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胆管内的"T"型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可在术后几天拔出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腹腔镜胆道术后拔T型引流管时间的探讨
作者:付裕,陈德兴,万
东,魏成宽&&&&作者单位: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术后拔T型引流管时间的选择,以减少拔管后胆汁瘘的发生率。方法:自1997年7月~2006年11月,我院腹腔镜胆总管留置T型引流管术后拔管或行胆道镜检查出现胆汁瘘8例,根据术后拔管时间及是否行胆道镜检查进行分组,统计拔管后胆汁瘘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造影证实不需行胆道镜检查者于术后2周拔管胆汁瘘发生率2.9%,术后3周拔管无胆汁瘘发生0%;术后需行胆道镜检查者6周行胆道镜检查胆汁瘘发生率1.8%,术后7周行胆道镜检查胆汁瘘发生率0%。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引流管拔管时间:T型引流管造影无残留结石至少术后3周拔除T型引流管;T型引流管造影有残留结石,术后至少7周行胆道镜检查可降低胆汁瘘的发病率。
【关键词】& 腹腔镜;T型引流管;胆道镜;胆汁瘘
我院自1997年7月~2006年11月,共收治683例腹腔镜术后胆总管留置T型引流管病例,其中拔除T型引流管(简称T管)或行胆道镜检查中发生胆汁瘘11例,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83例,男379例,女304例,年龄21~101岁,均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型管引流术,术后为拔除T管再次入院,造影后拔除T管或行胆道镜检查共发生胆汁瘘8例,其中术后行T管胆道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胆汁排泄通畅、且连续24h闭管无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正常,未行胆道镜检查者306例,在术后2周(14~20d,平均16d)拔管者136例,出现胆汁瘘4例(2.9%),在术后3~4周(21~28d,平均24d)拔管T管者170例,无胆汁瘘发生;术后行胆道镜检查377例,其中术后6周(42~48d,平均44d)行胆道镜检查276例,出现胆汁瘘5例(1.8%),术后7周(&49d,平均53d)行胆道镜检查101例,无胆汁瘘发生。
&&&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8例胆汁瘘其中4例经原窦道成功植入引流胶管或导尿管引流,患者腹痛缓解,于术后3~5d后无胆汁引流、复查B超腹腔内无积液后拔除引流管;4例腹膜炎较重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腹腔引流术,术后3~6d无引流后拔管,另2例(1例考虑有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术中见T管窦道在胆总管切口处断裂)再次行胆总管置T管引流术,术后10~14d带T管出院,延期到术后2个月行胆道镜检查、取石拔T管。
&&& 2& 讨论&
&&& 2.1& 腹腔镜胆总管置T管术后拔除T管发生胆汁瘘相关因素:我院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术初期,拔除T管时间参照常规剖腹手术的拔T管时间,即术后T管胆道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胆汁排泄通畅、闭管试验阴性者术后2周拔除T管,或疑有或明确有胆道结石者在术后6周行胆道镜检查[1],其胆汁瘘发生率较高,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腹腔镜手术创伤轻,腹腔内粘连形成轻且慢;②患者高龄(本组中3例在65岁以上)、患有低白蛋白血症(本组2例)、糖尿病(本组1例)等合成代谢差;③T管材料的影响,如硅胶管组织刺激轻,不易形成组织粘连;④药物影响,如糖皮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抑制蛋白质合成。
&&& 2.2& 腹腔镜胆总管置T管术后拔除T管的时间选择:我院在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术初期(2005年3月之前),术后T管胆道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胆汁排泄通畅、闭管试验阴性者术后2周拔除T管,或疑有或明确有胆道残余结石者在术后6周行胆道镜检查,其胆汁瘘发生率较高。而在此期间部分患者因故(非医疗原因)延长拔管时间达术后3周以上(&21d),或术后7周以上(&49d)行胆道镜检查者无胆汁瘘,以及在2005年3月以后此类病例在术后T管胆道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胆汁排泄通畅、闭管试验阴性者均在术后3周以上拔除T管,需行胆道镜者均在在术后7周以上行胆道镜检查,患者高龄、有低蛋白、糖尿病等疾病者拔管时间或行胆道镜检查时间在此基础上延后1~2周,无胆汁瘘发生。综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拔管时间,T管造影无残留结石者,至少术后3周拔除T管;T管造影疑有或明确有残余结石,术后至少7周行胆道镜检查;患者高龄、有低蛋白、糖尿病等疾病者拔管时间或行胆道镜检查时间在此基础上延后1-2周,可有效降低胆汁瘘的发生率。
&&& 2.3& 降低拔T管或胆道镜检查胆汁瘘发生率的其他措施:①腹腔镜手术中适当扩张T管腹壁出口。②T管短壁中央做V形缺口,并做半管,减少拔管时的张力。③拔除T管时应均匀用力牵引T管缓慢拔出,切忌用暴用快速拔出,并同时用手按压T管出口周围皮肤,防止窦道出口过度牵拉。④极少数患者可出现T管拔管困难。处理办法:拔T管至拔不动,将拔出T管近皮肤处与皮肤缝合,固定4~5d后T管造影证实T管不在胆总管内或窦道近胆总管端已闭死,表明T管已自动脱落,可拔除T管[2]。
&&& 2.4& 拔T管后胆汁瘘的治疗:拔T管后胆汁瘘为较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发生休克,治疗上部分病例腹膜炎较局限,考虑窦道破口较小,可经原窦道外口置入胶管或导尿管引流,待窦道闭合后拔除;部分病例因窦道形成不全或破口较大甚至完全断裂,需腹腔镜手术治疗,遵循&吸引、引流、修复&处理顺序的原则[3],出现胆汁瘘应充分引流,防止胆汁潴留于腹腔,同时加强抗感染和全身支持治疗,随着胆总管与肠道逐渐粘连愈合后,胆汁瘘可望停止,以腹腔引流术为首选,在窦道破口、右结肠旁沟、右下腹分别放引流管以充分引流,术后无引流液后逐个拔除引流管;如窦道在胆总管切口处断裂或考虑胆道内仍有残余结石行胆总管置T管,并同时加强抗感染、抗休克和全身支持治疗,并延期到术后2个月行胆道镜检查拔T管。
【参考文献】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健,陈德兴,刁守志,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处理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100.
景,沈正荣.“T”管引流术6例胆瘘发生原因与临床诊疗[J].右江医学,):398.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种引流管,不正确的处理是
A.要注意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B.仔细记录引流液的色泽和容量,C.留置胆管内的“T”形管可在术后1周拔除D.胃肠功能恢复后可将胃肠减压管除去E.腹腔烟卷引流一般在术后24-72小时拔除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大剂量青霉素B.高压氧疗法C.输血、输液D.紧急手术处理E.补充足够的营养2A.形成血浆凝固酶的能力B.特异性细胞糖类的存在C.耐药性D.透明质酸酶E.磷酸酶活力3A.1:10B.1:50C.1:100D.1:150E.1:3004A.<1周B.1―2周C.3―4周D.5―6周E.>6周5A.心脏指数B.血气分析C.肺动脉楔压D.中心静脉压E.心排出量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各种引流管的拔出指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各种引流管的拔出指征
上传于||文档简介
&&各&#8203;种&#8203;引&#8203;流&#8203;管&#8203;的&#8203;拔&#8203;出&#8203;指&#8203;征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谢美娥(安溪县医院& 福建安溪& 3624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2
&&&&&&&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胆总管探查术后行T型管引流管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引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不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临床资料
&&&&&&&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23例胆总管结石术后应用T型引流管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35~69岁。正常拔管21例,带管出院2例。
&&&&&&& 2 护理
&&&&&&& 2.1心理护理& 耐心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手术经过及术中配合,使其了解放置T型引流管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减少患者心理紧张,解除思想顾虑,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 2.2 T型管引流的护理
&&&&&&& 2.2.1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 这是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的一个重要环节。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接无菌引流袋的T型管用别针固定床旁,胶布再次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脱落等。清醒患者要反复告诫翻身或下床活动时要保护好T型引流管。对麻醉未清醒的患者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患者躁动时将管拉出。
&&&&&&& 2.2.2保持引流管无菌、通畅& 每天更换引流袋,并检查有无破损,注意无菌操作,接头处严格消毒,小心牵拉,防止滑脱,预防逆行感染。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时或活动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胆总管平面。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位置,检查衔接处有无松脱,避免因引流管扭曲、打折或受压而引流不畅。如有胆汁引流不畅,疑有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缓冲洗,匆加压冲洗,防止胆汁逆流造成逆行感染。
&&&&&&& 2.2.3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体温、腹痛、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一般术后24h内T型管引流量约300~5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
&&&&&&& 2.2.4 T型管周围皮肤护理& 每日清洁消毒T型管周围皮肤1次,并覆盖无菌纱布,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 2.2.5拔管& T型管置管一般术后2~3周,在患者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饮食情况恢复,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是透明黄色或黄褐色,无结石,无沉淀及絮状物。T型管造影无异物,残石、狭窄,胆肠吻合口通畅情况下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应先夹闭T管2~3d,若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食欲、黄疸、腹部体征,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
&&&&&&& 3& 出院指导与健康教育
&&&&&&& 3.1嘱患者注意休息,进低脂肪饮食,选择新鲜水果、蔬菜、精肉、豆制品,忌食肥肉、油煎食品、酒及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加强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 3.2带T型管出院的病人告知出院的注意事项,教会如何保护好T管和正常与异常胆汁的鉴别。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发挥异常及时就诊。讲明复查时间,遇到发热、腹痛、畏寒或T管脱出时需及时回院就诊。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