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肌上皮内瘤变瘤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乳腺上皮细胞,乳腺恶性肿瘤,恶性乳腺癌能治好,上皮细胞,上皮组织,口腔上皮细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鳞状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偏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36: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PDF
官方公共微信伴癌的乳腺腺肌上皮瘤合并淋巴结转移一例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作者:王陆佰等
图1伴癌的乳腺腺肌上皮瘤,肿物呈实性,最大径6 cm,切面灰白,质中;图2肿瘤向周围肌肉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低倍放大;图3肿瘤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中倍放大;图4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活跃& 中倍放大;图5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低倍放大;图6& CK7染色示腺上皮细胞阳性,肌上皮细胞阴性高倍放大;图7& S-100蛋白染色示肌上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低倍放大;图8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示肌上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低倍放大图2-5为HE染色,图6-8为EnVision法染色 患者女,66岁。因右乳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日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直径约6 cm肿块,质硬,可活动。右侧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1枚。右乳彩超示:外上象限可探及直径6 cm实性肿块,边界不整,凹凸不平,符合右乳腺实性占位病变。临床行乳腺改良根治术。 病理检查:大体观察:送检乳腺组织大小12 cm&9 cm &4 cm,梭形皮肤表面未见特殊改变,皮下2 cm处见一扁圆形实性肿物,肿物最大径6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质中(图1)。送检右侧腋窝I组淋巴结软组织内检及淋巴结8枚,直径0.3-1.2 cm;II组淋巴结软组织内检及淋巴结3枚,直径0.3-0.5 cm。 镜下观察:肿瘤向周围肌组织及脂肪组织内呈显著浸润性生长(图2)。肿瘤实质由大小不一的细胞巢组成并有厚薄不一的纤维间质分隔。典型区域细胞巢由形态不一,呈实性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围绕小的被覆上皮的腺腔构成,二者呈双层套管结构排列。 腺上皮位于中央近腔缘侧,单层或多层,细胞立方形,界限不清。核类圆形、深染,位于基底部,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红染,近腔缘可见顶浆分泌,部分管腔内见均质红染的分泌物,腺上皮细胞并无明显异型。增生的肌上皮位于腺上皮周围外侧,单层或多层,多边形或短梭形,大小不一,胞质丰富或透明,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小核仁。 肌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明显增多,&2/10 HPF,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图3,4)。不同区域肿瘤分化程度不同,局部见腺上皮细胞呈腺管状排列,周围无肌上皮围绕;局部仅由肌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梭形流水样排列,中央缺乏腺上皮细胞。右侧腋窝I组淋巴结中最大一枚(直径1.2 cm)见肿瘤转移(1/8),转移瘤形态与乳腺原发肿瘤类似(图5)。lI组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0/3)。 免疫组织化学:腺上皮细胞CK7阳性(图6),肌上皮细胞S-100蛋白(图7)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图8)。病理诊断:伴癌的乳腺腺肌上皮瘤合并腋窝I组淋巴结转移(1/8)。 讨论: 乳腺腺肌上皮瘤较少见,是乳腺腺上皮和(或)肌上皮出现双向肿瘤性增生形成的肿瘤,由Hamperl于1970年首先报道,并由Tavassoli在1991年进一步分为3类,即腺肌上皮增生、腺肌上皮瘤及恶性肌上皮瘤。 2003年版WHO分类标准将其归属于肌上皮病变,认为可有良恶性之分,但大部分为良性,伴有恶性转变者包括源自腺肌上皮瘤的肌上皮癌、源自腺肌上皮瘤的上皮癌、恶性上皮和肌上皮成分、源自腺肌上皮瘤的肉瘤、源自腺肌上皮瘤的癌肉瘤等。 而2012年出版的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则将其归类为上皮一肌上皮肿瘤,并将恶性腺肌上皮瘤更名为伴癌的腺肌上皮瘤。伴癌的乳腺腺肌上皮瘤比较少见,国外文献累计报道约30例;。国内近几年才逐渐有个案报道和小范围病例研究。伴癌的腺肌上皮瘤的癌变成分可以为腺上皮或肌上皮的任何一种成分.两种上皮同时发生恶变极为少见。 肿瘤通常呈浸润性生长,典型特征为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而形成套管结构。胞质透明或红染的多边形或梭形肌上皮细胞围绕腺上皮管腔呈实性、巢状增生,管腔可受压变形甚至消失。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明显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亦可见坏死。 判断腺肌上皮瘤伴癌的指标主要包括:核分裂象明显增多、细胞异型性增大、坏死、周围组织浸润、肌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卫星结节等。 本例腺上皮虽未见明显恶性特征且无肿瘤性坏死和卫星结节,但肌上皮出现实性巢状过度增生伴轻度异型,核分裂象增多(&2/10 HPF),这些形态学改变均提示本例肌上皮出现恶变,支持其诊断为伴癌的乳腺腺肌上皮瘤,而且肿瘤侵犯周围脂肪及肌肉组织,腋窝I组淋巴结见肿瘤转移(1/8),这些均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乳腺伴癌的腺肌上皮瘤可发生转移,但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极为罕见。本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淋巴结内确系伴癌的腺肌上皮瘤转移,提示手术切除时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化疗非常必要。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癌症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м??.黯LCA(-),CD20(-),CD30(-),EMA(?CK(H)(-),CK(L)(+++),CKpan(+++),P63(-),CK7(-),Calpoin(++),Ki67(>20%),Vimentin(-),SMA(-).???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dpvc.39.net/adpolestar/door/;ap=634CE77D_8E2A_6C24_B7DD_BF26C4CA83CB;ct=pu=san9;/?\"&&\/SCR"+"IPT&");
???棬????????????乳房恶性肌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年05期
乳房恶性肌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摘要】:乳房恶性肌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全志伟吴克瑾吴萍李清佩陆立平乳房恶性肌上皮瘤(bleastmalignartmyoepithe-lioma)又称乳房肌上皮癌或乳房梭形细胞癌,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乳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7.9【正文快照】:
乳房恶性肌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全志伟吴克瑾吴萍李清佩陆立平乳房恶性肌上皮瘤(bleastmalignartmyoepithe-lioma)又称乳房肌上皮癌或乳房梭形细胞癌,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乳房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全志伟,吴克瑾,吴萍,李清佩,陆立平;[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年05期
孙佩蓉上海市200052,包芸!上海市200052;[J];肿瘤防治杂志;1999年03期
郭海鹏!515031,杨熙鸿!515031,林建英!515031,陈伟正!515031;[J];实用癌症杂志;2001年02期
唐爽,林灿洁;[J];癌症;1999年02期
全志伟,吴克瑾,吴萍,李清佩,陆立平,奚政君;[J];中华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王丽京!730000,葛振林!730000,赵俊生,杨连甲;[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陈彪,蒲宝亮;[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10期
杨践;[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年05期
徐明文,宋裕青;[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年06期
王燕,奚政君,张文竹;[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建华;孟宏;黄颖江;方向京;陈奇鸣;;[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韓正康;陸天水;王汝濟;;[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理)[C];1964年
王瑛;郑敏;贾冬林;祝晓东;;[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穆大力;栾杰;辛敏强;穆兰花;;[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穆大力;栾杰;辛敏强;穆兰花;;[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刘歆;;[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黄家鑫;;[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杨瑞永;;[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何伦;沈干;;[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李佩玲;张晓碧;周浩礼;;[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欣;[N];保健时报;2004年
本报实习记者 郑帆影;[N];健康时报;2005年
杨炳初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本刊编辑部;[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武轩;[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佗华;[N];保健时报;2005年
周杨;[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 薛晓红 医学博士;[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周止敬;[N];保健时报;2003年
石锡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查选平;[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黎小间;[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曹立亭;[D];浙江大学;2009年
彭丽;[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陈佳艺;[D];复旦大学;2008年
杨秀芝;[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高玮;[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龚东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穆大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张永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磊;[D];扬州大学;2005年
王凌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李翔;[D];青岛大学;2001年
斯友光;[D];浙江大学;2007年
陈浮;[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郑事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朴江玉;[D];苏州大学;2006年
韩英;[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张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杜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徐刚大夫本人发表
患肌上皮癌可治疗吗
状态:就诊前
状态:就诊前
我的朋友患皮上皮癌,已扩散还可治好吗
所患疾病:肌上皮癌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2008年8月发现牙齿的牙床部位红肿,经查是肌上皮癌,当时就施行切除手术,2009年1月发现已扩散至肺癌和脑部,现眼睛连也看不清了。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08年8月在佛山施行切除手术,2009年1月检查发现癌细胞已扩散至肺部和脑部,后经广州医院,广州复大医院等治疗,总不见有所好转,刀口部位一年多一直溃烂,肿痛,各项化验指标都不好,2009年10月转到珠海中医肿瘤医院也不见有疗效,半个月前视力模糊,看不见东西了。至今仍在珠海中医肿瘤医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这种病是否还有治好的可能
化验、检查结果:化验指标均不好
最后一次就诊的医院:珠海中医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肌上皮癌属罕见的恶性肿瘤,Nagao 等[1] 统计了1945 例大涎腺肿瘤标本,其中证实为肌上皮癌的10 例,发病率0.45 %,腮腺多发,在腮腺中发病率为0.43 %。Adnan 等[2] 报道25 例中,15 例位于腮腺,其余腺体相对较少见。301收治一名较大的腭部肌上皮癌,现报道如下。
二.病例介绍
1.主诉:腭部无痛性渐大肿物2年余生长加快3月。
2.病史: 患者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肿物,黄豆粒大小,颜色正常,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未予治疗。肿物逐渐增大,自述肿物在2006年8月后生长加快,亦无疼痛。近一月来右侧鼻腔偶有出血,约3-5ml,容易止血。为进一步诊治于日到我院就诊,门诊以“腭部肿物”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无发热、盗汗。余无特殊病史。
3.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10kPa (13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语言清晰,对答切题。皮肤色泽正常,无黄染和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球无突出,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手测视野无缺陷。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脓性分泌物,双侧乳突无压痛。鼻腔不十分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副鼻窦区无压痛。口腔颌面部详见专科情况。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动脉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双侧对称,语颤两侧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尖部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侧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相等。腹平软,未扪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痛。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颌面部左右对称,面部外形正常。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口内咬合关系可,腭部正中可见一肿物,前界至双侧尖牙连线,后界至第二磨牙,右界至腭侧龈缘内0.5cm,左界至腭侧龈缘内1.0cm,大小约5×4×3cm大小,部分区域质软质、部分质中,不活动,无压痛,正中区表面破溃,无明显渗出,腭部无麻木。双侧鼻腔通气较差,尤以右侧为甚,舌体运动自如,双侧腮腺及颌下腺未触及肿大,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腺体无异常分泌物流出,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左耳前及左侧颈部各有一肿大淋巴结,均0.8×0.8cm,活动度好,无压痛。双侧颌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4.辅助检查:
解放军254医院CT示:上颌骨、硬腭、双侧鼻腔可见占位性病变,范围较大(侵犯腭部、双侧上颌窦内侧壁、双侧中下鼻甲、上界达筛窦下壁)。余术前常规检查无异常
5.住院经过:患者入院后初步诊断为:1.多形性腺瘤;2.多形性腺瘤恶变。入院后局麻下行切取活检术,术后病理报:肌上皮癌。遂于在全麻下行腭部肿物扩大切除术,采取口内外联合切口,口外切口为韦博氏切口。切口沿右侧鼻旁、鼻底、上唇正中切开,口内沿上颌前庭沟切开,切开范围在两侧第一磨牙之间,在骨膜下翻起右侧及左侧面部皮瓣,暴露上颌骨前部、鼻底及鼻底粘膜。术中见肿物上达上鼻甲、外到两侧上颌窦内侧壁、向后到软腭,拔除两侧4、5、6牙,剥离粘骨膜,咬骨钳咬除牙槽突。在上腭肿物边界外1cm正常组织内切开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直至骨面,分快切除病变组织,并用电刀、磨头将切除范围扩大到肿物边界外1cm,切下标本送病理检查。冲洗结扎出血点,将面部及口内粘膜创口分层缝合,纱布覆盖,包扎。口内将上腭切除后所遗留创腔用碘纺纱条填塞,打碘仿包。术后抗炎止血消肿支持治疗,术后7天拆除口内外缝线,术后第12天拆除碘仿包,并戴预先做好的临时阻塞器。术后病理报: 肌上皮癌,侵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alponin(-),GFAP(-),Ki-67(+&10%),p63(-),S-100(++),SMA(-),AE1/AE3(++)。
6.诊断结果:腭部肌上皮癌。
7.治疗结果:治愈
三.诊治思维过程
患者入院时根据病史及体征首先考虑多形性腺瘤或多形性腺瘤恶变,因为腭部肿物多发腭部小涎腺来源的多形性腺瘤,患者有肿物生长加快史,所以考虑有恶变可能。从外院的CT看,肿物范围较大,且有骨质的侵蚀性破坏,所以考虑恶性的可能较大。因腭部肿物切取活检较容易且无其他肿瘤种植等风险,所以考虑先取活检诊断明确后再行手术。活检病理报肌上皮癌。手术考虑扩大切除,单纯口内切口视野较小,特别是对于上部分的肿瘤不易切净,附加韦伯氏切口翻瓣后暴露双侧上颌骨前壁,开窗暴露部分上份肿瘤,分开梨状孔下壁暴露鼻腔内肿瘤。口内从肿瘤外1cm处切开粘骨膜,翻瓣,首先结扎双侧腭大动静脉。考虑肿物完整切除比较困难,遂分块切除,完全切除后,用电刀、磨头、咬骨钳将切除范围扩大到肿物边界外1cm。切除后大量蒸馏水冲洗。对位缝合,腭部缺损处打碘仿包。
肌上皮癌发生率较低,术前诊断不易考虑到,但对于腭部肿物可术前活检明确诊断。本病例肿物范围较大,侵犯骨质,单从口内不易切除干净,可考虑附加口外切口。手术中根据情况保留了上颌3-3及双侧第二磨牙,有利于保持患者的面形及术后赝复体的固位。术中因不可能将肿物一次性完整摘除,所以应果断决定分块切除,有利于显露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切除完毕后应使用大量蒸馏水冲洗,并更换未使用的器械,最大限度减少术中种植。治疗上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所以第一次手术非常重要,因肿物侵犯的范围较广,在术中注意不要遗留死角,个个区域均要切除干净。
五.疾病简介
肌上皮癌(myoepit helial carcinoma) 于1943 年首先由Shelchon 报告并命名,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重版的《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中将其作为一种类型提出[ 3 ] 。肌上皮癌也称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 helioma ,MME) 是主要发生于大小涎腺的罕见恶性肿瘤。
1.发病部位:头颈部肌上皮癌主要发生于大小涎腺,另有少数发生于泪腺、鼻腔、鼻窦等,其中大涎腺中以腮腺为主,在小涎腺中以腭腺多见[3,4] ,涎腺肌上皮癌的发病率各家统计数据不一,其发病率一般不超过所有涎腺肿瘤的0. 5 %[5] 。至1995 年止,英文文献报道不超过40 例,其中60 %~70 %发生于腮腺,剩余的发生于小涎腺和舌下腺[3] 。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肌上皮癌极为罕见,迄今为止,仅有8 例鼻腔鼻窦肌上皮癌报道[6]。
2.组织来源及生物学行为:肌上皮癌的组织来源有两种可能:肌上皮细胞或导管具有潜在多向分化能力的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存在于人体腺体的分泌部和导管,如大小涎腺、汗腺、乳腺、前庭大腺、前列腺、泪腺和胰腺等,组织来源于外胚层,具有上皮特性[ 7 ] 。涎腺肌上皮癌除原发外,亦可由良性肌上皮瘤恶变而来[8 ] 。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一定争议。Batsakis 等[ 9] 认为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来看,含肌上皮细胞的涎腺癌恶性度较低,而不含肌上皮细胞者恶性度较高。俞光岩等[10] 总结19 例涎腺肌上皮癌,发现该瘤具有生长迅速、广泛侵犯周围组织、血行转移率高、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等高度恶性肿瘤的特点,并认为,由于良恶性肌上皮肿瘤在核DNA 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3.诊断与鉴别诊断:肌上皮癌早期, 临床上常被诊断为多形性腺瘤,疾病进一步发展后, 根据肌上皮癌的临床恶性征象, 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 (1) 肿瘤细胞以肌上皮细胞为主。(2) 瘤细胞有异型性, 具备恶性肿瘤的特征, 确诊为恶性肿瘤常无困难。但是发生于涎腺的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多样, 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组织形态, 多数情况下仅依靠病理学形态的改变,很难作出肌上皮癌的正确诊断, 常常需要借助于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3. 1 含肌上皮细胞的涎腺肿瘤
3. 1. 1 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的细胞可分为三种类型: 腺上皮细胞, 肌上皮细胞和未分化的导管上皮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多呈梭形, 不同结构区的肌上皮细胞的形态不一, 在导管区的肌上皮细胞位于基底膜和导管上皮细胞之间;在粘液软骨区域的肌上皮细胞有较长的细胞突起; 在弥漫的肌上皮细胞片块区, 细胞间有嗜伊红物质。肌上皮癌的瘤细胞异形性明显, 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异型核和瘤巨细胞。肌上皮癌可发生于多形性腺瘤, 亦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恶性多形性腺瘤, 但后两者除肌上皮细胞外, 尚有导管上皮形成的腺管样结构。也有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癌灶表现出肌上皮癌病理改变者。另外, 虽然对S-100 蛋白标记肌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尚存在不同意见, 但肌上皮癌细胞的S-100 染色均为强阳性, 而多形性腺瘤中仅肌上皮细胞对肌动蛋白, S-100 蛋白阳性, 波动蛋白和角蛋白常为阴性[ 11 ] , 此点也有助两者的鉴别诊断。
3. 1. 2 肌上皮瘤 肌上皮瘤是完全或几乎完全由肌上皮细胞组成的肿瘤, 可分为梭形和浆细胞样型两种细胞, 少见透明细胞, 细胞形态一致, 无角化珠和肿瘤性坏死灶, 包膜完整。肌上皮瘤无明显细胞异型性和有丝分裂指数不超过1%个高倍镜视野。这两点多提示其为良性肿瘤[12]。但肌上皮瘤有时与高分化的肌上皮癌难以鉴别, 而且可有肌上皮瘤恶变为肌上皮癌者。
3. 1. 3 上皮-肌上皮癌 瘤细胞排列成实质团块,管状, 筛孔状或乳头状结构, 双套层导管样结构为其典型特征[13]。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对肌动蛋白,S-100 等肌特异性抗原呈阴性, 而CEA 呈阳性, 提示其为具有分泌功能的导管细胞, 这点可与肌上皮癌相鉴别。
3. 2 不含肌上皮细胞的涎腺肿瘤
3. 2. 1 粘液表皮样癌 当肌上皮癌以透明细胞增生为主时, 需与粘液表皮样癌相鉴别。粘液表皮样癌含有细胞间粘液和粘多糖, 粘液细胞的阿辛蓝染色阳性, 透明细胞则为阴性, 但两种细胞对PAS均呈阳性反应, 而且肌上皮细胞标记物阴性。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对角蛋白阳性反应, 而S-100 蛋白阴性[14]。另外, CEA 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也可用于两者的鉴别, 大多数的粘液表皮样癌对CEA 都呈阳性反应。
3. 2. 2 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是唯一一种在胞浆中可见淀粉酶的涎腺肿瘤, 胞浆作PAS和淀粉酶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与正常涎腺相比, 反应强度和分布都有较大的变异且不均匀。而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和S-100 等肌上皮细胞标记反应亦可资鉴别。目前为止, 对发生于涎腺的肌上皮癌的研究和报道并不多, 在WHO 的新分类中也仅仅将肌上皮癌描述为非典型肌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肿瘤, 具有分裂活跃, 浸润生长等特点, 尚缺乏准确的诊断标准。可能是由于对其对应的良性肿瘤BME和瘤性肌上皮细胞的形态多样性的认识都有待于提高。相信随着临床病例和经验的积累, 对肌上皮癌的认识和了解都将进一步加深。
4.治疗与预后:肌上皮癌对放疗不敏感,治疗以手术为主。文献报道涎腺肌上皮癌复发率高达40 % ~57 . 9 %[ 10,15 ] 。俞光岩等[10] 报道19 例病例中,11 例多次复发。本组有4 例术后局部复发。因此,头颈部肌上皮癌首次手术治疗力求彻底,应有足够的安全切缘,必要时术中行冰冻切片,明确肿瘤的安全切缘。此外,文献报道涎腺肌上皮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不必常规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0] 。肌上皮癌血行性转移率高,文献报道为26. 3 %~47 %[10,15] ,Hsiao 等[16] 报道1 例上颌窦肌上皮癌,术后5 月死于脑转移。因此,头颈部肌上皮癌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胸片、肝脏B 超检查,必要时行核素骨扫描,排除远处转移的可能。术后可酌情给予化疗,预防血行性转移。肌上皮癌患者预后较差,Savera 等[15] 报告25 例涎腺肌上皮癌,随访3 年,29 %死于肿瘤。俞光岩等[10] 报道19 例涎腺肌上皮癌,9 例死于肿瘤。本组8 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 个月~5 年,死于远处转移和恶液质。头颈部肌上皮癌的预后较差可能与该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但是,随着临床病例和经验的积累,对头颈部肌上皮癌的认识和了解都将进一步加深,将有助于提高头颈部肌上皮癌的诊治水平。
1.&&& Toshitaka N , Isamu S , Yasuo I , et al . 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myoepit helioma . Cancer ,) :1292 - 1299.
2.&&& Adnan T S , Andrew S , Andrew G H , et al . Myoepit 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 a
Study of 25 patients. Am J Surg Pat hol ,2000 , 26 (6) :761 - 774.
3.&&& Graadt van Roggen J F , Baatenberg2de Jong RJ , Verschuur HP , et al . Myoepit helial carcinoma (malignant myoepit helioma) : first report of an occurrence in t he maxillary sinus.Histopat hology , 1998 , 32 (3) : 239-241.
4.&&& Nagao T , Sugano I , Ishida Y, et al . 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myoepit helioma clinicopat hologic and im2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en cases. Cancer , 1998 , 83 (7) : .
5.&&& 陶谦. 涎腺肌上皮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9 , 9 (4) : 320-322.
6.&&& 陈良嗣, 蒙翠原, 张思毅, 等.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诊治. 现代肿瘤医学, 2004 , 12 (2) : 100-102.
7.&&& 王鸿雁, 张学斌. 肌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瘤.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1998 , 19 (1) : 133-135.
8.&&& Bombi JA , Alos L , Rey MJ , et al . Myoepit helial carcinoma arising in a benign myoepit helioma :immunohistochemical, ultrast ructural , and flowcytomet rical study . Ultrastruct Pathol , 1996 , 20 (2) : 145-154.
9.&&& Batsakis J G, Regezi JA , Luna MA , et al . Histogenesis of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 a postulate wit h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 J Laryngol Otol , 1989 , 103 (10) : 939-944.
10.&&&&&&&&&&&& 俞光岩,马大权,孙开华. 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7 , 32 (2) : 67-69.
11.&&&&&&&&&&&& Dardick I, Stratis M , Park WR, et al. S-100 proteinantibodies do not label normal salivary gland myoepithelium. Histo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he salivary gland tumors. Am J Patho, (3): 619-623
12.&&&&&&&&&&&& Alos L , Cardesa A , Bombi JA , et al. Myoepithelialtumors of salivary glands. a clinicopatho logic, im-munohistochemical, ultratructural and flowcytometric study. Sem in D iagn Patho,) :138-141.
13.&&&&&&&&&&&& Fonseca I, Soares J.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 study of 22 cases Virchows Arch A Pathol A nat Histopatho,):389-393.
14.&&&&&&&&&&&& Grenko RT , A bendro th CS, Davis A T, et al. Hybrid tumors or salivary gland tumors sharing common differentiation pathways Reexamining adenoidcystic and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 188-193
15.&&&&&&&&&&&& Savera AT , Sloman A , Huvos AG, et al . Myoepit 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 a clinicopat hologic study of 25 patients. Am J Surg Pat hol , 2000 , 24 (6) : 7612774.
16.&&&&&&&&&&&& Hsiao CH , Cheng CJ , Yeh K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 ructural study of malignant plasmacytoid myoepit heli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 J Formos Med Assoc , 1997 , 96(3) : 209-212.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徐刚大夫的信息
肿瘤诊断治疗
徐刚,男,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副主任医师,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肿瘤诊治,肺癌直肠癌头颈部肿瘤脑肿瘤,胸...
徐刚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近期通话:
放疗科可通话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山东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上海东方医院
放射治疗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医院
肿瘤放疗科
天津肿瘤医院
二炮总医院
肿瘤放射诊疗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皮内瘤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