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 英文维持

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3种情况下可“打点滴”
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3种情况下可“打点滴”
&&一感冒发烧,就到医院挂水。这样做,真没必要。
人民网合肥8月19日电(郭宇)8月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确定了门、急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共计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安徽卫计委要求,今后治疗这53种疾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FONT color=#.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FONT color=#.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FONT color=#.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FONT color=#.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FONT color=#.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FONT color=#.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FONT color=#.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FONT color=#.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FONT color=#.高血压亚急症
<FONT color=#.慢性浅表性胃炎
<FONT color=#.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FONT color=#.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FONT color=#.轻度结肠炎
<FONT color=#.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FONT color=#.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FONT color=#.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FONT color=#.急性膀胱炎
<FONT color=#.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FONT color=#.单纯的房早、室早
<FONT color=#.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FONT color=#.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FONT color=#.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FONT color=#.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FONT color=#.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FONT color=#.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FONT color=#.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FONT color=#.轻度软组织挫伤
<FONT color=#.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FONT color=#.浅静脉炎
<FONT color=#.老年性骨关节炎
<FONT color=#.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FONT color=#.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FONT color=#.慢性劳损性疾病
<FONT color=#.慢性膀胱炎
<FONT color=#.慢性前列腺炎
<FONT color=#.前列腺增生
<FONT color=#.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FONT color=#.精囊炎
<FONT color=#.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FONT color=#.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FONT color=#.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FONT color=#.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FONT color=#.慢性盆腔炎
<FONT color=#.慢性子宫颈炎
<FONT color=#.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FONT color=#.前庭大腺囊肿
<FONT color=#.阴道炎、外阴炎
<FONT color=#.原发性痛经
<FONT color=#.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FONT color=#.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FONT color=#.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FONT color=#.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FONT color=#.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通知要求,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并明确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医疗机构每月随机抽查处方进行点评,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将于发文三个月后组织对省直医疗机构检查并对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对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
原标题:安徽确定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三种情况才能“打点滴”
&&患病初期就输液有一定风险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就名单上所列举的部分疾病,咨询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凤鸣。
&&“虽然南京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名单,但是在治疗这些疾病时,我们也是尽量避免给患者输液治疗。”王凤鸣介绍,例如,名单上说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等等,“这些病都是在发作初期,还不严重。这种时候,我们会给患者开口服药进行控制,尤其是儿童。”王凤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初期就输液,是有一定风险的,尤其是儿童,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王凤鸣说,列举的53种疾病中还有一些慢性病,“像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需要长期吃药才能够逐渐治愈。想挂几次水就能告别病痛,这是不现实的。”
&&仅一两成急症病人需要输液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医生王光苏告诉记者,医院每天晚上要接待近百名患者,但是真正需要输液的也就一两成,其余的只需要观察或者口服药物即可。
&&专家表示,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表示,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滥输液在成年人中更常见
&&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9%,其中输液又占绝大部分。因为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更快、更严重。
&&“现在,滥输液的情况在成年人中更常见。”王凤鸣表示,很多成年人有了感冒发烧的初期症状后,就跑到医院里要挂水,为的是早点痊愈。“挂水次数多了,身体会产生耐药性,如果以后遇到大病,治疗的难度会增加。”王凤鸣建议,在感冒发烧等病症的初期,可以通过吃药加休息的方法治疗,3天后,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才考虑输液等深度治疗。
过度输液危害大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这样的感受,生病了即使只是小小的感冒,到了医院里都免不了要输液,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其实过度输液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1、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2、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3、存在较大风险。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4、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5、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什么情况才需要输液?看看发达国家是怎么规定的!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输液风险高于吃药打针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冬季,几乎各个医院都是“吊瓶森林”。
输液风险高于吃药打针 哪些情况才需要输液
  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吕媛表示,目前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输液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各种感染,包括最常见的呼吸 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输液是抗生素给药的一种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细菌引发的感冒和肺炎等。目前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已经 是公认的医疗问题,而一些没必要用抗生素或没必要输液的患者也开始输抗生素,这是输液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输液若有不良反应,发作更快更严重
  我们一方面无休止地输液,另一方面却对输液的风险知之甚少。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健康隐患。
  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静脉注射通常伴随的不良反应较重,发生频率也较高。根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国 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静脉注射的药物通过吊针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 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而且输液本身因为操作的问题,在临床上也会有很多输液反应。比如滴注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都会造成血液循环 系统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这在国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门诊探访
  患者对输液风险一无所知
  正在中国地质大学上大三的小可同学最近有些感冒,吃了校医院开的药后没见好转,于是她自费来到北医三院呼吸科就诊。“感冒好几天了,头晕脑胀,好像还有点发烧,真折磨人。但医生也没给我输液,开了点感冒药让我回去继续吃,我真的希望能输液快点好。”
  在发热门诊和儿科诊室里,记者看到了很多正在输液的患者,多是感冒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和拉肚子,其中80%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而输液。家住学院路的 焦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要求护士为自己调点滴速度,“每次输液都感觉有点不舒服,可能是滴得太快了。不过护士说不能再调慢了,后面还有两袋液 没输呢。”
  当被问及不担心输液的不良反应吗?脸色苍白的焦先生说,只知道过敏会出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正在输液的其他患者大多也不知道输液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很多人都说输液前没皮试,而且也不觉得有皮试的必要。
输液风险高于吃药打针 哪些情况才需要输液
  ■ 专家看法
  多数疾病都有多种给药方式
  那么哪些情况下才需要输液呢?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童朝晖表示,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的人都需要输液。“就拿呼吸道感染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这时 就不应该给患者输一些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而且即便是需要用抗生素,给药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口服或肌 肉注射。多数疾病都有很多给药方式可以选择,究竟如何选择就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了。感冒是很复杂的病。从治疗上看,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 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如果不见好转,必须用药来治疗,首选是口服药,其次是肌注,最后患有合并症方需静脉点滴。”
  ■ “点滴”分析
  输液风险高过吃药、打针
  对于静脉输液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静脉输液有哪些风险需要我们重视呢?吕媛表示,在几种给药方式里,输液的风险确实比口服和肌肉注射都要高,尤其是过敏。
  防止过敏
  头孢类药物尽量做皮试
  同样的药物如果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快进入人体,这就导致如果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输液带来的后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严重。这样 的问题除了药物本身被污染外,最典型的就是过敏。而口服药如果有不良反应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都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吕媛表示,为防止过敏的发生,有些药在输液前应皮试。青霉素、链霉素等强制要求皮试的药物问题不是很大,而像头孢类药物等没有强制要求皮试的药物, 就要注意了。“头孢的问题本身存在一些争议,除个别的头孢类药物在说明书上规定要皮试外,其他的均只是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中国药典》也 对头孢类药物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头孢一类的过敏反应比青霉素几率小,但医院出于负责的角度也应该做皮试,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更应该要求做皮试。”
  输液反应
  5种情况较常见
  童朝晖表示,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童朝晖表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患者在输液时准备些衣物或毛毯,注意保暖;
  2、长期注射的患者应多更换注射部位;
  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心脏病患者。家属或护士不要长时间离开输液者,以防液体走空。输液时若出现呼吸困难、头疼和呕吐等症状,要立刻降低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医院感染
  时间长,感染机会大
  由于输液需要的时间长,加上医院内部无菌化不严格,可能在输液的某个环节,使患者感染院内流行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等。
  ■ “点滴”建议
  治病别求快,输液隐患大
  目前,输液在各种治疗手段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在患者心里形成了发烧就要输液的观念。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静脉注射确实需要谨慎。
  输液本是“迫不得已”的给药方式
  黄建始说,输液在中国更像一种长期形成的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以至于患者都迫不及待地要输液。实际上在西方国家,输液是医生不到万不得 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给药方式”,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静脉注射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风险较高的方式。
  输液影响体内的用药环境
  黄建始说,对静脉注射的谨慎态度不只是对医生的要求,患者的医疗理念也要转变。从治疗成本上看,输液费用显然要高一些。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 休息的方法治疗,基本上只需20-30元。而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200-300元。“这十倍的 差距,老百姓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现在治病靠输液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看病理念。”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连治病也求快,感冒输液确实好得快,小孩子又不会按时吃药,输液更省事。有时就算大夫不想给输液,家长着急希望尽快退烧。实际上尤其是对孩子,输液虽然好得快,但对体内的用药环境会造成影响,对今后的其他治疗不利。”黄建始说。
必知输液4大弊端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输液(图)
  导读: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一条“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在我国至少有一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但有些人即使是小感冒也会选择输液,希望能好得快一些。输液安全性有多高,有哪些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输液的弊端
  1.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2.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相比口服药和肌内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3.耗时费钱
  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 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4.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3种情况才需要输液
  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才适合输液: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5种常见不良反应要当心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颤、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其实,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一直是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输液并不一定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面对输液,人们一直都挺矛盾,有时觉得不打吊针病难好,而有时又觉得“能吃药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输液的时间、速度等又会对药效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般,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节选)
“中国式输液”孩子如何幸免 一位昆明妈妈的输液反击战
&&&&伤心的奶奶搂着睡着了的小孙子打吊针&&本报记者&付兴华&摄
&&&&本报美编&胡强俊&画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奶奶一月份病情不好住院但是还能说话走路很正常   只是疼痛住院打针维持   但是从二月份至今一直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   不吃饭只能每天喂水喝纯奶与流食   每天靠输氧和营养液维持   奶奶每天疼的直哼哼我心碎到了顶点 不能替她受   转院治疗也没起色   医生说内脏问题年纪大了又不能做手术   奶奶今年八十六了 有心脏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胃病....   身体状况告诉我们她受不了手术的   现在只能维持一天生命是一天   可我看到奶奶这样痛苦还只是维持 情况还不能好转我心里就恨啊 我不想妥协 还想想办法 不愿奶奶就这样受着   爸爸说奶奶折腾不了了 也不可能换别的医院 因为她已经这样了 转院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病根如此 强求不了过多   现在每天奶奶都疼的一阵阵哼哼 因为不能吃饭只靠流食缺乏维生素 口腔里面也溃烂了   瘦的也脱了相 喘气声音特别粗 疼意来袭的时候我握着她的手都感觉不到她的一点力了   我怎么这么话多 求求大神们 告诉我 给我出出主意吧 我真的好绝望 每天陪在奶奶身边看着她难受自己生命也做不了 真是如剜心啊 跪求大家 谢谢你们
楼主发言:35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有没有办法帮帮我奶奶 她胃部出血了 现在只能靠打点滴维系生命 哎  
  长痛不如短痛,让老人有尊严,少受点痛苦走掉。
  这种是没有办法的,身体机能整个败坏了……
  建议:不要过度治疗,请尊重病人和老人,让他们有尊严地过完一生。  
  人家楼主奶奶只是输氧和打点滴,又不是在ICU上呼吸机,怎么就叫过度治疗了?还什么让她有尊严的走。。。怎么走?不给输氧不打点滴,饿死奶奶?  就这样维持着啊,还能怎么样。。
  今夜我在医院陪奶奶  本来爸爸来陪护但是我说了一件事情导致我俩换了位置  昨夜我在家睡觉夜里11点多快12点的时候听到我家阳台的门关门的声音 我开始以为听错了 但是时间上持续了有一分钟 还有窸窸窣窣的响声 我当时怀疑是不是我爸回来了 但是不对呀 回来我怎么没听见进门声 但我想肯定我想多了听错了 过了一会我听见楼上的脚步声 声音可真大真响 因为我们家是老校区隔音不好 但是也不至于那么大 反正声音大的脚步声 听见是从外屋到卧室的脚步声 我想是夜间声音被放大了 我睡的太晚了 该睡了 不然老是胡思乱想听到别的杂声...  今晚爸爸要去医院的时候 我无意提起来昨夜的这个插曲 我爸直接让我来医院睡 他在家 我老问为啥 他说别问了 我还说我爸想多了 我废话太多了 并没什么 我爸说你懂啥 你煞气低 赶紧去医院去吧  
  可能我在想 奶奶那么难受 大口的喘着粗气我却在这里打字看帖 真是讽刺 什么都不能做 眼看着她紧闭的双眼和长大的嘴巴 粗重的呼吸着 绝望着痛苦着........  
  我只要一个激灵清醒一下就忍不住眼泪 没用的自己 好无助好无助  
  其实像这种情况病人自己真的是受罪,但家属也是没办法,安乐死国家不允许,又涉及到道德伦理,唉。。。病人这是活活得熬到油尽灯枯  
  有什么止疼的药物可以用呢 奶奶疼的大口大口的喘气 一夜一夜 一天一天的 打针只是为了续命并不能解痛   
  我奶奶六十多岁就生病去世了,她受了好多的病痛折磨,那时候听着她疼痛发出的声音,真的好心疼。
  祈祷都显得苍白无力  
  看看琼瑶阿姨的放弃急救声明吧,我也要来一个。  
  看看医院能不能进行临终关怀治疗吧,上吗啡泵,把其他的都拔了,不输液不吸氧。国外都这样,上个月我母亲就是这么走的,一天就走了。输液输氧是延长痛苦。  
  这样就不要治了吧女,救不回来还受罪,我奶奶走之前在医院磨了4个月,走的时候身上一点肉都没有了,我妈看着就跟我说以后她要这样了千万别救她,这是在害她  
  哎,愿所有人平安健康。  临终也能够迅速体面的离开。阿弥陀佛。  
  对象奶奶现在也是这样,吃不下饭,浑身疼,很可怜。感觉人这一生最终都以悲伤结尾,很无奈……
  多一天,你就可以多看一天。好好珍惜吧  
  如何认识及对待死亡?
  和我妈妈走的时候一样,能理解你的心情, 治疗没有多大意义就少让她受点罪吧,虽然这么做很残酷…给你奶奶留点尊严…我妈妈到最后一刻都不愿闭眼,直到我爸爸把她身上的插的各种管子拔了她才闭了眼…  
  给你奶奶念药师七佛经吧
  病人都没要放弃治疗,怎么旁观者倒是替病人不忍了,呵呵。
  不要抢救了。我奶奶也是突然昏迷在icu住了几个月胃出血去世。那段日子是永远的痛  
  想到了我奶奶最后的那一刻,就是你说的样子  
  奶奶上牙都掉完了,装的假牙,现在假牙早已不在口中  疼痛来袭的时候,嘴巴揪着 ,就像人家说的瘪嘴老太,那么生动那么真实,我恍然感觉奶奶就像一个在襁褓中寻找妈妈的小宝宝,她害怕,她找不到她想在的地方。  我想要抱着奶奶,想要把奶奶变成宝宝一样来让我呵护,奶奶你不要走,老天啊,把我的生命分一些给我奶奶吧,请求能让我再多孝敬孝敬她啊!  
  菩萨保佑。  
  @我是冰军
03:15:00  看看医院能不能进行临终关怀治疗吧,上吗啡泵,把其他的都拔了,不输液不吸氧。国外都这样,上个月我母亲就是这么走的,一天就走了。输液输氧是延长痛苦。  —————————————————  要去找主任,找院长,一般小医生是不敢承担责任的。我们反复和医生说,愿意签字免除医院一切责任,才争取到的。开始他们也说不行,开一支吗啡都很不情愿,剂量很小。经过反复争取后来就上泵了,每小时2-3毫克持续输。把所有心跳呼吸监控都拔掉,输氧也不要了,目的就是让病人快一点,舒服一点走。我母亲最后什么都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无法表达任何意思,太痛苦了。打了吗啡平静很多,一天后就走了。  
  不想继续治疗就直接拉走,干脆。  
  让老人舒服点走吧,这么大年纪,别折腾老人家了  
  八十多算是高寿了、她估计也不愿意这么痛苦的活着吧、她现在走的话也是一种解脱、我以后老了我就提前立遗嘱、宁可有尊严的走也不要痛苦的熬着,楼主你要想开点、生老病死是人世间必经的痛苦  
  愿病人少受病痛之苦,阿弥陀佛  
  这个话题太沉重,唉…
  我爷爷之前也是这样,他自己把管子都扯掉了,要回家。
  唉,我爸爸肺癌晚期,现在再医院治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在他还不疼,不敢想象他最后会被病痛折磨成什么样子…我大伯也是肺癌转的肝癌,今天听亲戚说已经瘦的跟骷髅一样了……我爸才60,真不知道如何面对最后的日子……  
  我现在迷迷糊糊的  想哭却非常无力 这种感觉好糟糕  内心有种撕裂自己的力量包裹着我的心脏  它想跳出来大声痛哭啊 然而我却没有力气去大哭了  瘫软无力 想要接受一切安排 然而真难  晚上从医院走的时候又握了握奶奶肿的跟发面馒头一样的手 老天呀 我被击败了 憋了许久的眼泪又来袭 可我不能哭 爸爸在身边孩子在怀中 我不能这么难看  奶奶啊 谢谢您把我养大成人啊 我如何用词去表达内心对您的情感啊 我是个蠢蛋啊 还没好好孝顺您啊
陪陪您啊 我一辈子的痛啊 总想孩子大了房子买了装修好了接您来啊 我总是在等待却等待出了一个悲情的结果 真是恨自己多少次都不为过 祈祷 祈祷 祈祷  
  @最可爱的小胖520
23:12:00  其实像这种情况病人自己真的是受罪,但家属也是没办法,安乐死国家不允许,又涉及到道德伦理,唉。。。病人这是活活得熬到油尽灯枯  —————————————————  我爷爷差不多也是这样走的,感觉就是特别无奈,年纪大了手术不能做,我爷爷当时94了。。。不能想。。。为什么人老了那么难啊。。。  
  阿弥陀佛!  
  没办法的,当然我们都希望自然老死不受病痛折磨,可是很多老人都是癌症或者疾病死的,看着自己的亲人受痛受苦一天天变成枯柴,却一点办法也没有,真的很难受。  
  我真想爆粗口   刚刚公公打电话给我 问了奶奶的情况  我说情况不好 明天回家打止痛针 停掉营养液 也不知道奶奶能撑到什么时候 公公来句:那就一个礼拜嘛  此时我就非常难过和气愤了   我说看造化 有的老人不吃不喝二十几天 奶奶都撑了四十几天了 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下   我确实心底里厌恶听这样的话 自己妄下言语 而且又是自己家人说出的   事不关己 无关痛痒 但也请不要这样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   公公是想关心的 可是最后只是想问奶奶何时走 也没有安慰的言语   哎 我的心里五味俱全 我知道 我回娘家而且又带着孩子回来没有上课 他们心底是拒绝的   可是也知道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我尽孝再多都不为过 没有阻止的理由  我回来五天了 没有心思给他们打电话 打了也害怕 害怕问我的归期   我的归期我希望是奶奶康复之后 但是事实却会是一段揪心的回归 哎 我痛苦绝望 烦躁不安 内心抑郁低气压 负面情绪要爆棚了  想想来看看帖子 我内心还有些许平静 感谢回复我的涯友们 谢谢你们给予我的意见与安慰 我 谢谢你们   
  @鳄鱼夫人在巴西
21:06:24  我真想爆粗口  刚刚公公打电话给我 问了奶奶的情况  我说情况不好 明天回家打止痛针 停掉营养液 也不知道奶奶能撑到什么时候 公公来句:那就一个礼拜嘛  此时我就非常难过和气愤了  我说看造化 有的老人不吃不喝二十几天 奶奶都撑了四十几天了 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下  我确实心底里厌恶听这样的话 自己妄下言语 而且又是自己家人说出的  事不关己 无关痛痒 但也请不要这样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  公公是想......  -----------------------------  安徽庐江寺的三时系念网址:/paiwei/index.php,到这个网站给你奶奶挂个祈福牌位。
  其实国家应该批准安乐死的。
  总结了大家的建议,和我心中要的答案越来越接近。  老爸今天给奶奶办了出院   我们打算接奶奶回家了,用我姑姑的话说,假如死在医院了,奶奶肯定不答应。我们这里的风俗,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却死在了医院,不在家里,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外人也会嘲笑,我们要尽可能让奶奶舒服些在家中逝世,哎,尽人事听天命。  回家之后就是护理褥疮,别的已经不会去过多了,去申请了吗啡,医生说不到关键时刻不会给用,先开肛塞止痛药,每天让护士上门打一针止痛针,其它就是安抚奶奶在痛苦来袭的时候尽量舒缓下痛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点滴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