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初一学生心理特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学生的知识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主要方面。可以大致归类为学习发展、个人和社会性发展、以及职业发展三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正确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调整考试心态,克服考试焦虑,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学习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2、个人和社会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协助学生认识情绪,提高情商,学会表达情绪,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协助学生增强挫折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实践能力和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动脑动手,增强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与人交往的积极态度与技能,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克服交往障碍;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支配闲暇,积极参加健康的运动和娱乐;引导学生探寻人生意义,确立生活理想,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接纳身心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掌握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养成正确的性别身份感和性别角色意识,了解与遵从性道德,学习与异性同学正常地的交往,防范性骚扰,排解青春期烦恼,对性有科学的态度,对爱情有初步认识。
3、职业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不同地区、学校、年级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实际辅导需要出发,特别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另外,同一类教育内容,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中应有不同的程度和侧重点,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确定具体教育内容。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实施中要特别注意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突出情感体验和态度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性内容的学习可以逐步加强,但也要注意认知和情感体验及行为训练的结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特别是初中学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十分明显,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到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
社会性。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升学、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社会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们身上,影响和改变其心理特征。中学生对父母、老师不再依赖、依恋。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敏感性。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生理变化高峰。中学生属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处于由儿童向成年男女过渡的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女孩子的青春发育约起于十一二岁,男孩子约始于十三四岁,此时,学生的生殖器官发育长大,同时,性腺机能开始显现,表现为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日渐明显。随着性腺机能的逐渐发展、完善,学生骨骼、肌肉系统迅速生长,在一二年内身高迅猛增长,体重也猛增,体态接近成人。中学生的心脏机能、肺活量等也都有显著发展,接近成人。由于性机能的发展,会使学生萌发性意识,同时身体各方面的突变又使他们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采取良好的方式及时向学生讲述生理卫生知识并进行性教育和道德、法制知识的教育,避免发生问题。
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大脑内部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也增多,神经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复杂化,大脑皮层基本发育成熟。中学生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趣性较高,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要强些,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转换较快。总的来说中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够稳定,因而对运动系统的协调作用有所下降,学生会出现动作上暂时的笨拙,渐渐地,随着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上述现象即逝。中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很快转到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为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系统地学习科学理论及世界观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智力发展高峰。与生理发展,特别是与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相适应,中学生逐渐达到智力发展的高峰。据研究,若以100作为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初中生的知觉能力即可达到100;初中到高中,记忆能力从95逐渐达到100;比较、判断能力,初中时为80左右,到高中时达100;动作及反应速度也从初中时的90左右发展到高中的100。
社会需求高峰。中学生处于富于理想、充满追求的时期。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生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和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
创造高峰。青少年,特别是青年是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生中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他们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探索和实践,智力又处于发展的高峰。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无不从青少年时期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珍惜中学时代,从身心各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心灵有约——吉安阮继沂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上传: 阮继沂 &&&&更新时间: 11:05:55
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这几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展速度来说则显得较为平稳,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中期,约从14、1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生理表现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
------外形的变化
初中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那时身高一般增加50%以上。第二次生长高峰发生于初中阶段,据统计,在青春期以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甚至可达10&11厘米。
男女初中生的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14岁左右,然后速度逐渐下降。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大多数女生从11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4岁左右达到高峰。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身高增长的速度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任何人过早地给自己的身高下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初中生的体重也增长很快。
体重的增长反映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和骨骼的增长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状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性征的出现。
男性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变粗、生长胡须、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变粗变大等。女性表现为嗓音变细、乳房隆起、脂肪增多、生长腋毛阴毛等。
-------体内机能的增强。
主要表现在血压接近成人水平,为高压90&110毫米汞柱,低压为60--75毫米汞柱,肺活量增大、肌肉增强和大脑的发育成熟。
--------性的发育成熟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2.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对初中生在心理上的影响是很大的。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成人感也逐步增强。因此,在心理上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然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初中生的社会角色依然还是一个孩子。初中生在这种无形地矛盾中,体会到了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求但又不能公开表达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常常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3.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由于身体的发育成熟使初中生产生了成人感,但在辨证思维方面才刚刚萌芽,思想方面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情绪体验也缺乏成人的深刻和稳定,社会经验不足等幼稚性,这无异会给初中生带来许多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4.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非常复杂,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初中生还是非常需要成人的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5.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把日记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就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的最好印证。
与其同时,初中生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自己。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
6.勇敢和怯懦并存
在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卤莽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上,不存在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那些危险的情境。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未说话先脸红等。上述行为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有关。
7.高傲和自卑并存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计,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在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8.烦恼突然增多
-----不知道以何种形象出现于公众面前。
-----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第二断奶期使父母的干预与追求独立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不知道如何在同伴中保持较高地位。
二. 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成分逐渐减少。
------高中生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十分关心自己的优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当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情感上的复杂性
------高中生对老师的看法和同老师的关系更为复杂,他们对老师是既尊重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以表面上的冷眼相对来掩饰其内心深处的敬重与渴望接近的情感,有时还常以给老师&出难题&、&找麻烦&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对自己的注意。
------高中生交友的人数在减少,但亲密度在增加。不少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往往能延续到成人,甚至一生。
------高中生男女关系已由&疏远&逐渐发展到了&喜欢接近&,有的发展成了我们称之为&早恋&的现象。
3.意志更加坚强
------高中生面对困难会想办法克服而不是躲避。
----高中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不少高中生会因为自己的前途而毅然改掉多年的坏习惯,这种意志力是初中生所没有的。
4.兴趣爱好也相对稳定下来。
在高中以前的时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更多的时候是受周围人的影响。而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兴趣爱好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一、案例描述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999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或人格障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两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控制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心理有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方案是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重大依据。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受导学生及早从生活中的失败与意志的打击中挣脱出来,积极地面对人生成长道路中出现的磨难,建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成为生活的勇者。在中小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交往、环境适应、青春期、与父母沟通等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和帮助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增进对自我的信心,最终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但是,一直以来,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很突出,现在摆在各中小学面前的是该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二、重建决策空间
方案一:班主任辅导,各科任教师兼顾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进行家访,通过学生的家属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做所想写下来,作为作业统一交给班主任;此外,各科任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转达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对学生的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作出辅导。针对个别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当班主任辅导成效不大时,可与各科任教师共同分析、探讨辅导方法。
方案二:高等院校辅导组织与班主任辅导并行
如果附近的高等院校有心理辅导专业或倾向心理辅导的专业,可向高等院校招聘校外辅导员。此方案要求学校与高等院校密切联系,能够保证招聘的辅导员在学校的合理安排下到本校的各班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一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方式,为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注入新源泉。
方案三:招聘教学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经辅导课程培训派到中小学做辅导工作
在原有的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性强的心理辅导人员作为学生的辅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示心理问题的案例,并提供多种咨询方式让学生咨询,学生如果有什么心理问题随时都可以向辅导教师咨询,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质量。
三、决策分析
优势:这个方案充分考虑了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的作用。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在学校中任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有效的辅导方式。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还可以共同对学生的个别特殊心理障碍进行分析辅导。在平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德育辅导和生活辅导等。对于学校来说,这个方案是比较方便有效的,免去了向外聘请辅导人员的麻烦。
劣势:心理辅导是思想交流的艺术。在现实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心理辅导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对一些重要的问题问题认识不够清晰,心理辅导操作很机械,不够规范。很多教师常常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没有机会充分表达内心的困惑与烦恼,亦影响了师生间的思想沟通,一些受导学生有时感到被否定和不尊重,出现反叛行为,学习成效反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优势:这个方案重视利用高等院校的免费辅导资源,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定期的高校组织辅导,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辅导方式,显得更加轻松、有趣,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一些中小学生更愿意接受校外组织的辅导,因为这种辅导可以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投入辅导活动。
劣势:高等院校辅导组织固然很好,可以辅助班主任工作。然而,高校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辅导知识与技巧的阶段,他们的辅导是尝试性的,再加上他们只是临时到学生做辅导的,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而且每次到学校辅导的时间有限,辅导效果不明显,辅导方式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进行一些团辅活动。因此,中小学作为高校的心理辅导实践点比较合适。事实上,很多中小学与高等院校距离远,没有联系,招聘校外辅导组织方案非常不理想,因此也就无法进行了。
优势: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辅导方式。辅导教师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有很高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能够按照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资料档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和辅导活动,开设“心理邮箱”,为那些不愿意露面的学生提供辅导,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使全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同步进行。
劣势: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具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与职业技巧的辅导人员严重欠缺,相关专业人员在区域上分配也很不合理。城市的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均有所开展,特别是较为成功者大多是省、市重点中学以及其他特别重视心理辅导工作的学校,而在城市里相当部分的中小学及乡村的绝大部分中小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仍未加以重视,更别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辅导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家与各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心理事业辅导的相比较均衡的方向发展。
四、评价及建议
通过三个方案的优劣分析,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个人认为第三个方案相对来说最可行。心理辅导意在助人成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和化解个人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虽然任何教师都有辅导学生的责任,但是教师的辅导方式尚难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辅导是一种专业,辅导工作者具有专业的辅导方式,不但有辅导的诚心、耐心,也有辅导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中小学生处于情感迷茫的阶段,可塑性很强,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将有非常大的成效。鉴于我国心理事业辅导较之西方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问题,需要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进行一些提高和改造。
第一、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要加强交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心理辅导骨干力量。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主动抓紧对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化和制度化的培训,制定出学生心理辅导的准则,并对心理辅导教师实施颁发证书制度,对其资格和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二、心理辅导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咨询,它具有较为严密的职业要求与训练。学生辅导是辅导教师的专职,同时还包括广大任课教师。针对任何教师都有辅导学生的责任,在当今的师资培训中,中小学教师也要加强在心理辅导知识与技巧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与感情的沟通,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各中小学可要求在大学开设辅导咨询课程培训教师,并进行一定的见习、实习,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师的辅导能力。
第三、为了让学生增加对心理辅导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水平,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有关人士对学生作专题讲座。如果有需要,学校辅导教师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转介给社会福利署的社会工作人员或教育署特殊教育组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辅导员,以便提供更好的专业协助。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