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手抄报防治知识的手抄报样本

预防春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 手抄报内容
& 正文『 更新时间: 18:26:18 』
预防春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预防春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预防春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
  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复,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春季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因此,了解足够的春季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可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具体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如发生上述典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不要擅自处理,以防延误病情。
上一篇:下一篇:
预防春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手抄报内容姐妹分类
手抄报内容热门排行预防疾病黑板报设计_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预防疾病黑板报设计_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作者:51scb&&&&黑板报来源:网络收集&&&&更新时间:
预防疾病黑板报设计_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本站推荐“”,“”,“”,“”,“”,“”,“”,更多黑板报请看右边导航。
上一个黑板报: 下一个黑板报: 没有了
本栏目其它文章
黑板报相关文章
黑板报主题
节日黑板报
最近更新的黑板报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大全
- 小学生手抄报 】
  在古代最让人头疼的传染病是瘟疫,其实传染病的范围很宽,很多这方面的疾病也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下面是由整理的内容大全,欢迎阅读。更多相关,请关注本栏目。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一)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1、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2、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二)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3、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4、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三)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的病种很多,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传染病防治法》将37种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
  (1)甲类: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传染病病原体分类】
  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和型别的病原体其病原学特性殊异,因而引起的传染过程也颇有差异。要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则需知清楚病原体的特征。详细阐述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性,并非本学科范围。若有需要,可参见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毒学及免疫学教科书或专著。
  病原体经一定的门户侵入宿主的机体,并在机体内有恒定的定位,定位在一处或多处。然后开始发育繁殖。按照感染的先后,定位部位又可以分为原发定位和继发定位。如脑膜炎双球菌的原发定位在鼻咽粘膜,继发定位在血流和脑膜。能够排出大量病原体的定位,称为特异性定位,它对疾病的传播有较大意义。
  测量病原体对机体感染的程度的指标,一个称为致病力,即病原体引起宿主的患病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数与暴露于感染人数之比作为测量某病原体致病力的指标。一个称毒力,表明疾病严重程度,以严重病例数或致死数与所有病例数之比作为测量某病原体毒力的指标。有些病原体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使之减毒,用以制备活毒疫苗,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传染力是指病原体在宿主机体内定居、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某病原体的感染量是指引起易感机体感染所需的最小剂量。感染量随病原体而异,如痢疾杆菌只需5~10个即可引起易感者感染,而伤寒杆菌则需要105个,后者比前者大得多。
  更多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尽在:
本文来源:/a/2631793.html
下页更精彩:1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节简单手抄报,欢迎阅读。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最好的教师节手抄报,欢迎阅读。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教师节手抄报,欢迎阅读。
新学期新气象,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学期开学手抄报,更多新学期开学手抄报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手抄报栏目!
新学期开学啦,快来和出国留学网一起看看六年级新学期手抄报吧!更多六年级新学期手抄报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手抄报栏目!
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学生手抄报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生手抄报栏目编辑推荐
小学生手抄报最新更新
小学生手抄报首页头条推荐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板报资料
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板报资料
  导语:春季万物复苏,同时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希望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到春季防病工作当中来。以下为大家带来流行性感冒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二、流行性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球型,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RNA病毒。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2周后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偶可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1&2天,短者仅数小时。
  临床表现
  (一) 概述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二) 临床分型
  1、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簟
  2、肺炎型流感: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簟P仄崾玖椒斡猩⒃诘男踝匆跤啊L蹬嘌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4、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并发症
  1、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
  2、Reye综合症 Reye综合症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
  3、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临床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分类
  流感病毒分为A、B、C三种:
  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且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禽流感,以致政府须屠宰150万只鸡。A型病毒可再分为A1、A2型,并按结构再划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汉发生)、A型H1N1(1995年在德国发生)等。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B型:也会流行,症状较A型轻,无再分亚型。
  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
  H、N是指什么?
  流感病毒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蛋白质,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组成,均具有抗原性。A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H和N的变异。
  一般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H1、H2和H3三种。H4至H14则只会感染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如鸡、猪及鸟类。N只有N1及N2两种。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2、病毒分离: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种于鸡胚可分离出病毒。
  3、血清抗体检测:患者早期(发病头三天内)和恢复期(2~4周后)2份血清,抗体效价四倍以上为阳性。
  4、快速诊断: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体。
  鉴别与诊断
  (一)诊断
  临床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2、X线检查
  3、体液免疫检测
  4、细菌培养
  5、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
  流行及大流行期间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但流感早期散发病例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1、流行病学史:流行期间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医院门诊上感病人明显上升。
  2、临床表现为较轻微。
  3、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
  2)从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
  3)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
  4)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抗原检查阳性
  5)鼻咽分泌物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呈抗原阳性
  6)可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
  诊断分类
  1)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病原学检查2、3、4、5中一条。
  (二)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
  2、流感伤寒型钩体病:夏秋季多发,有疫水接触史,临床除发热外,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显凝实验检测抗体,若抗体效价为1:400以上增高,考虑该病,通过血培养可诊断。
  3、链球菌性咽炎 该病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WBC 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
  4、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5、支原体肺炎 也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①近期本地或邻近地区&上感&病人明显增多。
  ②出现急性畏寒、高热、头痛、浑身酸痛和乏力等中毒症状,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③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但发病急而恢复快,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④流感流行期&上感&患者。符合上述①和②或③或④项者,为疑似病例。
  2、确诊病例
  ①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②测定恢复期血清抗体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
  三、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原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染。这两种传播途径最主要的入侵点都在鼻腔。流感病毒随空气或被污染的物品和手在接触到鼻子时进入鼻腔。
  正常情况下,鼻腔本身具备一定的排毒能力,能够及时将流感病毒清理掉。在出现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情况下,鼻腔排毒能力减弱,流感病毒长时间停留在鼻腔内,并大量繁殖侵入人体,从而感染上流行性感冒。洗鼻法可帮助人体在出现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将流感病毒清除出鼻腔,从而极大降低感染几率。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方法
  (一)控制治疗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
  (二)切断传播途径
  1、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 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三)疫苗预防
  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
  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
  (四)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
  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小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
  综合预防:洗鼻、洗手
  洗鼻法:以清洁温水兑不含碘的优质食盐,浓度为0.9%。通常以4.5克盐兑500毫升温水。灌入专门的洗鼻用具,如洗鼻壶中,分别对两边的鼻孔进行冲洗,直到鼻腔无异物为止。此法可重复数次,以保持鼻腔无过多分泌物为度。
  洗手法:涂抹普通肥皂或杀菌皂,搓洗双手各个部位。然后以流动不循环使用的水将手清洗干净。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板报资料相关推荐
[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板报资料]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398701" data-title="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板报资料"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染病防治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