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动力 |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虽然学习可以独立于动机而存在,但是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这一点也被大量研究所证实,在学校生的学习尤其是这样。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很多研究的结果都已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学习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其原因即在于学习动机低下,在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保持注意力和主动进行学习。
  一般来讲,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并不否认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是说明动机毕竟不能代替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学习要通过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等各种中介因素而实现。因而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推断动机作用的强弱。
  动机水平与作业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也不高。耶基斯和多德森(R.M.Yerkes& && J.D.DOd50n,1908)的研究表明(见图3.1),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另有一项实验也证明了同样的道理,当剥夺黑猩猩食物的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解决问题的错误增多,速度也减慢。这些研究都说明了,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因为动机过强,紧张和焦虑强度过高,注意与知觉的范围缩小、思维受到一定的抑制,这些都会给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在重要的考试中经常有人发挥失常往往与此有关。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图: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分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带来延误儿童终身的障碍。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 栏目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您的位置: &
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优质期刊推荐浅谈自主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保持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您现在的位置: >>
浅谈自主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保持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时间: 8:56:32 点击:2813
一、学习动机的保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动机是一般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的情感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我国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越来越多地走入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独立、积极地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学习的各种资源、媒体和手段做出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果学习者缺乏内在的学习需求、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就难以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难以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习者本身持久的高水平学习动机的保持。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水平下降,极易半途而废,失败气馁。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高水平学习动机的保持是学习者持久地拥有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巨大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收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的保障。  二、自主学习过程中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水平减弱的主要原因  &&&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者带有一定的学习动机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困难的增加,学习动机的强度有所下降,学习动机对学习者学习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从而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度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上遭遇挫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挫折感主要由学习和技术两个方面引起。在学习上,当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他的希望值出现落差时,就会给学习者带来挫折感。落差越大,落差现象持续的时间越长,学习者的挫折感就越强烈。在技术上,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常常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技术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给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造成阻碍,使学习者产生挫折感。挫折感会渐渐消磨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动机,影响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迷航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资源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学习中。网络环境中存在着海量的资源,这些资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满足学习者学习不同需要,但是,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对学习的各种资源、媒体和手段做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出现信息迷航的现象,进而导致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低下,学习动机水平随之降低。
(三)“高原现象”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经过不断的努力,进步非常的明显,但是,一段快速的进步之后,这种进步的速度似乎停止了,由此,学习者会因此产生焦虑、怀疑的情绪,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学习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极限,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顶端,由此学习动机水平开始下降。这种现象通常被形象的称为“高原现象”,它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当学习者经历这一阶段时,会感觉到非常的疲劳、自我效能感降低,进而导致学习动机的水平下降。
三、促进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高水平学习动机保持的策略
针对上述造成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学习动机下降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促进学习者保持高水平学习动机的几点策略。
(一)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关于自己胜任能力的信念。人们的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了他们的动机水平,表现在人们付出努力的多少和面对困难坚持实践的久暂上。他们的能力信念越强,他们付出的努力就愈大,坚持的时间就越长。
在上面所阐述的引起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动机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上几点原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造成了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下降,进而引起了学习者学习动机水平的下降,因此,要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就不能忽略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目前,许多研究者已经对帮助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比如:鼓励学习者正确的进行归因,即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或技能的缺乏;帮助寻找与学习者能力相近的人作为成功的榜样,形成替代性经验等等。教师应该适时地积累和运用这些策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帮助学习者获得“我学故我优”的心理印象
“我学故我优”即尽量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知道自己的努力付出可以获得可喜的回报。当学习行为的结果与学习者的期望一致,同时这一结果又是积极的,学习者便会产生满意感,满意感所导致的最主要的结果即是动机的保持。研究发现,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了解自己努力后所获得可喜回报,就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上进心,使他们获得更高成就的愿望。
运用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习者确立合适的目标,控制学习的进度和难度,使学习者的某些具体的学习目标不断得到实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确立一些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而他们在目标追求中的失败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学习动机水平下降。因此教师要适时的帮助学习者,确立合适的目标,使目标具有明确性、适应性、价值性、自觉性。使学习者能不断地实现这些目标,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学习行为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落差给学习者带来挫折感,从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水平。
(三)进行及时、有效、持续的反馈评价
一般来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与的反馈评价越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越多,就越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全面地观察,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才能及时地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上发生的变化,进而才能给与学习者最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它是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反馈、评价和调节的基础。建立及时、有效、持续的反馈机制,是避免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动机水平下降的重要条件。及时的信息反馈能够使学生修正与发展自我认识,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保持学习动机的水平,积极地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信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策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针对学习的个性差异进行评价
以观察和反馈交流为基础,根据学生的态度、情感、气质、性格等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对学习做出全面性、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
2.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多元化评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与的评价应贯穿始终,即由传统的强调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也就由原来的试图证明转向试图改进;变传统的以惩罚和分等为目的的评价转变为激励、促进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此外,对学习的评价应多元化,例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同学、学生个人以及家长都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不要一味地强调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要注意学习者自身的纵向比较。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其功能与作用是引起和发动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指引学习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具有维持、增强、制止、减弱学习活动的功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保持在一个已有的较高水平上,才是实现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建构的更重要的保障。
作者:刘加亚 录入:
来源:泗洪中专
上一篇:下一篇:
主办:宿迁市职成教处&&&&协办:宿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教研室&&&&网站建设: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不良信息举报:5
建议使用IE6.0及其以上版本,最佳显示
版权所有:宿迁市职成教处&&&&地址:宿迁市太湖路261号8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动机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