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生化检查验结果胆固醇增高,蛋白质E和蛋白质C都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低是怎么回事?这些之间有连带关系吗

血化验单解读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血化验单解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76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检验科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的临床意义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检验科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58|
上传日期: 15:38:5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检验科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的临床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生化练习题0912_答案 南京廖华
生化练习题0912_答案
相蛋白质。 血浆蛋白的多态性:是指在同种属的个体或人群中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表型的某种蛋白质。 非蛋白氮: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中所含的氮总称为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非蛋白含氮物主要是尿素,另外含有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胆红素、氨等,它们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分解代谢的产物。由血液运送到肾排泄,当肾功能严重损伤时,因排出受阻使血中NPN升高,临床上通过测定血中NPN含量了解肾的排泄功能。 2,3-BPG旁路:2,3-BPG旁路是成熟红细胞特有的代谢途径。由糖酵解产生的1,3-BPG在2,3-BPG变位酶催化下生成2,3-BPG,然后再由2,3-BPG磷酸酶催化,水解生成3-磷酸甘油酸,又重新回到酵解通路,构成2,3-BPG旁路。由于2,3-BPG变位酶的活性大于2,3-BPG磷酸酶的活性,故成熟红细胞中的2,3-BPG的含量很高;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膜受损或血管外与异物接触时触发的凝血过程。此过程所有参与激活因子Ⅹ的成分都存在于血液中。 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损伤后组织因子(因子Ⅲ)进入血液而启动凝血过程; 卟啉症:铁卟啉合成代谢异常而导致卟啉或其中间代谢物排出增多,称为卟啉症。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的总称。共有14种凝血因子,除因子Ⅲ、Ⅳ外,均为糖蛋白。 ? 问答题: 1、 试述红细胞的氧化还原系统。 红细胞氧化还原系统包括:NAD+/NADH+H、NADP/NADPH+H,GSSG/GSH等。它们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维持含有巯基的酶及膜蛋白的还原状态,防止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 (1)谷胱甘肽和NADPH:当细胞内产生H2O2时,GSH使H2O2还原成H2O,自身被氧化成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GSSG在谷胱甘肽还原酶催化下还原成GSH,辅酶是NADPH。NADPH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2)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主要依靠NADH脱氢酶,辅酶是NADH。糖酵解的过程产生的NADH主要用于丙酮酸还原为乳酸,而糖醛酸途径中产生的NADH主要用于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 2、 试述抗凝血成分的种类及抗凝血的作用机制。 体内有三种主要的抗凝成份: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子抑制物。 (1)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最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它是一种α球蛋白。主要由肝合成。AT-Ⅲ除能持久的灭活凝血酶以外,还能抑制凝血因子Ⅹa、Ⅸa、Ⅺa、Ⅻa、纤溶酶、胰蛋白酶和激肽释放酶,引起抗凝。 (2)蛋白C系统: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PC)、蛋白S(PS)、蛋白C抑制物。PC、PS都由肝脏合成,都是依赖Vk的糖蛋白。激活的PC(APC)通过蛋白水解作用可使凝血因子Ⅴa、Ⅷa、灭活,从而阻碍了因子Ⅹa与血小板结合,大大降低因子Ⅹa的凝血活性。PS作为APC的辅因子加速APC对因子Ⅴa的灭活。蛋白C抑制物能与PC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灭活APC。 (3)组织因子抑制物(TEPI):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能直接抑制因子Ⅹa而抑制凝血。其化学本质是单链的糖蛋白。 3、 简述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的特点及红细胞中ATP的主要生理功能。 糖代谢的特点:不进行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唯一途径。糖酵解存在2,3-BPG旁路,此旁路占糖酵解的15%-50%,其主要功能在于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 ATP的主要生理功能: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ase)、钙泵(Ca2+-ATPase)的正++常运转;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的更新;谷胱甘肽与NAD的合成;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通路。 4、 血红素的合成有何特点? (1)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合成,成熟红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合成血红素。 (2)血红素合成的原料是琥珀酰CoA、甘氨酸和Fe等简单小分子物质,其中间产物的转变主要是吡咯环侧链的脱羧和脱氢反应。 (3)血红素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中进行,这种定位对终产物血红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5、 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调节因素有哪些? 血红素合成的最主要调节步骤是ALA的合成。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调节因素有 (1)ALA合酶的调节:ALA合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反馈抑制。如果血红素的合成速度大于珠蛋白的合成速度,过多的血红素氧化成高铁血红素,后者对ALA合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磷酸吡哆醛是ALA合酶的辅酶,VB6的缺乏将减少血红素的合成。某些类固醇激素能诱导ALA合酶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2)ALA脱水酶及亚铁螯合酶的调节: ALA脱水酶及亚铁螯合酶不属于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但对铅和重金素的抑制非常敏感。血红素合成的抑制是铅中毒的重要体征。还原剂的缺乏也会抑制血红素的合成。 (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EPO主要在肾脏合成,缺氧时释放入血。能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以及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是红细胞生长的主要调节剂。 6、 概述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维持血浆正常的pH;(3)运输;(4)免疫;(5)催化;(6)营养;(7)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思考题: 1.肝功能不良时,下列哪种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最小 A.清蛋白;B.凝血酶原;C.凝血因子Ⅴ、Ⅶ、Ⅸ等;D.免疫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 2.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活性硫酸供体是 A.H2SO4;B.PAPS;C.牛磺酸;D.半胱氨酸 3.急性肝炎时血清中哪种酶的活性改变最显著 A.LDH;B.CPK;C.GPT;D.GOT; 4.下列哪种不是肝在脂类代谢中的特有作用 A.酮体的生成;B.LDL的生成;C.VLDL的生成;D.胆汁酸的生成;E. LCAT()的生成 5.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在肝外仍可进行的代谢是 A.酮体的生成;B.糖异生作用;C.尿素合成;D.胆固醇合成; 6.肝昏迷时,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升高的有 A.支链氨基酸;B.芳香族氨基酸;C.血NH3;D.尿素 7.狗切除肝脏后,在未死亡前,可观察到哪些物质代谢指标会有重大变化 A.血氨升高;B.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C.血酮体增高;D.血浆蛋白质降低 8.严重肝功受损时,血中可能出现 A.血中类固醇激素水平增加;B.胆固醇酯增高;C.凝血酶原减少;D.清蛋白/球蛋白降低 9.主要在肝脏进行的物质代谢有 2++A.血糖合成;B.酮体生成;C.尿素合成;D.激素灭活 10.下列哪些酶只存在于肝脏中 A.葡萄糖激酶;B.G-6-P酶;C.己糖激酶;D.精氨酸酶 11.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26-α羟化酶;B. 1-α羟化酶;C.7-α羟化酶;D.还原酶 12.可转变为胆汁酸的物质是 A.胆红素;B.胆固醇;C.维生素D;D.类固醇激素 13.A.胆汁;B.胆固醇;C.胆绿素;D.血红素;E.胆素 (1)在体内转变生成胆色素的原料是
(2)在体内转变生成胆汁酸的原料是 14.对于胆汁酸盐的叙述恰当的是 A.它可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B.它是胆色素的衍生物;C.它是在肝脏由胆固醇转变而来;D.它是乳化剂 15.下列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有 A.7-脱氧胆酸;B.牛磺胆酸;C.石胆酸;D.鹅脱氧胆酸 16.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是 A.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生成;B.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增加;C.使Y蛋白合成减少;D.使Z蛋白合成增加; 17.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 A.清蛋白;B.α2-球蛋白;C.γ-球蛋白;D.β-球蛋白 18.肝中与胆红素结合的最主要基团是 A.硫酸根;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基;D.甲基;E.以上都不是 19.体内胆色素主要来自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分解 A.铁卟啉化合物;B.胆固醇;C.类固醇激素;D.胆酸;E.肌酸 20.下列哪种物质是结合胆红素 A.胆红素-清蛋白;B.胆红素-Y蛋白;C.胆红素-Z蛋白;D.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E.胆红素结合珠蛋白 21.有关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又称为间接胆红素;B.属于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对脑产生毒性作用;C.镇痛药及抗炎药等可降低其对脑的毒性作用;D.不易经肾随尿排出; 1.D;(2001)2.B;3.C;4.B(2002)(LCAT:卵磷脂脂酰转移酶);5.D;6.BC(1993);7.ABD(1994);8.ACD;9.ABCD;10.ABD;11.C;12.B;13.DB(1999);14.ACD;15.AC(1996);16.A;17.A;18.C(1992)(胆红素2/3以上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19.A(1989);20.D(2006);21.ABD(2002) 名词解释 生物转化: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以及各种结合反应,增加其水溶性和极性,利于从尿或胆汁排出体外; 加单氧酶系:此酶系统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由细胞色素P450(血红素蛋白)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黄酶)组成。又称羟化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属于氧化还原酶类; 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是乙醇-P450加单氧酶,其催化的产物是乙醛,仅在血中乙醇浓度很高时此系统被诱导而显示催化作用,乙醇诱导MEOS活性不但不能使乙醇氧化产生ATP,还可加大对氧和NADPH的耗竭。而且还可催化脂质过氧化产生羟乙基自由基,后者可进一步促进脂质过氧化,引发肝损伤; 初级胆汁酸:由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及其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产物,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经肠菌作用产生的胆汁酸及其结合产物,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等。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在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并转变为次级胆汁酸。肠道中约95%胆汁酸可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并与肝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此循环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游离胆红素:在血浆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或未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不能经尿排出,易透过细胞膜产生毒性作用。 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无毒性,可从尿中排出。 黄疸:胆红素为橙黄色物质,血浆胆红素高于正常水平可扩散进入组织造成黄染,这一体征称为黄疸。根据黄疸病因不同可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 问答题 1.简述结合胆红素与游离胆红素的区别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区别:①游离胆红素是指在血浆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的胆红素。具有脂溶性、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易透过细胞膜产生毒性及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等特点。 ②结合胆红素是指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具有水溶性、能透过肾小球随尿排出、无毒性及与重氮试剂成直接反应等特点。 临床意义:①血浆游离胆红素增高主要来源于胆红素的来源过多如溶血性黄疸;其次见于游离胆红素处理受阻如肝细胞性黄疸;②血浆结合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其次见于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浆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轻度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2.如何理解肝系多种物质代谢之中枢? ①肝是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主要通过肝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实现。②肝在脂类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运输中均其重要作用。酮体是肝特有的代谢中间物。③肝可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又是氨基酸分解和转变等方面起的重要场所;肝是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④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和转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⑤肝参与激素的灭活以及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等。 3.简述肝微粒体加单氧酶系的组成、作用特点生理意义。 ①加单氧酶系至少包括两种组分:一种是细胞色素P450(血红素蛋白),另一种是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以FAD为辅基的黄酶)。 ②此酶特点在于催化O2中一个氧原子加到底物中形成羟化物,另一个氧原子则被NADPH还原成水,故又称羟化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 ③意义在于参与体内很多重要物质的合成以及非营养物质的生物转化等。 4.简述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②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状态以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 5.简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①肠道中95%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此循环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②生理意义在于可使有限的胆汁酸库存循环利用,以满足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6.何谓生物转化?其生理意义、影响因子及特点是什么? 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氧化、还原、水解以及各种结合反应,增加其水溶性和极性,利于从尿或胆汁排出。肝是生物转化重要器官。
生理意义在于:一是可对体内的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活性降低或丧失(灭活),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两者可使这些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于从尿或胆汁中排出。但不能笼统的将肝的生物转化看作是“解毒作用”。
生物转化受年龄、性别、营养、疾病、遗传以及异源物诱导等影响,并具有转化反应的连续性、反应类型的多样性及解毒与致毒的双重特点。 7.为何甲亢病人血清胆固醇浓度会降低?
甲状腺素可诱导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7α-羟化酶的合成,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因此甲亢病人血清胆固醇含量偏低。 8.胆固醇和胆汁酸之间的代谢有何关系? ①胆汁酸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内合成;②胆汁酸的合成受肠道向肝内胆固醇转运量的调节。胆固醇在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的同时,还增加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胆汁酸的合成量亦增多。③胆固醇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均受胆汁酸盐的影响。 9.简述肝在胆红素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通过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转化与排泄,使血浆的胆红素不断经肝细胞处理而被清除。①肝细胞特异性膜载体从血浆中摄取游离胆红素;②胆红素进入肝细胞胞浆后与Y蛋白或Z蛋白结合,并运至内质网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③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小管排泄入胆汁中。 10.胆汁酸和胆素原肠肝循环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均系代谢物在肠道与肝脏之间的循环过程。 不同点:①在胆汁酸肠肝循环中,由肝脏分泌到肠道的各种胆汁酸一起排入肠道。而胆色素肠肝循环中,肠中产生的胆素原10%-20%被肠重吸收,其中大部分又以原形重新随胆汁排入肠,仅小部分进入体循环从尿排出;②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可使有限的胆汁酸库存循环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没有任何生理意义。 11.简述胆红素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80%以上源于衰老红细胞释出的血红蛋白的降解;②其余来自其他铁卟啉类化合物。去路:①胆红素入血后与清蛋白结合成血胆红素(又称游离胆红素)而被运输;②被肝细胞摄取的胆红素与Y蛋白或Z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称为肝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③肝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无色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小部分胆素原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其余的大部份又被肝细胞再分泌入肠,构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④重吸收的胆素原少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由尿排出。 12.试述三种黄疸时血、尿及粪中胆色素的实验室检查变化。 指标 血清胆红素 浓度 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尿三胆 尿胆红素 尿胆素原 尿胆素 粪便颜色 正常
<1mg/dl 极少 0-0.7mg/dl
- 少量 少量 正常 溶血性黄疸
- ? ? 深 阻塞性黄疸
>1mg/dl ??
++ ? ? 完全阻塞时白陶土色 肝细胞性黄疸
>1mg/dl ? ?
++ 不一定 不一定 变浅或正常
第十八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 思考题 1.B族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组成辅酶,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联系客服:cand57il.com当前位置: >>
不饱和脂肪酸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⑧谢己工工誓女莓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丕丝独盥堕酸丝笪超氢丝堑蝗丝堕的剑备塑性亟盟窒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旦查型兰焦鲞塾蕉 圭生!蕉型墼蕉学科专业 所在学院麴堑垡堂药堂瞳提交日期2QQ9生垒旦12旦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饱和脂肪酸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摘要过量的活性氧的产生容易损害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质、 核酸等,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如炎症、糖尿病、癌症和神经变性性疾 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类能够专一清 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金属酶,在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被广泛的用作药用酶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然而,由于SOD 存在半衰期短、稳定性差、不易透过细胞膜等缺陷,实际应用价值受 到了极大的限制。 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法用亚油酸和仪.亚麻酸修饰 Cu,Zn.SOD,以期提高SOD的稳定性和亲脂性。对修饰后SOD的活 性保持率,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稳定性,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研究表明,亚油酸和0【.亚麻酸较大分子物质修饰SOD活性保持率高,修饰后SOD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蛋白酶 水解稳定性显著提高,特别是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也增大了。这说明不 饱和脂肪酸修饰SOD可以增强其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望作 进一步药学性质研究。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不饱和脂肪酸,化学修饰,稳定性,油水 分配系数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Zn-SUPEROXIDEDISMUTASE COVALENTLYMoDIFIEDBY PoLYUNSATURA,rED I诌TTY ACIDSABSTRACT,”1.‘^●●1 hegeneratmnto0texceSSlVereactlVe oxVgens19eclesinhuman,leading such andassignificant damage of cellular biomoleculesproteins,lipids and nucleic,is implicated in the initiation of many human diseases.In thissense,progressioninflammation,diabetes,cancer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aredirectly mediat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verproduction. dismutasesareSuperoxideessentialmetalloenzymesthateliminate superoxide radical,and thus protect cells from damage induced by free radicals,which have been proposed pharmaceuticalsfor preventingas anidealand treating thesediseases.Unfortunately,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OD was limited byits short plasma half life less than 6 min invivo,insufficientstability,and cell membraneimpermeability.II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nthis study,ChemicallymodifiedCu,Zn-superoxidedismutase(SOD)with linoleic acid and 0c―linolenic acid wereachieved through two different synthetic methodstoimprove thestability and lipophilicify.Higher enzymatic activity retained has been observed compared with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modified SOD.The stabilities of the modified enzymetoheat,acid,alkali,and pepsin and trypsin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andits apparentoil―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 wasalsoevaluated.Enhanced heat stability,acid and alkali resistance, anti―pepsin,and anti―trypsin stability of the modified SOD were observ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apparent oil―water partitionnatureone,especially thewascoefficientincreased.The modified and beRerresultsindicatedthatpolyunsaturated with enhancedfatty acidsstabilitiessuperoxidedismutasesbioavailability were promising for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investigation.KEY_●WORDS:superoxide dismutase,polyunsaturated● ●●fatty●一acids,chemical…modification,一一一●Jstability,oil―Waterpartitioncoefj[icienIII 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浙江 工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 法律责任。作者签名:问右-驯日期:母j月 矽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 2、不保密r-1。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胡岛例,J日期: 日期:,玛叼B,月<]日 1圈 浙江-T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引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 物体内的金属酶,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的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它最初由Mann和Keilin于1938年从牛血中分离出来,由于含有铜离子, 被称为血铜蛋白。1969年McCord和Fridovieh发现SOD具有特异性清除超氧自 由基(02‘)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的 研究,从而正式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l】。目前证据表明,SOD的存在对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缺血再灌流综合症具有明显疗效 【2训。此外在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预防衰老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5-8】。因此,SOD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生化药物【91。1.2SOD的种类和分布SOD属于金属酶,其性质不仅取决于蛋白质部分,而且还取决于结合到活性 部位的金属离子。按其所含金属辅基的不同,这些SOD至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Cu,Zn.SOD、Mn.SOD、Fe.SOD和Ni.SOD[101。四种酶都可催化02-歧化成H202和 02,但性质有所不同,其中Cu,Zn.SOD与Mn―SOD、Fe.SOD差别较大【ll】,而 Mn.SOD与Fe.SOD却差别比较小,Ni.SOD与上述三种SOD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差别较大【12,13】。1.2.1 Cu,Zn-SODCu,Zn.SOD最初是由Mann和Keilin分离得到,并由MeCord和Fridovich发现 浙江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其生物活性。含有Cu和Zn,呈蓝绿色,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动物 血液(主要有猪i牛、羊、禽类)、牛肝、猪肝、牛心、菠菜叶、面包酵母、刺 梨等动植物体内均含有Cu,Zn.SOD。在某些原核生物中,如Caulobactercrescentus、Haemophilusinfluenzae中也发现YCu,Zn.SOD[14】。目前国内外开发的SOD绝大多数都是Cu,Zn.SOD,他们分别来自动物血液、 猪肝、野生刺梨。我国动物血液资源丰富,从血液中提取SOD符合国情,有实用 价值。植物中SOD含量也很丰富,如大蒜、辣椒、蔬菜等,均有一定的开发价值。1.2.2Mn.SoDMn.SOD是由Keele、McCord和Fridovich首先分离得到。含有Mn,呈紫红 色,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质中。人和狒狒肝细胞的胞液、线粒体 内及某些真核生物的叶绿体中也有一定的含量。1.2.3 Fe.SoDFe.SOD是由Yost矛IFridovich首先分离得到,含有Fe,呈黄褐色。Fe.SOD一 般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于线粒体中,近年来陆续发现在某些真核生物, 例如一些真核藻类,甚至在某些高等植物,如油菜、柠檬、银杏和水百合等体内也存在Fe.SOD。1.2.4 Ni-SODNi.SOD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又一种SOD,它最初是由Youn等从Streptomyces spp中分离得到,目前也只有在链霉菌中才能分离得到这种新型的SOD[15,16]。 实验表明,不同生物SOD含量不同。以红细胞为例,各种动物红细胞中 Cu,Zn―SOD活性大小,依次为鼠(330 U/mL)>兔(316 U/mL)>牛(286 U/mL) >猪(200 U/mL)>人(155 U,mL)>鸽子(100 U/mL)>鸡(71 U/mL)。即使同 一生物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位,其含SOD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差2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别。以人体为例,肝脏中的Cu,Zn-SOD含量最高,肥大组织最低;Mn.SOD也以 肝脏中含量最高,红细胞中不含Mn.SOD[171。1.3SOD的理化性质SOD在受到外界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时,也会像一般的酶蛋白分子那样 发生亚基的解聚、变性或其他方面的构象变化。当然,伴随着结构的改变必然导 致酶活性的下降或丧失。与一般酶相比,SOD在承受上述种种变性因素的攻击方 面表项出异常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金属辅基的存在。SOD的部分理化性质见表1.1。1.3.1热稳定性SOD的辅酶是金属辅基,因此对热比较稳定,是目前发现的热稳定性最高的 球蛋白之一。从牛血中提取的Cu,Zn.SOD在75℃下加热数分钟,其活性损失很少 【18】,在提纯Cu,Zn.SOD的方法上提供了加热法除杂蛋白等改进工艺及进一步的研究依据。1.3.2pH对SOD活性的影响一般认为SOD在pH 5.3"-'9.5范围内,其稳定性较好,对pH不甚敏感。Salin等报道Cu,Zn-SOD在pH 5.3"-'9.5范围内基本稳定,在此范围内可见紫外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波几乎不会发生改变,显示较强的结构稳定性【19】。李泽浩报道在pH 为3.6时,Cu,Zn.SOD中的Zn要脱落95%,在pHd'于6.0时Cu的结合位点仅要移动, pH大于12.2时,SOD的构象发生不可逆转变,从而导致酶活性丧失f20j。这与酶辅 基为金属辅基关系极大,如果除去Cu、Zn、Mn、Fe、Ni等金属离子,其稳定性 也大大降低。1.3.3某些变性剂对SOD活性的影响3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氯仿一乙醇可以使Mn.SOD活性丧失,但不会影响Cu,Zn.SOD的活性。B.巯 基乙醇可以使Cu,Zn.SOD失活,但不会影响Mn.SOD的活性。金属螯合剂EDTA 非常容易同金属离子结合,使酶失活。尿素对SOD的活性影响也很大,一般6 mM 的脲就可以使SOD开始变性失活。1.3.4SOD的紫外吸收SOD具有特殊的紫外吸收峰,它在280 nlTl处没有吸收峰,这是因为分子中酪 胺酸和色氨酸含量很低的缘故。表1-1 SOD的理化性质Table 1-1 The physicolchemical property of SOD1.4SOD的化学结构1.4.1一级结构与序列同一性 迄今为止,人类至少已经完成全部氨基酸序列分析工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共 二十个,其中七个是Cu,Zn.SOD,分别来源于牛红细胞【2I】、人的红细胞【22】、马肝 【231、面包酵母【241、箭鱼肝、菠菜叶、果蝇;四个是Mn.SOD,来源于大肠杆菌【25】、嗜热杆菌B㈣、人肝和S.Cerevisae;一种是Fe.SOD,来源于Pleiogathi。通过对4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种来源的Mn.SOD和Fe-SOD进行的N.末端序列分析【27。29】揭示了这两类SOD在 氨基酸序列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从而判断进化上可能来源于同一祖先。 Cu,Zn.SOD与上述两类SOD没有这种进化上的相关性,但不同来源的Cu,Zn-SOD之间却呈现出明显的进化保守性和高度的序列同一性。在人和牛红细胞Cu,Zn.SOD之间,全序列同一性高达80%,在人、牛和马三种来源的酶之间, 全序列同一性为74.5%,而酵母与牛红细胞Cu,Zn.SOD之间,同一性也高达55%,同时考虑四种不同来源Cu,Zn.SOD,全序列同一性为49.6%。从这四种来源的细 胞色素C的序列同一性为55.7%【30l。细胞色素C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典型蛋白质,所以说,Cu,Zn.SOD也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酶。 Cu,Zn.SOD的结构同一性还进一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与金属辅基Cu、Zn相连接和参与肽链内部二硫键形成部位附近的氨基酸残基都相同。在牛红细胞活性中心,另外有2个H,与酶活性无直接关系。在酵母Cu,Zn.SOD中,这两个H 被取代了,而6个与活性直接相关的H却一个不缺‘23’261。(2)氨基酸序列中都有 一个超可变区,共有23.35个残基。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个超可变区位于 分子的主要结构的表面,可能与酶的免疫性质有关【勿。与此相对应的是,C末端 有一个序列同一性程度更高的区域,在此区域中都有一个精氨酸残基。(3)富含 甘氨酸残基是Cu,Zn.SOD氨基酸组成的一个共同特点,也是与Mn.SOD、Fe.SOD 氨基酸组成上的重要区别之一【211。 甘氨酸的存在对于蛋白质肽链的折叠和形成发夹状结构有关【31431。牛红细胞 Cu,Zn.SOD的主要结构特征是八股反平行的伊折叠,这当然是与甘氨酸的存在 和均匀分布有关。这一特性在人、马肝和酵母的Cu,Zn.SOD中都保留下来了。人、马和酵母中的甘氨酸的数目分别为25、26和21,而且其中的19个是均匀分布在相同的位置上。这意味着Cu,Zn.SOD之间不仅在一级结构上,而且在空间结构上也具有相同性,事实也正是如此。生命体系在设计SOD的结构时至少通过三条途径以确保清除02咱由基功能的顺利发挥。其一是采取金属辅基形式的多样性,这样一旦某类SOD的合成由于其金属辅基的缺乏而受阻时,就可以 由另外一类SOD来补偿;其二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防止发生变异;其三是在 与催化活性直接有关的部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结构同一性,以利于催化功能的顺利 进行。5 浙江工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1.4.2三维结构 X一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对牛红细胞Cu,Zn-SOD的三维结构提供了详细可 靠的信息。在这方面,1972年Richardson实验室首先获得了可供x一射线晶体结 构分析的单晶【34】。1974年得到了5.5 A粗分辨率的电子密度图,表明该酶的两个 亚基结构上是相同的,整个结构由伊片层组成,几乎没有Q.螺旋成分【3引。1975 年获得的3 A分辨率电子密度图可以分辨肽链骨架的走向和金属配位体的组成, 进一步表明两个相同亚基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的疏水相互作用而缔合【361。肽链内部 由半胱氨酸C55和C144的.SH基构成的二硫键对亚基的缔合起重要作用。整个结 构特征是由八股反平行的∥折叠围成的圆桶状结构,称之为伊桶(,8-barrel),其 一侧尚有两个无代表性结构的环。由x.射线结构分析计算出整个结构含5%的Q. 螺旋和45%的反平行∥折叠结构。在每个亚基中,Cu分别与四个组氨酸残基 (H44,46,61,118)配位,而Zn则与三个组氨酸(H61,69,78)和一个门 冬氨酸残基(D81)配位。Cu,Zn之间相距约6 A。根据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给出的每个亚基中151个氨基酸残基的Q一碳原子和金属结合位点的分子坐标【3¨, 据此可以构筑起一个牛红细胞Cu,Zn.SOD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 Mn.SOD、Fe.SOD、Ni.SOD和Cu.Zn.SOD在一级结构上明显不同,在空间 结构上也表现出差异,如图1.1、1.2、1.3和1-4。Fe.SOD[38,39】和Mn.SOD[加】的 圆二色性谱表明,这两类SOD含有较高程度(>32%)的c‘.螺旋结构,较少夕折叠, 整个结构比较紧凑。初步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41。431表明Fe.SOD和Mn―SOD 每个结晶学不对称单位是一个酶分子,而Cu,Zn―SOD则是由两个酶分子(四个亚 基)组成。表明晶体堆积程度不同,而且各种来源的Fe-SOD、Mn.SOD与牛红细 胞Cu.Zn。SOD的单晶胞参数也各不相同,可以肯定在整个空间结构上Fe―SOD、 Mn.SOD与牛红细胞Cu,Zn.SOD、Ni.SOD将有明显的不同。6 浙江工业大学硬±学位论文图1-2Mn-SOD结构示意图Figure 1-2Tile structure ofMn-SOD 新ⅡT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4Ni-SOD结构示意图Figure 14The 8tlRlCtul_eofNi?SOD43活性中心 在3 A分辨率的基础上,1980年获得的2 A分辨率电子密度图,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牛红细胞cu.Zn.SOD活性中心附近位置的排列舭】。结合底物02。的是 一个椭球形“口袋”,长1 5A,宽9A,深6A,口袋外缘一边是由苏氨酸T135, 甘氨酸G136,丙氨酸A138和甘氨酸G139组成,另一边由甘氨酸G 59,脯 浙江工业大学硬±学位论文氨酸P 60,组氨酸H 61以及苯丙氨酸F 62和天冬酰胺N 63组成,赖氨酸K 134和精氨酸R 141的侧链构成口袋的两侧,口袋底部排列着cu。矗,天冬氨酸D 81,以及H118、H44、H78和H 69。在已知一级结构的全序列的四个cu.Zn―SOD中,上述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方式都相同。高分辨率的‘H核磁共振(NMR)研究已经证明,人红细胞的㈣、酵母【删和麦胚的Cu√Zn.SOD[47]与牛红细胞cu,Zn.SOD的活性中心构象是相同的。上述不同来源的cu,Zn.SOD 中与组氨酸咪唑环上C.2质子有关的核磁共振信号其化学位移明显相同,而且组 氨酸质子的滴定行为以及除去金属辅基后的酶蛋自在重组时所引起的吸收光谱 的变化也都相同【”I,这表明活性中心确实具有相同的环境,同时也肯定了上述活 性中,Ii,的排列方式对于发挥催化功能是很关键的。 对SOD中金属辅基配位场几何构型研究是讨论活性中心结构的另一方面, 主要应用顺磁共振(EPR),NMR、化学修饰结合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 cu是与四个组氨酸残基咪唑环的N原子构成近似四方平面的配位结构,cu和 zn之间通过共同连接组氨酸H 61而形成所谓的“咪唑桥”结构,见图1-5。 Mn.SOD、Fe.SOD和Ni.SOD活性中心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囤1-5牛红细胞cuZn.SOD活性中心的“眯唑桥”结构示意图Figurel 5The active site residue*ofCu,Zn―SODofbovineerythrccytes 浙江I业大学碗±学位论文●l ●●●●●?、”<絮●●●FigureI-6The a“ive site+~。‰:一√●、● ●㈡.t.??:商削l巧AnabaenaspMn-SOD活性中心结构示意图r髑du%ofMu-SODofAnabaenasp● ●●j● ●● ● ● ●I.、0、。.●●●●0?●、 ●●●●●圜1―7 Therrnosynochococcus elonagtus F争SOD活性中心结构示意图Figurel4The active siteresiduesofFc-SOD ofThenaosyn∞hococcus*lonagtus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图1-8Streptomyces seoulensisNi―SOD活性中心结构示意图Figure 1-8 X-ray stmctIlre of the active-site region ofNi-SOD from Streptomyces seoulensis在应用组氨酸C.2质子交换技术【49,50]和丫.射线扰动角关联技术151,52]研究酵母 Cu,Zn.SOD中金属与酶蛋白的配位关系后,有人对活性中心的“咪唑桥”结构提出 了不同看法,认为H 63很可能单独与Zn配位。由于不同来源的Cu,Zn-SOD之 间具有结构的同一性,所以推测由酵母酶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其它来源的 Cu,Zn.SOD,即酶的活性中心不一定呈现“咪唑桥”结构特征。 当然,“咪唑桥”结构的提出是基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而酵母酶的工作 是基于溶液构象研究,晶体结构与溶液构象之间出现某些差别是可以理解的,更 重要的是“咪唑桥”活性中心绝非刚性的固定结构,而应该是一种柔韧的灵活的连 接方式,任何化学,物理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它,而这种若接若离的结构灵活性可 能正是酶发挥催化功能所必需的。 EPR和电子能谱测定153,.54]Cu,Zn.SOD中Cu的超精细偶合常数么ll为O.143 cln~,这是典型五配位Cu络合物的值,而NMR对Cu,Zn.SOD水溶液中水的质 子交换弛豫时间测定【55,56】,发现Cu与组氨酸咪唑环N原子构成的四方平面配位 场的轴向位置上还结合有一分子水,从2 A分辨率电子密度图上也发现Cu的轴 向位置上有一水分子的吸收峰,而Fe―SOD和Mn.SOD的金属离子上也都结合有 一个水分子,这一水分子的存在可能与催化机理有关。对Fe.SOD的化学修饰表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色氨酸残基是与Fe形成配位关系的,EPR和NMR研究揭示了Fe-SOD和 Mn.SOD中的金属离子是处于高自旋态的三价铁Fe3+和]Vl__r13+,但有关这两类酶 活性中心的结构细节目前所知甚少。 1.4.4氨基酸残基与酶活性1.4.4.1组氨酸组氨酸是首先被发现与金属辅基Cu和Zn相连且与酶的催化活性直接相关 的氨基酸残基。这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实验证据:一是光敏氧化失活;二是化学修 饰失活;三是辐射失活实验。 在有光敏染料亚甲兰存在下,去Cu,Zn后的酶蛋白经光照后组氨基残基遭到破坏,这时再加入Cu、Zn重组,酶活性不能恢复【571。用组氨酸特异性试剂重氮1H.四唑(DHT)修饰发光细菌中提取的Fe.SOD,发现经过DHT修饰后的酶完 全失去活性,而且去Fe后的酶蛋白经修饰后再加入Fe就不能重组复活。李益新 等对牛红细胞Cu,Zn.SOD的重组研究表明,去除Cu,Zn后的酶蛋白经较低剂量丫.射线照射后就丧失了再与Cu,Zn重组复活的能力。1.4.4.2芳香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主要指色氨酸和酪胺酸。牛红细胞Cu,Zn.SOD中含有2个酪 胺酸,没有色氨酸,而人的Cu,Zn.SOD中含有2个色氨酸,用化学的或光学的方法使这些残基氧化破坏后,并未引起SOD活力有大的改变。这表明芳香族氨 基酸并不直接与酶活力有关。1.4.4.3半胱氨酸和SH基Malinowski和Fridovich[581用对一氯汞苯磺酸修饰半胱氨酸的SH基后,发现 牛红细胞的、麦胚的和猪的Cu,Zn―SOD并不丧失活性,对鸡肝Cu,Zn-SOD的修 饰也得同样结果。顺丁烯二酰亚胺氮氧自由基旋标记物可以特异地与蛋白质分子12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半胱氨酸SH基结合,并根据SH基所处不同环境给出特征性的ESR波谱,李 益新【59】对细胞Cu,Zn-SOD的游离SH基进行自旋标记,只能给出弱固定化的ESR 信号,表明该.SH基并不是包埋在蛋白质分子疏水内部而是位于比较接近溶剂的 表层中,标记后的酶仍然有酶活性,其紫外图谱也未发生大的变化,表明SH基 与酶的活性无直接联系。1.4.4.4精氨酸1975年对牛红细胞Cu,Zn-SOD的X.射线晶体结构就发现有一个精氨酸 R141是位于溶剂接近酶活性中心Cu的通道口上,与Cu相距约6 A,但是真正 确认精氨酸与酶活性有关则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化学修饰实验。 由于精氨酸本身带正电荷,可以诱导02’负离子进入活性中心,并可在催化 过程中提供质子,使催化速度大大加快。用精氨酸试剂丁二酮或苯乙二醛进行修 饰,可使Cu,Zn―SOD的活力丧失99%以上,而且探明这个精氨酸在啤酒酵母提 取的Cu,Zn.SOD中为R143,对应于牛酶中的R141,前文已经提到这个关键性的R 141为目前己知氨基酸序列的所有Cu,Zn.SOD所共有,位于超同一性的C末端区域内。 Koppenol[删分析了Cu,Zn.SOD活性中心部位的电荷分布,考察了精氨酸对 于催化活性的重要性。比较R141被修饰前后活性中心部位的电势分布图可以看出,当R141被修饰后中和了活性中心大部分的正电荷,对吸引02。催化歧化反应十分不利。1.5SOD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1.5.1SOD的生理功能四类超氧化物歧化酶都能催化0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202和02, Cu,Zn.SOD催化歧化反应式如下: Cu2++02‘_Cu++02 Cu++02。+2H+_Cu2++H20213 浙江工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总反应式为:02。+2H+_H202+02 SOD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以自由基02‘为底物的酶,它在维持生物机体内02’产生与消除的动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所有氧自由基中的第一个自由基,但可以经过一系列反 应生成其它较活泼的氧自由基(?OH、H202、RO、R02及ROOH)【6l】。02‘在水溶 液中的存活时间约为1秒,在脂溶性介质中的存活时间约为1小时,因而它有足 够的时间扩散到较远的距离,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它氧自由基,可对细胞内的 膜脂、蛋白质、酶、核酸和线粒体等进行广泛的攻击,因而产生了极大的毒害作用,可引起溶酶体裂解,线粒体衰老,染色体断裂和膜脂崩溃等。而SOD的作用就是专一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62,63】。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要通过 02‘的产生与清除来维持有利无害的、生理性低水平的、稳定平衡的02’浓度。SOD 清除02。的能力与其含量的多寡有关。生物体合成SOD常受02‘浓度的影响,例 如经常处在02分压较高的环境中生物体内02’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在02。的诱导 下,SOD的生物合成能力增高。必须指出的是,SOD清除02’的能力总是有限度 的,如果02。的产生超过SOD清除02。的能力,就会发生02"对机体的危害。另外,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SOD活性降低,也会打破这种平衡,造成对机体的损害。正是SOD这一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和深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其化学性质、生物 学功能、分子结构、药理、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1.5.2SOD临床应用研究1.5.2.1早产儿氧中毒SOD作为药物在美国、日本等地已经批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用于治疗早 产儿氧中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对33例早产儿通过气管表面吸附给药,剂量分别为2.5 mg/kg和5 mg/kg,fE,JN48h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天,检测分析各项指标,研究用药的安全性和动力学特性【641。结果显示,血清中的SOD浓度在 第3天时达到最大,早产儿肺和气管的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有明显缓解,所有参试14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儿童均表现出良好的用药耐受性。目前临床上正对SOD预防由于呼吸困难引发 的支气管发育异常的有效性进行研究。1.5.2.2神经系统疾病Pazos等【65】研究发现SOD突变体与家族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FALS)有 关,突变体Cu,Zn.SOD酶可以催化氧化反应引起神经病理性损害导致FALS。治 疗FALS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等,但SOD是一种最有潜力的药 物m】。另一个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帕金森病,对早期和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血液中的 SOD活性检测发现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体内SOD活性显著下降,并与病史长短呈 负相关,而抗氧化机制的损伤可能是帕金森病形成的原因【671。Jenner等【68】对氧中 毒造成的脑损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在大脑中铁含量改变,线 粒体功能受损,抗氧化保护系统改变(主要是SOD和谷胱甘肽减少)。1.5.2.3对爱滋病的辅助治疗Edeas等【69】研究发现,Clastogenic因子(CFs)在感染爱滋病的早期对基因表达 调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SOD能抑制CFs因子从而消除病毒诱导因素。在感染 爱滋病早期如果能将SOD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将大大延长潜伏期。三叠 氮二脱氧胸苷是目前治疗爱滋病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毒性大,应用受到限制。 三叠氮二脱氧胸苷的治疗往往伴随着氧化损伤,进而引起组织细胞功能紊乱, SOD作为其辅助用药有助于爱滋病的治疗【.70】。1.5.2.4对其它类型疾病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SOD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唐煦等㈣研究提示人血清中高铜,低锌,高铜/低锌比值,以及Cu,Zn.SOD活性降低与恶性肿 瘤的发生有关。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失衡有密切联系,表 现为机体氧化应急损伤的亢奋状态和抗氧化能力的减弱。杨军等【721提出Cu和/15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或Zn的缺乏,导致Cu,Zn-SOD活力下降,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另一生化机制。 SOD对各种炎症、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亦有重要影响。至于SOD在大量临 床应用实验中产生的副作用可能是SOD纯度不高引起的,使用高纯度的SOD和 合理的给药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副反应。 SOD在化妆品及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据悉国内外不少化妆品添加了SOD,如康妮SOD,大宝SOD蜜等。作为化 妆品的添加剂,SOD的作用主要是【73】:①有明显的防晒效果,SOD可有效防止 皮肤受电离辐射的损伤;②有效防治皮肤衰老、祛斑、抗皱、起抗氧化酶的作用; ③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防治皮肤病有一定疗效;④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形成的作 用。研究证实外源性SOD能够渗入皮肤进入体内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和过敏现 象。 SOD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有:①作为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如作为添 加剂加入保健食品口服液、酸奶、啤酒等;②作为抗氧化剂,抑制过氧化酶的作 用,如用于果蔬菜后保鲜。 虽然SOD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广泛应用,但是由于SOD存在体内半衰期 只有约6min[741,稳定性差,容易失活,异源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口服易被蛋白 酶水解等缺陷。因而无论作为药用酶还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化妆品用,其实际效 果并不理想【751。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酶工程方法,对SOD进行化学修饰均取 得了比天然SOD性质优越的修饰酶。1.5.31.6SOD化学修饰研究进展化学修饰是增强酶稳定性,降低免疫原性,改善其药学性质,以及增强其功 能的有效方法。成为当今酶结构与功能改进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酶分子中可供修 饰的功能基团主要是:氨基、毓基、胍基、咪唑基、酚基、羟基和吲哚基等,对 SOD来说,目前主要限于Cu,Zn―SOD的氨基和胍基。16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1SOD活性部位修饰 用化学修饰的方法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已成为~种重要的手段,酶的某些基团被特异性试剂修饰后性质会发生改变,由此推测这些基团与酶活性关系。 Forman等【761用亚甲蓝和选择性的组氨酸修饰剂重氮氨基苯磺酸酰胺修饰组氨酸 残基表明,组氨酸为SOD活性所必需。Malinowski等【77】用苯乙二醛和丁二酮对 SOD的精氨酸进行修饰发现,精氨酸残基为Cu,Zn―SOD活性所必需,Mn.SOD和Fe.SOD的活性则与精氨酸残基无直接关系。1.6.2SOD非活性部位赖氨酸的修饰化学修饰SOD非活性部位的重要作用是在保持SOD活性的同时,克服酶的 缺陷,增强酶的功能,提高实际应用效果,扩大应用范围等。目前对SOD的修 饰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来源的Cu,Zn.SOD非活性部位赖氨酸。主要的修饰剂有 聚7,--醇、白蛋白、脂肪酸、伊环糊精、粘多糖、硼酸等[78,79】。以上研究证实,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OD的稳定性、延长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更有利于实际应用。但是至今化学修饰SOD的产品多用 作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而作为临床治疗药物却一直无法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传统修饰剂修饰后的SOD虽然半衰期显著延长,但是SOD肾小球滤过率高,难以在体内维持药效;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无法被靶细胞吸收;以及容 易被自身歧化产物H202抑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来对SOD化学修饰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开发新的修饰剂改善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同时新的修饰方法也不断被开发,如:采用两种修饰剂修饰同一SOD分子,发挥他们的协同作用。1.6.2.1聚乙二醇修饰SOD聚乙二醇是一种水溶性强且无毒的线性分子,按引发剂的不同能够得到具有 两个羟基末端的双功能聚乙二醇或只有一个羟基末端单功能聚71--醇(M.PEG), 目前用于SOD修饰的聚乙二醇主要是分子量为5000的M.PEG.5000。PEG修饰的 SOD就是对SOD赖氨酸残基的NH2进行修饰,修饰的合成路线有以下三种:17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on二艇,众?‘众R2.眦on+o人阻一少O Q磐s一….j l、PEG―CH20H――――――=――――=―善PEG.COOHH202Mn02/CH2CI,N‘OH o DCCl嘲一审O掣‰们娟G路线I-3制备PEG―SODScheme 1-3 Preparation of PEG-SOD路线1.1的方法得到的修饰SOD氨基修饰率达到80%,酶活力保持75%,且可 以降低酶的免疫原性,同时增加了对蛋白水解酶的抵抗能力,提高在体内的半衰 期(Tl也为40d"时)180],但这种合成方法引入有毒的三氯均三嗪而限制了修饰产 品的应用。路线1.2的方法可以使酶活力保持95%以上,但反应时间太长,修饰 产物易酶解,另外原料也不易获得,所以应用时有一定的困难【811。路线1.3的方 法可以使酶活力保持90%以上,但反应步骤太长,操作繁琐,应用颇为不便‘821, 另PFPEG修饰SOD的方法的共同问题就是修饰产物分子量增大很多,使其体内吸 收性更差。 用聚乙二醇修饰SOD其反应条件温和,酶活性保持较好,修饰后蛋白酶水溶18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较好,同时,PEG免疫原性降低,半衰期延长,有较好的生物相溶性。目前, PEG.SoD已投入工业生产,在Sigma公司已有试剂商品出售。 1.6.2.2右旋糖苷修饰SOD 近年来,右旋糖酐(DEX)和聚蔗糖修饰SoD的研究进展迅速【83_881,采用不同 分子量的右旋糖酐和聚蔗糖修饰不同来源的SO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法修饰的 SOD较好的保持了酶的活性(达81%),并且在耐热、酸碱和抗酶蛋白水解能力等 方面均优于天然酶,且修饰后的分子量显著增大,产物容易分离。缺点是修饰酶 的免疫原性有所增强,修饰操作复杂,反应难于控制,反应原料毒性较大。反应 路线如下:。R_砭/ NaI .oH 401厂… /CHoIC。HOSOD-NI-12NRlOH墨子暑/oH’oHcNBr伽人丫伽/O―coNH2OHSOD―NH2s…℃一D-N扯≥R路线l-4制备DEX.SODScheme 1-4 Preparation of DEX―SOD1.6.2.3月桂酸修饰SOD阎家麒[89,90】用月桂酸(LAA)修饰SOD,氨基残基修饰率达80%,活性保持 在90%(比活力6000U),这种修饰方法路线简单,操作方便、原料易得且价格低 廉。修饰后的SOD的稳定性有较大提高,修饰后SOD在20℃可保持2―3年, 而未修饰在相同条件下只能保持3.5月;在体内保留时间较长(Tl陀为15小时); 无免疫原性;且容易透皮吸收,使其在外用化妆品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合成路线如下:RCOOH―SOCl2 RCOCl等SOD-NHCOR路线1.5制备L气A.SODScheme1-5 Preparation ofLAA-SOD19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2.4低分子肝素修饰SOD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粘多糖,具有抗凝血酶和抗炎活性,临床上 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肺栓塞,急性缺血性座中等。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活化 LMWH,然后与Cu,Zn.SOD共价结合可以制得LMWH.SOD。通过结合两种生物 活性分子旨在改善酶的药学性质,如延长半衰期、降低抗原性、增强抗炎活性等。与未修饰SOD相比较,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岛素稳定性增科911。齐敬总等【蜘进一步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通过LMWH修饰SOD以期在改 进SOD性能的同时,对SOD在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辐射损伤的应用中发 挥LMWH的协同作用。该修饰方法原料易得、中间体稳定、反应温和、操作简 单,主要缺点是高碘酸钠氧化活化LMWH时生成不同分子量的醛,制得的 LMWH.SOD分子量不均一。 1.6.2.5褪黑素等修饰SOD 褪黑素(malatonin,MT)是一种主要在松果体合成的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 活性,能调节生物节律、改善睡眠以及抗氧化、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等作用【931。 借鉴免疫学中MT免疫原的制备方法,以甲醛为偶联剂,可以实现MT与SOD 的偶联。修饰后每个SOD分子上连有6-9个MT分子,酶活性保持率为60%, 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明显增强【941。研究表明,修饰后MT的活性几乎完全保留, SOD活性增强,有望成为防治中风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常规用药。 Takenaga等【95】将SOD和卵磷脂(PC)合成为卵磷脂化的SOD(PC.SOD), 结果显示PC.SOD在血液中半衰期延长,对细胞膜和组织吸附能力提高,静脉注 射PC.SOD能加快脊髓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此外,PC.SOD能逐渐聚 集于受伤部位清除过量氧自由基,能使神经保护因子的产生和HIF.1et基因表达 增加。应用羧甲基纤维素纳(CMC)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修饰SOD后,抗炎活性 比天然SOD分别提高了2.4倍和2倍,血浆半衰期从4.8 min延长至34.7 h和6.6 ht96,971。甘露聚糖经Nal04氧化活化修饰SOD,修饰后SOD抗H202失活能力增 强了560多倍,抗炎活性增强了2倍,血浆半衰期从4.8 min延长至1.7 h,而且 具有刀豆球蛋白a识别能力【98l。 综上所述,利用酶工程的原理对SOD进行化学修饰,可使酶的物理化学性 浙江工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质发生一些有益于药用的变化。现今SOD的化学修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 向:(1)新的修饰剂的开发:寻找或合成没有生物毒性,且具有一定的生理药理 功能的修饰剂,以求发挥其与SOD的协同作用,同时要求修饰剂在修饰过程中 对SOD活性的不利影响尽可能低。而带负电荷的修饰剂因为有助于降低SOD在血液中的消除率,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2)新的修饰方法的开发:可以用合适的交联剂对体内的抗氧化酶系SOD、CAT、过氧化物酶(POD)进行交联, 以降低H202对SOD的底物抑制作用。也可以将SOD与其他具有抗炎活性,抗 血栓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酶结合,发挥他们的协同效力。(3)修饰酶新的应用方 向:如开发成为病理指示剂。我们可以根据应用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修饰剂 和不同的修饰方法,选择性地对SOD进行定向改造,为其应用开拓出广阔的领域。1.7不饱和脂肪酸简介亚油酸(1inoleic acid,LA),即9,12一十八碳二烯酸,a.亚麻酸(alpha.1inolenic acid,ALA),即全顺式9,12,15一十八碳三烯酸,两者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不饱和脂肪酸。按照羧基远端的碳原子编号定位方式将不饱和脂肪酸分类,LA和ALA分别属于n-6,n-3族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LA 和ALA只能通过食物供给,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因此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们 主要以复合脂的形式存在于机体组织当中,部分作为人体内某些活性物质的前体 物质,少量以脂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液当中,微量部分以自由脂肪酸形式与血浆清 蛋白结合,成为脂肪酸在体内运输载体。人体自身酶可以将亚油酸转化为花生四 烯酸,将仪.亚麻酸转化为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t991,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肿瘤作用【100,101】、降血糖作用、降血压作用‘102,103】、抗炎作用[104,105】、免疫和抗衰老作用等。这可能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保护细 胞免受攻击【1061。 基于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和抗氧化活性,本文用小分子亚油酸和a. 亚麻酸作为修饰剂是本研究的特点。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活化不饱和脂肪酸 并修饰SOD,对其性质进行初步鉴定,不仅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备较2l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其中N一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修饰 SOD反应条件温和,LA.SOD、ALA.SOD活性保持率分别为1 04%和98%。两 种修饰方法制备的修饰SOD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蛋白酶水解稳定性显著 增强,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增大。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McCord JM,FridovichI.Superoxide dismutase:Anenzymic function foreryroeuprein[J].J.Biol Chem.,1 969,244:6049―6052. 【2】SalinML,McCordJM.Freeracicalsandinflammation-protectionofphagocytosing leukocytes by superoxide 13 19.1323.dismutase[J].JClin Invest.,1975,56:【3】Wiedau-Pazos M,GotodismutaseinJJ,Rabizadeh S,et a1.Altered reactivity of superoxideFamilial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J].Science,1 996,271(5248):515-518. [4】邱晓阳,公茂青,王延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大鼠脑细胞水肿及脑组织超氧 化物歧化酶的变化[J】.中国康复,2005,9(25):248--249.【5】HuangP’FengL,Oldham EA,et a1.Superoxide dismutaseasatarget for theselective killing of cancercells[J].Nature,2000,407:390―395.【6】VanDeel ED,Lu ZB,Xu X,et a1.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 protectsstressthe heart against oxidativeFreeand hypertroph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Radic.Bi01.Med.,2008,44(7):1305-13 13.【7】Akalin FA,Isiksal E,Baltacioglu E,et a1.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gingiva in type一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chronic Oralperiodontitis[J].ArchBi01.,2008,53(1):44―52. KC,Zhang[8】KregelHJ.Anintegrated view of oxidative stress in aging:basic Jmechanisms,functionaleffects,and pathological considerations[J].Am Physi01.,2007,292(1):1 8―36.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9】Menander H,HuberKB,Orgotein W:Orgoteinthe drug version of bovine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II.A summary of clinical trial inmanandanimals.In AM Michelson,JM McCord,I Fridovich(eds).Superoxide and SuperoxideDismutases[M].London:Academic Press,1977,537-549. 【lO】 袁勤生.现代酶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 1】 Smith MW,DoolittleRF.A comparison of evolutionary rates of the twomajor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kinds ofsuperoxidedismutase[J].J Mol Ev01.,1992,34(2):175.184.【1 2】ChoudburySB,LeeJW,Davidson Geta1.Examination of nickd sitesuperoxidestructureand reaction mechanism in streptomyces seoulensisdismutase[J].Biochemistry,1999,38(12):3744-3752. [1 3】Bryngelson PA,Arobo SE,Pinkham儿,et a1.Expression,reconstitution,andmutation of recombinant streptomyees coelicolor NiSOD[J].J Am Chem Soc.,2004,1 26(2):460―46 1.【1 4】PacelloF’LangfordPR,KrollJS,eta1.Anovdhemeprotein,nle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Haemophilusducreyi[J].JBiol Chem.,2001,276(32):30326―30334. 【1 5】Youn HD,KimEJ,Roe JH,et a1.A novelnickel―containingsuperoxidedismutase from Streptomyces spp[J].Biochem J.,1 996,3 1 8:889.896.【1 6】Youn HD,YounH,LeeJW,eta1.Unique isozym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inStreptomyces gfiseus[J].Arch Biochern Biophys.,1 996,334(2):341.348.【17】郭中满,苟仕金,殷礼.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1991,21(4):45-48. [1 8】CassAnthonyEGHill H,Allen O,et a1.1H 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of yeast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Structural homology with the bovineenzyme[J].Carlsberg Res.Commun.,1 978,43(6):439.449.D.Purification ofa[1 9】Salin ML,Oesterhelt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dismutase from Halobacterium halobium[J].Arch Biochern Biophys,1 988,260(2):806―8 1 0.【20】李泽浩.应用生物化学[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 996:66.70.【2 1]Steinman HM,Naik VR,AbemethyJL,et a1.Bovine erythrocyte superoxidedismutase.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J].J Biol Chem.,1 974,249(22):7326.7338.【22】BarraD,Martini F’BannisterJr,et a1.The complete amino acidsequenceofhuman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J].FEBS Lett.,1980,120(1):53.56.,【23]Lerch K,AlrllTler D.Aminoacidsequenceof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from horse liverfJ].J Biol Chem.,1981,256(22):11545.11551.24 浙江.T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Steinman HM.The aminoacid sequence of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from bakers’yeast[J].J Biol Chem.,1980,255(14):6758―6765.【25】Fretto LJ,Ferguson EW,Stcinman HM,etcross-link acceptor 2184―2195. sites of humana1.Localization of the alpha-chain Biolfibrin[J].JChem.,1978,253(7):【26】Brock CJ,Walker JE.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Complete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aminoacid sequence ofamanganese enzyme[J].Biochemistry,1 980,19(1 3):2873?2882. 【27】 Steinman HM,HillRL.Sequencehomologiesamongbacterialand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dismutases[J].Proc.Natl.Acad.Sci.U.S.A.,1 973,70(1 2):3725―3729.[28】BridgenJ,Harris JI,Northrop F.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in superoxide Lett.,1 975,49(3):392-395. EC,Bonicel J,et a1.The N?terminal sequence ofdismutase[J].FEBS【29】Bruschi M,Hatchikian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the strict anaerobe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J].FEBSLett.,1977,76(1):121-124.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of[30]Smit JD,Pulver-Sladek J,Jansonius JN.Preliminaryorthorhombiccrystals ofsuperoxidedismutasefrom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J].J.M01.Bi01.,1977,1 12(3):491-494. 【3 1】SmithEL.in TheEnzymes(Bover,P.D.ed.),3m ed,V01.1[M】.NewYork:Academic[32】naglerPress,1 970.on aAT,Honig B.On the formation of 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computer[J].Proe.Nail.Acad.Sci.U.S.A.,1978,75(2):554―558. 【33】Rossman MG Argos P.The taxonomy 109(1):99-129. 【34】RichardsonDC,Bierofproteinstructure[J].J.M01.Bi01.,1 977,CJ,RichardsonJS.Twocrystalformsofbovinesuperoxide dismutase[J].J.Bi01.Chem.,1 972,247(1 9):6368―6369.[351ThomasKA,Rubin BH,Bier CJ,etat 5.5.Aa1.Thecrystal structure of bovine Cu2+、Zn2+superoxide dismutase5677―5683.Resolution[J].J.Bi01.Chem.,1974,249(1 7):25 浙江_T业大学硕上学位论文[36】Richardson J,Thomassuperoxide‘dismutaseKA,Rubin BH,et a1.Crystal structure of bovine Cu,Znat 3A resolution:chain tracing andmetal ligands[J].Proe.Natl.Acad.Sei.U.S.A,1975,72(4):1349-1353. 【37】Richardson JS,Thomas KA,RichardsonDC.Alpha―carbon coordinates forbovine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75,63(4):986-992.A,Bannister Jr,Bannister[3 8】AnastasiWH.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of iron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Bacillus megaterium[J].Int.J.Biochem.,1976,7:541.546.【39】YamakuraEPurification,crystallization andproperties ofiron―containing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Pseudomonas 1 976,422(2):280-294.ovalis[J].Biochim.Biophys.Acta,【40】SatoS,Nakazawa K.Purificationandproperties of superoxide from Thermusthcrmophilus HB8[J].J.Biochem.,1978,83(4):1165一1171.【41】Yamakura F,Suzuki K,Mitsui Y Crystallization and preliminaryiron―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crystal data ofPseudomonas ovalis[J].J.Bi01.Chem.,1976,251(15):4792-4793. [42】PowersTB,Slykhouse TO,Fee JA,et a1.Characterization ofallorthorhombiccrystal from of iron―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Escherichiacoli B[J】.J.M01.Bi01.,1 978,1 23(4):689-690. 【43】Beem KM,Richardson JS,Richardson DC.ManganesefromEscherichia superoxide dismutase X-raycoli andfromyeastmitochondria:preliminarycrystallographicstudies[J].J.M01.Bi01.,1976,105(2):327-332. KM,et a1.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of the 2[44】TainerJA,Getzoff ED,Beemstructureof copper,zinc superoxidedismutase[J].J.M01.Bi01.1982,160:181-217.[45】HillbyHAO,Lee 1HWK.Investigationofhuman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nuclear-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J].Biochem.J.,1 980,1 85:245.252.[46】CassAEG,Hill HAO,HasemannV26et a1.1H 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pectroscopy of yeast witll the bovine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Structural homologyenzyme[J].Carlsberg Res.Commun.,1978,43(6):439-449.BE,et a1.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bovine1【47】Cass AEG,Hill AO,Smithcrythrocyte superoxidedismutasebyH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J].Biochemistry,1977,16(14):3061―3066. [48]DunbarJC,Johansen JT.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Cu,Znsuperoxidedismutase[J].Bull.Europ.Physiopath.resp.,1 98 1,1 7(suppl):5 1―61. exchange ofHistidine C-2 protons in superoxide【49】CassAEG,Hill HAO.Thedismutases.A novel method for assigning histidine―metal ligands in proteins[J].Biochenl.J.,1979,183:127-132.【50】DubarJC,Johansen JT,Uchida T.Kinetics of metal dissociation in the yeastCUE,Zn2-superoxidedismutase.Apparent asymmetry in the metalbindingsites[J].Carlsberg Res.Commun.,1982,47(3):163-171. [5 1】Bauer R,Limkilde P,JohansenJT.Lowand hi曲pH formof cadmium carbonicanhydrase determined by nuclear quadrupole linteraction[J].Biochemistry,1 976,5(2):334―342.[52】BauerR,DemeterI,Hasemann V et a1.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zinc site inCu,Zn―superoxide dismutase;perturbedspectroscopyonangular correlationof gammaraythe Cu,1 1 1 Cd-superoxide dismutase derivative[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80,94(4):1296―1302. 【53】Puget K,Michelson AM.Iron containing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iuminousbacteria[J].Biochimie,1974,56(9):1255-1267. 【54】LaveUe F,Mcadam ME,Fielden EM,etcatalytic a1.A pulse-radiolysis study of themechanismoftheiron-xontainingsuperoxidedismutase fromPhotobacteriumleiognathi[J].Biochem.J.,1 977,1 6 1:3-1 1.RD,Koenig SH,et a1.Nuclear magnetic relaxation dispersion【55】Gaber BP,Brownin protein solutions.V Bovine 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J].Biochim.Biophys.Acta,1972,271(1):1-5. 【56】Terenzi M,Rigo A,FranconiC,et a1.pHdependenceof the nuclearmagneticrelaxation rate of solvent water protons in27solutions of bovinesuperoxide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ismutase[J].Biochim.Biophys.Acta,1974,351(2):230―236. 【57】砌goA,Stevanato R,。Viglino P.Competitive inhibition of Cu,Zn superoxidedismutase by monovalent anion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 977,79(3):776-783. [58】MalinowskiDP,Fridovich I.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rginine at the active siteo.f the bovine erythrocyte superoxide 5909.5917.dismutase[J].Biochemistry,1 970,1 8(26):【59】李益新,方允中,刘智峰.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组研究II.电离辐射对 重组的影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4,16:480-484.【60】Koppenol WH.Superoxide dismutaseand oxygentoxicity[J].Bull,eul'.Physiopath.Respir.,1 98 1,1 7(suppl):85―90.【61】方允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生化检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