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否只能通过血液检验报告单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yangtao
来源:生物谷
关键词:血液检测,疟疾,抗药性,青蒿素
日讯 /BIOON/ --最近来自泰国、英国的一些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方法用于鉴别患有抗药性疟疾的患者。这一方法建立在此前研究人员针对抗青蒿素药物疟疾患者关于kelch13基因突变型的研究上。kelch13基因是一种疟疾病原体疟原虫体内的一种基因。通过在非洲、南亚约1240名患者的治疗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新型血液检测方法既针对kelch13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很高,因为几乎所有抗青蒿素疟疾病例中都有kelch13基因突变。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即使是抗药性疟原虫在长期治疗中仍然会对青蒿素产生响应。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非洲和南亚,不论患者是否表现出疟疾症状,都应该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当然,考虑到成本问题,这一建议仍值得商榷。但这一工作无疑将世界抗疟疾工作更推进一步。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美国每年约有1500例疟疾确诊病例。而WHO统计全球共有2亿1千9百万例疟疾病例并造成66万人死亡。这一结果被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生物谷)
详细英文报道:
A group of researchers from Thailand, the U.K. and elsewhere have developed a blood test that can identify people who have drug-resistant malaria.
New Scientist reports that the discovery builds on previous work that found resistance to the malaria drug artemisinin in patients with mutations in kelch13, a gene from the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Through their work with 1,240 people being treated for malaria in parts of Africa and South Asia, the blood test showed some serious utility.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nearly all patient cases that displayed resistance to artemisinin came from kelch13 mutations.
Knowing this information is crucial, because clinicians can adjust treatment when resistance becomes clear. As the article noted, however, the researchers' work revealed something more. Treatment-resistant Plasmodium still responded to artemisinin, thanks to a longer treatment cycle.
Their findings, published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ould help fuel the concept of &blanket therapy,& an approach envisioned for both Africa and South Asia where patients receive antimalarial drug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are sick,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idea i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the scope and cost, but further trials are envisioned.
About 1,500 cases of malaria are diagnosed in the U.S. annually, according to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ough most stem from travelers who pass through areas prone to malaria such as sub-Saharan Africa and South Asia. Globally, 219 million clinical cases of malaria were documented in 2010,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tistics cited by the CDC, with about 660,000 deaths.
(责任编辑:yixin.zhang)
您还可以这样阅读微信扫一扫,体验新式阅读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生物谷微信账号:bioonnews 我们提供多种阅读途径供您选择,随时随地掌握医药生物领域最新资讯。
立足行业,提供求职招聘,中高端人才搜索,人才培训及对接等服务 Ta的文章
我们欢迎各种关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评论、发现、翻译的原创、推荐、编辑的小道消息,官方爆料,采访约稿
订阅我们的资讯
关注我们新浪微博
中国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隐患,干细胞行业是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趋势,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诊疗策略
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领先的跨国疫苗制造巨头前来淘金。临床检验项目很多,要记住全部的参考值范围,也不是一件易事。我罗列一些常用的检验项目的参考值范围,为大家工作查询之用。
内容载入中...
临床检验项目很多,要记住全部的参考值范围,也不是一件易事。我罗列一些常用的检验项目的参考值范围,为大家工作查询之用。
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儿童:5-12
新生儿:15-20&109/L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白血病、大出血、中毒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粒细胞缺乏症、再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药物中毒或过敏、放疗、化疗
红细胞计数
增高:真性RBC增多症,脱水,先天青紫心,慢性肺脏疾病
减少:贫血,白血病,失血
男:120-160
女:110-150
红细胞比积
男:0. 42-0.49女:0.37-0.43
增高:大面积烧伤,RBC增多,脱水
减低:贫血,RBC减少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增加: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
减低:小细胞性贫血,地贫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增加:大细胞性贫血
减低:小细胞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
减低: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血小板(PLT)
减低:再障、白血病、脾功能亢进、DIC、ITP等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表示RBC群体的体积分布情况、RBC体积大小不等。SD与CV增加,见于各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增加:见于PLT破坏过多
减低:见于骨髓增生低下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增加:PLT减低时导致的PLT体积大小不均
中性粒细胞(NEUT)
0.51-0.75(ratio)
2-7.5&109/L
见&白细胞&项
淋巴细胞(LYMPH)
0.2-0.4(ratio)
0.8-4&109/L
增加: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百日咳、慢性淋巴白血病、病毒感染等
减低:器官移植后某些免疫抑制剂应用
单核细胞(MONO)
0.03-0.08(ratio)
0-0.8&109/L
增加: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嗜酸性粒细胞(EO)
0.005-0.05(ratio)
0-0.5&109/L
增加:过敏性疾患、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白血病等
减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长期使用某些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1(ratio)
0-0.1&109/L
增加:慢性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
减低:速发型变态反应、甲亢等
血液粘度(&b)
男:4.25&0.5女:3.95&0.5 mpa.s
增加:缺血性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糖尿病等
减低: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等
红细胞压积(HCT)
男:0.39-0.49女:0.37-0.48
见&血细胞分析&项
全血还原粘度(&r)
6.5-8.0mpa.s
见&血液粘度&项
血浆粘度(&p)
1.39-1.89mpa.s
增加: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等
减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
纤维蛋白原
(PFC或FBG)
增高:脑血栓、感染症、心梗、恶性肿瘤降低:严重肝病、DIC、先天Fg缺乏、大量出血
红细胞刚性指数(IR)
IR与TK均反映了RBC的变形能力,RBC刚性越强(IR 指数越高),变形能力越差(TK值升高),表现粘度就升高
红细胞刚性指数(TK)
血细胞聚集系数(VAI)
男:0.45-0.75
女:0.42-0.71
增高:是体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微循环滞留时间(MST)
MST越长,血细胞聚集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血栓形成系数(TFC)
男:0.6-1.0
女:0.6-0.91
TFC越高,体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网织红细胞(RC)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儿童、成人:0.005-0.15
增高:表示骨髓增生良好,治疗有效
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增生低下疾患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EOSC)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EOSC)
50-300&106/L
见&血细胞分析&相应项目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
男〈15mm/h
女〈20mm/h
增高:结核、风湿等病变活动期、心肌梗塞、恶性肿瘤、血浆蛋白增高者及月经、妊娠等
减低:RBC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减低等各类疾病
凝血时间测定
(试管法)
凝血时间测定(试管法)
作内源系统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0.5-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完全收缩
血块退缩不良:常见于PLT或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及原发性或继发性RBC增多症
疟原虫检查(MP)
疟原虫检查
阳性:各类疟疾
微丝蚴检查
微丝蚴检查
各种丝虫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11-14秒,新生儿延长2-3秒
(与正常对照相差&3秒为异常)
增高:先天性凝血酶原因子Ⅱ、Ⅴ、Ⅶ、Ⅹ缺乏,肝病、低(无)Fg 血症、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等
减低:DIC早期等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与正常对照相差&10秒为异常)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增高:肝素增多、类肝素抗凝物存在、低(无)Fg血症、Fg降解产物增多、DIC等
减低:钙离子存在、PH呈酸性等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PCT)
减低: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循环中有抗凝物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
阳性:DIC早中期,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早期降解产物xy碎片时(若碎片为晚期降解产物E、D时结果可为阴性),大出血或标放冰箱可引起假阳性
红斑狼疮细胞试验
红斑狼疮细胞试验
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改良钙-钴法:(阳性率)
男:0.2-0.4女:0.2-0.7
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其他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化脓性感染等的鉴别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此酶降低,其它均增高
糖原染色(高碘酸-雪夫反应PAS)
骨髓象检查
增生极度活跃:白血病,红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正常髓象,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严重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高: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生成受抑
减低:粒细胞生成受抑,红细胞增生
亚硝酸盐(NIT)
阳性:大肠杆菌等肠杆菌科菌尿路感染,变形杆菌感染呈弱阳性
酸碱度(PH)
增高:碱中毒;降低:酸中毒
葡萄糖(GLU)
增高:糖尿病、肾性糖尿
蛋白质(pro)
阳性: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等
隐血(BLD)
阳性: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等
酮体(KEG)
阳性: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及各种因素造成的呕吐等
胆红素(BIL)
阳性:梗阻性黄疸(胆道蛔虫、胆石症等)、肝细胞黄疸(肝癌、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等)
尿胆原(UBG)
&3.2umol/L
增高:溶血性黄疸及肝病
阳性:泌尿系有化脓性炎症
比重(SG)
成:1.003-1.030新生儿:1.002-1.004
病理性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不全、高热、脱水、糖尿病等
病理性降低:慢性肾功不全、尿崩症等
增加:泌尿系有化脓性炎症
增加: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恶性肿瘤
可见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
尿路炎症、肾盂肾炎时增多
偶见透明管型
肾实质性病变可见较多颗粒管型,RBC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型见于慢肾及类脂性肾病,蜡样管型提示肾脏有长期严重的病变,在慢肾时有肾衰竭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有时可见盐类和结晶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阳性:妊娠、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等
尿本-周氏蛋白
尿本-周氏蛋白
阳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恶性淋巴瘤等
ROUS&试验(尿含铁血黄素)
尿含铁血黄素
(ROUS&试验)
阳性:各种血管内溶血性疾病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乳糜尿试验(CHY)
乳糜尿试验
阳性:淋巴管堵塞(如丝虫病)等
12小时爱迪氏计数(Addis)
12小时爱迪氏计数(Addis)
管型:(透明) &5&103
管型增多:各类肾炎
RBC增多:泌尿系结石、肿瘤、肾炎等
WBC增多: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
棕黄色软便
红色:下消化道出血;黑色:上消化道出血及服活性炭、铁剂时;果酱色:阿米巴痢疾;灰白:胆道阻塞、服用钡剂;粘液便:肠炎、痢疾等;脓血便:细菌性痢疾;鲜血便:直肠、肛门出血;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米汤样便:霍乱等;蛋花样便:婴儿消化不良;红细胞、脓细胞增多: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可见相应虫卵、虫体&&
集卵法查虫卵
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可见相应虫卵
阳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红色混浊: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损伤血管;黄色:颅内陈旧性出血;米汤样:化脓性脑膜炎;毛玻璃样:结核性脑膜炎;&&
透明无凝块
混浊:见于骨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潘氏球蛋白性试验(Pandy&s test)
阳性:脑膜及脑实质炎症、脑瘤、脑出血、脑血栓、格林-巴利综合症
阳性(4-5管糖)
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糖明显降低
细胞计数及分类
WBC:成人0-8&106/L(多为淋巴细胞)
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RBC;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时,WBC数显著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而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中出现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浆膜腔液常规
本试验用于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前者为非炎症所致,后者为炎症、肿瘤、物理化刺激所致
淡黄色:漏出液;红色:结核、肿瘤、穿刺损伤等;乳酪色:化脓性感染;乳糜样:胸导管、淋巴管阻塞破裂;&&
渗出液常因含大量细胞、细菌而呈混浊,漏出液不易有凝块,渗出液凝固或不凝固
浆膜粘蛋白定性(Rivalta反应)
漏出液阴性,渗出液阳性
有核细胞计数
漏出液&300&106/L,渗出液&500&106/L
有核细胞分类
漏出液淋巴、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急性感染以中性粒为主,慢性以淋巴为主
漏出液:无细菌,渗出液:易见细菌
霉菌、滴虫
阳性:霉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
白细胞或脓细胞增加,上皮细胞减少,常见于阴道炎
&++&&++++&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更多相关【】的文章
期待你精彩评论,请勿灌水!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检验资讯栏目列表
全站资讯搜索1&#46; 会用手工法和仪器法进行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积测定,知道其原理,方法,试剂..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血液一般检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蚊子会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每年造成200万人以上的死亡,因此,“荣登”动物界十大致命杀手之首.材料二:雌蚊只有经过吸血,才能使-生物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蚊子会传播疾病,特别..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5:30:00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蚊子会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每年造成200万人以上的死亡,因此,“荣登”动物界十大致命杀手之首.材料二:雌蚊只有经过吸血,才能使卵巢发育.雌蚊受精后,须将受精卵产在水中.幼虫孑孓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羽化为成虫.(1)疟疾属于______(填“传染病”或“非传染病”).(2)新羽化的雌蚊会吸血,这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______行为(填“先天性”或“学习”).(3)为了防止疟疾传播,我们要让住宅及其周围没有积水,避免蚊子孳生,这主要是______.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试题来源:南平
&&试题题型:解答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传染病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新羽化的雌蚊会吸血,这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3)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为了防止疟疾传播,我们要让住宅及其周围没有积水,避免蚊子孳生,这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1)传染病&&&&&&&(2)先天性&&&&&&&&&&(3)B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蚊子会传播疾病,特别..”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传染病”。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生物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