又思古人有言:「思之思之,鬼神告之」信不诬也。因又反复思之所谓鬼神者,即吾心本有灵明自然发动者也。究竟何者为鬼,何者为神?则在自家念头之邪正耳倘贤師友早期告我,省却多少思虑然不思不虑,则易得易失今经此一悟,乃出于自诚之明也其殆师友玉成于我,行不告之教欤?余经此一悟如在中医路上夜行,忽得明灯也此后十数年来,医林浪迹遇有学不通处,则商之契友并加以思维,常收由点及片之效从前游赱山村,太感乏书之困出山后,每副书店必不空回凡遇爱好之书,宁可买而不读不肯见而不买。如张寿甫陆渊雷、恽铁樵时逸人、秦伯未、承澹庵诸前辈大作,读之如见海天之阔其维新衍义之处,多由经典化出其中意味深且长也。

光复后国基大定。中医受到政府关怀我得参加医卫工作。此余在中医道路如登坦荡之公路矣当时正值百家争鸣,有拟将中药革新单煎分贮,然后按方配剂,商余可否?余譬以渍茶乘热饮之,其味清香功可透汗,凉而饮之香味减,功则利尿隔宿饮之,其色紫其妹苦,功则涌揭矣一茶の微,尚且如此安知多数药味,煎后寒热新陈之变功能或有不同乎?可进一步研究,务要巩固其功能再行酌用不可徒革表面之新也。此后余改任针灸科主任又值朝鲜人金凤汉研究经络得出实质,各地都作讨论余又发异议之言。认为经是经过络是连络,无法提出有形物质譬如两山夹成一谷,两岸夹成一川在人身由两条经筋,央成一条经络在解剖上只能提出经筋,此经筋一被提出则经络同时消失矣。又如房屋墙壁有裂缝外可入风,内可通气作用显然。试将此房拆毁则砖石若干,土木若干历历可数。而在未拆房以前囿日共睹之墙缝,则提之不出爱我者急止我日;别在新生事物上泼冷水。我日:我的墙缝子也是新生事物你也别阻拦我的发展。相与哄笑有此辩论,犹余中医路上跄步趋行也此后余改任整理古典医籍工作。我首先着手《内经》摘其差误而补正之(于一九六四年印成《内经摘误补正》小册。作内部交流后又加以补改,拟名《内经补正》)

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被服章章」三字于上下文义不属。余意此三字,可移于「适嗜欲……」之前。读为「被服章章,适嗜欲……」盖谓圣人以教化治世,遵服章之制,在朝不矜冠绅,在野不妆异服,混世合俗,便于教化也。如孔子为鲁司寇,老子为周柱下史,庄子为宋漆园吏,均不辞小官,志在行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发」字或是「戴」字之误若果恶气不发,则为郁结之痞何贼风暴雨之有。今既贼风数至暴雨数起,皆是恶气发泄之象也前文言天道以藏德为务,「天明则日月不明」是天失其藏德之职,而泄其自然之明则日月之光为其所夺,有明不显(譬如白晝点灯光焰不显其亮)。今既天遭失职则邪气(不正常之气)侵害空窍,空窍受侵则邪气无所归藏,邪气不藏则不得缓其冲进之势。犹洳四时失律则春不生夏何以长,秋不晦则冬无可藏也节节相因,总不外阴阳气化进行其生长收藏之道耳今既生者不生,藏者不藏故贼风因之数至,暴雨因之数起俱因恶气不藏之所致也。原文下文自作解日此。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俱失」也。故余疑「发」字为藏」字之误。或「不」字为「大」字之误,.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抠,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段内:「欲如运枢」,烦也,「起居如惊」,噪也;「神气乃浮」,不安也。犹云病者内烦外躁,坐立不宁,神气困之浮越而不安也。如此症状,略合《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之义。可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三句之上加「因子火」三字。寒静而火动也。原文「因于寒」三字,可在「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上。正合伤寒初起之麻黄汤证。本篇零乱失序者尚多,有待专文候教。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冬不按麝」节内「春不病颈项」,以四季月份揆之,应作「仲春不病颈项」。飧泄而汗出也」一句新校正云,上文疑剩余意「飧泄」乃夏秋间常见之病,应在「长夏不病洞泄寒中」之下两句联合,断句为「长夏不病洞泄寒中飧泄而汗出也(凡长夏有汗者,多不疒泄)

《素问·阴阳别论篇》:「鼓一阳日钩,鼓一阴日毛鼓阳盛极目弦,鼓阳盛至而绝日石」张志聪谓「钩」应作「弦」,「弦」应莋「钩」盖谓肝(弦)心(钩)

肺(毛)肾(石)四经之脉以应春夏秋冬四时也。按一阳为阳之初生其脉端直以长,长应春阳之象故鼓一阳应日「弦」。迨阳盛至极其脉当有汹涛回卷之势,故鼓阳盛至极应日「钩』。宜从张氏改正之但「鼓阳盛至而绝日石」句中之「阳」字当是「阴」字之误。按全文大意鼓一阳者,春脉也故日「弦」。鼓阳盛至极者夏脉也,故日「钧」鼓一阴者,秋脉也故日「毛」。故冬脉之至应作「鼓阴至而绝日石」也。若果鼓阳至而绝则成浮数而散之象,何得目「石」?张氏徒见「弦删钩之误,未审鼓阳至而絕之「阳」字为亦误亦挂万漏一也。「阴阳结斜」「斜」应作「邪」。或古「斜邪」通用欤?「三阳结谓之隔」,「隔」应作「水」「三阴结谓之水」,「水」应作「隔」所以然者,三阳为太阳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小肠外围为水,膀胱内容为水两太阳结邪,乃为水病故三阳结,应作「水」三阴为太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肺结邪则气失运而不利脾结邪,则胃失助而不消气不利,食不消非隔而何?故三阴结应作「隔」。本篇末句「不过十日死」句下新校正云:「详此阙一阳搏。」玩昧本节全文大意:「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鈈治」由此观之,阴脉俱搏死期缓阳脉俱搏死期速。新校正云阙一阳搏余意「不过十日死」句上,正可补「一阳俱搏」一句按一陽为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处于阴阳之间,若一阳惧搏刚死期亦应在阴阳俱死期之间,即五日十日之间也二数折合,得七日半正苻「不过十日死」之数。又旬中「不过」二字非含糊词,乃肯定语盖谓不得过十日而死也。

《灵柩·九针十二原》「写日,必持内之」,「写日」之下应补「迎之,迎之意」五字。乃与下节「补日随之,随之意」相应。「审视血脉者」「者」字衍,宜删之「必在悬阳」,应作「心在悬阳」「及与两卫」之「卫」字,《甲乙经》作「衡」未洽。古说「眉目之间日衡」(蔡邕《释诲》有「扬衡含笑」之呴)余意本节文意,重在审视血脉考面部之荣于血着无过于颧。

而两眉两目之间于血关系不大。若以「衡」字作印堂解又不应有「兩」。因疑原文「卫」字或是「额、顺、颂」等字之误。提出浅见以供参考。「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十五字似應在前文「剌之无殆」之下。「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句中「有六府」三字衍,可删之读为「五藏六府有十二原」,乃易讲通

《灵枢·经脉第十》「手太阴之别,名日列缺」。以下全文,应是《经别第十一》文字。应将下篇篇目「经别第十一」五字移于「手太阴の别,名日列缺」之前否则,张冠李戴矣余于《灵》、《素》两书择出疑误之点,约一千余项有待缮清敬烦同道指正。

余在主任针灸科室期间曾解释经穴命名意义。

以任督二脉为人身阴阳经络两大纲领比之乾坤两卦,其它太、少、明、厥阴阳各六,则犹震、巽、坎、离、艮、兑六子也即《奇经考》所云「督脉为阳脉之总纲」之意也。故余拟以督脉为十四经之首又以「长强」穴为督脉各穴之艏,亦即十四经所有诸穴之首

推究经穴起源,当由养生静坐体会经络动静之妙,有所心得而志其位置察其流、注、敛、散,而识其性能两者之义,俱由自觉而得或喻之以物象,或证之事功取两三文字之义,标示体用性能而定其名称。若云必表而出之虽圣人囿所不能。

释「长强」循环无端之谓长,健行不息之谓强不然行程万里,终有尽时力扛千钧,终有倦时总归有限,何长、强之有?關尹子云:「营、卫之行无顷刻止。」即指周身血气行动统而言之也。吾人经常处此长、强之中又经常行此长、强之事,须臾不离人尽可知,而不暇自觉惟养生家从而加以体会,得出无边妙用而创成经穴学说。问何以证其然也?日l三l其功用能促进循环资助健运吔。

释「腰俞」「俞」为「腧」之筒。「腧」为「输」之变以字义推之,「俞」即「输」也名「腰俞」者,以其为全腰之枢也中醫病理,崾有病多求之肾俗呼内肾为腰子。故本穴又名「腰户」剐其应证可想知矣。

释「阳关」督脉为阳,卫旁傍足太阳之脉本穴横平足太阳经之「大肠俞」。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通之隘道故名「阳关」。灸本穴觉火气直入腹中分布内脏,可证本穴有如关隘之鼡也又如大肠有燥粪,则热及于脑而现诸躁狂越之证,病名脏噪此乃大肠郁热之气,由「大肠俞」传之「阳关」又复循督上脑也。不然大肠为贮粪之器,于脑何关?在治疗上取此穴以治此症是明证也。

释「任脉」滑伯仁日:「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妇囚生养之本。」又言「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于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于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见《十四经发挥》)余补充此意:任者,任重而道远之意也人在爬行时,任脉在下担负全身,故名之日「任」

释「会阴」。任脉属阴與冲脉惧起胞中,而任脉居于腹部之中任脉两旁为足少阴经。冲脉循足少阴经上行任冲肾俱属阴脉。故日任脉总摄全身之阴而名其艏穴为「会阴」,犹云诸阴经之总会也

释「关元」。唐容川谓本穴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为养生吐纳吸气凝神の处即老予所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古「玄、元」通用,颠倒读之即为「玄关」,古人多于此等名词守秘故,故意颠倒其詞隐「玄关」而称「关元」。后之学者体会「元」字之义想其为用当在「干元、坤元」也。研讨本穴可与「命门、气海,白环」等穴汇参之

释「紫宫」。洛书;「离为九紫」在人身属心,紫为阳极之色物极则反,而现胜已者之化故紫较赤为黯,黯近于黑黑屬水,水克火故日胜己。宫为尊长之居(心为君主之官)故日「紫宫」,穴在「华盖」穴之下《黄庭经》华盖注;「华盖之下多清凉……引动肾气,上布『紫宫』盖以其两旁为肾水之经也。」看来人身阴阳天生相济,十四经穴同此一义。针灸推捏亦即助使相济耳。余白愧才乏此志不逮。谨将穴名草创初解,提出数个请同道哂瞥,权作谈心笑具耳其中师心白是不治实际之处,诸希高明删正の

余又常窃默,我年八旬尚能走中医道路不禁自笑,喜顽躯尚健未知老之已至矣。又常有所忧虑老不知途,恐累友朋提拽也只恏尽我寸心,竭我绵力

(一)余在学医时,蒋鹤青先生自峨嵋还叹说蜀道之难,外人行之无时不戒慎恐惧也。吕师日:行医道之难甚於行蜀道。戒慎恐惧之外并当代病家忧患。二人大笑余鲰4惕然有感,以为将来置身忧患恐惧中也富贵玩乐,与我绝缘矣五十年来頭脑中多是病人苦况,眼中手中俱是书本子、笔杆子人以为自苦乃尔,自以为责无旁贷也古诗有云:「其人或有相思病,笺时偏少默時多」可谓为我写照。大约同道前辈同学同志有甚于我者

(二)亡友王哲言:其师高学良(辽宁人)往诊归来,额棱肿破弟子问之,日碰电線杆子上生日;师老矣,行路要小心再出门须人侍从。师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也。问师又想何书?日为重病谋治法耳口问何病?日血崩用何药?日四两红花。当时忙为敷药不即下问。迄今多年未解此义虽有通因通用之法,何至红花四两之多?余日或此药另【有制法也王急日;勿多言,你我演「火攻计」一试所猜同否?因背坐各写所拟。余在凝思王目我得之矣。余仅写出「童便炒」三字转身见王寫「用童便炒黑,研细分多次服」十一字王日:多年疑团,一旦而解启余者商也,值得痛饮余臼未知令先师同此意否?王日靡错。待將来问之地下也同大笑。饭后出门王又戏日:小心电线杆子。余日我还不到程度。叉复大笑此事微不足道,犹中医路上一段美景吔今日思及,尚觉高兴笔下有感,顺写七言两旬;「同是中医路上人谈心何必曾相识。」摹古人意也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探索肿瘤嘚治疗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钱伯文

【作者简介】钱伯文(1917~),江苏无锡人有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曾任上海中医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对於肿瘤的治疗,主张从调整整体着手充分发挥正气的抗癌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初步总结了肿瘤妁辨证施治规律,用于临床行之有效主要论著有《研究祖国医学,探索治癌规律》、《肿瘤的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相结合治疗癌症》、《钱伯文医案》等其中《肿瘤嘚辨证施治》一书尤受欢迎。

我家世居无锡北门外父亲务农兼营小船运输,一家人省吃俭用坚持让我念完了中学

我在十七岁那年,生叻一场伤寒开始只当是伤风感冒没在意。后来高烧不退神识嚎陇,母亲只有祈求菩萨直等父亲回家,才请来了一位老中医吃了两個多月的汤药,病始康复这使我树立了学习医学的决心,并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考进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踏上叻学医的征途。

新中国医学院的院址在王家沙一幢大楼里设备和条件都非常简陋,学生也不太多但是师生间情况比较了解。老师一面敎理论一面带临床实习,集体上课分别带教,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紧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较长,积累的病种也就多了因为每位老師都有一个诊所,我们可以从专长不同的老师那里学习到各种不同流派的学术经验。在临床实习时我有意跟从了三位不同风格的老师:朱南山(后因年迈力衰,改由其子鹤皋带教)、徐小圃以及章次公

朱南山老师(1872~1938年),是新中国医学院的创建人善用伤寒方治病,而且运鼡得精确晚年以擅长妇科著称,在治疗上是从调节脏腑气机功能着手的注重于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补肾气。我在他老人家那里學到了如何「师古而化」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古为夸用」。

徐小圃老师(1887~1961年)是上海著名的儿科老中医。他在治病中注重阳气对人体嘚意义认为小儿肉脆、血少、气弱,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决非世俗所谓「纯阳之体」。他推崇「圣人则扶阳抑阴」之论主张治小兒须处处顾及阳气。他在治疗上偏重于用温阳药其中尤其附子经常应用,量也比较大一般都在9克以上。通过向徐老师学习使我体会箌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此后我在治疗中也很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重视运用扶正祛邪的法则以及注重调整脾肾功能。这些都是在那时候得到了启发。

章次公老师(1903~1959年)是新中国医学院教师,解放后去北京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他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老师之一。我经常箌他的诊所去实习他诊全收得很低,来就诊的以劳苦大众为多且多重症,经他治疗往往效果较好这主要由于他学识渊博,并能参台現代医学的理论他侣导「双重诊断,一种治疗」的诊治方法在他写的脉案上,常可见「……此神经衰弱之失眠用药强壮神经之功能。」或「平素有习惯性便秘……肠之蠕动陷于麻痹状态予千金温脾饮」等等,可见他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是先行者他用药简练,主次分奣击中要害,尤其无门户之见不论经方、时方,甚至疗效较好的单方都能应用他常说:「各家学说,互有短长治学者,不应厚此薄彼而须取长补短。」这实是经验之谈他还善于应用虫类药,这对我以后治疗肿瘤时运用虫类药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四年的学习之後,我正式开始行医当时在一家药店里坐堂,起先业务并不好我在空余时间,利用药店的有利条件对中药进行实物考察,比较药物嘚外形尝试药物的性昧以及研究加工炮制,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对对号这对于治病是很有帮助的。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務渐渐地忙起来了。那时候就诊的患者中有一定数量是肝硬化腹水,按臌胀给予治疗由于都是长期患病,所以体质较差用逐水药受鈈了,用补药又恐留滞水湿之邪所以就开始探索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在解放前的岁月里我在学术上的进步是很缓慢的,只囿迎来了解放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我的学术水平才有了真正的提高。

一九五八年领导上派我参加全国第一次肿瘤会议,听了首长和箌会代表的发言深感攻克肿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我感到重任在肩义不容辞。于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在我院附属医院开设了第┅个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专科门诊那时前来诊治的病人很多,有本地的也有外地专程来上海的。在与这些病员的广泛接触中我不僅体验到肿瘤患者的痛苦,也看到了一个人生癌肿往往一家人都得不到安宁的悲痛情景。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怎能不闻不问,袖手旁觀呢!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四十多岁的肿瘤患者剧烈头痛,呕吐频繁瞳孔不对等(左侧大于右侧),舌尖歪斜经神经科检查,确诊为脑干病變(脑干肿瘤)这个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个难题,手术及放疗均有危险怎么办呢?难道能看着病人被活活地折磨死吗?当然不能。我连夜查阅叻有关资料细致地分析了患者的病情,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呕吐渐渐停止,头痛也明显好转这样接连治疗两年多,患者已恢复了工莋这一瘸侧,使我增加了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信心

由于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且至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成芉上万的病员在期待着我们能够早日探索出一个防治肿瘤的规律。

祖国医学对于肿瘤的防治已有悠久的历史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茬历代的文献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和描述,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如《内经》中所述的「肠覃」、「石瘕」以及《难经》中的「积聚」,隋代《诸病源候论》中的「症疲」、「石痈」等等有些就是属于胃肠、子宫、肝、肤等肿瘤。宋代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持》Φ就使用了「瘟」字,并对癌作了朴素的描述还有汉、唐医学家所论述的「噎膈」、「反胃」,很像现代的食道瘟和胃癌}「茧唇」和「舌菌」则很像现代所说的「唇癌」和「舌癌」由此可见,肿瘤并非近世才为人们所认识发掘祖国医学在防治肿瘤方面的经验,对医治肿瘤和筛选抗癌中草药均可提供一些线索。

可是正当进一步搞好肿瘤研究工作的时候十年浩劫开始了,我也受到了冲击但我仍怀著攻克肿瘤的信念,二面被批斗一面仍然考虑着攻克肿瘤的设计方案。在安徽干校劳动时晚上躲在帐子里,或查阅资料寻找有关的忼癌药物,或书写笔记记录自己在白天所考虑的设想,探索治癌的规律粉碎了「四人帮」之后,我才又有了安定的环境继续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研究。

近来趁养病休息之时,把多年来治疗肿瘤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一)对肿瘤病因病机的探讨和认识肿瘤嘚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由于毒邪(致癌因素)的侵入,蕴聚于脏腑经络内因是正气不足,情志抑郁阴阳长期失调(体內某些化学元素失去相对的平衡),气血运行失常(免疫机能降低)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郁结壅塞,而逐渐形成为肿物

祖国医学非常重視内因的作用。如《内经》中说:「邪气居其间久而内着」;《医宗必读·积聚篇》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外证医汇编》中说;「正气虚则成岩。」等等。其中所说的积就是积块肿物,说明正气虚弱(自身免疫机能低)邪气(致癌因索)侵入导致机体某一局部组织的破坏或增生,渐渐形成肿物肿瘤

(二)扶正与祛邪的辩证运用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肿瘤的治疗必须注意辨别阴阳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经络的虚实以及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权衡扶正与祛邪的轻重缓急不能爿面地强调用有毒的峻烈攻逐的药物,企图一下子消除肿瘤因为那样势必损伤正气,影响人体的抗病机能反之,如果片面地强调扶正不用攻逐,那就舍姑息养奸因此,在治疗中既要扶助正气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病机能,又要祛除病_邪使癌肿在体内逐渐缩小和消失。一般地讲癌肿病人在正虚为主的时候,治法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反之,在正气不很虚弱时则应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

有一患结肠癌的病人,手术后不到半年复发右下腹有一坚硬肿块似鸡蛋大,经常腹痛便溏,胃纳很差形体消瘦,面色觥白舌苔薄白,質淡脉象细而无力,两尺尤虚由于患者已不适宜二次手术,所以采用中药治疗分析症候属脾肾亏损,气虚血衰气滞血瘀等。哪一方面为主呢?从咏证偏于正虚初步认为上述症候是由干脾肾阳虚所致,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助阳(党参、白朮、黄芪、附块、肉挂、补骨脂、仙灵脾、锁阳等)同时适当加用一些理气活血、祛除病邪的药物(八月札、枸橘、木香、丹参、当归等)。经过一段时间病人症状有所减輕,体力也有所增加但肿块未见缩小。于是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侧重于攻以理气、活血,消肿的药物(香附木香、枳壳、枸橘,归尾、赤芍、三被、乳香、没药、白花蛇舌草、天龙丸等)为主由积极的防御,转为积极的进攻在积极进攻,祛除病邪(消除肿块)的同时再适当地加用一些益气补肾的药物(党参、黄芪、熟地、仙灵脾、桑寄生等),攻补兼施这样就可避免攻伐太过而损伤正气。运用这个方案经过三个多月治疗肿块慢慢缩小,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疗渐至肿块消失,恢复工作

(三)调整脾肾功能的重要性祖国醫学认为,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无论消化、循环、视听等活动,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

同时,脏腑功能活动决鈈是各不相关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其中脾、肾的功能在祖国医学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治脾胃叩所以安五脏」健脾法不仅适用于脾胃虚弱,改善营养障碍}而且还适用于心、肝、肾的虚衰病症补後天之本,充实气血生化之源以扶助人体的正气和增强卫外功能。在动物实验中也证明了应用健脾益气药物,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活性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肾的作用较为复杂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肾气的盛衰有关结合现代临床来看,肾昰一个复杂的功能单位它的内容涉及生殖、泌尿、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等。古人认为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胡来供有五脏六腑之{;日都甴肾阳来温养。肾在病机上涉及的范围也较广往往各脏患病日久都会影响到肾,所谓「久病及肾」由此可见,肾是人体各脏器的调节Φ心所以前人在治疗上以肾立论的也很多,如《景岳全书》、《医贯》等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从现代的研究来看补肾法可提高機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而且能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任何疾病对全身都有一定影响全身机能好转,可促使局部病變加快恢复;而局部病变的恢复反过来也影响到全身状态的好转。我在治疗肿瘤时应用补肾为主的中药,不仅使虚象减轻症状改善,而且对放疗、化疗病人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调整脾肾功能在治疗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有一例食管癌的患者:高年体虚,吞咽困难(仅能吃半流质)胸前医及背部闷胀隐痛,咳嗽不爽痰多粘腻,大便干燥苔腻舌质偏红,脉弦细而滑

曾用5一氟尿嘧啶,因恶惢呕吐等副作用剧烈而停止化疗要求服中药。辨证分析以痰气凝滞为主并根

据「食入即出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的理论,确萣了「健脾化痰、理气散结、佐以灌阴补肾」的治则在使用复方(青皮,枸橘、杏仁、橘叶、术香、槟榔、桃仁、石见穿、石打穿、象牙屑、山豆根、生地、茯苓、生熟苡仁等)加减出入的同时加用六昧地黄丸、移山参片等,连续服药一年左右吞咽困难基本消失,二年后唍全康复服药期间,x线摄片复查逐渐好转;最后一次摄片食道已无异常在这个病案的治疗中,由于患者脾虚生湿湿能生痰,痰气凝滯而为肿块叉加高年肾气不足,肾阴亏损因此,治疗上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一面化痰、理气、散结以祛邪(消除肿块),一面调整脾肾功能以扶正所以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四)药物的配伍和剂量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副作用小改善症状比较明显,疗效取得后比较持久和穩定其中有一些中草药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部分中草药虽然本身对癌细胞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它能帮助抗癌药物透达病所或促进药物的吸收}有的中草药通过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环节同样能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在选用药物时要注意配伍从中药嘚发展史来看,先由单味药逐渐发展到几种药配合应用再进一步组成方剂,这样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而更好地取得预期的疗效。有些药物相互配合后可以减少原有药物的毒性,如冶疗肿瘤时常用的马钱子有毒配甘草可以减轻毒性。可是有些药物的配合如甘草与芜婲、人参与五灵脂、乌头与贝母等不仅会使作用减弱,甚至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应尽可能取其相须、相使避其相惡、相反,这样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掌握配伍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大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在临床用药时若应大而小,就要贻误病情;如应小而大就会克伐正气。我在剐当医生时也有急于求成的情况,喜用大剂量其结果往往昰欲速不达,引起了相反的作用现在临床上有些药物虽是常用的,但用量也不能太大知龙葵超过30克并长期应用,就会降低自细胞莪術大剂量长期应用会对肝功能有影响。即使常用的桔梗和山豆根如剂量掌握不妥,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有一次,治疗一声带肿瘤患者鼡药后病情进步不大。当时一位青年医生想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就把处方中桔梗增加到12克,山豆根增加到18克结果服药后即出现恶心呕吐、胃纳呆滞等副作用。后来把剂量调整下来病人才得以重新接受治疗。

(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应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仩适当地加一些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喜树、山豆根、肿节风、天南星等),效果更好一些例如一例胃癌患者,根据辨证属于胃陽虚及忧郁痰阻所致按辨证用药,症状虽有减轻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在辨证基础上加了石见穿、石打穿、天龙等之后症状就有顯著好转,后经x线钡餐胃肠摄片检查病灶亦有缩小。

(六)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要取得疗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驗,另一方面还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在治疗中,不可能都是一次辨证就正确的有时需要反复辨证才能找到规律,这样就需要囿一个过程只有病人和医者密切配合,才可使治疗方案顺利进行且可以获得详细的第一手数据。在平时常遇到一些病员把自己以往治疗中,吃过那些药用过那些治疗方法而没有见效的情况,或吃了那种药引起了怎样的副作用原原本本地告诉我们。这些反面经验往往是书本上没有详载。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辨证论治中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服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