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肠胃不好怎么办;我爷爷都79了,经常喊胃痛啊 担心 嗳气怎么办原因

胃主受纳,只有胃能受纳,我们才有胃口吃东西,吃进去的东西才有位置盛。饮食水浆,全赖胃气腐熟消化。期间饮食不节,凉辣贪进,伤及胃气,或因寒因热,或因虚因滞,胃为腑,腑以通为补,也就是说胃要一直排空,不能存东西。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毫无节制,过食滋腻辛辣,贪凉饮冷,导致停痰积饮。又七情为乱,怒伤肝,思伤脾,肝疏泄失常,脾运化失职。造成肝胃不和,脾胃寒热错杂之症。胃痛初在经在气,久则入络。络主血,由此可知治气治血之殊也!& & 有因寒者,有因热者,寒热错杂者,治法则以温通,清热及辛开苦降甘调之法,又如饱食痛甚,得食则缓之类,又有宜补宜泻之不同也。&&& 胃痛是一个大课题,因为他原因之多,痛疼部位之广,又与多种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胃炎,溃疡,神经官能症,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心脏疾患等等都可兼有胃痛的症状.中医又把发生在不同部位的痛疼称作不同的名称,例如:剑突下疼痛拒绝按压者称小结胸,整个上腹部疼痛的叫胃脘痛,心痛,痛疼剧烈伴有呕吐的成为蛔阙。胁下痛疼称作胁疼。另外,又以症状为主,胃痛症状为辅又有其他名称,如呕吐为主的称为呕吐,黄疸为主的称为黄疸等等,名称繁多。& &&只要掌握中医的特点,掌握疾病的基本分析法,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分清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痰食等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不同的疾病,例如,溃疡,胃下垂,胰腺炎,肝胆疾患等等证候相同,治法就可以完全相同。反之,同一个疾病 ,表现的症候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同了.& & 胃痛原因颇多,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原因归结一下:& & (一)寒:&寒性胃痛,剑突下剧烈痛疼,满胀而无压痛,平素畏寒怕冷,不敢占凉,甚者眼见凉性食物,则心中馈馈。喜食热饮,喜温喜按。有寒实者,有虚寒者。寒实者,多见于急性发作,贪凉饮冷导致。可兼见腹泻,呕吐。虚寒者,多由长期饮食不节,脾胃因虚致寒,或因寒致虚,多相互影响。脉沉紧,舌苔白。& & 治法:温中健运。& & 临床多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加减。& & 如一男性患者胃痛来治,细审其症,上述胃寒症状悉具。并伴有腰部困痛,晨起板挚不舒,遇凉加重,遇风畏风,腰部常有凉感。劳累加重等见证。此脾胃虚寒,伤于寒湿,脾经之湿流入肾宫而致腰疼。处方:附子10克,炙甘草,白术各12克,炮姜,茯苓各24克。泽泻10克。药进7剂,胃痛腰疼皆有好转,后服药月余,痊愈。(二)热:热性胃疼,可兼见湿,痰,火等邪气相互为病。又与肝胆疾患相互掺杂。其症状多为胀满痛疼拒按,痛引胸胁。口苦口干,食辛辣及热药食物加重。也可寒热夹杂。口角经常起疮,面红舌红,大便时秘时不畅,脉滑或滑数,舌胎黄& & 治法:半夏泻心汤加减& & 病患以腹部胀满痛疼前来求治,细审其证,除腹部胀满痛疼外,并见口干口苦口黏腻,大便不畅,且不成型。并时时伴有恶心,全身酸懒,头重如裹,胃脘部嘈杂灼热。腹部汩汩作响。吃热药不舒服,吃泻火药也不舒服。关脉滑,舌红苔薄黄。症属寒热夹杂.处方:半夏10克,生姜3片,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党参10克。药进三剂,腹部宽松,吃饭亦不胀。又进8剂,大便成型,排解畅快。且头脑清醒。症状全失,又以此方加工成面,冲服月余。再未复发。& & (三)饮食停滞& & 胃脘胀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口臭气粗。苔厚或白腻,或黄腻。脉滑& & 治法:保和丸加减& & 此种胃痛,多因饮食积滞而引起,以腹部胀满不适,痛疼感不明显为主,保和丸各药店均有销售。且价格低廉。服后当注意饮食要有节制。不可多食,早饭吃好,午饭,晚饭以七分饱为宜。且少吃零食& &&(四)肝气犯胃& & 最典型的症状:生气上火后胃痛加重。胀满痛疼,或攻窜作痛。痛引胸胁,胸闷嗳气,反酸。食道及胃皆有灼热感,喜长叹气,面或有愁容。大便不畅,嗳气,失气后减轻。苔多薄白,或无苔舌红,脉沉弦。& & 治法:疏肝和胃& & 以女性患者因胃痛来治,自述因和丈夫发生争吵,而后胃痛。该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胸胁胀满,尤以经前后为重,胃部常常胀痛,食后嗳气,反酸,且睡眠不安。此肝胃不和,肝气犯胃,致胃痛,胃不和则寐不安。处方:以柴胡舒肝散合温胆汤加减。& & &(五)淤血阻络& & & 此节胃痛之因,就与血络有关。胃脘以刺痛,针刺样痛疼,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典型特征就是以夜晚痛甚或见吐血。临床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便偶有紫黑。或有隐血。舌紫暗有瘀斑。脉沉涩不调。面色暗,多有色斑,两目下暗黑。& & &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疼。& & &临床多以失笑散,血府逐瘀汤及丹参饮加减。& & &(六)胃阴不足& & &胃脘隐隐灼疼,嘈杂似饥,虽饥而不多饮食,口干咽燥,大便干,五心烦热,失眠。心慌且常有惊悸感。舌多无苔光红。脉沉细& &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疼。& & 临床多以一贯煎,甘麦大枣汤加减& & 胃为腑,属阳,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胃喜柔润。若脾阴一虚,则胃家饮食游溢精气全输于脾,不能留津液以自润,则胃过于燥而有火。故欲得饮食以自资,稍迟则嘈杂似饥。此证若失治,则久延而成便闭,消渴,噫膈之病。如患者女,因心中烦热,自汗来诊。自述因更年期为患,忽头面一阵发热,则汗出,汗出则热止,平素心中嘈杂,心慌心悸,咽部失常有呛感,失眠多梦,眩晕,健忘,似饥非饥,胃脘隐隐作疼,常有烧灼感,且时常悲伤欲哭。诊脉弦细,舌红无苔。处方:生地20克,阿胶10克,天麦冬各10,女贞子,墨旱莲各10,白芍15,茯神15,柏子仁15克,石斛15克,甘草10克,小麦一把,大枣十枚。共服药月余,诸症均退。足阳明胃乃十二经之长,其作痛之因甚多,叶氏谓: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因此,我们要多多的爱护自己的胃,人在疾病面前是脆弱的,但也是坚强的,再重的疾患,只要有一丝胃气尚存,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所以说,保存好胃气,就相当于保存自己对抗疾病的力量。平素饮食一定要有节制。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地主生活都好,过去的地主都不是天天吃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我们现在顿顿肥甘,丝毫不加以节制,更有甚者,街头小吃琳琅满目,只顾口感,不顾胃的喜好。平素生活不能心平气和,生活节奏快,饮食饥饱失常,殊不知,这种本末倒置的生活观念完全是错误的。如此以往,透支的只有自己的健康。杏林布衣(gh_5ef0d78d651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5ef0d78d651d交流人生观点,探讨中医学术,分享学习心得。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5ef0d78d651d交流人生观点,探讨中医学术,分享学习心得。&&&&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经常腹胀、嗳气是什么原因?
经常腹胀、嗳气是什么原因?
09-01-21 &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 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 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常人胃肠道内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气体,分布于胃与结肠部位。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腹胀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了解引起腹胀的病因,对于指导挂号就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类及常见疾病 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 1.胃肠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3)其它: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塞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它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如何挂号就诊 上述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腹胀,那么,就诊时如何区分科别呢?一般根据病史及伴随症状即可一目了然。 1.消化内科 腹胀伴暖气、反酸,进食后加重或有腹泻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胀、腹痛,伴呕吐或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慢性腹胀伴右上腹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者,亦应挂普通外科。 3.妇科 经常腹胀伴腰酸、白带多的病人,应挂妇科。 4.肝炎科 腹胀伴厌油、黄疽的病人,应到肝炎科就诊。 5.结核科 经常腹胀伴低热的病人,应挂结核科。 6.心脏内科 有心脏病史,经常腹胀者,应到心脏内科就诊。 7.神经内科 有下肢瘫痪的病人,经常腹胀,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腹胀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气、解郁、化痰、除胀、醒酒。《本草纲目》称它“下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金橘醒脾,辟秽,化痰,消食。”无论气滞型腹胀或是食滞型腹胀,均宜用金橘煎汤喝或泡茶饮。民间习惯做成金橘饼,腹胀时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气、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经逢原》中就说它“专破滞气”。《本草便读》亦载:“佛手,功专理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又称它能“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胀之人,无论是气滞或食滞引起,均宜用鲜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槟榔 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用药心法》中说:“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鹤林玉露》曾指出:“岭南人以槟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凡气滞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然槟榔毕竟是破气耗气之物,适宜身体壮实之人短暂食用。 萝卜 能健胃消食、顺气宽中。《四声本草》中载:“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纲目》亦云:萝卜“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甚效。”可见,萝卜对食滞腹胀者尤宜,或捣汁饮,或煎水服。除新鲜萝卜外,萝卜子、萝卜叶、老萝卜根(即地骷髅,萝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适宜食滞腹胀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气作用,中医常用以治疗食物积滞。崔禹锡《食经》称:“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说它“至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日用本草》亦认为,胡荽“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所以,对食积腹胀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肠胃,无论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皆宜。青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能刺激胃肠的蠕动,通利二便,帮助消化,消除腹部胀满不适。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纤维和维生素,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对食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四川中药志》中记载:“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还介绍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茸泡冷开水服。” 山楂 能消食积,特别是能消化肉积。《滇南木草》中说:“消肉积滞,下气。”《日用本草》亦载:“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了邻居小儿一案,因食积黄肿,腹胀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积腹胀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麦芽 能和中、消积、下气,对脘腹胀满者,食之颇宜。《医学启源》曾说:“补脾胃虚,宽肠胃。”《本草汇言》亦说:“大麦芽,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 杨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医孟诜认为杨梅“和五脏,能涤肠胃。”现代《中国药植图鉴》亦载:“治心胃气痛有效。”《泉州本草》载有一方:“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适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胀者服食。民间多用啤酒花10~15克,开水泡茶饮,对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有效。 紫苏叶 是一种调味品,并能解鱼蟹毒,有理气除胀的作用。《日华子本草》称:“治心腹胀满”。《本草纲目》载:“紫苏叶行气宽中。”《本草汇言》中还说它“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所以,凡气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可用紫苏叶10克煎水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饮。 砂仁 为民间常用芳香性调味品,能行气、和胃、除胀,适宜脘腹痞胀、不思饮食之人食用。明·李时珍就曾说它“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凡气滞腹胀,尤其是受凉后寒气腹胀者,尤为适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捣碎,煎水服,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白豆蔻 是一种芳香健胃调味品,能行气、暖胃、消食、宽中、除胀,功与砂仁同。凡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胀之人还宜吃胡萝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叶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什么是腹胀??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 (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小儿腹胀多以气胀为主。 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胀气? ? 能够引起肠腔胀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小儿哺乳时,因母亲乳头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养时,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适,或哭闹时均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 (3)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严重腹胀有何危害?? (1)影响呼吸 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 (2)影响血液循环 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3)水电解质失衡 严重腹胀,肠腔内容物潴留,肠壁受到压迫,不仅影响肠内容物吸收,还使肠壁血浆渗入肠腔,引起水、电解质失去平衡。 (4)毒素吸收 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被机体吸收,加重病情。 怎样治疗腹部胀气?? (1)认直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对症治疗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门达乙状结肠,使肠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②胃肠减压:将一条胃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肠,再在管外边接上一个抽吸降压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能把胃肠道里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奏效,且无肠梗阻证据,可选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药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增强肠管蠕动,可促进排气,用量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气量,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肠管蠕动,减轻腹胀,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因血钾浓度过低引起腹胀,可静脉滴入氯化钾。 ⑤腹胀消失后,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剂。 ⑥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豆类和薯类等。 中医对腹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何认识? 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脾胃损伤 由于小儿乳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2)情志因素 由于娇惯小儿多有任性,所欲不遂,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3)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4)中寒 小儿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腹胀。 气滞食阻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按之不硬,食后加重,嗳气则自觉舒服,泻后胀痛减轻,没有食欲,夜卧不宁,手足心热,舌苔白厚,脉沉滑。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消胀。方选保和丸加减,药用焦三仙、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槟榔、枳实、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湿热蕴结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胸闷腹胀,头晕身重,无饥饿感,食后身体发热,口中淡而无味,小便黄少,大便稀而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利湿,佐以芳香化浊。方选中满分消丸加减,药用厚朴、枳实、茵陈、栀子、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车前子、大腹皮、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水寒伤中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喜热,精神困倦,恶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腻,脉缓。治以温中行水。方选实脾饮加减,药用白术、茯苓、木瓜、厚朴、草豆蔻、大腹皮、木香、炮附子、干姜、生姜、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虚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面色萎黄,倦怠无力,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薄,唇舌色淡,苔白,脉细弱,指纹青淡。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导滞。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砂仁、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焦楂、焦麦芽、焦神曲。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脏寒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胀时减,复如故,腹部时痛,呕吐不利,不思饮食,四肢常冷,小便清利,苔白不渴,脉沉迟。治以温中散寒。方选丁萸理中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甘草、干姜、丁香、吴茱萸、熟附子、肉桂。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脾血瘀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大硬满,青筋怒张,胁腹攻痛,面色暗黑,头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唇紫,口渴,饮水不能下,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沉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选调营饮加减,药用川芎、当归、赤芍、莪术、延胡、大黄、槟榔、桑白皮、葶苈子、甘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肝肾阴虚型腹胀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面色晦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唇燥,齿衄或鼻衄,小便短赤,舌红少泽,脉弦细数。治以滋补肝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甘草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如何应用辨证食疗法治疗腹胀? (1)乳食内积型 ①山楂粥:鲜山楂切片,炒至棕黄色,每次取10~15克,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适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焦麦芽3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连服 1 周。 (2)脾虚夹积型 ①枣肉鸡内金饼:大枣肉250克,生姜30克,生内金50~60克,面粉 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3个,每日2~3次,连服1周。 ②鲫鱼姜椒汤:鲫鱼一条,生姜30克,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 次,连食1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嗳气试试用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另一只手的虎口要按紧一般1分钟左右就见效再坚持一下就不会嗝气了。除此之外,有嗳气的烦恼的人也可以尝试喝随草记埤泰茶,健脾益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嗳气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