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莱芜寨里中医张修胜4月3日星期几几坐诊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初步人选名单名单,人选,山东中医,人选名单,中医药,山东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初步人选名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直肠滴入_阳光直肠滴入研究中心_直肠滴入培训-荣誉表彰
上一页&1/1&下一页
有任何问题请留言给我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名单》
添加时间: 17:58:53
点击数量:166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
国中医药发[2005]64号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全国农村
基层优秀中医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局组织实施了《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成才规律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推广项目》。
经地方各级卫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审核、遴选、推荐,我局组织评审和公示后,确定郭宗辉等310人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现予公布(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认真组织对本地农村基层优秀中医成才规律及临床经验的总结,选择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事迹突出的人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整理,推广宣传他们的临床经验与突出事迹。
附件:全国农村优秀中医名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00五年十一月八日
主题词: 中医 农村 通知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日 印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人员名单
(山东省25名)
姓 名 性别 年 龄 工 作 单 位
范培元 男 59岁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镇卫生院
万长华 男 62岁 山东省章丘市文祖镇卫生院
毕元兑 男 48岁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区薛家岛卫生院
于治信 男 54岁 山东省即墨市店集镇池戈社区卫生服务站
王洪才 男 48岁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晨鸿医院阳光直肠滴入研究中心
侯念仁 男 58岁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中心卫生院
蒋广侠 男 52岁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中心卫生院
逯业荣 男 50岁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卫生院
王伯龄 男 54岁 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镇卫生院
谭 波 男 41岁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中心卫生院
王增贵 男 51岁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眉村镇驸马营二村卫生所
马建国 男 51岁 山东省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钱道乾 男 52岁 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中心卫生院
郇义才 男 42岁 山东省新泰市谷里镇卫生院
石树华 男 61岁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上高办事处魏家庄村卫生所
孙 东 男 41岁 山东省荣城市整骨医院(崖西卫生院)
汪照余 男 49岁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奎山卫生院
张修胜 男 58岁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寨里中心卫生院
邢如峰 男 48岁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镇卫生院
刘化恩 男 50岁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镇卫生院
满恒光 男 55岁 山东省武城县滕庄镇四女寺村卫生所
张念山 男 50岁 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尹桥村卫性所
焦基洪 男 45岁 山东省东明县刘楼镇第二卫生院
岳西中 男 59岁 山东省曹县苏集镇卫生院
张明亚 男 56岁 山东省冠县柳林镇卫生院
版权所有 ◎ 阳光直肠滴入研究中心赢在周刊-莱芜传媒网|权威新闻资讯 网上民生直通--莱芜广电局多媒体联动 国家批准的专业新闻网站
专业新闻网站 权威资讯 民生直通
&&&&&&>>>中医,离百姓到底有多远?
中医,离百姓到底有多远?
来源:转载 加入时间:日
字体颜色:
中医,离百姓到底有多远?
&&& “望、闻、问、切”是几千年中医文化的精髓。没有CT、彩超、化验等繁琐的步骤,一名中医只要通过把脉、询问就能够诊断病情。中医,这个几乎被西医排挤在边缘的学科,近几年又有重新登上舞台大放异彩的趋势。然而,涅后的重生必定会经历种种磨难,中医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幸运:遇见好中医,十几块钱看好病
&&& 从事中医工作大半生的张修胜,没有选择在市区的大医院“高就”,而是在乡镇中心卫生院“扎根”,这一干就是30年。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身处乡镇的卫生院,因为有了张修胜这样的好中医,切切实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健康与方便。
&&& 7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寨里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的二楼,一上楼梯就发现其中一间诊室的病号已经排到了门外,细细一数,竟然有二十多个人在排队等待。诊室内,一个头发几乎花白的老者正在给病人把脉。
&&& 这就是张修胜,今年已经66岁,退休之后又被返聘回医院。据该院副院长李波介绍,张修胜平均一天可以看七八十个病人,“来看病的人太多,老张基本上一坐就是一上午,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李波介绍,有时候,张修胜可以一个月30天都不休息。“没办法,如果老张休息,病人就会找到家里去。”
&&& 在诊室外面,记者采访到一位怀抱9个月大孩子的邢女士,据邢女士介绍,之所以找张医生看病,就是冲着张医生看病准、吃药少、价格低来的。“上一次,孩子拉肚子还有湿疹,我们来找张医生看病,结果两样病一共花了十几块钱,孩子吃药吃了两天就好了。”邢女士笑着说,“我们这里的人,只要不舒服就来找张医生,都快成为习惯了。”
&&& 中医的魅力到底有多大?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来看一下:寨里卫生院共有医生22人,其中中医医生共有6名,比例接近30%;仅张修胜一人,一年就可以为卫生院带来业务收入200万;从总的业务收入看,卫生院西医和中医业务收入比例大体相当。
实惠:看病首选中药,医患都高兴
&&& 为了切实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特有作用,拉近老百姓和中医的距离,市卫生局采取了许多措施,“一元钱治感冒”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 从4月1日起,市卫生局和市中医药管理局在我市所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首选中药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这在全省尚属首例。
&&& 感冒了,输三五天液,可能要数百元;如果吃几天西药,可能需要数十元。但现在,如果选择中药,只需要一元钱,就可以得到三副中药。
&&& 针对风寒、风热、暑湿、流行性感冒的不同症状,山东省卫生厅制定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感冒首选中药诊疗方案》分别提供了4个中药药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只要辨明症状,就可以直接开方。4个药方,最便宜的一副7元多,最贵的一副14.7元。算下来,三副药就是21元至44元。
&&& 按照规定,感冒患者首选中药进行治疗,只需缴纳1元钱,即可享受3副中药的诊疗服务。剩余费用则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全额报销,但超过封顶线的部分仍需自费,且不能借用本户其他家庭成员的报销额度。
&&& 目前,全市已经为1000多名患者开出了适合治疗自身感冒症状的处方。
&&& 中医药的价格很亲民还不止体现在这一元钱上。“看病时,如果患者选用中药,不仅药品价格本身比西药低,新农合报销比例也要比西药高10%。”莱芜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王朝阳说,“而且,中药饮片由于在生产、运输、储存中会发生损耗、霉变等问题,因此不适宜参与零差价,允许在销售中保留一定的加成。选择中药,不仅老百姓本身实惠,医院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局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略显薄弱
&& &一直以来,寨里镇卫生院是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之一。尽管如此,中医走进农村的步伐依然步履蹒跚。“在寨里镇28个村级卫生室中,仅有不到10个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服务的能力,中医离老百姓还有较长的距离。”李波这样说。
&&& 记者从市卫生局中医科了解到,寨里镇农村的中医药服务比例还算比较高的,在不少偏远的乡镇,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薄弱,个别乡镇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村卫生室仅占所有村卫生室的20%左右。
&&& “这是大环境决定的,想要把中医药推向农村,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王朝阳说。
&&& 乡村医生,一半是医生,另一半却是农民。
&&& 在全国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乡村医生的收入是有限的,想要维持一家的生计,村医不得不把另一半的精力放在土地上,这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医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
&&& 另一方面,村民现在看病的心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在交通这么发达,要看病就要到好医院去看。”李波说,“也就形成了当前大医院患者扎堆,村级卫生室无人问津的局面。”
尴尬:中药性价比高,年轻人不买账
&&& 尽管中医药存在“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全市推广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然而,通过多家乡镇卫生院反应的情况,记者发现,到中医诊室去看病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儿童,年轻人寥寥无几。
&&& 就“一元钱治感冒”政策来说,对老百姓来说是个很大的惠民政策,但是年轻人来看感冒不选中药的原因在于,中药服用的过程繁琐、见效较慢。“这个药对老百姓来说省钱,但是中药买回去还需要自己熬,很多人怕麻烦,还是愿意吃现成的,去买西药吃。而且很多人都觉得西药见效快,这也是一个不愿意选择中药的原因。”李波介绍说。
&&& 在寨里卫生院调查时,记者发现前来看中医的患者大都患有妇科病、慢性病、功能性疾病和小儿疾病等。“现在,大家普遍存在一种心理,西医治不好了才会选中医。”
&&& 小刘是长勺小区的居民,孩子刚刚2岁,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说起平时感冒用药,小刘称,一般都会选用一些消炎药和感冒冲剂,不会选择抓中药自己熬制。“太麻烦了,平时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孩子,干家务,实在没有时间熬药。”小刘说,“为了方便,还是会选现成的感冒药。”
断层:年轻中医越来越难寻
&&&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医药正有复兴的势头,然而,人才的断层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桎梏。
&&& 据王朝阳介绍,目前在各大医院都存在中医年龄断层的现象,“在之前的很长时期,各大医院都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年轻人学习中医的积极性,现在一些医院想要吸引人才,却遇到了人才紧缺的现状。”&&& 不仅如此,寨里卫生院已经有10年没有吸收过新人员了。“编制一直没有空缺,想要引进人才很难。”李波摇着头叹息了一声。
&&& 按照寨里卫生院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中医科室急需人员补充,“老中医年龄已经很大了,新医生经验不足,还未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新老医生差距可以达到二三十岁,整整一代人。”李波有点忧虑地说,“再过几年,老医生都退休了,年轻医生还没有完全锻炼出来,就会出现人才断层,到时候,医院就会面临一定困难。”
&&& 另一方面,现在中医药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因而出现了乡村中医的人才断层。“这直接导致了利用中医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防病治病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据了解,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个别乡镇卫生院未设置中医科,没有中医大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破题: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差,乡村医生缺乏中医药知识怎么办?从培养兴趣着手,一步步充实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莱芜市卫生局对未来我市基层中医药人员素质的提升制定了规划。
&&& 从4月份开始,市卫生局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并在全市设置了23个教学点,采取巡回培训的方式进行,预计培训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1600余人。
&&& 王朝阳坦承,也许此次培训的效果不一定明显,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乡村医生学习中医的欲望,也达到了他们的预期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
&&& 今后,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成为工作重点,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级卫生室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争取到2015年,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能够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 也许,中医真正走向农村的路还很遥远,但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培养人才、完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各个部门本着为老百姓的利益出发,相信中医很快就能够走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热门文摘排行
【青草河边的四个花园中还有一个孟花园在翘首企望,故事讲到这里,我们的青草河边说故事系列也将近尾声...
□摄影/段崇海美食可以让人们以最简单的方式感受幸福的感觉,体验美食的那一瞬间,可以忘掉烦恼和不开心...
沿着青草河继续走,美食街的繁华渐渐成了背景,这条河变得好安静,让人能感觉到心情、心思在沉淀。火车...
【城事】他的石头会“唱歌”□本刊记者宋莉洁五十岁,已是年近半百的年龄,但徐振宝在高庄镇石湾子村的...
莱芜联通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莱芜市委宣传部主管 莱芜市广播电视局主办 莱芜传媒网站版权所有&&&添加本站公众号,可以查天气、查信息……还能发图片、发帖哦!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评论: 0|原作者: 莱芜热心人
摘要: 冯家庄村隶属钢城区里辛镇,位于莱城东南19公里处。东与南朱家庄相邻,北面隔岭与黄家洼村接壤,西接玥庄村,村南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莱钢厂区。北有韩莱公路贯穿东西,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新型农 ...
& && & 冯家庄村隶属钢城区里辛镇,位于莱城东南19公里处。东与南朱家庄相邻,北面隔岭与黄家洼村接壤,西接玥庄村,村南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莱钢厂区。北有韩莱公路贯穿东西,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新型农村。2002年全村总人口818人,267户,耕地面积343.6亩。  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齐姓由陕西迁此建村,原名齐阳村。明正德年间冯姓迁此,后人丁兴旺成为大户,以冯姓为村名,改称冯家庄。现村中有李、冯、任三姓,李姓居多。区、镇、乡等行政单位变革频繁,但冯家庄村始终为里辛镇所辖。  1973年,为了解决地少人多的矛盾,全村人民齐动手,移河造田,整修土地。共动用民工2.2万余人次,挖掘了一条长1200米,宽30米的“新河”;垒堰造地,新建“良田”120余亩。至今,这片土地仍为全村的主要口粮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人纷纷广开财路,以求尽快发家致富。他们有的养鸡,有的养猪,还有的酿酒。  树庄西南面是近200亩的菜园小区。全村约有一半的人口在此劳作着。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该村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菜,一是土质肥沃,二是水源丰富,再加上该村有悠久的种菜史。所种蔬菜年年丰收。原来的旧村,有几百间破草房乱七八糟不规则地排列着,街不成街,巷不成巷,整个村子破烂不堪。由于地势低凹,雨季一到,臭水坑遍布全村,道路泥泞,房屋阴暗潮湿,而且汛期一到整个村庄就要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每逢大雨,父老乡亲都提心吊胆,怕大水冲来而四处避难。因此搬迁村庄,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已是当务之急。村委一班人,在1983年利用3年时间,将旧村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北岭,腾出旧村址近百余亩好地,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搬迁完后,又经过规划、平整、挖沟、修路,终于整成了今天阡陌纵横、土地平整的蔬菜基地。如今这里已是排排塑料大棚,一年四季均产各种蔬菜。仅依靠种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  冯家庄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铁矿石,含铁量很高。1984年春天,村里就进行了全面开采。经过一番艰苦创业,当年开采矿石纯收入达10多万元。第二年又投资10万元,新上两部选矿机,铁矿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140多万元,成了里的第一个骨干企业。以前鹁鸽崖的山上不起眼的白石头,人们用来盖房垒墙打地基用,近几年随着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又被人们派上了大用场。现在由村民李荣强等人建起了一个大型石料加工厂,所产石粉远销各地,经济收入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头脑越来越灵活,致富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于1997年成立了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振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包括建筑、石料厂、链条厂、废旧金属收购站、膜板租赁站、生铁冶炼厂、预制厂、空心砖厂、面砖厂等10多个村办企业。另外还建起了与莱钢等单位联营的钢渣处理厂、型轧钢厂、乙炔气厂、废钢加工厂和正在兴建中的京华焊管厂。众多企业的上马,给冯家庄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仅投产的冶炼厂等,当年就创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  冯家庄人重视教育,村两委一次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产一座高标准的教学楼,校内教学设施齐全,使冯家庄的孩子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冯家庄村两委,注重集体福利事业的建设,2001年投资10多万元,打了机井,安上了输水管道,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另外,从1992年起,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退休养老制,由村里发放养老金。对烈军属也给予一定补助。如今的冯家庄人,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人们真正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舒心的日子。近年来,冯家庄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村”、“红旗文明单位”,这些荣誉冯家庄人是当之无愧的。 & && & 冯家庄村南银山脚下是一片山坡地,原先以种植地瓜、高梁、谷子等粗杂粮为主,现已被莱钢征用。而山坡上则植被茂密,有槐树、枣树、松柏林和花椒树等。花椒盛产期,每年采摘上万斤,是村里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山上树林内,每年夏秋雨季,盛产蘑菇,所产松菇味道鲜美,乡人争相采食。山中还盛产核桃、软枣、柿子、杜梨、酸枣等。  村东是一片沙岭地,地势东高西低,与村庄有一小河相隔。原先此处盛产花生,现已为“林业小区”,主产优质富士苹果、国光苹果、山楂等。  冯家庄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铁矿石,含铁量很高。   冯家庄新村,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依势建宅,采光充足。村内街道平整,房舍齐整,一座座宅院,楼堂瓦舍,气派非凡。而且村内主要街道现已全部硬化,路旁绿树鲜花,全村好像一个大花产园。最显眼的是村南的一排排二层居民楼,它们以村委办公楼和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横贯东西,一幢幢风格各异,美观大方,展示了今日冯家庄新面貌、新风采。附录一、烈士英名录  李玉恒  1945年参加革命,鲁中军区四师十一团战士。1946年在打安丘战斗中牺牲。  李文忠  1945年参加革命,鲁中军区四师十团一营战士。1946年在章丘明水安战斗中牺牲。二、历任村支书  1949年1月-1955年12月    任修活  1956年1月-1957年12月    任修善  1958年1月-1960年12月    李乐富  1961年1月-1965年12月    李乐银  1966年1月-1968年12月    任修喜  1969年1月-1973年12月    任绪安  1974年1月-1974年12月    冯灿章  1975年1月-1983年12月    任绪安  1984年1月-1999年6月    冯文亮  1999年7月-2002年6月    李孝道  2002年7月-          李海实三、历任村主任  1950年1月-1955年12月    李乐圣  1956年1月-1957年12月    李乐富  1958年1月-1960年12月    任修胜  1961年1月-1964年12月    李乐富  1965年1月-1968年8月    李文进  1968年9月-1977年12月    任绪安  1978年1月-1983年12月    冯文亮  1984年1月-1986年12月    任绪安  1987年1月-1992年12月    李荣道  1993年1月-1995年12月    李文山  1996年1月-2002年6月    任绪富  2002年7月-          李海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芜寨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