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黑不是黑中药是怎么用呀多少量啊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请问:医生开的中药剂量很大,熬
46岁 11:29:48
病情描述:
请问:医生开的中药剂量很大,熬好两次后,最少得出500毫升*3的药液,熬中药出多少汤剂合适呢?每次应该喝多少呢?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偶数的重要,每次的剂量一般以100-200毫升为宜,如果说中药处方,可以使用中药膏滋方,中药配方提炼。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中药需要煎煮较长时间,如果药味较多,则需要用水面超过药物,防止造成糊锅,煎煮不完全。
指导意见:
如果水量较多,超过一次服用量,建议煎煮时间长一些,倒出药液后,再次浓缩,单次药量大约为半碗左右合适。
有关的更多问题,
请问:医生开的中药剂量...热词TOP
擅长:癫痫病诊治
擅长:中医针灸
擅长:中医综合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请问:医生开的...文章请问你说的中药怎么用啊
请问你说的中药怎么用啊
请问你说的中药怎么用啊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162837
指导意见:你好,因为不知您的症状以及病情程度,病情程度的差异用药的剂量就不同,单独一个方子,不可以判断的,议咨询你的经治医生,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问吃中药真的可以吗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对不孕不育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已帮助用户:25329
输卵管是精子和卵子的部位,如果您的输卵管不通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输卵管镜、宫腔镜、腹腔镜三镜联合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疏通生殖通道,这项技术无痛苦、恢复快、受孕率高。手术时间及费用需根据输卵管病变程度来定。建议您到专科医院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
祝您健康!M
问你说的那个中药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24376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情况 一般的中药煎熬两次 混合在一起
同时分两次进行服用 每次100ML就可以的
同时饮食上要避免辛辣的食物
问咨询下中药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诊断治疗痔疮、肛瘘、肛裂、肛门脓肿、肛乳头瘤、直肠癌、结肠癌、肛门癌、顽固性便秘和顽固性结肠炎疾病。
&&已帮助用户:780
问题分析:请注意请注意
预防重于治疗。管不住嘴,管不住自己,疗效就不好!去我的文章区读读 你好不用谢,我是西医,你的问题最好问问中医。
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生地,《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山药:甘、平。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治食少便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厚朴:【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
问咨询中药问题
职称:医师
专长:盆腔炎,妇科炎症,分娩,羊水过多,胎盘早剥,臀位难产,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宫外孕,卵巢囊肿
&&已帮助用户:3003
问题分析:按照你提供的病史,一般来说,人流术后最好是可以进补一下。意见建议:目前医生开的药是有几个有寒性,有几味是温补的,可以综合一下的,问题不是很大。
问中药一般吃多上时间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物理康复治疗师
&&已帮助用户:121
意见建议:煎剂一般是两次,也就是一早一晚,两次服用。如果是散剂就要看总药量的大小了,和每次的服用量多少了。
问有中药可以吃吗?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24376
指导意见:阳痿和早泄的情况基本上是和憋尿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时候经常的手淫、熬夜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关系,建议你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用中药进行调理治疗就好。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必记中药用法用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必记中药用法用量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药超大剂量使用
中药超大剂量使用
1、乌头,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左右,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经过蒸制的就不必煎这么久了,用时逐渐加大到30克为宜,得效后宜逐渐减量,超过30克的超大剂量没有经验的最好不要去用,一不小心可以导致死亡的。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2、生地:凉血,极量800克。3、枣仁:安眠,最大180克。4、人参:(家种)强心,救急30克;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9克,当用于脱证时,其用量高达30克以上。5、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6、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7、茯苓:渗顽水500克。8、猪苓:消浮肿120克。9、土茯苓:解毒240克,30g以上消除蛋白尿。10、赤芍:疗急黄120克起。11、芦根:降温120克无虑。12、葛根:降糖3两(旧制)无毒。13、桔梗:治咽1两(旧制)安全。14、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15、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经验是用3-6克)。16、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17、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18、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19、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20、川芎:《药典》中规定每日剂量为为3~9克。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小品方》中以单味川芎治疗妇人崩漏,每日剂量用至八两,折合公制115.36克,也明显是属于超大剂量应用。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 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21、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22、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23、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降糖迅速.24、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25、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26、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27、萆薢:30g以上消除蛋白尿。28、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29、薏米:30g以上治关节痛。30、茜草:30g以上治口疮。31、莱菔子、槐花:30g以上降压。32、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33、代赭石: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34、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35、大黄:1~5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36、茯苓:研究结果发现,在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37、附子:1枚-轻量-阳虚 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38、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39、半夏:止呕、除湿10~15g。开胃15~30g。安神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40、浙贝母: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41、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42、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43、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44、苍术、麻黄: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量是:10g:10g,临床 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6g;苍术四倍于麻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1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45、当归: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30g,当归6g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10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主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15g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9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主动,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46、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47、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而且会引起不良反应;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48、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49、夏枯草: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50、三棱:为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51、升麻: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取其解毒之偏性。52、黄芩:《药典》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9克,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芩的剂量为每日四两,折合公制为57.68克,显然已大大超出黄芩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剂量一般为每日30~45克。
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注意事项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属于临床中药学研究范畴的内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刚刚起步,许多内容还是未知数。目前尚不能明确地回答每味中药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超大剂量应用,剂量超出权威规定剂量上限多少时最适宜,超大剂量应用中药是否对机体有潜在的不良反应等问题;支持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古代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现代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的结论尚未反馈用于临床指导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对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应持谨慎态度。具体应用时,必须注意下列有关事项。1、适应症要准确: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都有相应的适应症,超大剂量用药,适应症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药重病轻,二是药轻病重。例如,中药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而且会引起不良反应;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2、剂量递增原则:剂量递增原则是有毒中药应用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特别是在经验不足时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以避免因盲目超大剂量而引起毒性及不良反应。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超大剂量用中药必须做到剂量递增,切忌生搬硬套,剂量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3、严格炮制、制剂规范:许多中药在超大剂量应用时,在炮制、煎药和制剂技术上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性,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成熟,应用时应该严格遵守。附子、乌头类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特别强调先煎、久煎,以煎煮至不麻口为标准。现代药化、药理研究结果证明,上述炮制、制剂规范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它能够保证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这类中药的毒性。4、特异性的配伍:从古籍和名老中医超大剂量应用中药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常有一些比较特定的配伍关系。如半夏配生姜、甘草;马钱子配甘草等。其目的是防止和减少超大剂量用药可能引起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副作用比较大的中药大剂量使用时请适当加入反佐药或者反制药。5、了解中药的毒性及解救措施:在超大剂量应用中药时,应对各种中药的毒性及不良反应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特别是与剂量密切相关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同时,还应该熟悉传统的和现代的一些中毒解救措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中药超大剂量使用探讨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是指中药的处方剂量超过了该药的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范围。威规定剂量是指公认的、或法定的剂量。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的中药,其权威规定剂量以《药典》为依据;未收载于药典的中药,其权威规定剂量以统编教科书《中药学》或《中药大辞典·中药分册》中的规定剂量为依据。1、中药超大剂量使用的历史&《药典》主要提供药物的用药规范和安全有效用量范围,用量超过药典规定范围,可能引起毒副作用。依现代《药典》规定剂量为准,从中药的发展演变史可以推测出,中药超药典、超大剂量应用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期便有“神农尝百草而知百毒”之记载,由此推测有过量服百草而致中毒反应的可能。春秋战国时代的非医学著作中,也有关于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文字记载,如《国语·郑语第十六》载“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所谓“瞑眩”,是指患者服药后接近于中毒的强烈反应,说明这一时期已有超大剂量用药的现象,并且以患者的反应性作为选择药物剂量及判断药物疗效的依据。《内经》中已经有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实例,如《灵枢》中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症的记载,该方中半夏剂量为五合,按照考证的度量衡折算,半夏折算重量约为42~65 g,超出了《药典》规定用量的上限。明代吴鞠通之《吴鞠通医案》中言半夏“一两降逆,二两安眠”之说,亦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说明半夏用以治疗失眠症时是超大剂量应用。&时至近代,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这一临床药学问题,开始有学者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在医籍中设专篇讨论这一问题。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设专篇论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极力主张超大剂量应用中药,并且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例如治癫狂的荡痰加甘遂汤,所附的医案中甘遂用至三钱,代赭石用至四两;来复汤中山茱萸用二两,取其救脱之功;一味薯蓣饮中怀山药用至四两等等,均是超大剂量用药。现代医家中超大剂量应用中药者亦不乏其人。&综上可知,从古至今不乏有医家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以所谓超大剂量中药组方,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临床疗效。此外,由于古今处方差异,现在看来古人超大剂量的用药组方,而在当时亦可能为其常规用量。古人处方用药是“聚毒药以供药事”,故有“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之说,亦即强调“服药不使人暝眩愤乱,则其疾不得瘳愈,言毒药乃得除病。”从一方面也说明了超大剂量应用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以今天现代《药典》去衡量古人用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则有削足适履之嫌。古人的中药超大剂量应用,应结合古人组方配伍去看待此问题,与我们今天处方中的超药典应用区别研究对待。2、中药超剂量使用现状中医处方千变万化,无不外乎疗效,而中药剂量的变化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和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同一味中药剂量不同,则功效和主治也不同。如黄连少用可健胃,多用则伤胃,柴胡少量疏肝解郁,多用清解少阳之热。方药之秘,在于剂量。当重则重,当轻则轻。然而近几年来,中药处方用量存在普遍偏大的趋势,药味过多过杂,很难分辨“君药”“臣药”,从而造成了许多弊端。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与1963 年版药典进行比较取两部药典共有的313 味中药进行剂量分析。结果中药使用剂量有变化的为165 味,剂量上升的中药有137 味(占变动的83. 03 %) ,其中使用范围(上下限) 均上升的占上升药物的44. 77 %。如玉竹(上下限上升率均为25 %) 、土茯苓(上限上升率为100 %) 等。超大剂量使用的原因1)中药质量下降: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用量越来越大,一些资源再生能力较差的药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中药材引种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近年来由于“南药北种,北药南种”,一些药材的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但药材质量却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中医用药历来讲究“道地”与否,人们认为引种药材的质量始终不如道地药材。因此, 为了取得应有的疗效,一些医生在使用这些药材的时候,会有意地加大用量,导致中药饮片明显地超剂量使用。市场上的饮片质量下降,影响中药疗效,已经危及到中医的信誉。据江苏省扬州药检所2002 年的一次抽查,中药饮片不合格率达到38.7 %。主要表现为:药材的非药用部位增加;正品药材中混入杂质或伪品,如如藏红花中掺杂红花、鸡内金中掺沙子、石子等;不合格的炮制品增多;因保管不当, 霉变、虫蛀、变色、泛油、鼠咬等时有发生。药品质量的差异还会导致潜在的超剂量用药,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象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这些有毒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如果炮制不到位, 饮片质量不合格,那么就算处方上药物剂量在药典规定范围之内,其中的毒性成分也可能会超出安全范围,造成一种实际上的超剂量用药。2)中药无毒说: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中药是没有毒副作用的。随着中药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对“中药无毒说”有了新的看法, 对中药的用药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是现在有许多西医背景的医生也为患者开中药处方,由于他们对中成药的组方及含量不是十分清楚,易造成重复给药和超大剂量给药。,给患者带来潜在的用药危险,也是对日益减少的中药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3)联合用药:临床上,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医师往往会将汤药和中成药同时使用以增强疗效。然而, 这样的联合用药很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 造成处方中某些单味药重复使用, 剂量超出规定范围。
据报道, 一些医生在用药时有这样的现象:汤剂中含有川乌、草乌, 另配成药虎力散(也含有草乌) ;汤剂中有生大黄, 另配成药妇炎消胶囊(也含有生大黄) 等等。由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不在同一张处方上开具, 而且往往也不在同一个药房调配, 所以, 这样的重复用药导致的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很难被药师发现。这也是患者超剂量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之一。 4)用量不规范:同一味中药,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其用量的规定不尽相同。比如同样是2002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由于编写人员不同、出版社不同,对常用毒性中药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的用量规定就不一样: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上, 这三样药的用量分别是:制川乌、制草乌入煎剂3~9 g,细辛3~5 g;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上的用量是,制川乌、制草乌1.5~3 g,细辛1~3 g。后者的用量和2005版药典一致。如果按照前者的用量用药,必然会导致法律上的超剂量用药。5)人群耐受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等) ,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药物调理;再则由于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药食同源(如大枣、百合、山药、莲子、南瓜子等) 的药物在普遍使用,使得人群对中药的耐受性普遍增强,以至药量提高。6)医生因素:一些医生、患者求愈心切,认为药物用量越大,疗效越好;个别年轻医生缺乏临床用药经验,往往具有从众心理,别人用量偏大,我也偏大。&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说的黑不是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