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大儿童头部有点颤颤巍巍,是否正常?

六月大的小孩头有点偏右,怎么办?_百度知道
六月大的小孩头有点偏右,怎么办?
最近无意中发现她的头右点向右偏,不知是不是因为枕头引起的,有没有什么办法纠正过来我女儿快六个月了
提问者采纳
会影响孩子的外观美,偏头不易纠正,因此,首先是要注意孩子睡眠时的头部位置,骨骼 发育的自我调整已很困难,母亲应经常和孩子调换睡眠位置,每天的睡眠占了一大半甚至2&#47,保持枕部两侧受力均匀。另外,预防小儿睡偏了头。若孩子超过了1岁半,在喂奶时也把头转向母亲一侧,家长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纠正;3的时间,这样。如果孩子已经睡偏了头,孩子就不会总是把头转向固定的一侧1岁之内的婴儿,孩子睡觉时容易习惯于面向母亲。为了不影响孩子颅骨发育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两岁以后即使每天侧睡都无法将头型改回圆形,以便保护脑部,一旦钙化完成就完法再改变。因为胎儿头部必须顺利通过狭小的产道婴儿头骨出生时是柔软的,但出生后就迅速钙化变硬,所以出生时头骨柔软可塑,后头部在钙化过程中就会扁平,越早越有机会控制头型,平时各个方位轮换睡。 建议您给宝宝多向另一侧卧位。我们若是仰睡,头部可塑性大约就只在出生后十个月内。因此
孩子一般比较追光,你要经常改变孩子睡觉的方向。头偏是睡出来的,孩子还小应该可以改过来,如果改不过来长大推秃子可就不好看了!:)
坚持纠正吧,只是大人要辛苦点,在她睡觉时勤纠正着点,慢慢就会长好点,大一些就看不大出来啦,呵
换个方向睡,时间会长一点,慢慢矫正.观察差不多对称了,就一晚睡左边,一晚睡右边.没有别的方法,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矫正的.要有耐心!
可能你都躺在 她的右边,可以睡回来,比较辛苦,因为都6个月大了,看她往右了,你把她的头往左,坚持做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乐乐六月新变化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乐乐&&6个月20天小男生
& & & &过了个年,都没有好好记录宝宝的成长日志了,赶紧记录一下宝宝的一些新变化:&1、宝宝喜欢吃辅食胜过吃奶了。不太喜欢奶瓶了,喝水也少了,每次吃还要看手机视频才肯好好吃几口,吃奶也是吃的差不多了就头要撇开,偶都要站一会,走一会,坐一会哄着吃点。吃辅食就不一样了,都会大口大口吃,尤其喜欢苹果泥,罐装的胡萝卜泥等,看见大人吃什么,非要抢过来也要来几口,当然不敢让他吃了,看来慢慢地要增加宝宝的量了,不然洗澡的时候,摸着乐乐有点瘦,心里有点担心呢!&2、宝宝翻不是问题,坐可以几分钟了,站可以一小会了。宝宝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床上翻来翻去自如的很,而且可以360度旋转,移动自己的胳膊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也可以后退着爬了,虽然不是很快但也有意识地进行了。一般躺着烦了,都会让他坐着玩一会,刚开始坐有点颤颤悠悠,后来可以自己调节的坐稳了,玩他的健身架,当然旁边需要大人陪着。最近让宝贝站在身上,放开手宝宝会小站一会,自己还乐呵呢,要么就在身上踩呀踩,玩的开心的不行!&3、宝宝的语言和表达能力都提高不少。之前喂药和喂蛋黄不开心的时候叫过妈妈之后,再也不怎么叫了,不过经常啊,啊地吼呢,要么睡觉前自言自语哦啊嗯不地。你对宝宝笑,他也会开心地笑。宝宝玩的烦了,会不停地扔东西,给什么扔什么,表达自己的不满,非得抱抱并且走走才能好点。要睡觉的时候老是爱揉眼睛,要么在衣服上或者传单上蹭呀蹭,但是你要横着抱他睡觉吧,他又不干,非要鲤鱼打挺似地哇哇哇,真是不好哄了,不过也许都是成长的过程吧!&除了不能天天拉屎,有点瘦让人担心外,其他的表现都挺让人满意的,希望乐乐胖点,再胖点!销售上谎称通过3C认证 儿童安全座椅实为三无产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记者从网上随机购买了四款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拿到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碰撞实验检测线上进行检测。
  实验分为4组,4把被抽检的儿童安全座椅分别进行模拟撞击测试。撞击发生时,巨大的冲击力使被测试儿童座椅上的假人都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碰撞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两款儿童安全座椅合格,两款不合格。记者顺藤摸瓜,对其中一款不合格的安全座椅生产厂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真是让我们触目惊心。
  记者在这款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的销售网站上看到,醒目的位置已经用红色标注宣传这款产品通过了中国3C认证和加拿大、美国的相关认证,但记者在产品的外包装和内部附带的产品说明书等处,根本找不到产品的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这款产品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无奈之下,记者联系上了销售这款产品的网上电商,以要求换货的理由追问到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和地址。
  在上海西郊一个偏僻的园区,记者找到了一家仓库,这里正是这款产品对外销售的代理商。在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中,记者意外获取了一个内幕:销售网站上明明打着3C认证的宣传语,但代理商的意思是目前这个产品还没有拿到3C认证。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呢?记者想进一步了解,但交涉无果,代理商始终不肯透露任何生产厂家的信息。正当记者准备离去的时候,堆积在仓库里的产品包装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包装箱上字迹模糊的快递单依稀可辨一个发货地址和电话,记者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地址。这是一个普通社区里一幢居民楼一楼的门面,门头上挂的招牌居然还是一家快递公司。记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进店面和工作人员攀谈起来,这一聊,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所谓的&快递公司老板&竟然就是记者一直苦苦寻找的不合格儿童安全座椅的最终源头&&品牌持有人。当听说记者有投资儿童安全座椅的意向,这位负责人立刻变得很热情,但在记者关心的&产品是否通过3C认证&的问题上,该负责人却一直打马虎眼。
  在该负责人神侃了五分多钟儿童安全座椅的历史后,记者再次追问产品是否通过3C认证,该负责人透露这款&小神童&儿童安全座椅还没有通过3C认证。
  当记者提出想到生产厂区去看一看,这位负责人开始百般推托,几个回合后,他最终道出了隐情:原来他只是品牌拥有者,并没有自己的工厂,所有的生产全都是交给浙江一家企业代工制造,他也并不常去。而当记者问到是否有专人驻厂对质量进行监控时,该负责人回答,因为考虑成本,并没有安排专人监控。
  而当记者质疑万一在交通事故中,可能会因为这款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问题造成儿童伤亡时,这位负责人的回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如果说出了什么问题,首先责任认定讲不清楚。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能不能追溯到你。&
  记者回想以往交通事故后,人们往往会去追究违章一方责任赔偿,大多数人都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安全座椅是否安全&的细节上。
我国今年9月开始强制3C认证
  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是我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我国3C认证从日起开始实施,第一批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的产品包括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机动车辆、医疗器械等19类132种产品,而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并不在这个目录中。国家有关部门去年底发布了对儿童安全座椅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3C认证的公告。从今年9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的儿童安全座椅,不得出厂、销售等。
记者探访:3C产品是如何打造的
  记者来到浙江宁波的一家规模不小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厂,他们是首批获得3C认证的生产企业之一。探访完整个工厂后,他们对产品严格把控体现在多个细微之处:连一根针头大小的金属都难逃检测的关口。如果把一个直径1.2毫米的针头样品塞到了座椅软垫中,这个软垫并不能通过机器检测。而儿童座椅上的安全带要缝多少条线,在这里也有严格的规定。此外,工厂里还有高规格的检测实验室,安全带卡扣要承受20吨的拉力测试、织带要经过5000次的耐磨测试、而与汽车内链接的座椅固定装置也要经过3000次的寿命测试。
  看来,获得这个小小的3C标识并不容易。有关专家指出,国内目前至少有百家以上企业在生产儿童安全座椅,售价从200至上万元不等,价格如此悬殊,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生产和销售市场可以用&鱼目混珠&来形容。
婴幼儿死亡率:不用安全座椅高8倍
  没有正确安装和使用安全座椅的婴幼儿死亡率,是使用了安全座椅的8倍。
怀抱婴幼儿 车祸中无保护作用
  在模拟试验中,150斤的假人模拟家长坐在后排,系好安全带后抱住假婴儿。当碰撞发生时,婴儿瞬间从假人家长手中飞了出去。
孩子坐前排 气囊冲击头部危险大
  如果孩子坐在前排,发生事故时,高速展开的安全气囊将直接冲击孩子头部,危险性更大。就在今年2月24日,浙江温州一名坐在副驾驶位置的3岁女孩,就因车辆撞上道路护栏,造成女孩肺部出血,颅脑骨折。
汽车坠河 座椅固定 婴儿安全
  而在今年初美国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坐在安全座椅上的1岁半小女孩,在车辆翻入河中14小时后,因为安全座椅的固定,奇迹般的幸存下来。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道路状况安全报道中显示,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减少婴儿70%因乘车导致的道路死亡,可以减少幼儿54%到80%的因为乘车导致的道路死亡。
我国安全座椅使用率1% 欧美超90%
  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仅1%。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依靠政府强制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法规,使用率超过了90%。
编辑:王智渊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宝宝什么时候对语言有反应呢? 宝宝体质不同,不急,好像3个多月才有反应。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宝宝什么时候对语言有反应呢? 宝宝体质不同,不急,好像3个多月才有反应。
当时年龄:
市场价:?120
【2个月宝宝身体发育标准】
体重:6.27kg;身高:60.5cm;坐高:40.2cm;头围:39.7cm;胸围:39.9cm。
体重:5.76kg;身高:59.1cm;坐高:39.2cm;头围:38.8cm;胸围:38.8cm。
详细可参考http://a1.*****.info/9*****_group1_M04_45_20_wKgA4E9LHu76trw_AAJ6-0rjGyM454.jpg 【2个月宝宝的体格标准】
  宝宝生长迅速令人惊奇
宝宝在这个月的生长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人惊奇。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1千克,身高也平均增长了3~4厘米。有些生长顺利的宝宝,每天的体重增加量超过30克。
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差异。
  这时候的小宝宝,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小脸光滑了,皮肤也白嫩了,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变得圆润了,而且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宝宝已经平安顺利地度过了新生儿期,迎来了婴儿期。
  宝宝的体重呈阶梯性、跳跃性增长 宝宝在这个月时,男婴体重平均为5.20千克左右,女婴体重平均为4.70千克左右。人工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可增加1.5千克左右,甚至更高。
  但体重增加程度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宝宝,这一个月仅增长500克,这也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的。因为体重的增长并不是均衡的,有时宝宝在这个月长得慢,下个月也许会出现快速增长,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体重增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呈阶梯性甚至是跳跃性的,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发现你的宝宝在这一个月长得有些慢,千万不要过于着急,只要排除疾病所致,到了下一个月宝宝就会出现补长现象。
  宝宝身高不受遗传影响 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是比较快的,男婴身高平均为58.5厘米左右,女婴身高平均为56.8厘米左右。身高的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不像体重那样显著,差异比较小。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有喂养、营养、疾病、环境、睡眠、运动等。但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不受遗传影响。为宝宝进行身高的测量也和体重一样,要标准测量(可用新生儿期的方法进行测量)。如果进行了标准测量,发现宝宝的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平均值,要及时看医生,查明原因,尽早调治。
  这个月宝宝的坐高,男婴平均为40厘米左右,女婴平均为39厘米左右。
  宝宝的头围及评价标准 这个月的男婴头围平均为39.6厘米左右,女婴头围平均为38.6厘米左右。头围是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关系和影响着宝宝今后智力发展的好坏。
  头围大了,爸爸妈妈会担心宝宝有脑积水;头围小了,更令爸爸妈妈着急,因为这会阻碍大脑发育,使智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所以,头围这个一直被医生重视的体征,现在也被爸爸妈妈所重视。
  为宝宝进行头围测量,最好由医生来做,这样比较准确。如果爸爸妈妈测量,应事先请教儿科医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宝宝头上反复地进行测量,以免把宝宝弄伤。
  头围的增长,并不是每个月都是平均的。一般1~6个月的宝宝,头围平均增长9厘米。所以,只要宝宝的头围在逐渐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稍微少了,也不要着急,要看总的增长趋势。
  宝宝囟门的发育标准 宝宝在这个月时颅骨缝囟门是开放的,由于受睡觉姿势的影响,很容易变形。
  位于宝宝头顶的前囟门呈菱形,出生时约为成人拇指头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由于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所以在这一阶段,正常宝宝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大于3.0厘米,不小于1.0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宝宝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如果宝宝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他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佝偻病”或其他颅脑疾患,要请医生及时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头的后部正中的后囟门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闭合。宝宝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洗,如果宝宝头上有痂,千万不能用手抠,可先泡软,再轻轻地洗去。
  宝宝胸围的发育标准 男婴的胸围平均为39.8厘米左右,女婴的胸围平均为38.7厘米左右,分别比刚出生时增加了6~7厘米。
  宝宝的睡眠时间宝宝的睡眠较新生儿期要短一些,不是那种吃饱了睡,睡好了再吃,几乎白天黑夜都在睡觉的状况。有了断断续续醒着的时候。两个月的宝宝,一般睡18个小时左右。白天宝宝一般睡3~4觉,每觉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2小时左右。白天睡醒觉后,可持续活动1.5~2小时。 【2个月宝宝的发育特征】
  宝宝的身体有劲了 宝宝俯卧时可以用小手支持大约10秒钟,但还有些摇摆,也能将头抬起约5厘米。如果把宝宝垂直抱起来,宝宝的头不但能颤颤巍巍地挺直片刻,并能随视线转动90度左右。
  仰卧时,宝宝的双臂弯曲地放在头部的旁边,有时双手张开,此时的宝宝将不再具有“抓握反射”了,宝宝的手指大部分时间都是张开的,而且他开始注意到手的存在。如果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宝宝的手会抓得很牢,并能在手里握较长时间。有时还能无意中抓住身边的衣服玩。
  在吃奶时初步能用手扶奶瓶,还经常把手指或拳头放在嘴里吸吮。宝宝在情绪愉快时,手腿都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经常高高举起又放下。
  宝宝的视力明显增强 宝宝满月后,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熟悉的大人的脸。这时候的宝宝,眼睛清澈了,眼球的转动灵活了,哭的时候眼泪也多了,不仅能注视静止的物体,还能追随物体而转移视线,注意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例如,小宝宝儿睡在小床上,妈妈从身边走过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跟着妈妈的身体转动。宝宝也喜欢看自己的手。此时,宝宝色觉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3个多月时已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宝宝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宝宝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所以经常要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宝宝也正是这个道理。
  宝宝的听力也有了迅速发展 宝宝已能辨别出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轻快柔和的音乐,更喜欢听爸爸妈妈对他(她)的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表情。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如果哄他,即使声音不高,宝宝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如果宝宝正在吃奶时听到爸爸或妈妈的说话声,便会中断吸吮动作;宝宝对突如其来的响声和强烈的噪音,会表现出惊恐和不愉快,还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而啼哭。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乐于接受。
  因此,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时,要抱着宝宝,跟宝宝说话,这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眼睛在注视着他(她),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似乎听懂了爸爸妈妈的话,这为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为宝宝今后的语言能力、智力发育能力、社交能力打下基础。
  宝宝的“M”字形腿逐渐长正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小腿弯弯的,十足是个“小罗圈腿”,因此,爸爸妈妈们都很担心,宝宝长大后,会不会还是这样?其实,宝宝的腿本来就是弯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直。一般在2个月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小罗圈腿”比刚生下直一些了。
  宝宝开始笑了 宝宝一过满月,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宝宝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而且会笑了。
  这时候,每当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话,对宝宝微笑时,宝宝也会对爸爸妈妈微笑,而且还会手舞足蹈,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尤其妈妈女性的高音,比爸爸男性的低音更能诱发宝宝的微笑。这就是所谓的“诱发性微笑”,这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宝宝博得人们,尤其是爸爸妈妈喜爱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从这点可以看出,宝宝也有自己的感情需求,他(她)需要自己喜爱的人在身边,微笑着和他(她)说话,给予充分的爱。
  宝宝已经有了最初的语言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懂得别人对他(她)的说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宝宝听到大声愤怒的说话声时,会惊恐啼哭;对友善的语声,往往报以微笑,宝宝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的或女的声音。这阶段的宝宝哭声明显地减少了。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小宝宝会笑,还会发出“呃”、“ 啊”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宝宝有了社交欲望进入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对于时常与他(她)亲密接触的妈妈或爸爸已经有了记忆,并会从其他人当中认出你来,并表现出欢快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你抱他(她)。如果面对的是生人,宝宝是不会让抱的,就会用啼哭表示反抗。这既是一种社交欲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宝宝的啼哭是一种精神需求  宝宝啼哭一般是有原因的。这是宝宝在向爸爸妈妈反映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一种表达方式,爸爸妈妈千万不可漠视宝宝的这种精神和情感需求。
  啼哭按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大声无间断的啼哭(饥饿时)、刺耳的尖叫(有胃肠膨胀和其他疼痛时)、有气无力需人援助的啼哭(开始生病时)、抱怨性的呜咽(感到寂寞时)、断断续续的啼哭(诉苦性的)、爆发性的啼哭(受到惊吓)。 【2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
  喂养原则
这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的热量仍然是每千克体重100~110千卡,如果每日摄取的热量超过120千卡,就有可能造成肥胖。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每周要用体重计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都超过250克以上,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过多,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低于100克,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不足。
  进入2个月的宝宝,可以完全靠母乳摄取所需的营养,不需要添加辅助食品。如果母乳不足(一定不要轻易认为你的母乳不足,有时是因为休息和饭量不足,而引起暂时的奶量不足)可添加牛乳,不需要补充任何营养品。   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判断宝宝每次能否吃饱,一是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每周体重低于100克,就是奶量不足,应该加牛奶了。二是宝宝不仅晚上醒来的次数增多,而且要求吃奶的间隔缩短了,表现出不满的样子,这也表明宝宝吃不饱,就要为宝宝加1~2次牛奶了。   人工喂养宝宝不要超量
出生两个月的宝宝,用人工喂养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喂得过量,以免增加宝宝消化器官的负担。
  喂的牛奶不足时宝宝会哭闹,告诉爸爸妈妈他(她)饿了。可是牛奶喂多了,宝宝却不会发牢骚。食量大的宝宝即使是已经喝了足够的牛奶,也会“咝、咝”地吸空奶瓶,显出还要喝的样子。如果认为这样吸是牛奶量不够而逐渐增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宝宝喂多了。
  大致的标准是:出生时体重在3~3.5千克的宝宝,到过了满月时每天喝奶应分7次喂,每次喂120毫升;如果分6次喂,每次喂140毫升。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标准,因为经常哭闹的宝宝,一般吃得更多,而经常安静地睡觉的宝宝却吃得较少。食量少的宝宝不吃到标准量也可以,食量大的宝宝可以吃到150~180毫升,但是最好不要喂150毫升以上。喝了150毫升还是哭闹时,就在30毫升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一些白糖喂给宝宝。
  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后要添加其他食品  一过满月,妈妈就应该为人工喂养的宝宝开始添加其他食品了。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内用不着添加其他食物。
  对正常足月、人工喂养的宝宝,要依牛奶品种而定。未强化维生素D的鲜奶,要在15天始加鱼肝油,强化的则视季节适当加鱼肝油,满月后要喂鱼肝油和钙片,以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浓鱼肝油滴剂每次1~2滴,每天3次。
  还可以适当喂一些菜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果汁及喂养方法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果汁有很多,每个季节最盛产的水果,就是最好吃、最便宜、最新鲜的水果汁。春天可用橘子、苹果、草莓;夏天可用西红柿、西瓜、桃;秋天可用葡萄、梨;冬天可用苹果、橘子、柠檬,可以说,四季皆有。
  把新鲜的水果制作成果汁,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清洁卫生。不要让细菌侵入。为了预防细菌的侵入,要把榨汁器用开水或消毒柜进行消毒。由于水果喷洒农药,所以榨汁前应削掉果皮。榨出的果汁不能直接装到奶瓶中,要先过滤以免果肉堵塞奶嘴的孔。
  给宝宝饮用原汁还是稀释果汁,主要是看宝宝是否便秘而灵活处理。满月后的宝宝,不便秘时可对1倍的凉开水。如果不加糖宝宝也愿意喝,最好就不要加。如果宝宝不太喜欢喝果汁时,也可以少加些糖。一般每次喂宝宝 20~30毫升果汁。如果宝宝便秘,喝稀释的果汁无效时,可以改喂原汁,也可以增加量。如果宝宝特别喜欢喝果汁,对大便又没有任何影响,每天也可以喂2 次,量也可以逐渐增加。但是,在这个月龄的宝宝,1次的量不能超过50毫升。
  菜汁、果汁、米糊的制作方法 给这个月的宝宝准备添加食品,可以参考以下办法:
  菜汁。材料:绿叶蔬菜500克,水适量。制作:将蔬菜洗净后切成小块。把水烧开,倒入切好的蔬菜,加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起锅。此时,不要揭锅盖,放置半小时,滤出菜汁即可。
  橘子汁。材料:橘子一个,糖少许。制作:洗净橘子,取出橘瓣放入碗中,用匙压汁,也可用压汁器取汁。在取出的橘子汁中加入少许糖,就可喂了。
  西红柿汁。材料:新鲜西红柿一个,糖适量。制作:将西红柿洗净,开水烫后去皮,用干净菜刀切碎西红柿,再用匙压汁,用干净纱布过滤留汁。
  米糊。材料:市售或自制的大米或小米米粉适量,糖少许。制作:用冷水将米粉调散、搅拌匀。水的多少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加入糖后,在大火上煮开,要边煮边搅;然后用小火边煮边搅,10分钟左右即可做成。
  不宜给宝宝喝市场上销售的果汁市面上销售的果汁品种很多,能不能用市售的鲜橘汁、椰子汁等代替家制的果汁、菜水给宝宝饮用呢?回答是不行的。一是因为市售的果汁或多或少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二是因为市售果汁大多不是原汁,而是配制成的,不能为宝宝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即使有些果汁含有少量原汁,但经过消毒加工后,维生素所剩无几。因此,给宝宝喝的果汁、菜水最好是爸爸妈妈亲自做的。
  牛奶喂养的宝宝要另外加水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每天应当另外加些水。这是由于牛奶中的矿物质含量多、水分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水的需要量可以这样简单计算:即给宝宝喂1瓶鲜牛奶,应另外加水80毫升。如宝宝体重是6千克,那么,一天应另外加水240毫升,相当于1牛奶瓶水。
  谨防喂养不当造成的肥胖儿和瘦小儿喂养宝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宝宝的年龄越小,问题也就越多。母乳喂养的宝宝,问题相对地少一些,而人工喂养的宝宝问题就比较多了。尤其是喂奶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程度。如果一味地由着宝宝,极有可能出现这两种情况:
  一是宝宝的食欲亢进,摄入过多的热量,逐渐成为肥胖儿,二是宝宝食欲低下,摄入热量不足,而成为比较瘦小的孩子。这两种情况与家族遗传有关,但更多的是喂养不当造成的。
  大多数妈妈总是怕宝宝吃不饱,宝宝已经几次把奶头吐出来了,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地把奶头硬塞入宝宝嘴里,无奈之下,宝宝只好再吃两口,时间长了,就有三种趋势:其一是宝宝的胃被逐渐撑大,奶量摄入逐渐增加,成了小胖孩。其二是由于摄入过多的奶,消化道负担不了如此大的消化工作,干脆“罢工”了,这样就造成宝宝食量的开始下降。其三是由于总是强迫宝宝吃过多的奶,宝宝不舒服,形成精神性厌食,这种情况在婴儿期虽然不多见,但一旦形成了,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避免。
  母乳、牛奶不要同时混合着喂当宝宝2个月时,有的妈妈的奶水就不足了,这时,添加牛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母乳和牛奶怎样喂,才更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这就成了每个爸爸妈妈都想知道的问题。对于混合喂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同时用母乳牛奶混合着喂宝宝。也就是说,不能一次喂奶时既吃妈妈的奶,又吃牛奶,这样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或腹泻,久而久之,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正确的做法是,要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这次宝宝没吃饱,也不要马上喂牛奶,而是应该等下次喂奶时间再喂。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没有喂饱,那么,下一顿一定要喂牛奶;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吃得很饱,到下一顿喂奶时间了,妈妈感到乳房很胀,那么,这一顿就仍然喂母乳。
  总而言之,应该以母乳为主,牛奶为辅。宝宝可以连续两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也可以连续三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母乳的分泌,宝宝越吃妈妈的奶,妈妈乳汁分泌得越多;相反,妈妈的乳汁越不让宝宝常吃,也就越少。二是母乳仍然是这个月宝宝的最佳食品,因此,妈妈不要轻易放弃或减少对宝宝的哺乳,宝宝母乳吃得时间越长(但不要超过一岁),越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为宝宝以后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婴儿按摩操的做法
婴儿体操的种类有很多种,在2个月的初期,可以做婴儿按摩操。婴儿按摩操应按以下顺序操作。
  手臂按摩:左右臂各做4~5次。
  腹部按摩:6~8次。
  背部按摩:上下方向各做4~5次。
  腿部按摩:左右腿各做4~5次。
  脚底按摩:左右脚各做4~5次。
  脚心按摩:左右脚各做4~5次。
  双腿屈伸运动:做6~7次。
  以上动作共做5~6分钟。
【2个月宝宝身体发育标准】
体重:6.27kg;身高:60.5cm;坐高:40.2cm;头围:39.7cm;胸围:39.9cm。
体重:5.76kg;身高:59.1cm;坐高:39.2cm;头围:38.8cm;胸围:38.8cm。
详细可参考http://a1.*****.info/9*****_group1_M04_45_20_wKgA4E9LHu76trw_AAJ6-0rjGyM454.jpg 【2个月宝宝的体格标准】
  宝宝生长迅速令人惊奇
宝宝在这个月的生长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人惊奇。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1千克,身高也平均增长了3~4厘米。有些生长顺利的宝宝,每天的体重增加量超过30克。
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差异。
  这时候的小宝宝,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小脸光滑了,皮肤也白嫩了,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变得圆润了,而且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宝宝已经平安顺利地度过了新生儿期,迎来了婴儿期。
  宝宝的体重呈阶梯性、跳跃性增长 宝宝在这个月时,男婴体重平均为5.20千克左右,女婴体重平均为4.70千克左右。人工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可增加1.5千克左右,甚至更高。
  但体重增加程度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宝宝,这一个月仅增长500克,这也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的。因为体重的增长并不是均衡的,有时宝宝在这个月长得慢,下个月也许会出现快速增长,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体重增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呈阶梯性甚至是跳跃性的,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发现你的宝宝在这一个月长得有些慢,千万不要过于着急,只要排除疾病所致,到了下一个月宝宝就会出现补长现象。
  宝宝身高不受遗传影响 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是比较快的,男婴身高平均为58.5厘米左右,女婴身高平均为56.8厘米左右。身高的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不像体重那样显著,差异比较小。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有喂养、营养、疾病、环境、睡眠、运动等。但这个月的宝宝身高的增长不受遗传影响。为宝宝进行身高的测量也和体重一样,要标准测量(可用新生儿期的方法进行测量)。如果进行了标准测量,发现宝宝的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平均值,要及时看医生,查明原因,尽早调治。
  这个月宝宝的坐高,男婴平均为40厘米左右,女婴平均为39厘米左右。
  宝宝的头围及评价标准 这个月的男婴头围平均为39.6厘米左右,女婴头围平均为38.6厘米左右。头围是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关系和影响着宝宝今后智力发展的好坏。
  头围大了,爸爸妈妈会担心宝宝有脑积水;头围小了,更令爸爸妈妈着急,因为这会阻碍大脑发育,使智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所以,头围这个一直被医生重视的体征,现在也被爸爸妈妈所重视。
  为宝宝进行头围测量,最好由医生来做,这样比较准确。如果爸爸妈妈测量,应事先请教儿科医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在宝宝头上反复地进行测量,以免把宝宝弄伤。
  头围的增长,并不是每个月都是平均的。一般1~6个月的宝宝,头围平均增长9厘米。所以,只要宝宝的头围在逐渐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稍微少了,也不要着急,要看总的增长趋势。
  宝宝囟门的发育标准 宝宝在这个月时颅骨缝囟门是开放的,由于受睡觉姿势的影响,很容易变形。
  位于宝宝头顶的前囟门呈菱形,出生时约为成人拇指头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由于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所以在这一阶段,正常宝宝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大于3.0厘米,不小于1.0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宝宝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如果宝宝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他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佝偻病”或其他颅脑疾患,要请医生及时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头的后部正中的后囟门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闭合。宝宝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洗,如果宝宝头上有痂,千万不能用手抠,可先泡软,再轻轻地洗去。
  宝宝胸围的发育标准 男婴的胸围平均为39.8厘米左右,女婴的胸围平均为38.7厘米左右,分别比刚出生时增加了6~7厘米。
  宝宝的睡眠时间宝宝的睡眠较新生儿期要短一些,不是那种吃饱了睡,睡好了再吃,几乎白天黑夜都在睡觉的状况。有了断断续续醒着的时候。两个月的宝宝,一般睡18个小时左右。白天宝宝一般睡3~4觉,每觉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2小时左右。白天睡醒觉后,可持续活动1.5~2小时。 【2个月宝宝的发育特征】
  宝宝的身体有劲了 宝宝俯卧时可以用小手支持大约10秒钟,但还有些摇摆,也能将头抬起约5厘米。如果把宝宝垂直抱起来,宝宝的头不但能颤颤巍巍地挺直片刻,并能随视线转动90度左右。
  仰卧时,宝宝的双臂弯曲地放在头部的旁边,有时双手张开,此时的宝宝将不再具有“抓握反射”了,宝宝的手指大部分时间都是张开的,而且他开始注意到手的存在。如果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宝宝的手会抓得很牢,并能在手里握较长时间。有时还能无意中抓住身边的衣服玩。
  在吃奶时初步能用手扶奶瓶,还经常把手指或拳头放在嘴里吸吮。宝宝在情绪愉快时,手腿都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经常高高举起又放下。
  宝宝的视力明显增强 宝宝满月后,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熟悉的大人的脸。这时候的宝宝,眼睛清澈了,眼球的转动灵活了,哭的时候眼泪也多了,不仅能注视静止的物体,还能追随物体而转移视线,注意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例如,小宝宝儿睡在小床上,妈妈从身边走过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跟着妈妈的身体转动。宝宝也喜欢看自己的手。此时,宝宝色觉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3个多月时已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宝宝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宝宝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所以经常要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宝宝也正是这个道理。
  宝宝的听力也有了迅速发展 宝宝已能辨别出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轻快柔和的音乐,更喜欢听爸爸妈妈对他(她)的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表情。
  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如果哄他,即使声音不高,宝宝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如果宝宝正在吃奶时听到爸爸或妈妈的说话声,便会中断吸吮动作;宝宝对突如其来的响声和强烈的噪音,会表现出惊恐和不愉快,还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而啼哭。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乐于接受。
  因此,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或换尿布时,要抱着宝宝,跟宝宝说话,这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眼睛在注视着他(她),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似乎听懂了爸爸妈妈的话,这为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为宝宝今后的语言能力、智力发育能力、社交能力打下基础。
  宝宝的“M”字形腿逐渐长正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小腿弯弯的,十足是个“小罗圈腿”,因此,爸爸妈妈们都很担心,宝宝长大后,会不会还是这样?其实,宝宝的腿本来就是弯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直。一般在2个月时,爸爸妈妈就会欣喜地发现,宝宝的“小罗圈腿”比刚生下直一些了。
  宝宝开始笑了 宝宝一过满月,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宝宝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而且会笑了。
  这时候,每当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话,对宝宝微笑时,宝宝也会对爸爸妈妈微笑,而且还会手舞足蹈,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尤其妈妈女性的高音,比爸爸男性的低音更能诱发宝宝的微笑。这就是所谓的“诱发性微笑”,这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宝宝博得人们,尤其是爸爸妈妈喜爱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从这点可以看出,宝宝也有自己的感情需求,他(她)需要自己喜爱的人在身边,微笑着和他(她)说话,给予充分的爱。
  宝宝已经有了最初的语言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懂得别人对他(她)的说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宝宝听到大声愤怒的说话声时,会惊恐啼哭;对友善的语声,往往报以微笑,宝宝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声音,以及男的或女的声音。这阶段的宝宝哭声明显地减少了。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小宝宝会笑,还会发出“呃”、“ 啊”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宝宝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宝宝有了社交欲望进入两个月的宝宝,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对于时常与他(她)亲密接触的妈妈或爸爸已经有了记忆,并会从其他人当中认出你来,并表现出欢快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你抱他(她)。如果面对的是生人,宝宝是不会让抱的,就会用啼哭表示反抗。这既是一种社交欲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宝宝的啼哭是一种精神需求  宝宝啼哭一般是有原因的。这是宝宝在向爸爸妈妈反映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的一种表达方式,爸爸妈妈千万不可漠视宝宝的这种精神和情感需求。
  啼哭按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大声无间断的啼哭(饥饿时)、刺耳的尖叫(有胃肠膨胀和其他疼痛时)、有气无力需人援助的啼哭(开始生病时)、抱怨性的呜咽(感到寂寞时)、断断续续的啼哭(诉苦性的)、爆发性的啼哭(受到惊吓)。 【2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
  喂养原则
这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的热量仍然是每千克体重100~110千卡,如果每日摄取的热量超过120千卡,就有可能造成肥胖。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每周要用体重计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都超过250克以上,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过多,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低于100克,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不足。
  进入2个月的宝宝,可以完全靠母乳摄取所需的营养,不需要添加辅助食品。如果母乳不足(一定不要轻易认为你的母乳不足,有时是因为休息和饭量不足,而引起暂时的奶量不足)可添加牛乳,不需要补充任何营养品。   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判断宝宝每次能否吃饱,一是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每周体重低于100克,就是奶量不足,应该加牛奶了。二是宝宝不仅晚上醒来的次数增多,而且要求吃奶的间隔缩短了,表现出不满的样子,这也表明宝宝吃不饱,就要为宝宝加1~2次牛奶了。   人工喂养宝宝不要超量
出生两个月的宝宝,用人工喂养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喂得过量,以免增加宝宝消化器官的负担。
  喂的牛奶不足时宝宝会哭闹,告诉爸爸妈妈他(她)饿了。可是牛奶喂多了,宝宝却不会发牢骚。食量大的宝宝即使是已经喝了足够的牛奶,也会“咝、咝”地吸空奶瓶,显出还要喝的样子。如果认为这样吸是牛奶量不够而逐渐增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宝宝喂多了。
  大致的标准是:出生时体重在3~3.5千克的宝宝,到过了满月时每天喝奶应分7次喂,每次喂120毫升;如果分6次喂,每次喂140毫升。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标准,因为经常哭闹的宝宝,一般吃得更多,而经常安静地睡觉的宝宝却吃得较少。食量少的宝宝不吃到标准量也可以,食量大的宝宝可以吃到150~180毫升,但是最好不要喂150毫升以上。喝了150毫升还是哭闹时,就在30毫升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一些白糖喂给宝宝。
  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后要添加其他食品  一过满月,妈妈就应该为人工喂养的宝宝开始添加其他食品了。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内用不着添加其他食物。
  对正常足月、人工喂养的宝宝,要依牛奶品种而定。未强化维生素D的鲜奶,要在15天始加鱼肝油,强化的则视季节适当加鱼肝油,满月后要喂鱼肝油和钙片,以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浓鱼肝油滴剂每次1~2滴,每天3次。
  还可以适当喂一些菜水、果汁,以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果汁及喂养方法  适合两个月宝宝的果汁有很多,每个季节最盛产的水果,就是最好吃、最便宜、最新鲜的水果汁。春天可用橘子、苹果、草莓;夏天可用西红柿、西瓜、桃;秋天可用葡萄、梨;冬天可用苹果、橘子、柠檬,可以说,四季皆有。
  把新鲜的水果制作成果汁,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清洁卫生。不要让细菌侵入。为了预防细菌的侵入,要把榨汁器用开水或消毒柜进行消毒。由于水果喷洒农药,所以榨汁前应削掉果皮。榨出的果汁不能直接装到奶瓶中,要先过滤以免果肉堵塞奶嘴的孔。
  给宝宝饮用原汁还是稀释果汁,主要是看宝宝是否便秘而灵活处理。满月后的宝宝,不便秘时可对1倍的凉开水。如果不加糖宝宝也愿意喝,最好就不要加。如果宝宝不太喜欢喝果汁时,也可以少加些糖。一般每次喂宝宝 20~30毫升果汁。如果宝宝便秘,喝稀释的果汁无效时,可以改喂原汁,也可以增加量。如果宝宝特别喜欢喝果汁,对大便又没有任何影响,每天也可以喂2 次,量也可以逐渐增加。但是,在这个月龄的宝宝,1次的量不能超过50毫升。
  菜汁、果汁、米糊的制作方法 给这个月的宝宝准备添加食品,可以参考以下办法:
  菜汁。材料:绿叶蔬菜500克,水适量。制作:将蔬菜洗净后切成小块。把水烧开,倒入切好的蔬菜,加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起锅。此时,不要揭锅盖,放置半小时,滤出菜汁即可。
  橘子汁。材料:橘子一个,糖少许。制作:洗净橘子,取出橘瓣放入碗中,用匙压汁,也可用压汁器取汁。在取出的橘子汁中加入少许糖,就可喂了。
  西红柿汁。材料:新鲜西红柿一个,糖适量。制作:将西红柿洗净,开水烫后去皮,用干净菜刀切碎西红柿,再用匙压汁,用干净纱布过滤留汁。
  米糊。材料:市售或自制的大米或小米米粉适量,糖少许。制作:用冷水将米粉调散、搅拌匀。水的多少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加入糖后,在大火上煮开,要边煮边搅;然后用小火边煮边搅,10分钟左右即可做成。
  不宜给宝宝喝市场上销售的果汁市面上销售的果汁品种很多,能不能用市售的鲜橘汁、椰子汁等代替家制的果汁、菜水给宝宝饮用呢?回答是不行的。一是因为市售的果汁或多或少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二是因为市售果汁大多不是原汁,而是配制成的,不能为宝宝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即使有些果汁含有少量原汁,但经过消毒加工后,维生素所剩无几。因此,给宝宝喝的果汁、菜水最好是爸爸妈妈亲自做的。
  牛奶喂养的宝宝要另外加水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每天应当另外加些水。这是由于牛奶中的矿物质含量多、水分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水的需要量可以这样简单计算:即给宝宝喂1瓶鲜牛奶,应另外加水80毫升。如宝宝体重是6千克,那么,一天应另外加水240毫升,相当于1牛奶瓶水。
  谨防喂养不当造成的肥胖儿和瘦小儿喂养宝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宝宝的年龄越小,问题也就越多。母乳喂养的宝宝,问题相对地少一些,而人工喂养的宝宝问题就比较多了。尤其是喂奶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程度。如果一味地由着宝宝,极有可能出现这两种情况:
  一是宝宝的食欲亢进,摄入过多的热量,逐渐成为肥胖儿,二是宝宝食欲低下,摄入热量不足,而成为比较瘦小的孩子。这两种情况与家族遗传有关,但更多的是喂养不当造成的。
  大多数妈妈总是怕宝宝吃不饱,宝宝已经几次把奶头吐出来了,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地把奶头硬塞入宝宝嘴里,无奈之下,宝宝只好再吃两口,时间长了,就有三种趋势:其一是宝宝的胃被逐渐撑大,奶量摄入逐渐增加,成了小胖孩。其二是由于摄入过多的奶,消化道负担不了如此大的消化工作,干脆“罢工”了,这样就造成宝宝食量的开始下降。其三是由于总是强迫宝宝吃过多的奶,宝宝不舒服,形成精神性厌食,这种情况在婴儿期虽然不多见,但一旦形成了,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避免。
  母乳、牛奶不要同时混合着喂当宝宝2个月时,有的妈妈的奶水就不足了,这时,添加牛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母乳和牛奶怎样喂,才更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这就成了每个爸爸妈妈都想知道的问题。对于混合喂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同时用母乳牛奶混合着喂宝宝。也就是说,不能一次喂奶时既吃妈妈的奶,又吃牛奶,这样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或腹泻,久而久之,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正确的做法是,要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这次宝宝没吃饱,也不要马上喂牛奶,而是应该等下次喂奶时间再喂。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没有喂饱,那么,下一顿一定要喂牛奶;如果宝宝上一顿母乳吃得很饱,到下一顿喂奶时间了,妈妈感到乳房很胀,那么,这一顿就仍然喂母乳。
  总而言之,应该以母乳为主,牛奶为辅。宝宝可以连续两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也可以连续三顿吃母乳,中间加一顿牛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母乳的分泌,宝宝越吃妈妈的奶,妈妈乳汁分泌得越多;相反,妈妈的乳汁越不让宝宝常吃,也就越少。二是母乳仍然是这个月宝宝的最佳食品,因此,妈妈不要轻易放弃或减少对宝宝的哺乳,宝宝母乳吃得时间越长(但不要超过一岁),越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为宝宝以后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的日常护理要因季节而异
  宝宝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
2个月的宝宝对环境的要求仍然比较严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湿度。
  首先,室内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夏季应保持在27℃左右;冬季应保持在21℃左右;春秋两季不需特别调整,只要保持自然温度就可以基本符合要求。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较长时间地打开窗户,但应该避免对流风。冬季也可以短时间地开窗,但在开窗时妈妈应把宝宝抱到其他房间,通完风之后,等室温升上来以后再把宝宝抱回卧室。
  其次,室内的湿度对宝宝的呼吸道健康非常重要,湿度保持在45%~55%左右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宝宝如果生活在南方地区,室内的湿度标准一般都可以达到。但对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宝宝来讲,室内想达到上述湿度标准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行。如果湿度太低,宝宝的呼吸道黏膜就会干燥而使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还会使呼吸道的纤毛功能受到损害,这样一来势必降低宝宝对细菌以及病毒的抵抗能力,引起呼吸道感染。
  在所有儿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呼吸道疾病了,而温度和湿度合不合适是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爸爸妈妈们要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马上行动起来,从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做起吧。
  春季护理重点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说春季是一切工作的开始,育儿也是一样。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随着各种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各种病毒或细菌也趁机活动起来,刚刚过了满月的宝宝的抵抗力本来就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生病。同时,春季的气候也是一年四季中最变化无常的季节,加之气候又非常干燥,所以很容易使宝宝患上呼吸道疾病。
  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宝宝,由于初春气候比较热,而且户外比室内更温暖,抱宝宝到室外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多,每次到室外的时间也可以相应延长。但是,由于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即使到户外的时间较长,宝宝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机会也比北方少,所以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宝宝,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就不要把宝宝抱到户外,因为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宝宝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等到了春末夏初的时节,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还是可以把宝宝抱到户外去的,每次10~15分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正在睡觉的宝宝抱出去,也不要在阴天或大风天把宝宝抱出户外。还应注意的是,即使是阳光灿烂,抱出去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而且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宝宝的眼睛。此外,春季开窗时也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袭宝宝。
  夏季护理重点是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宝宝在2个月开始进入体重快速增长阶段。在这个月,宝宝的皮下脂肪开始增多,娇嫩的肌肤,胖胖的体态,加之充满稚气的微笑,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但是,也是因为胖的缘故,2个月宝宝的耳后、下巴、颈部、腋窝、胳膊、肘窝、臀部、大腿根和大腿等处有许多皱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地方很容易发生糜烂,所以妈妈爸爸要仔细护理,千万马虎不得。
  由于宝宝在夏季很容易出汗,为了防止宝宝身上的皱褶处发生糜烂,不少爸爸妈妈经常使用爽身粉或痱子粉。其实,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虽然爽身粉或痱子粉在干燥时能起到润滑、减小皮肤摩擦的作用,但爽身粉或痱子粉被汗液浸湿后,反而会增大摩擦,而且还会沾在皮肤上刺激宝宝稚嫩的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甚至加速糜烂。另外,有的宝宝还可能对爽身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反而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所以,最好是经常用清水洗,然后用柔软的布或毛巾擦干,才是预防皮肤皱褶处糜烂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办法。
  秋季护理重点是初秋不要过热,秋末预防受凉
由于2个月的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都比较差,所以秋季护理的重点是初秋不要过热,秋末要预防宝宝受凉。
  在我国四季养生经验中有句名言,叫做“春捂秋冻”,其实说的就是初春不要过早脱减衣物,要适当捂一捂;初秋不要过早添加衣物,要适当冻一冻,给肌体有个变换季节的适应过程。因此,在初秋天气刚刚变凉的时候,也不要过早地为宝宝添加过多的衣物和被褥。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燥热,适应还不稳定的初秋气温。不然的话,不仅会使宝宝难以适应气温的变化,而且也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季。
  到了秋末,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开始变冷,这时除了要注意预防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之外,更要注意预防因受凉而导致腹泻。秋末是宝宝罹患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爸爸妈妈绝不要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宝宝腹泻,也不要认为是一般的腹泻而自己找止泻药吃,而要及时找儿科医生,然后再对症吃药。如果腹泻严重,还要注意电解质和水的补充。
  宝宝的卧室冬季温度不要过热 在冬季,除了采用不同的取暖方式之外,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把宝宝卧室的门窗关得严严的,使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相差十几度,生怕冻着了宝宝。殊不知,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方面,室内温度过高,就会致使湿度过小,不流通的空气过于干燥,使宝宝的气管黏膜相应干燥,导致宝宝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过多的病毒或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另一方面,由于室内温度高,宝宝周身的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出门进门,室外的冷气会随之进入宝宝的卧室。由于宝宝的皮肤遇到冷气侵袭时,毛孔不会像成人那样迅速收缩,而使宝宝容易受凉。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宝宝的卧室温度都不要太高。   婴儿按摩操的做法
婴儿体操的种类有很多种,在2个月的初期,可以做婴儿按摩操。婴儿按摩操应按以下顺序操作。
  手臂按摩:左右臂各做4~5次。
  腹部按摩:6~8次。
  背部按摩:上下方向各做4~5次。
  腿部按摩:左右腿各做4~5次。
  脚底按摩:左右脚各做4~5次。
  脚心按摩:左右脚各做4~5次。
  双腿屈伸运动:做6~7次。
  以上动作共做5~6分钟。
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孩子,只要家长付出了,孩子会给您答案的。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刻意。 如果要单纯的一一讲应该怎么教,可能答案要写几天几夜了,而且写的也不一定就实用的,因为每个孩子还是因人而异。我只能给楼主提一些建议吧。 首先我感觉楼主最先要做的就是看一些早教资料,不论是什么早教资料,多看几种以后我保证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对早教理解的思想和怎样教育孩子的方向。我给楼主推荐几种吧。冯氏的早教革命(虽然被中央电台曝光,但是看了还是有点效果的),杜曼的杜曼早教,卡尔威特和蒙特梭利的著作也可以看看,这几位基本就概括了现在国内外最著名的早教专家的思想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慢慢实践了,看完上面的一些著作后,我想心里基本对早教就有点底了,应该都大致知道和了解应该如何开始自己对孩子的早教,(其实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比较难,坚持起来就更难。主要是从孩子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包括衣食住行,心理,语言,体质等各方面的注意。如果引导的好,孩子天生就会有求知欲的,就可以慢慢引导孩子一些专业一点的知识,比如从拼音,算术开始,然后汉字,英语,一步一步渐渐深入。)
第三步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家长懂得了如何早教,也做了平时该做的,有的孩子让家长觉得很顺利,很满足,有的孩子家长则觉得明显还是不行,觉得孩子完全不能让自己满意。出现了这两种效果家长父母都不要大惊小怪,这都非常正常的。如果你去强求孩子,心里面有一定的功利心,效果很大一部分会适得其反,即便家长现在看不出来,也是为孩子以后心里的扭曲埋下了伏笔。)一定要记住,孩子会了就会了,不会也不勉强,一点关系都没有,真的,切记切记。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心里健康更重要!
如果楼主觉得去买早教资料不方便的话,推荐楼主可以去网上买电子版的,电子版的资料和实物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挺方便的,又省钱,都几块钱一份,我看的很多资料都是在网上买的电子版,我买的资料的那个老板的 球球 是85484624楼主可以加他看看 他好像是专卖早教和育儿资料的 都很便宜,又方便又省事。 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
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还是需要靠家长对于早教知识的了解运用结合宝宝自身的条件,在生活中引导宝宝。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宝宝的。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作为父母,必须兢兢业业地培养好孩子的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运动的习惯、整理的习惯、劳动的习惯,等等。所以,生活即教育
育儿交流群球球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颤颤巍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