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苏醒怀孕的几率有多大多大?

让植物人苏醒不再是奇迹般的小概率事件 - 财讯 - 财经频道 - 华声在线
让植物人苏醒不再是奇迹般的小概率事件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8月1日讯(记者 潘显璇)这是一个介于生与死之间的群体,他们陷在“沉睡”的世界里,被人们称之为“植物人”。在中国,每年有近10万人陷入这种困境。
大家对“植物人”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在医学上,他们又分为“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两类,后者醒来的几率较大。
如何筛选出“最小意识状态”的患者?如何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地促醒治疗?目前,国内的评估筛选和治疗体系都还不规范。
“我们要做的便是建立中国首套完备的评估体系及治疗规范,让其他医院不再迷茫、有章可循,让植物人有医可治,且有治愈的希望。”经过10年研究,湖南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植物人促醒团队在国内首创“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综合促醒诊治体系”,并成立了全国首个微小意识促醒疗法培训中心,引领着微小意识促醒治疗的新风向。
湘雅二医院病房内的陈玲和老公李亮成
植入人脑起搏器,唤醒“沉睡”4月的男子
在各大医院的康复科、神经内科,常常可见植物人这一群特殊的病患,他们的家人日夜坚守,以医院为家,就是希望能将“沉睡”中的亲人唤醒。
来自邵阳的陈玲,便曾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时光。
2016年1月,陈玲的老公李亮成在帮亲戚修房子时不幸从4楼摔下,导致头部受伤,昏迷不醒。
在当地医院治疗了两个月,37岁的李亮成始终不见醒转,这让其家人很是着急,还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经过多方多听,陈玲联系上了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的蒋宇钢教授。由蒋宇钢教授带领的植物人促醒团队对李亮成进行系统评估后,发现其促醒几率相当大,这无疑给李亮成一家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可是,当李亮成的父亲得知治疗的方法是要在儿子的大脑里植入一个名为人脑起搏器的芯片时,他吓坏了,立马坚决反对,“这不是让他成为一个机器人了吗?”
蒋宇钢教授只得耐心地解释这一项新兴的高科技技术,“人脑起搏器能刺激大脑内相应神经靶点,产生强大的唤醒作用,可以增加颈总动脉58%的供血,提高局部脑组织氧代谢率,给大脑的重塑提高充足的养分。”
虽然固执的长辈无法理解这种高科技技术极力反对,但深爱着丈夫的陈玲还是力排众议,毅然举债将丈夫送来了湘雅二医院进行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想办法。”
今年3月,医生在李亮成头部植入了人脑起搏器。入院之初,李亮成处于昏迷状况,只有手指偶尔会发生轻微的颤动。“人是有潜意识的,你要把他当正常人一样对待,多跟他交流。”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植物人促醒团队的周倩博士告诉陈玲。
于是,陈玲每天都用家乡话对着沉睡的丈夫诉说家里的近况,放丈夫喜欢的音乐、电视剧,将他抱上轮椅推去外面晒太阳。
功夫不负有心,4月底的一天,李亮成苏醒了。
周倩博士介绍,虽然脑细胞坏死了不能复生,但人脑起搏器以及相辅的药物鸡尾酒冲击疗法、药物、和康复治疗则致力于激活与开发人脑里完好的脑细胞,让它们来代替已经坏死的脑细胞。“病人虽然沉睡着,不意味着他不能接受外界的讯息,所以对内我们用人脑起搏器配合药物冲击疗法来刺激大脑,对外我们建议患者家属用言语、行动等多方面的康复手段刺激患者,达到唤醒患者、重塑大脑功能的目的。”
目前,李亮成已能说话吃东西,老婆推轮椅的时候,可以帮老婆打伞,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他病情每天都有好转,这让一家人很是欣慰。
湘雅二医院植物人促醒团队的周倩博士鼓励李亮成好好做康复训练
“电疗”成功促醒植物人新娘
实际上,与李亮成一样的让亲人喜极而泣的苏醒事件,在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促醒中心已发生了多例。
日,本该是22岁的女孩陈琼(化名)最幸福的日子,那天,她将成为新娘。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日6时许,在去化新娘妆的路上,她被一辆小车撞倒,成了植物人,一躺就是几个月。
“不会放弃更不会离婚。”意外发生后,陈琼的未婚夫紧握着拳头说道。多方打听后,陈琼的家人最终选择了来湘雅二医院接受治疗。
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的蒋宇钢教授在接收陈琼后,通过评估与诊断,对她进行了脊髓电刺激器等一系列治疗,并嘱咐其家属要像正常人一样与陈琼说话,并带她出去走走。
经过家属与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共同努力,昏迷100余天后,陈琼终于醒了过来。
“这不是奇迹,经过评估,我们认为,通过一系列治疗,陈琼是极有可能苏醒的。”蒋宇钢教授介绍,虽然国内在植物人促醒领域还是空白,但他们非常关注这一领域,并建立了一个“评估-诊断-治疗-康复”体系,即通过评估诊断来确定患者是否可以醒来,然后再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来促醒患者。此次促醒的成功也给予了蒋宇钢教授及他所带领的团队信心,医院随后也正式成立了植物人促醒团队。
如今,出院近三年的陈琼恢复得很好,并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还经常与植物人促醒团队的周倩博士发微信聊家常。
十年磨砺,建立国内首套植物人促醒规范标准
周倩博士介绍,从2006年开始,尚未正式成立的团队便开始尝试系统地做一些植物人促醒治疗,早期主要是以药物如胆碱能激动剂、多巴胺类药物,配合高压氧、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等治疗为主。2012年,团队前往美国交流学习后,开始尝试着将药脊髓电刺激(SCS)、脑深部电刺激(DBS)技术,俗称人脑起搏器引入到植物人治疗中,病人促醒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3年1月,湘雅二医院用“人脑起搏器”,将SCS手术运用到植物人治疗当中,成功促醒两名植物人,至此,植物人促醒团队正式成立。时至今日,在蒋宇钢教授的带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有10例患者通过手术、药物及康复治疗成功醒来,逐渐达到生活自理状态,回归社会。
这一可喜的成绩取得的背后,是神经外科植物人促醒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在促醒路上矢志不渝,终成硕果。十年的“摸爬滚打”,依托国外引进的先进理念、技术及设备,结合中国国内的临床实践,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并开展了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综合促醒诊治体系。
“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加上自己的临床体会,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客观诊断及评估标准,独创了‘药物鸡尾酒疗法+人脑起搏器+早期康复训练’植物人促醒系列举措。”周倩博士表示,这一体系的建立,为国内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诊疗搭建了一个平台。
植物人促醒无章可循,欲填补医疗空白
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的25年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迈进,因高空作业、车祸等原因导致的脑外伤昏迷患者每年正以5~10万的比例急剧增长,而其中约有14%的严重脑外伤患者凭借先进医疗技术保住了性命,却处于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或长期居住在重症监护室中,或躺在家中与外界隔绝,这对于家庭、对于社会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
蒋宇钢教授介绍,目前,在植物人促醒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和设施都比较先进,而国内至今仍没有权威的评估系统和规范的治疗体系,可以说植物人促醒领域仍是学术界的一块空白。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填补空白,用独创的促醒综合体系规范行业诊疗,领跑全国。第二步是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和影响力,赢取在国际上争锋的机会。我们团队在临床实践的同时,会将研究成果以学术文章的形式分享出来,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来提升在植物人促醒领域的话语权。有了这些,我们的梦想就不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我认为,所谓浪漫,就是把梦变成现实!所以我们团队充满着激情,为实现这个梦想作出不懈的努力。”谈及梦想,蒋宇钢教授信心满满。
据了解,促醒可能性评估和个性化综合治疗是这套诊疗体系中最有特色和亮点的地方,也是团队成员花费心思最多的地方,同时还是病人成功苏醒至关重要的地方。植物状态患者意识状态的准确判断、预后的预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检查和评估。患者颅脑创伤后昏迷时长、患者的年龄因素、患者的伤情因素、患者昏迷后颅内压因素、下丘脑及脑干损伤程度因素、呼吸功能因素及全身严重合并伤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制约着植物人醒来的几率。
今年4月22至2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湖南省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全国首届“植物人促醒综合治疗体系及神经调控技术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同时,为了更好地规范最小意识障碍的诊疗,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还打造了华中地区首个微小意识促醒疗法培训中心,为长沙市及华中地区植物状态患者提供最权威的疾病诊疗团队、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造福更多植物状态患者。如今,随着湘雅二医院植物人促醒综合治疗体系的日渐完善,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广州、福建、青岛等多地多家医院的医生都来到该院学习。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最新播报:
脑扫描预测“植物人”苏醒几率准确率高
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网站16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正电子放射断层成像技术扫描大脑,可以帮助判断重度脑损伤患者恢复意识的几率,有望用来预测“植物人”苏醒的可能性。
针对重度脑损伤造成的“植物人”状态,目前没有可靠临床手段预判患者恢复意识的可能,现有技术存在的误诊率约为40%。在为期4年的研究中,比利时、加拿大和丹麦等国的研究人员尝试用两种技术来判断这种可能,分别是“正电子放射断层成像”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研究人员定期用这两种技术来扫描126名重度脑损伤患者的大脑,其中有41名患者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81人处于“微意识状态”,另有4人属于“闭锁综合征”,即意识清醒但不具备语言和行动能力。
结果显示,从12个月内患者恢复意识或有明显康复迹象的预判准确率来看,根据正电子放射断层成像所作判断的准确率可达74%,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则为56%。
领导这项研究的比利时列日大学教授史蒂文·洛雷说,正电子放射断层成像可以为判断病情提供更为清晰、可靠的扫描图像,未来应该推动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脑损伤患者诊疗。
正电子放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领域较先进的临床检查技术,主要以葡萄糖等代谢必需的物质为载体,将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然后通过扫描成像来反映人体不同组织的代谢状态等,从而了解病情。目前这一技术主要用于癌症和心脏疾病的诊断。
[责任编辑:当前位置:&&&&&&&&&正文
深圳两名植物人沉睡多年后苏醒 奇迹是怎么出现的?
来源:深圳特区报&|& 11:06&编辑:申师源
12月月11日,41岁的肖春枚没想到,她那沉睡了5年多的植物人丈夫竟能苏醒。她描述道,&那天正在做康复治疗,他不停用右手扯自己的衣角,眼珠也左右晃动,我就顺手拿一个东西放在他眼前,我说&蒋开明,拿着,拿着&,他真的抬起右手抓它,当时我高兴坏了。&
这样的医学奇迹,在龙城医院康复中心,还不止一个!早在2013年6月,32岁的植物人周先早也被评定脱离植物状态,如今他已经能在父亲的搀扶下迈步走路,并能正常与人交流。
两个植物人沉睡近5年后苏醒,而且在同一家医院,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和巧合?
肖春枚是一个乐观的湖南妹子,个头不高,做事麻利。见到记者,她雀跃着来到病床前向蒋开明下指令,&蒋开明,蒋开明,眨眼,闭眼,吐舌头,握手!&丈夫配合默契,这让肖春枚得意地笑了。
今年44岁的蒋开明曾是盐田一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2009年2月不幸驱车坠落山坡,术后被诊断为特重型颅脑外伤后遗症期的持续植物状态。
&辞工?哪来得及,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工资都没领就过来陪他了。&肖春枚说,&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还说我扛不住,肯定会半路跑回家。&
肖春枚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5个多年头的日日夜夜陪护,让流言蜚语不堪一击。
今年33岁的周先早身边没有这样一位妻子,但有一位年迈的父亲。
&出事后,儿媳妇就带着二岁多的女儿回娘家了,还好我儿女多,他们会经常过来替我照顾他几天。&今年65岁的周本根近5年只回安徽老家2次,&不管怎样,我活一天,就照顾他一天。&
周先早曾是平湖一塑料厂的电焊工,也是在2009年发生工伤事故,也被诊断为特重型颅脑外伤后遗症期的持续植物状态。与蒋开明相比,周先早由于早苏醒一年,目前已经能够进食,身体开始长肉。
下一篇:没有了
窗花有话说
深窗公众平台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