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属于氯霉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

氯霉素 - 搜狗百科
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医嘱。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由链丝菌产生的。由大卫&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于1947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土壤内的(Streptomyces venezuelae)成功分离,再于1949年合成并引入。它属抑菌性。因对有严重不良反应,需慎重使用。氯霉素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著作用。因价钱低廉的关系,氯霉素仍然盛行于一些低收入国家,但在其他西方国家经已甚少使用,这是由于它的副作用的关系。氯霉素会引起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贫血。氯霉素主要是用在医治的或药膏上。
肠杆菌科细菌及
阻挠蛋白质的合成
Chloramphenicol
有严重不良反应
  技术参数
英文名称:chloroamphenicol,NO:&,!--,56-75-7分子量:323.13,NO:200-287-4分子式:C11H12Cl2N2O5 氯霉素  英文名称 : chloroamphenicol   英文别名: 2,2-dichloro-n-[2-hydroxy-1-(hydroxymethyl)-2-(4-nitrophenyl)ethyl] d-(-)-threo-2,2-dichloro-n-[-hydroxy--(hydroxy-methyl)-p-nitrophenethyl] 2,2-dichloro-N-[(1R,2S)-1,3-dihydroxy-1-(4-nitrophenyl)propan-2-yl] 2,2-dichloro-N-[(1S,2R)-1,3-dihydroxy-1-(4-nitrophenyl)propan-2-yl] 2,2-dichloro-N-[(1R)-2-hydroxy-1-(hydroxymethyl)-2-(4-nitrophenyl)ethyl]acetamide   中文别名 : D-苏式-(-)-N-[alpha-(羟基甲基)-beta-羟基-对乙基]-2,2-   CAS RN 56-75-7   EINECS号 : 200-287-4    : C11H12Cl2N2O5   分子量 :323.1294   风险术语: R45   术语 :S45;S53   熔点 :149-153°C    :19.5° (c=6, EtOH)   水溶性 :2.5 g/L (25° C)   性状: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酮、中易溶。在干燥时稳定,在弱酸性和中较安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失效。   用途 :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化学中文名称: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命名:(1R,2R)-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化学英文名称:2,2-Dichloro-N-[2-hydroxy-1-(hydroxymethyl)-2-(4-nitrophenyl)ethyl]acetamide氯霉素的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与二氯乙酰胺三个部分,分子中还含有氯。其主要与丙二醇有关。   用法用量   稀释后。成人一日2~3g,分2次给予;小儿按体重一日25~50mg/kg,分3~4次给予;新生儿一日不超过25mg/kg,分4次给予。
氯霉素  可作用于的50S,而阻挠的合成,属抑菌性。  的70S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它包括50S和30S两个亚基。氯霉素通过可逆地与50S亚基结合,阻断转肽酰酶的作用,干扰带有氨基酸的胺基酰-终端与50S亚基结合,从而使新的形成受阻,抑制。由于氯霉素还可与人体的70S结合,因而也可抑制人体线粒体的合成,对人体产生毒性。因为氯霉素对的结合是可逆的,故被认为是抑菌性,但在高药物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亦可产生杀菌作用,对甚至在较低浓度时即可产生杀菌作用。  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其中对、流感杆菌、杆菌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感染如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和。作用机制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各种细菌都能对氯霉素发生,其中以、痢疾杆菌、等较为多见,伤寒杆菌及较少见。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比较慢,可能是通过基因的逐步突变而产生的,但可自动消失。细菌也可以通过的转移而,获得R因子的产生(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
  氯霉素自肠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后2小时左右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峰值(约10~13mg/L)。血浆t1/2平均为2.5小时,6~8小时后仍然维持有效。氯霉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脑脊液中的浓度较其他抗生素为高。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均与制剂的颗粒大小及晶型有关。吸收较慢,血浓度较低,仅为口服同剂量的50%~70%,但维持时间较长。注射用氯霉素为琥珀酸钠盐,水中溶解度大,在组织内水解产生氯霉素。  氯霉素在体内代谢大部分是与相结合,其原形药及代谢物迅速经尿排出,口服量5%~15%的有效原形药经肾小球过滤而排入尿中,并能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可用于治疗。肾功能不良者使用时应减量。
  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后因对有严重不良反应,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可用于有特效作用的伤寒、和等及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氯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较差的患者。必要时可用给药。由于氯霉素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故临床仅用于敏感伤寒菌株引起的伤寒感染、感染、重症感染、、链球菌或同时对的患者。应用时疗程避免过长,既往有药物引起血液学异常病史的病人应禁用。所有应用氯霉素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治疗时必须检查白细胞、网织细胞与血小板,并每3~4天复查一次,若出现应立即停药。婴幼儿应用氯霉素应十分谨慎,除非无其他药物替代而必须使用时方考虑,有条件时可进行。  与氯霉素是同一类抗生素,仅是氯霉素上的硝基为一甲所取代,其与氯霉素相似。甲砜霉素主要从肾脏排泄,尿中活性浓度较氯霉素高,故肾功能不良时需减小剂量。虽然也有毒性,但均为可逆性变化,不出现。有的国家认为其疗效优于氯霉素,但中国认为疗效并不优于氯霉素。
氯霉素   1.和其他: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可能时仍可选用。   2.耐的B型或对患者的、、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本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3.,尤其耳源性,常为需氧菌和混合感染。   4.严重,如脆弱拟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者,可与联合应用治疗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   5.无其他低毒性可替代时治疗敏感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如由、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及等,常与联合。   6.感染,可用于、、等的治疗。
氯霉素使用方法   1.开始治疗前应检查(、分类及网织细胞计数),随后每48小时再查一次,治疗结束还要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   2.氯霉素治疗时,对用的糖尿病患者或服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分别检测血糖及,以防药效及毒性增强。   3.对肝肾功能不良,G-6PDH缺陷者、婴儿、孕妇、乳妇应慎用。   4.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二个月,能达到复发即可,避免重复疗程。
氯霉素   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造血机能。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为了防止的,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等,但都比较轻微。与剂量过大可发生(),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早产儿及出生两周以下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   包括有氯霉素、及等。氯霉素为,由于其对的毒性较大,故已较少用。外用其防治。注意: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用可致 、及二重感染等。有时有消化道反应。新生儿可致,故禁用。可致严重反应,故禁用。肌注易致严重反应。甲砜霉素与氯霉素相似,且不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是肾功能不良时需减小剂量。儿童可服用无味氯霉素。
药物相互作用   配伍注意:本品,遇强及强酸性,易被破坏失效。   (1)和的作用机理与氯霉素相似,可替代或阻止氯霉素与的50s相结合,故两者同用可发生拮抗而不宜联合应用。   (2)氯霉素是抑制细菌的,对的杀菌效果有干扰作用。应避免两类药物同用。   (3)氯霉素能拮抗,使机体对B6的需要量增加,亦能拮抗维生亲B12的造血作用。   (4)氯霉素对的酶有抑制作用,能影响其他药物的药效,如显著延长动物的麻醉时间等。   (5)本品与某些抑制的药物如、和等同用,可增加毒性。
氯霉素   为广谱抑菌剂。通过可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主要作用于细菌的50s亚基,抑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抑制了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高浓度时或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   氯霉素一般对作用较强。有(如大肠杆菌、、、等)及、、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对本品敏感。本品对如、、及、梭杆菌等也有相当作用。但对、、病毒、真菌等均无效。   细菌对氯霉素有发展缓慢的,主要产生。通过传递而获得。某些细菌的一些菌株(、、克雷伯菌等)也因改变了细菌胞壁通透性,使氯霉素不能进入菌体而耐药。   药代动力学   本品给药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在肝、肾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余依次为肺、脾、心肌、肠和。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中,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为的21%~50%,脑膜有炎症时,可达血药浓度的45%~89%,新生儿及婴儿患者可达50%~99%。也可透过进入胎儿循环,胎儿血药浓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30%~80%。还可透过进入房水、,并可达治疗浓度。尚可分泌至乳汁、唾液、腹水、胸水以及液中。   (Vd)为0.6~1L/kg。蛋白结合率约为50%~60%。血(t1/)成人为1.5~3.5小时,肾功能损害者为3~4小时,严重肝功能损害者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长(4.6~11.6小时),出生2周内新生儿血消除半衰期(t1/2b)为24小时,2~4周者为12小时,大于1月的婴幼儿为4小时。在肝内游离药物的90%与结合为无活性的氯霉素单葡萄糖醛酸酯。在24小时内5%~10%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排泄,80%以无活性的由分泌排泄。透析对本品的清除无明显影响。
氯霉素   Lümeisu   Chloramphenicol   书页号:2005年版二部-776   [修订]   【检查】 称品适量,按氯霉素每10mg加甲醇1ml后,用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氯霉素物与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适量溶解,用流动相定量稀释成每1ml中含氯霉素二醇物5μg与对硝基苯甲醛5μg的混合溶液,作为杂质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取杂质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调节检测灵敏度,使氯霉素二醇物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20%~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杂质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按以计算,含氯霉素二醇物不得过1.0%,含对硝基苯甲醛不得过0.5%。   【含量测定】 照(附录V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键合硅胶为;以水(含0.1 mol/L溶液,0.05 mol/L与0.5%,混匀,用磷酸调节pH至2.5)-甲醇(68:3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检测波长为277取氯霉素对照品、氯霉素二醇物与对硝基苯甲醛对照品各适量,加甲醇适量使溶解,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各含50μg的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氯霉素峰计算不低于2500,相邻峰的应符合规定。   测定法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并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纪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氯霉素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C11H12CL2N2O5的含量。   [增订]   【检查】 取本品约0.5g,置10ml量瓶中,加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贮备液;精密量取供试品贮备液2ml,加二甲亚砜1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取36mg、乙醇500mg,置100ml量瓶中,加二甲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 ml,精密加供试品贮备液2ml,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Ⅷ P第二法)测定,按外标法计算,含氯苯、乙醇应符合规定。若检出其他溶剂,均应符合附录“残留溶剂测定法”中的限度规定。
氯霉素  1.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本品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  2.肝、损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如必须使用时须减量应用,有条件时进行,使其峰浓度在25mg/L以下,谷浓度在5mg/L以下。如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  3.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长程治疗者尚须查网织计数,必要时作,以便及时发现与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但全血象检查不能预测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发生的。  4.对诊断的干扰:采用法测定尿糖时,应用氯霉素患者可产生假阳性反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由于氯霉素可透过胎盘屏障,对和新生儿均可能引起,发生“”,因此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不宜应用本品。  本品自分泌,有引致哺乳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包括严重的骨髓抑制反应,因此本品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新生儿由于酶系统未发育成熟,排泄功能又差,药物自肾排泄较成人缓慢,故氯霉素应用于新生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有指征必须应用本品时,如有条件应在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大多退化,功能减退,功能亦降低,氯霉素可致严重不良反应,故老年患者应慎用。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氯霉素类药物的用药明细 - 兽药应用 - 中国养殖网
客服热线:010-
氯霉素类药物的用药明细
氯霉素类 :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林可胺类 : 林可霉素、壮观霉素
奇霉素、速百治
甲砜氯霉素、硫霉素
氟甲砜霉素
白色微黄绿色针状片状结晶性粉末味苦在水中微溶
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
白色结晶粉末
盐酸盐为白色结晶粉末有特臭,味苦,在水中易溶
白色结晶粉末,在水中易溶
广谱抑菌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广谱,对肠道菌和葡萄球菌作用强于氯霉素。
内服和肌注吸收快,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无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耐药性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强,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对G-菌无效
广谱(G+菌G-菌支原体)抗生素。与林可霉素合用防止腹泻、支原体病。
用于肠道感染。
主要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士杆菌感染
动物专用广谱抗生素,优于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传染性胸膜肺炎、黄白痢等
G+菌和支原体感染,常与壮观霉素合用
禽霍乱、白痢、支原体病
20 mg/kgb.w. 2天一次
10 mg/kgb.w. 一天1次
200mg/升水,连用3-5天
20-40g/吨饲料,连用7天
44-77g/吨饲料,连用7天-21天
接种疫苗时禁用
妊娠动物禁用
内服吸收不完全
内服吸收不完全
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抑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成,程度比氯霉素轻
有胚胎毒性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责任编辑:
【】【】【】【】【】【】【】 【】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微博:
[责任编辑:]
评论技术行情新闻氯霉素类抗生素_百度百科
氯霉素类抗生素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类抗生素,英文全名chloram phenicols,包括有氯霉素、及无味氯霉素等。
氯霉素类抗生素简介
一种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中分离提取的广谱抗生素。对许多需氧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厌氧的拟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菌质体都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流感杆菌和拟杆菌属等有良好的抗菌能力。
于1947年首次分离成功,次年开始用化学方法合成,当时被作为一种疗效较好的抗生素用于治疗伤寒、立克次氏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但不久即发现少数病人应用氯霉素后出现。这是一种因药物造成的病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因此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但自70年代以来,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的流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引起的感染被认识并逐渐增多,临床治疗较困难,而对这类感染有较好疗效,所以氯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又有了新的评价,认为氯霉素虽有骨髓毒性,但只要合理使用仍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生素。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上述感染性疾病和伤寒的治疗,但在应用中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合理剂量,严密监测毒性,达到安全有效用药的目的。
氯霉素类抗生素化学结构
的化学结构含有对硝基苯基、与三个部分(见图),其抗菌活性主要与丙二醇有关。
氯霉素类抗生素理化性质及剂型
为白色至微黄色细针状或片状结晶,无臭,味极苦,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微溶于苯与石油醚。干燥状态下可保持抗菌活性5年以上,饱和水溶液在冰箱中或室温避光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月,碱性环境易破坏其抗菌活性,对热很稳定。氯霉素琥珀酸酯的钠盐在水中溶解度大,宜作为注射制剂,其余酯化物因除去苦味,可制成宜于儿童服用的混悬剂或粉剂。
氯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范围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需氧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对草绿色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敏感,对D组链球菌则相对不敏感;在需氧革兰氏阴性菌中,对流感杆菌、志贺氏菌属、百日咳杆菌、淋球菌及脑膜炎球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亦敏感,而对粘质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则不甚敏感。许多厌氧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梭形杆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均能被其抑制。此外,对大部分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菌质体均有效,但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则均无抑制作用。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各类细菌可不同程度地对其产生耐药性,但是耐药的程度则是因地因时而异。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理是菌体内带有耐药遗传基因的质粒介导产生了氯霉素乙酰转换酶,使氯霉素中基因的3-羟位乙酰化,氯霉素因此不能与细菌核糖体的 50S亚基结合而失去活性。这种耐药遗传基因还可通过结合或移位等方式传递给同属或不同属的敏感菌使其变为耐药菌,不过,已获得耐药性的菌株,在停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其耐药性可以消失而重新变为敏感菌。
氯霉素类抗生素作用机理
细菌细胞的70S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它包括50S和30S两个亚基。通过可逆地与50S亚基结合,阻断转肽酰酶的作用,干扰带有氨基酸的胺基酰-tRNA终端与50S亚基结合,从而使新肽链的形成受阻,抑制蛋白质合成。由于氯霉素还可与人体线粒体的70S结合,因而也可抑制人体线粒体的蛋白合成,对人体产生毒性。因为氯霉素对 70S核糖体的结合是可逆的,故被认为是抑菌性抗生素,但在高药物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亦可产生杀菌作用,对流感杆菌甚至在较低浓度时即可产生杀菌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体内代谢
在胃肠道吸收良好,口服后1~2小时在血中即可达最高浓度。药物在体内容易进入心包液、胸液、关节腔液、眼房水及脑脊液。眼局部滴用可使房水内药物达到有效抑菌浓度,故氯霉素常制成滴眼剂使用。正常脑脊液内的药物浓度可达血浓度的40~65%,当脑脊液有炎症时其浓度可与血药浓度近似。由于氯霉素的亲脂性强,脑组织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9倍,因此,氯霉素特别宜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与脑脓肿。  氯霉素进入人体后90%以上在肝内与结合形成代谢产物,此代谢产物无毒亦无抗菌活性,主要由肾脏肾小管分泌排出,当肾功能不良时,此代谢物在体内含量将增加,但因其无毒故不必减小氯霉素用量。体内具有抗菌活性的部分约为10%,此游离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其含量虽不甚高,但其浓度仍超过敏感细菌的所需治疗浓度,故可用于治疗泌尿等感染。当有肝功能不良时,体内的游离药物浓度可明显增高,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亦显著增大,故需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减小剂量。氯霉素的半衰期为1~4.5小时(平均3小时),婴幼儿的半衰期较成年人长。蛋白结合率约为50~60%。氯霉素酯化物在体内水解不完全,个体间差异亦大,其血药浓度一般较氯霉素低。氯霉素琥珀酸酯肌注给药吸收不好,血药浓度? 毒副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是最严重的一种,多在用药后2~8周发生,死亡率超过50%。表现为不可逆地全部血细胞减少,多因出血、感染等因素死亡。其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固定关系,发病机理尚不清,可能与遗传有关。另一种为中毒性骨髓抑制,临床表现贫血或伴有白细胞、。其发生与用药剂量密切有关,当血药浓度超过 25μg/ml时容易产生此并发症,但停药后可恢复。其发病机理是骨髓细胞线粒体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受到暂时抑制。②灰婴综合征。早产儿及新生儿接受大剂量后引起的一种全身循环衰竭,表现腹胀、呕吐、皮肤苍白、、循环及呼吸障碍,常在发病数小时后死亡。其发病机理是早产儿或新生儿的肝脏的结合能力不足和肾小球滤过氯霉素的能力低下,使体内的游离氯霉素浓度显著增高,直接抑制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③消化系统。常有轻微恶心、呕吐、腹泻、纳差等。④神经系统。少数病人可出现视神经炎或伴有周围神经炎。极少病人有头痛、、。
氯霉素类抗生素临床用药
由于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故临床仅用于敏感伤寒菌株引起的伤寒感染、流感杆菌感染、重症脆弱拟杆菌感染、脑脓肿、或同时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用时疗程避免过长,既往有药物引起血液学异常病史的病人应禁用。所有应用氯霉素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治疗时必须检查白细胞、网织细胞与血小板,并每3~4天复查一次,若出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婴幼儿应用氯霉素应十分谨慎,除非无其他药物替代而必须使用时方考虑,有条件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与氯霉素是同一类抗生素,仅是氯霉素苯环上的为一甲砜基所取代,其抗菌谱与氯霉素相似。甲砜霉素主要从肾脏,尿中活性浓度较高,故肾功能不良时需减小剂量。虽然也有毒性,但均为可逆性变化,不出现。有的国家认为其疗效优于氯霉素,但中国认为疗效并不优于氯霉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注意事项
chloram phenicols
氯霉素为,由于其对的毒性较大,故已较少用。外用其滴眼剂防治眼部感染。注意:①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等。②久用可致视神经炎、及等。③有时有消化道反应。④新生儿可致,故禁用。⑤精神病人可致严重反应,故禁用。⑥肌注易致严重反应。抗菌谱与氯霉素相似,且不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是肾功能不良时需减小剂量。儿童可服用无味氯霉素。
企业信用信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