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对治疗糖尿病吃什么有好处有好处吗?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陆灏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全网发布: 19:12
中医是怎样治疗的?
中医药治疗,一般可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其膳食平衡观有以下特点。①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养、助、益、充,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②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③ 《遵生八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④ 《饮膳正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
饮食上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萝卜、苦瓜、冬瓜、粟米、山药、猕猴桃、荸荠、海参、鲤鱼、田螺、乌骨鸡、鸭肉、鹅肉、兔肉、牛奶等。慎食辛辣助热食物,如姜、椒、韭、酒等。提倡清淡饮食,避免“甘肥厚味”。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梨、杏仁、丝瓜等,同时限制猪肉等生痰食物。伴有血瘀者,可常食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红菜苔、藕、玫瑰花茶等。
常用降糖食物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补益肝肾、除烦止渴的作用,善治。使用时可将苦瓜晒干研粉,温水送服:也可用苦瓜30 g,煎水代茶频服:或将苦瓜切成丝状,佐餐食用。
空心菜:空心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常服有较明显的降糖作用,但体质虚寒者慎用。
绞股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黄酮类和人参皂苷,被誉为“南方人参”,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缺氧和降糖之功效,对肿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长期服用未见任何副作用。
蘑菇类:富含蛋白质、多糖类以及微量元素锰、锌、镁、硒和锡,有明显的安神降压、抗疲劳、增强免疫和降血糖作用,尤其适用于体形偏瘦的糖尿病患者。近年发现猴头菇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和葡聚糖,已证实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银耳、木耳类:含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索和多糖类,低热量,高营养,具有抗凝血、抗肿瘤作用。其所含的特异性酸性多糖体具有修复胰岛细胞功能和降血糖作用。
薏苡仁: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大米,而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为大米的3倍,还含薏苡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利尿和降糖作用,尤其适用于以尿多、为主要症状的高血压兼糖尿病患者。
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健脾、散风通络之功效,入肾和肺经。黄鳝含有黄鳝素A和B,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日本已将黄鳝体内提取的这两种有效物质,制成降糖新药“糖尿清”。
常用降糖药膳
苦瓜炒瘦猪肉:用新鲜苦瓜250 g,瘦猪肉100 g,共炒熟吃。
黄芪山药汤:黄芪15 g,山药30g,煎汤代茶,每曰3~5次。
芡实煲老鸭:用芡实100-~120 g,老鸭一只,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瓦罐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左右,调味服用。
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100克,将兔肉和枸杞子放入锅中,加适量水,以&&&&&&&&&&&&& 文火炖至八成熟时,加入调料至熟即可。
黄精膳丝:黄膳200克,黄精20克,黄精用水浸泡,切丝待用。鳝鱼丝用淀粉抓匀,下油锅中滑一下,捞出控油。放底油,放入葱,姜末炒香,倒入料酒,酱油,黄精丝,鲜笋丝,青椒丝,胡萝卜丝,一起煸炒,再加入以滑好的鳝鱼丝,翻炒均匀,点麻油出勺即可。
玉米须瘦肉汤:玉米须30克 瘦肉100克,煮汤,以盐调味。
西瓜皮花粉方: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半杯。
蚕蛹汤:带蛹蚕茧10个,水煎服,每日二次。
山药玉竹白鸽汤: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麦冬30克,白鸽1只。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膏方治疗糖尿病
膏方,是将中药材煎汤浓缩,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冰糖或饴糖,糖尿病人则加入木糖醇等矫味,配制成膏剂。是冬季进补的好办法。但在服用膏方前应先请中医根据您自身的体质,辨证论治开出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您生理特点的个性化膏方。
糖尿病人如何进补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疾病起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形容消瘦,小便频多,乏力等症候。属肺胃燥热表现。燥邪容易伤人津液,热邪更易耗气伤阴,日久可以耗津伤血,所以随着病程的演进,可以出现脾肾亏损或肝肾不足的症象。因而糖尿病的起始阶段,采取清热润燥、益气养阴的方药,此时可服西洋参、生晒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疾病的后阶段则需采用调益脾肾或毓养肝肾的方药,此时可服用生晒参、党参、黄芪、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等。如果,病人有口气秽臭,小便黄浑,皮肤瘙痒,舌苔黄腻等现象,则必需先予清化湿热,湿热清楚之后,才可进补。
怎样服膏方
服膏方最忌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方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常常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服法是: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如饭后无不适或遵医嘱可在晚间加一匙。起服的时令节气一般为“立冬”至“立春”,约计90天。注意在感冒与消化不良时要停服膏方。
芸香甙、槲皮素、蜕皮甾酮、多肽
葛根素、大豆黄铜、多糖
氧化前胡内酯
甾醇多糖甙、知母多糖A、B、C、D
熊去氧胆酸
玄参素、生物碱、甾醇
梓醇、地黄甙D
紫草多糖A、B、C
胍类衍生物
多糖A、B、C
苍术酮、白术内酯A等
茯苓酸(三萜类)茯苓多糖
泽泻醇A、B(三萜类)
消水肿祛风湿
多糖A、B、C
车前草粘液质A
肽聚糖MVS—A
蒽醌类化合物
含二个双键的亚油酸
天花粉凝集素
三萜烯甙、P—胰岛素、多肽、苦瓜甙K(8)与L(9)
人参三醇组成的人参皂甙
桑白皮多糖
人参皂甙Rb、人参多糖A、B、C、D、E、F、G、H
楤皂甙A、B
多糖APS—G
乌苏酸(三萜类)齐墩果酸
胍类、黄酮
黑木耳多糖PA·A
氨基酸,微量元素
乌苏酸、齐墩果酸、熊果酸
茶叶多糖T-b,黄酮化合物
羟基促蜕皮甾酮
S-甲基半胱氨酸亚枫、S-丙基半胱氨酸亚砜
常用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以肾阴虚为主,热象不明显
知柏地黄丸:以阴虚有热,热象稍明显
杞菊地黄丸:以肝肾阴虚为主
金匮肾气丸:以肾阳虚为主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古代文献早有记载。现代应用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显效率达75%以上,尤其针灸对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取穴与方法:阴虚热盛型取阳经穴,即膈俞,脾俞,足三里,均针双侧,得气后施泻法,以泻阳经热;气阴两虚型取阴经穴,即尺泽,地机,三阴交及中脘,气海穴,针刺施平补平泻法;阴阳两虚型取阴经穴以补阴育阳,即针刺尺泽,地机,三阴交,用补法,中脘、气海隔姜灸各3壮。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20分钟,隔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l疗程。
主穴:①足三里,中脘;②命门,身柱,脾俞;③气海,关元;④脊中、肾俞;⑤华盖,梁门;⑥大椎,肝俞;⑦行间,中极,腹哀;⑧肺俞,膈俞、肾俞。
主穴:胰,胆,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三焦,渴点,饥点。
皮肤针疗法&&&
方法:主要叩击脊柱两侧,以胸椎7—10为重点叩刺部位,一般中度刺激,隔2日1次,10次为1疗程。
水针疗法&&&
取穴:①T3夹脊,胰俞,肾俞;②T10夹脊,胰俞,肾俞;③l。夹脊,胰俞,肾俞。
方法:三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0.5—1毫升0.5%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l、维生素B2注射液,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取穴:胰俞,肾俞,三焦俞(双)。
方法:每次选1~2穴,交替使用。10一14天1次,10次为1疗程。
气功治疗糖尿病
现代气功治疗糖尿病的功法主要有30多种,其中以患者自练气功的内气疗法应用较为广泛,尤其以静功锻炼为主,以动静结合锻炼较佳。现代气功治疗糖尿病,主要是治疗2型糖尿病,气功具有调整神经、内分泌紊乱、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还具有提高机体整体素质,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作用,从而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由于气功具有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优点,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糖尿病...”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7:08
陆灏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陆灏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陆灏大夫提问
陆灏的咨询范围:
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淫羊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您所在的位置: >
淫羊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淫羊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中医杂志 2000年第1期第41卷 专题笔谈
作者:穆绪超 李东增
单位:山东省东明县中医院 274500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临床上常采用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益气活血等法治疗。近年来,笔者在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淫羊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例1:李某某,男,33岁。日初诊。病起于45天前因劳累后而出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自汗出,心悸气短,少气懒言。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6mmol/L,尿糖定性++++。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辨证为气阴两虚,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自拟消渴方(黄芪、太子参、葛根、麦冬、五味子、知母等)治疗10天,效果欠佳。细察病因脉证:患者身体素健,持重劳累,汗出较多。《素问·经脉别论》云“持重远行汗出于肾。”受此启发,即在前方基础上加淫羊藿12g,一则补肾,二则取“阴得阳助泉源不竭”之义,服药15剂,诸症消失,随后检查血糖为8.0mmol/L,尿糖定性(-),随访2年病情稳定。
  例2:岳某,男,60岁。日初诊。患者于1993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在某医院检查血糖12.6mmol/L,尿糖定性++++,诊为糖尿病。曾不规则服用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及二甲双胍等药,病情时轻时重。1994年10月出现手足麻木拘挛刺痛,周身乏力。诊见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脉细涩。化验血糖9.9mmol/L,尿糖定性为++。诊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证属气阴两虚兼夹血瘀。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自拟降糖通脉灵(黄芪、太子参、山茱萸、川芎、鸡血藤、丹参、淫羊藿等)服药20剂,诸症基本消失,复查血糖6.4mmol/L,尿糖定性(-)。随访1年未复发。
页面功能 【】【字体:
】【】【】
焦点新闻:
········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中成药中含有淫羊藿可否服用?
中成药中含有淫羊藿可否服用?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糖尿病,家族遗传。未得好转,口干!潮热,心悸我是糖尿病患者是否可服用含有淫羊藿的中成药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专业妇科疾病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天河社区医院&&&全科
建议:糖尿病主要是阴虚的表现多一点,所以会出现口干的表现,但是长时间疾病也不排除下焦肾阴肾阳受牵涉引起下焦肾阴肾阳不足导致心火相对过亢引起口干心悸淫羊藿是一个滋补肾阳的药物,对于你的疾病是有好处的,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别名:消渴)(别名:消渴)  糖尿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  糖尿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II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不同人群的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小儿糖尿病、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老年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胰腺 全身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淫羊藿对肾虚有帮助吗
匿名用户|男|30岁|
淫羊藿对肾虚有帮助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2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35391
病情分析:你好,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等。
指导意见:淫羊藿是用于肾阳虚的药物,建议你去看中医大夫,确定是肾阴虚还是阳虚再服用药物。希望能帮到你
已帮助用户:35231
病情分析: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是温补肾阳,祛风湿
指导意见:淫羊藿对肾阳虚有帮助,阴虚火旺体热的不宜服用
淫羊藿对肾虚...文章消渴论治 +亓鲁光治糖尿病经验+脾肾阳虚论治消渴 +消渴脾虚湿盛论+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_症状库_飞华健康网
视网膜水肿
消渴论治 +亓鲁光治糖尿病经验+脾肾阳虚论治消渴 +消渴脾虚湿盛论+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
来源:22人关注
消渴论治1漫云口渴多燥热 每需温阳用真武桑景武(),长春市名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氏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于此,仲景《金匿要略》已见端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腾律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温肾健脾以化饮,消除致渴之源。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明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即用肾气九者。亦思过之半矣。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气是人身之本,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奈世人不恒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事以护肾气,戒怒郁以护肝气,坐令正气伐伤而致诸疾蜂起。消渴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淡苔滑腻,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症。故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所以治疗上总要审寒热之真伪,辨虚实之异性,以护养正气为要。清·柯琴认为真武汤有“壮元阳以消阴霸,逐疏垢以清水源”之功,桑氏取真武温肾阳以化气,利水湿以止渴。桑氏体会用量过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附子,用量多在20g以上,最多用到50g,方可奏效。茯苓、白术亦多在50g至100g。经方无需有大的增减,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克有济。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桑氏于临证中,凡消渴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治之。 例1:王某。男性,36岁。曾因口渴多饮在某医院查空腹血糖10.32mmol/L(186nlg/d1),尿糖(十十十)。诊断为“糖尿病”,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1983年10月求余诊治。患者面色光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口渴欲饮,饮而不解,夜间尤甚,尿频,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质淡。查空腹血糖15.26mmol/L(275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气虚肾亏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附子20g 干姜20 茯苓50g 白芍50g 白术30g守方服lO剂,诸症渐消,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缓,舌淡苔白,嘱其服用金医肾气九2个月以巩固疗效。本患者口渴欲饮,夜间尤甚乃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律,津不上朝所致,故用温肾益气壮阳之法。如不加洞察,沿用常法,妄用寒凉则谬之千里。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消,犹不知反,渐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例2:于某,女性,23岁。1979年格患糖尿病,住本市某医院治疗,曾用降糖灵及中药治疗1个月,出院时空腹血糖10.55mmol/l(190mg/d1),尿糖(十十),出院后由于不能控制饮食,过于劳累,病情逐渐加重,消瘦,盗汗,胸片诊断:“浸润型肺结核”。于l981年4月来诊,面色苍白,两颧发红,精神疲惫,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悸头晕,口渴多次,纳差,大便稀溏,下肢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查空腹血糖8.88mmol/L(160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肾气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治宜温肾壮阳,化气益肺,方选真武汤加减:附子20g 茯苓50g 白芍50g 桂枝50g 当归50g 细辛5g 甘草lOg 木通lOg 干姜20g服药15剂二诊:患者仍咳嗽胸闷,心悸气短,其余诸症皆消,查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细,此宜益气健脾,温肺养阴以善其后。取造遥散加味:柴胡15g 白芍40g 当归l 5g 白术15g 黄芪50g 五味子15g 山茱萸20g 枸杞子20g 附子20g 龙牡各20g 玄参30g守方服20余剂,查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正常。胸片:肺部阴影缩小,自觉一切正常,嘱停服上药,服金匿肾气九1个月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溏,下肢浮肿为肾气虚弱,命门火衰;两颧发红,咳嗽盗汗为虚火上浮。若见渴止渴,实为南辕北辙,故治以温肾益气壮阳之品,选用黄芪、附子益气壮阳,化气生津,茯苓、白芍健脾益阴,桂枝、细辛通阳化气,引药人肾。逍遥散加味舒肝健脾调肺益气,龙牡沉潜固阴,以使阴平阳秘,三焦通利,病体痊愈。例3:宗某,女性,47岁。患糖尿病13年,于1975年、1981年曾2次住院治疗,症状有所改善。l983年3月请余诊治。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查空腹血糖17.54mmol/L(316mg/dI),尿糖(十十十)。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证,急救其阳,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茯苓50g 白芍100g 白术50g 附子20g 干姜20g 桂枝50g 麻黄20g服上药2剂口渴大减,四肢得温,诸症改善,效不更方,连服4剂,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后以金匮肾气丸口服1个月。随防3年末见病情反复。 仲景在太阳篇用真武汤治疗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阳虚挟水,水盛而重用温阳,本于肾中阳微,故用真武温阳利水而收功。本例病人久病体衰,肾气亏馁,气不化津,津凝液敛,而表现为一派津液不布之证。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布津。茯苓、白术健脾运湿,白芍敛阴和阳,干姜味辛入气分,可协附子温肾化气。由此可见消渴非皆燥热,每属饮证。 消渴论治 2李孔定治疗消渴经验 糖尿病 重用地骨皮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李老认为,本病是多种病因聚合而成,易伴发其他病证,就一般而言,阴虚内燥,气虚血瘀为其病理特点,故其始则为“消渴”实证,其变则属“虚损”范畴。李老指出,本病的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过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嗜食肥甘则脾胃蕴热,情志失调则肝火内炽,劳伤过度则肾阴虚损。以上诸因均可形成上灼肺津,中耗胃液,下劫肾阴之变,最终形成阴虚内燥,气虚血瘀的基本病理改变。胃热肺燥则多食渴饮;肾虚津液不摄则多尿、尿甜、消瘦;气虚血瘀既久,三焦失其决渎,脾气失其运化,内湿因之而生。此时,则见口渴不显、食欲不佳、小便短少、大便稀塘或燥结诸症。故强调认识本病应掌握五个要点:一是明确本病是多种病因聚合而成的综合病证;二是本病初期多以阴津亏损为本,肺胃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三是“热甚则食气”,故初起即见气虚之证,并由气虚不运而产生挟瘀挟湿;四是本病中后期由于阴损气耗,多为气阴两伤及阴阳俱虚的病理。改变;五是多兼瘀滞之症,气虚不运,致血行不畅而留瘀,而津液亏损亦可失润成瘀,两者即所谓“因虚致瘀”,阴虚燥热,可灼血成瘀,此所谓“因实致瘀”也。本病至血瘀阶段,常为气受血阻不能输布水律,或加重消渴,或津滞为湿。故后期易出现多种因脉络瘀阻所致的挟瘀挟湿诸症。糖尿病病因复杂,患者往往多食、多饮、多尿、消渴、乏力、骚痒、肢体麻木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又多兼瘀挟湿之证,若纯清热滋明,则阳气易受伐;纯温补益气,则阴津易耗散。根据上述特点,李老将本病分为4型论治,活血燥湿之药,则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入。1.中焦湿热,气阴耗伤,用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法。症见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或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使湿热分消,气阴得滋。处方:地骨皮50—100g 僵蚕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药30g 苍术30g 黄拍30g 知母30g 红参10g2.热甚律伤,气虚血瘀,用清热泻火,益气生律法。症见身热心烦,大饥大渴,小便频数,气息促急,舌红、苔薄黄燥,脉滑大而数。治以清热泻火,益气生律法,使火热去而气津不耗。处方:地骨皮50g 石膏50g 红参1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药30g 僵蚕l0g 丹参30g 知母30g 玄参30g.3.气阴两虚,燥热血瘀,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法。症见食少尿多,渴欲饮水,气息短促,语音低微。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舌黯红、无苔。脉沉细数。此型多见于糖尿病中后期,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使气阴复,虚热去,瘀滞行。处方:红参l0g 山萸肉l5g 玉竹30g 黄精30g 枸杞子30g 丹参30g 天花粉30g 僵蚕30g 地骨皮50g4.阴阳气虚,兼瘀挟湿,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本型多见于后期患者,其临床表现多见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饮,饮量不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形寒怕冷,面白无华,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四肢不温;酸楚麻木,面浮肢肿,便溏或燥结。舌淡胖、苔薄白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无力。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使阳复本固,气阴得滋,瘀散水去。处方:红参10g 淫羊藿15g 泽泻15g 五味子6g 胡芦巴30g 地骨皮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玉竹30g 淮山药30g 枸杞子30g 天花粉30g以上4型,均以地骨皮、红参、玉竹、花粉、淮山药、丹参等为基本方。方中地骨皮甘寒清润,以育真阴而不伤元阳见长。《圣济总录》记载地骨皮饮可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本经》谓其: “主五内邪热,热中消渴。”《本草新编》言其:“凉血、凉骨、益肾、生髓,因此通治三消,实非他药可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骨皮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故为本方之君,李老每用至60—120g。而“热甚则食气”,故辅以人参、淮山药补中益气,玉竹、天花粉清热生津,则阴阳有既济之妙。且玉竹对“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本草正义》)天花粉“退五脏郁热……,以补药而治虚渴,以凉药而治火渴,以气药而治郁渴,以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本草汇言》)由于本病多兼瘀滞之证,经脉瘀滞则津不上承而渴,故用丹参、僵蚕化瘀通络为佐使。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不同证型配入燥湿清热,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故获良效。除药物治疗外,李老尤其重视患者的饮食控制,主张减滋味,忌肥甘,食以清淡,不可过饱;并推祟隋巢元方提出的导引和散步是治疗消渴的“良药”,主张患者选择散步、健身跑、练太极拳等中等强度的耐力型体育活动,以及保持安静乐观的情绪。例1:李某,女,48岁。日初诊。患者8个月前始感头晕,乏力,口渴,善食易饥,曾住院治疗2个月末见好转。近1月来病情加重,口渴而饮水量多,小便多而混浊,大便秘结。舌暗红、苔薄黄少律,脉滑数。查空腹血糖14.3mmo1/L(258mg/d1),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诊为糖尿病。证属中焦湿热,气阴两伤。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处方:地骨皮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苍术30g 淮山药30g 知母30g 玄参30g 黄柏15g 僵蚕15g 红参10g水煎服,2日1剂,连服10剂,嘱远房事,慎饮食,畅情志,适劳逸。l2月2日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复查空腹血糖5.3mmo1/L(96mg/d1),属原方常服,以巩固疗效。例2:夏某,男,62岁。日初诊。患者2年前觉口微渴,饮水增多,末引起注意。2个月后口渴加重,饮食增多,小便多而混浊,身体日渐消瘦。查空腹血糖16.8mmol/l(302mg/d1),尿糖(十十十十)。诊为糖尿病。曾服消渴九、优降糖、等,血糖时升时降。近2个月来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饮,饮水量不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四肢不温,酸痛麻木,下胶微肿,五心烦热,便溏,1日2—3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7月5日查空腹血糖14.6mmo/l(263mg/d1),尿糖(十十)。证属阴阳气虚,兼瘀挟湿。治以温阳益气,滋阴清热,活血燥湿。处方:红参10g 北五味子6g 淫羊藿15g 泽泻15g 胡芦巴30g 地骨皮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山药30g 天花粉30g 枸杞子30g 木瓜30gl0剂,水煎服,2日1剂。嘱节制饮食,调畅情志,注意活动。31日二诊:药后诸症好转,惟轻度口渴,下肢仍酸痛麻木,嘱原方常服。 消渴论治 3华良才三消饮(重用山药花粉地骨皮)治疗消渴 糖尿病消渴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其论各具特色。笔者精研前贤教诲,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深感东垣提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兰室秘藏·消渴门》)和叶天士提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针对这一病机,笔者设计“三消饮”方治疗此症,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方剂组成:生山药60-100g 天花粉30-60g 地骨皮15—30g 枸杞子15—30g 生地黄15—30g 玄参15—30g 丹皮10一20g 乌梅10—20g偏重于上消者加天冬15—20g,麦冬15—20g;偏重于中消者,加知母l0-0g,生石膏30—100g,偏重于下消者加五味子lO—l5g,山萸肉10—15g,桑螵蛸10一15g。方中生山药、天花粉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说:“天花粉,消渴神药也”。足见此药治疗消渴之功力卓著。生山药在古籍虽罕见治消渴之记载,但近代医家多认为是治疗消渴之必用妙药。二药合用,确有清热降火,止渴润燥之奇功。生地、枸杞子、乌梅酸甘化阴为臣药。丹皮、地骨皮、玄参为佐药,以清泄血中伏火。地骨皮、枸杞子二者合用有调和全身阴阳,贯通一身气血津液之妙。本方为基础方,针对三消“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和“津涸热淫”的同一性的本质,牢牢掌握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两个关键,再依据三消各有侧重特殊性的一面,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多可速见功效。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用量宜足,不可因药量大而畏用,否则药不及病,徒劳无功。本方剂中所标明药量之幅度,临床可根据病人体质情况,斟酌病情轻重和承受能力,确定具体剂量,在此范围内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2.无典型症状之隐性糖尿病,凡血糖量增高者,皆可使用基础方。因为“血糖”含大量热能,也即“血中伏火”,笔者屡用屡效,未见偏差。3.近世治消渴多参用“饮食疗法”,笔者体会,除应禁忌辛辣、油腻肥甘及过多食糖外,不必勉强控制饮食量。只要用药得当,燥热一除,伏火得清,津液渐复,则饮食饮水自可调至正常,诸症亦可随之消除。 亓鲁光治糖尿病经验 糖尿病古称消渴,亦谓消瘅,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不外乎肺热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损。因而其治法也多以润肺、清胃、滋肾为主,而亓鲁光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从更多方面辨证施治亦取得了卓越成效。1)从气血论治L2 J:糖尿病多病程较长,久病多虚,多瘀,且大多数病人伴有血脂、血液黏度增高,极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患者自觉心悸、胸闷、肢体麻木,并见面色晦黯。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同时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脉虚,辨证属气虚血瘀。对此类患者,当益气活血,临床上用黄芪注射液合:t-j盏花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疗效满意。尤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者。2)从肝论治【3】:肝为风木之脏,有藏血而主疏泄之功。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顺畅达,血液藏泄适度,糖化精,精化气。气血调畅而达全身。若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气郁结,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化生失常,糖不化精,停聚脉中而血糖升高;肝郁横犯脾土,脾失运化,胃失受纳.糖失输布,下流膀胱而为糖尿。 台当疏肝理气,气血调畅则病愈,方以四逆散加减。兼脾虚者加茯苓、白术、鸡内金;兼痰浊者加半夏、苍术、浙贝;气滞重者加佛手、砂仁;气虚甚者加黄芪;兼瘀血者加丹参、川芎、水蛭;兼湿热者加黄连;肝阳上亢而眩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3)从脾虚论治L4J: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阻滞肠道,影响津液化生与输布,亦能发为消渴,证见头身困重、肢体倦怠、脘腹胀闷、口苦便溏、舌苔厚腻。此证治当健脾祛湿,方以四妙散加佩兰、丹参、荔枝核、鸡内金。脾虚痰浊内生,上扰清阳。证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胖大苔厚腻,脉滑者治当健脾化痰,平肝熄风,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兼血瘀者加丹参、川芎;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肝阳偏亢,眩晕显著者加钩藤、僵蚕;脾虚食积者加鸡内金;兼肺肾气虚者加山药。总之,亓鲁光老师认为,肥人多虚,多痰,凡体胖而有痰湿表现的,当从痰湿论治。糖尿病神经元疾病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是一世界性难题。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当从脾虚论治。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活血通络药疗效显著。4)从肾虚论治【5】:在糖尿病病机中,历代医家普遍认为与肾虚有关,治法亦多以补肾为主。亓鲁光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以六味地黄丸或生脉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属肾阴虚者,取得了满意疗效。药用:山茱萸、山药、生地、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芪。肝肾阴虚偏甚,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加枸杞、桑椹、菊花,并可重用山萸肉,燥热津伤;见口干,舌鲜红少津,加麦冬、沙参、五味子;阴损及阳,导致肾阳虚,见畏寒肢冷,面色自光白,舌淡胖嫩者加附片、牛膝、肉苁蓉;瘀血阻络,经脉失养,见四肢麻木、头昏者加鸡血藤、益母草、何首乌。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 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亓鲁光老师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痰凝【6J。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血行不畅,肢体失养,加之肢体外伤。血行脉外而瘀阻更甚。气虚不能布津,津聚为痰,痰瘀互结,脉络瘀阻更甚,气血不畅,肢端失养加重。治当益气活血,燥湿化痰。在原降糖药不变的情况下,加用中药托里消毒散扶正祛邪,药用:黄芪、忍冬藤、皂角刺、白芷、当归、茯苓、白术、川芎、穿山甲、水蛭、甘草。舌苔厚腻者去白术改用苍术.每日1剂,疗程2~4个月。另用托里消毒散煎水外洗患处,消毒纱布蘸胰岛素、654—2、庆大霉素外擦患处,亦可以紫草油加三七外擦以改善血供,促进组织生长。亓鲁光老师认为,坏疽处层层纱布包裹虽可防止外界细菌侵入,但不利于排脓引流,自身分泌物的重新吸收反而加重感染。故换药后伤口开放,完全暴露能加快愈合,但须燃蚊香以防蚊虫。伤口较深,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内塞蘸七星丹的引流条以排脓祛腐,并嘱患者采取体位引流法(持续时间视身体状况而定)。待患处分泌物血多于脓时引流条改蘸生长因子以利于组织生长。溃破处周围可用75% 酒精泡三七、红花外擦以活血化瘀,改善周围血供。多名患者被多家医院建议高位截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而获痊愈。糖尿病是一终身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措施,但鼓励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望得到良好控制难治性糖尿病中医辨证得失录 在糖尿病专科临床诊疗中,一般而言,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疗效均不错,但总有百分之几的患者血糖降不下,称为“难治性糖尿病”。究其原因有三:或为胰岛功能衰竭,或为胰岛素抵抗,或为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几种因素或单一存在,或多种并存。当然血糖控制好与差,也与文化程度、饮食控制、情绪等多因素相关。 笔者在年专科门诊中,遇见5位病情特殊的患者,往往四联(磺脲类+双胍类+a糖酐酶抑制剂+中药)、五联(四联基础上+胰岛素增敏剂),或胰岛素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其血糖仍不能得到良好控制。中医辨证采用汤剂,效果欠佳,餐后血糖多波动在12~18mmol/L之间,调治近年余,4例血糖转为良好,1例无效。现介绍如下。 黄连阿胶汤证案 钟某,女,81岁,广州市人。患糖尿病10余年,已服用达美康、拜唐苹、美迪康等多种降糖药,近1年来血糖居高不下,餐后血糖仍波动在12~17mmol/L,血压在160~180/90~100mmHg。日诊:诉彻夜难眠,心烦,口渴多饮,手足麻痹,时有胸闷、喘促,腰酸,大便偏干,夜尿多。查: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餐后血糖16.6mmol/L,血压170/100mmHg。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虑其肝肾阴虚,心火偏亢,与黄连阿胶汤加味滋阴清热。疏方: 黄连10g, 阿胶15g烊),黄芩10g,生地黄30g,白芍10g,鸡子黄1枚, 鸡血藤30g,太子参30g,丹参15g,怀牛膝15g,5剂。 日诊:患者诉睡眠明显改善, 口渴、心烦好转。腰酸、夜尿多减轻。舌红,苔薄黄,脉细弦,餐后2h血糖9.8mmol/L,血压160/90mmHg。原方加减: 黄连10g,阿胶15g(烊),黄芩10g,生地黄30g,白芍10g,鸡子黄1枚, 鸡血藤30g,太子参30g,熟枣仁20g,夜交藤30g,磁石30g(先煎),5剂。 日诊:患者病情继续好转,睡眠可在5h以上,餐后2h血糖7.8roanol/L,时有手足麻痹,咳喘,与生脉散合抵当汤,益气活血,调理善后。 乌梅丸证案 彭某,男,48岁,新市人。患糖尿病5年,遍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餐后2h血糖多在12mmol/L以上。日诊:形体偏胖面色淡白,形寒肢冷,心烦, 口苦口臭,腰膝酸软,精神不支,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足麻痹,时心悸,头顶及足背拘急不适。查:舌淡,苔薄黄,脉沉细弦数。餐后2h血糖12.5mmol/L,血压、血脂正常。证属脾肾虚寒,胆胃有热,为寒热错杂之证。予乌梅丸温阳泄热,佐以通络。疏方: 乌梅15g,细辛3g,桂枝10g,太子参30g,熟附片12g(先煎),蜀椒10g, 白术12g,黄连10g,黄柏10g,当归10g,干姜10g,鸡血藤30g,阿胶12g(烊),5剂。 日诊:服药后身体转暖,精神转佳,口苦心烦消失,餐后2h血糖9.5mmol/L,舌、脉同前,继守原方5剂。 日诊:病情继续改善,能驾车,已开始正常工作。餐后2h血糖8.0mmol/L。近半年偶有来诊,诉常间服原方,血糖一直控制良好。 葛根芩连汤证案 黄某,男,58岁,广州市人。患糖尿病5年余。近半年遍服降糖药,血糖波动在13~18mmol/L,日诊:大便溏薄、黏稠, 日2~3行,肛门灼热,粪池不易冲洗,时伴腹痛,口渴喜冷饮,纳佳,易汗出。查:舌红,苔薄黄,脉滑略数。形体中等,餐后2h血糖17.3mmol/L。证属大肠湿热,予葛根芩连汤加味以清热燥湿。疏方: 葛根30g,黄芩10g,黄连10g,炙甘草6g,白头翁15g,绵茵陈30g,白芍10g,5剂。 日诊:大便已成形,腹痛消失,汗出减轻,仍口渴,余无异常。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餐后2h血糖8.4mmol/L。予竹叶石膏汤清解余热以护胃津。 大柴胡汤证案 黄某,男,56岁,黄埔人。患糖尿病6年余,抽烟嗜酒,伴血脂、血压高,形体偏胖,近1年来遍服降糖之品,血糖始终在13mmol/L以上。日诊:心烦易怒,口苦、口臭、口干,大便秘结,尿黄,纳佳,视物模糊,手足稍麻痹, 餐后2h 血糖15.4mmol/L, 血压150/90mmHg。查: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证属肝胆湿热兼阳明燥实,与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以双解少阳阳明,清利湿热。疏方: 柴胡10g,黄芩10g,生姜10g,法半夏10g,大枣10g,生大黄10g,枳实12g, 白芍10g,赤芍15g,绵茵陈30g,栀子12g,炙甘草6g,5剂。 日诊:大便通畅, 口苦口干、心烦之症减,舌红,苔黄薄腻,脉弦。血压130/90mmHg,餐后2h血糖10.3mmol/L,病情改善明显,继守原方,再进7剂。 2O02年12月21日诊:餐后2h血糖8.7mrr~l/L,坚持以柴胡剂调理,血糖、血压均控制良好。脾肾阳虚论治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 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其病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五变》篇日: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 指出五脏虚弱是引发消渴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消渴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法。然而, 亓鲁光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 发现消渴虽以阴虚者居多, 但阳虚证候者亦不少见,且多以脾肾阳虚多见,此时应从温补脾肾之阳气人手,若仍用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 不但治疗效果差, 且有加重病情的危险。1 理论依据 . 用温补肾阳治疗消渴始于汉代张仲景, 他在《金匮要略》中提出: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亦一斗, 肾气丸之。” 肾气丸之功效主要是温补肾阳, 治疗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引起的腰痛脚软, 下半身冷感, 小便不利, 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胖,苔薄白, 脉沉细等症。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 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脾, 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以少量附子、桂枝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正如张景岳所说: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2 病机认识 消渴发病虽与肺、脾(胃)、肾三脏均有关,吾师认为尤其以脾肾为要,如《石室秘录·卷六·内伤门》说: “消渴之证, 虽分为上中下,而以肾虚致渴,则无不同也。” 可见肾在消渴病中的地位。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二者关系密切。故脾肾在消渴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脾肾阳气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无论脾阳虚衰或肾阳不足, 在一定条件下, 均能发展为脾肾阳虚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之健运, 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 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 肾主藏精, 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若脾阳虚衰, 久延不愈, 水谷精微失于正常的转输,津液凝聚, 积而为痰、为湿。同时, 脾虚运化无力, 不能化生精微以养肾,影响肾阳蒸化水液的功能, 皆能导致肾阳不足。若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司, 形成水肿之证。若肾阳虚衰, 火不生土, 不能温煦脾阳, 或肾虚水泛, 土不制水而反为所克, 均能使脾阳受伤, 而为肾病及脾的病变。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脾肾阳气虚衰,则血运无力,血液停滞,凝而成瘀。痰瘀互结,形成糖尿病的病理产物。因此阳气虚衰在消渴病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可忽视。3 理法方药 吾师认为, 消渴虽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 而临床上并不仅仅见阴虚燥热引起的表现, 阴虚燥热只是消渴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此阶段可用滋阴清热之法,但清热力度要适当, 切不可操之过急,过用石膏、知母等苦寒清热药物, 开始虽可使血糖下降明显。然而日久苦寒败胃, 易伤脾阳, 出现面色无华、纳差、腹胀、腹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等脾阳虚之象。脾阳受损,久之影响肾阳,致肾阳受损,终致脾肾阳衰。又因消渴本身以阴虚为主, 久病必阴损及阳, 同样可以出现阴阳两虚、阳虚的证候, 故应根据病情变化,随证治之。在治疗上应注重温补脾肾之阳气。然而温阳的同时不忘滋阴, 阴阳互根, 必须阴阳双补,方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治疗上, 以导师自拟方剂益气固本汤为基本方加减。方中重用黄芪补益脾肺, 配山药加强补气之功; 用枸杞、桑椹、五味子滋补肝肾、养阴生津; 因久病多虚多瘀, 故用丹参、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消渴日久多有肝气不舒,故用荔枝核疏肝理气散滞;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故又当固护脾胃之气, 用鸡内金健脾消食, 又有固精止遗之功。若出现脾阳虚的症状, 如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大便溏薄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在上方的基础上加黄精、炒白术、党参、茯苓等以益气健脾; 若出现肾阳虚的症状,如面色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萎、五更泄泻、夜尿频多、腰以下水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等,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补肾壮阳之品, 如淫羊藿,巴戟天, 菟丝子等; 若脾肾阳虚至极, 阳虚水停,症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等症, 治疗应温肾健脾利水, 可用真武汤、五苓散、春泽汤加减, 因水液潴留过多,故需用宣肺利水之药, 以起“提壶揭盖” 之功,方可使过多的水液从小便而去。4 病案举例 谢× × ,男,66岁。 13来诊, 既往消渴诊断明确。症见:面色晦暗、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胖大边有齿痕, 脉沉细。辨证为。肾阴阳两虚,阳虚为主。治宜温补肾阳,兼滋。肾阴。方药: 黄芪40g,淫羊藿15g,黄精lOg, 巴戟天lOg, 桑椹15g,枸杞lOg,丹参lOg,鸡内金lOg, 山药30g,荔枝核12g,五味子15g,甘草3g。 连服15剂,疲乏、腰膝酸软及夜尿多症状较前明显改善。5 结 论 消渴不单以阴虚燥热为唯一病机, 亦有阳虚、阴阳两虚之证,故治疗时不能单纯滋阴降火, 尤其在消渴的中、晚期, 多有阳虚的表现, 应意识到补阳的重要性,尤其应以补脾。肾之阳气为主。古语有云: “阳失者, 其死速”, 可见固护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当然, 亦不能见消渴就用温阳之法, 须辨证施治,灵活掌握, 方能奏效。 消渴脾虚湿盛论 消渴, 又称“消瘅”。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消渴” 的记载。由于古代的认识水平和诊断手段所限,就诊的患者多已出现典型的多食、多饮、多尿、小便甜及消瘦等症状。而上述症状多被认为是阴虚内热的表现,故传统中医认为, 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两者互为因果, 共同作用, 引致消渴发生。自现代医学提出以血糖升高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后,许多并无明显症状但血糖达标的“隐性消渴” 患者被发掘出来。这些患者的多食、多饮、多尿等症大多并不明显, 且亦无消瘦表现; 相反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体型均偏肥胖, 且多伴有面色眺白、乏力、身体困重、纳呆、口苦、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症状。正因如此, 脾虚湿盛致消作为消渴的病机学说之一, 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 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获得了极佳的临床疗效。1 病因病机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 能将胃受纳腐熟之水谷转化为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精微物质, 并输送至全身上下, 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等。《素问·奇病论》就言: “五味人口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 同时, 脾又是调节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重要脏腑之一。一方面, 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脾的运化; 另一方面, 脾还要及时地将水液转输至肺和肾, 并通过与肺、肾共同协调作用,保证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肥腻之品; 劳倦过度, 或多食少动; 肝气郁结,横逆乘脾; 过用苦寒、攻伐药物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均可导致脾气耗伤, 脾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的功能减退。脾虚失运, 既可使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这一过程受阻, 令精微、水液、糟粕混而不分; 同时还可影响精气的输布, 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失于濡养, 而精微物质从小便直渗而出, 故可见乏力、面色咣白、肌肤菲薄、小便甜等表现。脾虚气弱, 津液不能上输于肺,上承于口,故见口干、口渴; 脾虚失运, 水液内停,聚而为湿, 湿邪或上蒙清窍, 或阻于中土, 或流溢于四肢,或偏渗于肠道,致眩晕昏蒙、纳运失调、肢体困重、泄泻便溏。湿邪从患者体质而化, 或郁而生热, 至口苦、口臭、口渴, 善食易饥; 或变生寒湿, 见食少纳呆、食人不化、下利清谷。至于观其舌体, 则多胖大, 边有齿痕, 苔厚腻, 脉多濡滑。脾有运化、输布水液之功, 故无论何种原因引致的脾虚失运, 均可导致湿邪生成, 而变生百症。另一方面,脾喜燥而恶湿,湿邪一旦生成,作为病理产物, 又可反过来妨碍或阻滞脾的运化,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脾虚生化乏源, 日久可致气血亏虚, 诸脏功能失调。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可致血运不畅; 湿邪停聚, 妨碍气血运行, 也可导致血瘀。瘀血一生, 叉可影响气机升降出入及津液输布、排泄, 致气、血、津液运行更加紊乱。而瘀血本身又可阻于脑络导致中风, 阻于心脉导致胸痹心痛, 阻于眼目导致视物昏朦, 阻于四肢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另一方面,脾虚日久, 更可累及他脏, 尤其耗伤肾中精气, 致脑髓空虚, 目昏耳鸣, 腰膝酸软, 小便清冷、频数,饮一溲一。久病失治, 则致肾中元阴元阳受损, 最终耗竭而亡。2 理法方药 综上, 我们不难发现: 脾虚失运, 湿邪内盛是该类患者消渴发生的关键。脾虚、湿盛互为因果,相兼为病。两者还可共同引致血瘀及他脏功能失调,变生消渴诸症。故在治疗上, 应抓住病机关键, 以健脾除湿为大法, 佐以行血化瘀、解郁消滞、固护肾精之品, 使气血调和, 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调和, 最终恢复机体的“阴平阳秘” 之态。具体治疗中, 根据患者脾虚及湿邪为患的程度和相关症状, 又有分别侧重于健脾和除湿之不同。以脾虚为主,症见面色咣白、乏力、口干、语声低微、食少纳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者, 以益气健脾为主, 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吾师亓鲁光不拘泥于古人消渴阴虚燥热之说,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细心观察,结合患者诸多见症, 明辨病机,指出脾虚为消渴发病关键之一, 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 以独创之益气固本汤为主,随证加减,在临床中收到极佳疗效。方中重用黄芪、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 使脾运得复; 以白术、茯苓等健脾渗湿, 防脾虚湿滞;鸡内金消食化滞, 以助纳运;川芎、丹参等行气活血,令血气调畅;桑椹、枸杞等补肾益精, 防脾病及肾, 固护后天之本; 荔枝核疏肝化滞, 令肝气不致乘逆脾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精当, 效专力强, 共奏健脾固本, 调畅气血津液, 健运诸脏之功。若中焦湿滞, 纳运失调明显, 则加用砂仁、佩兰醒脾除湿;若脾虚不能上承津液或津液生化乏源,则加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敛阴生津, 与黄芪等益气健脾之药共策生津布津之力;若脾气虚无力推动糟粕排出, 兼以肠中乏津, 无水行舟, 致大便秘结,则加用槟榔、厚朴等行气消滞, 配合沙参、麦冬等增液生津之品,使大便得通,腑气和降;若肝气郁滞较甚, 则可加用柴胡、枳壳、佛手、郁金等疏肝解郁, 理气消滞之品, 或换用消遥散或柴芍六君汤治疗。总之, 亓鲁光老师从消渴发病之关键出发, 以健脾益气为本, 将患者表现最明显之症状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解决, 并结合消渴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兼予解郁消滞、活血通络、固护肾精等药物以防微杜渐, 最大限度地阻止消渴各种变症的发生, 为临床治疗脾虚为主所致消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湿邪致病的症状更为突出者, 应以除湿为先, 待湿邪渐去,再着力于益气健脾, 消除湿邪化生之源。具体来说,又应首先辨明邪之所在, 根据其所犯病位不同, 分而治之。湿邪上扰清阳、蒙闭清窍, 以头晕、昏蒙等为主要表现者, 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 以湿邪中阻,致纳呆、痞满胀闷不舒或便溏为主者, 以藿香正气散或参苓白术散治之; 湿邪流溢四肢, 以肢体困重、倦怠或肢节疼痛为主者, 以四妙散加减除之。待上述症状渐除,再以四君子汤或益气固本汤健脾固本, 杜绝湿邪生化之源。消渴是一个气、血、津、精等多种物质代谢紊乱, 涉及多脏腑功能失调的复杂疾病。脾虚湿盛是其发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健脾除湿是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手法之一, 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消渴患者。我们在临床中应细心观察患者症状, 加以正确分析,根据所辨之证合理选方用药, 同时顾及消渴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真正做到未病先防, 既病早治, 防其传变,尽最大努力改善消渴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 验案举隅 李某, 女,67岁。日初诊。患者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达13.8mmol/L, 此后坚持服用二甲双胍及拜唐苹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7.8—8.6mmol/L之间, 餐后血糖多在lOmmol/L左右波动。患者自述头晕乏力, 视物模糊, 不思饮食。诊见:精神萎靡, 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 脉沉细。餐后两小时血糖: 9.8mmol/l。血压: 135/80mmHg。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为消渴、眩晕,证属脾气亏虚, 痰浊上蒙。西药方案同前, 另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以化痰开窍、活血通络。中药处方: 半夏10g, 炒白术12g, 砂仁10g, 天麻12g,丹参10g, 川芎10g, 黄芪30g, 山药30g, 鸡内金10g, 青葙子10g, 荔枝核12g, 甘草3g。水煎服, 每日1剂, 分温3服。治疗一周后复诊: 诉头晕、视物模糊消失, 仍觉乏力,不思饮食, 诊见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考虑患者为痰浊已去, 脾虚尚存。故将处方换为益气固本汤加减:黄芪30g, 炒白术12g,桑椹12g, 枸杞12g, 山药30g,砂仁10g,丹参10g,川芎10g, 鸡内金15g,建曲15g, 荔枝核12g,甘草3g。2周后复诊:诸症消失,复查餐后两小时血糖:8.3mmol/L,患者自觉精神好转。至今病情稳定, 未见反复。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辨治原则与步骤: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糖尿病两类证:火有余(阳证、热证);火不足(阴证、寒证)阳证:年龄较轻,精神状态佳,体形壮实,肌肉丰满,面有光泽,语声高亢有力,舌色尚鲜活,脉象大、浮、数、动、滑。阴证:年龄较大,精神较差或很差,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松弛,面色少华或无华,语声低微,舌色暗,脉象沉、涩、弱、弦、微。一、阴证(只列常见证型)1 、太阴阳明虚寒证-附子理中汤l 主证:微渴或不渴,纳呆,食谷欲呕,呕吐物无酸腐气味,或呕吐痰涎清水,手足冷汗出,大便稀烂不成形或初硬后溏,或伴胃腹满或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l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l 方药: 附子理中汤 (附子 10g ,干姜 6-15g ,人参 10-15g ,炙甘草 10g ,白术 15g )。胰腺功能衰减,也就是中阳不足,需要鼓舞阳气,使胰腺功能活跃,尽量多产生胰岛素。一般可同时加用枳壳、厚朴类,使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发挥作用。2 、少阴阳虚证-金匮肾气丸l 主证:小便频数量多,饮一斗,溲一斗,有泡沫,手足厥冷,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腰酸膝软,或伴性欲淡漠,周身疼痛,关节疼痛,腰膝肩背寒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弱。(糖尿病肾病)l 治法:温补元阳,化气利水。l 方药: 金匮肾气丸 (熟附子 6-15g ,干姜 15g ,白芍 15g ,人参 15g ,炙甘草 10g ,茯苓 15g ,白术 15g )。魏长春语录:中医治此症,一般多从强壮病人吸收运化能力入手。肺脾肾元气充足,三焦气化通调,饮食精华分布全身,不从下泄,变成精血,糖尿病自然痊愈。古人用肾气丸治此症,从肾气二字体会,是肾脏有温暖元气上升,使三焦温暖,脾能健运,肺有温暖毛窍能力,不受风寒外感,脾阳输布,津液自生,能止消渴。加减:若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小便不利或清长,或伴四肢沉重疼痛,主以真武汤。若口大烦渴,饮水不解,甚或饮后加重,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伴少腹胀满不适,合以五苓散。若心悸心慌明显,得温可减,脉虚数无力者,结合桂枝甘草汤。3 、厥阴经脏虚寒证-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l 主证:干呕,吐涎沫,癫顶痛,目光滞涩,目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女子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痛,或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舌淡,苔白,脉沉或微细l 治法:暖肝祛寒,温经通络。l 方药: 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 (熟附子 6-15g ,人参 15g ,当归 30g ,桂枝 15g ,白芍 15g ,细辛 3-6g ,大枣 30g ,吴茱萸 6-15g ,生姜 30g ,干姜 6-15g ,炙甘草 10-20g )。加减:若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脉细欲绝,病位在厥阴经者,以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若干呕、头痛、目疾、男女阴器为病,病位在厥阴脏者,以吴茱萸汤暖肝祛寒。4 、厥阴寒热错杂证-乌梅丸l 主证:口干口苦,上半身汗出,下半身发凉畏寒,胸闷气短,腹胀,大便偏干,双膝疼痛,视物模糊。舌干,少苔,脉偏沉弦涩。l 治法:清上温下,生津止渴。l 方药: 乌梅丸 (乌梅 10-30g ,细辛 3-6g ,干姜 10-15g ,黄连 3-10g ,当归 15g ,熟附子 6-15g ,蜀椒 3-10g ,桂枝 10g ,人参 15g ,黄柏 10g )。清黄坤载 “ 消渴者,是厥阴之病也 ” , “ 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 。郑钦安: “ 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主症 ”加减:多饮者加重乌梅 60g 、玄参;多食者加重黄连、吴茱萸;多尿者加肉桂、泽泻。二、阳证( 只列常见证型)1、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小柴胡汤l 主证:口渴咽干,饮水不多,口苦,情绪不佳,心烦,纳差,时有呕恶,或紧张焦虑,失眠,消极,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隐痛或刺痛;胃脘部痞胀或闷痛;耳鸣耳闷胀、目赤、目眩;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l 治法:和解少阳。l 方药: 小柴胡汤 (柴胡 10-24g ,黄芩 10g ,半夏 10g ,生姜 10g ,人参 10g ,炙甘草 10g, 大枣 15g )。如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胆疾病、胃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病在三焦、在肝胆、在耳目病变属实者,皆可以小柴胡汤加减。加减:糖尿病合并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肝胆疾病者,右胁部胀痛,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辨证为少阳胆腑实证,方用大柴胡汤;胸胁满微结,口渴,头汗出,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手足不温,辨证为少阳不和,三焦失畅,津亏脾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胸满,烦惊,谵语,神志症状重者,方用柴胡加龙牡汤。2、邪陷阳明, 肠道湿热证-葛根芩连汤主证:身热,下利臭秽,烦热,口黏,大便黏滞不爽,   小便黄,有泡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利湿热处方: 葛根芩连汤 (葛根30 g ,黄芩15 g ,黄连10 g, 甘草5 g ) 三种情况作用最佳: 1 、伴有舌红,苔黄干,口渴,或腹泻,心率偏快。 2. 伴有项背强痛,或头痛,或腰腿痛,全身乏力。如高血压,或颈椎病导致。 3 .嗜酒,导致血糖居高不下者。加减:有高血压者,加葛根;糖尿病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可加怀牛膝。牛膝还可治疗腰痛、腿痛、糖尿病足、伴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者。量要大,至少 15 克,甚至 30 克。3、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白虎加人参汤 主证:口干咽燥,口渴程度非常严重。舌干燥,大便干结,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身恶热,热汗出、汗后背部恶风寒,或伴发热,形体消瘦。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 治法:清热益气,养阴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石膏15-60g,知母10-15g,人参10-15g,炙甘草10g,山药30g)。加减:头晕头痛、有颈椎病者,加葛根、川芎。腰痛者,加怀牛膝、苍术。胃火炽盛,饥饿感甚者,加生地、玄参清泻胃火;上焦燥热,灼伤肺阴,口渴甚者,加石膏、知母清泻肺热。4、少阳阳明同病、痰热互结证-柴芩温胆汤主证:见胸闷脘痞、失眠、口干渴,尿黄便结,   舌苔黄腻,脉滑等。治法: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处方: 柴芩温胆汤 (柴胡 10g, 黄芩 10g, 半夏 15g, 陈皮 10g, 茯苓 15g, 生姜 9g, 竹茹 12g, 枳实 10g, 甘草 5g )加减:加黄连、山栀,适用于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失眠者;合半夏厚朴汤 , 用于伴有咽喉异物感、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用于伴有口干、胸闷、焦虑、腹胀者;合酸枣仁汤 , 用于伴有精神恍惚、失眠而脉不滑、舌不红者,该类患者多为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妇女。 糖尿病及并发症 经方 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病。从中医诊治重在分型辨治,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运用经方时方合用,则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于此试将辨治体会介绍于次。1 . 肾气丸与瓜蒌瞿麦丸合方辨治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从中医诊治糖尿病重在分型辨治,临床中主要分型有郁热津伤证,肝热阳郁证,胃热津伤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虚热内扰证,肾阳亏虚证,阴虚郁瘀证,阴阳俱虚证,阴阳俱虚、湿热蕴结证等,以此分型辨治则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宋某,男,56岁,郑州人。主诉有8年糖尿病病史,服用西药则血糖降至正常,停药则升高,配合中药治疗,血糖还是未能稳定在正常范围,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口渴,易饥,小便多,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耳鸣,腰酸,下午低热,盗汗,阳痿,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沉弱。辨为阴阳俱虚证,治当滋补阴阳,气化阴津;给予肾气丸与瓜蒌瞿麦丸合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10g,牡丹皮10g,桂枝3g, 附子3g , 茯苓10g, 天花粉6g,瞿麦3g , 麦冬24g,巴戟天15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口渴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酸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盗汗止,以前方6剂。五诊:下午低热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七诊:经复查血糖降至6.8mmoL/L,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1年,一切正常。用方提示:根据耳鸣、腰酸辨为肾虚,再根据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辨为阳虚,因口渴、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以此辨为阴阳俱虚证。方以肾气丸滋补阴津,温补阳气,瓜蒌瞿麦丸温阳化气,气化水津,加麦冬滋补阴津,巴戟天温补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2 . 四君子汤、海蛤汤与真武汤合方辨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是血糖急剧升高所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诱发的酸中毒,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一种急性并发症。 从中医诊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在分型辨治,临床中主要分型有脾胃阳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水气内停证,心脾虚弱、食积痰热证,气阴两虚、湿热浸淫证,心肺气虚、肝郁化热证,阴阳俱虚、痰热蕴结证,以此分型辨治则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朱某,女,65岁,郑州人。主诉有15年 糖尿病病史,在1年前又出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多次 服用中西药,可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呼吸深快,呼气中夹有烂苹果味,腰酸,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眼眶下陷,动则气喘,肢体水肿,小便少,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肺肾气虚,水气内停证,治当补益肺肾,温阳利水;给予四君子汤、海蛤汤与真武汤合方加味,红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5g,海马10g,蛤蚧1对,白芍10g,生姜10g,附子5g, 山药15g,杜仲12g,牛膝24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呼吸深快好转,减海马为5 g,以前方6剂。三诊:腰酸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水肿较前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六诊:呼气中夹有烂苹果味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为了巩固治疗糖尿病,以原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1年,一切正常。用方提示:根据呼吸深快、倦怠乏力辨为肺气虚,再根据腰酸、脉沉弱辨为肾气虚,因肢体水肿、小便少辨为水气内停,又因口淡不渴辨为寒,以此辨为肺肾气虚,水气内停证。方以四君子汤补益中气,以海蛤汤摄纳肺肾之气,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加山药补益肺肾,杜仲、牛膝补肾强健筋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龟鹿二仙胶、四逆散、小陷胸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是指糖代谢紊乱,导致视网膜血管功能及结构异常而引起的以视网膜微血管损害为特征的病变,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一种眼部并发症。 从中医诊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重在分型辨治,临床中主要分型有肝肾阴虚,燥热内扰证,心肝阴虚、热毒迫血证,肝胃阴虚、虚热内扰证,气阴两虚、虚热浸扰证,脾肾阳虚、水气浸淫证,瘀热阻脉证,痰热浸淫证,阴阳俱虚、郁瘀痰热证,以此分型辨治则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蒋某,女,72岁,郑州人。主诉有20年 糖尿病病史,在5年前又出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虽多次 服用中西药,可视力下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视物模糊,眼困痛因情绪异常加重,眼前如雾遮睛,头沉,身体困倦,五心烦热,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黄略腻,脉沉涩。经眼科检查: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视网膜呈灰白色增殖条索及增殖膜。 辨为阴阳俱虚,郁瘀痰热证,治当滋补阴阳,行气活血,清热化痰;给予龟鹿二仙胶、四逆散、小陷胸汤与失笑散合方, 枸杞子9g,鹿角20g,龟板25g,红参15g,炙甘草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 黄连3g,半夏12g,全瓜蒌30g,五灵脂12g,蒲黄12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眼困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沉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五心烦热止,以前方6剂。六诊:身体困倦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00余剂,眼前如雾遮睛较前有改善,经眼科检查,病情稳定,较前病理有明显改善。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2年,病情稳定,视力较前有改善。用方提示:根据五心烦热辨为阴虚,再根据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因眼困痛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血,更因身体困倦、苔黄略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阴阳俱虚,郁瘀痰热证。方以龟鹿二仙胶滋补阴阳,四逆散疏肝理气,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失笑散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4 . 大补阴丸、四妙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辨治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神经病变是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神经的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从中医诊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重在分型辨治,临床中主要分型有阴虚瘀热证,气阴两虚、瘀热阻滞证,阴虚湿热夹瘀证,心肾阴虚、水气浸扰证,脾肾阳虚,水气凌心证,气血两虚夹瘀证,痰热气郁血瘀证,阳虚寒凝证,阳虚瘀血证,阴阳俱虚、瘀阻脉络证,以此分型辨治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段某,女,68岁,郑州人。主诉有多年 糖尿病病史,在2年前又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下肢 沉重,呈对称性刺痛且甚于夜间,伴有穿袜子样感觉,形体消瘦,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口苦口腻,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细涩。辨为阴虚湿热夹瘀证,治当滋补阴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给予大补阴丸、四妙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龟板18g,熟地黄18g,知母12g,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桃仁10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猪脊髓50g,蜂蜜10mL。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减大黄为3g,芒硝2g,以前方6剂。三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夜间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口苦口腻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五心烦热消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七诊:病情稳定,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80余剂,诸证基本解除。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2年,一切尚好。用方提示:根据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辨为阴虚,再根据下肢沉重、口苦口腻、苔黄腻辨为湿热,因痛如针刺甚于夜间、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血,以此辨为阴虚湿热夹瘀证。方以大补阴丸滋阴清热,以四妙丸清热燥湿,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黄连3g,半夏12g,全瓜蒌30g,五灵脂12g,蒲黄12g 。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眼困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沉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五心烦热止,以前方6剂。六诊:身体困倦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00余剂,眼前如雾遮睛较前有改善,经眼科检查,病情稳定,较前病理有明显改善。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2年,病情稳定,视力较前有改善。用方提示:根据五心烦热辨为阴虚,再根据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因眼困痛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血,更因身体困倦、苔黄略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阴阳俱虚,郁瘀痰热证。方以龟鹿二仙胶滋补阴阳,四逆散疏肝理气,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失笑散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4 . 大补阴丸、四妙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辨治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神经病变是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神经的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从中医诊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重在分型辨治,临床中主要分型有阴虚瘀热证,气阴两虚、瘀热阻滞证,阴虚湿热夹瘀证,心肾阴虚、水气浸扰证,脾肾阳虚,水气凌心证,气血两虚夹瘀证,痰热气郁血瘀证,阳虚寒凝证,阳虚瘀血证,阴阳俱虚、瘀阻脉络证,以此分型辨治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段某,女,68岁,郑州人。主诉有多年 糖尿病病史,在2年前又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下肢 沉重,呈对称性刺痛且甚于夜间,伴有穿袜子样感觉,形体消瘦,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口苦口腻,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细涩。辨为阴虚湿热夹瘀证,治当滋补阴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给予大补阴丸、四妙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龟板18g,熟地黄18g,知母12g,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桃仁10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猪脊髓50g,蜂蜜10mL。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减大黄为3g,芒硝2g,以前方6剂。三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夜间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口苦口腻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五心烦热消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七诊:病情稳定,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80余剂,诸证基本解除。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坚持服用。随访2年,一切尚好。刘某,男,51岁。有10余年糖尿病病史,近2年来虽用降血糖类西药,可血糖总是在9mmol/L以上,只有皮下注射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刻诊:渴欲饮水,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边略紫,脉细数略涩。辨为瘀热内结证,给予抵当汤加味:桃仁12g,大黄9g,水蛭6g,虻虫6g,石膏45g,知母18g,麦冬24g,粳米15g,黄连18g,炙甘草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大便通畅,口渴减轻,又以前方6剂。三诊:诸证均明显改善,复查血糖7.2mmol/L。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以资巩固治疗效果。用方点拨:糖尿病是比较顽固而又难治病证之一。根据渴欲饮水,大便干结辨为热,再根据舌质暗红,脉涩辨为瘀,并结合张仲景论抵当汤主治“合热则消谷善饥”,以此选用抵当汤。方中桃仁、水蛭、虻虫,活血化瘀,大黄、黄连,清泻内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麦冬滋补阴津,粳米、甘草,益气和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广州中医药大学 蔡文就 宋俊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其发病率也不断增多,主要见症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则出现肌肉萎缩,肌无力等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中医古籍也早有记载,如《王旭高医案》中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丹溪心法》述“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等。考虑本证久病阴阳气血虚耗,寒凝瘀阻络脉的病理特点居多,将纳入阳虚寒凝瘀阻辨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应用经方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5年~2002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六内科(内分泌科)系统治疗患者,共56例。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53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8~71岁,平均60.6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7.3年,空腹血糖平均值9.27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平均值13.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值11.4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9.98mmol/L。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44个月,平均15个月。2 诊断标准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按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出现上下肢麻木疼痛,有手套、袜套样感,蚁行感,冰冷感,肌无力感,甚至肌肉萎缩,肢体废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肌电图检查肢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异常。2.3 辨证为阳虚寒凝瘀阻的诊断标准:乏力神疲,畏寒肢冷,手足麻木不仁、疼痛,夜间加重,遇寒更甚,舌质淡胖,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涩。3 治疗方法3.1 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但体质较差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鼓励患者做适度的肢体运动,亦可配合局部按摩治疗;并继续原降糖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3.2 由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组成基础方,口服,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12g,桂枝12g,白芍12g,细辛3g,通草6g,大枣12枚,生姜12g,每天1剂,每3周为一疗程。3.3 在应用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进行相应的加减施治,如患者偏于下肢痛甚者,在原方基础上加杜仲、怀牛膝、木瓜等;上肢痛甚者加防风、秦艽、羌活等;腰部疼痛明显者加破故纸、川续断、金狗脊等;肢体厥冷甚者加附子、肉桂易桂枝等;血虚寒凝明显者重用黄芪、加鹿胶(烊)、姜黄等;血瘀阻络甚者加三七片、鸡血藤、蜈蚣、水蛭等。4 治疗结果4.1 疗效评定标准4.1.1 显效:上下肢疼痛、麻木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肢体活动正常,四肢肌电图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10%以上,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明显改善。4.1.2 好转:肢体疼痛、感觉障碍有较好改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四肢肌电图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5%以上,血糖水平有所改善。4.1.3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生活质量无提高,肌电图检查、血糖等指标未达到上述标准者。4.2  治疗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显效37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4%。5 体会与讨论根据近期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缺乏神经生长因子;山梨醇积蓄及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等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本证主要由于消渴病经久不愈,使正气受损,血气日衰,血行无力,脉络失于温煦,寒凝血瘀,经络阻滞不通所致,故以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或肢体疼痛,于夜间及遇寒时加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发病机理及临床证候特点,选用《伤寒论》中具有温经养血,活血通阳的当归四逆汤,及《金匮要略》中具有甘温益气,通阳行痹作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施治取得满意疗效,从中体会到无论从西医病理变化引证,还是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均药证相符,从原方基础上拟方加减施治更能取得进一步疗效。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第351条原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从仲景所描述的当归四逆汤证的脉症来看,手足厥寒与脉细欲绝同见,属血虚寒凝,气血不运之厥证。脉细,主血虚,脉道不充,血脉不利;脉微,说明脉来微弱无力,属阳虚;正因为血虚寒凝,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手足厥寒”,此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出现的肢体麻木、疼痛、畏寒,于夜间及遇寒时加重十分相似。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其方中当归、芍药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通草通行血脉。诸药和用,养血散寒,温通经络。本方的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家兔灌服当归四逆汤后,可使兔耳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数目明显增多,作用维持时间长久,表明本方具有扩张未梢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功效,从而使周围神经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文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条文论述了血痹重证的证治,阴阳俱微是素体营卫气血不足,主要是以局部肌肤麻木为特征,如受邪较重,可兼有酸痛不适。本方治疗体虚而又感邪较重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甘温益气,通阳行痹,即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之意。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炙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倍生姜助桂枝以通阳行卫,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五药相合,温、补、通、调并用,起到益气通阳,和营通痹之功。本方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营血的作用,从而起到扩张未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对周围神经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的药理功效。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到相辅相承的协同作用,从而取得临床效果,显示出经方治疗疑难病证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症状起因:
专家答疑视网膜水肿 已有46个问题
今日坐诊大夫李永宁主任医师 教授擅长:各种颅脑肿瘤、脊髓与脊柱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视网膜水肿是怎么引起的?
视网膜水肿如何治疗?
视网膜水肿吃什么好?
视网膜水肿病人的经验分享
视网膜水肿 必读
视网膜水肿 伴随症状
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什么对糖尿病有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