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型抑郁症怎么治,惊恐症要怎样才能治好

关于从患病到自愈的点滴感悟。_焦虑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228贴子:
关于从患病到自愈的点滴感悟。收藏
本人,男,70后尾巴。感觉跟80后一代人。从2011年患这个焦虑症加抑郁症。准确讲应该是从2003年开始。其中过程反复曲折。吃过几次药,最后在信念支撑下,基本康复过来了。为什么讲是基本康复呢?因为我知道这个病可能还有机会复发,但是我不怕他了,不怕他就是最强大的武器。、
看到吧里还有许多兄弟姐妹还在痛苦折磨,所以想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希望对别人有一点点的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其实本人也是在这个吧里发的文章的启发下,然后自己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康复,所以也希望能帮到其他的人。
声明:下面都是我个人的经验,可能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只是希望有所帮助。所以有病情还是要结合医生的意见。该吃药吃药,该泡妞泡妞。
本人是理科思维的,所以行文可能会有所缺陷,大家将就看。想到哪就说到哪,我称之为“散文”。
本人初次患病和对这个病有了解是从我姐姐得这个病开始的。2003年,姐姐因为和姐夫感情不和,(本人看来姐夫就是个人渣,具体不说了),在离婚与不离婚的纠结下得了这个病,然后我在担忧,(因我在外地),对人生不忿,对好人没有好报困惑的情绪下,失眠,爆发心跳过速,恐惧。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正常。然后就不再在意,那时候人还是年轻些,可以用激烈运动来转移注意力。中间也吃过几天药,吃过以后就是神经放松,老想睡觉,我知道不能靠药物来治疗,然后就停药,很难受,失眠,但是用转移注意力,和放快节奏做事来对抗,终于好像没有症状了。后来看《幸福是陷阱》这本书,才知道这个还不叫好,这只是用控制策略对抗了焦虑症,只是掩盖了焦虑症。更严重的焦虑症的种子就已经种下了。
第二次发作:2011年,因压力大,熬夜打游戏,第二天从事高强度工作,吵闹生气多,终于爆发严重惊恐症。之后转移为中度焦虑症和轻度抑郁症。
哎,本来就不想这样行文的,太罗嗦。
还是改变一下吧。
关于症状:症状吧里什么都有,本人曾经的:头晕欲倒,心跳快,呼吸困难,肌肉酸痛,腿脚无力,坐立不安,失眠,怕猝死,心慌,胸闷,手麻,频死感,严重时失去自理能力,不能自己出门,怕声音,怕光,怕控制不住想往楼下跳,怕自己伤害亲人,越想越来,越想越怕,怀疑自己,对周围和自己感到陌生,还有许多我忘记了,总之就是你怕什么就来什么。
医生诊断是:中度焦虑,躯体症状,轻度抑郁。
现在的症状:偶尔不舒服,有点小乏力,起来走走伸伸筋骨,不会了。
结论:所有的症状都会随你焦虑症离去而消失,这点不需要担心,所有这些都是脑神经极度疲劳造成的假象,因为脑神经太疲劳了,所以会有超乎平常的想法,只要脑神经放松了,这些想法都会随之远去。
这样写才比较符合习惯。
关于吃药:我本人吃过两次,都是吃一两天,2003年那次很强效,但是我相信自己能重新站起来,所以没有继续吃,2012年时吃过两天,但是感觉不起效,最后还是没有吃。加上姐姐一直都在吃药而没有根本性好转,只是控制住了,所以我更不想吃药了。 如果实在扛不住,那就吃吧,但是药物只能缓解你的症状,想完全康复,还是要运动和修心一起来,这样才不会容易复发。
关于运动:运动只能是适度的,跑步或快走就以出一身微汗就好了,贵在坚持。坚持必然看到效果。我是慢跑不定时,但是每天的易筋经是必须的。可以搜索优酷:易筋经,,链接在此,和尚还是很厚道的, 本人体会,刚开始练一年半载没有什么效果,一年后,开始发威。本人还有轻微腰间盘突出和轻微劲椎病,现在也好转了。筋骨拉开了,比药物把你的筋骨拉开要持续有效的多,而且不花钱无副作用,每天十五分钟,动作要慢,要到位,不要匆忙。嘿,不要匆忙,不是要焦虑症者去死吗,焦虑症者恨不得一分钟就把他做完了。慢慢来,焦虑症就在这个慢中好转了。听说静坐和瑜伽,太极拳也是有效果的,本人没有试过,不能下评,相信动作练正确了应该会有效果,毕竟流传几百上千年的东西,不能轻易否定。
关于遗传:我相信有,就 算硬件方面没有,思维习惯也有。因为以前有家庭变故,所以我父母亲一直怕我有意外,给我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怕死。我母亲也有过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她不怕死,所以她好了。我爸也不怕死,我想开了,也不怕死,所以能好,我也有不怕死的基因。我姐姐一直怕,所以一直不好。只能吃药控制。
关于烟酒咖啡I刺激性的食物:个人认为还是不要或者少喝。多吃清淡,水果蔬菜还是对平静心情有帮助的。
关于猝死:得焦虑症的人有频死感,但是见多识广的心理医生斩钉截铁的告诉我,死不了,我发现几年了,再怎么怕,怎么晕,还是死不了。所以发生猝死的概率是跟正常人一样的。你还担心什么呢?
关于熬夜:尽可能禁止,睡眠可以修复你的疲劳的神经以及仪器查不出来的你的身体的小瑕疵。万一睡不着呢?不用担心,死不了。一直担心睡不着会让你一直处于浅睡眠,所以疲劳还是得不得恢复。如果睡不着,是因为你还不够累。你的体能还在,只是你感觉很疲劳罢了。
关于禁欲:适度的有信任稳定关系的性行为可以缓解焦虑,叫做在爱中康复。过度了,对任何人都不好。
关于紧张刺激猎奇新闻影像:尽量少看,神经疲劳就是要放松,多看正能量好新闻,负面信息就算你感觉没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多看看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好人好事,你的心灵就会得到滋润。对了,爱情也可以。
信任和肯定可以滋润你可怜的脆弱心灵。
虽然我们以后不能靠别人的肯定来生活。但是短期是有效的。
关于“不无自我”:有个中医提出这个概念:不,不怕死,无,无所谓,自,自我批评,我,我能行。我发现我的康复过程基本就是按这个走的。
怕死,你就用不怕死的态度, 你对什么事都追求完美,那就无所谓, 你老是对周围不满意,那就自我批评吧,因为你也有问题,你也不完美, 我能行,要有信心能恢复到以前。没有器质性疾病,死不了,只要你有耐心,既然可以发展到疾病,只要方向对了,修复的速度快过疾病的发展速度,就可以恢复到没有生病时的状况。 我认为这个就是这个心病的心药。
我还加了几句,对于精神心理疾病,不去解决它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想控制周围的一切,最后你发现自己都控制不了(焦虑的根源)。如果你老是感觉自己是受害的一方,那么结果就是你永远都是在受害中,每天不开心(抑郁的根源)。
如果你感觉头晕,你当然想不晕就好了。心跳快了,你当然想不快就好了,这是人类的本能,但是你越去压制他,他就跳的越快,越晕,你想跳就跳吧,晕就晕 吧,反正死不了,很快或者慢慢就没有那么快,那么晕了。这就是“接受”的过程。
关于吧里的书,《精神焦虑的自救》,《幸福是陷阱》,这些都是好书,得好好理解并实践之,森田疗法应该是好东西,不过没有用过。其实看过这么多精神类的书,基本概念都差不多。
关于完美主义:再好的机器都有缺陷。二战时,德国的虎式坦克,钢板厚,动力足,移动快,一个坦克可以干掉几个坦克。够完美了吧,但是因为这些完美,造就了耗油太大,打一下就要找油。人也如此,注重细节的人可能很小心,细微处不出错,但是往往丧失了大局观,往往看不清自己。 一个事情,做的再完美,方向搞反了,还是白搭。有人要抬杠了,嘿,难道说,事情做完美有错吗?是的没有错,但是不是你在焦虑状态下去追求的。人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过度透支控制能力就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症状出来。
关于患得患失:塞翁失马这篇文章我们都读过,说的就是好与坏就在互相转化中。为什么会患得患失,因为你认为好的东西你不能失去,你想要抓住,包括物质和感情,但是它一定就一直都是好的东西嘛。比如,你现在有万贯家财,但是你挥霍无度,纵欲过度,终于病了,这时你会想,我要是没有那么多钱我就好了,起码过平安健康的日子。这个时候钱财不一定是好的。有人生不出儿子,终于生出来了一个,太高兴了,可是这个孩子身体多病,忧愁又来了,好不容易病治好了,高兴了,长大了,惹上恶习,吸毒抢劫什么都干。你说这个过程那个是好哪个是坏呢?好坏本来就在转化之中,你现在认为好的,完美的,在未来的某个日子,可能就是你讨厌的对象。不信!参考现在的离婚率,当时结婚的人有多少个十想离婚的呢,都是爱对方爱的死去活来的哦。当然离婚也有复婚的,不能结果都是那么悲惨,是吧。
先说那么多,你就当发牢骚吧。。。。。不要拍砖,我。。。。怕。。。死。。。
上天会让你得焦虑症,是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告诉你是需要改变一下活法了,改变生活习惯了。上天不喜欢你,直接就给你来个癌症。
这个病的根源就是恐惧,恐惧是万恶之源。我称之为娘炮症,男的,当你匪气的说,他妈的老子怕你个屁,女的说,老娘就是这样的,怕你个屁,的时候,这个病就好了一大半了。远离书生气,多点江湖气,匪气。告别娘炮症。不怕不忧。
关于患病前后的心态对比:患病前,患得患失,敏感,多疑,想控制周围的一切,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想照顾好周围的每一个人,渴望所谓的的成功,目标定的太高,努力拼搏,向上冲,一味追求效率快,好结果。
康复后:不计较得失后果,只知道按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行事,做多少是多少。不多考虑别人对我的看法,评价,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追求高效及追求完美,管好自己才能照顾别人,为自己活更重要,小孩除外。做事不求快。保持平衡。
焦虑,谁都有, 假如你现在听到你的至亲生大病了,你就会焦虑,会不舒服,会感觉担忧以及受到打击,心很累,想躺下来休息,但是因为你担忧的对象不是你本人,所以你很快就会去想办法,而且会收拾情绪,去面对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你是会不舒服的,但是你决定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要去面对以后,不舒服的感觉就停止了。焦虑感觉不再困扰你。
但是如果焦虑的对象是你本人呢?你担心你自己有大病了,这样你就会感觉一直不舒服下去,你也会感觉到心累,也会不舒服,也会想躺下来。但是因为对象是你本人,你一直感觉到了焦虑的不舒服感觉,所以你很难自拔,让恶性循环一直持续,直到有一天你接受了自己只是焦虑,自己吓自己这个事实。但是你焦虑太久了,所以你恢复不焦虑的舒服感觉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只是焦虑了半天时间,我保证你大概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去打球了。可是你已经焦虑了有几个月,一年了,你的身体和大脑需要慢慢调整,再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如果你老是在意自己会什么时候好呢,拜托,你又在焦虑了。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你担心什么时候好,也就是说你担心短时间内好不了,焦虑又来了。所以不要去管结果。该来的总会来。
可是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啊,怎么办。去体力劳动,适度的,让你的大脑关注外部的变化多于你关注自己的细微变化。让你融入周围的环境。该干嘛干嘛。心里的感觉不管是什么,不去关注他,只是知道就可以了。当你要关注今天的砖头什么时候才能搬完的时候,你就不会去关注你的焦虑症什么时候能好了。不要一直躺在床上。去野外去,去接触大自然。
去找朋友聊天,发发牢骚。告诉他们你不舒服,(可以不直说是焦虑症),不要硬撑了。珍惜这样的朋友,能听你发牢骚的朋友。值得你一辈子珍藏。
这些是缓解的措施。
最根本的还是接受和忽视或者说藐视它。它指你内心的感觉。
很真挚,很有理,希望焦虑症患者朋友仔细看完。这是为数不多的好帖子,应予以支持
焦虑症不是病!只要你认为不是就不是,这个是区别于精神分裂症的。焦虑症的人是旁人看不出来,但是自己认为有病。精神分裂症的人旁人看的出来,但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病。这就是区别。所以焦虑症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而旁人也看不出来异常的时候,就是健康正常人了。这个是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很大区别的。
谢谢支持,初次发帖。包涵。
有了症状去压制他,其实是恐惧的一个表现。你怕这样的症状你才会想去压制他,当你压制的时候,也就是伴随着恐惧的时候,所以症状会一直持续。症状来了,告诉自己是神经作怪,等一下就不会了。会消退的。当然,负责任的说,是在你确定没有器质性疾病的条件下。另外,伤害人跳楼什么的危害生命的还是请你控制一下。放心,等你好了,就不用那么痛苦去压制了,自然而然的就不会有这些怪念头。
关于百度搜疾病:坚决戒断。百度的东西似是而非的东西。没有专业的医生给你的疾病判断,怎么能相信呢?我说的器质性疾病。一个疾病表现就会有很多种的病因,现在有仪器了,非常的精准,换在古代,患这个病的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关于猝死,不要随便代入,同情心泛滥只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娘炮。
饥饿感也是会产生焦虑感觉,所以身边带点小零食。
伤害人的跳楼的念头,你就告诉自己只是个念头罢了。我有时候也会想抢劫银行,可是我不会去实施。告诉自己,大傻瓜才会这样做。而你不是大傻瓜,你这是一个被焦虑症牵引着的小傻瓜。
饿了的焦虑感是有益的,如果你饿了都不焦虑,估计你活不过几天,这个就跟婴儿饿了哭一样的,人或者说动物的天性之一。这个焦虑时为了让你去找食物来补充能量。
平时有事没事多伸伸筋骨,有益健康,舒缓神经的紧张度。长期坚持,有效。
但是你很饿很饿都不去找吃的,这时候就会心慌,心跳快。因为身体能量不足了,只能靠心脏泵快点来保持能量的平衡。 所以有此说,饿的心慌。
当你为自己焦虑,为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健康,然后产生不舒服的焦虑感觉。如果这个自己是别人,事情就好办了。很快你就会从焦虑中脱离出来,再亲的人,都不是你自己本人。所以很好面对的。但是,焦虑的对象就是你本人,就很麻烦。人的本能都是求生的。当你不舒服你肯定会怀疑自己生病了。一怀疑,会更加不舒服。这样就陷入死循环了。就像电脑死机一样,当然电脑是有个复位键来复位的。从而跳出死循环。人呢?怎么办?
当你活在这种状态下时,你的大脑一定会分出一定或者大部分的区域来分析判断这个怎么办?这就是你为什么你在这个状态下很难融入周围的环境当中,而且因为想事情后果的严重而不断制造恐慌。这时要做的就是忽视它,让你的大脑那一部分分析判断的精力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假如你的大脑精力为十分,本来放在你身上焦虑的是7分,你当然会很痛苦咯。但是如果你将这7分里面的4分拿去做事,关注外界了,只有3分在关注自己,慢慢的你发现没有那么痛苦了,你馋到甜头了,慢慢你就知道那种做法有益自己了,这也是求生的本能,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法。
写得真心好!顶一个,希望大家一起加油!
家庭氛围环境不好,我的焦虑症能好吗?手脚发麻两年多了,医生说是焦虑引起的,我吃药就好很多,药停了接着发麻
那他妈的我为什么会得上这个病?为什么叫焦虑症?其实人类包括动物一直都生活在焦虑之中,只是没有发展到病症而已。焦虑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目的就是为了你活下去和活得更好。你饿了,会焦虑。你被某个你重视的群体排斥了,你也会焦虑。老虎同样会焦虑,不焦虑他拼命追鹿啊,羊啊干嘛。因为饿啊。恶劣的天气也会让你焦虑,可能你会担心家里的门窗没有关好,衣服没有收。焦虑就是为了让你采取有效的行动来避免某些有害的事情。最直接的原动力就是保持健康,保持生命的延续。某个男子三十多了找不到老婆,同样会焦虑。所有这些是人类妄想长生不老,一直保持自己的存在感而有的天生本能。找老婆想生后代也是基于这个本能。所以佛教说人有轮回,其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子吗 ?没有人知道。但是如果你深信有轮回了,就减弱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可以 长久存在的幻想。
既然动物都会焦虑,为什么有些人就会得这个病,有些就不会。或者说同样一个人,在某个时期很健康,然后又得上了呢?那时因为你持续焦虑的时间太长了。人焦虑的时候会产生一点动力感的。这些是需要你提起精神,消耗精力的。短期当然没有问题。因为你可以补充能量的。长期持续呢?那就出现问题了。出现所谓焦虑症状了。偏偏焦虑的是你自己本人,所以陷入恶性循环。问题的重点就是如何砍断这个恶性循环。吃药可以砍断,但是产生的原因没有排除,所以很容易复发。离开让你焦虑的环境可以砍断,但是因为你对待周围事物或者说世界观没有变,所以一到类似的环境还是可能会复发。《精神焦虑的自救》说的 接受,面对,飘然,等待,就是来砍断这个恶性循环的。接受和面对说的就是不要怕这个症状,飘然就是忽视或者藐视症状,等待是希望你不要再陷入另外一个焦虑。另外一个焦虑是指,怕自己好不了的焦虑。症状是不会一下子消失的,就像你也不是一下子就得上这个病一样。当你忽视他(焦虑症的症状),你的大脑就可以腾出空间来做其他的事情,慢慢 的恶性循环就不会再产生了。
我尝试着用一个蓄水池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有个蓄水池,里面有个马达(电机),马达一直通过管道在抽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刚开始水是清澈的。 蓄水池就是你的身体。马达是你的心脏,管道是你的血管,需要的地方就是你消耗掉能量的地方。水是指情绪或者说血液方面的动态的物质。 我们小时候,水是清澈的,所以我们感觉神清气爽。马达一直在很轻松的泵水。然后慢慢的,有搅屎棍在搅水了,脏东西进来了,脏东西就是周围给你的压力,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可能是别人给你的,也有可能是你自己产生的。比如一件小事情,别人看来就是小事,可是在你看来不得了了,那他会让你激动,不忿。慢慢的水没有那么清澈了。马达为了继续保持足够的输水量,就会比之前泵的更快些了,所以你会感觉到心跳很容易跳得快了。这个水池还有个报警器,当水很脏或者马达泵的快的时候,他就会报警。水脏到一定程度,或者马达泵得更快以后,报警器报警了,这时候就是焦虑症来了。
那怎么样才能没有焦虑症呢?就是不报警。从几个方面下手处理。
第一,拿掉搅屎棍,可是不现实,环境都是慢慢会脏的。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发生不平事。发生肮脏的东西。当然也有好的。但是被肮脏的东西遮住了。
第二,关掉报警器。那就是吃药,吃药可以把报警器的灵敏度降低,就是没有那么容易报警了,哎,你感觉舒服点了。但是,你一不吃,有可能就复发。
第三,马达的功率已经早是设定的。改变不了。就像是你的心脏,只会随岁月增长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强大。 第四,过滤水质。是的,假如你去运动,旅游,等等放松的方法,这些就像是在过滤掉一些负面的脏东西一样,可以让你暂时清爽一下,但是到水质很脏很脏的时候,报警器一直都在叫的时候,是效果很细微的,因为你过滤的速度还跟不上进脏东西的速度。所以你还是感觉不舒服。
第五,减低报警器的灵敏度,任由脏东西在水里。不那么容易报警,那就是没有那么容易出现焦虑了。任由脏东西在水里,那就是接受了,不怕了。为什么有些人不论身处何种恶劣环境都可以坦然待之?因为他们把脏东西看透了。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他不报警,不焦虑了。对脏东西不敏感了,意味着你可以接受周围一切的不顺心,不满意,这样你的心胸就广阔了。也不追求完美了。追求完美本来就是个没有安全感的行为。你希望做到最完美,然后做到了,你还是认为不完美。这样就钻入牛角尖了。中国老祖宗有很多很有智慧的语言:死猪不怕烫,船到桥头自然直,阎王要你三更走,不会留你五更时。天要下雨,娘要出嫁,随它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看,和尚都会焦虑啊。平时没事念叨念叨。、 这段写的有点乱,将就看吧。
有频死感怎么办?注意你的呼吸。只要你在呼吸,你就是活的。
老是钻牛角尖,老是想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为什么伤害我?。。。。。。。。。。。。等等等等怎么办啊?
佛教讲 这是缘分,就像我们刚刚认识。 心理学讲顺其自然。老百姓讲,该今天发生的事就不会在明天发生,万事皆有原由。存在即是合理。
大事坏事恶事相对于健康都是小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引起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是因为收到某些心理压力一夜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引起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是因为收到某些心理压力一夜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引起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是因为收到某些心理压力一夜之...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
大家还关注夸大消极一面 凡事看不顺眼
神经症(恐怖症――惊恐发作)
我的图书馆
夸大消极一面 凡事看不顺眼
神经症(恐怖症――惊恐发作)
夸大消极一面 凡事看不顺眼 为何爱生气?消极的“我”常犯的逻辑错误
打破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
我们应该先弄明白你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害。这主要应归因于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上。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谁也不例外。但问题是,以前许多时候你有了麻烦之后,并没有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决,而老是采取一些消极被动的方式如哭、闹或任其发展作为对策。
这样,由于许许多多的小麻烦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结果产生了比较大的和长远的消极影响。
久而久之,在你的思想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一遇上问题,就是只注意其消极的一面并对其加以夸大。
如此就使得容易生气成为你的较为固定的反应方式,乃至最终固化到你的人格当中去了。
抑郁症首先是由于对自身的关注太多,头脑中固有的抑郁观念在不断强化自己是个抑郁患者,后来就形成了对自己的积极行为强化减少,相对异常情绪、行为,即抑郁症状的强化增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病人歪曲认知的一些特点:(1)把自己的积极成就看的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到;(2)把自己的抑郁表现夸大成没有指望的心理疾病。由于这些消极强化导致产生认知上的歪曲,他对自身,周围环境和未来都产生了一种消极看法,看不到自身的进步,这样恶性循环下来,症状越来越严重,快乐的感受越来越少,最终终日悲观失望。
神经症(恐怖症――惊恐发作)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先前因素:患者性格耿直、急躁、好胜心强,遇事急于求成。而且有一点儿事就会心烦意乱。
惊恐发作的时候,胸闷、气紧、憋气等表现和心脏病发作的表现非常相似,我们心理科惊恐发作的病人,以为心脏病发作。
理解他们在经受什么。有惊恐症的人会出现突然的、重复的恐慌感,可持续几分钟。惊恐发作的特征是害怕灾难性的事情发生或失去控制,即使现实并没有真正的危险。
惊恐发作可以毫无预兆,没有明显诱因。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症状会伴随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尽管发作时会使人很痛苦,持续时间从5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但它本身并不会致命。&
·惊恐发作会使身体调整到极度兴奋的状态,让个体觉得不能控制住自己。思维会进入一种错误的战斗或逃跑模式,强迫身体运转起来,帮助受害的自己面对或者逃离所预感到的危险,不管实际上危险是否真的存在。
·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释放到血液中,整个过程就开始了——这是惊恐发作的核心。思维不能识别真正的危险和脑海中想象的危险。如果你相信,只要你想到的就都是真的。
·目前尚没有死于惊恐发作的案例。只有在伴随既往存在的疾病,如哮喘等时才可能会致死,或者发作后病人会出现极端的行为(如跳窗户)。
&7种方法辨别一个消极的人
没有必要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识别一个消极的人。有很多消极的人,所以你应该知道。
&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
  和这样性格的人相处是很沮丧的。所以你必须从乐观的、感情上比较坚强的人那里获取经验,避免消极。下面的这些方法可以识别一个人是否消极。
  1、用一个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
  看起来生活的残酷现实正一直追逐着消极的人。他们总是喋喋不休的说一些坏的事情,而忽略了积极的东西。这些人是在夸大他们面临的问题。没有什么能让这样的人快乐,他们喜欢沉湎于痛苦。某些话题引发了一些消极的人,例如,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论到健康,我的朋友就变成了受害者。
  2、他们总是预计出最糟糕的事情
  消极的人总是准备好面对人生中最糟糕的事情。通过他们的展望,我们知道他们认为积极的事情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认为命中注定他们要遭受持续的消极的恐惧,思考如何避免最糟糕的事情是很必要的,但是他们很少有积极的想法。
  3、慢性受害者
  消极的人是长期处于不快乐的状态的,不管他们的环境或者情况如何。他们会消耗掉你所有的能量。也许你不能相信,但是动物,尤其是猫和狗能够感觉到你的负能量。你可能早已察觉到,动物会尽量避开消极的人,不幸的是,你不能改变一个消极的人,但是不要让你自己被他们影响。
  4、没有美好的一天
  消极的人无法享受美好的一天。每次他们都会创造自己的糟糕的一天,并且把自己埋进去,如果一个消极的人打破了抱怨的绳索和糟糕的想法,貌似只有等到世界扭转吧。
  5、连续不断的抱怨者
  你经常找一些事情来抱怨吗?你可能说“是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消极的人。接连不断的抱怨在消极人的生活了就是家常便饭。如果天气好,然后他们的情绪不够好,他们总是不高兴,总让一些痛苦和灰蒙蒙的画面挡住他们的视野。
  6、消极的声誉
  消极的人通常有一个适当的社会声誉。周围的气氛很冷清,每个人试图摆脱这种消极,不让这种问题发生在自己身边。需要意识到,积极地想法被接收和给予是因为他们是一个纯粹的能量,这是很必要的。
  7、私下议论
  身边都是一些不快乐的人,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每个人都有很糟糕的一天,但是消极的人总是怨声载道,会让你感觉越来越糟。对于他们自己的疾病和不幸,他们会指责所有的人或事。此外,当整个世界都知道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感觉很好。
  消极的人因为缺乏积极性、温暖和爱,所以很消极。以这种方式是他们自己免受这严厉的和具有挑战性的世界。你和一个消极的人相处过吗?你用什么方式来识别这些人呢?
更为可怕的是,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就具有无意识性与自动性,它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你对它习以为常,它常常成为“自动的思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自动灌注你的整个身心。因此,有些人就会感到自己的自卑与生俱来,难以克服。消极的自我评价在自己看来常常是现实的、合情合理的,要发现引起自己自暴自弃的不合理思维模式非常困难。因为这些人总坚信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懦弱者或无价值者,别人对其提出的任何相反意见,都会认为别人在欺骗自己。由此,还会列举很多事例以表明自己真的不如别人。
  其实,消极的自我评价思维是错误的。心理学家将常见的认知错误列举如下:过分夸大与缩小的超概括化错误、夸大其辞的“双目镜”错误、遽下短语式的“贴标签?、任意化推论、全或无的极端化思维。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超概括化”的错误。一个人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实际上是犯了过分地夸大缺点,过分地缩小优点的“双目镜”错误。会莫名其妙给自己贴上“我是个笨蛋”的标签:会进行任意化的推论:我一直是个失败者。
“郁闷”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下一个人容易从认识上扭曲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头脑中会出现否定自己的消极暗示,甚至对客观事实颠倒黑白。对处境感到无能为力、无望、可怜、孤独自责,严重的会进入抑郁怪圈。
小心10种常见心理病毒& &&& &
全或无思维:你看事物非黑即白。如果你的表现不够完美,你就认为自己是全盘失败。
过分泛化:你把一小件负性事件作为永无休止的失败的证据。
心理过滤:你挑出一个消极的小细节,对它进行过多的思考,使你对整个现实的看法都变得阴沉,就像一滴墨水使整个浪花变色。
抹煞积极体验: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积极体验你坚持“它们不算数”而拒绝。这样你就能保持一种与你的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消极信念。
草率结论:即使没有明确的事实能有力地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作出消极的解释。
读心术:你武断地下结论说有的人在对你作出消极的反应,而且你根本不去核实一下。
预言错误:你预期事情结果都会很糟,然后就把你的预测当成一个已经确立的事实。
夸大(灾难化)或缩小:你夸大事物的重要性(如自己的错误或他人的成就)或不恰当地把事物缩到很小(你自身的值得欣赏的品质)。这是个“望远镜游戏”:你从一端看积极的东西,从另一端看消极的东西。
依据情绪推理:你假定你的消极感受必定反映了事物的真相。例如,自动地假定因为你感到内疚,你一定是有罪;或者更一般地说:“我感到是这样,因此这一定是真的。”
“必须”与“应该”:你用这些词把所有事都变成紧急事件。而不是在真正有必要时才做。
贴标签:你不是简单地承认自己犯了一个特定的错误,而是为整个自己贴上标签,如“我是个失败者”。那些看待事物方式与你不同的人被贴上“白痴”或更差的标签。
过分承担责任:你认为自己是某些外在消极事件的原因,而实际上主要不应由你负责。&消极地认知构成了抑郁症地易感性机理. 贬低自己,产生无能、绝望地情感体验,并且对事物做歪曲和夸大地理解。
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地缺点,缩小自己地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地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病人对自己地评价总是消极地。这种消极地思维,为他眼中地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地灰色。他经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地原因全在于他自己。
在美国,婴儿精神健康是目前精神分裂症学领域中越来越受注意地一个分支。医生通常在婴儿2岁至3岁时就可根据相关精神测试确定其是否患有抑郁症。美国联邦卫生机构发布地调查报告显示,如今每150名美国儿童中,就有1名受多动症或抑郁症困扰。因此,医学专家们试图找到更多地早期症状,以判断婴儿是否有患抑郁症、多动症等地倾向。
举例来说,想成为股神巴菲特,对大大多数常人而言,正是“那些遥不可及地目标”地一种,追求这种目标绝对是精力和资源地浪费。你获知成为巴菲特遥不可及,追求超出个人能力、过于高远目标地动力会减退;这虽然使人不爽,但从另一层面看,不再好高骛远使你保留了精力,以便追寻新地目标——做个关注大盘、理性投资地股民,或许能有收益。
  正在上大学的小红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刚一坐下,就向医生开始了她愤怒的“控诉”:“我前天考六级英语,这是本学期我的主攻课程。可是考试头天晚上,我姐姐带着小孩来了。我对她们说,我第二天要考英语,你们晚上还是回去吧。可是,那天她们好像偏偏要跟我作对似的,竟然不管不顾地很晚才走。我本想静下心来再好好地复习一下,结果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了,气得我跑回自己屋里就哭,以前的种种不顺又被想起,结果越哭越伤心。第二天头痛欲裂,昏昏沉沉地去考试,考得不太理想。”
  医生待她说完后问道:“看来你这个人挺爱生气的。从你刚才的谈话中可以听出,你有你自己的房间,那么你完全可以同你姐姐她们协商好,做到互不干扰,在你自己的屋子里看书。可见,扰乱你心绪的并不是小孩呆在家里所发出的声音,而是你内心对于这件事的'耿耿于怀’。你因为心里面太在乎这件事了,所以恐怕只要意识到她们的存在,就会心烦意乱,更别说她们真的闹出什么响动来影响你了。”
  小红听罢点点头:“是这样,每次我遇到我很看重的事情,总是无端地被别人影响,而且别人很不在意地就能毁了我所做的很长很长时间的努力。这样下去,我不是疯掉就是死掉……”
  看着小红那痛苦而又恳切的表情,医生用理解的口吻说道:“你别着急,我们应该先弄明白你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害。你有没有想到,这主要应归因于你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谁也不例外。但问题是,以前许多时候你有了麻烦之后,并没有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决,而老是采取一些消极被动的方式如哭、闹或任其发展作为对策。这样,由于许许多多的小麻烦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结果产生了比较大的和长远的消极影响。久而久之,在你的思想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一遇上问题,就是只注意其消极的一面并对其加以夸大。如此就使得容易生气成为你的较为固定的反应方式,乃至最终固化到你的人格当中去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今后如再遇到什么问题,不要在那儿怨天怨地闹情绪,而是开动脑筋想办法;或是主动地与富有经验的长者和值得依赖的亲朋好友谈一谈,让别人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启发你。这样训练自己一段时间后,恐怕你想生气都不那么容易了。”
迴避性人格障礙( Avoidant Personality D 以下簡稱APD),或译畏避型人格障碍、逃避型人格障碍、畏惧型人格违常,屬於人格障礙的一種。
1.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2.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3.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人指责或拒绝4.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5.出于维护躯体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6.由于担心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1]: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被心理学家认为起源于人在幼年期的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感、痛苦感,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据精神分析,主要表现是不愿意与人接触,事实上,并不是由于自卑,一部分甚至非常自信,然而仍然会出现接触障碍,根本原因是,在自我形成以前,受到监护人或者亲近的人的精神或者躯体伤害,然而这种伤害虽然通常来源于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师以及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同学和朋友,但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家庭阶层和经济状态或者其父母孩童时期的缺乏关爱导致的意识形态遗传。这部分人试图自己搞定大部分的事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潜意识里避免使自己受到儿时类似的痛苦经历。然而一部分人成年后同样会出现接触恐惧类似症状,成因可能是与异性性接触时受到挫折。
治療方面,通常使用社交技能訓練、認知療法,以及逐渐增加社會接觸的曝露療法,参与社會實踐及提高其技能的團體治療療法。有時,也使用如藥物治療等各種技術。
如果患者已經懷有拒絕的恐懼,APD患者可能變得無法相信治療師,患者會很頻繁地在許多情況下的治療會話[需要解释]。因此,這個時候,為了獲得患者的信賴與持續治療,是治療最大的關鍵。
個人面接型的治療,雖然它的真正的社交技巧團體治療療法[需要解释],但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患者自己本身的“以誇張的地步,否定的自我形象”(關於自我誇大消極的信念),因此可以說,這是獲得適於工作在[需要解释]。
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习惯依赖诸如吸烟、酗酒、非正常的性发泄方式,改变自己的状态并尝试改善与异性的关系。
消极地认知构成了抑郁症地易感性机理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我修养-
消极的“我”常犯的逻辑错误
少一些阴霾,多一些快乐&这里列出消极的“我”常犯的逻辑错误,根据批判性思维理论,积极的“我”可以从这些错误下手,批驳消极的“我”,重建自信。
这些逻辑错误引自知乎上@蓝紫幻灭 的回答。下文的例子都是我自己举的,并非出自原作者之手。
1.全或无思维。要是没有完全成功,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比方说,有个男生被女神吐了一句槽,就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不配谈恋爱。
2.以偏概全。如果在某个点上失败了,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比方说,有个研究生做实验没成功,就会感觉TA没法毕业了。
3.精神过滤。戴上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只看到自己的错误或短处,对自己的正确或长处都视而不见。例如某研究生做实验时的一个样本数据与其他样本相差太大,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家伙,连一个样本都做不好,其他样本更甭提了。
4.优势打折。坚持认为自己的成就或一些好的品质不值一提。例如我擅长做PPT,受到身边朋友和网上朋友们的很多好评,但我坚持认为我的PPT设计水平很渣,不敢去接私活、卖模板或者参加各类PPT比赛。
5.妄下断语。没有事实依据,就匆忙地作出盲目的结论。例如有个山东籍的同学来到南京读大学以后认为本地同学都因为他的出身而看不起他——但实际上南京人民一向以包容和不排外而闻名。再如有个同学相信他一定不能通过即将在学期末举行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因此拒绝认真复习英语。
6.夸大与缩小事物的重要性,尤其是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
7.情绪推理。通过自己的情绪来推理,例如有人说:我感觉很焦虑,所以我一定处在危险中;我感觉自己要失败,所以我一定会失败。
8.应该陈述、理想化。我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向自己或别人提出要求,而且总是用“应该”、“不应该”、“必须”、“不必”、“不能”等字眼来评判自己或别人,如果要求没有满足,心情就会抑郁。例如“我不应该做不好实验”、“我应该能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我必须拿到谷歌的Offer”,“我女朋友应该爱我”,等等。
9.贴标签。根据并不充分的部分信息,给自己或别人贴个标签。例如某研究生因为一个实验没做好,给自己贴了个“失败者”标签,进而认为自己没法毕业。再如某位经常考第一名的本科生因为另一位同班同学的成绩排名经常比他高,给他贴了个“学霸”标签,进而认为自己没资格跟“学霸”争夺唯一的保研名额。
10.责备。没有找准问题所在,而是没有根据地责备,把责任完全推到某一个人身上。责备分成两种,一是自责,忽略了环境和他人的责任。例如一个孩子会想:“父母吵架闹离婚都是因为我不好。”二是责备他人,忽略了环境和自己的责任。例如一个小贩会抱怨:“要不是隔壁老王跟我竞争,我的生意也不会做得这么糟糕。”
11.拒绝相反证据。有时消极的“我”会提出一个消极的看法,并否认一切与之相反的观点。例如一个胖子认为他减肥没指望了,对于跑步、健身、瑜珈等有利于减肥的运动连正眼都不看一眼。
12.灾难化。认为自己处在灾难之中,难以承受。例如一个本科生认为:“如果考研失败,对我来说简直是大灾难,我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13.武断推论。根据并不充分的部分信息,作出缺少实质性证据支持的结论。例如某女生因为她的男朋友未能及时回复她发来的信息,就一口咬定他有外遇,而不承认实际情况只是他在打游戏。
14.不公平地比较。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只看到别人比自己做的好,一口咬定自己做的差。例如一位经常考第一名的同学因为另一位同班同学的成绩排名经常比他高,给他贴了个“学霸”标签,并进而认为自己是“学渣”。
15.后悔。认为过去自己应该做得更好,而不是关注现在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例如某男生认为本应该不惜一切挽回已经移情别恋的女朋友,而忽略了他应当尽快走出失恋的阴影,寻找下一任女朋友。
16.如果……怎么办。频繁地询问自己“如果某事发生了该怎么办?”,却不接受任何答案,更拿不出任何预案。
打破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
本方法来自李松蔚的著作。
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是低自我评价,也就是说,觉得自己不行、没用。
这种悲观的想法,轻则使你拖延、消沉,重则使你陷入自我谴责的折磨,甚至自杀。
是的,你假如有严重的拖延症,需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轻度的抑郁症。
如果打破了这种悲观的想法,就会减少抑郁情绪,重建自信。
这种想法是要用自我辩论破除的。
首先,仍然假设自己会孙猴子的分身术,把自己一分为二。
一个”我“是积极的、阳光的、正面的、上进的。一个”我“是消极的、郁闷的、负面的、消沉的。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消极的“我”压倒性地压制着积极的“我”。
这个时候,积极的“我”就要提问题,讲道理、举例子、摆事实、列数据……把消极的“我”说服。
我曾经学过很长时间的批判性思维。顺势把它用到了自我辩论当中。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戏剧性(dramatic),正是那个教会了我批判性思维的家伙,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狠狠打击了我一把,让我从“抑郁情绪”沦为“轻度抑郁症”,不得不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停药。
每当消极的“我”指责自己不行、没用时,积极的“我”一定要插嘴问一句:“哪里不行,哪里没用?”
每当消极的“我”抱怨为什么做事这么不顺利,为什么整个世界与我为敌的时候,积极的“我”一定要插嘴问一句:“有没有哪些地方是我没有留意到、或者没有做到,才导致做事不顺利的?”
每当消极的“我“愤慨自己为什么不去死时,积极的“我”一定要插嘴问一句:“去死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你如何确定死了以后灵魂就不受抑郁情绪的折磨了?”
为了让积极的“我”更能说服消极的“我”,我总是让积极的“我”硬撑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例如洗衣、做饭、写文章,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消极的“我”所不愿意做的,从而让消极的“我”相信,所谓无能、没用,都是消极的“我”幻想出来的,真实的我并非无能,更不是没用,我的能力,和大多数人一样,符合统计学规律。大多数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通过自我辩论,以及为了帮助积极的“我”说服消极的“我”而采取的行动,我的自信心得到了部分的重建,抵消了部分抑郁情绪。
这种自我辩论和行动,也是符合经典的认知行为疗法的。但是我必须向本文读者明确地强调,想要接受真正意义上的认知行为疗法,就一定要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这里列出消极的“我”常犯的逻辑错误,根据批判性思维理论,积极的“我”可以从这些错误下手,批驳消极的“我”,重建自信。
自我批评 认知扭曲 自我辩护
节选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购买链接
认知扭曲的十种形式:1、要么一切要么全无思想(all or nothing);以黑白分明的范畴来看待事物;2、过于概括:把一个孤立的消极事件看做永远持续的失败模式3、心灵过滤:选择一段消极细节,反复思考这段细节4、贬损积极的东西:拒绝承认积极的经验,认为他们“不算数”5、跳跃式结论:(1)测心术 武断地认为别人对你做出消极反应 (2)先知错误:预期事情会变糟,且坚信这个预言是一个事实6、夸大或缩小7、情绪推理:假定消极情绪必然反应了事情的真实情况8、应该陈述:大量应用“应该”、“必须”、“本该”的表达方式,导致自我惩罚和负罪感9、贴标签与标签不当:把人的行为等同于人的价值10、归己化
自我批评&&&&&&&&&&&& 认知扭曲&&&& 自我辩护 我从来没有做过对的事情。& 过于概括&&&& 胡说!我做过很多正确的事情。 我老是迟到。&&&&&&&&& 过于概括&&&&& 我没有老迟到。这样说很可笑。细细想想,我其实一直很准时。假如我真的老迟到,我可定回重视这个问题,想办法更守时。 每个人都会看不起我。&&& 测心术过于概括&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先知错误& 我迟到了有人可能会失望,但并不是末日来临。或许会议也没准时开呢。 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多么古怪得人。贴标签&&&& 轻松一定。我并不古怪。 我真是在闹笑话。&&&&&&& 贴标签 先知错误& 同上。我也并没有闹笑话。进去晚了可能显得有点傻,但我并不是傻瓜。每个人都会偶尔迟到的。
描述1.要么一切要么全无思想。你以黑白分明的范畴来看待事物,如果你的表现不够完美,你就会认为自己彻底失败。2.过于概括。你把一个孤立的消极事件看做是一个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3.心灵过滤。你选择一段消极细节,反复思考这段细节。结果,在你眼里,整个现实都变得黑暗起来,就像一滴墨水染黑了整杯水一样。4.贬损积极的东西。你拒绝承认积极的经验,你会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认为它们“不算数”。这样你就可以坚持和你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消极信念了。5.跳跃式结论。即便没有确定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会对事情作出一个消极的解释。a. 测心术。你武断地认为别人对你作出消极的反映,你甚至不愿花工夫去检验一下。b. 先知错误。你预期事情会变糟,而且你坚信这个预言是一个已经成立的事实。6.夸大与缩小。你夸大了事情的重要性(比如你弄糟了的事情或者别人的成绩),或者不合适地夸小事情,直到它们显得很小(你个人的优良品质或者别人的不足)。这种扭曲又被称做“双目镜把戏”。7.情绪推理。你假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情的真实状况:“我这么感觉,所以它肯定是真的。”8.应该陈述。你试图用应该或不应该来激发自己,就好像在期望你做什么事之前应该先鞭笞你或惩罚你一样。“必须”和“本该”同样也是罪魁祸首。这种情绪的结果是一种负罪感。当你用应该陈述来要求别人时,你会体会到愤怒、灰心和怨恨。9.贴标签与标签不当。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你不再描述你的错误,而是为你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我是一个失败者。”当别人的行为以一种不当的方式与你发生关系时,你也会给他贴上一个标签:“他是一个该死的讨厌鬼。”标签不当是指用高度主观的语言或高度情绪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10.归己化。你会把自己看作是许多外界消极事件的原因,事实上你并不应该为这些事负主要责任。
治疗惊恐发作的案例
疾病分类:神经症(恐怖症――惊恐发作) 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 治疗方法分类:行为疗法 治疗师:略 案例出处:《行为疗法》贵州教育出版社 姓名:略性别:女年龄:38 教育程度:大专毕业社会经济地位:小学教师婚姻状况:已婚
外在表现:患者显得急躁易激动 表现出的问题:患者头痛头昏、失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十多年。阵发性心悸、气促、惊恐,反复发作一年多。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患者说患病已久,已记不清是哪年哪月开始的,只记得素来就有些性急气躁,容易激动。有一点事就会心烦意乱,甚至头昏头痛,很少有心情安稳平静的时候。
等公共汽车时总是不停地走下人行道翘首张望,即使没有什么急事也做不到像旁人那样悠闲自在地静待。拨电话或调收音机时心急手抖,极无耐性,如果电话一时未拨通或收音机一时未调好音谐即怒火中烧,恨不得砸烂机器。患者热心教育工作,打心底里爱护她的学生。因为缺少耐性,常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事后自己后悔,学生和家长也有意见。
患者似乎没有安全感,时时刻刻都有些提心吊胆,总担心有什么不幸将会来临。上课时担心家中被盗;放学后担心学生归家途中遇上车祸;学校总结工作时担心挨批评(实际上她经常被评为先进)。经常失眠、多梦,月经也不规则,一遇急事便要上厕所小便。家中反映患者脾气大,整日双眉紧锁,坐立不安,常诉胸痛。在某医院经多种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给服脑乐静、天麻丸及ATP等药,患者服用几次后,未见病情好转便自行停服。一年前,途经某菜市场时突然感到空气沉闷、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心慌、心悸。患者感到极度恐惧,好像周围没有空气了,天要塌下来了。于是大声大叫,抱头乱窜。最后抱住一根电杆死死不放,浑身战栗,大汗淋漓,持续十多分钟后渐渐瘫软下来。患者事后回忆起来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为何会如此惊慌和恐惧。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先前因素:患者性格耿直、急躁、好胜心强,遇事急于求成。而且有一点儿事就会心烦意乱。促使因素:一年前,途经某菜市场时突然感到空气沉闷,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心慌心悸。患者感到极度恐惧。从此后症状产生。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在某医院经多种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给服脑乐静、天麻丸及ATP等药,未见病情好转便自行停服。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患者症状多次类似发作,每次持续十多分钟,程度较首次发作为轻,多为突然觉得心悸、胸闷,出现濒死感、窒息感和自我失控感,抓住身边人的手惊叫:“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发作后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家属反映患者性格耿直、急躁,好胜心强,遇事急于求成。
结婚17年,夫妻关系一般。丈夫原认为她是脾气坏,近一年来才觉得她可能有病。丈夫认为患者一家人都是急性子。体查未发现特殊异常。内科检查未发现心血管和内分泌疾患证据。患者不饮酒,亦无某种物药的长期服用史。精神状况检查中,患者意识清晰,面色略显憔悴。讲话急切,偶有口吃。情绪明显焦虑不安,一再询问:“我会不会疯?”“我会不会死?”“治不治得好?”同时不断长吁短叹、搓拳顿足。患者被诊断为在广泛性焦虑症基础上的惊恐发作。处方为肌电反馈治疗,同时给服安定和心得安等药物。第1次治疗。首先向患者介绍肌电反馈仪的性能:“这是一台帮助我们学习自我控制的机器,但它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我们。虽然它的电极将安放在我们的身体上,但不会有任何电流传导到我们身上。相反,我们身体发出的微弱的电流会传导给它,使仪表上的指针摆动。”
患者对反馈仪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首先将电极安装在她的手臂上。因为手臂是最容易被随意控制的肌群。叫她用劲,然后她看见反馈仪上的指针朝高微伏方向移动。再叫她放松,她又看见指针朝低微伏方向移动。于是,患者说她已确信反馈仪的性能,也确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肌电水平。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的训练,她对这台新鲜的治疗仪器产生兴趣,激发了她接受反馈训练的动机。这一点对她以后能否取得疗效非常重要。最后,我们将电极改放在患者额部,此时肌电持续在15微伏左右波动。我们告诉她,这个数字意味着她目前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但通过学习放松,这个数字是可以改变的,当额部肌电降低后她将会感觉到轻松和平静。第1次治疗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患者练习放松,仔细体会紧张和放松的区别。
练习程序如下:先咬紧牙关,然后放松,反复练习,仔细体会紧张和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练习皱眉再舒展,仔细品两者的不同感受。第2次治疗。进入治疗室后休息5分钟。再将电极安放在前额,测量基线水平。患者1分钟内平均额部肌电为13.8微伏。我们将阳性强化阈值上限定在13微伏,并向患者解释:“昨天你已经亲身体验到,肌电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控制。现在你的肌电水平比较高,应该降低一点,也完全可以降低一点。为了使你更好地放松,你可以闭上眼睛。你如果放松得很好,仪器就会发出悦耳柔和的声调,表示对你的奖励。如果你放松得不太好,当然就听不到这优美的声音了。”听完我们的介绍后,患者闭目放松,不一会儿,反馈仪传出了轻柔的反馈声,但很快就消失了。仪表指针摇摆几下后逐渐上升,竟居高不下。患者双眉紧皱,牙关绷紧,肢体呈曲状,原来患者听不到代表放松的反馈声,心里着急,正在“努力”地放松,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时候,我们作了如下指导:“想一想什么是紧张、什么是放松,你在家里练习过,你能体会到它们的区别。呼吸要自然、缓慢、均匀。设想你的鼻子下面有一只兔子,你的呼吸千万别吹动兔毛……保持头脑清静,不专心考虑任何问题,任其浮想,随其自然……你好像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听任海风吹拂……好像躺在乡村草地上……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随着我们沉稳而又缓慢的指导语,患者逐步放松,呼吸平稳,仪表指针回落。作为奖励的反馈声不时传出,先是断断续续,继之能长时间维持,偶有中止,很快又能恢复。表明患者已经领会到放松技巧。这次治疗结束时患者能将肌电随意地控制在13微伏以下。家庭作业:按照患者自己的体会,结合我们的指导语在家里练习放松。第3次治疗。稍事休息后测量额部肌电的基线水平,为13微伏。考虑到患者已有松弛的经验,而且上次学习成绩不错,将阳性强化阈值上限定为11微伏,期望患者进步快一点。但治疗前几分钟只有两次几乎一闪即过的反馈声,表明要求过高。遂将阈值调为11.5微伏(定阈值、调阈值都由治疗者控制,患者不知道具体数值),但见反馈声渐渐频繁出现,不久即连续不断。然后再将反馈阈值下调到11微伏,反馈声经过一段响响停停之后,又连续成一段柔和的声调。  家庭作业:同前。经过每日1次连续治疗4天之后,患者感觉到焦虑有所缓解,在药物的帮助下可维持6--7个小时的睡眠。为了巩固成绩,反馈治疗改为2至3天1次,其余时间在家里反复练习。又经过8次治疗,肌电一直呈下降趋势,停滞不动或回升的情况不多。最后几次在额部肌电基线水平控制在4微伏左右。患者反映,在松弛状态下,她觉得非常的舒适和轻松,仿佛进入一种心旷神怡、似睡而未眠的境界。且在没有仪器帮助的情况下,有时也能进入这一境界。在近一个月的治疗中,未有惊恐发作,焦虑症状也有很大的缓解。为巩固疗效,仍然要求患者每周来医院做一次反馈治疗,共持续了三个多月。
& 惊恐发作可分为两大类:
情境性恐慌。患者被一个特殊的情景触发,例如害怕当众说话的人上台面对一大帮听众讲话。患者只要离开害怕的情景,通常就能够降低焦虑的程度,抑制住恐慌的情绪。然而,回避害怕的情景只能短期有效,长期而言,害怕的情景会越来越多,而且患者永远不能通过学习知道,其实那些情景是安全的。
莫名的恐慌。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恐慌,似乎是自发的,但通常是由身体的感觉引发的,让人误以为自己要死、要疯、要失控了。久而久之,这些患者害怕的对象成了惊恐发作本身,把焦虑引起的身体感觉当成另一次发作将要到来的先兆。这些感觉包括气短和心跳加快,然后引发恐怖的想法,例如:“我感到惊恐又要发作了!”这些想法让呼吸、心跳进一步加快,形成恶性循环,直到恐慌达到顶峰。
怕得要死,并不会死
其实,惊恐发作并不罕见,但人们所知甚少,结果白白受罪,因为惊恐发作的本质是心理反应,是可以治好的。惊恐发作是由于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所致,是个体难以承受社会应激,心理出现轻度失代偿的表现。但是惊恐发作的当事人往往出于羞耻感,忌讳去求助于心理医生,只是反复到各大医院就医,这样不但会耽误病情,而且还让惊恐发作会变得越加严重和激烈。
&惊恐发作并不危险。让人觉得危险,是因为恐惧激活了大脑的应急系统,让人以为有紧急危险,启动了逃跑的反射机制这些都是进化的产物,让人类远离威胁生命的环境。这通常会引发下列症状:心跳加快,甚至发生心悸、冒汗、颤抖、气短,甚至窒息、胸痛不适、恶心、头晕眼花、感到世界不真实,甚至自己灵魂出窍、嘴唇、四肢等麻木或刺痛、发冷或发热。这些感觉难免让人觉得身体出了毛病,但其实是虚假的警报。
应对惊恐发作:这样的“危险”不可怕 应对惊恐发作:
&&& 会发生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呢?(通常的答案是:我必须要尽快离开这里,或者我必须得寻求支持。)
&&& 我正在告诉自己任何会让自己变得更糟糕的念头吗?
&&& 现在我可以做什么来为自己提供最大的支持?
&&& 综合讨论
&&& 总的来说,当焦虑症状开始显现的时候,可以用下述三步策略来处理:
&&& 1.坦然接受你的症状,不要挣扎或对抗。反抗和逃避焦虑症状都易使情况变得更糟。不管症状多难受,你越是能接受这些症状,你的应对能力也就越强。坦然接受的心态能使你为克服焦虑而做些准备,而不是陷于对抗焦虑的苦恼中。
&&& 2.练习腹式呼吸。当焦虑开始显现的时候,就开始腹式呼吸。如果你曾有规律地坚持过腹式呼吸的练习,那此时你只需要重新开始练习,由此给你的身体提供一个开始放松的信号,让你自己从“搏斗—逃跑”反应中解脱出来。
&&& 3.使用应对策略。在你开始感到腹式呼吸起作用后,用应对陈述或者分心技术(例如,和其他人说话或者重复使用应对陈述)来控制你的感觉。任何应对策略都将有助于排开那些消极的念头或者不舒服的身体感觉。有规律地练习应对技术,能使你在面临焦虑时具有能掌握形势的心态,而非只是消极的承受。需要提醒的是,腹式呼吸本身也是一种应对策略,并且很多时候单靠它就能应付焦虑了。
&&& 告诉别人你的症状
&&& 在许多情况下,减少惊恐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告诉某人你有惊恐发作或者广场恐惧症的问题。
&&& 如果你担心惊恐发作会妨碍你的工作,那这个方法就对你特别关键。如果你试图不让别人知道你的问题而继续工作,你就会越来越陷入困境——你会害怕如果你失控了,别人会怎么看你。这会增大而不是减少惊恐发作的可能。
&&& 如果你把你的问题对老板或同事说一说,这就会使你的工作环境更“安全”。你将没那么担心如果你惊恐发作了别人怎么看你,因为本来在你身边就有人已经知道了。更重要的是,你会允许自己在真的失控之时离开,并不会因此感到受困,而且那种因需要继续工作而产生的恐惧感也很可能消失。
&&& 同样地,你也可以将之运用于任何你害怕惊恐发作的场合,任何你可以找得到人倾诉的地方。这些场合包括教室、候诊室、聚会(对主人讲),或者团队会议(给组织者讲)。
&&& 为帮助你得到别人的支持,你可以使用求助信件,这是由ArtHardy博士所著的TERRAP技术手册而来(TERRAP在全美范围内为广场恐惧症患者提供团队治疗)。你可以从下面的信件模式为基础来添加你自己的内容,描述你的症状。下面这封信谈的是广场恐惧症,但它也能改编为处理社交恐惧症和惊恐症的信件。把这封信给你想要告诉的人,或者也可以当面念给他听。
&&& 每个人都经历过焦虑,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情形中感觉不适。如果你将你的症状告诉别人,你会发现你能得到许多共鸣和支持。
&&& 求助信件
&&& 亲爱的_____:
&&&& 我想告诉你一件关于我的事:我患有广场恐惧症。这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可能引发惊恐发作的焦虑症。
&&& 虽然100个人中有5个都有这种症状,但似乎还有一些人没听过这个名称。你要知道,要我亲口说出自己的这个症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我还是决定告诉你这件事,因为这对我特别重要。
&&& 广场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有些类似,但广场恐惧症的惊恐发作能被许多事情诱发,如拥挤的人群、出门在外、高速路、大桥或其他许多情景。我既不能预料也不能控制这些焦虑发作。因为这些发作会让人极其不舒服,也会让我感到十分尴尬,所以我自己尽量避免那些可能会引发它的环境。
&&& 我已经为此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虽然我想做得更好来完全克服这些症状,但目前我仍然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回避那个让我恐惧的环境。我发现当其他人能理解我,知道我需要离开让我不舒服的地方,我就能做的更好些,这也能帮我尽快恢复平静。
&&& 对我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离开某些环境,不管这些环境看起来多么安全。我并不要求你一定了解我的这种症状,但我很感激你的帮助。
&&& 我告诉你这些并不是乞求你的同情,但我需要你对我的支持。我知道我的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奇怪,甚至会对你有所冒犯。我也接受其他治疗方法,但发现这种对我很有效,所以我还是不得不使用这种或许在你看来不太恰当的方式。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来克服这个问题。
&&& 1.反复读本章的“让危险'显形’”一节,强化这样一个观点:各种惊恐发作的症状其实都是没有危险的。
&&& 2.完成本章前面两个惊恐发作的量表,然后用第三个表来连接与惊恐反应有关的身体感受或症状和任何灾祸性的解释。记住这些灾祸性陈述正是引发惊恐发作的主要原因。
&&& 3.重读ClaireWeekes的应对惊恐四步法中的“别和惊恐较劲”,帮助你养成一个态度:接受惊恐症状,学会顺其自然而不是与之抗争。
&&& 4.监控你在两周内的惊恐发作,用惊恐发作记录表来寻找引起惊恐反应的环境和各种刺激。
&&& 5.学会认识自己惊恐发作的早期症状。明确哪些症状构成了你的焦虑量表上的第4级水平(你感到你要失控的临界点)。
&&& 6.当你的惊恐症状超过第4级水平时,尝试使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来处理它。哪些策略最适合你?
&&& 7.特别注意以下应对策略:
&&& 每天练习5分钟的腹式呼吸(用第4章介绍的腹式呼吸法或平缓呼吸法),直到你完全掌握这项技术。当你察觉惊恐的生理反应开始时,用这些技术来减少生理唤醒。
&&& 当你发觉自己开始用一些吓唬自己的消极自我对话时,选用一种或多种应对策略来处理这种情况。重复这些策略直到你能克服任何徘徊在你脑海中的消极自我对话。
&&& 在你成功掌握了腹式呼吸和应对陈述后,试着整合使用它们。开始用腹式呼吸然后重复应对陈述。这些策略的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都要有效得多。
&&& 8.尝试使用“焦虑量表”上处理4级以上惊恐反应的应对策略,并找出其中哪些对你最有效。
&&& 9.如果你发觉自己的易感性很高,可以试着采用症状诱发技术。这些技术会使你对身体感觉产生习惯。如果你正好在一个治疗师的帮助下接受治疗,你可以让他帮你进行症状诱发治疗。
&&& 10.和你的亲友、上司谈谈你的问题,把求助信件作为你对人倾诉的范例。
理解他们在经受什么。有惊恐症的人会出现突然的、重复的恐慌感,可持续几分钟。惊恐发作的特征是害怕灾难性的事情发生或失去控制,即使现实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惊恐发作可以毫无预兆,没有明显诱因。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症状会伴随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尽管发作时会使人很痛苦,持续时间从5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但它本身并不会致命。
惊恐发作会使身体调整到极度兴奋的状态,让个体觉得不能控制住自己。思维会进入一种错误的战斗或逃跑模式,强迫身体运转起来,帮助受害的自己面对或者逃离所预感到的危险,不管实际上危险是否真的存在。
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释放到血液中,整个过程就开始了——这是惊恐发作的核心。思维不能识别真正的危险和脑海中想象的危险。如果你相信,只要你想到的就都是真的。
目前尚没有死于惊恐发作的案例。只有在伴随既往存在的疾病,如哮喘等时才可能会致死,或者发作后病人会出现极端的行为(如跳窗户)。
观察症状。如果一个人之前完全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可能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能鉴别出来他们出现了惊恐发作,你就帮了一半的忙了。发作症状包括:
心悸或胸痛
呼吸过快或过深
手指或脚趾麻木
眩晕/头晕/虚弱感(通常因为过度换气导致)。
潮热或寒战
如果这是一个人第一次经历这些,要寻找紧急医疗救助。当你不能确定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也是寻找紧急救助。如果他还有糖尿病、气喘或者其他疾病,这一点更加重要。要注意,惊恐发作的症状可能和一些心脏病的症状相似。出现这样的情况,评估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如果这不是第一次出现惊恐发作,病人会对更轻松地把握住状况,不要违背他们的愿望,不要帮他们叫救护车或者带他们去急诊室。立即强行带他们去没有同情心的、冰冷的、消毒的诊室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能帮助他们平静下来的方法。
寻找发作的原因。和对方说话,发现他/她是患有惊恐发作的疾病,而不是其他需要紧急医疗求助的疾病(例如心脏病或哮喘发作)。如果他们之前也经历过,他们可能会清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许多惊恐发作没有原因,或者至少,发生惊恐的病人不能意识到原因是什么。正因为如此,决定病因是不太可能的,如果病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应该相信他所说的。不是所有事情都有一个好的理由。
去除诱因或者带他们到安静的地方。病人可能非常想离开他们呆的地方。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又满足这个要求,带他们到别处——可以是空旷的、安静的地方。
有时候,患有惊恐症的人有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发作时期的方法或药物,所以要问问他们你可以做什么,他们可能有更喜欢去的地方。
用让人安心的但坚定的语气和他们说话。做好他们会试图逃走的心理准备,尽管你是在打一场硬仗,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保持冷静。让病人呆着不动,但不要强行抓着、控制着或者约束他们,如果他们想动一动,建议他们做些伸展,做原地跳跃,或者和你出去轻松地散散步。
如果他们是在自己的家里,建议他们整理整理衣橱或打扫打扫卫生。因为他们的身体一直在为战斗或逃跑作准备,把能量分散到物理运动上,一个有限的、有益处的任务可以帮他们缓解这些生理反应。实在的成就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情绪,因为集中于一个不同的事情上可能会帮助他们消除焦虑。
如果他们不在家中,提议一个让他们集中精神的活动。可以是简单的提举上臂,当他们觉得累的时候(或者因单调而厌倦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不那么集中在恐慌上面了。
“不要不理会或消除”他们的恐惧。说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或者“你反应太过度了”会使问题更严重。对他们此时来说,害怕是非常真实的,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帮他们处理——任何想要减少或消除他们的担忧的方式都会使他们的恐慌更严重。只要说“没事的!”,并让他深呼吸就好。
情感威胁和生命、死亡威胁一样地真实。这就是为什么要严肃地对待他们的恐慌的原因,如果他们的害怕不是基于现实的,而是在对过去的事情作反应,提醒一些事实可能会有帮助。“我们现在谈的是小唐,他永远不会像费雷德那样对别人的错误劈头盖脸地训斥。他只是按照他通常的做法来做,很有可能会有帮助。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他不会把这个当作一个大事的。”
用平静而中立的方式询问对方“你是在对现在的情况还是过去的事情恐慌?”,这可能会帮助恐慌症的人鉴别出他/她的想法,分清楚是过去的还是即刻的危险信号。倾听和接受任何答案——有时候,已经处于受害者的处境的人们会对现实的危险信号有很强烈的反应。
不要说“安静下来,”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哦,你真是天才!他们可不会这样想!摆出恩赐态度对待他们只会使他们更警觉,而且,告诉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只会使他们更意识到自己无法掌握现实,迫使他们更加恐慌。相反,应该说,“我知道你正在很难过,没关系,我在这里。”
重要的是,你要把这种事情看作一个实际的问题,就像是他们的腿在流血一样的事。尽管你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确实有一些事情使他们非常害怕。从他们的角度讲,情境是无比真实的,用真实的态度对待它是你能做的唯一帮助。
不要给对方压力。现在不是一定要他们给出什么答案,或者做什么事情,否则会使他们的焦虑更严重。安静地陪着他们,把压力最小化,让他们进入到放松的状态。不要坚持让他们指出引起他们恐慌的原因,这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如果他们自己想找出他们是因为什么而如此反应,你可以倾听,给予支持。不要评论,只要听着,让他们自己说就好了。
鼓励他们努力控制呼吸。重新控制住呼吸可以帮助减轻他们的症状,帮他们平静下来。很多人在恐慌的时候会呼吸短促,有些人还会屏气。用下面的一种方法来引导他们的呼吸慢慢恢复正常:
试着数呼吸。一种帮助他们控制呼吸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跟着你的数数呼气和吸气。开始时大声数数,让对方两个数呼气,两个数吸气,如果可能,逐渐增加到4到6个数,直到他们的呼吸慢下来,变正常。
让他们向纸袋子里呼吸。如果他可以接受,可能给他一个纸袋子,特别是如果他之前经历恐慌发作的时候有不好的经历。
这样做是预防过度通气,所以如果你碰到的是在恐惧时屏住呼吸或者呼吸变慢的人,就不必要这样做。但是,如果需要这样做,需要每向纸袋中呼吸10次停止一下,不用纸袋呼吸15秒。重点是不要过分使用纸袋呼吸,防止二氧化碳水平过高而使氧饱和过低,引起其他疾病。
让他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做。
让他们保持凉爽。许多惊恐发作可能伴随热觉,特别是在颈部和面部。一个凉的东西,理想的是湿毛巾,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症状,有助于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
不要让他们独自呆着。陪着他们直到发作停止,永远不要丢下一个呼吸困难的人。惊恐发作的人可能看起来不友好或粗鲁,但要理解他们正在发病,你要等到他们恢复正常。问他们之前做什么会有效,是否需要吃药、什么时候吃药。
即使你不觉得这些会有效,要知道你本身也是他们分散注意力的对象。如果他们独自呆着,他们关注的只有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想法。你陪着他们对于把他们带回现实是有帮助的。
静静等待。尽管它看起来很漫长(甚至对你来说都很长——更别说是对他们而言了),这个过程总是会过去的。通常惊恐发作高峰持续在10分钟左右,然后会缓慢而平稳地好转。
但是,小发作通常会时间更长一点。话虽如此,他们本身的控制力是好一点的,所以时间长一点不是问题。
寻找医学帮助。如果在几个小时内症状没有平稳下来,考虑寻求紧急医疗帮助。即使它不会危及生命或引起死亡,也要打个电话,询问一些建议也好。急诊的医生很有可能会给病人安定或阿普唑仑,还可能用阿替洛尔这样的β受体阻滞剂来稳定心率和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
如果是初次经历惊恐发作,他们可能希望看医生,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出了什么事。但是如果他们之前有犯过,他们可能知道去看急诊只会加重他们的状况。问问他们,这个决定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历以及你和他们的沟通。
帮助他找治疗方法。惊恐发作是一种需要专业医学治疗的焦虑症状。一个好的治疗师应该能够识别病人惊恐发作的诱因,或者至少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控制生理效应的副作用。如果他们开始治疗,要让他们按自己的速度完成。
让他们知道治疗不是给怪人的。它是一个数百万人者在使用的合理的方式。而且,治疗师可能会开一些可以控制发作症状的药。
照顾好自己。你可能会觉得看到朋友惊恐发作自己被吓坏了而不好意思,但是这很正常。要知道警觉和害怕都是见到这个过程的正常反应。如果可以的话,问问他你以后是否可以再讨论它,以便以后你可以更好地处理它。
惊恐发作可能会慢慢地让很多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尽管你想要帮助他们,但是他们可能更愿意你不要去插手。尽你最大的能力让生活保持正常——如果你的生活中充满着惊恐症的诱发物,你的生活最终不得不变成那样。这也是他们要治疗和面对疾病更加正当的理由。
如果他们在拥挤或吵闹的地方出现惊恐发作,要带他们到空旷的室外去。他们需要放松,需要到敞亮的地方去。
如果和你关系比较好的人有惊恐症,还经常会出现惊恐发作,那可能会使你们的关系紧张。如何处理你们之间受到惊恐发作影响的关系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但是你应该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他们喜欢养宠物,研究证明养一只小狗可以降低血压。
较少出现的症状包括:
烦恼的或者消极的想法
不真实的感觉
感觉厄运来临
濒死的感觉
鼓励他们去厕所。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还可以让他们找到另外可以关注的事情。
让他们想象一些美好的场景,如大海或绿草地,来使他们安静下来。
如果没有纸袋,试着让病人双手做出一个筒状。放在嘴巴前向筒内呼吸。
呼叫救助的时候不要犹豫,这是他们的工作!
惊恐发作,特别是对于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人来说,看起来很像心脏病发作。但是心脏病发作可能会致死,如果有任何不确定是哪一个,最好要叫救护车。
在惊恐发作的时候,有哮喘病的人可能会觉得他们需要吸入药物,因为他们有胸闷和呼吸困难。确保他们在真的惊恐发作而不是哮喘急性发作,因为在不需要的使用吸入药物可能会加重惊恐发作,这种药物会提高心率。
如果使用纸袋方法,要把纸袋盖住口鼻,让呼出来的气体再吸进去。不要把纸袋套在整个脑袋上,严禁使用塑料袋。
呼吸纸袋内的空气是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非常危险的,它会降低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任何使用此种方法控制惊恐发作的时候都要严密监测,或者根本不要用。
要注意的是许多哮喘患者有惊恐症。关键是让他们重新恢复呼吸,如果他们不能将呼吸调整到正常的呼吸型态,而又没有及时地寻求医疗救助,继而引发的哮喘急性发作可能会有可怕的后果,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尽管大多数惊恐发作不是致死性的,如果惊恐发作是由于基础疾病,如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哮喘或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则可能会发生死亡。无法控制的心动过速会导致死亡。
确认呼吸不正常不是因为哮喘,因为哮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认识焦虑症
(二)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三)整合治疗:最佳的康复途径
(四)别笑,你真的知道如何放松吗
(五)选择适合你的运动
(六)应对惊恐发作:这样的“危险”不可怕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型抑郁症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