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吸母乳怎么办快两个月了,但是感觉母乳越来越少了怎

宝宝两个月,奶水突然变少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问:宝宝两个月,奶水突然变少怎么回事?
权威医生回答
来自山东齐鲁医院(三甲)
你好,一般乳汁不足常见于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精神紧张导致,可以吃以下的一些食物猪蹄汤,瘦肉汤,鲜鱼汤,鸡汤等肉汤食,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营养成份,产妇饮用,不仅利于体力恢复,而且帮助乳汁分泌。
宝妈喂奶的时候,用药是需要慎重的,关键是看什么病,用的什么药等!
哺乳期之前奶水一直很多,这两天突然变少了。首先要考虑是否怀孕,其次有无精神刺激等...
病情分析:
一般乳汁不足常见于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精神紧张导致
指导意见...
哺乳期奶水变少有可能见于营养跟不上、有消化道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建议哺乳...
母乳突然减少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精神情绪因素起一定作用,如焦虑...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联系妈妈帮] QQ:
急急急,宝宝两个月了,昨天上了趟街,今天奶水就好少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呀,各位宝妈?
炖点猪蹄汤
希望能帮到你
炖点猪蹄汤
希望能帮到你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这是奶水丢了吧,我们这边这样出去一趟的话奶水少了或没了,就在你转的那个地方进去一家要点吃的,或是邻居家有老人的去他们家吃顿饭,边吃边给孩子喂奶就奶水回来了
你把奶水丟了
#3 花开为我谢
这是奶水丢了吧,我们这边这样出去一趟的话奶水少了或没了,就在你转的那个地方进去一家要点吃的,或是邻居家有老人的去他们家吃顿饭,边吃边给孩子喂奶就奶水回来了
我昨天两点多回来的,晚上奶水还好好的,今天下午奶水才少了,我妈妈说不应该是遗了!
你把奶水丟了
有什么办法吗?
你把奶水丟了
有什么办法吗?
可以多喝点蛋白粉
#8 小博love
可以多喝点蛋白粉
我刚才喝了两袋牛奶
#9 minmin322100
我刚才喝了两袋牛奶
多喝点鱼汤,排骨汤
内蒙古 鄂尔多斯
#5 minmin322100
我昨天两点多回来的,晚上奶水还好好的,今天下午奶水才少了,我妈妈说不应该是遗了!
那就多吃点补的,下奶
#11 花开为我谢
那就多吃点补的,下奶
昨天回来买了鱼,昨天和今天都喝了
#10 小博love
多喝点鱼汤,排骨汤
昨天和今天喝了鱼汤,明天熬排骨
用黄豆炖猪蹄
内蒙古 鄂尔多斯
#12 minmin322100
昨天回来买了鱼,昨天和今天都喝了
嗯呢小米粥也喝哦,小米粥很养人的
#13 minmin322100
昨天和今天喝了鱼汤,明天熬排骨
嗯,呵呵,奶水足了,孩子就好养了
#16 小博love
嗯,呵呵,奶水足了,孩子就好养了
一直都是混合喂养,母乳不够吃
#15 花开为我谢
嗯呢小米粥也喝哦,小米粥很养人的
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次小米粥
孩子多大了,已经开始喝小米粥了?
内蒙古 鄂尔多斯
#18 minmin322100
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次小米粥
嗯呢,好好吃补的东西,有奶水就好好吃下奶的,我一直没奶水就没办法啦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1016429 ,
话题:867136
&&手机客户端
&&相同预产期
&&同龄宝宝
&&非常有用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快两个月的宝宝不按时大便怎么办
快两个月的宝宝不按时大便怎么办
宝宝快2个月了,最近几天开始采用混合喂养,每天喂奶粉2次,其他是母乳,刚开始很正常。最近2~3天宝宝白天不大便,晚上有大便,按宝宝习惯昨天下午应该不会再怎么睡了,可昨天下午一直睡,吃奶也没以前踏实,昨晚也没大便,量过几次体温都不高,最高一次36.9度。请问这是怎么了?
便秘的家庭护理
如果宝宝已经便秘三天以上了,妈妈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宝宝解决便秘苦恼,如吃适量的泻药,或用“开塞露”栓剂插入孩子的肛门内,让药液在肠子里保留一段时间后再让孩子排便,结果宝宝的粪便会很快就轻松地排出来。
但值得提醒的是: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长期使用药物来通便。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措施,因为这样容易伤害宝宝的身体,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腹泻问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建议妈妈们最好少用。
针对婴幼儿的便秘的成因,从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入手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把喂养婴儿的牛奶适当冲稀一些,增加宝宝水分的吸收,同时添加一小块奶糕或提高牛奶中的糖分的份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至10~12克),让奶糕和糖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延长食物的发醇过程,刺激肠道的蠕动,帮助通便。
其次,均衡地喂养宝宝一些五谷杂粮,如煮红薯、玉米面、麦粉等辅食,因为这些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对通便很有帮助。
另外,经常给宝宝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鸡蛋汤、韭菜汁或蔬菜米粥(将菠菜、芹菜或荠菜等纤维素成分较多的蔬菜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熬粥时还可以加少量润肠的蓖麻油和芝麻油进去),或是在早晨空腹时,让宝宝喝60~90毫升的蜂蜜水或加糖的鲜榨桔子、西红柿或菠萝等果汁(市场上果汁饮用起来简单、方便,但维生素含量低,没有新鲜水果榨出的果汁效果好),增加食物残渣,以达到通便的目的。每天下午时分,还可以再给宝宝1根香蕉(其中大香蕉润肠效果最好),再次增加润肠通便效果。
*训练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训练时间一般选在每次主餐一小时以内,父母可以让宝宝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钟,并在旁边发出一些与大便有关的如“臭臭”、“拉拉”等语号来诱导他大便。刚开始时,由于各个孩子的成长个体差异,宝宝不一定会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做父母的对孩子仍要采取轻松、容忍和鼓励的态度,绝对不要给孩子身心上造成压力,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只要继续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形成对大便的条件反射,逐渐产生便意。
训练过程中,当发现孩子忽然站定不动、睁大眼、合紧嘴、面颊涨红这些便意的表现讯号时,就应该以鼓励和赞许的语气跟孩子说:“宝宝要拉了”、“宝宝的臭臭要出来啦”的话语,帮助孩子深刻感受便意,并让孩子明白排出粪便是一件很骄傲、轻松的事情,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爱上排便的感觉,从而最终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加大运动量
增大宝宝的运动量也有利于帮助排便顺畅。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应该多抱抱他,并适当辅助他做一些手脚伸展、侧翻、前后滚动的动作,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动量,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对于那些年龄大的幼儿,父母应多让他在地板上爬行,或让他多行走和跑动,甚至还可以拿一些气球让孩子吹,以此增加运动量和腹内压,达到锻炼腹肌的作用。
*定时按摩法
在每天早餐后30分钟时,妈妈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15分钟左右,帮助孩子的肠管蠕动,促使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如此坚持数周,对改善宝宝便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疗便秘的足疗效方
1.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如果粪便在结肠内积聚时间过长,水份就会被过量地吸收,导致粪便过于干燥,造成排便困难,假如超过两天以上仍未排便就可以判断是便秘了。
常见便秘原因:
① 食物搭配不合理 如食物中含蛋白南的量较多,含碳水化合物少,食物在肠道内的发酵过程微弱,大便较干燥。小少孩子都有偏食的毛病,喜欢吃鱼肉类,不爱吃水果、蔬菜。由于食物中纤维素少,当然易便秘。人工喂养婴幼儿,牛奶内酪蛋白及钙质比人奶多,类便中含有多种不能溶解的钙皂,易发生便秘。
② 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 儿童自幼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定时排便。孩子贪玩,有意识抑制便意,时间久了,肠末稍神经对粪便刺激敏感度下降,粪便久存于直肠,水份被吸收变干硬,当然难于排出。
③ 精神因素的影响 孩子受到突然精神刺激,如惊吓,或生活环境改变等,可出现暂时的便秘现象。
④ 疾病 某些疾病可引起便秘如肛门狭窄或先天性肌无力等。
新生儿(指出生后不满28天)便秘的原因大多为:
人工喂养:牛奶经消化所含的皂钙较多,易引起大便干结,从而便秘。
乳量不足:如果吃奶吃得少,或呕吐较多,或进食补液的小儿可引起暂时性的无大便。另外,新生儿的消化道肌层发育尚不完全,这样易引起便秘,还可同时伴有吐奶。只要小儿体重不下降,呕吐和便秘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外科性疾病:可能的畸形包括肠道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肿瘤压迫马尾部神经等,这些疾病常伴有严重的呕吐和腹胀的现象,需及时诊治。
值得注意的:新生儿几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
新生儿由于解便机制未发育成熟,所以无法定时解便,常常要大便积多,直肠壁的神经感受到膨胀压力,引发反射性的解出,这就是有些婴儿几天才解一次大便的原因,用温度计刺激,因为可引发反射,所以也可以使其解便。吃母奶的小孩,由于母奶吸收较完全,大便量较少,有些婴儿反而会好几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随吃随解。所以,新生儿几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判断新生儿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观察大便性状,如果性状正常,几天不大便也属正常。
正常新生儿的大便什么样:
母乳喂养的小宝宝的大便是黄色或金黄的,稠度均匀,药膏状,可有小颗粒,偶尔稍稀薄,可以带少量绿色。如果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较多,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糖类较多,在肠道中发酵,使得大便柔软,并且含有很多的泡沫,可以使大便的次数增多。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若以牛奶喂养为主,大便为淡黄,质地可以较干燥,可有明显的臭味,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高蛋白,分解时较臭。大便中可有白色奶块,这是因为牛奶中含大量络蛋白,消化时易于与钙结合形成皂钙的缘故。
婴儿(指出生未满1岁的小儿)便秘的原因是:
食物中所含的纤维少:引起大便干结,可适当添加蔬菜类食物。
按时排便的习惯没养成:小儿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也易引起便秘,所以要每日定时训练排便,建立一定的排便条件反射,这样才能养成排便的好习惯。
精神因素:如果小儿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小儿易引起便秘,但此类小儿还伴有其他表现。另外,便秘如有家族史,或家族性的肠道过长,也会造成便秘发生,这可能与遗传有关。
便秘的不良后果:
便秘的不良后果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肛裂,可引起便血,肛周疼痛。孩子在便后疼痛,就不愿意排便,这样会更加引起便秘,形成恶性循环。便秘严重的孩子还可能引起外痔。此外,慢性便秘的孩子还常伴有食欲不振,因而导致营养不良,精神萎靡,肠道功能紊乱,这样会更加重便秘。
发生便秘怎么办
① 矫正孩子的饮食非常重要
若系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
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来的5~8%增加到10~12%,并适当增加果汁。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婴儿便秘经以上饮食调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给宝宝饮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将蜂蜜放入牛奶中喂养,效果较好。也可吃点大蕉,短期内即能发挥润肠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婴儿便秘时可食用,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显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须熬开冷却后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
② 训练排便的习惯不容忽视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 开塞露通便
婴儿便秘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见效的,可以采用开塞露通便。开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肠道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以后,父母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头塞入小儿肛门内,同样具有通便作用。但是切记不能一贯的依赖开塞露通便,这只能是应急办法。
④ 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可以适当应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尤其注意切忌滥用导泻药,常服这类药,会损伤津液,从而使得便秘更加严重。
适当地按摩小儿肛门口: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排便。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宝宝这个时候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不应混合喂养,应该多让宝宝吃母乳,因为母乳中才能供给宝宝充足的营养,并且母乳能够分泌足量。宝宝不大便和混合喂养多少有些关系,吃奶粉容易上火,导致大便干燥。两个方法推荐给你试试:1.绕宝宝肚脐周围顺时针按摩3~5分钟,每天坚持至少1次,促进肠道蠕动。2.适当给宝宝喂水。3.给宝宝喝点妈咪爱,宝宝小,建议1袋喂3次。
消化不良了,奶粉冲稀点儿就好了
嘻嘻!这叫攒肚!很正常的!不必担心!过几天就好了!的宝宝好几天没拉大便,民间俗称"攒肚".也就是以后小宝宝大便规律了,一天一到两次,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天很多次或很多天一次而且没有规律..有的小孩很晚赞肚,要到半岁甚至一岁呢,建议你给孩子服用妈咪爱调理一下!
有许多小宝宝在出生~2个月这个阶段时,由于吃母乳,大便很稀、次数很多。可是到2个月以后,大便就慢慢变成每天1~2次,继而会2~3天拉一次大便,甚至4、5天,7、8天都不便。同时宝宝有腹胀,爱放屁、很臭。宝宝没有不适的感觉,而且大便出是酱呼呼的并不干燥。那妈妈们也很着急,宝宝每天有大便,这样妈妈才放心。老话儿管这种现象叫“攒肚儿”,还说这样宝宝才长得胖。那么,小宝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地大便情况呢?这句老话有道理吗?
正常的生理现象
到底什么是攒肚儿呢?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您瞧!这老话儿还真有点道理呢。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调整的一些方法
宝宝出现“攒肚儿”虽然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时的母乳量对宝宝来说刚够或略有不足,因此也应调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数,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和抓住时机培养小宝宝良好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1、定时把大便。因“攒肚”现象一般在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所以在此时训练孩子定时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适当多喝水。对于胖宝宝的“攒肚子”出现,可以每天在两次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满4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就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大便状况了;
4、增加奶量。如果孩子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已经3个多月了,还可以添加一点大米汤,就能较好的改善大便的状况;
5、刺激肛门排便。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分清“攒肚”和便秘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还要学点小知识
1、 器质性疾病:肛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均可引起宝宝腹胀和便秘。不过,一般在新生儿期即可以诊断;
2、 不用蜂蜜来通便。一些资料显示:蜂蜜在生产合运输的过程中有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其芽孢生存力极强,在100度的高温下还可存活,而小婴儿的抵抗力差,一旦中毒就有很大的危险,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最好不要吃蜂蜜;
3、 用开塞露要小心。必要用时一定要将开口处磨光,再将开塞露直管慢慢插入肛门,以防损伤宝宝稚嫩皮肤。
有可能是消化不良,也有可能是吃不饱。
给孩子揉揉肚子。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不吸母乳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