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1岁右半身麻木是怎么回事木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 问题详情
男,41岁。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月,反复发作,与劳累有关,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可加重疼痛。查体右直腿抬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男,41岁。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月,反复发作,与劳累有关,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可加重疼痛。查体右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阳性,X线片示:L~L椎间隙变窄。该患者右下肢麻木的区域可能为A.小腿外侧或足背B.大腿前侧C.小腿前内侧D.小腿及足外侧、足底E.臀部及大鼴后侧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2012)男,35岁,腰痛伴右侧下肢放射性痛3个月,无明显发热、盗汗。查体: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腿前外侧和足底感觉减退,背伸肌力减退。最可能的诊断是A.腰椎间盘突出症B.腰肌劳损C.腰椎肿瘤D.腰椎结核E.强直性脊柱炎2(2012)男,35岁,腰痛伴右侧下肢放射性痛3个月,无明显发热、盗汗。查体: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腿前外侧和足底感觉减退,背伸肌力减退。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A.LB.LC.LD.LE.L~S3(2012)男,35岁,腰痛伴右侧下肢放射性痛3个月,无明显发热、盗汗。查体: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腿前外侧和足底感觉减退,背伸肌力减退。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是A.联合应用抗生素B.卧床休息,牵引理疗C.抗结核药物治疗D.单纯椎板减压手术E.髓核摘除术4()男性,重体力劳动工人,腰腿痛,并向左下肢放散,咳嗽,喷嚏时加重。检查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并向左倾斜,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程中无低热、盗汗、消瘦症状。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腰肌劳损B.腰椎管狭窄症C.腰椎间盘突出症D.强直性脊柱炎E.腰椎结核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求救!中风!_伤寒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36贴子:
求救!中风!收藏
我弟41岁,二次脑梗塞中风三年,现不能言语和正常吞咽(只可食流质),半身偏瘫,重度残疾。发病开始住院西医治疗两个月后转康复科一月多未有好转,出院回家在本地访遍中医(小地方)吃中药两年多但效果甚微。请问各位高手解救办法,或有何名中医介绍吗?不胜感谢!叩拜各位!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针对三校生低分注册200名,
哪人?中风,中脏多滞九窍,中腑多著肢体。故脏腑兼病之证也。而病性更宜细审。
中风治疗的黄金时期是在开始中风的头一个月到三个月这段时间,楼主的弟弟已经中风好几年了,能治愈的机会很渺茫
有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的机会
但是需要详细辩证
桂枝汤久服自效
用根流注入针法!
还是先针灸吧
本人半年前中风,半身不遂,50岁,男;当时的情况是:早上睡醒就感到右半边手脚麻木,起床就感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只能躺下,闭紧双眼,等一会儿又试着睁开眼睛看看天花板或门窗,还是天旋地转,不敢坐起,只能继续躺着;大约一小时后,睁眼看看,没有旋转了,于是站起来想走几步,这一走,右脚是甩的,怎么走都往右侧偏移,不过没有跛脚的现象;病是初发,急急用药,不可拖延;
还好自己是中医,吃了3副药,大概好80-90%;不过,后面的10%就比较缠绵了,大约是中风后血流不畅,瘀血羁留,不怎么好彻底清除,只是,从外表看不再有半身不遂的现象,行路没有任何障碍了,事实上自己能感觉到没有好完整,右半身还是有麻木感。
在接连用药3个月之后,都还有一点点麻木感,虽然没有其他任何不适,但是,如果不把残留物彻底清除,害怕复发。至今半年,已经痊愈。
我能好的这么快的原因(仅仅第三天就可以正常行走);我想,除了用药相对准确之外,没有当误时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稍有拖延,瘀血死痰不断累积,结果难以预料...............
楼上吹牛逼
伤寒论,亚马逊网上书城,好书不间断!全场自营图书满59元免运费,自在购书,不用凑单哦!买伤寒论,就上Z.CN!正版图书,天天低价特惠,让您挚爱阅读!
但愿你能用地黄飲子试试
左还是右?
桂枝体质,用桂枝汤和续命汤和五苓散和柴胡汤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根明大夫本人发表
男,30岁,右半身肢体麻木四个月,近日麻木症状严重
状态:就诊前
不除外颈源性疾病,建议到骨科和神经内科明确诊断。
状态:就诊前
神经内科目前没有得到确切的诊断,我想请问您:我是唐山的患者我想去您所在的医院挂号是不是很难啊?怎么看病预约?我这种症状是不是还得挂神经内科的号,,还有我想请问您外颈源性疾病是什么意思?谢谢您。
“不除外颈源性疾病”----有颈椎病的可能。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眼睛,太阳穴痛,连到后脑勺左右两边换着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知道这是什么病,好对症下药
病情描述:太阳穴及眼睛附近痛,严重时后脑勺也痛,几乎每天都痛,左侧痛好,痛右侧,右侧痛好痛左侧,晚上睡着了不痛,看过眼睛,就说我视疲劳,看过鼻子有鼻窦左侧囊肿,说跟我症状没关系……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根明大夫的信息
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癫痫、震颤、痴呆、失眠、头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高脂血...
张根明,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治疗专长: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癫痫、...
张根明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中医神经内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海龙华医院
河南中医一附院
东直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中医院
吉林省中医院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当代名家医案二
万友生:益气聪明汤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四例
万友生,男,1917年出生,江西省新建县人。江西中医学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曾任卫生部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江西中医学院内科、伤寒温病、热病教研室主任,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要著作有《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万友生医案选》等。
曹某,男,41岁。1992年6月29日初诊。右耳鸣日夜无已月余。舌苔花剥白黄腻,脉弦细缓。投以益气聪明汤:升麻15g,葛根30g,赤芍15g,生甘草10g,蔓荆子15g,黄柏l0g,党参30g,黄芪30g。4剂。7月3日复诊:耳鸣基本止息,守上方再进5剂以资巩固。
陈某,女,32岁。1992年6月3日初诊。耳鸣月余,伴白带多,神疲肢倦,纳少乏味,脉弱。投以益气聪明汤加味:升麻15g,葛根30g,蔓荆子15g,黄柏10g,赤芍15g,甘草10g,党参50g,黄芪50g,白术15g,茯苓30g,陈皮15g,山药30g,生薏苡仁30g,扁豆15g。5剂。6月26日复诊;服上方后,耳鸣即止,自觉舒适,因而停药。现白带转黄,守上方加减以调理之。
陶某,女,38岁。1991年9月30日初诊。患耳鸣年余。现耳鸣阵作,伴右侧头部麻木沉重感如压,右半身麻,颈项不适,神疲,肢重乏力,口淡乏味,纳少,稍多食即脘胀腹痛,大便结,粪色黑,面色晦暗,两颊黑斑密布,脉细弱。投以益气聪明汤加味:升麻15g,葛根50g,赤白芍各30g,甘草l0g,蔓荆子10g,黄柏10g,党参30g,黄芪30g,防风15g,焦白术15g,茯苓30g,山楂30g,六神曲10g,麦芽30g,鸡内金15g。10月14日二诊:服上方至今,右耳鸣减轻,颈项不适好转,守上方再进。11月21日三珍:服上方至今,耳鸣及后脑沉重均大减,右上肢酸麻感减轻,两颊黑斑亦减退,仍守上方再进。11月28日四诊:继进上方后,现髙枕睡右耳已不鸣,仅有气闭感,脚力增强,仍守上方再进。1993年1月4日五诊:继进上方后,耳鸣已止,闭气亦不明显,饮食、睡眠正常,惟右半身仍麻,守上方加减以调理之。
郑某,女,60岁。1991年5月21日初诊。患耳源性眩晕。始于1984年一次看电视后,眩晕呕吐不能食,3日后自愈,后几年未再发作。至去年7月间复发如前,睡了1日自愈,上班坐汽车后发生耳鸣不休。今年4月又发作,但眩晕较前轻微,而耳鸣则加重,至今未已。每日除早上轻微外,余时耳鸣不断。白带多,疲倦乏力,大便结,口苦口干渴喜冷饮,舌苔微黄,脉弱。投以益气聪明汤加味;升麻10g,葛根3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10,黄柏10g,蔓荆子10g,党参30g,黄芪30g,知母15g,洋参丸4粒。5剂。5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耳鸣止,口苦除,大便日二行,软烂小成形,便前腹痛,便后痛止,手指掌部红疹瘙痒。守上方加山药、莲子各20g,白癣皮、刺蒺藜各15g。再进7剂。6月10日三诊:耳鸣消失已半月有余,大便减为日一行,手指掌部痒疹亦消失,守二诊方去白癣皮、刺蒺藜各15g。再进7剂。
按:《证治准绳》载益气聪明汤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蔓荆子、黄柏、党参、黄芪八药组成。具有聪耳明目的作用,善冶耳鸣耳聋。汪讱庵为之方解说:“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此方功能补中气,升清阳,散风热,善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之证,尤其对耳鸣有良效,这可从上述四例治验获得证明。
万友生.万友生医案选[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12
区少章:神经性耳鸣耳聋从痰火闭窍论治
区少章,男,1900年4月出生,广东省南海县九江乡人。1978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的称号,1980年批准为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并先后当选为广州市第七、八届人大代表,曾任广东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治疗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著有《治疗乙型脑炎回忆录》、《治疗麻疹经验》、《治疗小儿肺炎经验》、《治疗腹泻经验》、《小儿发热的辨证与治疗》、《儿科四诊纲要》等一些医案共十多篇,曾在《新中医》等杂志及院内刊物发表。
访某,男,13岁。初诊:1976年1月12日。一周前因发热、咳嗽、有黄痰4日而住院,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炎。入院后经用庆大霉素、中药银翘散加减等药物治疗3日后热退。热退后自觉左耳听力逐渐下降,现完全不闻人言。现仍少许咳,有黄痰,头痛。二便正常。诊查:神清,精神好。舌苔黄、厚腻,双脉弦滑。五官科检查:外耳道充血。辨证:痰火闭窍。治法:清肺、除痰、通窍。处方:石菖蒲3g,茯苓12g,竹茹9g,钩藤9g,菊花9g,栝蒌皮9g,干莲梗9g,花粉9g,木通5g,薏苡仁9g,桑叶9g,日一剂,连服3剂。二诊:1月15日。病孩服上方药3剂后,耳聋减轻,仍少许咳,少许痰。舌苔较前薄,脉弦滑减。仍需清肺、除痰、通窍。处方:木通6g,枇杷叶9g,莱菔子6g,花粉9g,栝蒌仁9g,杏仁9g,菊花9g,桑叶9g,钩藤12g,干莲梗12g,夏枯草9g,石菖蒲3g。日一剂,连服4剂。病孩服上药后,耳聋消失,听力恢复。两个月后随访,听觉正常。
按: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少阳脉络于耳,而肺之结穴又在耳。若老弱与久病而至耳聋,多属体虚失聪,治在心肾;少年或暴病引起耳聋,多属痰火闭窍,治在肝肺。薛一瓢曰:“金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故热证耳聋皆为肺金受铄,治主清肺,不可泥于少阳一经。”今病孩发热之后骤然耳聋,且有咳嗽、痰黄、头痛、脉弦滑,是肝肺之火上升,清肃失降,痰阻脉络,气闭不通所至。所以宜清肝肺之火,兼与化痰、通窍为治。若此例误诊为肝肾虚而至耳聋,投以补剂,则肺络之热壅塞难出,聋成痼疾矣。(区庆端整理)
参考文献:
董建华,王永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五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341
王士贞: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肾精亏虚论治
何某,女,1977年11月21日初诊。主诉(母代诉):其母偶尔发现患儿在3~4岁时听不到电话声,随即带其到本市某大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及治疗,当时被告知:患儿左耳为极重度耳聋,右耳为中度耳聋,此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及时对患儿行语音训练。经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放弃治疗。患儿6岁时曾在附近医院接受中西医治疗,7岁时接受针灸治疗一年,听力均未见明显提高。发现患儿耳聋前无腮腺炎、麻疹病史,无注射过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菌素。来诊时患儿双耳听力差,左耳尤甚,形体偏瘦,肤色偏黄黑,胃纳一般,自小夜间遗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体查:双下鼻甲不大,淡红,各鼻道未见分泌物引流。咽黏膜无明显充血,双扁桃体Ⅰ大小。双外耳道完整,双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纯音测听检查结果示(以250、500、1000、2000、4000、6000、8000Hz7个频率的气导听阈均值计):左耳75dB,右耳46.24dB。临床诊断: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极重度耳聋、右耳中度耳聋)。中医辨证:肾元亏虚,脉络瘀阻。治疗过程:补肾养肝,活血通窍。方药:自拟“启窍治聋方。”本方由骨碎补、山萸肉、何首乌、白芍、柴胡、丹参、川芎、黄精、葛根、磁石、蜈蚣、毛冬青等药组成。因中药汤剂难以入口,患儿不配合服药,未能坚持治疗,听力无提高。自1998年5月开始,患儿系统服用启窍治聋丸(上药经本院药剂科生产的成药),每次6g,每日3次。嘱患儿在服药期间,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噪音刺激,加强锻炼身体,每日晚上睡前配合做鸣天鼓。经用启窍治聋丸治疗两个月后,其母发现患儿听力有提高,学习成绩较前有进步,对其治疗信心大增,继续坚持服药4个月余,共服药50余瓶。至1998年8月25日复查听力(气导阈均值)结果示:左耳33.57dB,右耳17.14dB,双耳听力均显著提高,达到实用听力水平,患儿自我感觉良好,夜间基本无尿床,精神充沛,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按:感音神经性耳聋,为当今常见的疑难病之一,常导致终身残疾。关于药物治疗能否促使感音神经性耳聋恢复听力,学术上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耳蜗毛细胞一旦坏死,便不能再生,因此,绝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的,治疗价值不大。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耳,在窍为耳,肾藏精,输精气于耳,耳得精气濡养而听力聪敏,如《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本例患儿,自小患耳聋,实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耳失所养而致。肾又主封藏,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若小儿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亏虚,则闭藏失职,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而发生遗尿,故下元虚寒,气化失常是遗尿的主要原因。患儿面色偏黄黑,体瘦弱,舌质淡,脉细弱,均为肾虚的表现。纵观患儿脉症,乃肾之阴阳两虚,辨证为肾虚耳聋无疑,治疗上宜培元补肾为主。依据“肝肾同源”,肝气通于耳的理论,生理上肾精肝血互滋,病理上肾精亏虚,亦可导致肝血不足,故宜配合养肝疏肝养血之品。又因耳失精血濡养,脉络瘀阻,故补精血之中应酌加活血通窍之品。综上分析,本例治法为补肾养肝,活血通窍。启窍治聋丸组方符合上述治疗,方中骨碎补、山萸肉、黄精、何首乌平补肝肾,滋养精血;白芍、柴胡柔肝疏肝,且引药上行以达病所;丹参、川芎、毛冬青活血祛瘀滞;蜈蚣搜剔脉络;磁石重镇潜阳,葛根升阳通窍,两药相配,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全方补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长期服用。本例聋儿经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原因有:其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辨证施治是关键。辨证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论治的主要依据,抓住主症,综合归纳,全面地分析疾病的病理本质,准确辨证,灵活而恰当的组方用药。其二,破除“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的观点,不能认为是难治之病而放弃治疗,相反地应抓住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这一生理特点,及早积极地进行系统治疗。不少临床病例说明,服药是否有效,至少应观察3个月以上,这期间听力有变化则可继续服药至听力稳定为止。其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体育治疗。如该患儿坚持每周爬山2日,并配合耳廓按摩,鸣天鼓等。通过体疗,调动患者体内的各种积极因素,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也是有利于康复的重要环节。
陈纪藩.疑难病证治精华[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92-294
王为兰: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肾精亏虚论治
王为兰,1913年生,山东省烟台市人。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曾任全国痹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北京中医》杂志编委会顾问委员,北京市中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专长内科杂病,尤其对风湿类疾病、急性热病有独到经验,疗效卓著。主要论著在《北京老中医经验选编》第一、二集中,有“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验”等,发表过学术论文20余篇。
王某,女,55岁。初诊:1991年11月11日。主诉:脑鸣、耳鸣三年。患者于1988年10月,突然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即送医院,诊断为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鸣。经用复方降压片、维脑路通片、谷维素、复方丹参片治疗半年,血压正常但整日脑如蝉鸣无休止,怕光,双目不欲睁。三年来不能看电视及书报,怕声音,稍有声音自感脑部血管扭转、血液冲向头部似欲昏倒,左半身酸软无力;长年独住暗光室内,不能与他人交谈,胆怯欲死,咽干口苦不欲饮,纳佳便干。经多次住院检查未发现阳性病灶。出院后多处寻中医治疗,愈医愈重,慕名求治于王氏。诊查:表情痛苦,面赤唇干,两目紧闭,语音低微,似昏似倒。舌质红无苔,脉弦细数。辨证:肾精亏损,髓海空虚,脑失濡养。治法:填补精髓,潜阳定志。处方:大生地黄30g,白芍30g,败龟板15g,女贞子30g,墨旱莲15g,石决明30g,生磁石30g,生龙牡各30g,蝉衣10g,决明子30g,青葙子10g,淮牛膝15g。7剂。二诊:11月27日。药后便干已愈,耳鸣、脑鸣减半,怕光怕声明显减轻,能看几分钟黑白电视,能与家人交谈半小时以上,在家人陪着能在室外活动十几分钟。仍口干口苦,环境稍差则心烦意乱、血压升高,肢体运动障碍、胆怯不减。舌质仍红无苔。效不更方,综前方加知柏各10g,清降炎上之火。三诊:12月19日。患者诉症状基本缓解,生活能自理,下午仍脑鸣必卧。舌质仍红,舌两边苔薄白。原方加沉香面2g,分冲。四诊:12月27日。诸症已消,已如常人,嘱再服药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病人脑鸣耳鸣三年,久治不愈。《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耳为肾之外窍,为十二经宗脉所灌注,内通于脑。肾藏精而主骨髓,脑为髓海,肾精充沛,髓海得濡,则听觉正常。病人因长期用脑耗髓,肾水不足导致脑鸣、耳鸣。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则目怕光、胆怯。久病多瘀,瘀久化热,阴火上炎故咽干舌燥、口干不欲饮、便干腹胀、舌红无苔、脉弦细数。故从培本入手,方以建瓴汤加减,滋养肝肾,潜阳降其阴火。用女贞子、墨旱莲、生地黄、败龟板、淮牛膝、白芍滋养肝肾,生髓健脑;以生磁石、生牡蛎、生龙骨、蝉衣、生石决明、决明子、青葙子、知母、黄柏、沉香面潜阳镇坠,引阴火以归源。诸药配伍,相得益彰,顽固性脑鸣耳鸣,经数剂而获。
参考文献:
董建华,王永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选(第六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王占玺:神经性耳鸣耳聋从阴虚阳亢论治
王占玺,中医学家,曾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对张仲景著作有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伤寒论临床研究》、《伤寒论临床应用》、《伤寒论脉法研究》、《金匮要略临床研究》《张仲景药法研究》、《内科针灸配穴新编》、《中药处方的应用》、《归脾汤的临床研究》等。
义某,男,60岁,北京高级党校干部。1965年8月5初诊。近20多日来发现耳塞听不清楚,伴头晕头痛,腰痠足软,但睡眠良好,食欲尚佳,大便每日一次。自诉无其他病史。刻下:面赤舌润而净,舌质稍红,脉沉弦有力,两尺弱,血压170/110mmHg,胸腔及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乃阴虚肝旺,处以杞菊地黄丸加味:生地黄、熟地黄各15g,山茱萸10g,生山药12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2g,菊花10g,枸杞子10g,生石决明24g,夏枯草18g。每日1剂,煎服。服药6剂后,右侧耳聋好转,左耳仍塞,脉弦象减轻,血压降至146/100mmHg。前方加九节石菖蒲6g,又服l2剂后,两耳较前大为清楚,脉象变软而缓和,血压140/98mmHg,随与明目地黄丸,30丸,早晚各服1丸,每用少许沏水送服丸药,以期缓图其本。服丸药15日后,上述证状消失,血压140/96mmHg。
按:耳聋若为肝火偏旺者,则宜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泻其实。本例为“阴虚阳亢”所致耳聋、头晕,虽自述无其他病史,而实际血压偏高,虽面赤似火,亦不能作实火观之。所以然者,同时伴有腰痠足软,脉弦而两尺具弱等“下虚上盛”之候。年届花甲,肾气已衰,故育阴于下则可潜降浮阳。方中更佐以生石决明以镇肝,夏枯草以清肝,九节石菖蒲与肾气丸同用以益肾开窍,故耳聋治愈同时,高血压亦相继好转。
王占玺.临床验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王足明:神经性耳鸣耳聋从少阳郁结论治
言某,女,69岁,省煤矿设计院退休工人。初诊:1980年1月23日,双耳闭塞,听力下降,发作多年,每因感冒、情绪急躁诱发加重。此次耳聋,亦因受凉,医从外感论治,未能奏效。诊时:双耳闭塞,不闻人声,耳内作胀,寒热往来,头额胀痛,咽干口苫,时或干呕,脘闷纳呆,口渴喜饮,喉燥痒咳。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某医院五官科多次诊断为“神经性耳聋”,治疗罔效。此为邪入少阳,肝郁失疏,气逆于上,闭塞清窍所致。治宜和解少阳,疏肝降逆,拟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l0g,黄芩10g,法半夏l0g,玉竹l2g,甘草3g,枳壳l0g,建菖蒲l0g,青皮6g,桔梗l0g,防风l0g,款冬花l0g,白芷l0g。服5剂。二诊:1980年1月28日,耳闭即通,闻声如昔,诸症均减。仍守原法加减续进。处方:柴胡l0g,黄芩l0g,法半夏l0g,玉竹12g,杏仁l0g,甘草3g,建菖蒲10g,白芷l0g,川芎6g,桔梗l0g,火麻仁12g,服6剂。诊后数月消息渺然,后因咳嗽就诊,才知耳聋治愈。
按:本例双耳闭塞、聋不闻声,结合其寒热阵作,口苦咽于,脘闷纳呆,干呕等症,乃为邪入少阳半表半里,兼有肝郁失疏。经云:“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胆附于肝,胆脉上贯耳中,肝郁气逆,易助少阳之邪上干耳窍。治宜和解少阳,疏肝降逆。小柴胡汤去姜、枣,党参改玉竹,直入少阳,和解枢机,疏散半表半里之邪。加枳壳、青皮、石菖蒲芳香辛窜,开窍通耳,桔梗、冬花宣肺止咳,平肝制木,以防风、白芷清解阳明,组方严谨,丝丝入扣,药到病除,耳通能闻。
参考文献:
王足明,凌可与.疑难病证中医治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225-227
王改贤: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脾胃虚寒浊阴上泛论治
王改贤,河南省晏师县人民医院知名中医专家。
段某,男,48岁。1990年3月17日初诊。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耳内潮声低鸣,时轻时重,起伏不断,常影响听力及工作,而全身其余之处均无不适,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病渐加重。来诊时,患者面色正常,食欲尚可,唯舌质淡青,舌体胖边有齿痕,舌面津多,伸舌欲滴,苔白厚,六脉沉迟无力。舌脉均系脾胃虚寒之象。用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9g,党参30g,苍术,白术各10g,白芷10g,细辛6g,山药15g,半夏10g,生姜5片,大枣5枚。3剂。1990年3月20日二诊:服上药3剂后,耳鸣基本消失,舌脉改变不甚明显。守前方,继服6剂而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耳鸣是听力异常的一个症状,自觉耳内鸣响如潮声起伏,如秋蝉低鸣.或如钟鼓捶击。临床上以肾虚、肝旺较多见,亦有因痰火郁结、风热上扰、脾胃湿热而发病的。然而,肝脾胃虚寒尤为罕见,今患者独觉耳鸣、无相兼之症,他医治疗,多以清热泻火,多不奏效,细审舌脉,乃虚中有寒。思者年近五旬,诸脏渐衰,厥阴肝经寒气上泛,加之清热之剂过量伤及脾胃。总之,肝、脾、胃虚寒之象较著。按五脏辨证,脾主输精,功在升运,脾弱则清气不能上奉于耳,加之寒湿困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耳窍为浊气所蒙,故发耳鸣。吴茱萸汤中吴茱萸味辛苦气大热,归肝、肾、脾、胃经。古人云“浊阴不降,厥气上逆……阴寒格塞,气不得下,宜吴茱萸之温,降其逆气,它药不可代其陈浊之力也。”方中党参、大枣、生姜、山药健脾燥湿;白芷、细辛透窍,诸药合用而收功。
程延安,刘明.疑难病辨治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15-416
王现图:从气血两虚论神经性耳鸣耳聋
王现图,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知名专家,主要著作有《杂病论治》、《医案丛刊—临证实效录》等。
田某,女,54岁,农民。1977年7月5日初诊。主诉:头目眩晕,两耳如蝉鸣已半年。刻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安静休息或仰卧时则轻,稍有劳累即重。久坐猛起则头晕目花。两耳常鸣,易出虚汗,二目无神,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绝经三年,但白带不断,腰背酸痛。营养欠佳,血压90/50mmHg。脉沉迟无力,舌质淡红少苔。辨证;气血两虚,清阳不升。治法:补气养血,升阳止眩。方药:参归乌精汤加味。处方:太子参20g,当归13g,蒸首乌15g,蒸黄柏30g,柴胡10g,升麻10g,夜交藤30g,黄芪20g,酸枣仁15g,蝉蜕10g,炙甘草10g,菊花12g,远志10g,大枣10枚。每日1剂。7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头晕、耳鸣均渐减轻,精神好转。继服。8月2日三诊;头晕、耳鸣基本消失。白带减少,饮食、二便正常,血压120/80mmHg。脉缓无力,舌苔薄白。改服杞菊地黄丸,每服1丸,日服3次。半年后随访问未再发作。
按:本例患者气血两虚,清阳不能上达,清窍失养,故见眩晕耳鸣,血压偏低。方用参、归、黄精、首乌、黄芪等益气养血;柴胡、升麻、黄芪升阳益气;菊花、蝉蜕等止眩晕、熄耳鸣;夜交藤、远志、酸枣仁、大枣等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养血荣窍之功。
王现图.杂病论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49-15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身麻木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