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链乙肝抗原检查72—4增高,检查结果为18.8

拒绝访问 | www.jst-hosp.com.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jst-hosp.com.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4f84f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浜捣绮惧僵璇剧
宸瑰婕缁簿褰╄
瀹界簿褰╄绋
瑰芥ㄥ僵濡
娓瀵硅骞磋璁″
Koradior㈡胯
榛。㈢9灞涓借绾
涓藉介褰㈣薄绠浠
路娉㈡ (Bobbi Brown)
伴/瑙硷100浠/1.5
堕达12.06-12.13
濂缃缁璋ラ封娣诲 (Fancl)
伴/瑙硷15浠/120
堕达12.04-12.08
Copyright &漏2006- ″娣缃缁绉 & 2013 cnidf.com&&ICP澶&&十天内免登录
>>医生你好:我这个CA724两次复查均有偏高:第一次
医生你好:我这个CA724两次复查均有偏高:第一次查是8...
当时年龄:
医生你好:我这个CA724两次复查均有偏高:第一次查是8...
你好,CA724是用来诊断癌症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并不是说它高了就一定患有癌症的,有些中老年人化验它的指标就是比正常值稍微高一些的。而且如果患有癌症,它会成倍的增长,有时会几十倍或上百倍的增长的。所以说你只是这一个有点高,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这个不要担心了,问题不大。
你好,从你说的情况来看,一般在良性疾病也会导致糖链抗原cA724偏高的,但是有升高时要引起注意的,建议一个月后复查,如果检查指标仍有升高时建议做相关的影像方面 检查的。
癌抗原72-4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与消化系肿瘤、肺癌、卵巢癌等有关。良性肿瘤、炎症、退行性疾病以及吸烟等也可有轻度增高。所以癌抗原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建议定期复查,如无不适,以观察为主。
癌抗原72-4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与消化系肿瘤、肺癌、卵巢癌等有关。良性肿瘤、炎症、退行性疾病以及吸烟等也可有轻度增高。所以癌抗原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建议定期复查,如无不适,以观察为主。
您好;手术后的 治疗方 法主要有 放疗、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且以中西医结合为治疗原则。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相关问答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59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53;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7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医生你好:我这个CA724两次复查均有偏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模拟考试试卷(一) 1、耳垂血比手指血或静脉血(高) 2、婴幼儿不宜用(耳垂采血) 3、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高 10%—15%) 4、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葡萄糖浓度(低 12%—15%) 5、空腹毛细血管葡萄糖比静脉血(高 0.1—0.28mmol/L) 6、有负荷时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比静脉血(高 2—4mmol/L、平均高 3mmol/L) 7、耳垂采血或手指采血(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不可用于检查) 8、血常规采血法错误的是(耳垂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 脉血低 10%左右) 9、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浆纤溶酶原降低、乳酸升 高) 10、静脉采血步骤错误的(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 11、毛细血管和静脉血之间存在差异(细胞成分、化学组成) 12、真空采血管: 蓝头管(枸橼酸钠、血凝管) 红头管(普通血清管、化学、血清学、血库) 金黄色管(惰性分离胶促凝管、化学) 紫头管(EDTA 抗凝管、全血细胞计数(CBC)) 黑色(枸橼酸钠、血沉) 13、血液标本采集顺序(血培养→蓝头管→黄头管(红头管)→紫头管→其他) 14、应用抗凝剂要求错误的(首选抗凝能力强的抗凝剂) 应用抗凝剂要求正确的 (抗凝剂用量要适当、 要求溶解快、 接近中性、 不影响结果测定) 12、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一个抗凝血酶分子上有多个肝素结合位点) 13、抗凝血酶(是一种主要的血浆生理性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基因位于(1 号染色体长臂) 抗凝血酶(AT)缺乏的常见原因(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抗凝血酶(AT)缺乏对动脉血栓形成(关系不大) 抑酶谱广泛的物质(AT) 14、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辅因子Ⅱ(HCⅡ)、α 1 抗胰蛋白酶(α 1—AT)、α 2-巨球蛋白(α 2—M)、C1 抑制物(C1—INH)) 15、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主要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T-Ⅲ)) AT-Ⅲ是体内生理抗凝的主要成分,约占体内抗凝作用的 70%—80%,其主要作用是与以 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活化凝血因子如凝血酶、Xa 等结合,从而灭活这些因子。 16、抗凝血酶Ⅲ(AT-Ⅲ)主要抑制哪种凝血因子(FⅡa) 17、凝血因子Ⅲ不能被什么灭活(抗凝血酶Ⅲ(AT-Ⅲ)) 18、首例发现的易栓症分子缺陷是(AT-Ⅲ缺乏) 19、肝素发挥抗凝作用是通过(加强或激活 AT-Ⅲ) 20、肝素可中和哪种物质而达到抗凝作用(凝血酶) 肝素在低浓度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因而可阻止凝血 酶形成, 并有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 抑制凝血酶自我催化, 抑制因子 X 等多种作用。 2+ 肝素在高浓度可阻断凝血酶纤维蛋白反应,其作用与钙离子(Ca )无关。 21、肝素叙述错误的是(可促进凝血酶形成) 22、肝素性质错误的(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形成) 肝素性质正确的 (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 存在于血管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的颗粒中、可阻止血小板聚集、是 RBC 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23、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增强抗凝血酶和凝血酶的亲和力) 24、肝素抗凝作用主要是(阻止凝血酶形成) 25、抑制凝血酶(肝素) 26、凝血酶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肝素) 27、与钙离子结合(枸橼酸钠、草酸钾、草酸钠、EDTA 钾盐) 28、与钙离子形成螯合物(枸橼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29、EDTA、枸橼酸钠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30、双草酸盐、草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结合成(草酸钙沉淀) 31、不与钙离子结合、抗凝原理与钙无关(肝素) 32、肝素适合(红细胞脆性试验、血浆渗量、血气分析、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 胞比容测定、红细胞比积测定) 33、肝素不适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全血细胞计数、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常规分析) 34、引起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染色偏蓝的抗凝剂(肝素) 35、EDTA-K2 适合(血细胞计数、血液常规分析、自动血液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 胞分析、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 36、EDTA-K2 不适合(凝血象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37、对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的抗凝剂(EDTA-K2) 根据 ICSH 建议作为首选的抗凝剂,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 都采用 EDTA-K2 或 EDTA-K3 抗凝。 38、枸橼酸钠适合(输血保养液、血液保存、血沉、凝血象检查) 枸橼酸钠不影响除钙离子以外的其他凝血因子及血液中有形成分, 常用于凝血象检查和 血液保养液中。 39、红细胞比积测定,最好的抗凝剂是(EDTA—K2) 40、适合红细胞比(压)积测定(肝素、EDTA-K2、双草酸盐) 41、不适合红细胞比积测定(草酸钾、枸橼酸钠) 42、抗凝剂用途错误的是(EDTA-Na2) 43、抗凝剂用途正确的是(EDTA 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草酸盐抗凝作用是与血浆 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AT-Ⅲ)的辅因子而起抗凝作用、枸橼酸 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44、最适合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EDTA-K2) 45、外周血细胞计数(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46、EDTA-K2 抗凝,粒细胞形态可维持(2h) 47、测定淀粉酶不宜用(草酸盐抗凝、EDTA 抗凝) 48、血小板聚集(PagT)试验不允许(选用 EDTA 抗凝剂) 49、PagT 试验标本采集后应在多少时间内完成试验(3 小时) 50、PagT 试验要求(试验前十天必须停用抑制血小板药物) 51、PagT 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允许(采血顺利,避免产生气泡、注意诱聚剂的质量和浓度) 52、防止糖酵解(EDTA/氟化钠抗凝剂) 53、血糖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54、抑制糖酵解的关键酶是(氟化钠) EDTA/氟化钠抗凝剂不仅可以抗凝,而且 EDTA 可以螯合 Ca 离子,抑制糖酵解。 55、血液 PH 和气体分析标本防止糖酵解的方法是(将它保存在有冰块的水中) 56、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配位化合物,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 57、用枸橼酸钠作为输血抗凝剂主要优点是(毒性小) 58、双草酸盐抗凝剂草酸钾和草酸铵比例为(4:6) 59、双草酸盐抗凝剂草酸铵和草酸钾比例为(6:4) 60、甲醇(固定血液涂片、提高细胞对染料的吸附作用) 61、影响血涂片制备厚薄的因素不包括(载玻片的质量、血液是否抗凝) 62、影响血涂片制备厚薄的因素包括(血滴大小、推片与玻片的角度、推片速度、血细胞比 容、染色时间、血液的黏稠度、血膜厚薄) 63、瑞氏染色叙述错误的是(血液粘度高) 64、瑞氏染色叙述正确的是(血滴小、角度小、速度慢、HCT 偏小) 65、推一张薄血片,可采用的方法最好为(减小推片角度,减慢速度) 66、推一张厚血片,可采用的方法最好为(加大推片角度,加快速度) 67、酸性染料(伊红) 68、碱性染料(美蓝、亚甲蓝、新亚甲蓝、灿烂甲酚蓝、中性红、天青、甲基硫堇、苏木素) 69、瑞氏染料的组成是(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亚甲蓝)) 70、姬姆萨由(伊红和天青组成) 71、瑞特染色叙述错误的(是由酸性染料美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新鲜配制的 染料可以马上使用、血片制成后,应立即固定染色,以免血细胞形态改变) 瑞特染色叙述正确的(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 种细胞最常用的血涂片方法、对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吸附作用,也有化学亲和作用、细胞 核被染成紫色或蓝色、 染色后细胞核常呈紫色或蓝色、 新鲜配制的染料需放置一段时间后才 能使用、甲醇的作用是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以增强染色效果、缓冲液的 PH 值对细胞着色 有较大影响、染色时间受室温的影响)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 具 有重要价值。瑞特染色细胞核的核蛋白与原、幼细胞的胞质为酸性物质,故与碱性染料美蓝 和天青相结合,染成紫红色或蓝色。 72、瑞氏染色作用(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 73、瑞氏染色原理叙述正确的(在水溶液中美蓝和伊红会形成沉淀、伊红和美蓝溶于甲醇而 组成瑞氏染液、美蓝带正电荷、美蓝容易氧化为天青、伊红为弱酸性染料) 瑞氏染色原理叙述错误的 (细胞成分含氨基多者易与美蓝结合、 细胞成分含羧基多者易 与伊红结合、染色的过程即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的过程、在 PH 偏酸的环境中细胞染色 偏蓝、伊红带正电荷) 美蓝和伊红溶于甲醇不溶于水。 74、瑞特染色步骤正确的(加瑞特染液,作用一段时间,再加等量缓冲液染一定时间后,冲 洗待干) 瑞特染色步骤错误的(血膜固定、加瑞特染液,冲洗,再加缓冲液,冲洗待干、加瑞特 染液,再加等量缓冲液,待染一段时间后,倒去染色液,冲洗待干) 75、瑞氏染色错误的(冲洗时应倒掉染液后以流水冲洗、瑞氏染色的最适 PH 值为 6—7、瑞 氏染料中含酸性染料美蓝和碱性染料伊红、 染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 染色时间不受室温影响) 瑞氏染色正确的(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细胞多少有关、染色过淡时可以复染、 染色偏酸或偏碱时,应更换缓冲液、缓冲液 PH 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缓冲液 PH 偏低, 血涂片颜色会偏红) 细胞染色时所带电荷随溶液 PH 而定。细胞在偏碱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 结合,染色偏蓝。在偏酸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 76、属碱性蛋白的是(红细胞胞质、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 属酸性蛋白的是(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胞质、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质) 网织红细胞(内含嗜碱性颗粒、内含嗜酸性物质) 77、缓冲液的作用(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 PH 条件) 78、对瑞特染色效果影响最大(染色液 PH) 79、瑞特染料成熟时 RA 值(1.3) 瑞特染料新配制时 RA 值(2) 80、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哪项无关(与有核细胞数量有关、染液的 PH) 81、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哪些有关(白细胞的多少、血膜厚薄、染色液与缓冲液的比例、室 内温度、染液存放的时间) 82、瑞氏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待涂片干燥后再加数滴甲醇 液于涂片上,数秒后用自来水冲洗) 83、瑞特染色血片中可见(异淋、幼稚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中毒颗粒) 瑞氏染色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网织红细胞) 84、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内的嗜碱性网状、点状结构只有在 1%煌焦油蓝活体染色下才能见到而瑞氏 染色下见不到。 85、瑞特染色偏酸(红细胞和嗜酸性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 因为白细胞核主要为核酸与瑞氏染液中的碱性美蓝结合成蓝紫色,而红细胞的 HB 为碱 性蛋白与酸性伊红结合成红色。 86、瑞氏染色时,PH 偏酸,红细胞会出现(红色) 瑞氏染色时,PH 偏碱,红细胞会出现(蓝色) 瑞氏染色时,PH 偏酸,血片着色偏红,应增高缓冲液 PH 值;PH 偏碱,血片着色偏蓝, 应降低缓冲液 PH 值。 87、瑞氏染色液偏碱,不会出现(嗜酸性颗粒呈桔红色、中性颗粒呈粉红色) 瑞氏染色液偏碱,可能出现(所有细胞呈灰蓝色、嗜酸颗粒呈暗褐色、中性颗粒偏粗, 呈紫黑色、淋巴细胞染成黑色) 细胞在嗜碱适度的条件下,嗜酸颗粒被染成橘红色,中性颗粒染成粉红色。 88、 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形态叙述错误的是 (嗜碱性颗粒易溶于水, 制片染色时不易脱水) 89、《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瑞—吉复合染色) 90、普通血片(瑞氏染色) 91、革兰染色基本步骤(结晶紫或龙胆紫初染→卢戈氏碘液媒染→酒精(乙醇)脱色→稀释 石碳酸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92、 抗酸染色基本步骤 (5%石碳酸复红液加温并延长染色时间初染→3%盐酸酒精脱色→吕氏 美蓝复染) 93、与革兰染色无关的染料是(美蓝、石炭酸复红) 与革兰染色有关的染料是(结晶紫溶液、草酸铵、卢戈碘液、沙黄) 94、与抗酸染色法无关的试剂是(结晶紫溶液、卢戈碘液) 与抗酸染色法有关的试剂是(石炭酸复红、3%盐酸酒精、吕氏美蓝) 95、网织红细胞计数(煌焦油蓝染液(灿烂甲酚兰)、新亚甲蓝) 96、不是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染色方法(伊红、丽春红、甲苯胺蓝、中性红) 97、革兰染色,未脱色的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紫色) 98、革兰染色,脱色的革兰阴性菌被染成(红色) 99、抗酸染色,未脱色的抗酸菌染成(红色) 1、抗酸染色,脱色的非抗酸菌染成(蓝色) 2、葡萄球菌经革兰染色后呈(紫色) 3、流感嗜血杆菌经革兰染色后呈(红色) 4、结核杆菌的染色方法是(抗酸染色) 5、葡萄球菌的染色方法是(革兰染色) 6、变性珠蛋白小体(煌焦油蓝染色) 7、细菌带负电荷,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8、碱性染料(细菌染色) 9、姬姆萨与瑞氏染色比较缺点在于(瑞氏染液对细胞核着色略差、姬姆萨对细胞质着色略 差) 10、姬姆萨与瑞氏染色比较优点在于(对细胞核着色较好、对寄生虫(疟原虫)着色较好) 1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最好的染液是(碱性亚甲蓝(美蓝)染液) 1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染液(瑞氏染色、碱性亚甲蓝(美蓝)染液) 1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形成的原因(胞浆/胞质中残存的核 糖核酸(RNA)变性) 14、网织红细胞(Ret)胞质中网状结构是由于含有何种物质(RNA) 15、网织红细胞(Ret)概念错误的(其胞浆经特殊染色后可见蓝色网状结构即 RNA) 网织红细胞概念正确的 (它是介于晚幼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通 常比红细胞稍大、在骨髓中的数量比外周血高、通常以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表示) 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哪项不正确(常见于重金属中毒)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哪些正确(正常人血涂片中常可见到、可见于骨髓纤维化、可见于铅 中毒、胞质内含大小不等数量不定的蓝黑色颗粒、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7、铅中毒时筛选指标血涂片可见(碱性点彩红细胞) 铅中毒时血涂片不可见(染色质小体、球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 18、点彩红细胞增高可见于(铅中毒、贡中毒、铋中毒、硝基苯中毒、溶血性贫血、巨幼细 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 19、PH 是溶液中(H 浓度的负对数) [H+] 20、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以 PH 来表示,可采用下列哪种表达式(-log10 ) 21、静脉血 PH 值(7.35) 动脉血 PH 值(7.40) 23、正常血液 PH 值(7.35—7.45) 正常脑脊液 PH 值(7.31—7.34) 25、血清学反应 PH 值(6—8) 26、干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 PH 值为(5—7) 27、李凡他试验(Rivalta),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 PH(3—5) 28、积液中黏蛋白错误的是(等电点为 PH6—7) 29、精液刚液化时,PH 值为(7.2—7.8) 精液 PH 测定应在 1h 内完成。放置时间延长,PH 下降。当 PH<7 或>8 时均影响精子活 动力。 30、溴甲酚绿测白蛋白 PH 应是(4.2) 31、LD 测定 LD—L 法(PH8.8—9.8) LD 测定 LD—P 法(PH7.4—7.8) 33、CK 测定(PH6.5) ALP 测定(PH9.8) 35、胰腺内的淀粉酶(PH6.9) 36、Percoll 分层液连续密度剃度分离法所得细胞层为(4 个) Ficoll 分层液单次密度剃度分离法所得细胞层为(3 个) 38、以下几项正常人参考值,哪一项显然是错误的(总蛋白 6.0—8.0g/L) 39、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何时升高(2—12 小时) 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何时升高(12—24 小时) 41、血清总胆固醇中,胆固醇脂占(70%) 血清甘油三脂中,甘油三脂占(90%—95%) 43、脑缺氧多长时间可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半小时、30 分钟) 44、某一样品含氮量 5g,该样品所含蛋白质为(31.25g) 45、用 RIA 检测 AFP 时,对原发性肝癌作出确定诊断的 AFP 的临界值为(AFP>400ug/L) 用 RIA 检测 AFP 时,对原发性肝癌作出可疑诊断的 AFP 的临界值为(200ug/L<AFP< 400ug/L) 47、锂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0.8—1.2mmol/L)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0.5—2.0ug/ml) 阿米卡星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4.0—8.0ug/ml) 地高辛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0.8—2.0ng/ml) 51、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每 ml 水中细菌总数<100) 52、我国卫生标准中,100ml 瓶装汽水,果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不得超过(5) 53、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是(2—4g/L) 54、尿沉渣相对离心力(RCF)(400g) 55、高速离心机的最高转速可达多少(2500 转/min) 56、冷凝集试验的正常值应≤(1:32) 57、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5%)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参考范围为 0.5—1.5%,在溶血性贫血时,其计数值常常增高,发 作期常大于 5%。 58、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15%) 51 59、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用 Cr 测定其半寿期为(<14 天) 60、 1 小时细胞排泄率试验, 尿 男性患者参考范围是 (红细胞<30000/h、 白细胞<70000/h) 61、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上,外底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质比为(1:(1—2)) 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上,内底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质比为(1:(0.5—1)) 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上,中层鳞状上皮细胞的核质比为(1:(2—3)) 62、内底层细胞的大小为(12—15um) 中层细胞的大小为(30—40um) 表层细胞的大小为(40—60um) 62、内底层细胞核的大小为(8—10um) 63、不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为(4um) 64、室内质控中最初求取均值的样本数不能少于(20 个) 65、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钾五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其得分 应为(100%) 66、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某次活动中,对于钾五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其中有一个批号结果超 过规定的范围,其得分应为(80%) 67、我国临床化学、血液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不满意的成绩是(<80%) 68、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 人类体细胞性染色体数为(1) 70、男性染色体(46XY) 女性染色体(46XX) 72、由 PHA 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仅反映 T 细胞的增殖功能,一般正常人外周血的淋巴 细胞转化率为(60%—80%) 73、具有密码子的氨基酸有(20 个) 74、血清中钙和磷相互的浓度关系是(以 mg/dl 为单位时)([Ca]·[P]=35—40) 75、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网织红细胞约需(72h、3 天) 网织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约需(48h、2 天) 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成熟红细胞约需(120h、5 天) 78、缺铁性贫血铁饱和度(小于 15%) 79、正常成人每天利用铁的量是(22mg 左右) 正常成人每天约排出(1mg 铁) 81、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值 MCH(27—34pg) 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值 MCHC(320—360g/L) 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值 MCV(80—100fl) 84、成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正常正确值为(≤15%) 85、红细胞(36—360fl) 淋巴细胞(35—90fl) 中间细胞群或单个核细胞群(90—160fl) 88、90—160fl 是指哪个区(中间细胞区) 89、哪类白细胞不包含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 90-160fl 的中间细胞区(MID) (嗜中性 粒细胞) 90、在 Beckman—Coulter JT 型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在 160—450fl 分布 范围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91、嗜中性粒细胞(160fl 以上) 92、巨大血小板(>7.5um) 小血小板(<2.5um) 94、小 RBC(小于 6um) 大 RBC(小于 15um,大于 10um) 巨 RBC(大于 15um) 97、尿液里的大红细胞(>8um) 尿液里的小红细胞(<6um) 99、血小板寿命为(7d、7 天、一个星期) 9 1、血小板计数(PLT)多少的叙述,错误的是(血小板增多:>300×10 /L) 9 血小板计数(PLT)多少的叙述,正确的是(血小板增多:>400×10 /L) 9 出现临床症状时,血小板的数量一般低于(70×10 /L) 4、血小板粘附率(53%—70%) 5、血液分析仪最适温度(18—22℃) 血液细胞分析仪测试最低温度(15℃) 血液细胞分析仪测试最高温度(30℃)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最适温度 18—22℃,低于 15℃,高于 30℃,均对结果有影响。其原 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不同,可致使细胞体积发生变化,而影响体积的测量,进而改变细胞的 黏度分布曲线,影响细胞计数。 6、手工法白细胞计数(试管稀释法)通常加稀释液量为(0.38ml) 7、单个核细胞密度(1.075—1.090) 红细胞及粒细胞密度(1.092) 血小板密度(1.030—1.035) 9 9 9 12、成人白细胞计数(4×10 /L—10×10 /L、(4—10)×10 /L) 9 13、儿童白细胞计数((5—12)×10 /L) 9 14、新生儿白细胞计数((15—20)×10 /L) 9 15、6 月—2 岁的幼儿的白细胞((11—12)×10 /L) 9 16、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超过多少,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7×10 /L) 9 17、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 /L) 9 1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2.0)×10 /L) 9 19、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10 /L) 20、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增高到多少(25) 轻度感染核左移,中度感染 10-20,严重感染 20-30。 21、 成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以下哪项 (白细 9 9 胞数<2×10 /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 /L) 12 22、男性红细胞((4—5.5)×10 /L) 12 23、女性红细胞((3.5—5.0)×10 /L) 12 24、新生儿红细胞((6.0—7.0)×10 /L) 25、男性血红蛋白(120—160g/L) 26、女性血红蛋白(110—150g/L) 27、新生儿血红蛋白(170—200g/L) 28、成年人贫血的判断标准是(男性 Hb<120g/L,女性 Hb<110g/L,新生儿 Hb<170g/L) 29、新生儿哪种血红蛋白最高(抗碱血红蛋白(HbF)) 30、新生儿抗碱血红蛋白(HbF)参考值(55%—85%) 31、HbA2 的正常参考值(1.2%—3.5%) 32、抗碱血红蛋白(HbF),2 周后(<2.5%) 33、每天生理破坏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量的(0.8%—1.0%) 9 34、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值为((25—75)×10 /L) 35、网织红细胞成人参考值(0.008—0.02) 36、网织红细胞新生儿参考值(0.02—0.06) 12 37、成年男性红细胞参考值是((4.0—5.5)×10 /L) 12 38、成年女性红细胞参考值是((3.5—5.0)×10 /L) 12 39、新生儿红细胞参考值是((6.0—7.0)×10 /L) 40、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是(110—150g/L) 41、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是(120—160g/L) 42、新生儿血红蛋白参考值是(170—200g/L) 72、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错误的是(嗜碱性粒细胞 0.5%—5%) 73、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碱性粒细胞占(0%—1%) 74、手工法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错误的是(淋巴细胞 40%—60%) 75、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 76、中性粒细胞包括所占比例为(0.5—0.7) 77、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参考范围为(1—5%) 78、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单核细胞占(3%—8%) 79、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80、红细胞占全血体积(40%) 81、血细胞比容的参考值是(男性 40%—50%,女性 37%—48%) 82、温氏法红细胞比积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为(0.45—0.50) 9 83、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定义和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成人>0.8×10 /L) 70、正常人每天需叶酸(200ug) 82、显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胆红素含量高于(34umol/L) 83、隐性黄疸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1.71—34.0umol/L) 6、“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0.1g/L 或 0.15g/24h、100mg/L 或 150mg/24h) 44、ICSH 推荐首选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标准方法是(魏氏法) 36、成人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参考范围(手工法)是(0.008—0.02) 新生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参考范围(手工法)是(0.02—0.06) 45、魏氏血沉测定用 0.106mol/L 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 46、魏氏血沉管管长 300mm,其内径最好是(2.4—2.7mm) 血沉管内径不小于(2mm) 47、魏氏血沉法女性的参考范围(mm/h)(0—20) 魏氏法测定血沉时,成年男性参考值为(0—15mm/h) 48、魏氏法测定血沉时,儿童参考值为(0—10mm/h) 49、成年男性潘氏法血沉的参考值为(0—10mm/h),成年女性潘氏法测定血沉的参考值为 (0—12mm/h) 71、原尿(180L) 72、肾脏要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尿量至少应大于(0.5L 或 500ml) 73、多尿(2.5L 或 2500ml) 75、少尿(0.4L/24h 或 400ml/24h 或 17ml/h) 77、无尿(0.1L 或 100ml) 79、尿标本量最好超过(50ml) 80、尿量不应少于(15ml) 尿量最少(12ml) 81、肉眼血尿(1.0ml) 83、尿沉渣红细胞、镜下血尿(>3 个/HPF) 86、尿沉渣白细胞、镜下脓尿(<5 个/HPF) 88、尿沉渣镜检细胞时,高倍镜视野(10 个) 89、尿液管型检查,低倍镜观察(20 个视野) 94、尿渗量(600—1000 Osm/kg) 95、血浆渗量(275—305 Osm/kg) 6、细菌占粪便干重的(1/3) 13、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的脑脊液约占全部脑脊液的(70%) 29、脑脊液腰穿蛋白质参考值为(0.2—0.4g/L) 30、脑脊髓液内蛋白质超过多少时常出现凝块(10g/L) 6 31、脑脊液白细胞数为(<10×10 /L) 32、脑脊液中红细胞数量应为(0) 6 33、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10)×10 /L) 6 34、新生儿脑脊液的白细胞不超过多少,脑脊液呈现浑浊时,WBC 数为(30×10 /L) 6 35、正常情况下,漏出液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超过(100×10 /L) 6 36、渗出液白细胞数常超过(500×10 /L) 40、血钠(135—145mmol/L) 41、血钾(3.5—5.5mmol/L) 42、血钙(2.25—2.75mmol/L)(9—11mg/dl) 43、血磷(0.8—1.6mmol/L) 44、血氯(96—108mmol/L) 45、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 46、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5.5mmol/L) 47、Na 低(小于 130mmol/L) 14、积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超过多少时有助于渗出液的判断(0.5) 15、判别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指示之一,积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的比值界线为(0.5) 16、浆膜腔积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比值,在漏出液为(<0.5) 浆膜腔积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比值是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的一项指标, <0.5 为漏出 液。 17、符合渗出液特点的项目有(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积液蛋白/血清蛋白比值为 0.7、积 9 液 LD/血清 LD 比值为 1.0、有核细胞数为 0.6×10 /L、比密为 1.025) 渗出液黏蛋白试验为阳性;积液蛋白/血清蛋白>0.5;积液 LD/血清 LD>0.6;有核细 6 胞为 500×10 /L;比密一般高于 1.018。 18、浆膜腔积液 LD/血清 LD(大于 0.6) 19、积液 LD 与血清 LD 的比值大于多少时,符合渗出液的特点(0.6) 浆膜腔积液的 LD 总活性以脓性积液为最高, 均值可达正常血清的 30 倍, 其次为癌性积 液,结核性积液略高于正常血清。积液 LD/血清 LD 比值>0.6 为渗出液的特点。 20、渗出液中 LD 与血清 LD 的比值常大于(0.6) 21、漏出液中 LD 与血清 LD 的比值(<0.6) 积液 LD/血清 LD 比值>0.6 可作为渗出液的诊断指标,而漏出液相反。 57、精液叙述错误的是(液化时间不超过 30min) 精液叙述正确的是(新鲜排出的精液凝成胶冻状、液化后可呈半透明乳白色、精液不液 化可抑制精子的活动、久未射精者排出的精液可呈浅黄色) 58、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60min) 59、精液排出后多长时间不液化,可不作显微镜检查(24h) 精液液化时间是指排精后精液从胶胨状转变成流动状液体的时间。正常人刚排出的精 液,有高度的黏稠性,放置 30 分钟后自行液化。如 24 小时不液化,则不能做显微镜检查, 可报告 24 小时不液化。 60、有生育能力的正常人一次排精量约为(2—6ml,平均 3.5ml) 61、不符合精液参考值的是(精液量 1.0ml,精子活动力 d 级) 62、符合精液参考值的是(精子活动率 80%、精子畸形率 10%、PH7.5) 9 63、正常人精子浓度为((50—100)×10 /L) 64、正常精液中畸形精子率小于(30%) 65、正常精液中正常形态精子应超过(30%) 66、精液中正常形态精子不低于(30%) 精子形态异常超过多少时为不正常,可影响受孕(30%) 67、活精子的正常值(75%) 68、正常人精液排出后 60 分钟内,精子存活率超过(60%) 69、正常人精液排出后 1 小时内,具有Ⅲ级活动力的精子至少(≥60%) 70、正常人精液排出后 1h 内精子存活率至少应(>60%) 71、精子形态学检查,要求精子数达到(200 个) 72、根据 WHO 推荐,将精子活动力分为(4 级) WHO 将精子活动力分为 a、b、c、d 四级。 73、精子活动良好,呈快速直线运动,属于(a 级) 74、精液检查见到精子运动缓慢,则精子活动力属于 WHO 分级的(b 级) 75、精子原地打转、活动迟钝应属于哪一级(c 级) 76、精子不运动属于哪一级(d 级) 93、前列腺液一般约占精液量的(30%) 94、欲连续作前列腺液标本采集,其间隔时间应为(3—5 天) 72、脑脊液氯化物较血清氯化物高,其 CSF 氯化物含量参考值为(120—130mmol/L) 73、腰池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200—400mg/L) 小脑延髓池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100—250mg/L) 脑室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50—150mg/L) 74、脑脊液氯化物浓度与血浆氯化物浓度相比(较高) 脑脊液氯化物浓度约为血浆氯化物浓度的(1.2—1.3 倍) 脑积液氯化物的含量低于多少可能发生呼吸中枢抑制(85) 29、羊水中水比例占(99%) 羊水中水分占 98%—99%,有机物和无机盐占 1%—2%。 31、妊娠几周后羊水量最多(最后 2—4 周) 32、妊娠晚期羊水量约为(1000ml) 妊娠 16 周时羊水量约为(250ml) 妊娠 40 周时羊水量约为(800ml) 妊娠期羊水过多(超过 2000ml) 妊娠期羊水过少(少于 300ml) 33、羊水检查一般需要羊水量为(20—30ml) 34、诊断胎儿成熟度及母婴血型不符的检查,需羊水量为(10—20ml) 35、诊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应选择妊娠几周的羊水(16—20 周) 42、羊水中肌酐浓度达到多少反映胎儿成熟(≥176.8umol/L) 43、羊水中葡萄糖浓度在何水平反映胎儿肾发育成熟(<0.56mmol/L) 44、羊水中胆红素浓度达到多少表示胎儿肝成熟(A450<0.02) 45、羊水中的脂肪细胞出现率达到多少反映胎儿皮肤成熟(>20%) 46、养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为多少时,提示胎肺不成熟(<1) 羊水中反映胎肝成熟的主要物质为结合胆红素; 羊水中反映肺成熟的主要物质为羊水泡 沫;羊水中反映胎肾成熟的主要物质为肌酐、葡萄糖;羊水中反映胎皮肤成熟的主要物质为 脂肪细胞;羊水中反映胎唾液腺成熟的主要物质为淀粉酶。 83、葡萄胎时,尿液经多少倍稀释和 HCG 的 LAID 试验仍呈阳性反应(200) 95、体外抗原抗体试验,最适的反应条件是(0.85%NaCl、PH6—8、37℃) 28、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温度(37℃) 45、应用肥达氏检查伤寒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有临床意义的 O 抗体,滴度是(1:80) 71、利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检测 CIC 时,PEG 最终浓度是(3%—4%) 88、嗜冷菌的最适生长温度(10-20℃) 89、嗜温菌的最适生长温度(20-37℃) 90、嗜热菌的最适生长温度(50-60℃) 4、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条件中氧的浓度一般为(5-10%) 5、弯曲菌的分离培养需何种环境(10%CO2、85%的 N2、5%的 O2) 72、流行性嗜血杆菌分(8 型) 73、螺杆菌属,目前发现的至少有(9 个种) 93、疑为钩端螺旋体的病人的尿液作分离培养时,需加入的药物是(5-Fu) 4、梅毒血清学试验在发病多长时间出现阳性(2 周) 梅毒感染后一般 2 周出现抗体。 88、中性粒细胞分叶核(3 叶) 7、某溶液的酸碱度从 PH5 降至 PH3,PH 下降 2,H 离子浓度增加(100 倍) 某溶液的 PH 由 7 改变为 4 时,氢离子浓度增加了多少倍(1000 倍) 10、HiCN 的最大吸收峰(540nm) HiCN 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的吸收峰波谷是(504nm) 已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的波长为多少(340) 11、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的吸收峰波长是(538nm) 12、胆固醇(TC)酶法测定波长(500nm) 13、以磷酸对硝基苯胺为底物,速率法测定血清 ALP,其监测波长为(405nm) 405nm 处吸光度增高可测(ALP、GGT) 14、还原型辅酶Ⅰ(NADH)的最大吸收波长是多少(340nm) 15、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P→L)活性时,将 NADH 氧化为 NAD,引起(340nm 吸光度降低) + 16、以 NAD 还原成 NADH 的反应为基础的生化分析,采用的波长及吸光度变化为(340nm, 从小到大) 辅酶Ⅰ的生理生化特点, NADH 在 340nm 有吸收峰, 没有。 NAD 如果反应方向为 NAD→NADH, 则在 340nm 处将有吸光度的上升,反之则下降。NADH 被氧化为 NAD,可在 340nm 处连续监测 吸光度下降速度。 17、配对错误的是(利用 NADH 时用—600nm 光源) + 配对正确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可测—Na 、紫外光法可测—AST、酶法可测—胆固醇、 免疫比浊法可测—ApoAⅠ) 18、日光灯波长约(0.5um) 19、显微镜分辨率约为(0.25um) 20、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 21、紫外光波长范围是(200—400nm) 肉眼可见光的波长(401—700nm) 肉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60nm) 23、肉眼可见光可呈现不同的颜色,650nm 应是什么色(红色) 24、紫外法测定蛋白含量的波长应为(280nm 或 215/225nm) 280nm 处是蛋白质结构中的芳香环的吸收峰;215/225nm 处是肽键的吸收峰。 25、紫外线杀菌力最佳波长为(265-266nm) 26、溴甲酚绿在一定条件下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绿色复合物,其吸收峰在(628nm) 27、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钠,其发射光谱的波长是(589nm) 28、生化分析仪的光源能量降低对单色光影响最大的波长是(340nm) 波长越小的光其能量越高。故在光源能量降低时,波长越小的光所受的影响越大。 29、用下列不同的波长测定同一浓度的悬浮液时,哪一波长所得吸光度最大(340nm) 3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iCN 法)叙述错误的是(溶血剂含氰化钾时其反应终产物 为 HiCN)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iCN 法)叙述正确的是(血红蛋白衍生物的最大吸收峰均 接近 540nm、不能直接根据吸光度进行计算、测定结果的校正必须以 HiCN 法为标准、碱羟 血红蛋白法不适合于血液分析仪分析) Hb 测定方法(仪器法) 31、HiCN 法的缺点(KCN 有毒) 32、HiCN 试验后处理应加入(先用水稀释,再用次氯酸钠混匀敞开放置 15 小时使 CN 氧化 为 N2 和 CO2 或 CO3 和 NH4) 33、SDS 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根据测定的吸光度可直接计算) SDS 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终产物的吸收峰为 538nm、本法为国内 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本法不适合进行白细胞计数、SDS 质量差异较大) 34、已淘汰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沙利酸化血红蛋白测定法) 35、血红素合成场所(有核红细胞和肝细胞的线粒体内) 36、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37、人体内主要运输铁、含铁总量最多的蛋白质是(Hb) 38、人体内分布何者所占比例最大(血红蛋白铁) 39、哪项试验是判断体内铁储存量最敏感的方法(血清铁蛋白(SF)) 40、人体内贮存铁蛋白质的主要形式是(铁蛋白) 41、营养评价指标(转铁蛋白) 42、转铁蛋白是正常人(铁的运输形式) 54、最能反映体内贮存铁的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 43、铁在血液中的氧化靠(铜蓝蛋白) 铁在血液中的运输靠(转铁蛋白) 49、正常成人红细胞内没有的生理性血红蛋白(HbH、HbS) 正常成人红细胞内有的生理性血红蛋白(HbA、HbA2、HbF、HbGower2) HbH 和 HbS 是异常血红蛋白,正常人红细胞内没有。 50、正常成人的主要血红蛋白 90%以上是(HbA 结构为(α 2β 2)) 正常成人的最少血红蛋白 1%以下是(HbF 结构为(α 2γ 2)) 51、血红蛋白β 链由多少个氨基酸组成(146 个) 血红蛋白α 链由多少个氨基酸组成(141 个) 52、正常血红蛋白的组成是由(由两对珠蛋白肽链和 4 个亚铁血红素构成、由珠蛋白肽链和 血红素合成、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 6、血红蛋白结构异常(HbS) 94、慢性再障治疗的首选方法(使用雄激素) 53、血红蛋白合成受(雄激素、红细胞生成素调节) 血红蛋白降解产物为(珠蛋白、亚铁血红素(胆红素、铁)) 54、 血红蛋白叙述错误的 (胎儿的血红蛋白主要成分为 HbF, 正常人出生后就完全不能检出) 血红蛋白叙述正确的(血红蛋白是由 4 条珠蛋白肽链各结合 1 个血红素形成的四聚体、 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是 64458、HbF 较 HbA 抗碱性强、HbS 为β 链异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 HbF 在成人中占 1%,新生儿占 80%—90%。 56、红细胞镰变试验同下列哪种 Hb 关系密切(HbS(硫化血红蛋白)) 红细胞镰变试验阳性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 病) 57、患者红细胞在缺氧环境中变成镰形(HbS 病) 58、检查下列哪种红细胞需将血液制成湿片并加入还原剂(镰形红细胞) 59、哪些血红蛋白能转化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bO2、Hbred、HbCO、HbF) 哪种血红蛋白不能转化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HbS)) 60、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哪种血红蛋白转化较慢(HbCO) 61、血红蛋白与高铁氰化钾作用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它们的反应式是(氧化) 62、高铁血红蛋白与氰(CN)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是通过(结合) 63、哪种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颜色叙述是错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呈红色) 哪些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颜色叙述正确 (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 还原血红蛋白呈暗红 色、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呈浅红色、碳氧血红蛋白呈樱红色、氰化血红蛋白呈樱红色、高铁血 红蛋白呈红褐色)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呈(棕红色) 64、哪项因素影响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异常血浆蛋白质、高脂 血症、脂滴、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 HiCN 法, 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 (如肝硬化) 易混浊。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低 10%—15%。 上午 7 时达高峰,随后下降。判断贫血上血红蛋白优于红细胞计数。 65、足以使红细胞计数产生显著误差(血浆球蛋白升高、白细胞数过高的病人、稀释液内有 酵母菌时、冷凝集素过高、每中格内红细胞数量的差异是均值的±8%) 66、不符合冷凝集素综合征(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符合冷凝集素综合征(抗原结合位点较多、0—4℃凝集反应最强、抗体为 IgM、多见于 中老年人) 67、血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对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哪些研究(细胞形态学、细胞生物学、血液 流变学、细胞和体液免疫、生化学) 68、不属于血液学研究的内容(病毒性肝炎) 属于血液学研究的的内容 (血细胞、 造血组织、 出血倾向和血管栓塞的致病原因、 外伤, 手术等造成的血液异常) 69、血液学检验在临床的重要作用,正确的是(反映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规律、防治和预后的 客观依据、鉴别和诊断的科学保证) 血液学检验在临床的重要作用,错误的是(仅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意义较大、了解机体免 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70、说法正确的是(血液学是涉及生化学、免疫学、生理学及遗传学等多门学科的一个独立 分支、人体的造血器官起源于中胚叶、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受特定基因、造血微环境和细胞 生长因子、白介素等的调控) 说法错误的是(造血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复制及多向性分化能力) 多系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3(IL-3)) 71、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卵黄囊) 72、中胚叶造血期首先形成血岛的是以下哪个组织(卵黄囊) 73、人胚第 3 周到第 9 周中胚层造血期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卵黄囊血岛) 人胚第 6 周到第 7 月肝造血期主要的造血器官是(肝脏) 74、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中性粒细胞起源于(粒—单系祖细胞) 75、粒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 76、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起源于(定向干细胞) 77、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于(肝) 78、衰老红细胞破坏在(脾脏) 79、正常成人出生后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髓) 80、出生后造血错误的是(5—7 岁以下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活动即为红髓) 出生后造血正确的是(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由骨 髓产生、长骨骨髓腔为脂肪细胞所代替称为黄髓,即失去造血功能、正常情况下,成人主要 的造血器官是骨髓) 81、说法错误的是(成人的骨髓几乎全部是红骨髓) 82、干细胞培养中常将 40 个或 40 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集落) 干细胞培养中常将 20—39 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大从) 干细胞培养中常将 3—19 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小从) 83、复苏细胞(慢冻快溶) 84、造血微环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 肪细胞、基质、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造血微环境是造血组织中除造血细胞之外的基质成分。 85、脂肪细胞不属于(造血组织) 86、血细胞发育经历了 3 个阶段(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原始及幼稚细胞) 87、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造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 88、多能造血干细胞的特征(自我更新、自我维持、多向分化) 89、多能造血干细胞叙述错误的是(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血液中不存在、造血干细胞 来源于造血祖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叙述正确的是(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造血干细 胞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 在特定条件下, 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细胞结节、 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 又能产生淋巴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向下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造血干细胞既存在骨髓中,也存在外周血中。 90、造血干细胞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CML) 造血干细胞疾病不包括(缺铁性贫血) 92、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的是(使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幼红细胞集落 形成单位(CFU-E)分化成原始红细胞、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加速红细胞增殖和分裂、对 骨髓巨核细胞的发育也有一定作用) 93、红细胞生成素(EPO)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红细胞生成素(EPO)为糖蛋白,由肾脏产 生、雄激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也间接通过肾脏产生 EPO 起作用) 红细胞生成素(EPO)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雄激素直接刺激肝脏产生 EPO、EPO 为脂蛋 白,可由肝脏产生、EPO 可由脑垂体产生) 95、组合不正确的是(EPO 促进血小板生成) 组合正确的是(TPO 促进血小板生成、IL-3 多系集落刺激因子、IL-6 能促进多向祖细 胞集落形成,使外周血细胞数目增加、Meg-CSF 促进巨核细胞集落形成、CSF-S 能形成脾结 合的干细胞) EPO 是红细胞生成素,它刺激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系统的祖细胞。TPO 是血小板生成 素,促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 96、叙述正确的是(IL-11 是发现较早的一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的广谱刺激因 子) 叙述错误的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是直接分裂、造血祖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复 制及多向分化能力、造血微环境即非造血细胞、杆状核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分裂) 97、血细胞发育与成熟规律是(细胞由大到小,核仁从有到无,颗粒从无到有、核浆比例由 大到小、核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核染色质由疏松到致密) 98、血细胞发育过程规律描述错误的是(核染色质结构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细胞体积由小 变大(巨核细胞例外)、核仁由无到有、胞浆颗粒从有到无) 99、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过程中其形态变化规律是(胞核由大到小) 1、血细胞形态演变规律错误的是(核染色质由粗糙、致密到细致、疏松、核染色质由紧密 到疏松) 2、不符合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发育过程形态演变规律的是(核染色质由粗糙到细致、核染 色质结构由紧密到疏松) 3、毛细血管间质细胞描述错误的是(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 4、毛细血管间质细胞描述正确的是(具有收缩功能、调节毛细血管的生长、可促进平滑肌 细胞的分化、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分化) 5、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 6、造血干细胞(CD34) 7、造血祖细胞(CD38) 8、原始粒细胞(CD33、CD13) 9、诊断 Common—ALL 的必需标记(CD10) 10、既是 T 细胞又是 NK 细胞的标志(CD2) CD2 表达于全部 T 细胞和 NK 细胞。 11、T 淋巴细胞(T-ALL)特异的免疫标志(CD3、CyCD3+) CD3 表达于全部 T 细胞。 12、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出现下列何种免疫标本(CD7、CD3) CD7,CyCD3 同属检测 T—急淋的最敏感指标,但只表达 CD7+不能诊断。 13、B 淋巴细胞(非 T—ALL)的免疫标志(CD10、CD19、CD22、HLA-DR) T 淋巴细胞(T—ALL)的免疫标志(CD7、CD5、CD2、CD3、CD8、CD1a) 14、哪项不是 B 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CD68) 15、辅助 T 淋巴细胞(Th 细胞)的免疫标志(CD4) 16、细胞毒性 T 细胞亚群(Tc 细胞)的免疫标志(CD8) 17、辅助性 T 细胞(Th 细胞)(表达 CD4 但不表达 CD8) + + 18、CD4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与 CD8 细胞数(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正常比值为(1.5—2) 19、健康个体外周血中,T 与 B 细胞比值为(2:1) + + 20、CD3 、CD8 是指下列何种细胞的标志物(细胞毒性 T 细胞(Tc 细胞)) + + CD3 、CD4 是指下列何种细胞的标志物(辅助性 T 细胞亚群(Th 细胞)) + + CD3 、CD2 是指下列何种细胞的标志物(T 淋巴细胞) CD25 是(激活 T、B 细胞的标记) CD19 反应谱广,是鉴别(全 B 系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标记) CyCD22 用于检测(早期 B 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是相当特异和敏感的) CD14 为(单核细胞特有) + + + CyIg ,PC—1 ,PCA 是(浆细胞的胞质特点) M4E0 的核型是(inv16 einv4) 21、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确诊(>30%的原始细胞 CD41 阳性) M7: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大于 30%。 22、原始巨核细胞(AML-M7)的免疫标志(CD41) 23、原始细胞呈 CD41 阳性的急性白血病属 FAB 分类的(AML-M7 型白血病) 24、符合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叙述是(原始细胞 CD41 或 CD61 阳性) 25、CD41、CD42 呈阳性表达(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 原始巨核细胞(AML-M7)CD41、CD42、CD61 阳性。 CD41a,CD41b,CD61,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为巨核系特有。 26、原始巨核细胞(AML-M7)特异的免疫标志(原始细胞电镜示 PPO 阳性反应) 27、PPO 阳性,POX 阴性反应见于(原始巨核细胞(AML-M7)) 急性原始巨核细胞白血病, (AML-M7) 原始细胞电镜血小板髓过氧化物酶 (PPO) (+) , POX(-)。 2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AML-M1)特异的免疫标志(MPO(抗髓过氧化物酶)) 29、抗髓过氧化物酶(MPO)为髓系特有。 - 3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大量幼稚细胞中有柴捆样 Auer 小体,POX 染色强阳性,HLA-DR , - + + CD34 ,CD13 ,CD33 ,最可能的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 3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 型)特有的遗传学标志是(t(15:17)) 32、t(15:17)(q21;q12)和 PML-RARA 融合基因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3) 型白血病) t(8:21)(q22;q22)、t(6:9)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型白血病) t(9:11)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5)型白血病) t(9:22)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33、细胞毒性 T 细胞(Tc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溶解靶细胞) 34、具有特异杀伤靶细胞作用的淋巴细胞是(细胞毒性 T 细胞亚群(Tc 细胞)) 35、环孢菌素 A 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毒性 T 细胞亚群(Tc 细胞)) 36、靶细胞或可溶性蛋白质及其他外来化学物质经活化蛋白 C(APC)摄入处理,供哪种细 胞特异性识别(辅助性 T 细胞亚群(TH 细胞)) 37、辅助性 T 细胞亚群(TH 细胞)细胞活化后,其与活化蛋白 C(APC)结合形式是(三分 子复合体) 38、主要裂解 FⅤa(活化因子 5)和 FⅧa(活化因子 8)的生理性抗凝蛋白是(活化蛋白 C (APC)) 39、辅助性 T 细胞的功能(辅助 B 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放大细胞免疫应答) 40、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移植 物抗宿主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41、哪些情况应行骨髓检查(不明原因发热,有恶病质、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周围血涂片中有幼稚细胞或可疑细胞、周围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减少或增多时) 42、骨髓检查的适应证有(白血病的疗效判定、某些代谢性疾病,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 某些原发或转移性癌肿、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判定、原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 骨髓检查禁欲征(血友病、晚期妊娠孕妇) 43、适于做骨髓检查的非造血系统疾病有(伤寒、黑热病、疟疾、转移性肿瘤、尼曼-匹克 病、戈谢病) 44、骨髓检查对哪种疾病确诊无意义(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骨髓检查对哪些疾病确诊有意义(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组织 细胞病)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的确诊根据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有关检验如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检查。 45、不属于骨髓检查的范围(血小板功能) 属于骨髓检查的范围(有无特殊细胞、有无寄生虫、有无转移癌细胞、红细胞形态) 血小板功能需通过血小板功能试验检测。 血小板生存时间,相关免疫球蛋白,血小板释放反应产物测定,血浆血栓烷 B2 测定, 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血块收缩试验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功能) 46、血小板有(钠泵和钙泵) 47、骨髓检查可确诊的有(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M)、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检查不能确诊的是(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骨髓检查仅能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确诊尚需结合铁染色及其他血液、生化检查。 48、急性白血病的诊断(骨髓细胞学涂片检查) 49、最有助于贫血初步确定的是(骨髓涂片检查) 50、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骨髓涂片检查) 51、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是(骨髓涂片检查) 巨幼红细胞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殊表现,骨髓涂片检查巨幼红细胞常>10%。 52、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检查是(骨髓检查) 53、诊断骨髓纤维化必须要做哪项检查(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骨髓活检) 54、什么疾病除骨髓涂片外,作骨髓活检更有必要(骨髓纤维化) 55、哪项不是鉴别骨髓纤维化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要素(脾肿大程度) 哪些是鉴别骨髓纤维化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要素(PH 染色体检查、碱性磷酸 酶染色(NAP 染色)、骨髓活检、泪滴形红细胞比例) 56、周围血中幼红、幼粒细胞易见,外周血出现泪滴形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出现“干 抽”(骨髓纤维化) 57、不是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特点(常见原粒) 58、骨纤维化晚期(骨髓增生减低) 59、骨髓穿刺呈“干抽”,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轻度脾肿大,最符合哪种疾病的诊断(原 发性骨髓纤维化) 60、骨髓穿刺呈“干抽”,外周血无幼稚细胞出现,脾不肿大,最符合哪种疾病的诊断(再 生障碍性贫血) 分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脾是否肿大) 61、作骨髓穿刺时抽出的标本油珠多(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减少, 红髓被脂肪组织代替, 抽出的标本脂肪滴明显 增加。 62、骨髓穿刺成功(骨髓片中镜下可见浆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 63、骨髓稀释的标志(骨髓有核细胞很少、未见到骨髓小粒和脂肪滴、杆状核粒细胞比例低 于分叶核粒细胞、涂片中以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下列为骨髓稀释的标志,但哪项除外(镜下见到浆细胞、肥大细胞等) 骨髓液被稀释的标志是骨髓涂片上骨髓小粒及脂肪滴减少,各阶段细胞减少且比例失 调,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大于杆状核,无巨核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等。 64、油镜观察骨髓象,观察并分类多少个有核细胞(200—500 个) 65、粒红比例指的是(粒细胞百分比总和有核红细胞百分比总和之比) 66、骨髓增生程度主要判断标准是(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 正常血片中原巨核为 0,一张骨髓片中可见巨核细胞为 7—35 个。 67、正常骨髓象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以产板型巨核细胞最多、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 大约是 2—4:1) 68、哪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原始淋巴细胞占 8%、淋巴细胞系占 1/4,以原淋巴细胞和 幼淋巴细胞为主) 哪些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为 3:1、粒红比例 4:1、原 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粒细胞系占 1/2,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占 多数、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巨核细胞数通常于 1.5×3 平方厘米的涂片中有 7— 35 个) 正常骨髓象的特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 2—4:1。粒细胞系:50—60%, 原始粒细胞<2%,早幼粒<5%。正常骨髓中淋巴细胞占 20%,主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原 始、幼稚淋巴细胞极少见。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 69、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与红细胞比例为(1:1) 7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易见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CML)) 71、骨髓增生程度低下(溶血性贫血危象) 14、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20%) 72、白血病特征正确的是(白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肝、 脾、淋巴结、 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中、 白血病细胞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段) 白血病特征错误的是(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属中、老年性疾病) 73、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与慢性,我国急性白血病发病率 约为慢性白血病的(5 倍) 73、急性白血病(周围血有幼稚细胞) 74、急性白血病 MIC 分型概念包括(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 75、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骨疼、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76、急性白血病导致临床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 76、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也可降低) 77、原始细胞的共同特点(胞浆中无颗粒、均有核仁、胞体较大) 不是原始细胞的共同特点(均见瘤状突起、核染色质细致、疏松) 瘤状突起并非所有原始细胞均具有。 78、粒系和淋系原始细胞的共同特点(胞浆色质粗糙、密集、结块、胞体多较大、核仁比幼 稚细胞清楚) 79、胞体直径 10—18um,核染色质细致,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核仁 2—5 个,界限清楚, 胞浆淡蓝色,着色均匀浅淡(原始粒细胞) 80、某细胞胞体直径 10-18um,圆形或类椭圆形;胞核较大,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 颗粒状,如一层薄纱;核仁 2-5 个;胞质少,胞浆量少,呈天蓝色,透明天兰色,无颗粒。 该细胞为(原粒细胞) 81、胞体直径 12-20u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仁可见或消失,核染 色质开始聚集。胞浆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大小、形态或多少不一的紫红色 非特异性天青嗜苯胺蓝颗粒。POX 染色阳性。这是(早幼粒细胞) 82、核染色质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较多,呈淡蓝色,浆内有非特异性噬苯胺蓝颗粒 (早幼粒细胞) 83、核染色质聚集,有核仁或消失,胞浆较多、呈淡红色,浆内有嗜苯胺蓝颗粒,核浆比约 1:1(中性中幼粒细胞) 84、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上,见到一个 10—15um 的圆形白细胞,3 叶核,核染色质深紫红色, 粗糙,细胞质呈淡橘红色,胞质中颗粒多,细小,均匀分布,呈浅紫红色,该细胞为(中性 分叶核粒细胞) 85、粒细胞中嗜苯胺蓝颗粒包含(髓过氧化物酶(MPO)、溶菌酶、酸性水解酶类、中性水 解酶类) 86、胞浆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形如小珠的桔红色颗粒(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87、胞浆淡蓝色,浆内有粗大而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可压在核上(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88、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见到一个 10—12um 大小的圆形白细胞,胞核结构不清,分叶 不明显,核染色质粗而不匀,细胞质呈淡橘红色,细胞质中颗粒少,大小分布不均,常覆盖 核上,呈蓝黑色,该细胞为(嗜碱性粒细胞) 89、胞体直径 10—18um,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排列紧密、分布不均、有明显厚实感,核仁 1 —2 个、清晰,核膜清楚、胞浆很少、亮蓝色、仅环于核周(原始淋巴细胞) 90、白细胞形态叙述正确的是(淋巴细胞核圆形,偶见凹陷,染色质粗糙细致) 91、胞浆淡红色,含有许多细小,均匀的淡红色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 92、胞浆天蓝色,量少,可含有少量嗜天青颗粒(小淋巴细胞) 93、巨核细胞形态特征是(胞体大,胞质丰富、核染色较淡,染色质较细致,无聚成车轮状 倾向、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核畸形或多形的巨幼红细胞) 94、胞体大且有伪足,染色质纤细网状,并见一个大而清晰核仁,核形不规则,核形略有扭 曲,胞浆呈毛玻璃样灰蓝,未见颗粒(原始单核细胞) 95、哪种原始血细胞核染色质呈纤细、疏松、网状(原单核细胞) 96、单核细胞形态(染色质粗糙致密,排列均匀) 97、核偏位,胞浆有混浊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核染色质呈车轮状(浆细胞) 98、直径 8—15um,胞核偏位,核染色质常排列成车轮状,胞浆丰富、染蓝色或红蓝相混的 蓝紫色、有泡沫感(浆细胞) 99、与浆细胞特征符合的是(核偏位、 可见核旁淡染区、胞浆有泡沫感、核染色质浓密成块、 又称为绒毛型细胞) 1、与浆细胞系统特征不符合的是(胞浆内可见 Auer 小体) 2、核染色质粗颗粒状、不均匀、着色深,核仁较大、界限不清,胞浆深蓝,浓稠,不均匀。 核周有淡染区,可见伪足突出(原始红细胞) 3、胞体直径 15—20um,可见伪足突出,核染色质粗颗粒状,不均匀,着色深,可有 1—3 个核仁,较大界限不清,胞浆深蓝浓稠,核周有淡染区(原始红细胞) 4、某细胞胞体直径为 15—20um,圆形,边缘有钝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核染色质呈颗 粒状,有核周淡染区,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该细胞为(原红细胞) 5、核圆形居中,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浆呈多色性(中幼红细胞) 6、细胞直径 10um,核圆形,小于细胞直径的一半,核固缩,染深紫红色,核偏位,胞质染 粉红色,胞质内无颗粒。该特征符合(晚幼红细胞) 7、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特征是 (骨髓中原始细胞>30%, 原始及早幼 (幼稚) 细胞>30%) 8、某系原始细胞>30%(急性白血病) 9、某系白细胞增多接近成熟为主,原始细胞≤10%(慢性白血病) 10、急性白血病预后(小于 6 个月) 11、急粒(AML)(原始细胞大于 30%、周围血中早幼粒细胞、原始细胞>50%) 12、白血病复发的实验室指标是骨髓涂片中(原始、幼稚细胞大于 20%) 13、急粒(AML)复发的实验室指标是(原始细胞大于 20%) 急粒(AML)复发标准:①骨髓中原始粒细胞>5%,<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疗一个 疗程仍未达到骨髓完全缓解者。②骨髓原始粒细胞大于 20%。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达到三者任何一条均为复发。 15、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分类最主要的区别是(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骨髓白血 病细胞的分化程度、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白细胞数目的多少) 16、急淋(ALL)与急非淋(AML)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17、 (ALL) 急淋 的原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有 (核染色质致密, 分布不均匀、 糖原染色 (PAS) 多为阳性、过氧化酶(POX)染色呈阴性反应) 18、急淋分(L1,L2,L3 三型) 19、急淋 L1 和 L2 在形态学上的鉴别主要依据(细胞大小、胞浆量、胞核形态、核仁) 20、急淋(ALL)L1 型的原始淋巴细胞的特点有(小细胞,核染色质粗,核形规则、糖原染 色(PAS)多为阳性、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呈阴性反应) 21、FAB 分型法诊断急淋(ALL)L1 型的标准之一是(小原淋巴细胞占 80%以上、 淋巴细胞) B 22、诊断急性混合白血病(MAL)最重要的方法是(免疫表型检查) 23、酯酶双重染色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M4) AML-M4 的特异性酯酶(S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均为阳性。 24、NAP 染色主要用于鉴别(类白血病与慢粒(CML)) 类白血病的 NAP 积分明显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NAP 积分明显降低。 25、碱性磷酸酶(NAP)染色主要用于鉴别(化脓性细菌感染与病毒性感染) 化脓性细菌感染的 NAP 积分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的 NAP 积分明显降低。 26、NAP 染色主要用于鉴别(再障(AA)与 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再障(AA)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的 NAP 积分明显减低。 27、NAP 染色主要用于鉴别(急淋(ALL)与急粒(AML)) 急淋(ALL)的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增高,急粒(AML)的碱性磷酸酶(NAP)积 分明显降低。 28、碱性磷酸酶(NAP)染色主要用于鉴别(真性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 NAP 积分明显增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 NAP 积分明显减低。 29、NAP 积分值增高,全血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不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30、碱性磷酸酶(NAP)阳性(急性阑尾炎、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淋(AL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慢粒急性变时、细菌性感染) NAP 阴性(急粒(A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慢粒(CML)、阵发性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PNH)、多发性骨髓瘤(MM)、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的疾病是(慢粒(CML)) 32、哪项不是慢粒(CML)慢性期的特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增高) 哪些是慢粒(CML)慢性期的特点(嗜酸、嗜碱粒细胞增高、PH 染色体阳性、脾脏显著 肿大、原粒和早幼粒细胞之和<5%) 33、与慢性期 CML 血象不符合的是(多见红细胞碎片) 与慢性期 CML 血象符合的是(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可高达 10%以上、初诊病例血小板常增多) 34、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NAP)积分>200 分(类白血病反应) 35、类白血病说法正确的是(严重感染可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核左移、可有白细胞不 增多、骨髓象变化不大,最常见中性粒细胞型) 86、类白血病反应常见病因是(感染、肿瘤) 36、再障(AA)的致病因素是(放射性核素) 88、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脾肿大) 37、最易与再障(AA)混淆的疾病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与再障关系密切,临床上有再障-PNH 综合征,包括再 障转化为 PNH、PNH 转化为再障,再障伴发 PNH、PNH 伴发再障。故二者易混淆。 38、区别再障(AA)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试验是(酸溶血试验) 再障(AA):酸溶血试验阴性。PNH:酸溶血试验阳性。 39、哪项符合 PNH 的叙述(血管内溶血、常于清晨发现酱油色尿) 40、PNH 病人下列哪些实验可出现阳性(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 试验)、蔗糖溶血试验、 蛇毒溶血试验、冷抗体溶血试验、补体溶血敏感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41、诊断 PNH 应选作哪些试验(酸溶血试验、蔗糖水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42、PNH 简易重要试验(蔗糖水溶血试验阳性) 79、PNH 的确诊实验是(酸化血清溶血实验) 43、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最基本的确诊试验是(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 试验)阳性) 4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强阳性反应) 45、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最强的是(AML-M3a)46、过氧化物酶(POX)阳性增强的是(再障(AA)) 47、过氧化物酶(POX)阴性的是(急淋(ALL)) 48、骨髓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可呈阴性反应的是(急粒(AML)、急单(AML— M5)、急淋(ALL)、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ML—M4)、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 骨髓原始细胞 POX 染色阳性反应可见于(原粒、原单) 49、正常血细胞 POX 染色结果,哪项错误(原粒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正常血细胞 POX 染色结果,哪些正确(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早期原单核细胞为阴 性反应、淋巴细胞系为阴性反应、红细胞系呈阴性反应) 50、POX 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判断正确的是(急粒(AML)POX 染色为阳性,急单 ±,急淋(ALL)POX 染色为阴性) 51、 鉴别急粒 (AML) 和急淋 (ALL) 鉴别原粒与原淋、 、 鉴别小原粒与急淋 (过氧化物酶 (POX) ) 53、鉴别急淋(ALL)与急非淋(AML)(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原粒:POX 阳性;原淋:POX 阴性。 55、区别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淋(ALL),最常见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为(POX) 56、急粒(AML)与急淋(ALL)鉴别要点是(前者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染色通 常阳性、后者原始细胞 POX 染色通常阴性) 急粒(AML)与急淋(ALL)共同特点是(高热、感染、出血、白细胞计数较高,多在 300×109/L 以上、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 57、急粒、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强阳性) 58、急性红白血病(AML—M6)时的幼红细胞或特征病理细胞(糖原染色(PAS) 呈强阳性) 59、急淋(ALL)(糖原染色(PAS)阳性) 60、正常血细胞糖原染色(PAS)正确的(原粒为阳性反应) 正常血细胞糖原染色(PAS)错误的(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成熟红细胞呈阳性反应、 原单为阳性反应、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阳性反应) 61、鉴别慢淋(CLL)与淋巴瘤(糖原染色(PAS)染色) 62、慢粒(糖原染色(PAS)积分值增高) 淋巴瘤(糖原染色(PAS)积分值降低) 63、鉴别红白血病(AML—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PAS 染色) 红白血病:PAS 阳性;巨幼细胞性贫血:PAS 阴性。 64、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贫血(糖原染色(PAS 染色)) 65、出现明显的病态造血,PAS 染色红系细胞呈阳性反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66、糖原染色(PAS)呈强阳性的细胞是(原巨核细胞) 67、过碘酸雪夫(PAS)叙述正确的有(淋巴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时的积分增高、不典型巨核 呈强阳性反应、霍奇金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 68、鉴别戈谢细胞与尼曼—匹克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ACP)染色) 69、鉴别多毛细胞白血病与慢淋(酸性磷酸酶染色(ACP)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70、多毛细胞白血病(HCT)的特征性细胞化学染色为(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强阳性) 酸性磷酸酶染色:多毛细胞白血病++,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 71、鉴别原粒与原单、鉴别急粒与急单的细胞化学染色是(α -NAE+NAF 抑制试验) 急粒(AML):α -NAE 染色阳性不被 NaF 抑制;急单(AML—M5):α -NAE 染色阳性被 NaF 抑制。 73、急粒(AML)与急单(AML—M5)的鉴别(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阳性可否被氟化钠 抑制) 急粒(AML):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阳性不被 NaF 抑制;急单(AML—M5):非特 异性酯酶染色(NSE)阳性被 NaF 抑制。 74、α -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 -NAE)阳性(原单) 75、α -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 -NAE)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幼单) 76、急单(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强阳性、α —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 -NAE)强阳性、 α -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 -NAE)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NaF)抑制) 77、粒细胞特异性酯酶(SE)染色(AS-DNCE 染色) 78、氯醋酸 AS-D 萘酚酯酶叙述正确的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幼红细胞均呈阴性、单核细 胞为阴性,个别呈弱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多呈阳性、巨核细胞呈阴性反应、血 小板为阴性反应) 79、氯醋酸 AS-D 萘酚酯酶染色叙述不正确的是(其活性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氯醋酸 ASD 萘酚酯酶不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80、哪种疾病的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能被氟化钠(NaF)抑制(急性髓系细 胞白血病(AML-M5)) 81、白血病细胞α —NAE 染色阳性,且被 NaF 抑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 型) 82、 非特异性酯酶 (NSE) 染色对检出哪种白血病意义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M5 型) ) 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 AML-M2(+);AML-M7(-);AML-M5(+);A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83、叙述正确的是(AML-M5 时,AS-DAE 染色呈阳性反应,且被 NaF 抑制) 84、哪种疾病的原始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阳性能被氟化钠(NaF)抑制(急非淋 白血病(AML-M5)) AML-M5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并可被 NaF 抑制。AML-M3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并不被 NaF 抑制。ALL、AML-M7 及浆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为阴性。 90、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变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骨髓中原始细胞≥20%) 91、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最有意义的依据是(PH 染色体阳性) 92、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点(白血病裂孔现象) 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特征的是(血清尿酸增高、巨脾、PH 染色体存在、NAP 活性降低) 白细胞裂孔:急性白血病;PH 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 93、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的骨髓象常有哪些改变 (原始或幼稚细胞胞浆中有 Auer 小体、 白血病裂孔现象、白血病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骨髓象没有哪些改变(常有 PH 染色体、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阳性可被氟化钠所抑制) PH 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染色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阳性, 不能被氟化钠抑制;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所抑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的特点。 1 94、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类白血病反应要点是(PH 染色体阳性) 慢粒(CML)时,PH 染色体阳性;类白血病反应时,PH 染色体阴性。 9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描述错误的是(PH 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所 有慢粒患者均可检出该染色体)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描述正确的是(白细胞数显著升高,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 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为主, 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属于多能干细胞水平上 突变的克隆性疾病、 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 0、 NAP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提示为加速期) 大约 1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PH 染色体为阴性。 9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 染色体阴性病例占(5%—10%) 9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描述错误的是(PH 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异性染色体畸变, 所有慢粒患者均可检出该染色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描述正确的是(NAP 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 0、白细胞数 显著升高,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并有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属于多能 干细胞水平突变的克隆性疾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提示为加速期) 98、PH 染色体是哪组染色体异常(t(9;22)) 99、PH 染色体描述哪些正确(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标记染色体、核型为 t(9;22) (q34; q11)、分子异常为 BCR/ABL 融合基因、可存在于整个病程中)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t(9;22)(q34;q11)、出现 BCR/ABL 融合基因)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PML-RARA 融合基因、t(15;17)) 3、支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是(白血病细胞中易见 Auer 小体、可见“柴 捆细胞”、CD13(+)、CD33(+)、HLA—DR(-)、PML—RARA 融合基因(+)、t(15; 17)形成的 PML-RARA 融合基因) 4、特异性染色体有(慢粒时的 Ph 染色体、急早幼粒:t(15;17)(q22;q21)、Burkitt 淋巴瘤:t(8;14)) 5、MIC 小组命名的 AML-M2 标志染色体异常是(t(8;21)) 6、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均可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7、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是(PK 酶缺乏症) 8、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病性贫 血、缺铁性贫血) 骨髓病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增生能力低下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9、血小板不减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 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A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0、血小板增多的病因有(感染、肿瘤、手术后、脾切除后) 血小板增多的病因不包括(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一天的波动在多少范围内(0.1) 11、哪些有助于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不成熟细胞 POX 和 SB 染色阳性、原始细胞 中有 Auer 小体、原始细胞 AS—DCE 染色呈阳性) 12、Auer 小体可出现在下列何种疾病的原始或幼稚细胞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 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急性红白血病(AML—M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 —M5)) Auer 小体不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的原始或幼稚细胞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 13、哪种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可靠的依据(原始 细胞浆中可见 Auer 小体) 哪些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共同的特征(篮状细胞 增多、原始细胞>3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形态显著畸形) 急淋,原始细胞中无 Auer 小体;急粒,原始细胞中可出现 Auer 小体。 14、Auer 小体错误的是(只出现于白血病性原粒细胞胞质中) Auer 小体正确的是(由嗜天青颗粒融合串连而成、瑞氏染色呈红色、过氧化物酶染色 呈阳性反应、糖原染色呈阴性反应) 15、不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白血病细胞胞浆中可见 Auer 小体) 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白血病细 胞易浸润肝、 脾和淋巴结、 白血病细胞 PAS 染色可呈阳性反应、 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 白血病细胞胞浆中可见 Auer 小体不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而是急性粒 细胞白血病(AML)的特征。 16、苏丹黑 B(SB)阳性,NAP 阴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 17、苏丹黑 B(SB)染色结果正确的是(原粒细胞早期呈阴性反应,后期可见少数阳性颗粒) 18、苏丹黑 B(SB)染色叙述正确的有(苏丹黑 B(SB)溶于脂质中呈棕黑色或深黑色颗粒、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一般呈阳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 19、哪种疾病的异常白细胞含有丰富的类凝血活酶物质,并能消耗凝血因子(急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AML—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点。AML—M3 型的白血病细胞含有粗大的嗜苯胺蓝颗粒,其 中含有丰富的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20、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主要依据是(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 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 50%以上,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少见)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诊断依据,慢淋的骨髓象特点:淋巴细胞增生,可达有 核细胞的 40%以上,以大量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少见。 21、哪项不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特点(骨髓中见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 哪些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特点(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 老年人、白细胞计数增高、外周血和骨髓象中易见到蓝状细胞) 22、骨髓象中以分化较好的小淋巴细胞居多,>50%,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也升高>6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23、慢淋(CLL)B 细胞性约占(95%) 异淋多为(T 淋巴细胞) 24、慢淋(CLL)哪项核型异常患者预后较好(+12) 8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的特征(血片中蓝细胞明显增多,周围血易见蓝状细胞、 淋巴细胞比例>80%) 25、慢淋(CLL)特点(周围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60%、血片中蓝细胞明显增多) 26、慢粒(CML)骨髓象特点(粒细胞系各阶段均见增多,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增多 为主) 27、慢粒血象特点(白细胞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28、慢粒(CML)(周围血有较多中、晚幼稚粒细胞伴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9、急粒(AML)血象特点(白细胞分类可有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早幼粒细 胞明显增多、周围血中早幼粒细胞,原粒细胞>50%) 30、急粒(M2)血象(白细胞分类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31、急粒(AML—M2 型)(有白血病裂孔现象) 不符合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 型)的是(原始细胞中应无 Auer 小体、中性粒细 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增生为主、PH 染色体阳性) 32、骨髓幼红细胞>50%,伴病态造血,同时出现 30%以上的原粒和早幼粒细胞(急性非淋 巴细胞白血病-M6 型) 3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与 MDS-RAEB 的区别(原始细胞的数量) 34、绿色瘤(急粒(AML)) 3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急淋(ALL)) 36、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急单(AML—M5)) 37、 血细胞超微结构中, 表面没有微绒毛, 胞质内常出现很多 S 颗粒的是 (中性中幼粒细胞) 38、血细胞超微结构中,胞质内有脂肪滴的是(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39、贫血指全血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HCT)均减少) 41、外周血病态造血包括(中性粒细胞 Pelger 异常、巨幼样变幼红细胞、幼稚或原始粒细 胞、异形红细胞) 5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因未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42、骨髓病态造血最常出现于哪种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4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叙述正确的是(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叙述错误的是(出现病态造血即可诊断 MDS、有未成熟前 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即可诊断为 MDS、预后较好,不会发生急性白血病变、原发性较继 发性 MDS 多见、幼红细胞 PAS 染色呈阴性) 57、不属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属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多发性骨髓瘤(MM)、 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贫血) 44、哪种血液病骨髓病理检查时会见到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MDS)) 45、哪项不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造血细胞调亡减低) 哪些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造血功 能严重絮乱的疾病、 可演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可演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 ) 46、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铁染色内、外铁增加,有较多环形铁粒幼细胞) 47、铁染色时,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抗原检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