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您好:我哥哥在工作时不幸被爆炸的压力

天津爆炸中医生:家被炸坏家人受伤,边流泪边救人_新华每日电讯
尽管苦心经营的家一夜尽毁,仍义无反顾地赶往手术台救死扶伤,他们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
天津爆炸中医生:家被炸坏家人受伤,边流泪边救人
日 07:58:3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字号 】【】【】【】
▲8月13日,在天津泰达医院,一名伤者在接受治疗。
▲8月19日,范若炎在泰达医院病房查房。17日、18日两天,他做了3台手术。
          本报记者李坤晟 摄
  坚持在天津泰达医院救死扶伤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很多也是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中的“难民”。据泰达医院统计,在12日的爆炸中,全院860多名医护人员,有180多人不同程度地受灾,部分人无家可归。
■本报记者李坤晟 张玉亮
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 孙洪磊
  1984年出生的杜幻是泰达医院胸外科护士长,个性开朗。
  开朗到她说:“有时也庆幸家正好在那儿。”
  杜幻的家住天津滨海新区万科海港城小区,距离12日夜间发生大爆炸的中心点不到1公里。13日上午,杜幻曾回了一次家:面目全非,柜子、窗户、玻璃、血迹,满满一地。
  家毁了!
  但杜幻没有太多心疼的时间。爆炸当晚赶到医院的她已经连续奋战一整夜。早上向领导请假,穿越三道封锁线回家,是为了拿眼镜和手机。没有眼镜,近视的她工作实在不方便;没有医院配的工作手机,单位有任务联系不到她……
  泰达医院离爆炸中心点步行距离大约4公里,是离“8·12”火灾爆炸事故中心点最近的医院。事故发生后,附近的大多数受伤群众均第一时间涌往泰达医院寻求救治。牵动国人心弦的刘斌、周倜等消防员也收治于此。
  几日忙乱过后,病友和媒体都发现,坚持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自己也是“难民”。据泰达医院统计,在12日的爆炸中,全院860多名医护人员,有180多人不同程度地受灾,部分人无家可归。
逃生:大夫的家也毁了
  一位1986年出生的青年医生甚至闪出一个念头:难道遇到空袭了?
  8月12日晚,和杜幻同住海港城小区的泰达医院骨科医生范若炎早早休息了。当天下班之后,他在小区的篮球场和球友们打了一场篮球。不值班的时候,范若炎习惯晚上10点准时休息。这天打了球,他9点就已上床。
  “轰隆”一声,相当于3吨TNT的第一声爆炸把他从睡梦中惊醒。还有些发懵的他透过窗帘一片火红的天色,以为是打雷。正想翻身睡去,相当于21吨TNT的第二声爆炸不期而至。
  窗户碎了,灯泡炸了,不停摇晃的房间把家里的摆设全震到地上。彻底变红的夜色让范若炎意识到附近发生了爆炸。但究竟是什么炸了?害怕煤气管道爆炸的范若炎不敢开灯查看。这位1986年出生的青年医生甚至闪出一个念头:难道遇到空袭了?
  他招呼母亲赶快卧倒,然后匍匐着往家门爬。在爆炸的冲击下,变形的房门已无法打开。幸亏有位热心人在奔逃之余,听到范若炎的呼救声,用楼道里的消防斧把门砸开。范若炎才背着母亲跟着人群下了楼。
  泰达医院肾内科的安娜、郝慧芳、童干容3名大夫把家安在了紧邻海港城的启航嘉园小区。3位80后的同事甚至买了同样的C2户型,90.25平米,两室两厅。
  3人之中,出生于1983年的安娜年龄最大。由于丈夫长年在国外工作,12日当晚,她一个人在家。火光、爆炸声和房屋的震颤将安娜惊醒。她走到客厅,发现防盗门不见了。正想走出屋子看个究竟,距走廊还有一步之遥时,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她掼飞了出去,立马失去了直觉。
  良久,安娜醒来,发现自己倒在卧室门口。一把断裂的椅子压在身上。右眼和额头火辣辣的。一股刺鼻的气味充斥在家中。她尽力站起来,找到手包往外走。
  在逃离的路上,安娜接到了郝慧芳的电话。这位生于1986年的同事担心安姐是一个人在家。得到安娜安全的确认后,一直躲在房间角落的郝慧芳一家才开始逃离。
  安娜在路上给年龄最小的童干容打了电话。这位生于1987年的同事告诉她,父亲受了伤,家里她和母亲,还有暑假来玩的表妹对体重160斤的父亲束手无策。安娜要去帮忙,被童干容拒绝:“既然走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
  童父是在第二次爆炸时受伤的。童干容拿来手机一照,地上全是血。童干容知道,父亲的问题严重了。一家人拿毛巾压,拿皮筋勒,但伤到动脉的童父,腿上的血还是不住往外流。童干容赶紧电话一位男同事开车过来接他们一家。但过了半个小时,同事的车还陷在汹涌的人潮中根本过不来。
  父亲已经有些神志恍惚。必须自救!童干容下定决心。她跑到楼下拦住一个小伙子帮忙。这位热心的年轻人把童父背到了楼下。童干容看了一下手机的时间,这时已是8月13日零点四十分,距离爆炸已经过去1个小时。
  小伙子没来得及跟童干容一家客气,又径直上了楼。童干容说,直到目前,自己都没再见到这位青年。她只知道这位邻居姓赵,住在7楼。当时是回小区找他失散的哥哥。
选择:第一时间回医院
  医院之前有过应急预案的培训,也曾有伤员较多的状况。医护人员都知道这种时候院里需要支援
  从钢筋水泥里逃出来的医护人员们,此时几乎作出了同样的选择:第一时间赶赴医院。
  范若炎说,既然发生了爆炸,医院里一定是“忙疯了”。自己要尽快赶过去。他背着母亲走一段,累了,就搀着母亲走一段,母子俩随着人流朝医院走去。
  杜幻说,医院之前有过应急预案的培训,也曾有伤员较多的状况。医护人员都知道这种时候院里需要支援。
  安娜的想法最朴素:“我和爱人都是外地人。在这个城市,除了家就是单位,现在家没了,我只能去单位。”
  爆炸发生时,杜幻夫妇和女儿,还有婆婆4人在家。婆婆要腿上已经被划了4道伤口的儿子无论如何先把15个月的孙女抱下楼去。楼道里漆黑一片,比杜幻大一岁的丈夫张玮抱着女儿跑到半路,回头见母亲和爱人还没出来。张玮想:一家人不能跑散了。于是,他调头借着爆炸的火光往回走。
  此时,杜幻和婆婆正搀着一位头部受伤流血的大姐,一起慢慢往外走。在小区的车道上,他们又见到一位颈动脉受伤、流血不止的男子,杜幻赶紧过去将男子抱住。
  路上,杜幻扶住这位男伤者,张玮搀着那位受伤的大姐,婆婆带着小孙女。之后,张玮拦了一辆车,“当时,那辆车里已经坐了许多伤者,挤不下我们所有人。”杜幻请那位停车好心人把两位伤者载到医院。自己一家则一边前行,一边等待下一辆愿意停下的车。
急诊,就像流水线一样
  医生只看伤情,根本来不及问姓名、年龄。在人潮不断涌进的急诊室里,脱离业务岗位多年的行政人员也参与了救治
  当晚一到医院,范若炎、杜幻、安娜,还有许多泰达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第一时间去了急诊。在人潮不断涌进的急诊室里,脱离业务岗位多年的行政人员也参与了救治。
  护士最初没认出右眼乌青的安娜,对她说,“轻伤的请在旁边先休息一下吧!”安娜回答,“我是这里的大夫,我是来工作的,我不用休息。”
  范若炎回忆,平时急诊还要开单子。那天,就像流水线一样,医生只看伤情,根本来不及问姓名、年龄。主任处理比较重的病人,稍微轻一点的给他们年轻医生处理。大部分是玻璃或者其它异物扎入身体。自己做得最多的就是消毒、清创、探查,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怎么休息。
  13日早晨,范若炎母亲觉得自己胸部疼痛。范若炎看医院太忙,自己不能添乱,就打电话给家住武清的岳父把自己母亲接过去住一段时间。
  直到14日,范若炎才在电话里获悉,母亲在武清当地医院做了检查,三根肋骨骨折,得了血气胸,医院建议住院。岳父岳母年事已高,还要照顾在老家待产的妻子,范若炎只得请岳父再开车把母亲送回滨海新区,住进了泰达医院。
  “我现在只能早晨查房的时候去看看她,晚上不忙的时候和她说几句话。有点大的响动,她还是害怕。”范若炎说。
救伤,顾不上女儿的哭声
  有人跟杜幻开玩笑说:你是不是亲妈?杜幻说:“看看那些失去生命的消防员,这真没什么好计较的。”
  张玮记得,一家人刚到医院,就找不到杜幻了。还是杜幻的同事带他去缝合女儿的伤口。最长的伤口缝了20多针,张玮拿手机拍了下来。他说,以后给女儿看,让她知道,她爸曾经救过她的命。
  伤员一批批送进来,杜幻一个个治疗,其中有当天第一个救出的消防员刘斌。半天过去,送病人上楼的时候,她听见女儿熟悉的哭声。
  “我一上来就听见她哭得十分厉害,我婆婆告诉我才知道她脚上有个伤口在流血,问我是不是要缝一下。”普外科的大夫告诉杜幻,孩子的脚上可能会留一个疤。杜幻说:“那就留个纪念吧。”
  有人跟杜幻开玩笑说:你是不是亲妈?杜幻说:“看看那些失去生命的消防员,想想已经没了的家,这真没什么好计较的。”
  当天,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在自己的科室坚守岗位。VIP病房护士长吴静说,1991年出生的李凤艳护士,住在医院的单身宿舍,也在爆炸点附近。穿着内衣内裤逃出来的她到单位时已是浑身擦伤。稚气未脱的脸明明还带着惊慌,却要求马上上岗。
  当晚,李凤艳的父亲和哥哥从老家天津宝坻县赶到医院。吴静没有想到,李凤艳的父亲见到女儿没有大碍,直接对她说:“护士长,你给她安排工作吧。”
  女儿上大学的吴静看着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小护士心疼不已。她决定让李凤艳先回家休息。“转天,她连上了两个夜班。”吴静说。
  杜幻所在的医院胸外科病区共13名护士,除了两个休产假,爆炸当晚11名护士全员到岗。这几天杜幻最头疼的是,因为特殊情况,之前的排班全部打乱。爆炸发生以来,科里所有的护士谁都没有轮休。作为护士长,她必须要询问明天护士们是否需要休息以便排班。但每次她一问,所有人都说,明天还来。
  杜幻很忙,住院的丈夫也没闲着。1983年出生的张玮是天津本地人,平时,他在紧邻泰达医院的泰达心血管医院一楼开了一家美发室,在两个医院的医护人员中,小有名气。
  13日中午,心血管医院的护士打电话找到张玮,说医院收治的几名重伤消防员,在养伤期间,需要理发。正在住院的张玮,二话不说,就一瘸一拐去帮忙了。“腿上还很疼,我是倚着墙帮伤员理完的。”张玮说。
  张玮对心血管医院的护士部主任说,自己的伤不太要紧。如果有伤员或者患者需要剪发的,医院方面统计一下,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
  回到泰达医院,他又找到杜幻,让爱人在泰达医院的护士长群里发一条类似信息。13日当天,张玮就为四位受伤的消防员剪了发。“这几天总共剪了十来个人吧,都是义务的。”张玮说。
房子,很难再有能力买了
  “作为医生,我和同事尽到了本分,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辛劳了几个昼夜下班后,想想自己苦心经营的家一夜尽毁,心中难免凄凉”
  爆炸之后,忙于工作的范若炎一直没有掉过眼泪。直到小区球友的群里发了一张篮球场的照片,他终于忍不住哭了。“作为医生,我和同事尽到了本分,对得起身上的白大褂。当一切趋于平静,辛劳了几个昼夜下班后,想想自己苦心经营的家一夜尽毁,心中难免凄凉。”
  杜幻说:“有时也庆幸家在那儿,有这样的经历。”
  这不是故作清高。科里13名护士,连她在内有4名护士现在都无家可归。身为护士长的她是“大姐头”,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影响”家里受灾的小姐妹。
  “如果我家里没出事,我再坚强,再乐观,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们。”杜幻说。
  肾内科主任李青这几天也一直在劝安娜、郝慧芳和童干容向前看。李青很是感慨,院里受灾的大多数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工业区附近的房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房价相对便宜。但这次爆炸让年轻人原本拮据的经济雪上加霜。
  直到今天,童干容还觉得就像在做一场不可思议的梦。一觉醒来,她问自己,这是真的吗?
  童干容说:“或许自己10年内都不会再有能力去买一套新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唯一庆幸的是父亲左足背动脉断裂,经过及时手术进行了缝合,目前病情平稳。
  郝慧芳和丈夫都来自山西农村,两人是高中同学。2012年买房的时候,两人只有7万块钱,找十几位亲戚朋友借了13万,凑齐了首付。直到今年4月,她才还完了首付的借款。
  当年买房的时候,学建筑的丈夫勘察了很久之后说:这房子绝对结实!抗八级地震没问题。但海瑞国际两声爆炸摧毁了郝慧芳的生活。
  说起丈夫,郝慧芳有些激动:“一直以来,我们都努力地生活。他家庭条件不好,工作特别辛苦,每年都是设计院的优秀员工。最长的时候,加70多个小时的班。”但现在,郝慧芳和丈夫背负着一个月3700的房贷和3000元的车贷,一切只能重新开始。
希望:让生活尽快复原吧
  范若炎微信群里的球友说:无论以后还是不是邻居,经过了这件事,大家都是过命的兄弟。以后逢年过节一定要聚
  17日,安娜被通知可以回家取重要物品。看着自己费尽心血布置的家一片狼藉,当天晚上心情特别糟糕。
  今年1月8日,安娜和丈夫完了婚。因为经济压力大,房子里的家具都是一个月一个月置备的——发了工资买一件,发了工资再买一件。安娜现在只想一心投入在工作中,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去想已经破损不堪的小家。
  虽然对未来尚有疑问,安娜、郝慧芳和童干容并没有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13日凌晨,郝慧芳来到医院见到值班的同事,说了一句:“我的家没了”,然后哭了起来。哭完后抹抹眼泪,几个人先后协助值班医生共同处理收治的伤者。
  李青说,没有想到科里的三个女孩子能这样坚强。“平时看着她们柔柔弱弱的,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却一点也不含糊。”他说,8月13日早晨,他从急诊室回到病区见到她们时,她们甚至没有任何消沉的表情。
  “前几天都在关注消防员。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现在的境遇算可以了。”安娜说。
  事故发生后,周边几个小区的一些居民主张维权,不论是安娜、郝慧芳,还是杜幻,她们都表示,如果有赔偿自然是好。但如果没有,也要继续过下去。
  17日那天,郝慧芳也被通知可以回家取东西。但赶上值班,就让丈夫去了。丈夫别的东西没带出来,就带出来一箱子书。郝慧芳的丈夫说:“马上考试要用到。未来的生活还要靠它们。”  
  20日,安娜的丈夫回到天津。丈夫告诉他,公司的一位领导愿意把空闲的一套房子租给他们。安娜说:“我要尽快建立一个家,让一切恢复原状。”
  张玮希望,近两天能试着恢复理发店的运营。他当着记者的面,在病房里走了几步说:“走路还好,就是站住了有些疼。”
  范若炎微信群里的球友说:“无论以后还是不是邻居,经过了这件事,大家都是过命的兄弟。以后逢年过节一定要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阅读《资讯爆炸时代》,完成小题。资讯爆炸时代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一份《纽约时代》上的内容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②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为了在竞争中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围的变化。③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④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⑤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准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⑥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必将造成资讯对你的严重伤害。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⑦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贪多求全。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⑧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小题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2分)小题2:分析文章①-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小题3:说说第⑦段中提到的“自己的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小题1:①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②我们怎样跳出资讯的泥潭。小题1:①引出“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的观点,②同时以(“资讯爆炸使人们感到恐慌和焦虑”的)事实强调跳出资讯的泥潭的必要性。小题1:①将新资讯组合到旧有的经验中去。②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选择资讯。③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资讯进行取舍。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分析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引用的作用。议论文开头引用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本文的论点,(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先确定“自己的方式”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联系前后文来筛选信息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这样的中国人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⑵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⑶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⑸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⑹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⑻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⒀我不知道。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小题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⑻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⑸、⑹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
(4分)小题3: 第⒆段中的两个加线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小题4: 第⑺、⒃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1)
(5分)小题5: 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小题6: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像,补写第⒂段“他们说”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阅读《饭托》一文,完成小题。(13分)饭 托
宗学哲①年初我买了辆二手车,虽然只是一个好摩托车的价钱,但我还是拿它当宝贝一样看待,上路怕碰了,停车怕丢了。对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停车的问题,宿舍的院子太小根本停不下,放停车场吧,离得太远不说,每月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停车费。实在没辙,只好四处打游击,今天放在宿舍区的马路边,明天放到路口的小广场……②后来,我们门口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前那个空荡荡的停车场确实让人眼馋。③有一次去车站接一个远方来的亲戚,之后便直接到这家饭店吃饭。因为是在这里消费,饭后我故意没把车开走,心安理得地让“爱车”在这个有保安看守的停车场过了一夜。④第二天,从报纸上得知交警要对“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治理,发现违规车辆一律拖走。下班后,我只好开车寻找安全的停车点,可兜了半天圈仍一无所获,只好硬着头皮又来到饭店。因为这次不是来吃饭,便有点心虚,把车停好后做有事状,一边看手机一边往外走,你还别说,这样竟然轻松蒙混过关了。我当时暗暗高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免费停车场”了。⑤次日我故伎重演,可锁好车刚要走,便被保安叫住:“先生,请你稍等一下。”接着递上一个本子:“请您在这上面签个字。”我以为保安发现了我“蹭停”的小伎俩,要进行罚款,便解释说:“我今天不在这里吃饭,只是和朋友约好了在这儿汇合……”⑥“知道你不会在这儿吃饭,我记住你的车号了。”保安说着又掏出10元钱:“我们老板有交待,为回报顾客,凡是在这里停车的,每辆车发10元的茶水费。”⑦如此“回报顾客”让我满头雾水。签字接过钱,顿生无功受禄的羞愧之感。不过仔细一想,管他是怎么回报顾客呢,给钱总比罚款强。后来,我到这个饭店停车已经成了习惯,并且还本着有福大家享的原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住一个楼的老张、老李和小刘。他们三人闻听此讯也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一下班便抢着把车停到饭店前,生怕去晚了停不上。⑧饭店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门前经常车满为患。⑨有一天,我们四人还有几个经常领“茶水费”的司机去停车,保安却突然不让我们停了。他说因为最近来吃饭的顾客太多。送“茶水费”的优惠活动已经停止,并且没有提前定餐一律不准停车了。⑩好好的怎么说停就停了呢?我们几个琢磨了半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时代文学》)小题1:通读全文,在文章结尾段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2分)小题2:文中作者在饭店门口停车时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根据内容将空白处补充完整。(3分)心虚→(
)→满头雾水→(
)→疑惑→恍然大悟小题3:本文语言俏皮幽默,用词灵活生动,试从文中选择一处进行分析。(3分)小题4:“饭托”是一个生造词,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2分)小题5:本文如果把题目改成“停车”好不好?为什么?(3分)
命运(1)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2)这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破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3)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4)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5)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6)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7)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8)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眼的,都是23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9)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10)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那可是头条新闻啊!” (11)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或许可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去:“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12)威尔逊先生冷冷地说:“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13)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14)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15)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16)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小题1:第(14)节中的“你说的那句话”指的是哪一句话?(2分)
小题2:第(6)节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体现了主人怎样的思想品格?(4分)
小题3:最后一段中的“你相信命运,可我不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4:威尔逊先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到“一位成功的商业家”,期间经过怎样的努力?请根据文意,作出合理的概括。(4分)
小题5:谈谈你是怎样看待生活中的不幸的?(不超过50字)(5分)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幸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