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在十年前如何预防半身不遂遂脑子不清现在能

天堂里多了一个伟大的人
长期征稿,附带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作者:贾惠霞
我最亲最亲的奶奶,离开我已经14个年头了,而我没有一刻停止想念我的奶奶。早有想法把奶奶平凡而不平常的一生写出来,可是,迟迟不敢动笔。因为奶奶真的是太伟大,怕我拙笨的文笔写不出奶奶的精华。
奶奶生于1920年,原平上院村人。从小失去双亲的奶奶,早早嫁人后,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名字并不为太多人知道。但我却要特意写下她的名字——辛卯灯。
我印象中,奶奶身高有1.70米,却只有80斤左右。当时的社会制度,女子要在两三岁时裹脚。可是,当奶奶的脚裹到一半时,一股新风吹来了,政府不允许这样摧残女娃。于是,奶奶的脚就成了解放脚——半大不小。1935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奶奶和爷爷订了亲,这一年奶奶15岁,贾家用花轿把奶奶娶进了门。从此,一个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解放脚女娃,成就了贾家69年共四代人的幸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奶奶,或善良或慈祥或勤劳。但是,又有几个奶奶的一生能像我奶奶一样充满无私的奉献,苦难的忍耐,而且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15岁到84岁的69年间,奶奶经历了6年杳无音讯的夫妻分离,17年伺候瘫痪的婆婆,3年伺候半身不遂的公公,11年伺候半身不遂的丈夫,人生岁月的37年是这样度过的,一辈子有几个37年啊!
旧社会的女子嫁人后,首要是伺候公公婆婆,和丈夫的日子呀、感情呀是其次,更谈不上自己的生活。我的太奶奶长得漂亮、精明、手巧、能干,是个要强的女人,她对我奶奶非常严厉,家务活稍不满意,哪里不对不明说,不打不骂阴沉着脸,从你手里抢下摔打着亲自做来羞辱你。一个小女娃,本该是在娘怀里撒娇的年纪,却在这封建家庭里学做人,学做事,每天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是典型的受气小媳妇。
好在我爷爷生性善良,脾气又好,对奶奶很好,不打不骂,但是奶奶受了婆婆的气,爷爷不敢说一句话。奶奶18岁那年生下一个男孩,1岁的时候得了肺炎,旧社会缺医少药,耽误了病情,孩子夭折了,奶奶受了失子之痛,眼睛差点哭瞎。好在4年后奶奶22岁又生下我爸爸,减轻了奶奶的痛苦。可是不知道谁定的规矩,每次生下的是贾家的孩子,在坐月子期间,贾家不给提供细粮,要让吃娘家的。奶奶年幼失去双亲,只有哥哥和嫂子,嫂嫂不亲,没有给奶奶送来一点吃的,奶奶饿得天昏地暗。婆婆眼看没法就让和家人一起吃粗粮,但是既然你来和大家一起吃饭,你就必须给一大家人做饭。奶奶为了给娃娃产奶,无奈生下娃娃几天就下地给全家人做饭了。
转眼到了1946年,我爸爸3岁时,爷爷外出谋生,我二爷爷当时在美国留学,家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奶奶。上有老下有小的奶奶就挑起了家里的大梁,春种秋收全靠奶奶一个人操劳。那时日本人已经投降,但是村里经常遭到国民党晋绥军的骚扰,抢粮,拔锅,残害百姓。奶奶带着一家老小东躲西藏,我爸不懂事,躲藏时候难免哭闹,经常遭人白眼。男人不在身边,奶奶遭受了多少大大小小的白眼和委屈,只有奶奶自己知道吧?
奶奶经历过失子之痛,对我爸爸是特别疼爱,生怕有个闪失。可是爸爸从小身体很弱,经历了九死一生,是奶奶一个人带着我爸爸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其中一次是拉肚子,半月不好,眼看5岁的孩子拉得气息奄奄快不行了。四处打听求医的奶奶,听村里人说平地泉村有个好中医,就一个人抱起娃,怀着焦急的心情,一路疾走出门了。神山到平地泉来回路程是60里,奶奶抱着我爸去了好几遍,终于治好了爸爸的病。6岁时候,预防天花种牛痘,庸医给超量种了六颗,结果症状就和真得了天花一样,发起了高烧,开始抽风,生命危在旦夕。爷爷不在,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咋办?奶奶无奈请来村里一个神家,神家说要想控制发烧抽风,只能在哑穴上扎一针,娃病有可能好但却可能成为哑巴。神家下针之时征求奶奶意见,奶奶果断、坚毅地说:扎!结果,神家一针下去,奇迹出现了,我爸爸活了过来,也没变成哑巴。
爷爷不在家的6年里,奶奶苦的时候也想回上院哥哥家走走。每次都是一个人抱着娃娃步行20多里,常常在路上看到别人家媳妇回娘家,一家子不是赶着驴车就是挑着担子,其乐融融很是羡慕。更让奶奶心里难受的是一路疾走望见哥哥家的烟囱时,脚步突然就放慢了,心里开始骂自己:你这个没运气的人,回来做甚?这里难道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吗?心里那个酸楚啊,那种进退两难啊,有谁能够体会呢?
1952年,一个人苦苦支撑了6年的奶奶,盼到我爷爷回来了。可是夫妻团聚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年,太奶奶中了风全身瘫痪了。当时爷爷要下地劳动,奶奶自然一个人承担起伺候太奶奶的责任。二爷爷学成归来在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当教授,每月给家里30元生活费。有钱就要摆谱,太奶奶要补营养,一天要吃5顿饭,这5顿饭是细粮做的小锅饭,加上其他人的三顿饭,奶奶一天共做8顿饭。太奶奶的娘家人还隔三差五来探病,奶奶还得给客人做饭。外加扶起扶坐、喂吃喂喝、端屎倒尿。除了这些,奶奶要照料出生不久的姑姑,要手工缝补一家老小的衣服,用石碾子磨出一家人吃的米面。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7年。后来,奶奶和我讲起这些事,一脸平静,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句表功自己的话,感觉一切都很自然!就像说起任何普通的一件事一样。
在这17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奶奶生下叔叔,几年后我娘进了门。我娘生下我和妹妹。在照顾太奶奶期间,奶奶带大自己的俩个孩子,帮忙照顾我和妹妹,尤其是我,有了妹妹以后我就是奶奶的娃了。奶奶走起路来噔噔的,脚下生风,做营生有手遭,又快又好,事事亲历亲为,再苦再累也不抱怨,不发脾气。全家人误以为奶奶永远不累,奶奶就这样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家里的每个人。
太奶奶去世以后,奶奶轻松的日子过了没几天,1970年,太爷爷又得了半身不遂,一茶一饭,一起一落需要人照顾。当时入了农业社,奶奶要下地干活挣工分。这样,奶奶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照顾太爷爷。太爷爷一天要吃5顿饭,奶奶在场院打场趁中间休息时间,赶紧三步合并两步赶回家给太爷爷做好10点钟这顿加餐,然后匆匆回到场里干活。下午也是这样,3点钟赶回家做一次加餐。场院打场干活,奶奶也是一把好手,她就不知道啥叫耍奸耍滑,蒙着头干得都是脏的苦的累的活。到评工分的时候,毫无争议,奶奶拿的是头等工分,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
中午、下午收工回来,全家人的饭又是奶奶来做,我娘只帮奶奶拉风箱烧火。奶奶雷厉风行,动作快手艺精,一会儿的工夫,饭就端上来了。而且,爷爷、叔叔、太爷爷和我的饭,奶奶给撩上醋,夹上菜,放上筷子,我们才开始吃饭。夏天的话,我和妹妹会端上碗到槐树下面吃饭,槐树下面好多人,啊呀呀,中堂大大家(我爷爷叫中堂)这样早就吃饭了,看中堂大大做得这饭有滋有味的。那时候物质匮乏,就那点粮就那点调料,可是经过奶奶的手一加工,真叫一个好吃。
从1970年太爷爷卧病到1973年去世,奶奶就像伺候太奶奶一样,伺候了3年,奶奶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任劳任怨。
1973年以后的这一段日子,比较而言奶奶算清闲了。上面婆婆公公没了,家里有了劳力挣工分,奶奶也不用下地了。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闹吃有了电磨,衣服鞋袜基本不用手工缝制了。但是,奶奶闲不住,事事拦在前,全身心招呼着家里的大小事。爷爷要出工了,今天要用镰刀,站在院里喊:“老伴,我的镰刀?”奶奶赶紧出来把镰刀递给爷爷,爷爷拿着镰刀走了。收工回来了,爷爷的事就是喝着奶奶早已晾好的温水,开始抽烟锅,镰刀由我奶奶收拾起来。第二天爷爷又出工呀,又开始喊!然后和昨天一样奶奶把镰刀递给爷爷。而且,所有劳动工具的擦洗保养全是奶奶。爷爷和家里的其他人一概不管。为何?全是奶奶惯出来的。奶奶积极主动、细致周到把一切事情想到前头,没等我们感到锹镢斧头坏了的时候,已经修好了。奶奶就这样照顾着家里的每个人。到吃饭时,奶奶叫我:惠惠吃饭。我问奶奶吃甚饭?奶奶说:窝窝。我就撒娇说:俺不吃窝窝,俺要吃炒窝窝。不到5分钟,窝窝变成了炒窝窝。改天奶奶又喊吃鱼鱼,一看是西红柿汤,不行俺要吃山药汤。一会儿的工夫,山药汤调鱼鱼端给我了。我们心安理得享受着奶奶带给我们的一切。为何?因为从没有听到奶奶抱怨和掏挖,从没有听奶奶说她累,说她胳膊疼腿疼,我们的无理要求从来没有被拒绝过!
我每天放学或者玩了回到家,首先喊:奶奶!奶奶!叫一声奶奶那种亲呀,那个幸福呀!奶奶,给俺缝个小枕头(沙包),奶奶,给俺缝个毽套,奶奶,俺要吃炒豆子。愿望没有达不到的时候。找到奶奶一切都有了,童年,在奶奶洋溢着爱的怀抱里,那叫一个美呀。
奶奶就如照顾我一样照顾家里的每个人,把家里人都惯成了懒虫。奶奶脑子快手快是事实,更主要是奶奶从来不考虑自己休息、串门,奶奶心里装着全家人,唯独没有她自己。
1976年的10月,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们国家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我们村里的小学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习变成第一任务。我也开始憧憬有一天能考上传说中的大学。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我爷爷突发脑血栓晕倒了。我叔叔用小平车把他拉到原平县医院,20天后出院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右半身不能动,而且失语不会说话了。
当爷爷从医院里回到家以后,奶奶是多么伤心呀!昔日和她叨叨拉拉的老伴现在连一句话也说不了,奶奶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但是,她马上又坚强起来。奶奶说:甚不甚你爷回来了,照顾他没关系,可是他成了这个样子太可怜了。那天晚上,奶奶对我说:你今天不要到你娘屋里睡了,陪奶奶吧!奶奶伤心时拉拉你的小手手心里会高兴些。我和奶奶哭作了一团。
从那时候开始,可怜的奶奶又开始伺候一个病人。奶奶每天把爷爷照顾得妥妥贴贴。给爷爷洗脸,擦身子,扶起扶坐,给爷爷吃细粮,自己吃粗粮。奶奶不能到槐树底下和老伙伴们聊天,奶奶不能去串门,因为她不忍心把爷爷一个人留在家里,爷爷口渴了咋办?爷爷孤独了咋办?爷爷要上厕所咋办?奶奶精心伺候着爷爷,病床上的爷爷竟然红光满面,胖乎乎的,奇迹般活了11年。
在爷爷的灵前,奶奶哭得如诉如泣,我听得潸然泪下。一声我的死老汉,我那可怜的死老汉,你在外做买卖6年未回,没有音讯,我带着娃娃盼你回呀!受公婆的气你不敢做主呀!你卧病11年没有和我说一句话,你好狠心呀!我可怜的死老汉!奶奶的哭灵,我听出来了,爷爷奶奶之间是有深深爱情的!
爷爷得病的11年间,我家也发生了许多事。我娘生下弟弟,姑姑生下表妹和表弟,婶婶进了门,生下堂弟和堂妹。弟弟是全家期盼来的宝贝疙瘩,抚养起来那是加心在意。当时,我娘和奶奶已经分了家,所谓分家就是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了。可是我娘全身心都在精心护养我弟弟,几乎是手眼不离,根本无法给我和妹妹做饭。奶奶看见我娘的难处,就给我娘把饭做成半成品,所谓的半成品就是把鱼鱼搓下,窝窝捏下,面条擀下,然后我娘抱着弟弟拉风箱烧火把鱼鱼窝窝蒸好,把面条煮好。一直帮到弟弟3岁以后。这中间姑姑常常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奶奶还要帮着照顾表妹和表弟。奶奶照顾爷爷的同时又照顾着我们大家,奶奶你的胳膊和腿不疼吗?奶奶你真的不累吗?从来没听见奶奶说她累,从来没有听过抱怨,从来没听见掏挖自己的付出。奶奶真的是铁打的吗?
婆媳关系在中国是个难题,尤其在农村更是。我家却不存在。奶奶用博爱和智慧化解了这一个难题。奶奶对媳妇是不卑不亢,不刻意迎合,不看你脸色,不花言巧语,只用行动说话,默默奉献。看得出,奶奶的底线非常清晰,你对我好不好没关系,你对我儿子好就是好媳妇了,你又给贾家生儿育女便是功臣了,就应该扶持关爱。
那我娘对奶奶怎样呢?借用邻居们的话说:啊呀呀!哪个媳妇出来不是骂婆婆,只有人家香林(我娘的名字),不仅不骂婆婆,还夸奖婆婆呢!
转眼到了1982年,弟弟6岁了,我们一家人与在原平上班的爸爸团聚,离开神山,离开奶奶,开始到原平县城生活了。此后奶奶就是和叔叔一家生活在一起了。奶奶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的日子最长,奶奶付出的也更多。
叔叔当时是民办老师,那时的民办老师又顾学校又顾地里,每个月10来块钱,而且大队还不能按时发下来。奶奶就心疼叔叔,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叔叔。
奶奶能替叔叔绞水。每天趁他回家前就从井里绞水灌满水缸。奶奶为了她的小儿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说绞水吧,对叔叔来说很简单,但是对奶奶来说就是努努切切了,绞上一桶水,歇三歇,力气必须是撑住,不能用蛮力。实际上按奶奶的体力已经不能绞水了,但是一个爱,能让奶奶的身体产生超乎本能的力量,根本挡不住。奶奶又担心婶婶嫌叔叔穷,那就是挖奶奶的肉了。日子一天天过,没听见婶婶骂叔叔,没看见两个人吵架,而且婶婶还经常和叔叔一起下地劳动。奶奶欢喜的,不管媳妇对我好不好,对我的儿子好就是好媳妇。叔叔婶婶从地里一回来,就能吃上奶奶做得便宜饭。压得莜面河捞捞,凉拌得土豆丝,熬得绿豆稀饭。婶婶也知足,也领情,对奶奶和叔叔就更好了,婆媳关系进入到良性循环当中。有些婆婆讲究的是媳妇对我本人好不好,而奶奶讲究的是对我的儿子好不好,思想境界不在一个水平上。
叔叔婶婶地里收回来的农作物,只要搬运回院子里,就不用他们管了。高粱、玉米、谷子、豆子等,奶奶一个人把这些半成品打下,锤下,簸箕簸下,晒干,然后入了库。从收割开始到上冻以前结束,不知道奶奶有多大的能量,就是一个年轻壮劳力要做到也必须是个勤快人。
奶奶偷偷替叔叔绞水,给叔叔一家做饭,给叔叔婶婶打场收拾农作物,可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是一直到奶奶实在动不了的时候才停下来。这个时候,奶奶很失落,嘴里不停地念叨:我这活着是白无益,白无益(白无益是奶奶自己发明的原话,绝对不是我用的修辞)。
因为奶奶的惯,原本勤快的婶婶,慢慢就变懒了。有时候,她不下地出去玩了,回来也不帮奶奶做饭了。奶奶心里也有过煎熬,但是奶奶忍了。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个锅里吃饭,能没有点磕磕碰碰吗?估计肯定有。但是,奶奶从来不说。我们回家看奶奶时,奶奶嘴里说的全是婶婶的好,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我娘回神山看奶奶时,给奶奶把医药费全付了,奶奶又会到我婶婶那里夸奖我娘,两边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在奶奶智慧的光芒下,我家兄弟妯娌之间没有发生过一点不愉快,遇事互相帮助,有福大家同享,真正的和谐大家庭。
奶奶和叔叔婶婶在一起22年,奶奶是满足和幸福的。叔叔的两个孩子在奶奶的帮衬下长大了,2000年国家有了好政策,叔叔由民办教师转成了正式教师。这是奶奶期盼了多少年的事啊。叔叔拿到工资的那一天,奶奶激动得老泪纵横。这期间我和妹妹也成家立业了,经常买上好吃法看奶奶,奶奶觉得这是意外收获,因为我们是她的孙子。所以当我或者妹妹回去看她时,奶奶的脸上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嘴里念叨着,没想到啊,真没有想到,我倒沾上孙子的光了。
每次见了奶奶,奶奶叮咛最多的话就是要我好好孝敬婆婆:“穷家薄业的供养出来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可要好好待婆婆。”有时候奶奶看见我听得漫不经心,她就不依,一定要我认真点头表示听到她说的话了才欢喜。
日子一天天过,不知不觉到了2004年,奶奶84岁。春天,奶奶本来已经老了,但是她不知道,她以为自己依然年轻,还能走起路来噔噔噔,像一阵风,能帮孩子们做一切杂活。这一天,当她想快速下炕时老腿老胳膊不支持她,奶奶从炕上摔到地上,不能动弹了。这次是奶奶卧病在床了。
奶奶一生伺候了太多太长时间的病人,这次奶奶需要我们大家照顾了。当时我爸爸退休了,从奶奶卧床就住到神山,和叔叔婶婶、我娘一起照顾着奶奶。值得一提的是,奶奶的大小便是两个媳妇抢着给倒,即使是儿子们在跟前也轮不上他们。奶奶的付出碰上了懂得感恩的人,真的很欣慰啊。不管儿子媳妇们如何努力,怎样给奶奶调理,奶奶由于不能活动,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一天天走向枯竭。
那年我在石家庄上班。其实从春天奶奶卧病到此时已经九个月了,只是家里人没有告诉我。好几天了4岁大的儿子哭着说屋里好怕怕,要回原平姥姥家。哭闹好几次以后,我真没有办法了,就带上儿子回了原平,到我娘的幸福小区,我娘和爸不在家,赶紧找到妹妹,才知道是奶奶估计快不行了,亲人们都在神山守着。那怎不告诉我?你离得远娃娃又小,就没有告你。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是联想到儿子的异常举动,难道是奶奶给我传递了信息?
赶紧回神山。回到家里,见到了奶奶,奶奶躺在炕上,眼睛已经无法睁开了,但是能说话。我叫一声奶奶,“你这是咋了?”奶奶听见是我回来了,脑子里清清楚楚的。
奶奶说:“惠惠,不要不耐烦,奶奶84了,不亏情了。”
“奶奶,你有放心不下的人或者事吗?”
“咱慧光(叔叔的儿子)的工作你惦记着点。”
“奶奶你放心,肯定给安排好。”
“惠惠,其它没有了。”奶奶的声音由清楚逐渐变得模糊,舌头眼看不会打弯了,及其快速地变化。这时,传来婶婶的呐喊声:“惠霞,过来吃饭!”
奶奶听到了婶婶的喊声,但已经不能说话,用她那由于没牙显得特别长又有点上翘的下巴,努力地朝婶婶喊声传过来的方向努了好几努,我看懂了,奶奶告诉我,赶紧去吃饭,奶奶怕我饿着。
我附在奶奶耳边说,奶奶,我去吃饭,你放心。奶奶听见了我的话,奶奶头一歪,奶奶没了。我哇的一声,哭得晕了过去。
奶奶出殡那天,全村人都来送葬。等着给我奶奶抬棺木的人黑压压一片,齐聚在大槐树下。大槐树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树上秃干干,树枝低垂着,大槐树和大槐树下的人们见证了奶奶69年的奉献人生,来送奶奶最后一程。当送葬的队伍缓缓走到东面河坡的时候,抬着奶奶棺木的队伍突然就跑起来了,原来是因为准备抬棺的人太多,轮不上,出了河坡以后就开始抢了,不让抢的一拨只有跑了。跑也没有用,一路换了三拨人,换下来的人也跟着跑。当时我爸爸61岁了,前面扛着引魂幡被推着不得不跑起来,差点厥死。黑压压的人群跑着抬着奶奶上了南梁最高处地角坡,将奶奶下葬,奶奶安息吧!
奶奶一生全是付出,奶奶对她的婆婆公公好,出于敬畏,出于责任;奶奶对爷爷好,出于爱情;奶奶对她的3个孩子、5个孙子、2个外孙好,出于骨肉亲情;奶奶对她的两个媳妇好,出于智慧。奶奶,你这样好的人,应该到了天堂了吧?一直以来,我好怕死亡,因为我不知道传说中的天堂或者地狱是啥样,所以好怕。奶奶,现在天堂里有了你,我还需要害怕吗?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惠霞,女,1965年生于神山三村,从小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一名记者。84年就读于忻州师专英语系,毕业后在崞阳范亭中学任教。现就职于中铁十五局北京分公司。虽离乡多年,思乡之情有增无减,喜欢原平,喜欢神山,更喜欢《原平故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和老公结婚有二十多年了,我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女儿已经结婚,儿子还在上大学,坎坎坷坷的半辈子过来了,现在生活算不上富裕,但是也是小康幸福吧。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年轻时候我和老公结完婚公婆就给我们分家,让我们出来单过了,虽然老公只是兄弟一个。老公人很踏实能干,一直也没让我受什么苦。结婚第二年我生了我的大女儿,那时候公婆比较封建,重男轻女,他们只喜欢男孩,所以我生完孩子后除了婆婆看了一眼抱都没抱一下,公公真是是看都没看一下。那时候我坐月子,婆婆就象征性的过来帮孩子洗过几次尿布,鸡蛋都没给买过一个,白天我自己带孩子,晚上老公回来会帮忙一下,那时候我真的感觉我女儿以后会是个也有不疼,奶奶不爱的小可怜。后来大姑姐也生了孩子,他们生的是个儿子,公婆喜欢的不得了。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孩子大点了,我想让两位老人给带两年,我出去上班,可是婆婆说他们身体不好,带不了孩子。随后大姑姐就把他儿子送到婆婆家,婆婆每天带着她的大外孙高兴的不得了,好像他们的身体瞬间就好了一样。为这事我找他们理论,婆婆说,给你大姐带孩子怎么了,我们愿意,反正我们老了不用你们养老,我听了真的特别心寒。没办法我只能自己带孩,过了两年大女儿上学了,我生了我的儿子,还是自己一个人带大的。公公十年前去世了,剩下婆婆一个人后来公婆把自己的房子给了大姑姐一家,她搬到大姑姐家去住。当时我真的特别无语了,难道他们老了真的不指望儿子养老,要靠着女儿?老公对于婆婆的做法一句话不吭,他说那是老人自己的决定,我们无权干涉。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媳妇最难熬的是前十年,婆婆最难熬的是后十年。前十年的时候婆婆是如何对待我的我记得很清楚,所以我对她一直都心怀怨恨的。婆婆身体好的时候在大姑姐家伺候他们一家老小,前不久她中风了,半身不遂,大姑姐找到我们家说婆婆要搬回来,这里毕竟才是她的老家。我一听当时就炸了,我说当初婆婆可是指着我的鼻子说以后老了不靠我们养老,而且房子给了你们,你们卖掉房子我们没有拿到一分钱,现在说回来养老了?身体好的时候不回来,现在需要人照顾了要回来?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大姑姐指着我的鼻子说我不孝,我心想,你孝顺,那你为什么要把婆婆赶出来?我已经放下话,如果老公把婆婆接回家里,我就去找女儿过。难道不能原谅婆婆是我的错?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YqRUZUAsrOaPvBkNJKE8Y4D7wwYLpn=rYfwp5SI7SqE3i8.jpg小姑子照顾婆婆三年 我心存感激 婆婆去世整理遗物 却让我懵了
我家是农村的,早年我家拆迁,在镇边分了一套房子,上下两层,八间,按照现在的市值,大约价值50万元。房产证的名字是我公公婆婆的名字。
按照农村的风俗,公公婆婆百老之后,这套房子自然归属我们。我们一开始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在这套房子里。后来因为孩子上学,我们就贷了一部分款,到城里买了一套房。
由于公公婆婆健在,房子的归属大家都不会谈起。丈夫一直在外地打工,孩子高中毕业后,我就到丈夫那边去了。公公婆婆在家乡生活,二老身体健康,生活上不需要我们操心。
但是四年前,公公突然生病去世了。公公去世以后,我们把婆婆接到身边。我们租了一套房,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挤挤也还可以。谁知道一年以后,婆婆不幸也得了脑中风,迷迷糊糊,半身不遂,勉强支撑着能够起来上厕所,吃饭都要人服侍。
婆婆脑中风上医院治疗花了三万多元,都是我们支付的医药费,我没有让两个姑子掏钱。但是婆婆后期的治疗费用还比较高,由于医保卡在家乡,报销比例大,我们就商量把婆婆送到小姑子家去,我们拿一部分钱出来。
小姑子家住在县城,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不大乐意。大姑子也在外地,后来我和大姑子商议,我们每个月给2000元,大姑子给1000元,这样小姑子勉强答应了。
之后,我们就把婆婆送到小姑子那儿,婆婆的恢复得很慢,老公一般两三个月回去一次。说真的,小姑子服侍婆婆比较辛苦,我们虽然拿了钱,却落得个清净。我们也时常打电话回去,问候老人家,也表示对小姑子感谢。
今年上半年,婆婆的身体急转直下,小姑子打电话让我们回去。老公先回去了,不久就打电话让我也回去,我知道婆婆快不行了。婆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迷迷糊糊,头脑不是很清楚。我们一直守在婆婆的身边,直到老人家去世。
丧事总共办了五天,比较浓重,也比较热闹。丧事结束以后,我们在一起聚了聚,对小姑子表示感谢,说这三四年多亏小姑子照顾,让我们省了不少心。可是小姑子一直不怎么作声,和我们说话也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我总觉得她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所有的事情办妥以后,我们找小姑要了公公婆婆房子的钥匙,清理老两口的东西,可是一直没有发现房产证。我们就打电话给小姑子,问她看到房产证没有。小姑子含含糊糊,最后说,房产证在她那儿。我们对小姑子的话心存疑窦,就去找小姑子拿房产证。
到了小姑子家,小姑子的话让我瞬间如坠冰窖。小姑子说,婆婆把房子过户给她了。我和老公一听,怎么也不敢相信,婆婆在生前一直有意愿把房子留给我们,而且农村的风俗也是如此,怎么会给小姑子呢?我老公生气了,就问小姑子,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小姑子回答说:“这是妈妈的意思。”老公生气了,说:“妈妈生前的意愿就是留给我的,怎么会给你呢。”
小姑子突然撒起泼来,说:“我这么多年服侍妈妈,难道不应该付我劳务费吗,你们倒轻巧,把妈妈交给我,让我照顾,这么多年的服侍费怎么也要有个二三十万吧,妈妈把房子过户给我们怎么啦。”
老公说:“我们每个月给你3000,除了母亲1000元的药费,那2000元算是一点劳务费。”小姑子说:“你说得轻巧,母亲1000元医药费哪够,而且现在服侍一个人哪个不是四五千。”
小姑子这样一说,老公气得说不出话来,说:“你服侍母亲,还跟外面的人比吗?”小姑子回击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养让我养。”
我看着不可理喻的小姑子,心里感到悲伤。我们不知道小姑子用什么方法把婆婆的房子过户了,我们猜测她是趁婆婆迷糊的时候过户了房子。我们向大姑子诉说,可是大姑子说她反正不想要房子,至于我和小姑子的事,她也不管。
我和老公商量,准备到法院起诉小姑子,一家人闹到这个地步,我心里感到真的好悲伤。(故事完 图文无关)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迪尔绒莎 毛衣毛衫直销 保暖新势力 感受美的温度 和温暖的冬季邂逅
2012年度—2016年度 天猫女装销量总冠军
没空去韩国?就来韩都衣舍!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预防半身不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