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晕厥用中药

黄芪治疗排尿性眩晕
《本草纲目》载“黄蔑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去虚热”。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黄茂含糖类、叶酸和氨基酸等,具有强心、调整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代谢、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本品对排尿性眩晕疗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患者男,26岁,日初诊。因排尿时眩晕、胸闷、心悸、汗出、下肢发软1月,未曾就医,于当日晨醒后排尿时晕倒,当时不省人事,数十秒钟后自行苏醒,无抽搐,伴记忆力差,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补肾,活血通络。处方:炙黄茂409,当归159,山茱英109,拘祀子...&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补阳还五汤治疗排尿性眩晕8例高唐县人民医院(252800)刘笃生,王鸿君关键词排尿性眩晕,补阳还五汤,疗效观察笔者自1980年3月~1994年10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排尿性眩晕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50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者l个月,最长者3个月;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例,高血压3例;8例患者均曾用调节植物神经、降压、扩张血管药物无效。2治疗方法均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10~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6g;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降香10g,瓜20g;高血压黄芪改为10g,加钩藤15g(后入),赭石30g,石决明10g。水煎...&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排尿性眩晕是指在排尿过程中及排尿终了时发生眩晕或晕厥的一种综合征 ,多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及以平衡障碍为特征的运动性幻觉[1] ,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迄今为止 ,对本病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 ,尤其是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药。笔者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排尿性眩晕 1 8例 ,效果颇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中 ,男 1 1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5 8岁 ,最小 1 5岁 ,平均 3 2岁。在发病中有皮肤擦伤者8例。1 .2 诊断标准①在排尿过程中及排尿终了时发生眩晕或晕厥 ,可伴有下列单一或全部症状 ,包括 :头痛 ,头昏 ,耳聋耳鸣 ,失眠健忘 ,腰膝酸软 ,出汗盗汗 ,懒怠少言等。②在晕厥发生前多无不适 ,或仅有极短暂的头晕、眼花、下肢发软等感觉 ,晕厥后可自行苏醒 ,醒后多无后遗症。③相关检查排除颅内及其他脏器有器质性病灶 ,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药熟...&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目的:分析儿童晕厥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以“晕厥”为主诉的1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可联系到的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研究。结果:在120例以“晕厥”为主诉的患儿中,确诊晕厥患儿106例,误诊为晕厥的类似晕厥患儿14例。确诊的晕厥儿童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AMS)87例,占82.1%,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54例,体位性心动过速30例,境遇性晕厥2例(1例为排尿性晕厥、1例为急性出血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1例;心源性晕厥3例,占2.8%,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晕厥1例,占0.9%,不明原因晕厥15例,占14.2%。误诊为晕厥的类似晕厥患儿14例,其中代谢性疾病所致者5例(其中3例为糖尿病低血糖所致,2例为电解质失衡所致);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者5例,2例为癫痫发作,1例为脑出血,1例为病毒性脑炎,1例为前庭性眩晕;1...&
(本文共40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心源性昏厥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心源性昏厥
疾病名称(英文)
cardiogenic syncope
XINYUANXINGHUNJUE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心源性昏厥是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导致急性脑缺血所致的昏厥等表现,常见于严重,亦见于急性心脏排血受阻。最初描述的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syndrome)是指在心动过缓病人发生昏厥和抽搐发作。以后通过心电图研究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均可引起: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扑动在发生心室颤动之前。②心室颤动。③完全性心脏停顿。④心室停顿而心房搏动仍维持。广义上说,Adams-Stokes综合征可由于任何机制导致心脏突然发生异常缓慢或显著增速的心率,使心输出量突然锐减,导致脑供血不足所引起。基本上,本综合征所具特征的昏厥和抽搐发作,系由于脑缺乏足够的血供在5―15s或以上所致。
以面白,肢厥,脉微,血压降低,晕厥或神昏为主要表现的心病及脑的厥病类疾病。
(1)心律失常:正常人心动过缓时,如心率在35―40次/min以上;或心动过速时,如心率在150次/min以下,均不致使脑血流量减少,心率超出此范围,则影响脑循环和功能。直立位、脑血管病、贫血和冠状动脉缺血、心肌病或瓣膜病均会减少脑对心率改变时的耐量。下列心律失常为常见的病因:①过缓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或高度心脏传导阻滞;或由不完全性转变为完全性时;窦性停搏,或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颈动脉窦过敏等。此外,由于神经受刺激,如、、胆囊疾患、颈动脉窦疾患、神经痛、胸膜和受刺激等所致的反射性心动过缓,也是常见的病因。②过速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伴1:1传导,突然发作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③Q-T间期延长:包括后天性(与心肌疾患或缺血性心脏病有关)、家族性(伴有或不伴有)Q-T间期延长,,缺钾,以及药物如奎尼了、酚噻嗪等所引起。④心肌缺血,如各种类型的和心肌梗死所致的心律失常。
(2)急性心脏输出受阻:①:高度瓣膜狭窄时,心输出量固定于一较低的水平,运动或激动时,常由于周围血管扩张,相对固定的心律,心输出量不能适应组织的需要。有时亦由于用力时,心肌和脑缺血,偶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这些均可造成脑缺血而导致昏厥。②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即梗阻型心肌病。心脏收缩时,肥厚的心肌使流出道狭窄而阻碍心室喷射血液,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收缩加强,梗阻加重,还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更容易发生脑缺血和昏厥。③心房粘液瘤或球样血栓:嵌顿于房室瓣口,使心输出量骤然中断或减少,导致昏厥。④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由于心输出量相对固定,急性右心衰竭的发作可伴有昏厥。但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如同肺梗死发生时一样,迷走神经反射参与作用。⑤:如体循环血管扩张和可能伴有的右心室漏斗部痉挛,使右到左分流显著增加,产生动脉血缺,导致昏厥。⑥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伴有心源性时,心输出量锐减亦可导致昏厥。
强度与传播
心厥是指由于心脏的严重病变,以致心阳虚衰,运血无力,心脉、脑神失血充养而阳气外脱。
中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此类发作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发作当时的心脏体检和心电图检查。
各种病因引起的心源性昏厥的共同特征是仰卧或任何体位均可发作。前驱症状多不明显或很短暂。症状可轻自头晕,重至眩晕或意识丧失,常并发抽搐。通常突然发作,数秒即可引起昏厥,意识丧失,脉搏和心音消失,面色苍白或灰暗。心搏骤停5―15s以上可伴有样抽搐。如发作短暂,可自然恢复,否则即进入持续昏迷状态,出现喘息样呼吸困难,伴有全身发绀,随后(通常在心搏骤停后20―30s内)呼吸停止。瞳孔扩大(通常在心搏骤停后1―2min)。超过3―5min者可造成死亡。如发作持续过久,即使抢救成功亦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和精神障碍。
实验室诊断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气厥、风厥、血厥、痰厥:均有肢厥脉微,血压降低的症状,但均无、、心衰、心瘅等心脏病史。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有关心源性昏厥的抢救,见“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条。
辨证论治:
1.心阳虚脱证:面白,肢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心悸,晕厥或昏迷,脉微,血压显著降低。回阳固脱。加仁、、枣皮、干等。
2.阴竭阳脱证:身热肢冷,汗出如油,或大汗淋漓,躁扰不安,气喘息微,皮肤干涩,心音微弱,血压下降,脉微而数或结或促。固阴回阳,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
3.痰蒙心窍证:心悸,神志恍惚,躁动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朦胧,昏睡,或肢体抽搐,舌淡胖,脉促或滑。化痰开窍。合丸。
4.痰热动风证:心悸,胸闷,喘咳痰呜,痰稠色黄,躁动不安,抽搐,神昏谵语,舌质暗红,苔黄腻,脉促或弦滑。清热化痰熄风。合羚角汤加减。
单方验方:
(1)附片10g,枣皮15g,水煎急服。
(2),或,静注或静滴。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平卧,不用枕头,注意保暖,应尽量减少搬动。
2.积极治疗胸痹、厥心痛、心衰等原发病。
3.针灸疗法:取人中、太冲、内关、涌泉、素s、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补法,亦可艾灸百会穴等。
4.西医西药:吸氧,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阿拉明、等药的应用。
《内经》虽未直称心厥的病名,但《素问?厥论篇》曰:“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可知已寓心厥之义。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心源性晕厥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来源:&&&94人关注
  室早的定位诊断
  室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判断室早起源部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早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早搏多为特发性,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的早搏诱发室速的在100~150bpm之间,较少引起心源性晕厥。③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时的肌性室早有诱发室颤的危险性。对室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的方法有:将多根多极导管电极经皮穿刺技术在心内膜处进行标测,或在心外膜不同部位进行标测并进行程控期前刺激诱发人工室早,直至诱发出室早波形与体表心电图上的室早波形相同时,即可找出心室内异位兴奋处所在部位,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术。此法标测准确,但属创伤性,不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要求技术条件较高,又必须在设备精良的大医院进行。②根据体表心电图上反映左室面导联上出现的QS型室早进行定位,单呈QS型室早检出率较低,不适合于多数导联上不呈QS型室早的患者。③根据12导联同步心电图室早的QRS-T形状和时间大致推测出室早的起源部位,其方法简便、迅速、可靠、便于临床推广应用。(表1)。
  室间隔早搏:早搏起源于室间隔部 (1)心电图特征:①室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接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和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态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110ms。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分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等)并发的室早波形呈&正常化&。(2)诊断:经典的室早诊断标准,不适合室间隔早搏的诊断。这里特别指出室间隔早搏的诊断标准:①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室早波形与同导联室上性QRS-T波形基本相同。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时下传的QRS宽大畸形,而室早波形接近正常(除外交接早)。③提早的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④希氏束电图显示V波前无H波。(3)鉴别诊断室间隔早搏与交接早的鉴别列表2。表2室间隔早搏与交接性早搏的鉴别
  鉴别要点
  室间隔早搏
  交接早
  1.异位QRS-T波形
  与窦性大致相同
  ①与窦性相同②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者宽大畸形
  2.逆P&
  可无,如有则位于QRS之后,RP&&120ms
  可有,P&位于QRS之前,P&R&120ms
  3.异位QRS-T易变形
  4.室性融合波
  右束支性早搏:早搏起源于右束支。(1)心电图特征:室早QRS-T呈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①Ⅰ、aVL、V5、V6呈单向宽大R波。②Vl、V2呈QS或Rs型,其r小于窦性r波。③额面QRS电轴正常或轻度左偏(-30&~-90&之间)。④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QRS时间小于120ms,发自右束支远端者QRS时间&120ms。(2)诊断诊断依据:①室早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QRS电轴正常或左偏。右室肌性早搏:早搏起源于右室肌,又称&Rosenbaum早搏&。(1)心电图特征:室早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同之处在于:①V1、V2呈rS型者,其r较窦性r高大,V1~V6可呈QS型或rS型。②额面室早电轴右偏可&+90&。③I、aVL可呈qs、Qr、rS型,多呈R型。④室早时间&120ms。⑤继发性ST-T改变。(2)诊断:主要诊断:①胸前导联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早电轴左偏。(3)鉴别诊断:右室肌性早搏酷似右束支性早搏,两者的鉴别列表3。表3右室肌性早搏与右束支性早搏的鉴别
  鉴别要点
  右室肌性早搏
  右束支性早搏
  室早Ⅰ、aVL图形
  QS、Qr或rS
  QRS时间
  多&140ms
  多在120~140ms之间
  室早额面电轴
  右偏&+90&,可左偏
  正常或左偏
  左束支性早搏:早搏起自左束支主干: (1)心电图特征:室早的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Vl呈rsR'、rR'或R型。②Ⅰ、aVL、V5、V6呈Rs型,S波宽钝。③QRS时间&100ms。④QRS之前无相关的P波。(2)诊断依据①胸壁导联室早呈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早电轴正常。(3)鉴别诊断:左束支主干性早搏与分支性早搏鉴别列于表4。表4左束支主干性早搏与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鉴别
  左前分支性早搏:早搏起源于左前分支处,呈对侧束支阻滞及对侧分支阻滞图形。(1)心电图特征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即V1呈rsR&、rR'或R型,V5、V6呈RS或Rs型。②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I、aVL呈rS型,Ⅱ、Ⅲ、aVF呈qR,电轴&+110&。(2)诊断依据: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②额面室早电轴右偏&110&,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左后分支性早搏:早搏起自左后分支处,QRS-T波形呈对侧束支阻滞及对侧分支阻滞图形。(1)心电图特征: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a)V1呈rsR&型。(b)V5、V6的S波宽钝有时增深,呈Rs、RS或rS型.②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即Ⅰ、aVL呈qRs型,Ⅱ、Ⅲ、aVF呈rS型,电轴在-45&~-90&之间。(2)诊断:室早波形:①V1呈rsR',②额面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前壁肌性早搏:早搏起源于左、右心室前壁,类似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波形。(1)心电固特征①胸壁导联V1~V4或V5室早主波向下呈QS、Qr、Rs型,②肢体导联室早起自前上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下;发自前下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上。(2)诊断根据V1~V5导联室早主波向上这一条即可作出诊断。左室后壁肌性早搏:早搏起自左室后壁远离传导系统,室性QRS-T波宽大畸形,类似A型预激综合征波形。(1)心电图特征①V1~V6导联室早主波向上,呈R、Rs或qR型,②起自左室后上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上;发自左室后下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下。(2)诊断:依据V1~V6导联室早主波向上这一特征即可诊断。左室侧壁肌性早搏:早搏起自左室侧壁,远离传导系统,QRS-T宽大畸形,酷似C型预激综合征图形。(1)心电图特征:室早类似C型预激综合征图形,但与之不同之处在于:①V1呈单向R波或双向qR、Rs波形,②V5、V6呈Qs、rS型。室早起自左室侧上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上,若起自左室侧下部者,Ⅱ、Ⅲ、aVF主波向下。(2)诊断:室早于V1呈qr或R型,V5、V6呈QS或rS型。
其他心源性晕厥治疗方法文章:
【 英文名称 】 Probucol Tablets【 药品别名 】普罗...
  晕厥的病因:
  一、心源物晕厥。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原因引...
  心电图检查往往没事,却频繁发生心悸、晕厥现象,这类人群要提防了,因...
今日坐诊大夫
杨明主治医师
擅长: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诊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诊治,...
心源性晕厥&是怎么引起的?
心源性晕厥&如何治疗?
心源性晕厥&吃什么好?
心源性晕厥&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源性猝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