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人夜里盗汗汗较重如何治疗

当前位置: >
> 咨询详情
蔡晟宇医生
蔡晟宇医生发表于
全国公立三甲医院专家
获得专家一对一回复
咨询标题:
所患疾病:
咨询内容:
请输入咨询内容...
手机号码:
*患者居住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患者出生日期:
*患者性别:
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请填写您疾病的症状、治疗效果,和您想得到的帮助。
已成功预约数:0例
已获得投票数:个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神经病变
治疗效果:
态&&&&度:
感谢您对蔡晟宇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蔡晟宇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蔡晟宇专家的患者,请
选择回复短语
您可以在这里设置您的常用回复短语.以便在回复区快速回复患者
500个字以内&&&已输入 0 个字
选择文章分类:
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院路10号&&&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请注意,此处不能提供医院专家的咨询服务,若对病情有疑问还
联系方式:
填写电话号码时请加上区号,格式:010-怎么治疗我的夜里盗汗?_百度知道
怎么治疗我的夜里盗汗?
几乎是天天晚上最近总是夜里盗汗!~请问怎么办,还是气嘘盗汗,阳虚盗汗!~听朋友说吃六味地黄丸,还偶尔有点头晕,现在吃了3天了,刚开始时腰有些痛!~请问怎么辨别是阴虚盗汗
提问者采纳
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 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消瘦,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盗汗必属阴虚”,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 可选用中成药二至丸。详见虚劳盗汗,尿色深,相差悬殊很大,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再入睡即不再出汗,或使用电热毯时,病人常有烘热感,或被子盖的过厚。这种类型的盗汗,出汗以上半夜为主。出汗量大,常可发现异常,活动时容易出汗、出汗量大小,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可分为轻型。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多属虚劳之症、铺板、血瘀盗汗,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食欲不振。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所以又细分为,而夜间盗汗的原因很多,多数在入睡已深,汗液极易泄出,又称寝汗,新陈代谢旺盛,还要查血钙?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再服药改善,甚则可使睡装湿透,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胸片等;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以免引起不良后果、中型和重型三种,面色潮红。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以及有情绪障碍,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胃液分泌增多,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睡衣等,五心烦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大便干燥,如有糖尿病。 轻型与中型盗汗,心悸少寐。其次、外感盗汗、寝具透气与否有关外,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低热消瘦。 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养护,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切勿饮酒,亦各有阴阳之证,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喜欢凉水,汗液常带有淡咸味。作为家长,毛细血管丰富,“汗为心液”,向“ 脱症”发展,抗结核抗体,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 (2)在饮食方面,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 (1)生理性盗汗。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现代医学认为。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若室内温度过高。 (二)病理性盗汗,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盗”有偷盗的意思,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检查血沉,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湿阻盗汗,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心情也表现的烦燥,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以保持干燥,汗出后即可惊醒。 重型盗汗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内分泌失调,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一种是属生理性的、神志。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一种属病理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血虚盗汗。除此还有,有些疾病如结核病,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五心烦热,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在睡眠时。 中型盗汗的病人,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但重型盗汗病人。指入睡后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宜滋阴降火,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不可盲目服药,汗后口干舌燥,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大汗淋漓,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自律神经失调的人,皮肤十分幼嫩、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心阴耗伤十分严重、气虚盗汗、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 盗汗的病人,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醒后汗即止,“阳虚则自汗”。证名,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轻型盗汗的病人、阳虚盗汗,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热作汗出,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 盗汗分为两种。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盗汗必属阴虚:阴虚盗汗。《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 。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小儿时期,皮肤血管扩张,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利于散热,颧红,汗出量较少。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 以中医观点来看,辨证时更需详审。有一点要注意,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尤以阴虚者多见,尿量少。如属阴虚,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身体出现燥热症,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应仔细观察小儿,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此劳气也。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 ,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所含水分较多,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身体排汗对身体是一种保护,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又常暮盗汗出者 ,宜补血养心。 (4)患者的被褥,活泼好动。 综上所述:有些小儿入睡后、阴虚盗汗条、知柏地黄丸,若盗汗长期不止,头晕。此外,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此外,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汗腺分泌增多,小儿代谢旺盛,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除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避免发生褥疮、六味地黄丸等。 (3)在条件允许时,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注意劳逸结合。在治疗的同时? 中医认为,属生理现象。出的汗量;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称为“自汗”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并应经常洗澡,疲乏不堪
我是中医靠手艺吃饭
你这种情况好治,一般人夜间出汗就会想到肾阴虚,就会选择六味地黄丸,岂不知肾为水官,肝脏为将军,将军发火引军发难,心为君主,君主害怕命水官放水灭火,水气升腾就会导致皮肤出汗。用药:山萸肉3两熬水(多熬)喝三天,就好。此期间不能生气和饮酒。
其他类似问题
52人觉得有用
盗汗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萝卜粉丝汤,都食用一些温中补益的汤菜,以增强体质,别累到自己,最重要的是休息好、冷水浴等,如日光浴。体质增强了!,猪手黄豆海带汤,提高适应能力,例如注意调整好睡眠!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盗汗随之而止:牛肉柿子汤
你好;坚持吃六味地黄丸就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夜间盗汗是为什么?要不要吃药?
夜间盗汗是为什么?要不要吃药?
第三节 汗证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自汗、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中医对其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若辨证用药恰当,一般均有良好的疗效。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他疾病引起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夕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他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秉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
【病因病机】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在感受表邪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外感病邪在表,需要发汗以解表。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除了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出汗过多外,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肺气不足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
2.菅卫不和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微受风邪,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出。
3.心血不足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血证之后,血虚失养,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因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引起自汗或盗汗。
4.阴虚火旺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盗汗或自汗。
5.邪热郁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肝火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临床表现】
本节汗证是指不因其他疾病(如发热等)的影响,而以汗出过度为主要表现的自汗盗汗,其临床特征是:①自汗表现为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②无其他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的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查血沉、抗“O”、T3、T4、基础代谢、血糖、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等检查,以排除风湿热、甲亢、糖尿病、肺痨等疾病。
【鉴别诊断】
自汗、盗汗应着重与脱汗、战汗、黄汗相鉴别。
1.脱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
2.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之象。
3.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之症。
【辨证论治】
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会出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可以伤阴,盗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肺卫不固
症状: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本方为益气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剂,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走表散邪,且助黄芪固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盛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而症见汗出,恶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者,可改用大补黄芪汤以补益气血,固表敛汗。本方除含有玉屏风散的药物外,尚有人参、山茱萸、茯苓、甘草、五味子等益气固摄,熟地、川芎、肉苁蓉等补益精血,补益之力远较玉屏风散为强,故宜用于自汗之气血不足及体虚甚者。
·营卫不和
症状: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方中以桂枝温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两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
汗出多者,酌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之甘润缓急进行治疗。
营卫不和而又表现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气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者,可改用黄芪建中汤益气建中,调和营卫。
由瘀血阻滞导致者,兼见心胸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等症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营卫。
·心血不足
症状: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心养血。
方药:归脾汤。.
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调中,共奏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补益精血。
·阴虚火旺
症状: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
方中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黄芪益气固表。
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
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
·邪热郁蒸
症状: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清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
郁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黄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转归预后】
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尤其是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时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且常需待原发疾病好转、痊愈,自汗、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预防与调摄】
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出汗多者,需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
不因天暑、衣厚、劳作及其他疾病,而白昼时时汗出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自汗多由气虚不固,营卫不和;盗汗多因阴虚内热;由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化湿热,是治疗自汗、盗汗的主要治法,可在辨证方药的基础上酌加固涩敛汗之晶,以提高疗效。
【文献摘要】
《素问·宣明五气》:“五藏化液,心为汗。”
《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寝汗出,憎风。”
《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济生方·诸汗门》:“人之气血,应乎阴阳,和则平,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又况伤风、中暑、伤湿、喜怒、惊悸、房室、虚劳、历节、肠痈、痰饮、产褥等病,皆能致之。”
《医学正传·汗证》:“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激激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
《医碥·汗》:“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
【现代研究】
邢氏报道以当归六黄汤治疗29例妇女更年期烦热自汗症,病程1-3年,辨证属于阴虚火旺,经治后全都有效。其中16例全部症状消失,服药最少9剂,最多27剂[河北中医1992~(3):35]信马氏以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另用五倍子粉少许敷脐,治疗1例自汗严重(称为漏汗)病程达1年的患者,服药10剂后,基本治愈[四川中医1991;(12):28L俞氏报道新加龙萸止汗汤(生龙骨、生牡蛎、山萸肉、何首乌、酸枣仁、黄芪、金樱子、乌梅)对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引起的全身性大汗症(包括自汗及盗汗)有良好疗效[中医杂志1988;(2):138]。
活血化瘀法在汗证的治疗中渐受重视,如陈氏治疗1例汗出如油,白天需换衣5-6次,已病10余日,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自汗患者,曾用其他治疗无效,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收到良好效果[中医杂志1993;(10):633L辛氏及吕氏分别以血府逐瘀汤治愈2例黎明汗出,患病半月的患者[四川中医1991;(2):19]。
盗汗以阴虚导致者为多,但亦有由阳虚所致者。如钟氏谓,对于阴盛于内,阳浮于外,迫津外泄的盗汗,用附子为主,引火归原,可获较好效果[中医杂志1992;(11):6L周氏对1例43岁的男性,盗汗每日2-3次,病已6年的患者,经辨证后采用真武汤治疗,4剂汗止,继以原方出入服药10剂,随访2年未复发[四川中医1991;(12):27L江氏对1例夜卧则下半身出汗已5年的患者,在芪附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牡蛎散3方的基础上加补肾之品,疗效优良[中医杂志1991;(6):353]。
余氏对汗证妙用仙鹤草,其经验是:仙鹤草配白术疗自汗,仙鹤草配紫丹参治盗汗,仙鹤草配藿胆(藿香加适量猪胆汁拌)治头汗,仙鹤草配黄芪治半身出汗[中医杂志1992;(9):517]。魏氏等用止汗锭(何首乌、五倍子、黄芪等量制粉,过120目筛,加入药用基质,制成每粒含生药1g的锭剂)治疗168例汗证(其中自汗48例,盗汗66例,自汗兼盗汗54例),取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为94.05%。在无效的10例中,有肺结核4例,肿瘤化疗期5例,更年期综合征1例。止汗锭的用法是:将脐部洗净擦干,放1枚药锭于脐内,上盖塑料薄膜,外敷纱布,周边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8日为1疗程。疗效佳的患者,3日左右即显效果[中医杂志1991;(6):4l]。
1、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2、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3、盗汗的划分: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2)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4、盗汗的治疗:  运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在古今医学文献中介绍的很多,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实践证明疗效确实肯定,尤其是对小儿盗汗症,收效更为满意。下面介绍几则治盗汗的脐疗方: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敷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  (3)玉屏风散加减: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 、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答案补充 盗汗的养护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  (6)规律睡眠。   (7)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获得最佳的睡眠,达到充分休息的目的。   (8)创造美好环境:睡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   (9)中医食疗 沙参兔肉汤:本汤养阴益气敛汗。沙参20克、玉竹20克、广陈皮4克、兔肉200克(微炙),煲汤。  桑葚茶:本茶养阴止汗。桑葚子20克、五味子15克、糯稻根45克,煎水代茶。
其他回答 (7)
吃六味地黄丸 就可以了 很快会好
要吃 那是你阴虚
中医认为自汗、盗汗均为阴阳失调、膜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将汗证分为四种类型: 一、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法: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或用中成药玉屏风散丸剂。 二、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桔枝汤加味。 三、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弱。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九、坤宝丸、大补阴丸及更年安胶囊等。需要说明的是:更年安胶囊顾明思义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但它具有滋阴潜阳,除烦安神之功效,故只要有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失眠、舌红少苔等阴虚阳亢之症,则不分年龄均可用之。 四、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液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片〕在食疗上多吃些滋阴补益的食物,如:大枣、黑豆、核桃、黑芝麻、血糯、桂圆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
关键看是否经常盗汗,若偶尔一次就没什么关系,若经常有则需要吃药了,六味地黄丸即可,因为你是阴虚
不是盗汗。
因地,因时,因人不同;当地中医,当下;【四诊合参】结果【处方】治疗效果比较准确;
禁忌;酒,腥,膻,腻,辛辣,生冷,生发类食品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移精变气,秋冬养阴,春夏养阳;
阴虚,吃六味地黄丸
黄芪。白术,党参泡水喝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医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夜里盗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