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 慢性期,服用格列卫,转阴的概率有多大?患者为独生子。 请看问题补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开始检查就是阴性,需要吃格列卫吗?_百度知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开始检查就是阴性,需要吃格列卫吗?
那么阴性需要吃格列卫吗: 30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虽然还是正常范围内,可是检查结果却是阴性。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另外格列卫说明书上说针对的是慢粒阳性?有没有可能误诊,吃了近20天,是不是代表不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让吃格列卫:检查结果全是阴性、主要症状等),于是去血液科检查。医生将6颗量降至4颗,血小板上周下半周开始也明显下降,白细胞只有3500了,开始就被断定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身体发现白细胞20万患者信息?很迷茫
提问者采纳
但是染色体必须是异常的;ABL融合基因阴性),一般对格列卫的治疗效果不好,所以本基因是阴性的;22)(q34,就显现不出该药物的效果不明白您说得阴性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建议行单纯降细胞治疗和结合中药解毒祛邪治疗。
因为格列卫是分析靶向治疗药物;q11),或者干脆不建议用该药物,而且经济比较昂贵,t(9。
其该患者的诊断染色体肯定是异常的。如果是融合基因阴性的话(即BCR&#47,主要是针对该融合基因转阴的,这样的慢粒称之为不典型慢粒
再次确认了一下,融合基因是阳性的,但费城染色体实验没有成功,所以不知道结果,有医生建议立即再做一次骨穿,可也有医生说不用,等吃格列卫三个月后再做。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另外,最近因为中粒太低,已经停药了,不知道如何能提高中粒呢?
染色体如果没有异常,不会诊断没慢粒。但是有的患者患者染色体异常,但融合基因正常,为不典型慢粒,不吃格列卫。
据患者病情,诊断慢粒没有问题,为典型慢粒。格列卫为特效药物,但是有的患者吃该药物副作用比较大,或者血细胞降低比较明显,这样的患者需要停掉,之后血象会慢慢恢复,但不会很快。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格列卫是为了降低白细胞使用,对症治疗。建议尽快查明真正的病因检查结果是阴性排除了白血病导致白细胞增高的原因
格列卫是针对慢粒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靶向治疗药物,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成为不典型慢粒,吃格列卫无效,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防止慢粒慢性期进入急变或加速期。
这个本来就不应该吃格列卫的,只能用其他方法治疗,这个医生真是庸医
慢粒90%多融合基因都是阳性的
如果阳性吃格列卫是没问题的
建议吃英国进口的 不吃印度仿制的 但是价格很贵 。有一部分慢粒融合基因是阴性的 这个吃不吃还存在争议
像301等许多医院的专家建议吃 格列卫算是最成功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 ,效果比吃羟基脲好的多 希望能帮到你
慢粒阳性患者服用格列卫效果会比较理想
请问患者多大?都 在服用哪些药物?
中医“袁氏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是中药调理。
阳性要吃的。阴性吃了效果也不是很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关于骨髓移植方面的问题_百度宝宝知道柳叶刀综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zhaoying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血液科Jane F Apperley教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于日发表于《柳叶刀》杂志上。其全文如下:摘要不到十年时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已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仅靠终身口服药物即可达正常寿命的疾病。通过深入理解分子发病机制并决定研发靶向及选择性药物使这一转变成为可能。本次研讨会总结了CML的病理生理、诊断标准、疾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并发症、及预后及治愈的可能性。慢粒的机制不断引导我们去探求白血病发病机制,不仅带来了治疗其他恶性疾病的希望,还显著加快这些研究从基础进入临床试验的步伐。流行病学特点CML流行病学显示年发病率为1/100000,男性略高于女性,占西半球国家新诊断白血病的15%。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之前,中位生存期为5-7年。TKIs显著改善预后。目前预测表明,美国CML患者将从2010年的70000例增长至2020年的112000例,于2050年稳定于181000例。发病机制CML是一种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9号染色体(ch9)和22号染色体(ch22)长臂易位。t(9;22)由来自ch9上的致癌基因v-ABL与ch22上的管家基因BCR形成融合基因BCR-ABL1,融合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Bcr-Abl1蛋白。ch22断点接近(5kb)促进了融合基因的鉴定,即断点富集区(BCR)。BCR排序显示有五个外显子(b1–b5),最常见的断点是在b2和b3之间或b3或b4之间。ch9的ABL1基因的断点分布区域较广,通常会导致第二个ABL1外显子的上游融合,b1–b5外显子在更广泛基因外显子12-16中显示,称为BCR,而b2a2和b3a2变成了e13a2和e14a2。Abl1编码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此激酶经底物磷酸化后影响细胞的重要活性,如增强增殖能力、基质粘附力减弱、抗凋亡能力。因失去对融合基因产物的上游控制元素,Bcr-Abl1可自身磷酸化,而且不受控制的向下游蛋白发送信号,激活这些效应器通路。BCR-ABL1融合基因存在于所有CML患者中,提示独特诊断生物学标志,疗效监测,以及可通过靶向药物治疗。TKIs阻碍了ATP与Abl1酪氨酸激酶的口袋结合,抑制磷酸化,导致细胞死亡。诊断要点CML分三期:大多数患者处于慢性期,若无有效医疗干预将进展为不稳定的加速期,最终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样疾病或急变期。CML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是证实来源于干细胞,表现为急变期出现幼稚淋巴细胞(25%)和原始粒细胞(50%)亚型,其中25%显示双亚型或未分化表型。通常,慢性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脾大等,DNA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未能检测出t(9;22)患者,可通过FISH或逆转录PCR(RT-PCR)或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这一基因检测不仅可明确诊断,同时助于疾病分期和预后评分。加速期和急变期很大程度依赖于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百分比。现今大部分多采用欧洲血液病学会分期进行TKI研究。慢性期,评分系统选用年龄和脾脏体积,预测生存期。EUTOS评分标准用于评价应用TKIs的患者中,其简单、意义大。选择治疗方案20世纪70年代前治疗CML药物先后为砷剂混合物、马法兰、羟基脲,马法兰和羟基脲可改善血象和缓解症状,但不能延迟疾病进展,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年。细胞遗传学显示CML患者Ph染色体100%阳性。70年代之后,出现干扰素-α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不仅可达到Ph染色体阴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扰素-α可诱导一部分Ph染色体阴性,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达10-15%。临床随机试验进行马法兰、羟基脲或两者联合与干扰素-α比较,结果显示干扰素-α可延长中位预期寿命6-7年。但由于干扰素-α需皮下注射及其副作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限制了很多人长期使用。加用皮下阿糖胞苷可增加一部分患者的细胞学完全缓解率。一项研究表明,两药联合可较单用干扰素-α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同时也增加了毒副作用。虽然对干扰素-α知之甚少,但它部分上反映了疾病与一定程度免疫调节相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需有与患者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志愿者的供髓者所输入的异体骨髓。经全身照射和马法兰预处理后,随后输注捐赠者干细胞,可诱导大多数患者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可延长生存期,甚至治愈,尤其在患者慢性期进行移植。不幸的是,移植相关的死亡率限制了较为年轻患者和完全HLA匹配的供者。虽在输注前进行了去除T细胞,可降低同种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增加复发风险,这是长期以来怀疑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直接证据。从供体中不断提取少许T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可恢复持久缓解。持续输入累积剂量的供者淋巴细胞很大程度上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复发通过细胞遗传学和RT-PCR分析进行监测。移植诱导之后的治愈不仅需高剂量放化疗,还需持续监测、通过源于供者的免疫系统摧毁残余白血病细胞。至90年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CML慢性期和早期加速期合格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自从TKIs问世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了二线、三线、甚至四线治疗方案。最近的分子监测数据表明,患者早期TKIs无效,很可能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996年,Druker及其同事第一次报道了CML细胞系高选择性2-苯胺嘧啶Abl1 TKI对CML细胞系影响的相关数据,称为信号转导抑制剂571(STI571),即现在所熟知的伊马替尼,不仅可控制白细胞数量和恢复慢性期,还可诱导大部分患者细胞遗传学的缓解。2期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早期应用干扰素-α治疗失败后,应用伊马替尼可显示较高完全细胞学缓解率。随着伊马替尼的快速发展,现已出现二代药物(达沙替尼、尼罗替尼、伯舒替尼),三代药物(帕纳替尼)。TKIs经长期口服逐渐累积,达最大有效作用,随时间延长肿瘤负荷减轻,同时也需按时进行疾病监测。治疗有效定义及疗效监测治疗的第一目标是血液学的完全缓解,第二目标是Ph染色体转阴或完全细胞学缓解。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检查细胞需处于有丝分裂期、技术水平要求高、敏感性低。FISH敏感度高(0.1%),可用于检测细胞核分裂间期和分裂中期的细胞。RT-PCR(RQ-PCR)定量可准确测定白血病残余病灶,敏感性达0.001%-0.01%。现今的PQ-PCR通过特异性引物检测BCR-ABL1转录子,再与对照基因的转录子数量(典型的BCR,ABL1,GUSB)比较,计算BCR-ABL1转录子所占比例,乘以100,得到的10%,1%,0.1%,0.01%,0.001%对应肿瘤负荷减少1个,2个,3个,4个和5个对数级。现PQ-PCR已用于监测TKIs的疗效。2006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专家聚集于欧洲白血病网制定疾病治疗的建议。他们建议细胞遗传学及PQ-PCR均应作为监测手段,治疗的目标应为:3个月达完全血液学缓解,18个月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至2009年,最终更新定义最佳反应者应为3个月达完全血液学缓解,12个月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相当于肿瘤细胞负荷减少2个对数级),18个月肿瘤负荷达3个对数级减少(主要的分子生物学缓解PQ-PCR&0.1%或称MR3)。并于2013年修订为指南。TKIs治疗有效定义与疗效监测IRIS试验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患者随机接受伊马替尼和干扰素-α/阿糖胞苷,分别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为76%和15%,预计的12个月MR3分别为40%和2%。伊马替尼获益明显,89%随机分配干扰素-α/阿糖胞苷的患者终止初始治疗,或转而服用伊马替尼,或改用其他药物。8年随访提示伊马替尼组的无事件生存和免进展率分别为81%和92%。因服用伊马替尼的生存期长,将生存作为实验终点变得不切实际,将来的试验研究将终点定为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和MR3。IRIS试验研究表明患者达MR3后, 12个月内进展的可能性极小,但直至目前,还难以显示获MR3患者与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但未达MR3的患者总生存优势。近期研究表明,治疗3个月时PQ-PCR转录水平低于10%可预示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伊马替尼迅速成为初治CML患者的治疗选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5年时仍在服用伊马替尼的患者占60%。停药的主要原因是无效(原发耐药)、失去了早期获得的反应(获得性耐药)和/或难以耐受。几种原发和获得性耐药机制,证实是BCR-ABL1基因扩增,超表达多重耐药性基因P-糖蛋白(MDR1)和药物转运体OCT1活性低,以上原因不一定相互排斥。最频发的机制可能是Abl1基因区点突变,导致TKI结合减少。在服用伊马替尼11名复发终末期患者中,6名患者发现Abl1基因第944位胞嘧啶突变为胸腺嘧啶,导致315位的氨基酸改变(T315I),现今已发现超过90个核苷酸置换、其中15个氨基酸置换导致临床发现的超过85%的突变。这些基因突变所致的功能改变还不清楚,特别是否可引起疾病进展还是因为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不稳定性而产生。这种突变并非由TKI暴露所引起,但是通过治疗而被筛选下来的白血病细胞比例增加,最终如药物耐药的表现,通过直接测序可轻易检测。CML慢性期检测突变意义很小,同样在治疗反应良好(MR3或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患者中监测的意义也不大。相反,在获得性耐药或疾病进展检测突变基因是必需的,可指导后续治疗。二代TKIs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导致二代TKIs药物的开发。达沙替尼是一种口服的Src-ABL1激酶抑制剂。临床1期试验,达沙替尼用于84名伊马替尼无效的患者(140mg/日),其中处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有35%患者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急变期暂时性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缓解。有无突变对疗效影响不大,但对T315I突变患者无效。一项纳入387名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研究显示,15个月时,在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期患者中,完全细胞学缓解分别为40%和75%。接下来的随机2期临床试验比较达沙替尼的剂量,显示100mg/日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小,故用作推荐剂量。5年的随访肯定了完全细胞学缓解和MR3一旦获得便能持续。在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患者中总体生存分别达78%和82%。但值得关注的是只有30-35%的患者在5年时仍在使用达沙替尼,大部分需要二线治疗的患者将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改变。尼罗替尼也是一种口服的Src-ABL1激酶抑制剂,基于伊马替尼BCR-ABL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认识,研发的一种针对BCR-ABL耐药的新型TKIs,是一种高亲和力的以氨基嘧啶为基础的ATP竞争性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BCR-ABL自磷酸化,需每日服用两次,有食物的限制,因为在伴随大量脂肪摄入时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1期临床试验显示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期患者服用尼罗替尼有35%达细胞遗传学缓解。2期临床试验研究321名伊马替尼耐药或者不能耐受的CML患者,结果显示处于慢性期患者中45%达完全缓解,4年总生存为78%,4年无进展生存57%。只有31%的患者4年仍在服用尼罗替尼。泊沙替尼也是口服Src-ABL1激酶抑制剂,临床试验显示,曾服用以上TKIs失败患者服用泊沙替尼24%达完全缓解,估测2年无进展生存73%,总体生存83%。286名服用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能耐受患者,服用泊沙替尼47%达完全缓解。到第3年,40%的患者仍在服用泊沙替尼,伊马替尼耐药者2年总生存率为88%,不能耐受者2年总生存率98%。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以上三种二代TKIs均有效,亦有40%的患者可能获得持续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目前最有力的预测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方法是在用药3个月时检测RQ-PCR水平是否低于10%。这一发现对临床有用,因为对TKI无效的患者应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不是冒着疾病进展的风险继续TKI治疗或变换TIKs的种类。如何选择二代TKIs作为2线治疗以上三种药物疗效相似,选择标准有二。第一,部分突变对特定TKIs有效。如对伊马替尼耐药的F317L/V/I/C和G252H突变对达沙替尼相对敏感,而T253H,E255K/V和F317L/V/I/C突变对尼罗替尼不敏感。在对达沙替尼耐药或复发患者中检测到的V299L突变对尼罗替尼敏感。第二,需考虑药物毒副作用。先前存在的并发症是在选择接下来药物治疗时的重要考虑因素。选择药物还要平衡其副作用与疾病进展的利弊。三代TKIs帕纳替尼作为第三代TKIs,因仅其对T315I突变基因的患者有效。1期临床试验显示对反复治疗的患者有63%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期临床试验纳入疾病各阶段的患者,并分为T315I突变组和非突变组,虽然大部分患者以前接受2种或以上TKIs,在慢性期的患者中完全缓解率为46%,且在年轻患者中有效率更高,因其从诊断到服用帕纳替尼的时间短,且既往接受的TKIs治疗少。2期临床试验发现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高,故将帕纳替尼作为一线药物前还需进一步了解其相关毒副作用。初发患者的治疗因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均可用于初发患者,故在选择药物上较困难。伊马替尼的数据来源于不断更新的IRIS研究。约70%-80%患者获得持续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但IRIS研究长期跟踪随访发现,5年时37%患者终止用药。8年时45%患者终止用药。部分停药因购买不便,但其余因为原发或获得性耐药以及药物副作用。所有二代TKIs均在3期临床随机试验中与伊马替尼进行比较。最显著的优势是获得深度疗效反应的速度快,如MR3,MR4,MR4-5,并可能更多的人群能达到。DASIDIONS试验显示在24个月时,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分别为86%、82%,MR3分别为64%、46%,MR4-5分别为17%、8%。进展的比例分别为2.2%和5%。服用3年时观察得到达沙替尼MR4和MR4-5为35%、22%,伊马替尼为22%、12%,3年的进展比例分别为达沙替尼3%、伊马替尼5%。北美的研究比较了尼罗替尼(300mg 每日两次或400mg 每日两次)和伊马替尼。表明两种剂量有相似的疗效,但剂量为300mg时,副作用较小。2年时,尼罗替尼(300mg 每日两次)和伊马替尼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87%和77%。3年时,尼罗替尼的MR4和MR4-5率分别为73%和32%,伊马替尼分别为53%和15%。3年进展的概率分别为尼罗替尼(300mg 每日两次)0.7%,伊马替尼4.2%。BELA研究中发现伯舒替尼(500mg/日)与伊马替尼(400mg/日)12个月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相似,分别为70%、68%,但达MR3泊沙替尼(41%)高于伊马替尼(27%)两种药物2年终止服用的概率均为30%,原因不仅是二代TKIs轻微增高的副作用,还可能是因为当患者和医生有可供选择的其他药物时不愿意忍受原药的不良反应。伊马替尼作为主要的一线治疗药物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同时14年的临床实践中并未发生严重的或迟发未预计的毒副作用。相比之下,尼罗替尼和帕罗替尼存在血管阻塞风险,达沙替尼可引起少见的肺动脉高压。另一影响因素是经济,伊马替尼无效的患者可在3-6月内通过RQ-PCR的方法识别,所以一线使用伊马替尼仍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无效患者的定义和治疗欧洲白血病网(ELN)于2013年更新推荐,与2009年版本相比,更新体现在:1、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均推荐为一线治疗。2、疗效的定义需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监测。3、取消原定义中的疗效欠佳。4、最佳疗效定义为,分子学水平:BCR-ABL1转录水平在3个月时&=10%,6个月时&1%,12个月以后&=0.1%,细胞遗传学水平:3个月时&65%Ph阴性(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6个月后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5、治疗失败定义:6个月时BCR-ABL1转录水平&10%和12月以后&1%,3个月无细胞遗传学反应(Ph+ &95%),6个月未达PCyR,12个月以后未达CCyR。6、在最佳疗效和治疗失败之间的类型定义为警告,提示需要频繁监测。伊马替尼服药3个月时若PQ-PCR定量大于10%,尽管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预示疗效不佳,但欧洲白血病网协作组并不推荐此时更换治疗方案,因为并无证据表明这个时间点更换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预后。另外,3个月时BCR-ABL1转录水平低于10%和大于10%的患者总生存率仅相差10%,提示某些患者在早期节点换药是不必要的,可能引发比伊马替尼更多的毒副作用。副作用的治疗所有TKIs都有相似的毒副作用,但由于对附加激酶抑制水平不同,故也有明确的差异。当伊马替尼作为唯一可获得的药物时,发生副作用时多选择暂时药物减量、停药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血三系减少可采用EPO、G-CSF和血小板输注。严重的皮疹和肝脏毒性有时可通过短期糖皮质激素解决。目前,当出现3/4级不良反应时多更换TKIs药物,大多数患者至少能发现有一种TKIs药物可避免严重的副作用。较为棘手的是慢性2级不良反应,多表现为疲乏无力,影响生活质量及药物依从性,更换TKI药物可能有效。过去三年中,已报道了相当多的TKI二代、三代药物严重副作用。所有二代、三代药物均有心脏毒性(可引起QT间期延长),对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特别监测。达沙替尼及伯舒替尼引起胸腔积液,可通过减量解决,但也需更换药物。达沙替尼也发生小概率的肺动脉高压,通过药物撤减不一定可逆。尼罗替尼和帕纳替尼现报道了越来越多心脑血管、外周小动脉闭塞性事件,而存在危险因子的患者更易发生。服用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时,有助控制血糖,但尼罗替尼却相反。其它严重副作用如肝炎、胰腺炎等,需进一步随访了解。停止治疗时机当TKIs横空出世,所有人都认为应终生服用。2010年Mahon和他的同事报道了对100例2年以上分子生物学水平未检测到疾病的患者终止治疗。约40%的患者至今未发现分子生物学复发。大部分复发发生在半年内,所有患者在重新开始治疗后获得良好的反应。即便在停药时已获得了持续而深度的疗效反应,但大部分患者还是在停药后出现至少分子水平的复发,所以对这类患者进行频繁的PQ-PCR的检测还是重要的。停药只限于临床试验,直到获得长期随访的结果。可以在部分患者中终止治疗是个颇受欢迎的消息,但是,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患者在分子水平未检测到疾病而符合停药的标准。2013年公布的数据提示约1/3初发服用伊马替尼的CML患者8年持续未检测出疾病。德国CML IV研究组通过比较伊马替尼400mg/日与800mg/日或伊马替尼联用阿糖胞苷/干扰素,9年的MR4-5累积发生率为70%。值得注意的是,分子学上未见检测出突变基因,不代表完全没有白血病细胞,只意味着残存的突变基因含量水平低于PQ-PCR监测低限,更精确的测试提示残留病灶存在,但被其他机制所控制,最有可能是免疫机制。TKIs药物停用后,再次服用疗效仍明显,因此对女性渴望怀孕的患者有益。孕期服用伊马替尼会增加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风险,但若患者已获得深度分子生物学缓解,怀孕期间暂时终止治疗不会危及长期健康。二代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较伊马替尼诱导深度分子生物学缓解更快,推测有可能增加停药患者数量,但仍需进一步证实。疾病终末期治疗所有的TKIs药物进展期的疗效可想而知比慢性期的差。加速期患者服用尼罗替尼,31%达血液学完全缓解,20%达细胞遗传学缓解,其中83%的患者在12月时维持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状态。预测24个月总生存率为67%。服用达沙替尼的患者,14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率45%,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32%,预测12个月总生存率为82%。加速期基因的多样性,可能是部分患者达持续缓解和疗效较好的原因。其他患者可能从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获益,报道的长期生存率为25%-40%。现未发现预测TKIs治疗加速期CML疗效的因素,但当服用TKIs三个月后仍无效,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急变期患者的预后更差。服用尼罗替尼或达沙替尼有30%患者可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但持续时间短。急粒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总生存期12个月;急淋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个月,总生存期为6个月。伯舒替尼和达沙替尼批准用于加速期和急变期,但尼罗替尼仅可用于加速期。帕纳替尼2期临床试验观察得出,加速期有24%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急变期18%完全缓解,并未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4个月)和中位总生存期(7个月)。目前TKIs联合急性白血病样化疗药物治疗,期望可恢复至第二慢性期,并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机会。总之,CML急变期仍为致死性疾病。讨论与未来发展方向近10年不到,CML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有正常生存期的疾病。其特点在于单分子事件,显示出对于理解分子发病机制和潜在靶向治疗的重要性。治疗目标已从延长生存期转向维持生活质量。这需要选择合适的TKIs药物以减少副作用,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尽管有以上治疗方面的显著成就,但仍存有3个问题。第一,微小残留病灶在大部分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仍可以检出,提示仍存在静止期的白血病细胞。清除残留的干细胞会影响第二个问题,即怎样能增加长期终止治疗的患者数量。最后一个问题,10-15%患者仍对TKIs抵抗,具有高度疾病进展的风险。对急变机制的理解将是下一个10年的挑战。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肺动脉高压相关文章
胸腔积液相关文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会误诊吗_慢性粒细胞白血病_好大夫在线网上咨询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仇惠英大夫本人发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会误诊吗
状态:就诊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期病人不会有明显不适,但平均只有2年,治疗建议格列卫
状态:就诊前
根据我上传的报告单能否确诊为慢粒慢性期,有没有与别的疾病搞混或有漏查项目?盼复!!!
化验单看布清楚,建议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最好到我们医院来确定一下
状态:就诊前
好的,不知哪天去比较合适?
状态:就诊前
尊敬的仇医生:您好!当时您没回复,我由于着急,已于昨日下午网上预约了13日上午的唐晓文主任,现在不知该?
可以先去看唐晓文主任门诊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像我这种病情,是否还有别的好办法?我又没有兄弟姐妹,能否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是多少?
所就诊医院科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格列卫、羟基脲
服用说明:自2012年8月确诊后服格列卫4片/天,出现耐药改服羟基脲3片/天,现在3片/天白细胞还不能有效控制控制且人体消瘦,有时胸背疼痛、肌肉酸痛等。
先到我们医院来查一下,是否有耐药基因突变存在,无效可以在中华骨髓库找供体,费用大概50万
状态:就诊前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带资料门诊上先来看一下,周四或者周五或者下午二点半后到病房来咨询
状态:就诊前
仇教授:您好!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复!由于路程远,我想问的是:是我一个人去吗?能不能带我大姐一起去,对她进行确认是否能作为供者。
可以跟你姐一起来
状态:就诊后
门诊/住院患者报到
14-05-26找仇惠英大夫就诊的x***患者,成功报到医生诊断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门诊或住院患者:门诊最近一次就诊日期:
状态:就诊后
自14年5月后,回安医服瑞士格列卫,因疗效不佳7个月后转达希纳,至今赠送5个月的达希纳服完,在服达希纳三个月的骨穿结果即今年5,6月份的两个结果,不理想,准备移植。骨髓供体己体检但需复查,现等待骨髓库及安医的通知什么时候移植,且现在达希纳己服完。
状态:就诊后
请问仇教授:移植后还需服用效果不大的达希纳吗?现在药己服完,移植前的这段时间该如何治疗?
移植前继续达希纳或者达沙替尼治疗,移植后一般再服用达希纳一年
疾病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支架一周肥厚性梗阻心肌病&&心梗支架,肾功能不全,怀疑慢粒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日突发心梗,7号在第一对角支做了一个支架,11号出院。15号因胸闷憋气再次住院,诊断为肥厚型梗阻心肌病,31日出院。元旦因血压太低再次住院,血小板低至30多,血涂片有幼稚细胞。到...
疾病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支架一周肥厚性梗阻心肌病&&心梗支架,肾功能不全,怀疑慢粒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我2015年1日心肌梗死一周后心脏支架,两天后胸闷憋气再次住院,确诊肥厚型梗阻心肌病,住院半月于31日出院。元旦早晨突然低血压,住院后验血出现异常,经过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单细胞白血病
疾病名称:疑似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半月前因为发烧畏寒,四肢骨关节酸疼时有抽搐,视力模糊,心慌乏力入院治疗,做了多项检查包括脑部磁共振,眼科各项检查均未查出病因,结合我半年前有过严重的苯中毒,怀疑白血病,随做了骨髓穿...
疾病名称:MDS转急白&&
希望得到的帮助:主任,问患者大概能撑多久?谢谢
病情描述:只做了一次化疗没有缓解。持续性发热,没有感染,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很低。放弃移植和化疗,回到老家县医院保守对症治疗,只是打打抗生素消炎针。
疾病名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最近脾脏肿大,人看起来没精神,总是很晕,看起来好像脸有点肿,
疾病名称:白血病m5&&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1月14日确诊白血病m5开始化疗,现在恶心,血常规检查更低,能治好吗?应该怎么做?
疾病名称:髓系m2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髓系m2移植后2年11个月,还有轻度慢性排异,半年一次门诊复查,最近脚老是瘀青,牙齿四次流血,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正常,是什么原因呢?或者还要做什么检查?
疾病名称:怀孕&&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孕6个月白细胞低,然后检查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身体无任何不适,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出院
疾病名称:白血病M5&&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不能做生物治疗,有什么要求吗?
病情描述:这次化疗出血,感染,发热,全都出现了,身体受不了了,体温最高达42度。
疾病名称:急性淋巴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患者今年1月初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白...
病情描述:患者今年1月初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做了白血病分类检查,当地医生说是非常难治疗的一类,就算骨髓移植了复发率也有百分之九十,先在家属非常焦急。
疾病名称:血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高烧,尿频,人未昏迷,神志大致清醒。感到浑身无力。
疾病名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教授这样的患者有望治愈没?
病情描述:发病在2012年三月份底鼻子流血不止在福州协和检查得出结果。
疾病名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检查白细胞2万多,暂时没有治疗,腋下有明显的肿瘤
疾病名称:急性髓系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患者女34岁,白血病预后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报告单显示“C-kit exon8 突变型 。在这种情况...
病情描述:入院情况:患者以“心悸2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T37.8;P102;R16;BP127/60;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贫血貌,浅表淋马结未触及。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睑结膜无苍白,巩膜...
疾病名称:白血病M3&&
希望得到的帮助:你好?过了年就进去维持阶段,请问大夫,现在可以有性生活吗?
病情描述:15年8月,发烧,大腿有紫色斑点,牙龈出血
疾病名称:急性髓系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孙**,男,66岁,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日入人民医院清河分院,6号开始一期化疗,方案为12天,做了9天后因为化疗管PICC管感染被迫终止化疗。一期化疗后基本没有得到太多缓解。二期使...
疾病名称:白血病M3&&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2015年12月下半询开始断断续续发烧,于日确诊白血病M3,并住院治疗。一月六号做的骨穿,显示有66.8%的坏细胞,一开始由于胸包积液,心率不齐,没有用砷剂,用了退烧药和维A酸,大概一...
疾病名称:急性髓系白血病m2a型&&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患病一年曾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化疗两个疗程出院时已缓解,后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坚持治疗,听说印度格列卫效果不错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吃了九个月左右,除了脸部和脚有轻度浮肿外一直都没有什...
疾病名称:慢粒&&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原来吃达沙替尼一个半月,后检查血小板低25.停药二周了,吃了利君片现在还是25,是急变了吗,白细胞一直正常范围,给点意见,怎么升血小板快。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仇惠英大夫的信息
各种血液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血液科副主任
江苏省白血病协作组秘书
年赴日本兵库医科大学...
仇惠英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血液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第一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肿瘤医院
淋巴肿瘤内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