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侧弯,序列不稳L2-5腰椎间盘骨质增生生

病人60岁严重腰椎滑脱、骨质疏松、腰椎侧弯如何治疗_腰椎滑脱_百度知道
病人60岁严重腰椎滑脱、骨质疏松、腰椎侧弯如何治疗_腰椎滑脱
提问者采纳
2、腰椎骨质增生 3、L2/3-L5/S1椎间盘膨出
L4/5、L5/S1椎间盘后突出
相应水平椎管及双侧椎间孔继发性狭窄
4、L3、L5椎珐触粹吠诔杜达森惮缉体上缘许莫氏结节
治疗情况:经两次推拿治疗症状有短期缓解病史:腰椎侧弯从年轻时就有了,07年发现腰椎滑脱的,未采取有效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腰椎滑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腰椎键盘突出 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腰椎键盘突出 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_百度知道
腰椎键盘突出 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腰椎键盘突出 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
本次MR示,腰 4,排列序列可,这是三份报告单的结果:腰椎退行性变
L5/S1椎间盘突出(右旁中央型)
L4-5椎间盘术后改变,L5&#47。
L1椎体右(R)前方肠系膜上静脉后方高密度影,5顺列不稳。L4右侧椎板局部骨质缺如。腰2-5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磁共振检查报告单:腰椎退行性变:印象,有些术语还是不是很清楚?“椎体缘见斑片状退变脂肪信号”又是指什么呢:医生你好,结合临床为术后改变X光检察报告单,余椎间隙及附件未见异常,腰4、主要症状;S1 椎间盘轻度向椎体后方突出?什么叫退行性病变啊?需要手术么,未见侧弯及滑脱。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要4-5椎间隙略窄,要做怎么样的手术呢,请问这个腰的问题严重么?如果需要。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脊椎圆锥终止于L1水平。印象,硬膜囊前缘受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五年复查;5椎间隙轻度狭窄: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腰椎骨质增生。L4&#47:影像表现。
影像诊断:腰椎生理曲度存在: L5&#47,请结合临床CT检察报告单?还麻烦大家解答一下,5椎体后缘连线欠连续,马尾神经未见明显异常;S1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L4右(R)测椎板局部骨质缺如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临床提示、就诊医院等)。椎管未见明显狭窄,椎体缘见斑片状退变脂肪信号。腰椎椎体骨质增生:腰椎生理曲度存在,韧带未见 ,非常感谢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颈椎病的症状包括:脖子发硬、发僵、疼痛、头晕、肩沉重变硬、上肢无力麻木,下肢僵硬凝滞等,在发病早期一般症状都不明显。颈椎病也是常见的一种职业病,比如:电脑工作者、银行职员、司机以及长期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等都是颈椎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职业会经常保持一个动作,平常不注意,直到发病才意识到得了是颈椎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到院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永久性伤害。
很多骨科疾病都有相似之处,如需要了解更多骨科信息,您可以直接登入该院 ☞★★http:/stjhqt.com★★官网问诊;负责在线咨询的专家都是十多年临床经验的一线医生,会针对患者的...
类风湿是一组免疫异常性结缔组织病,以侵犯人体关节为主,治疗不当的话,具有致残性,造成劳动力丧失,危害极大。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保守治疗、通痹解痉阻滞法、TLG液体刀等。目前通过系统的治疗在国内是最完备而且具有领先性的,包括了药物的治疗,仪器治疗,免疫治疗三个方面。治疗的方案就需要结合病因和病情的不同,以及患者的身体情况。安排最适合、最有针对性、最完美的方案,每个人病情不同,身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一定要有针对性。
想确切知道治疗技术,及病情得到诊断和治疗指导,建议先咨询医学专家或专业医生,避免误诊、延误病情、耽误治疗,做到专病专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花费。您可以进入 ☞★★http:/st&#...
bnfg ┢┦aΡpy ?^_^我的病终于治愈了!给大家分享一下啊我的治疗方法wedf。。XCB祝早日康复!▄︻┻═┳一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骨质增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风湿科传染科普外科心胸外科肛肠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烧伤科妇科产科儿科男科皮肤科性病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肿瘤科精神病科
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网络医院电话:1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6:30)
网络医院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号留医部外科大楼B区4楼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再手术治疗.pdf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山东医药 2008年第 48卷第 9期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再手术治疗刘越,田学忠,张伯勋’,崔赓。陈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3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 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问卷调查及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平均随访 2O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在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患者总体满意率为 83.3% 。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经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腰椎不稳;手术治疗;椎间融合[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X【-03 The reoperation of recurrent Iumbar disc bined with Iumbar instability LIU Yue。TIAN Xue-zhong。zHANG Bo—xun。CUl Geng。CHEN Hua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尸_
,Be ng 100853,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and clinical es of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 combined with lumbar instability. M ethods
32 cases of recurrent lumbar disc bined wi th obviously lumbar instability were treated with vertebral canal pression,interbody fusion and pedicle screws fixation. The es of the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by X—ray and Oswestry SCOreS questionaire.Results
AⅡ of 32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fol- low—Up for average 20 month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acquired symptomatic relief in some degree and well rebounded. 83.3% of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to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Conclusion
The satisfactory effectiveness of the reoperation of bined wi th lumbar instability Can
be acquired by vertebral canal pression,interbody fusion and pediele SCreWS fixation. Key words:intervertebrinterbo dy fusion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原手术节段和部位再突出或手术节段对侧突出,无痛间歇期大于 6个月…,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发生率为 5% 一15% 。这些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医源性或者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情况,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 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明显腰椎不稳表现患者均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问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一2006年 lO月我院收治复发性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 105例,选择其中 32例临床资料完整,在腰椎间盘复发同时伴有明显腰椎不稳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选标准:①症状: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可有间歇性跛行。体位改变如翻身或弯腰时腰部疼痛明显。②体征包括相对应·通讯作者。E—mail:txuezh.corn 神经区感觉、肌力及腱反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有椎旁深压痛。腰椎活动受限,骨盆摇摆实验阳性。③影像学检查:腰椎 MRI扫描诊断与临床检查定位一致。术前动力位 x线片示椎体滑移超过 4 film和(或)相邻节段椎间隙角度相差≥l5。。④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本组男 l7 例、女 l5例,年龄 38—72岁、平均 52.3岁。初次手术至复发时间6个月一l2 a、平均 4.3病程 6个月一4 a,平均 l5个月。突出间隙:L,
3例,L4 5 l7 例,
—s l2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开窗切除 l3 例,半椎板切除 11例,全椎板切除 5例,椎间盘镜下间盘切除 3例。2次手术 28例,3次手术 4例,均未采用内固定治疗。l6例在症状复发前有明显的外伤或劳累史。本组所有复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疼,下肢放射性疼痛,其中单侧下肢症状 22例,双侧下肢症状 lO例。l2例(37.5%)患者同时伴有间歇性跛行;2例男性患者存在性功能障碍。复发性 17 维普资讯腰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同侧突出 l7例,对侧突出 9 例,中央型突出 6例。 1.2 再次手术情况患者均采取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体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对于复发性惟问盘突出存在单侧侧隐窝狭窄的患者采用 TLIF手术, 从有症状的一侧人路。固定节段安放椎弓根钉并进行椎问撑开。探查术侧手术节段上下的神经根,防止术中损伤。切除侧隐窝部位突出的问盘组织彻底松解神经根管。然后处理椎间隙上下软骨终板。从患侧并排植入 2枚符合规格的 Cage以恢复椎间高度。安放完毕后,松开椎问撑开器加压固定,使 Cage内的松质骨粒与上下终板紧密结合,维持腰椎前凸。对于复发性中央型腰椎问盘突出或者出现椎管狭窄的患者,则采用 PLIF手术。从上下端正常组织向复发问隙处汇合,显露病变问隙椎板及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在需固定的节段置人椎弓根螺钉,仔细剥离瘢痕组织,切除残余椎板及两侧上关节突,去除病变髓核组织,彻底减压神经根管,然后将神经根和硬膜囊牵向一侧,处理椎间残留的髓核组织和上下终板,适当撑开椎间隙后植入 Cage或髂骨块,安装结束后,椎问加压,固定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5—7 d,24~48 h后拔除负压引流,术后 3 —5 d引流管拔除后即可戴腰围下地活动。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3 评价标准根据 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问卷表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判断椎问融合的标准为植骨材料和椎体之间无明显透光影,脊柱动力位 x线片上椎体间角度变化小于 30。。 2
结果 2.1 随访所有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 20个月。经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Oswe. stry评分由术前的(54.27-4-10.23)恢复到术后的(23.45±6.87),患者总体满意率为 83.8%。椎问骨融合情况良好,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移位现象。 2.2 并发症术后并发脑脊液漏 4例,术中牵拉神经根引发术后下肢麻木疼痛 1例,切口延迟愈合 l 例,并发症发生率 18.8%。脑脊液漏患者经过问断加闭引流管,及时换药,补充蛋白等措施获得治愈; 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给于神经营养药物 3个月后缓解;切口延迟愈合患者经定期换药治疗后愈合。 3 讨论 1 8 山东医药 2008年第 48卷第 9期复发性腰椎问盘突出是导致椎问盘手术疗效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关于椎间盘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目前并不完全一致,多数作者倾向于椎问盘术后复发与椎间盘突出类型、纤维环完整程度、术中腰椎结构破坏程度、术后瘢痕形成程度等因素有关 , 其中脊椎稳定结构破坏是导致晚期椎间退行变、椎问盘突出症复发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l4 J。传统的治疗椎问盘突出的手术主要包括后路椎板开窗、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椎问盘摘除以及椎间盘镜下突出间盘摘除术。这些手术均为破坏性的手术方式,或多或少的会影响腰椎的稳定结构。我们发现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腰椎不稳定在引起腰椎问盘突出复发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复发性腰椎问盘突出患者由于初次手术造成的腰椎结构紊乱,瘢痕形成等因素,往往会影响再次手术的效果,文献报道复发性腰椎问盘首次翻修手术的成功率约为 80%_5 J,随着翻修次数增加,成功率逐渐减少。彻底减压是决定翻修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二次手术减压范围及程度应根据初次手术的方法及当前影像学显示的神经受压情况而定。本组病例中初次手术采用单侧显露,复发在一侧的患者均采取 TLIF手术,切除患侧椎小关节,彻底减压神经通道。初次手术行双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术后出现椎管狭窄或者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则采用 PLIF手术方式。这是由于传统的后外侧融合存在椎体间的微动,假关节形成率较高,不能有效防止椎间隙的塌陷及维持腰椎矢状面的平衡,常残留术后腰痛。而椎体问融合能够恢复椎间隙、椎间孔高度, 重建脊柱正常的生理序列,且椎体问植骨区受运动影响小,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 J。但多数情况下, 由于初次手术破坏了局部正常解剖结构,瘢痕组织增生,肌肉、黄韧带、小关节囊与硬膜、神经根相互粘连,界线不清,寻找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困难,分离时易损伤硬膜、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再次手术过程中往往需破坏更多的组织结构,加大了原有的腰椎不稳定性。因此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在彻底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同时常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增加脊柱的融合率。本组有 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 4 例,考虑主要是再次手术时瘢痕粘连较重,剥离过程中撕裂硬膜所致;术后下肢麻痛 l例,为暴露过程中牵拉神经根所致;切口延迟愈合 1例,为肥胖患者术后脂肪液化所致。上述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总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维普资讯 2008年第 48卷第 9期者术后翻修难度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经过扩大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Suk KS,Lee HM,Moon SH,et a1.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 tion:results of operative management[J].Spine,): 672-676. [2]申勇,陈百成,丁文元,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与突出类裂及纤维环完整性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723-726. [3]Hakkinen A,Kiviranta I,Neva MH,et a1.Reoperations after first lumbar disc hern iation surgery,:a special interest on residives during a 5-yearfollow-up[J].BMC Museuloskelet Disord,. [4]Saruhashi Y,MOd K,Katsuura A,et a1.Evaluation of standard nu. cleotomy for lumbar dim hern iation using the Love method:results of follow—up studies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J].Eur Spine J,):626-632.
’[5]Totoribe K,Chosa E,
N,et a1.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lumbar fusion ba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J].J Spinal Disord Tech,):147—153. (收稿日期:) 内镜下假幽门的识别及临床意义周立君。孙韬(三亚市人民医院,海南三亚 00~2006年,我院通过常规胃镜检查时发现假幽门 64例,并采集其详细的图像资料,避免胃镜检查时造成误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 年在 24 983例内镜检查中有准确记载的假幽门 64例(0.26% ),男 52例、女 12例,年龄 15—72岁、平均 48岁,以 3O一59岁居多。识别标准:患者常规内镜检查,在胃窦发现类假幽门样征象者即为假幽门。此征象必须持续存在,不因注气和胃蠕动而消失;还必须证实有幽门存在而且在胃内不能直接观察到。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体会将其归纳为:①环形型:27例,呈环形,类似正常幽门,黏膜光滑,无明显充血水肿,胃蠕动波可较规则地到达假幽门处。进入假幽门后常能较容易地发现幽门。幽门前区溃疡 3例、幽门管溃疡 5例、球部溃疡 18例、球部癌 1 例。②不规则型:25例,呈三角型或半圆形,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及糜烂,因溃疡疤痕所致者其黏膜也较光滑,胃蠕动波常不规则地到达假幽门处。幽门前区溃疡 1O例、幽门前区癌 4例、幽门管溃疡 5例、球部溃疡 3例、幽门前与球部符合溃疡 3例。③洞穴型:12例,外观似洞口样,极不规则,内侧缘较陡峭,黏膜充血水肿,常有糜烂,不光滑、较僵硬,窦部皱襞紊乱,局部蠕动受限。此型只见于幽门前区巨大溃疡及溃疡型胃癌时,其中幽门前区溃疡、幽门前区癌各 6例。有 3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窦癌(幽门前区)因首次内镜检查未能识别出假幽门而误诊为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此 3例均属洞穴型。其中 2例在 1周内内镜复查,发现了假幽门,同时作了活检和刷检,分别更正诊断为胃窦癌及胃窦部溃疡。另 1例 1个月后复查仍诊断为球部溃疡,又过 20 d再次内镜复查及活检,才诊断为幽门管溃疡。在对未经手术治疗的良性溃疡所致假幽门者 1—24个月接受复查的 13例中,假幽门仍存在,环形型占 2例,不规则型 3例。假幽门消失的病例, 其溃疡痊愈或明显好转。讨论:很多学者认为假幽门是胃窦蠕动形成的收缩环及·经验交流· 胃癌环形浸润形成的小孔。我们只将在幽门前区出现的持续收缩环(镜检过程中不消失)或孔穴认为是假幽门,而剔除了可消失的收缩环。识别假幽门能正确判断幽门附近病变的部位及性质,特别是可避免将幽门前区的巨大良性或恶性溃疡误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延误治疗。识别假幽门和判断幽门附近病变的部位,我们的体会是:①设法将内镜送达十二指肠降部,然后缓慢后退以明确球部,再辨认幽门, 当退出幽门后还能见到孔穴者则肯定为假幽门。②过幽门后发现有大面积的苔垢时,应警惕幽门前巨大溃疡的可能, 而不应轻易地诊断为球部大面积溃疡。③对每例幽门附近的巨大溃疡均应作活检及刷检,根据其黏膜上皮的不同来判断是胃或球部病变及其性质。对可疑恶性病变而病理组织学、细胞学不支持者,应作复查。④对内镜仍不能确定病变部位者,宜作 x线钡剂检查,假幽门 x线表现为幽门前区的环形或漏斗状等狭窄。假幽门应与双重幽门相区别,后者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形成的胃、十二指肠间的副交通道,又称副幽门,它常与幽门并排出现于内镜视野中。环形型假幽f-i,幽门前病变常不严重,其幽门也较易发现,因而不易误诊。不规则型者虽然多发生于幽门及幽门前的溃疡或溃疡型癌,但其病灶不太大,进入假幽门后也常能找到幽门而不致误诊。但洞穴型, 因病变均发生于幽门前,形成巨大的溃疡窦道,无论病变良恶,其变形、狭窄的幽门多埋于假幽门的内侧缘而难于发现, 有些病变经几位有经验的内镜医师会诊方能确诊。此型中, 特别是溃疡型胃癌更应注意,本文有 3例误诊。关于假幽门的形成机理尚待研究。幽门前区环行平滑肌逐渐增厚而形成幽门括约肌,并有少数肌纤维通过肌下节进入十二指肠。可能幽门附近的溃疡,溃疡型胃癌等病变侵犯了该环形平滑肌,使其持续收缩而导致假幽门的形成。如果病变较浅小而又非恶性者,随病变的治愈、好转而假幽门可以消失。 (收稿日期:) 19 维普资讯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再手术治疗.pdf.pdf
文档介绍:
山东医药 2008年第 48卷第 9期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再手术治疗刘越,田学忠,张伯勋’,崔赓。陈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3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病人60岁严重腰椎滑脱、骨质疏松、腰椎侧弯如何治疗_腰椎滑脱_百度知道
病人60岁严重腰椎滑脱、骨质疏松、腰椎侧弯如何治疗_腰椎滑脱
提问者采纳
,07年发现腰椎滑脱的、L3、L2/S1椎间盘后突出
相应水平椎管及双侧椎间孔继发性狭窄
4:腰椎侧弯从年轻时就有了、L5椎体上缘许莫氏结节
治疗情况:经两次推拿治疗症状有短期缓解病史;3-L5&#47、L5/5;S1椎间盘膨出
L4&#47、腰椎骨质增生 3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腰椎滑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骨质增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