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十二点,我的肚子开始 闹革命 了。用了什么互文的修辞手法法?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范文十篇】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范文一:维普资讯
潦 爻作者访 谈录  _
读 好 社 会 人 生 这 部 大 书 
访《 我的 “ 长生果” 》作者叶文玲 
● 胡 媛 媛 
胡蠼蠼 【 以下 简称 “ ” : 胡 )   叶 老 师 ,您 好 . 为 您 的 ? 作 位 
写 多 了 , 柯 r一 些 彤 响 .一 蝗 
同样戈心 少印儿 蝮戚 妊的编辑 
忠实的 溃种 .能够采 访到 您 .   直是感驯特 圳荣 幸,也特别激 
朋友使约我 给孩子们  一篇谈  凹作的 立 章.于是就 有了造箍  = 我   》 动  脱在我想就您 人选韧 巾滑   《 的  长 求 ”  史牲村的 《 代的 “ 长生粜 ” 》这  胡 : 您  《我 的 “    KU
箱{} 』文的一些  题 与您进行变  I
{ .您 看 . n以 吗  I f c f
粜” 》为 题 . 有什 么特 圳的 患 殳  
叶文玲 ( 以下i 称 “ ) { j i 叶“ :   我报 乐意与我 的凄 肴们交 流 
也希 望我们 在交流 的过程 巾 .   彼此 能够挺 m好 的刨 建 ,以期 
叶 :题 口 什 么叫 《 的   我  
“ 长生果  .很多凄肯I 向我 》 i l   I
到 这 个 阃 匿f 说 来 也 设 柯 什 么 ! .  
我们共同进步  胡 :您 真 的 是 太谦 虚 r   前 先我 想问 您 的 是 .您 写作  《 我的 “乏 }十  ” 》的奶寝屁刊   幺 .当 时  作 的情 彤是 怎 样 的 ?  
叶 : 庸 l  泼 兑,我 写 作 此 史   的初 寝 ‘我的 『 子和他 l J 妻 的同 
特殊的意义 .题 f运用 r比喻  J 的 修 辞 手 法 , 我 是 想 刖 一 种 更 
为 彤 象 生 动 的 表 达 方 式 米 告 诉 
同学们嚣热 爱书籍 .热爱阅 读   干  作 ,只柯这些 千箍让我 仃 ¨ J   受 益终 乍 的 东  胡 : |到 t 喻 .我 I苴 兑 i : l 您  这篇 文章 - 大敏地 运用 r比 } J  
喻 .您 是  是 心 为闯 读 对 象 的   缘 敞 而 剿 意 却之 的 昵 ? [ 为 您 嗣  
龄人订冀 .十年 “ 助 ”曾使  特_ 教 育 车 业 艺 界 铜 成 r “ 灾  ¨ I 重 区”   结求后 .恢复创作 生 .史   机  钟常 群 的 我,常常觉得    自已 亏父 r 梭子 们许多  特 l ?   是在慢潍』 静 的时候 .1对 着 、 面  
I 文 玲 , 14 l 十 9 2年 出 生 于  浙 江 玉环 . 15 9 8年 发 表 处 女 
说您的作 ? 是写给拨 f占 他们    乏
的 同龄 人 开的 .   . 叶 : 立 巾 砷 贸  ? 运用 r  
作 ,18 9 0年小 说 < 心香 )获 
全国短篇小说奖,制作小说、  
他f f 睡的  孔 .想象籽他们  『i 】【 【 特嫱我的种种快 乐 .作 为一 个   f 亲 .我 就 想 我 应 _ 斯他 们 做 
比喻,I  “ 七 像蜂蝉  过花丛 .   像泉水讹 经I 件.我 I 忆 膻少 I I 1 }   年时代 .就繁 水住 浦起桃昕 的   愉悦之感” ” 在记 忆 的 心 扉 巾 .   少午时代 的缕 H 衍恰 似 一蛹     流光溢 彩的¨ 贞 .也似一阕跳  I i j 跃 着 欢 快 爵符 晌 乐 秆 ” 等 等 .   简南 n 以| r 兑培比喻 的 “ 轰 滥     炸 ” 似 我 认 为 我  写 作 时 并 非    
刻 意 为之 , 也 未 曾 意 识 到 是    仃
点 什 幺 . r 就写 丁一 衅 荚 于 魁   少 年 儿 _的 小 说 与 敞 史 ,献 给  威
散 文 共 6 0多 万 宇 . 出 版 有  0 <十 u 文玲 文 集 》八 卷 ,长 篇 小  说 ‘ 梦 咎 >获 纽 约 文 化 艺  无 术 中 心 举 办 的 ” 国 文 学 杰  中 出成 就 奖 ” 其 作 品 ^ 选 中 学  。 语 文 教 材 的 有 ( 的 “ 生  我 长 果” )和 ( 蓬 摇 梦到 春 江 )  乌 。
我的俄干 ¨以及天下所仃曲拨  f l 比{ 《 花 》 《 号》   I 新 f l 、 赴   《 荷焰 火》 《 小殉的孩子 》       《 魁  满 火 的时 候 》等 等 .这螳  作品邯筮 嵌   f帅 《 蒲 文  : l 寸 儿  
学 》 《少年 文艺》等刊物J ,   二 
邯时 很受青 少年朋 友的 喜爱 .  
意的堆I .这只是 ’ 蜘 ;  时心情 的   写照 晰已 在我 看来.很 多时     候北  运 f 贴 切的 比喻 . 仪 1 j    
2 0  0    ̄    6 2
仅 是对 叙述 语 言 的 一 种 强 化 ,更  是 一 种创 意 。贴 切 、美 好 的 比喻 
能 使叙 述 的 对象 更 加 形 象 化 。增  强 人 的 阅读 美感 。 比 如 ,我 在 文  章 的 第 八 节 引 用 r莎 士 比 业 的   “ 书籍 是 全 世 界 的 营 养 品 ” 。我 之  所 以 用 这个 比喻 ,不 仅仅 是 因 为  莎 士 比亚 说 得 好 ,更 重要 的 是 这  对 于 当 时正 处 于成 长 阶段 的 我 来 
我忘了近年的跟前的许多事 ,却 
忘 不 了 在 小 学 、中 学 学 习 的 那 些 
章 生 色 就 足够 ,, 而 是 这 一 过 
使 我 悟 到 。对 借 鉴 来 的 材 料 ,必 
须像 《 蔷 薇 》 的那 位 巴 黎 的 清  金 洁 工 沙 梅 郝 样 _ 心 去 筛 选 .才 会  I = } J 将这 些 感 受最 深 的 “ 金粉 ” ,铸 成 
年 月 。 在 我后 来 成 为 作 家 的 岁 月  
里 ,我 在 不 少 的 篇 什 里 写 到 了 我  的学 生生 活 以及 可 敬 可爱 的 老师 。   与 书 籍一 样 ,社会 生 活 也 是 一 本 
朵 属 于 A己的 “ 蔷 薇 ”  金 。
丰富的书籍 ,值得 我们每一个人 
细心 阅读 和思 索 。   谈 到 阅 读 ,
我 自小 学 时 便 热  爱读 书 ,可 是 由 于 我 出 生 在 一 个  偏 远 的 小 镇 ,所 见 到 的 书 非 常 有  限 ,课 本 基 本 上 就 是 我 全 部 的 阅  读 材 料 。 那 些从 思 想 内 容 到 文 体 
胡 : 您说 得 真 好 。再 回 到 这  篇 作 品 中 来 ,文 末 的一 句 “ 会  社 人 牛 这 郎 深 奥 绵 长 的而 尢 页 码 的  大 书 ,我 什 么 时候 才 能 读 懂 啊 ?  ” 应该 说 是 您 整 篇 文 章 的一 个 最 主  要 的 所 在 。那 么 我 想 问 您 .时 至 
说 非 常 贴切 。 刚 为 当 时我 对 阅 读  的感 觉是 “ 如饥 似 渴 ” 。所 以 “ 营 
养 品 ”一 词 就显 得 恰 到好 处 。 我 
要强调的是 ,当我们 面对 比喻的 
汪 洋 大 海 的时 候 。一 定 要 选 择 最 
今 日 ,您 读 懂 了这 本 社 会 人 生 大  书 吗 ? 您 在后 来 的 创 作 中是 否 遭 
遇 了难 以深 入 、无 法 深 刻 的尴 尬 ,  
准 确 、最 恰到 好 处 的一 句 。   胡 :谢 谢 您 给 我 们 的 建 议 。   在这 篇 作 品 中 。您 将 自己 少 年 时  的 阅读 和写 作生 活 娓 娓 道 来 ,给 
词 句 都 非 常优 美 的 课 文 ,是 我 最  早 的 基础 食 粮 。它 们 又 像 “ 风  随 潜 入夜 ” 的春 雨 ,滋 润 丫我 少 年 
而对 这 样 的 困 境 ,你 又 如何 突 围 
的文学梦。到了中学 ,我才 读到 
了 一 些 文 学 书 籍 ,l接 触 _ 些  乜 『一 占今 中 外 的 名 家 名 作 ,当 然 ,我 
在 阅 读 的 过程 中 ,并不 是 走 马观 
叶 : 的确 ,社 会 人 生 是 一 部 
了我们读者很 多有益的启示 ,然 
而这 么 多年 过 去 了 , 作 为 一 位 著  名 作家 ,您 对 阅读 和写 作 怎样 定 
深 奥 的 大 书 ,什 么 时候 才 能 读 懂  呢 ,在 我 看 来 ,也 许 人 一辈 子 都  读 不 懂 。 因 为 它 的 内容 实 在 太 丰 
富 r。 所 以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要  断 
花地 看故 事 。也 不 是信 手抄 一 些  名人 名 言 、优 美 词 句 。而是 一 边 
叶 :定 位 ? 这 样 说 吧 ,阅 读  和 写作 是 我 的感 情 寄 托 和 精 神 乐  周 。 同 时我 更要 感 谢 生 活 ,感 谢 
阅读 一边 动 脑子 “ 选 ” 筛   胡 :我 想 叶老 师所 说 的 “ 筛 
选 ”该 是 一 个 思 考 的 过 程 ,一 个 
学 习 ,不断 提 高 。   作 为 一 名 作 家 ,我 遭 遇 过 你 
所 说 的 尴 尬 情 境 ,并 且  断 遭 遇 
社会这本大书 ,是他们让我喜欢 
上 r蒯读 和写 作 。   我 们 都 知 道 ,人 类 文 明 的 传  递 有 两 个 重 要 的 场 所 :冈 书 馆 和  课 堂 。 少年 时 的 我最 迷 恋 的 所 在  是 图书
馆 ,最 向往 的地 方 是 课堂 。   这种 向往 和 爱好 一 直延 续 到 今 天 ,   可 以说 。初 衷 不 改 。在 我 记忆 的  长 河 垦 ,最 清 晰 的人 物 是 为 我 讲  过 课 的 有 真 才 实 学 的 老 师 ,印 象  最 深 刻 的 文 章 是 被 老 师 讲 得 妙 趣  横 生的课文 。如今 ,岁』荏 l , { 苒  
赏 析 中 去 粗 取 精 的 环 节 。 经 筛 选  后 的精 华 部 分 ,必 然对 我们 的 写  作 有 一 定 的 好 处 ,特 别 是 合 理 的  引用 、恰 当 的 评 注 ,定 会 为 文 章  增色 不少 。   叶 : 的确 是 这 样 。 我 在 《 我  的 “ 长生 果 ” 》一 文 中就谈 到 了 白  
过 ,而 且 现 在 正 在 遭 遇 ,将 来 还 
会 遭 遇 。 但 是 我 并 不 会 因此 而 畏 
惧 ,而停 止 。至 于 你所 说 的 突 罔 ,   我想 当我 有 一部 新 作 问 世 的 时 候  也 就 表 爪 突 同 了或 者说 突 l 了一  嗣 部 分 。社 会 人 生 这 本 大 书 会 让 我 
次 叉 一 次 努 力 ,也 一 次 又一 次  胡 :您 讲 得 非 常 精 彩 。 我 的 
己从 巴金 先 生 的小 说 《 》中 引 家   用 l一 句 对 月 亮 的 描 写 ,得 到 了  r
老师 的好 评 ,同时也 给 了我鼓 舞 。  
地突围。  
采访 就 到 这 里 ,我 想 您 的 一 番 话  定会 让 我 { 的 读者 受益 颇 丰 。谢   『 J 谢您 。  
但 这 鼓 舞 不 是 单 单 启 发 我 今 后 多  抄录一  名人的词句替 自己的文 
范文二:2010年秋的杭州,阳光特别好,桂花特别香。   窗外侧漏进来的阳光,照进她朝西的办公室,照见一个凝神伏案的老太太。老花镜,短卷发,花外套,圆润的轮廓,清亮的眼睛,安详,儒雅,脱俗。   有谁会相信?她,刚刚死里逃生――脑溢血,深度昏迷,开颅,抢救,ICU重症监护室,高压氧舱治疗……而今,她矍铄、矫健如初,让我仿佛看到50年前,那个2l岁的青春少女,带着她的文学梦,从一个叫玉环的海岛、一个叫楚门的小镇走出来,走得很远很远。   桌上那套问世不久的《叶文玲文集》(9一16卷),洁白的封面,洁白的框脊,洗尽铅华,凝结着一个挚爱文学的老作家的心、血、泪,在柔和的光线里透着绝世的圣洁,仿佛被白云包裹着的高贵灵魂。   有谁会相信?这部300万字的文集,是一个因脑溢血导致语言功能区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几乎全部丧失阅读和文字书写能力的她,出院仅仅四个月后,用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呕心沥血而成……   她在刚刚出版的文集扉页上,写上一行工整秀丽的小楷――“沧桑小友永存”。   有谁会相信?她刚刚重新学会写字。每一个字,写得有多难,多久,又多珍贵。   我默默念着“永存”这两个字,觉得手里的书分量好重好重。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写上“指正”、“雅正”、“清正”之类的客气话,而是“永存”。这不是她随意写下的,她已经知道,这是她最后的作品了。几乎可以肯定,此后,她再也无法写作了。那一刹那,一个视写作为生命的人,她的心里,会有怎样的剧痛?   日,对于66岁的她,一个与文学热恋、同行了整整50年的著名作家,一个完美主义者,本来是个多么幸福的日子――这一天,将隆重举行“叶文玲《无尽人生》三部曲首发式暨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活动”,那分明就是她的“金婚纪念日”啊。前一晚,一批文坛老友王安忆、陈世旭、李建军、李敬泽、任芙康、胡平、胡殷红、冯秋子……专程来杭州参加这一活动。大家在湖畔居喝茶聊天,她激动兴奋,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中,又忙了一会,凌晨三点才昏昏睡去。   11月30日的阳光格外灿烂。中午12点,我想早点去会场也许能帮上什么忙,便给她家打了个电话。   我已经忘了电话是谁接的,我只听清“救护车”、“医院”几个词,觉得阳光一下子暗了,天一下子黑了。   我火速赶到医院,她已经做完CT,脑溢血,大面积,立即手术抢救。意识已经模糊的她,躺在那儿,像一个无助的孩子,试图挣脱着什么。护士要给她剃头发了,她抗拒着,挣扎着,要起来。我和她老伴王叔叔、她的大女儿海音、小儿子海靖一起,按着她,劝着她。   医生跟王叔叔和海靖进行了漫长的术前谈话,我的心拎得更紧了。   下午两点,叶文玲《无尽人生》三部曲首发式正式开始。鲜花著锦、宾朋满席,气氛热烈而庄严,所有的人,对缺席的主角,表达着无限敬意和祝福。   下午两点,缺席的主角,毫无意识地躺在手术室,与死神拉力。   我呆坐在手术室外,被强烈的恐惧笼罩。我悄悄给母亲打电话,电话一接通,眼泪决堤而下。   为什么,命运如此诡异?比小说还小说?如果她真的醒不过来,这个热爱文学甚于热爱生命的人,竟然为文学而死,这究竟是命运的仁慈?还是残忍?   不会的,她一定会醒过来的!我在心里祈祷着,祈求着。   一个星期后,她脱离了生命危险,醒了过来。   两个星期后,她可以勉强下床了。   一个多月后,有一天,我去她新转的医院看她。远远看见她被一个护士扶着在走廊上走,大声说着话,虽然有点结巴,词不达意,但声音仍那么亮,语速仍那么快。我笑了。她还是她。   回病房坐下,她拉着我的手,突然说:“沧桑,你怎么也不告诉我,原来,我的头缺了一大块!”   那天,她一直被纱布包裹着的头,终于第一次重见天日。在病房的镜子里,她看到在手术前剃光的头发,已经长到齐耳,短发也全部作白。她已然知道自己死里逃生,淡定甚至带着自嘲地接受着这一切。可是,突然,她看到头颅左后方,竟然凹陷进去一大块!她怔怔地看着这个碗口大的洞,突然意识到,她的病这么重,她的身体居然被摧残得如此触目惊心!   她哭了,失声痛哭。   从来,她的泪,只为别人而流,只为文学而流。第一次,她为自己痛哭。   她哭的,不只是肉体的劫难,而是,她没有料到自己的病如此严重,严重到差点撒手人寰!   更让她痛心疾首的,是她的病,严重到要与她挚爱的文学分手,永远分手――难怪啊。尽管肢体功能、体力恢复得越来越好,没有偏瘫等后遗症,但是右眼视力部分丧失,讲话词不达意,无法阅读,无法写字!   就像海靖比喻的――“就好像是一座山谷,本来有公路桥(语言)和铁路桥(文字)与外界相连,出了事故之后,两座桥的桥面已经完全断裂、崩塌、消失,再也无法输出语言文字的洪流,只有几根桥索还连在山谷两端,大量的语言文字挤在桥的一端,却只有少数能够挤过来,通过桥到达现实世界的这一端,而大部分却不得不坠入桥下的深渊……”   她曾经对我说:“沧桑,你很勤奋。”于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挺勤奋。可是,2007年,跟随她一起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文学交流活动时,我与她日夜相伴,才知道我的“勤奋”与她的“勤奋”是天壤之别。每晚睡前,比她年少30来岁的我,都觉得累得够呛。而她,每晚临睡前,都要在床头灯下,记录每一天的活动内容,所见所闻。她说:“如果一天没写东西,我觉得我的生命不完整。”   “如果说从此再不能读书写作,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健康地活着是真正的活着,精神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她在内心呐喊。   这,才是她痛哭的真正原因。   在她康复出院后,每一次见面,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劝她――为家庭操劳一辈子,为文学付出一辈子了,这回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不能再折腾了,好好享受生活吧!   她说:“我知道我知道。”   我相信了。可事实证明,我错了。凤凰涅?后的叶文玲,仍然是叶文玲。   出院没几天,王叔叔在电话里急急地说,她一回家,就把家里所有衣服拿出来收拾,还把所有房间都收拾一遍,他把她大姐叫过来,都阻止不了她。   果然。又一个月后,她宣布,她又要出书了!她说,既然她无法再写作,她要把自己1998年出版8卷本文集以后的所有文字,结集出版,作为与文学同行50余年的永远纪念。   出院仅四个月,她和永远无怨无悔的老伴王叔叔,在青岛闭门不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联络、选稿、编目、清校……繁琐复杂,殚精竭虑。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理念:“就算我的文学之灯即将燃尽,我也要用我的生命之油将它点到最亮!”   是什么力量,让她如此拼命?名利早已淡然,无法淡然的是文学。这是她生命中的挚爱。   2010年1月,空气里已经透出过年的味道,《叶文玲文集》(9―16卷)即将付梓。得知这一消息,她饱含热泪,用口述记录的方式,第一次“写”出了她两年来的心声《愿爱永存》,她写道:“写作是一个创造虚拟世界和反映真实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能让作为创造者的我变得更为高大或真实,但是,写作的过程也影响和改变了我这个创造者的生活。这些年,我为写作付出的太多太多,现在,更是到了几乎付出生命的地步。也许这一次的大病,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教我该像芸芸众生那样实实在在地生活,并且热爱着生活的一点一滴。爱,是生活的基础,也是生存的意义。爱,就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这些书、这些文字。爱,也就是我一直以来写作的目的!愿爱在这世间永存!”这心声,让无数文友和读者感动落泪,新拍照片上那灿烂的笑容,让过去的两年,终于像一场噩梦烟消云散。   我想,也许,她终于放下了。   2010年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打电话问候她。她还在忙,忙她九年前设立的浙江大学新叶文学奖活动和文集发布会。她说,扶持新人,也是我最爱做的事,要做就做好,做到底。   我听见,她跟我说着什么,王叔叔就在边上,轻轻地,不急不慢地,但又不停地提示着她想说而一时说不出来的词语或人名。我仿佛看到了电话那头无比默契、温馨的场景。   我不由笑问:“阿姨,你觉得自己现在幸福吗?”   她脱口而出:“当然啦,家里很幸福,我的文学梦也如愿以偿。”还是忘不了文学梦。   可接着,她又说:“我也永远无法幸福!我为文学而活,我愿为文学而死,死在创作上,而现在,不能写作,痛苦啊,怎么谈得上真正的幸福?”   我的眼眶瞬间热了。我明白,这辈子,她是永远放不下她的挚爱的了。   “死生契阔,与子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人,一直一直守护着弥足珍贵的事业,永远!□
范文三:叶文玲,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兼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因属马,黄苗子老人为她的书斋题名“十驾斋”。在长达五十多年的辛勤笔耕中,叶文玲创作了九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大批读者和文学爱好者。      “文学之梦”在玉环楚门起步      日,一阵婴儿畅亮的啼声,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叶家的一间老房子里传出,这个刚降生的女婴就是叶文玲。叶文玲的父亲是一家南货店的营业员,家里只要粮米够了,他对家事就不管不问,但有两个优点让叶文玲觉得可敬:一是他比较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宁可“脱衣当裤,也要使子女深造成有知识的人”;二是他在朋友和乡亲面前有一副侠肝义胆,甚至在极有风险的岁月中,还资助过党的地下工作者,因而以“开明士绅”和“统战对象”的身份得到了中共玉环县委统战部、党史办的充分肯定。叶文玲的母亲是位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好母亲,在叶文玲父亲去世、家道破落后,是她用一根针为人缝衣绣花来养家糊口……母亲不仅教会了叶文玲一手针线活,还无形中成了她学会如何做人做事的启蒙良师。   也许是楚门古镇六百多年的人文历史对她的无形熏陶,也许是绣花女出身的母亲艺术细胞在她身上的遗传,还有后来成为评论家的哥哥叶鹏对她的鼓励和指点,让她渐渐爱上了文学。还在楚门城隍庙里读小学前,叶文玲就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五岁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就看了很多连环画;到上三年级时,她已从看“小人书”转向读更有味的“大人书”了。因此,她写的作文也常在全校夺冠或让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当在温州读中学的哥哥叶鹏星期天从学校带回一本鲁迅先生的“大书”时,她虽然把“阿Q”念成了“阿圈”,却一口气将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半生不熟”地连读了三遍,还会向家人讲阿Q如何跟人打架和打自己嘴巴的事情,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哥哥叶鹏看到妹妹对文学如此酷爱,就向她介绍鲁迅先生和文学方面的知识,这让她受益良多。   1957年夏天,叶文玲从楚门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省重点中学台州黄岩高级中学。当自己的“文学梦”在高中阶段有了新的意境,并希望能考上北大中文系之际,一场全国性反“右”斗争的“人祸”突然殃及她的全家。由于她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哥哥叶鹏听了苏联美学专家上课后随意对同学说:“来我们复旦讲学的这位苏联美学专家讲中国的龙象征凶恶,其实中国龙的美学含义是伟大、吉祥和喜庆,讲话的人根本不懂中国文化的内涵。看来这位苏联美学专家不过是个萝卜,我们可不要将他当成象牙。”这话被班上一位“情敌”报告给了学校,叶鹏一夜之间就被打成了“右派”并“发配”到河南洛阳邙山附近一所小学里,先当了好些年挑水、烧饭的工友,后来才开始教书。而她这个朴实的中学生,也无辜受到株连被迫退学。后来她又几次参加别的学校考试,虽然成绩优秀,但都被拒之门外。前途一片黑暗,无路可走的她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一年后,被迫早早离开校园在生产队当记工员的叶文玲走进当地的一所幼儿园当上了一名“孩子王”。但由于哥哥的原因,加上家庭成分不好,她还没教到第二个学期就让一个“根子红”的村干部子女顶替了。后来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到海岛当民办老师的机会,然而,20世纪60年代初又被学校以“大办农业”的名义,与几位家庭出身不好的教师一起“发配”到一个荒滩农场劳动去了。在农场干活一天只记三个工分,还不够买一个鸡蛋的钱;天天在海边水田里或沙滩上劳动,她的关节炎越来越严重,有时痛得连膝盖也弯不过来,后来总算被好心的场长安排到食堂当了名管理员。   在身处逆境的那些日子里,远在河南的哥哥叶鹏给叶文玲寄来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书籍,陪着她度过了漫漫长夜,并点燃了她心中的“文学梦”。繁重艰苦的工作之余,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便点亮暗淡的煤油灯,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不久,她就写出了小说《我和雪梅》。叶文玲壮着胆将这篇“沾着草叶露珠般”的小说投到浙江省文联主办的《东海》文学月刊,日盼夜想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在1958年第六期《东海》上发表了。当两本带着油墨芬芳的《东海》样刊寄到叶文玲手里时,仿佛是一缕春风吹进了她的心扉,也吹来了一丝新的希望。   此后不久,蒙冤在狱中劳改三年的父亲因病去世,她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在残酷的政治磨难面前,叶文玲始终把实现心中的“文学之梦”作为精神支柱,紧握手中的笔继续勤奋地进行创作,又陆续发表了短篇小说《真戏假做》、《两家亲》、《凤凰阿娇》。   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叶文玲的“文学之梦”还是在故乡楚门这个小镇里起步了,是文学创作改变了叶文玲的命运,后来她常说自己是“系着毛蓝布围腰”闯入文坛的。      “作家之梦”在中原大地实现      河南是叶文玲的第二故乡,这跟她的先生王克起和哥哥叶鹏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克起出生在海边城市青岛,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与叶鹏是同窗好友。在叶鹏被打成右派时他仗义执言出面为其讨公道,本来已初定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他因此受到了团内警告处分,改分配到河南南阳的内乡中学教书。患难之中见真情,叶鹏因此深受感动,也很欣赏这位老同学的为人和学识,就把妹妹叶文玲托付给了王克起。1962年夏天,叶文玲来到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在内乡中学那半间小土屋里与王克起结为患难夫妻。   王克起教学水平不错,后被调到郑州市区的一所高中当语文老师。经过艰难寻找,叶文玲也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找到一份工作。   叶文玲属马,她的性格跟马也极为相似,没有什么能捆住她善于飞奔的“四蹄”。她曾写过这样一段发自心底的表白:“我属马,驰驱不厌远的奔马,是我自策自励的象征。对我来说,最大的欣慰是:在我辞世之前,我还握着我的笔。”在黄河之滨这片被叶文玲称为“第二故乡”的中原大地上,她又做起了“作家梦”,重新开始文学创作。1963年4月,她又在《东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小说《春倩的心事》。   然而刚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文革”便开始了。王克起被贴大字报、批斗、游街,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而在区工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当辅导员的叶文玲,作为“三家村黑帮”家属被逐出区工办,到离郑州市区二十多公里外的郊区一家工厂当车间冲压工。她每天上下班要骑自行车来回跑五十公里,繁重的工作让她常常累得头昏脑涨。她先后抚养了女儿海音、海丹和儿子海靖,当时家里的条件根本就无钱雇保姆,她每天要上班不能带孩子,只好用布带将海音、海丹拴在床脚上保安全,将小儿子海靖放在附近的一个旧养马场内自由“放牧”。   十年“文革”中,全国几乎所有的文学期刊都停刊了,许多著名的老作家都被当做“臭老九”关进了牛棚,叶文玲再度被迫停止了文学创作。但在“文革”后期,当一些人仍在忙于“闹革命”时,她又悄悄地继续在文学之路上跋涉了。那年月,人们的物质生活仍然贫乏,但叶文玲的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文学成了支撑她精神世界的常青树。   叶文玲一家五口人住在十九平方米的陋室里,家中只有一张桌子可供写东西。她的先生王克起每天下班后要在这张桌子上备课,孩子放学后要在这张桌子上做作业,既当工人又当作家的她也想用这张桌子创作,怎么办?叶文玲灵机一动,就将家中那台缝纫机的台板当成了创作的“案台”,坚持在狭小的缝纫机台上“伏案”创作。叶文玲创作要用大量的稿纸,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块钱,必须用于生活开支,即使拿来买稿纸也买不了多少。她就叫先生向学生讨些废旧作业本和废卷纸来当草稿纸,在学生们用铅笔写过的旧作业本上,她再用圆珠笔或钢笔重写一遍;学生们考试过的废试卷,她就翻过来在背面写。王克起对妻子的创作也很支持,他备完课之后,会帮叶文玲将写在草稿纸上的作品,整整齐齐地抄写到正式的稿纸上去。
  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的文艺百花园开始了全面的复苏,叶文玲终于迎来了艺术的春天:1977年3月、5月、11月,她的小说《丹梅》、《飘雪除夕》、《年饭》,先后在《人民文学》杂志头条发表,一时引起文坛关注。这一年的秋天,受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邀请,她赴北京远东饭店参加了由《人民文学》总编辑张光年先生主持的短篇小说座谈会,会上她有幸见到了光临会议的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和多位大名鼎鼎的老前辈,聆听了他们的亲切教诲,她创作的劲头更足了。   1978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5月9日,她应邀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主持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亲耳聆听了儿童文学创作大师冰心先生热情的演讲,并与冰心先生同榜获奖。   1979年是叶文玲“作家梦”实现的一年,由于创作成绩突出,她从一个业余工人作者被破格吸收为“文革”之后的第一批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圆了心中半辈子的“作家梦”。这一年她还出席了全国四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三次中国作家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之后,在河南省文坛苏金伞等老前辈的扶持下,她冲破了政治上和人事体制上的种种阻力,从工厂调进了河南省文联当专业作家。   中原大地是叶文玲的第二故乡,也是她文学创作的广阔绿洲。可以说在黄河之滨的中原沃野上,叶文玲获得了文学创作的巨大丰收。      “人生之梦”在西子湖畔圆满      1986年夏天,在中原大地工作生活了长达二十四年的叶文玲,带着一腔无法忘怀的乡情,惜别黄河之滨的第二故乡回到西子湖畔,在浙江省作家协会当专业作家。   故乡,是叶文玲创作的摇篮。她在不断完善自己人生的同时,又悄悄开始深挖创作中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心灵世界。   早在1982年的3月,叶文玲从河南回乡探亲路过杭州听说巴金先生来到杭州,下榻在杭州饭店疗养,就急忙前去探望。在杭州饭店房间的阳台上,巴老与叶文玲对面而坐。望着故乡西湖的美丽风光,叶文玲向巴老谈起了1962年从浙江去河南的二十年的曲折经历。听着听着,巴老有些激动地流下两滴清泪,说:“文玲啊,这些年你写了不少东西,我看过你写的散文、小说,写得不错,但我觉得你应该写一写你和你哥哥去河南的这段往事。你们兄妹的遭遇就是我们中国这一代知识分子真实的命运写照。”巴老这位中国文学巨匠的泪水让叶文玲心灵震撼,巴老的话语如重槌击鼓,催生了她创作长篇小说《无梦谷》的念头。   《无梦谷》是一个大题材,叶文玲用了半生的生活积累,回河南后就进行长达数年时间的构思和酝酿,直到回到浙江后的1987年初冬,她才动笔撰写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一稿。谈到这部长达五十万字小说的创作,叶文玲深有感触地在《过时的话语》一文中写道:“当我终于开启了心闸,五十万字的初稿犹如一个未足月的婴儿被强力早产,狗头猴面,血污斑斑。但我未草率地剪断他的脐带,让他就这样连着我的心、我的血,我以心血滋养着他,从冬天到春天,从春天到冬天,往复延续竟至八年。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发疯’般地快速和修改时间的漫长与艰难,使我一次次意识到内心体验的痛苦和丰富,使我实实在在地验证了这个真:一旦启开了心扉,写作就不是写作,而是心河滚滚流出……”   这部类似于自传体的长篇小说,紧紧围绕着楚汉、楚涧、鲁越三位年轻知识分子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受“反右”斗争和十年“文革”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学业、工作、爱情、生活遭遇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和挫折,在改革开放前后又通过自己的顽强努力,最终改变了人生命运。文中的主要人物就是作者和哥哥、夫君的缩影,有些场景就是作者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有些细节可以说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读后让人同情、气愤、流泪、震撼和高兴,可以说五味俱全。作品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中的人文立场高度,并揭示了“人生不可无梦,也不可长梦不醒”这一作品主题。   这部长篇小说初稿是叶文玲1988年冬天在故乡玉环楚门写成的,1993年在北戴河、青岛、杭州三地修改和完稿,从准备到定稿前后历时八年时间。199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在国内外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001年,叶文玲开始创作她酝酿已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无桅船》(也称《三生爱》),这部揭示了“女人是永远不沉的船,男人是船上的桅杆,爱是永不降落的风帆”的作品在2003年完稿后,又花了近三年时间修改,直到2006年底才正式出版。许多评论家和读者称赞它是一部关于女性生存境遇、命运纠葛和展示人性善恶美丑的好书,该书既是为女人写的,也是给男人看的,很像冯梦龙的《警世恒言》。随后,她又花了几年时间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无忧树》。在2008年将《无梦谷》、《无桅船》、《无忧树》这三部长篇小说合成“无尽人生”三部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0年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等领导的支持下,继1994年出版了《叶文玲文集》1~8卷后,今年9~16卷由作家出版社全部出齐。这部文集呈现了她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和文学之路。哥哥叶鹏闻讯后特意为她作诗一首祝贺:“最忆蹒跚长塘镇,丫髻双?杜鹃春。一曲心香惊艺坛,七彩梦瓣织美文。秋风秋雨鉴湖侠,黄尘黄沙敦煌神。无尽人生三部曲,展巷笑迎书中人。”这首诗正是叶文玲艺术人生的写照。■      (责任编辑/金 翎)
范文四:叶文玲
叶文玲,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三十四本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寂静的山谷》、《拐角》;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单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乌篷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心系苍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等等,也都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1997年个人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在风雨交加中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万木葱茏局面。而出自女作家们笔下的隽永娟秀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则有如木秀于林的凤凰树。如今,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们担任某省某地的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已经不少,但在1996年底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正而任主席一角的,当时还只有我一个。
当然,职务只是一种象征,对于作家来说,在人生和文学长途的奔赴中,在培植浇灌人生理想的常青树时,能否有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是主要的。我曾经拥有两个书斋名:“报秋斋”和“十驾斋”,前者为文友所赠,后者系画家黄苗子亲题,它们都是我今后更要勤勉文事的写照——四季不息的劳作所化的涔涔热汗,就象万木林中无声的清露;而驰驱千里不厌远的奔马,一直是我自策自励的象征。我生肖属马,因而爱马效马也可谓纯属天然。
  “系毛蓝布围腰”是我初上文坛的自画像。我的故乡玉环,是典型的青山绿水江南县城,楚门更是一个鱼米丰饶的傍海小镇。虽非诞生于文学之巢,故乡却一直是我心头的绿荫。幼时痴迷书籍的我,理想之翼常像瑰丽的彩蝶翩然入梦,而我最终之所以与文学结缘,既源于我那绣花女出身秉性聪慧的母亲的遗传,更由于从小钟情文学的哥哥叶鹏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是在如花嫩苞的年龄开始文学创作的,十三岁时便在故乡县报上以几篇小小说初露才华。然而,1957年那场风暴带给复旦高材生哥哥叶鹏的不公正遭遇,使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我也因此而受株连。但是,尽管失学失业的浓重阴影久久伴随我的芳年,我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如火热情,16岁时又以一篇沾着草叶珠露般的小说《我和雪梅》,叩开了省级杂志《东海》的大门。
  那时的我,在未成为专业作家之前,在市郊一个工厂上班,当过冲压工、铣工;也当过车间主任、生产科的计划统计。为人妻为人母,上有公婆,下有三个孩子,家居斗室,生活清贫。但是,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丰盈常成反比,因为支撑我整个精神世界的,是文学这棵常青树。
  成了专业作家后,我就更加执着勤奋了。连年累月奔波各地,足迹所至,步步留痕。1977年,我以连续发表于《人民文学》头条、整版发于《人民日报》的小说引人注目。1979年,
全国四次文代会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推举我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80年,我进入中国作协文讲所(鲁迅文学院前身)学习,终于圆了深造之梦。当年,小说《心香》荣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后来的《当代》荣誉奖;而后问世的中篇小说《青灯》、《小溪九道弯》、《父母官》、《浪漫的黄昏》等,也屡获隹评;第一本集子《梦里寻你千百度》面世后曾一版再版,《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也相继问世。
  1986年夏,在河南整整渡过24载年华的我,带着一腔化解不开的乡思,回到了浙江。故乡,是作家感情的摇篮,它既陶冶了我的艺术个性,也培育了我丰富的创作灵感。我开始悄悄开掘着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心灵世界。从《心香》开始,我顽强地进行着艺术探索中的那项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掘进──对美的寻找和发现。
我也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倾诉生活的真谛,传递清净明朗的美学理想,弹奏出生活最永恒的乐章——诗情。对人生诗意的刻苦追寻,不仅仅是作家对抗和消解苦难的一种手段,更是对人类良知与韧性的一种召唤。所以,即使文学在丧失轰动效应后,我依然没有什么失落感并照旧拥有自己固有的读者群。1994年,我出席了举世嘱目的世界妇女大会,在“ngo”论坛,以《我们关注世界》为题发表演讲。
  这一年,更是我创作里程中重要的一年,我的历时八年之久共46万余字的长篇小说《无梦谷》出版,当即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和强烈共鸣,被认为是“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就叙事方式和诗化的情境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超越”。1996年再版。因为这部书的创作,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1995年底授予我“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在我心中的文学,永远和神圣、庄严、责任、甚或痛苦这些庄重的词汇紧紧相连;在我心中的文学,永远和真、善、美以及人类最不可缺少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是一母同胎。这种神圣和庄严的责任感,这种对真善美的虔诚表达,贯穿在我几十年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更彰显在这部最能隐喻我的人生经历和代表我的创作风格的《无梦谷》中。在其中,我所努力追求的永恒主题:美的存在、美的毁灭和美的生长,得到了较为酣畅的体现。
  1996年,我写出又一部长篇小说《秋瑾》。我为她的感情积累,是整整十五年。
  回到浙江后,在努力创作的同时,我担任了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1997年春,省人民政府授予我最高荣誉奖:“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荣誉头衔齐来,社会活动纷繁,但当面对需要帮助的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我总是热忱扶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令我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生长期。
,1998年,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先后聘请我为兼职教授。
  作为一个母亲,我自认舐犊情深。在艰难环境中抚育成人的三个孩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且各自有为。小女儿王海丹,在夏威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获得了全州优秀的留学生奖。当别人羡慕我教子有方时,我却认为自己欠他们更多的母爱而常常心存歉疚,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创作上。
  1998年春,我的政治生命有了新的一页。从1963年起连任六、七、八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作为新当选的人民代表,我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并亲手投票选举了我们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
  1998年,也是我开始文学创作的四十周年。我从已经发表的500多万字、30本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集中,精选出365万字、编选出版了八卷本的《叶文玲文集》。并用其稿费在浙江大学设立了“新叶文学奖”。
我总忘不了四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文学少年时,正是素昧平生的编辑的青眼相看,许多文坛前辈的赤诚扶持,我这个围毛蓝布围腰的小姑娘才得以赓续了少年梦,一步步跨入文学殿堂,在祖国的文学大树上努力绽放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叶。为此,我坚定了这样一种创作信念:美是文学的生命,而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任何时候,我对文学都充满信心,我的文学创作与人生信仰连在一起,文学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 这是我的人生宣言,是我身体力行的处世哲学。当被问及面对成就和荣誉有什么想法时,我的想法只有一个:这一切都是过去,过去的一切都是零。
有个诗人说得好:“零是一个奇妙的字眼,它能变成花环,也能变成锁链。”
  是的,对我来说,最大的欣慰将是:“在辞世之前,我还握着我的笔”。
范文五:叶文玲给我的启示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空和空间,同一个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而在这个学期中,叶文玲 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叶文玲将书比做了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她说,在看书时,她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而这个好习惯不仅锻炼的她的记忆力,也增强了她的理解能力。而她因看书而得到的好处并不只有这些。她还因醉心阅读,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她还悟出了两点关于写作文的道理:写作文应该在落笔上有一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还要在其中加入真情实感才是属于自己的,呕心沥血的创作。才可以真正打动人心。
而我看书的方法却恰恰与叶文玲的方法相反。我从不边看书边做笔记,看起书来也从不思考,只是一目十行,看得飞快,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写作文时就更不用说了,文中不仅没有一点儿心意,情节也十分老套。而且,在写真情实感时,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一点儿也
于是,我开始渐渐养成看书时认真思考并勤做笔记的习惯了。因为看书多了,文章也能像叶文玲说的那样能写的有“鲜味”,能写出真情实感,我的作文经常能拿到全班最高分。在学校举行的语文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并常常能回答别的同学回答不出的问题。
在这个秋天,叶文玲让我明白了:读书贵在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同时写作文要别出心裁,有真情实感。
尤安·艾肯教我读书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读一本书,就像看故事,一晃而过。没有思考,也没有学习别人写作的特点,写作的方法。现在,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继续这样,不管多好的书到我的手中都会变成一堆没用的废纸。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一篇文章——《走遍天下书为侣》教会了我该如何将一本书读好,读精。
在《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尤安·艾肯把一本自己所喜爱书比作一位知心的好朋友,和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反复读同样一本书,就好像是和好友重逢,或是回到自己的家中。反复读同一本书,你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还有新的知识。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尤安·艾肯对书籍的喜爱和热爱。
从《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读书要慢慢读,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除此之外,还要养成多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就是徐特立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此外,一本书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的读,常读常新。一本你所喜爱的书,不管你看过了多少次,你总能从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无尽的精神享受。
在今后,面对一本好书,我会格外珍惜。一页一页认真地读,该做笔记时我不会嫌麻烦。“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只有认真,才能掌握书中的知识。
尤安·艾肯,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如何读书,这让我终身受益!
范文六:叶文玲
日,浙江玉环人。1957年毕业于楚门中学试验,因受哥哥叶鹏错划右派株连而辍学,即在故乡担任幼儿园教养员、小学教师、农场职工等职。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
1979年因创作成绩突出,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调入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0年被推荐去中国作协文讲所学习毕业;1981年开始进行长篇小说创作。1986年调回浙江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0年起担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联任至今;1992年起担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成员,联任(两届)十年;2002年底换届改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96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五届、六届连任至今)。
叶文玲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出版小说集多种:《无花果》、《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当代》荣誉奖)、《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散文集有《梦里寻你千百度》、《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素心如简》、《叶文玲散文选》《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情有独钟》等。
长篇小说有《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秋瑾》等。《无梦谷》发表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后,再获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97年叶文玲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1997年春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也获如潮佳评,香港明窗出版社即以《秋瑾之死》为名重新推出,作家出版社1998年以《鉴湖女侠——秋瑾》
再版。 2000年、2004年又因长篇小说《秋瑾》、长篇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再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2002年,因散文创作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还曾创作一些影视文学剧本;如《太阳的骄子》、《背上的桥》;后者曾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传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改编的电视剧《大鸿飞天》,正在筹拍中。
叶文玲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
叶文玲自传
在风雨交加中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万木葱茏局面。而出自女作家们笔下的隽永娟秀的作品,则有如木秀于林的凤凰树。如今,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们担任某省某地的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已经不少,但在1996年底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正而任主席一角的,当时还只有我一个。
当然,职务只是一种象征,对于作家来说,在人生和文学长途的奔赴中,在培植浇灌人生理想的常青树时,能否有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是主要的。我曾经拥有两个书斋名:“报秋斋”和“十驾斋”,前者为文友所赠,后者系画家黄苗子亲题,它们都是我今后更要勤勉文事的写照——四季不息的劳作所化的涔涔热汗,就象万木林中无声的清露;而驰驱千里不厌远的奔马,一直是我自策自励的象征。我生肖属马,因而爱马效马也可谓纯属天然。
“系毛蓝布围腰”是我初上文坛的自画像。我的故乡玉环,是典型的青山绿水江南县城,楚门更是一个鱼米丰饶的傍海小镇。虽非诞生于文学之巢,故乡却一直是我心头的绿荫。幼时痴迷书籍的我,理想之翼常像瑰丽的彩蝶翩然入梦,而我最终之所以与文学结缘,既源于我那绣花女出身秉性聪慧的母亲的遗传,更由于从小钟情文学的哥哥叶鹏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是在如花嫩苞的年龄开始文学创作的,十三岁时便在故乡县报上以几篇小小说初露才华。然而,1957年那场风暴带给复旦高材生哥哥叶鹏的不公正遭遇,使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我也因此而受株连。但是,尽管失学失业的浓重阴影久久伴随我的芳年,我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如火热情,16岁时又以一篇沾着草叶珠露般的ooo小说《我和雪梅》,叩开了省级杂志《东海》的大门。是范德法特无任何意义一样而是法国人工服务而对我发给
那时的我,在未成为专业作家之前,在市郊一个工厂上班,当过冲压工、铣工;也当过车间主任、生产科的计划统计。为人妻为人母,上有公婆,下有三个孩子,家居斗室,生活清贫。但是,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丰盈常成反比,因为支撑我整个精神世界的,是文学这棵常青树。
成了专业作家后,我就更加执着勤奋了。连年累月奔波各地,足迹所至,步步留痕。1977年,我以连续发表于《人民文学》头条、整版发于《人民日报》的小说引人注目。1979年, 全国四次文代会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推举我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80年,我进入中国作协文讲所(鲁迅文学院前身)学习,终于圆了深造之梦。当年,小说《心香》荣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后来的《当代》荣誉奖;而后问世的中篇小说《青灯》、《小溪九道弯》、《父母官》、《浪漫的黄昏》等,也屡获佳评;第
一本集子《梦里寻你千百度》面世后曾一版再版,《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也相继问世。
1986年夏,在河南整整渡过24载年华的我,带着一腔化解不开的乡思,回到了浙江。故乡,是作家感情的摇篮,它既陶冶了我的艺术个性,也培育了我丰富的创作灵感。我开始悄悄开掘着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心灵世界。从《心香》开始,我顽强地进行着艺术探索中的那项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掘进──对美的寻找和发现。 我也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倾诉生活的真谛,传递清净明朗的美学理想,弹奏出生活最永恒的乐章——诗情。对人生诗意的刻苦追寻,不仅仅是作家对抗和消解苦难的一种手段,更是对人类良知与韧性的一种召唤。所以,即使文学在丧失轰动效应后,我依然没有什么失落感并照旧拥有自己固有的读者群。1994年,我出席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妇女大会,在“NGO”论坛,以《我们关注世界》为题发表演讲。离开
这一年,更是我创作里程中重要的一年,我的历时八年之久。共46万余字的长篇小说《无梦谷》出版,当即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和强烈共鸣,被认为是“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就叙事方式和诗化的情境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超越”。1996年再版。因为这部书的创作,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1995年底授予我“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在我心中的文学,永远和神圣、庄严、责任、甚或痛苦这些庄重的词汇紧紧相连;在我心中的文学,永远和真、善、美以及人类最不可缺少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是一母同胎。这种神圣和庄严的责任感,这种对真善美的虔诚表达,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作品中,更彰显在这部最能隐喻我的人生经历和代表我的创作风格的《无梦谷》中。在其中,我所努力追求的永恒主题:美的存在、美的毁灭和美的生长,得到了较为酣畅的体现。
1996年,我写出又一部长篇小说《秋瑾》。我为她的感情积累,是整整十五年。
回到浙江后,在努力创作的同时,我担任了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1997年春,省人民政府授予我最高荣誉奖:“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荣誉头衔齐来,社会活动纷繁,但当面对需要帮助的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我总是热忱扶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令我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生长期。
,1998年,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先后聘请我为兼职教授。
作为一个母亲,我自认舐犊情深。在艰难环境中抚育成人的三个孩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且各自有为。小女儿王海丹,在夏威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获得了全州优秀的留学生奖。当别人羡慕我教子有方时,我却认为自己欠他们更多的母爱而常常心存歉疚,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创作上。
1998年春,我的政治生命有了新的一页。从1964年起连任六、七、八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作为新当选的人民代表,我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并亲手投票选举了我们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
1998年,也是我开始文学创作的四十周年。我从已经发表的500多万字、30本作品集中,精选出365万字、编选出版了八卷本的《叶文玲文集》。并用其稿费在浙江大学设立了“新叶文学奖”。 我总忘不了四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文学少年时,正是素
昧平生的编辑的青眼相看,许多文坛前辈的赤诚扶持,我这个围毛蓝布围腰的小姑娘才得以赓续了少年梦,一步步跨入文学殿堂,在祖国的文学大树上努力绽放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叶。为此,我坚定了这样一种创作信念:美是文学的生命,而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范文七:叶文玲,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
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
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
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
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三十四本作品集
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
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寂
静的山谷》、《拐角》;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
《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单篇作品《乌
篷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心系苍
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等等,也
都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1997年个人获浙江
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获
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
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叶文玲自幼酷爱文学, 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
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至今已有800多万
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名 人 - 真  W '
—   一  
说 《 倩 的 心 事 》, 当 地 引 起   出 。1 8 春 在 9 0年 , 的 小 说 《 香》、 老 谈 起 了 自 己 从 浙 江 到 河 南 的  她 心 .  
听 巴 《 椅》 《 忘 草》 先 后 发 表 。 曲折 经 历 。 着 听 着 , 老 激 动  藤 、毋 等   “ 革 ” 间 , 多 老 作 家  其 中  香》 仅 受 到 读 者 和 评   地 说 : 文 玲 啊 , 我 看 过 你 写 的  文 期 许 不 “ 被 打 成 “臭 老 九 ” 进 了 牛 棚 , 论 界 的 高 度 评 价 , 还 荣 获 全 国  小 说 , 得 不 错 , 我 觉 得 你 应  关   写 但
不小反 响 。   全 国文 学 期 刊 大 都 停 刊 , 叶 文  短 篇 小 说 奖 和 《 代》杂 志 荣 誉   该 写 一 写 你 和 你 哥 哥 去 河 南 的  当
玲 也 被 迫 停 止 了 文 学 创 作 。但   奖 。   在 “ 革 ” 期 , 一 些 人 仍 忙  文 后 当 于 “闹 革 命 ” , 又 悄 悄 地 在  时 她 文 学 之 路 上 跋 涉 了 。 当 时 叶 文 
这 段 往 事 。 们 兄 妹 的遭 遇 , 你 就 
“ 生梦 ” 西 子 湖 畔 完成  人 在
18 9 6年 夏 , 文 玲 告 别 第   叶
是 中 国 当 代 知 识 分 子 真 实 的 命 
运 写照啊 。”  
巴老 的 话 语 如 重 槌 击 鼓 ,  
玲 一 家 5 口蜗 居 在 1 9平 方 米  二 故 乡 回 到 杭 州 , 成 为 浙 江 省  催 生 了 叶 文 玲 创 作 长 篇 小 说   的房 子 中 , 家 中 仅 有 一 张 写 字  作 协 的 一 名 专 业 作 家 。 时 ,   《 梦 谷 》的念 头 。 这 是 一 个 与  这 她 无 的桌 子 , 要 供 先 生 备 课 , 要  的 创 作 迎 来 了 新 的 春 天 , 社 会   时 代 命 运 相 关 的 重 大 题 材 ,   既 又 从 供 孩 子 放 学 后 做 作 业 。 么 办 ? 活 动 也 日益 增 多 ,还 担 任 了 有  准 备 、创 作 到 定 稿 叶 文 玲 花 了  怎  
叶文 玲 灵 机 一 动 , 将 家 中 缝 纫  关 领 导 职 务 。 19 9 0年 , 当 选  她 机 的 台 板 当 成 创 作 的 “案 台 ”  为 浙 江 省 文 联 副 主 席 , 9 2年  , 19 坚 持 在 狭 小 的 缝 纫 机 台 板 上  又 当 选 为 浙 江 省 作 协 主 席 , 并  “伏 案 ” 作 。 创   兼任 浙 江 省 茅 盾 文 学 院 院长 。  
8年 时 间 , 先 后 在 玉 环 、 北 戴   河 、 岛 、 州 等 地 反 复修 改 。 青 杭   19 9 4年 该 书 出 版 后 在 读 者 中  引 起 强 烈 反 响 。 19 9 5年 末 ,   美
17 9 3年 2月 , 文 玲 的 小  从 1 8 叶 9 3年 起 ,她 还 连 任 第 六 、 国 纽 约 国 际 文 化 艺 术 中 心 授 予     说 《 月 计 划 完 成 的 时 候 》 作  七 、 、 届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 当 创 八 九   叶文玲 “ 国文 学创 作杰 出成  中 完 成 , 被 收 入 河 南 《 艺 作 品  文
, 并 20 0 7年 3月 8 日下 午 , 叶  就 奖 ” 邀 请 她 赴 美 出 席 颁 奖  
选 》 中 。 虽 然 没 拿 到 一 分 钱 稿  文 玲 出 席 第 十 届 全 国 政 协 会 议  典 礼 。 1 9 9 7年 , 江 省 人 民 政   浙
费 ,但 对 于 这 朵 冬 天 里 开 出 的  并 在 会 上 发 言 , 到 了 胡 锦 涛 、 府 授 予 她 “ 迅 文 艺 奖 突 出 成  受   鲁
“ 学 之 花 ” 叶 文 玲 仍 感 到 十   贾 庆 林 等 党 和 国 家 领 导 人 的 充  就 奖 ”  文 , 。
分 高兴 。  
分 肯 定 。 后 , 锦 涛 总 书 记 握  会 胡
随后 , 文玲 又创 作 了 《   叶 无
“ 革 ” 束 后 , 文 玲 扬  着 叶 文 玲 的手 说 : 文 结 叶 “叶 文 玲 同  桅 船》、 无 忧 树》等 两 部 长 篇 小  《 眉 吐气 ,终于迎 来 了创作 的春  志 , 们 是老朋 友 了 , 们在 九  说 。20 咱 我 0 8年 , 文 玲 将 这 3部  叶 天 。1 7 9 7年 , 的 小 说 《 梅 》   届 人 大 时 一 起 开 了 5年 的 会  长 篇 小 说 合 成 《 尽 人 生 》 部  她 丹 、 无 三 《 雪 除 夕 》 《 饭 》先 后 在  哩 。 ” 飘 和 年   《 民 文 学 》杂 志 上 发 表 , 全   人 在
曲。2 1 0 0年 初 , 中 国 作 协 主  在
这 些 年 来 , 为 了培 养 文 学  席 铁 凝 等 人 的 支 持 下 , 叶 文 玲   《 国 文 坛 引 起 高 度 关 注 。 这 年 秋   新 人 , 文 玲 受 聘 到 浙 江 大 学 、 文 集》第 8至 1 叶   6卷 由 作 家 出版  
天 ,她 受 人 民文 学 杂 志 社 的 邀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等 高 校 担 任 兼 职   社 出 版 。远 在 河 南 洛 阳 的 哥 哥  请 , 京 参 加 小 说 座 谈 会 , 到  教 授 , 捐 出 稿 费 设 立 “ 叶 ” 叶 鹏 闻 讯 后 ,特 意 为 她 作 诗 一  赴 见 还 新   了 茅 盾 等 多 位 文 学 界 老 前 辈 , 文 学 奖 , 奖 励 那 些 在 省 级 以 上  首 祝 贺 : 最 忆 蹒 跚 长 塘 镇 ,   “ 丫 
聆 听 了他们 的教诲 和指 导 。   报 刊 发 表 处 女 作 的 大 学 生 。 如  17 9 9年 , 文 玲 的 人 生 和  今 , 个 奖 项 已 颁 发 了 好 几 届 , 叶 这   命 运 发 生 了 重 大 转 折 。 一 年 , 推 出 了一 批 校 园 文 学 新 人 和 优   这   她 接 连 在 《 放 军 文 艺 》、 奔   秀 小 说 处 女 作 。 解 《   流 》 刊 物 上 发 表 了 《 静 的 山  等 静 故 乡 ,是 叶 文 玲 文 学 创 作  谷 》、 赴 考 》 《 是“ 究 所 所   的沃 土 , 她 还 创 作 了长 篇 力 作  《 和 谁 研 长  等 2 1
篇 小 说 、 文 和 创 作  《 尽 人 生 》三 部 曲 , 中 第 一   散 无 其 谈。 由于 创 作 成 绩 突 出 , 不 仅  部 《 梦 谷 》跟 巴 金 先 生 有 关 。 她 无   被 破 格 吸 收 为 中 国作 协 会 员 , 那 是 18   9 2年 3月 , 文 玲 从 河   叶
还 从 工 厂 调 进 了 河 南 省 文 联 , 南 回 玉 环 探 亲 , 听 说 巴 金 来 到    当上 了专业 作家 。  
髻 双 鬓 杜 鹃 春 。 一 曲 心 香 惊 艺  坛 , 彩 梦 瓣 织 美 文 。 风 秋 雨  七 秋
鉴 湖 侠 , 尘 黄 沙 敦 煌 神 。 尽  黄 无 人 生 三 部 曲 , 展 巷 笑 迎 书 中 
人 。’ 首 诗 所 描 绘 的 正 是 叶 文  ’ 这 玲完 美 的艺术人 生 。  
编辑 / 徐云华 
了杭 州 , 急 忙 前 去 探 望 。 着   她 望 此 后 , 叶 文 玲 更 是 佳 作 迭   西 湖 美 丽 的风 光 , 叶 文 玲 和 巴 
范文九:被许多学者、专家认为的传统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66岁的著名作家叶文玲却仍以对文学50年如一日的热情之姿,用她那支摇曳生花之笔,孜孜耕耘于文坛,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至今已有800多万字4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是什么样的动力在驱使叶文玲视文学如生命?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这位曾做过小学老师、农场职工的女子走上一条写作之路?   怀着对一位老作家的敬仰与钦佩,我于一个阳光温暖的冬日,走近叶文玲,走进她那斑斓的纸上人生。      咏絮才女:文学之路始于故乡      日,叶文玲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楚门。这片多情的土地赋予了她乐观、坚强的性格,并造就了她钟灵毓秀的文学才情和清逸出尘的文学气质。   说起叶文玲,不能不提她的哥哥――著名文学评论家、洛阳师范学院前院长叶鹏教授。叶鹏自小热爱文学,早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就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文学评论,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学评论家之一。   哥哥对文学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幼的叶文玲。13岁时,她就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了《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   对叶文玲来说,15岁以前,天空是文学之梦绘成的蔷薇色。初中毕业后,叶文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黄岩一高。那时,她心里有个坚定的目标――考取北大中文系,接受更多更广的文学熏陶与洗礼。可没有想到的是,正当她憧憬着美好未来之时,1957年,哥哥叶鹏被错划成右派,受到牵连的叶文玲因此而被迫退学。   叶文玲属马。属马之人的乐观天性,让叶文玲很快走出了挫折,并很快接受了现实。尽管身在逆境,可早已深深根植于心的文学梦想始终支撑着她,就像跋涉在沙漠中的人见到远处的一片绿洲,希望便不会破灭。   1958年,未满16岁的叶文玲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她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一篇清新纯情的小说《我和雪梅》,并将小说文稿寄给了著名的文学期刊《东海》杂志。未曾想,一个月后,《东海》杂志果真将她的这篇文章发表了。叶文玲开心不已。于是,受到鼓舞的她在此后的半年里,又陆续在《东海》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   捧着一本本飘着墨香,刊有她小说的杂志,少女叶文玲原本欣喜地以为自己就此叩响了文学殿堂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在梦想开始的地方,命运却出其不意地逆转了它的运行轨迹。   自1957年起,叶文玲的哥哥被错划右派后,没过几年,她的父亲与丈夫也都因冤案、错案而遭受政治磨难。接二连三的打击株连,使她整个青年时代生活中只剩一片灰色。   1962年,叶文玲迁居河南。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当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务。   不过,生活虽然清贫,但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丰盈却总成反比,因为支撑她整个精神世界的,是文学这棵常青树。闲暇时,叶文玲依旧会执起笔坚持创作。      无尽人生:文学之梦照进现实      1976年,中国结束了不平常的10年,在那十年浩劫中成为一片废墟的文学,重新被泪痕犹在的人们筑建起来。   1977年,叶文玲终于又重新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了。这一年,她的三部短篇小说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对叶文玲来说,1977年,是她人生一个新的启程。她的生命亦重新焕发了光彩。   1979年,因创作成绩突出,叶文玲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并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不久后便调入河南省文联成了一名专业作家。从此,叶文玲对文学更执著勤奋了。她连年累月奔波各地,用心体验生活,深入体察民情,很快便以连续发表于《人民文学》、《收获》、《当代》、《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上的小说受到广泛注目。   1980年,38岁的叶文玲进入中国作协文讲所(鲁迅文学院前身)学习,她终于圆了文学深造之梦。而更多的惊喜还在1981年,她创作的小说《心香》荣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后问世的中篇小说《青灯》、《小溪九道弯》、《父母官》、《浪漫的黄昏》等也屡获佳评。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子《梦里寻你千百度》面世后曾一版再版,而《写在椰叶上的日记》、《心泊千岛湖》、《不了情》、《有你不寂寞》、《妖尽人间春》、《素心如简》等散文集也相继问世。其中《心泊千岛湖》还获得了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妖尽人间春》则获得了首届朱自清文学奖。叶文玲进入了创作高峰期,她成了一位高产且优秀的作家。   1981年,叶文玲拜访了来杭州休养的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先生,巴老得知了叶文玲过去的人生经历后,鼓励她将这段经历写成长篇小说。,巴老的鼓励,促成了创作历时长达八年之久的46万字小说《无梦谷》的问世。   《无梦谷》的主角是一批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叶文玲以小说主人公“楚涧、楚汉”兄妹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她对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注。   《无梦谷》发表后,引起文坛强烈反响与共鸣,被认为是“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1995年底授予叶文玲“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随后又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发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   继《无梦谷》后,1996年,叶文玲又写就了长篇历史小说《秋瑾》和长篇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同样佳评如潮,并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   然而,叶文玲并没有满足于这些炫目的荣誉之中。她依旧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日复一日的创作之中。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叶文玲的长篇小说《无梦谷》出版后,她就计划以一个系列来进行新的长篇创作。“《无梦谷》完成时我还尚无写‘三部曲’的宏愿,但总觉得言犹未尽,好像还有许多事情与人物都没有写完。于是后来就有了《无桅船》的框架和原型。但是,有关人生,有关男人女人‘桅’与‘船’的思索,并未止息。因此,第三部小说《无忧树》的命题和它的人物,可以说几乎与此同时,悄然潜入我心中。”   “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始,我仍然无悔。是我所走过的路,我不会埋怨我所经历的一切。假如生活从头开始,我愿意仍然做我自己,重新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不幸和苦难。只要能与文学同在,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冀。”   如此情怀,怎叫人不为之钦佩!      心香寄情:文学之恋永无止境      1986年夏,在河南整整度过24载春秋的叶文玲,怀着一腔思乡情结,回到了浙江,定居于省会杭州。   如诗画桃源般的故土陶冶了叶文玲的艺术个性,也培育了她丰富的创作灵感,使她的情感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化成一个个富有生命的灵动文字。同时,也都开掘着叶文玲创作中的另一个广阔世界,那便是人的心灵世界。   其实早在《心香》开始,叶文玲就开始执著地进行着艺术探索中,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掘进──对美的寻找和发现。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倾诉着生活的真谛,传递着清朗的美学理想。   在叶文玲与我的娓娓而叙中,她总是反复强调一句话――“美是文学的生命”。的确,叶文玲的创作贯穿上世纪后三十年,她是一位执著追寻美的作家,而她也一直在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叶文玲是个作家,同时,她的社会身份也有许多。从1983年起连任六、七、八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回到故乡浙江后,叶文玲在努力创作的同时,还担任了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并被浙江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教授。这一段丰富的人生,使叶文玲的视野更为开阔,也使她能更及时更敏感地体察到民众生活中需要认定的各种状态。“责任两个字,对作家来说不可忘却。一定要对文字负责任。作品写出来,不只是个人欣赏,而是要在社会上发生影响的。”虽然公务繁忙,但叶文玲依旧笔耕不辍。尽管已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荣誉,但她的创作态度仍然几十年如一日般的严谨。   早在九年前,叶文玲就用出版《叶文玲文集》一书所获得的10万元稿费,在浙江大学设置了“新叶文学奖”,用于每年奖励一名发表小说的大学生。她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希望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大学生,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如今,叶文玲担任着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她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事业中。比如她为浙江大学等多家院校的文学社团开文学讲座、评选作品;比如在浙江和全国的政协会议上多次为浙江的文史、文化与文学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   日,在叶文玲《无尽人生三部曲》出版之际,她的哥哥叶鹏教授亲自为她作了一首诗:最忆蹒跚长塘镇,丫髻双鬓杜鹃春,一曲心香惊艺坛,七彩梦瓣织美文。秋风秋雨鉴湖侠,黄尘黄沙敦煌神,无尽人生三部曲,展卷笑迎书中人。   这首诗凝含了叶文玲50年不平凡的写作人生。
范文十:研究报告
2014年第33卷第4期
·31·总第266期
不同酵母菌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较研究
孙美玲1,孙同清3,刘齐1,彭宇2*
湖北武汉.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1.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生物工程系,
3.青岛啤酒(黄石)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4)
摘要:通过在果蝇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质量浓度的酵母菌ZGJ-1、安琪酵母和梅山酵母,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果蝇寿命、存活率、体质量、交配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GJ-1后,果蝇的寿命、存活率、体质量3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基础培养基,其中,雌果蝇在ZGJ-1的添加量为60%时为最佳,雄果蝇以添加量为40%的ZGJ-1时效果最好,添加20%的ZGJ-1、安琪酵母和梅山酵母所饲养的果蝇,其交配率和繁殖力都显著高于用基础培养基喂养的果蝇。酵母菌对果蝇生长发育及繁殖具有显著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关键词:酵母菌;果蝇;生长;发育;繁殖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4
doi:10.3969/j.issn.14.04.008
Comparativestudiesofyeastongrowth,developmentandreproductionof
Drosophilamelanogaster
SUNMeiling1,SUNTongqing3,LIUQi1,PENGYu2*
(1.DepartmentofBioengineering,ZhixingCollegeofHubeiUniversity,Wuhan.CollegeofLifeSciences,
HubeiUniversity,Wuhan.TsingtaoBrewery(HuangShi)Co.,Ltd.,Huangshi435004,China)
Abstract:Thelifespan,survivalrate,bodyweight,matingrateandfecundityofDrosophilamelanogasterweremeasuredbyaddingacertainconcen-trationofyeast(ZGJ-1,AngelandMeishan)tothebasicmedium.AfteraddingyeastZGJ-1,thelifespan,survivalrateandbodyweightofD.melanogaster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basicmedium.ResultshowedthattheoptimumconcentrationofZGJ-1forfemaleoneswas60%;whileforthemaleones,theoptimumconcentrationwas40%.Withtheadditionof20%yeast(ZGJ-1,AngelandMeishan),thematingratesandreproductivitie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fedwithbasalmedium.Tosumup,yeasthasasignificantroleinimprovingandpromotingthegrowth,developmentandreproductionofD.melanogaster.
Keywords:Drreproduction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治疗某些消化不良症,并能提高新陈代谢的机能。
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一种真核多细胞生物,具有生命周期短,容易饲养等优点,而且具备与人类相似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等阶段[1]。在果蝇人工饲料中,酵母粉可以促进果蝇的生酵母粉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长发育,并使其繁殖力增加[2]。谢德娟等[3]研究了培养基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麦麸与活酵母的三者联合,对果蝇的培养明显优于对照组。
酵母菌ZGJ-1是作者从一种野生柑橘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高品质柑橘果酒发酵专用酵母菌。用ZGJ酿造柑橘的果酒,酒质稳定、口感柔和。酵母菌ZGJ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测定了酵母菌ZGJ-1、安琪酵母、梅山酵母对
收稿日期:
果蝇寿命、存活率、体质量、交配率和繁殖率的影响,为ZGJ-1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与试剂
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湖北大学生科院提供。
梅山酵母:食品级,广东番禹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生产;安琪酵母:食品级,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红糖、琼脂、玉米粉,食品级;丙酸、乙醚、乙醇和苯甲酸为分析纯。以上试剂均为市售。酵母菌ZGJ来自一种野生柑橘,由作者分离、筛选和纯化获得。1.2仪器与设备
150HL-恒温生化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201011)作者简介:孙美玲(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与发酵工艺。*通讯作者:彭宇(196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
2014Vol.33No.4SerialNo.266
ChinaBrewing
ResearchReport
1.3试验方法
1.3.1果蝇培养基的组成及酵母添加量
按照表1的组成配制果蝇的培养基,其中基础培养基参照陈宗礼等[4-6]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的组成及酵母添加量
Table1CompositionandyeastinoculumindifferentmediumofD.melanogaster
培养基名称基础培养基20%ZGJ-140%ZGJ-160%ZGJ-180%ZGJ-1100%ZGJ-120%梅山酵母20%安琪酵母
玉米粉/g5050
蔗糖/g2020
琼脂/g1010
丙酸/mL0.80.80.80.80.80.80.80.8
苯丙酸/g0.80.80.80.80.80.80.80.8
酵母添加量/mL
0120(ZGJ-1)240(ZGJ-1)360(ZGJ-1)480(ZGJ-1)600(ZGJ-1)120(梅山酵母)120(安琪酵母)
1.3.2果蝇寿命的测定
用玻璃指管(直径×长度=12cm×2cm)饲养果蝇,加入食物2mL。在表1所列的果蝇基础培养基和20%~100%ZJG-1培养基中接入8h内羽化的果蝇,每管40只,重复3次[7-8]。将果蝇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25±2)℃、相对湿度45%~65%)。每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定时统计果蝇死亡数,直至果蝇全部死亡。每组处理以最后死亡的10只果蝇寿命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处理的最高平均寿命。1.3.3果蝇存活率及体重的测定
在含以上培养基的培养管中接入5日龄果蝇40只,重复5次。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条件同上),每4d更换1次培养基,定时观察统计果蝇死亡数目,培养20d后,记录每管中死亡的果蝇数,计算果蝇存活率。
对不同培养基所饲养成熟的果蝇,随机选择雄、雌成虫各20只,用乙醚麻醉后用电子天平称质量。1.3.4果蝇交配率的测定
收集8h内孵出的果蝇成虫,雌雄分管培养,连续喂养(F0代)测定时将雌雄性果蝇14d后进行交配能力的测定。
蝇成虫数量。F3的果蝇成虫数量的统计方法同上[15]。果蝇繁殖力为F1、F2和F3代果蝇成虫数量之和。1.4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
2.1酵母ZGJ-1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基础培养基相比,添加ZGJ-1能显著提高雌(F=4.72,F0.05=3.11,P<0.05F0.05=3.11,)、雄(F=3.68,)果蝇的寿命。雌蝇的寿命在酵母ZGJ-1的添加量P<0.05
为60%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ZGJ-1的雌蝇寿命。而雄果蝇的寿命以添加40%的ZGJ-1时最高。
不同酵母ZGJ-1添加量下果蝇的存活天数
Table2SurvivaldaysofD.melanogasterunderdifferent
concentrationsofyeastZGJ-1
ZGJ-1添加量/%
存活天数/d
雌果蝇30.63±0.51c31.53±1.16b31.13±1.46bc32.46±1.68a31.50±1.48c31.76±1.10ab
雄果蝇30.43±0.81b29.93±0.64c32.03±2.05a31.96±0.59b31.36±1.36a31.46±1.46a
以1∶1的配比置于同一培养管中[10],在温度25℃,相对湿度为65%的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并计算4种处理(基础培养基、20%的ZGJ-1、20%安琪酵母和20%梅山酵母)的交配率。
交配成功的果蝇对数
1.3.5果蝇繁殖力的测定
收集8h内羽化的果蝇,雌雄分开,随机分为6组转入基础培养基及处理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每组5管,每管雌雄相对湿度为65%的培养箱内培在温度25℃,果蝇各5对[12],
养。接入7d后除去亲本,开始统计每天羽化的果蝇数,以第1只成虫孵出后7d内孵出的成虫数量作为子F1的果蝇数乙醚麻醉分收集8h内羽化的F1代果蝇成虫,量[13-14]。同时,
雌雄,分组方式和培养条件同上。接入7d后除去亲本,并统计第1只成虫孵出后7d内孵出的成虫数量作为子F2的果
注:字母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字母相同,表明处理
之间差异不显著,下同。
2.2酵母ZGJ-1对果蝇存活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与基础培养基相比,ZGJ-1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雌果蝇(F=5.28,)和雄蝇(F=3.57,F0.05=2.62,P<0.05
F0.05=2.62,P<0.05)的存活率。同样,当ZGJ-1的添加量为
60%时,雌果蝇存活率最高,添加40%的ZGJ-1时雄果蝇存活率达到最高。
2014年第33卷第4期
·33·总第266期
2.3酵母ZGJ-1对果蝇体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于同一日龄的果蝇,均以基础培养基(无酵母菌ZGJ-1)体质量最轻,随着酵母菌ZGJ-1质量浓度的增加,雌雄果蝇的体质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添加酵母菌ZGJ-1有利于果蝇的生长于发育。同时,所有雌蝇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蝇的体质量(F=6.42,F0.05=3.33,
P<0.05)。
2.4添加酵母对果蝇交配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与基础培养基相比较,培养基中添加酵母
不同酵母ZGJ-1添加量条件下果蝇的存活率
菌对果蝇交配率有促进作用(F=6.1015,)F0.05=3.89,P<0.05(见表4),但3种酵母菌之间果蝇的交配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Fig.1SurvivalrateofD.melanogaster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
表3不同酵母ZGJ-1添加量下果蝇的体质量
Table3BodyweightofD.melanogaster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yeastZGJ-1
性别雄雌雄雌雄雌
ZGJ-1添加量/%
013.00±0......06
表4不同培养基之间果蝇交配率的方差分析
),的繁殖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4.204,F0.05=3.89,P<0.05在培养基中添加20%的梅山酵母和20%的安琪酵母之间,果蝇的繁殖力无显著差异(t=1.409<t0.05(5)=2.571),但均显著高于添加20%酵母菌ZGJ-1时果蝇的繁殖力。
Table4VarianceanalysisbetweenmatingratesofD.melanogaster
underdifferentmedium
变异来源自由度培养基间组内总变异
均方2..1776
图3不同酵母菌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Fig.3EffectofyeastonmatingrateofD.
melanogaster
图2不同培养基对果蝇交配率的影响
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是活酵母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的添加促进了活酵母的繁殖,进而为果蝇提供所需能量和合成虫卵的储备原料,从而提高产
Fig.2EffectofmediumonmatingrateofD.
melanogaster
2.5添加酵母菌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由图3可知,与基础培养基相比较,添加酵母菌对果蝇
2014Vol.33No.4SerialNo.266
ChinaBrewing
大学学报,):84-87.
ResearchReport
另一方面也为幼虫提供生长发育所必卵数量和持续时间;
需的营养物质。实验结果中,高浓度分离酵母菌ZGJ-1对果蝇存活率、寿命有较大的影响,当添加量达到60%以上时对果蝇个体生长无太大正相关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摄取ZGJ-1过量加快了果蝇体内代谢能力,使果蝇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多,引发脂质过氧化,使果蝇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体系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果蝇寿命缩短,这与其存活率在中后期呈急剧下降趋势相吻合。
在测定不同酵母菌对果蝇交配率和繁殖率的影响时,可以观察到:含安琪酵母及梅山酵母的处理培养基喂食果蝇后,其生长良好,产卵速度比基础培养基中果蝇的产卵速度快,产卵数量较多,成蛹量较大。可含酵母菌ZGJ-1处理培养基的果蝇产卵速度较慢,产卵数量相对较少。相比基础培养基来说,用处理培养基喂养果蝇的交配率和繁殖率都显著高于用基础培养基喂养的果蝇。参考文献:
江绍慧.遗传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刘祖洞,[2]修
强.酵母粉对果蝇繁殖力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同济大
学学报,):204-206.
[3]谢德娟,李翠平,周小花.培养基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陕西师范
[4]陈宗礼,延志莲.果蝇培养基的选择研究[J].生物学杂志,1994,(3):31-33.
[5]张会宜.果蝇饲料玉米粉培养基配方的改进[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46-47.
[6]龚慧明.果蝇培养基长霉的处理措施[J].生物学教学,):52.[7]顾
蔚,侯江瑜,潘荣华.高浓度酵母粉对果蝇生长及寿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8]白莉华,厉曙光,王力强,等.3种不同人参胶囊对果蝇寿命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57-159.
[9]苗雪霞,黄勇平.果蝇求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子基础[J].昆虫知识,):5-14.
[10]卞立红,袁红梅.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果蝇生长和繁殖的影响[J].天津
农业科学,):144-146.
[11]陶少武.枸杞子对果蝇性活力及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J].江西中医
学院学报,2005(4):46-47.
[12]田金强,朱克瑞,李新明,等.阿魏菇多糖的抗氧化功能及其对果蝇
寿命的影响[J].食品科学,):223-226.
[13]厉曙光,白莉华,王力强,等.人参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
用[J].卫生研究,):104-106.[14]阿娃汉,陈
瑛,陶大勇.黑果枸杞色素对果蝇性活力及寿命影响的
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19-20.
[15]刘希玲,郭碧薇,郭厚良.胡萝卜和白萝卜对果蝇寿命的比较效应[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代修辞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