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群征集奔放女,山东的最好,看好了,要女女,一群狼在等待色,网址23yue.c.o.m。C。O。M。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個人化服務
查詢符號(半形)
查詢符號意義說明
表示為「AND」兩個查詢詞之交集
片語以雙引號標示開始及結束,而且只尋找出現順序相同的字詞,例
image process
表示一個字母切截,輸入兩個?表兩個字母,依此類推,例:輸入「Appl?」,查得結果應為appl
常用於英文字查詢
表示不限字母切截,由0~n. 例:輸入「appl*」,查得結果應為appl
常用於英文字查詢
AND、OR、NOT
布林邏輯組合關鍵字,用來擴大或縮小查詢範圍的技巧。
:縮小查詢範圍
:擴大查詢範圍 (3) NOT:排除不相關的範圍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數據來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稱。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2013年 (2013 / 01 / 0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發展至今已近一個半世紀(),除了做為宗教團體,發揮醫療、教育、文化、社會服務等功能外,1970年代基於信仰立場所展開的政治關懷,更曾是眾所矚目的特色,相關的研究已將1970年代所發表的三大宣言進行細緻的討論,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過度聚焦所導致的週遭視野模糊,忽略了三大宣言前後事件的內在聯繫,因此本文將時間縱深拉長,往前溯及1954年倍加運動的濫觴,並向後匯流至1985年的信仰告白,再佐以同時期的台灣歷史脈絡系統,將時空環境的橫剖面與縱切面交互架構,以呈現戰後台灣之時代背景舞台上,長老教會所扮演的獨特角色及所造就之前瞻性意義。
1954年開展的倍加運動是長老教會轉型的關鍵。原本為紀念教會將滿百週年而推行之大型宣教運動,預期在十年內達到信徒數與教會數的倍增,而運動所累積之成果確有可觀,但一開始偏向教會本位、傾向個人屬靈關懷的信仰內涵,卻在十年間上山下鄉的過程裡深入台灣社會實況處境中,激盪出教會的關懷流轉。普遍的貧窮、經濟的不公義、社會的急變、政治體制的結構性問題等,皆逼使宣教者思考教會的作為意義何在,教會的信仰關懷從個人流轉到政治即由此而來。但敢於在戒嚴時期涉足政治領域,風險甚高,亦得付出代價,1970年長老教會被迫退出普世教會協會(WCC)後,政教衝突趨向白熱化,加上國際外交的存亡危局,1971年長老教會首先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1975年再提出〈我們的呼籲〉,1977年進而有〈人權宣言〉-主張「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關懷的次第從神賦人權到台灣獨立,衝撞體制所帶來的時代震撼,讓長老教會陷入內憂外患的窘境中。然而,借鏡基督教發展史,歷代教會正是在面臨危機之當下,始激發深層的內省與建立更穩固的信仰體系,長老教會在1985年通過歷時近七年所制定之信仰告白,便是經過神學研究的深度思考,結合教會的信仰關懷實踐行動,為長老教會定位出新時代中對台灣鄉土與人民的主體認同,並揉合了傳統與現代,確立了教會的信仰共識與政治關懷理念,而今後長老教會的信仰關懷發展如何承先啟後,則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PCT)has developed the missionary works in Taiwan for nearly one-and-half century(). The PCT operated its medical, educational, cultural, and social services, in addition to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t has particularly drawn great attention in the 1970s for its political concern which on the basis of religious beliefs. Researchers had discussed deliberately about the “Three Declaration” statements announced by the PCT during 1970s, but to focus on the three political
declarations accordingly leads to blur of surroundings. This thesis broaden the scope of time, it deduced the emanative origin of the Church Doubling Movement in 1954 and extended rearward to the confluence of the Confession of Faith in 1985. Furthermore, the discourse of the context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history set up the framework of time and space, so the thesis showed the PCT’s unique role and the forward-looking meaning that the PCT brought up during Taiwan’s history after WWII.
The Church Doubling Movement started at 1954 is the key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PCT. In the beginning, the PCT did the movement to be gift for God in the Taiwan missionary centenary time, and the goal was to double the number of churches and followers in ten years. The achievements was indeed massive, moreover, the penchant of the movement for church position and personal spiritual concern changed into political concern. The change was provoked by the comprehensive poverty, economical unjust, rapid transition of society, and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politic establishment. When the PCT advanced the Church Doubling Movement, it resulted in deepgoing percieve of Taiwan society and arose the fluidity of concerns. Howe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it was very dangerou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ffairs and would pay for the high risk. In 1970, the PCT was forced to drop out of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WC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s government and the PCT inclined to intense immediatel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plomatic situation, Taiwan faced a survival crisis, so the PCT issued the “Public Statement on our National Fate” in 1971, then subsequently issued “Our Appeal - Concerning the Bible, the Church and the Nation” in 1975, and further issued the “Human Rights Declaration” in 1977. In the “Human Rights Declaration” the PCT urged the authorities in Taiwan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ns in making Taiwan a new and independent state. The order of concerns of the PCT was from the emphasis that the human rights are bestowed by God to the stand for making Taiwan an independent country. Such impact was echo of the age and led to not only the conflict between church and state but also the society’s distrust and grim condemnation. The PCT was in a rough situation, so it used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as reference to response the critical situation, with reflection and self scrutiny and deep theological thinking, the Confession of Faith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was approved after near seven years modest discussion in 1985. The Confession of Faith established the more stable system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w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xis that the PCT’s religious concerns flowed with the proceedings of Taiwan’s history. In new age, the PCT had new orientation, that was to identify with the land and people of Taiwan. And the Confession of Faith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influence to set the PCT’s consensus of religion and the faith of political concern. From now on, how to serve as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on the PCT’s religious concerns is surely a vital task.
1971年3月,頁27-29。
1978年9月,頁49-52。
王崇堯,《雷茵霍.尼布爾》(The Thought of Reinhold Niebuhr),台北:永望,1993。
朱柔若,《全球化與臺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台北:三民,2008。
黃俊傑,《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1995。
張妙娟,《開啟心眼:《臺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台南:人光,
鄭仰恩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教育手冊》,台北:使徒,2010。
Reinhold Niebuhr, Reinhold Niebuhr on politics :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our age as expressed in his writings, edited by Harry R. Davis and
Church News, 1993.
吳學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與三自運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
李偉誠,〈A Tale of Two World: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戰後台灣民族主義〉,新竹:國
周晏鋒,〈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倍加運動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張美月,〈台南神學院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
黃以諾,〈從宣教神學到政治神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的範式轉移及其批判〉,桃
鄭恩得,〈民族主義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民族想像〉,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
J. Bruce Jacobs,〈蔣經國並不是民主的創造者Chiang Ching-kuo Was Not Democrat─
Jurgen Moltmann(莫特曼),〈基督教神學及其處在今日的問題〉,《神學與教會》第十
二期,1965,頁15-17。
王振寰,〈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1989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三自運動(一八六五-一九四五)〉,《臺北文獻》直字
何明修,〈政治機會結構與社會運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37期,2004
林佳龍,〈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
徐梓,〈多元與辯證的時間觀—讀費爾南.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歷史和社會
2010,頁15-49。
1976,頁20-30。
張妙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以近二十年來學位論文為中心〉,
期,2007,頁64-79。
月,頁14-15。
《台灣教會公報》
1.黃武東,〈普世教會會議的展望〉,《台灣教會公報》第781期社論,1954年1月,
2.李嘉嵩,〈倍加運動的前途〉,《台灣教會公報》第844期社論,1959年4月,頁3-4
3.黃彰輝,〈感謝與調整的一年〉,《台灣教會公報》第949期,1965年1月,頁2-3。
4.鄭連德,〈都市傳道的展望〉,《台灣教會公報》第1052期,1970年1月,頁2-4。
5.鍾子時,〈都工傳年對傳教者的挑戰〉,《台灣教會公報》第1057期,1970年6月,
6.鄭連坤,〈都工傳年諸問題〉,《台灣教會公報》第1057期,1970年6月,頁13。
7.鄭連德,〈職域傳道〉,《台灣教會公報》第1062期,1970年11月,頁27。
8.陳勝政,〈從劇變的社會看今日教會應有的宣教方式〉,《台灣教會公報》第1066期,
9.理查.尼布爾(Helmut Richard Niebuhr),〈世局.福音.教會──教會是社會的先
驅〉,《台灣教會公報》第1066期,1971年3月,頁30。
10.翁修恭,〈教會關心的對象-個人及社會(一)〉,《台灣教會公報》第1068期,1971
年5月,頁7-8。
11.陳勝政,〈工業社會的教職型態--並論列竹中正夫諸觀點〉,《台灣教會公報》第
1069期,1971年6月,頁8-9。
12.翁修恭,〈教會關心的對象-個人及社會(二)〉,《台灣教會公報》第1069期,1971
年6月,頁23-24。
13.翁修恭,〈教會關心的對象-個人及社會(三)〉,《台灣教會公報》第1070期,1971
年7月,頁21-22。
14.〈巨星的殞逝-弔一位基督教的實在論者 雷因赫.尼布爾之喪〉(台灣教會公報
社資料室譯自時代雜誌),《台灣教會公報》第1070期,1971年7月,頁27-28。
15.魏喜陽,〈基督徒與政治〉,《台灣教會公報》第1072期,1971年9月,頁29-31。
16.百尼德,〈基督徒的社會責任〉,《台灣教會公報》第1073期,1971年10月,頁
17.〈對「新宣第二期方案」進一言〉,《台灣教會公報》第1075期社論,1971年12
18.謝禧明,〈新宣第二期方案--忠僕運動〉,《台灣教會公報》第1075期,1971年
12月,頁7-8。
19.黃加盛、蘇慶輝、劉華義、王南傑、胡茂生、吳忄益清、劉東輝、鄭兒玉,〈第一
期「新世紀宣教運動」得失檢討〉,《台灣教會公報》第1075期,1971年12月,
20.台南神學院師生一仝,〈基督徒對國家民族存亡的責任-響應『我們的呼籲』〉,
《台灣教會公報》第1076期,1972年1月,頁22。
21.〈革新內政?決意反共〉,《台灣教會公報》第1077期社論,1972年2月,頁4。
22.高俊明,〈明日的台灣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第1077期,1972年2月,頁
23.高俊明,〈「國是聲明與建議」在信仰上及神學上之動機〉,《台灣教會公報》
第1078期,1972年3月,頁1。
24.蕭清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信之信仰告白文(一)〉,《台灣教會公報》第
1078期,1972年3月,頁11-13。
25.〈寄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十九届總會〉,《台灣教會公報》第1079期社論,1972
年4月,頁4-5。
26.東輝,〈誰謀害了耶穌?〉,《台灣教會公報》第1079期,1972年4月,頁5-7。
27.蕭清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信之信仰告白文(二)〉,《台灣教會公報》第
1079期,1972年4月,頁18-19。
28.謝禧明,〈實行受託〉,《台灣教會公報》第1079期,1972年4月,頁20-21。
29.洪建州,〈教會與國家〉,《台灣教會公報》第1081期,1972年6月,頁7-11。
30.John C. Bennett,〈基督徒與政治當局〉,《台灣教會公報》第1081期,1972年
6月,頁12-14。
31.胡兆華,〈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信仰體制〉,《台灣教會公報》第1087期,
1972年12月,頁17-19。
32.謝禧明,〈發揮誠實與公義的精神〉,《台灣教會公報》第1224期社論,1975年8
33.〈教會關心國家前途〉,《台灣教會公報》第1230期社論,日。
34.〈第三次教會與社會研究會記要〉,《台灣教會公報》第1230期,
日,第六版。
35.張群,〈基督徒對國家的責任(上)〉,《台灣教會公報》第1232期社論,1975
年10月12日。
36.張群,〈基督徒對國家的責任(下)〉,《台灣教會公報》第1233期社論,1975
年10月19日。
37.〈我們的問題在那裡?〉,《台灣教會公報》第1235期社論,日。
38.〈基督徒的政治責任〉,《台灣教會公報》第1238期社論,日。
39.〈談羅馬字聖經的出版與發行〉,《台灣教會公報》第1240期社論,1975年12月
40.〈基督徒應該關心選舉〉,《台灣教會公報》第1241期社論,日。
41.〈釋放與合一〉,《台灣教會公報》第1242期社論,日。
42.〈教會今後的趨向(一)〉,《台灣教會公報》第1311期社論,日。
43.〈教會今後的走向(二)〉,《台灣教會公報》第1312期社論,日。
44.陳庚金,〈基督徒與反共〉,《台灣教會公報》第1312期,日,第三
45.〈認同的危機〉,《台灣教會公報》第1313期社論,日。
46. Ronald J. Sider,〈佈道或社會公義?〉,《台灣教會公報》第1319期,1977年6月
12日,第五版。
47.〈基督徒的社會責任〉,《台灣教會公報》第1326期社論,日。
48.〈憑著基督徒信仰良心 關切國家與同胞前途 總會常置委會發表人權宣言 主張台
灣前途應由自己決定〉,《台灣教會公報》第1329期,日,第一版。
49.〈誰能決定我們的命運〉,《台灣教會公報》第1329期社論,日。
50.〈期暸解「在自己社會結構下的基督教精神與責任感」〉,《台灣教會公報》第1332
期社論,日。
51.〈答覆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公開信-澄清對「人權宣言」之曲解〉,《台灣教
會公報》第1342期,日,第二版。
52.〈基於愛上帝、愛國家和愛同胞 重申保障人權彰顯社會公義 總會第二次常置委
會表明立場 並議決廿五屆年會假南神召開〉,《台灣教會公報》第1346期,1977
年12月18日,第一版。
53.王明仁,〈基督徒與國家〉,《台灣教會公報》第1348期,日,第八
54.〈做新人、行新事〉,《台灣教會公報》第1349期社論,日。
55.林信堅,〈從夏潮北屋的怪文說起〉,《台灣教會公報》第1352期,
日,第六版。
56.許錦銘,〈做門徒的代價 兼簡介潘霍華其人及思想〉,《台灣教會公報》第1352期,
日,第七版。
57.趙信忄恩牧師講、紀元德牧師記,〈捨命跟隨基督〉,《台灣教會公報》第1355
期,日,第八版。
58.王憲治,〈從《受苦與希望》《宣教與合一》談福音與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第
1356期神學專欄,日,第七版。
59.〈探討「人之尊嚴與教會之責任」 東北亞教會宣教會議圓滿舉行 將共同開拓宣
教新據點〉,《台灣教會公報》第1358期,日,第一版。
60.〈《人權與人的尊嚴》將為亞洲神學主題〉,《台灣教會公報》第1358期,1978年
3月12日,第一版。
61.〈第卅一屆北部大會 頃於淡水圓滿召開 通過一致擁護蔣院長競選總統 連署反對
宣言案未被大會接納〉,《台灣教會公報》第1359期,日,第一版。
62.〈嚴重抗議不實的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第1359期社論,日。
63.〈預祝第廿五屆總會圓滿成功〉,《台灣教會公報》第1360期社論,1978年3月
64.鄭兒玉,〈誰是主?/由台南神學院的教育理念講起〉,《台灣教會公報》第1360期,
日,第六版。
65.〈廿五屆通常年會圓滿閉幕 總會新任幹部順利產生 翁修恭當選新議長 高俊明連
任總幹事〉,《台灣教會公報》第1361期,日,第一版。
66.〈建立互信與互賴之關係〉,《台灣教會公報》第1361期社論,日。
67.〈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澄清外界對人權宣言之誤解〉,《台灣教會公報》第1362期社
68.〈論宗教與政治的關係-並說明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中教會與政府的關係〉,《台
灣教會公報》第1362期神學專欄,日,第七版。
69.〈以「作光、作塩」的信仰 參與政治救國救民〉,《台灣教會公報》第1649期,
70.〈教會與政治〉,《台灣教會公報》第1649期,日,頁5。
71.張俊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艱辛遙遠的路〉,《台灣教會公報》第1649期,1983
年10月9日,頁6。
72.〈信仰教制與政治問答(一)〉,《台灣教會公報》第1652期,日,
73.翁修恭,〈從「信耶穌得平安」到「為見証基督而受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
仰歷程〉,《台灣教會公報》第1652期,日,頁6-8。
74.趙振二,〈信仰宣告必須付諸社會行動-論第三世界的基督徒在時代中的信仰抉
擇〉,《台灣教會公報》第1652期,日,頁9-12。
75.洪德四,〈基督徒與政治〉,《台灣教會公報》第1655期,日,頁
76.〈人權是國家的基石-世界人權日感言〉,《台灣教會公報》第1657期社論,1983
年12月4日,頁1。
77.〈民主、自決、救台灣-紀念世界人權日卅五週年〉,《台灣教會公報》第1657期,
78.〈「你傳我傳大家傳 基督福音救台灣」--一九八五年歲首獻言〉,《台灣教會公
報》第1714期社論,日,頁1。
79.王成章,〈從解放神學到鄉土神學〉,《台灣教會公報》第1717期,
日,頁10-11。
80.張俊雄,〈由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觀點來探討台灣教會的處境與趨向〉,《台
灣教會公報》第1719期,日,頁10-11。
81.商正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面臨的挑戰〉,《台灣教會公報》第1727期,1985
年4月7日,頁8。
82.〈忠於基督,發揮教會功能-第卅二屆總會年議會獻言(一)〉,《台灣教會公報》
第1728期社論,日,頁1。
83.〈長老教會總會卅二屆年會 「信仰告白」三讀通過 高俊明牧師蟬連總幹事〉,《台
灣教會公報》第1729期,日,頁1。
84.〈奠立基石、重新整合、向前邁步-第卅二屆總會年議會獻言(二)〉,《台灣教會
公報》第1729期社論,日,頁1。
85.〈台灣需要核能發電?--興建核能四廠平議〉,《台灣教會公報》第1729期,1985
年4月21日,頁4。
86.〈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前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台語白話
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台語漢字)〉,《台灣教會公報》第1729期,
87.鄭兒玉,〈時代的米該雅-透視一百年後的使命〉,《台灣教會公報》第1730期,
88.姬啟棠,〈工業社會傳道的回顧--記林商號合板高雄廠工廠傳道觀感〉,《台灣教
會公報》第1730期,日,頁14。
89.古信,〈當勞工不再沉默的時候--訪「葡萄園」談工人福音〉,《台灣教會公報》
第1730期,日,頁15。
90.〈「成為盼望的記號」〉,《台灣教會公報》第1731期社論,日,頁1。
91.盧俊義,〈從信仰告白看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第1734期,日,
9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前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台語白話
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台語漢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中文譯文)〉,《台灣教會公報》第1736期,日,頁9-10。
93.娃丹,〈看「教會」思「教會的社會責任」〉,《台灣教會公報》第1828期,1987
年3月15日,頁11。
94.林也凡,〈變遷中的實踐--教會在社會角色之我見〉,《台灣教會公報》第1828
期,日,頁12。
95.江慕義,〈台灣人民自決的正當性 中國統一?台灣獨立?〉,《台灣教會公報》第
1830期,日,頁4。
96.葉農哲,〈科技與倫理-車諾比事件後的沉思〉,《台灣教會公報》第1836期,1987
年5月10日,頁4。
97.陳南州,〈人權的吶喊-拉丁美洲教會社會關懷工作考察報告(一)〉,《台灣教會
公報》第1836期,日,頁4。
98.陳南州,〈人權的關懷與其阻礙-拉丁美洲社會關懷工作考察報告(二)〉,《台灣
教會公報》第1837期,日,頁4。
99.葉農哲,〈經濟與社會公義-美國天主教會的立場〉,《台灣教會公報》第1838期,
100.陳南州,〈為人權而奮鬥-拉丁美洲教會之社會關懷工作考察報告(三)〉,《台灣
教會公報》第1838期,日,頁4。
101.鄭兒玉,〈神學教育的第一義〉,《台灣教會公報》第1845期,日,
102.劉峰松,〈台灣人的歷史使命--與青年談四十年前台灣一大事〉,《台灣教會公
報》第1846期,日,頁10-11。
10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料研究中心,〈什麼是自決運動?〉,《台灣教會公報》
第1847期,日,頁7。
104.新生,〈屬靈與屬世〉,《台灣教會公報》第1847期,日,頁9。
105.黃伯和,〈台灣文化實況中宣教神學的探討-日講於台灣宣教會
議〉,《台灣教會公報》第1848期,日,頁9。
106.總會研究與發展小組,〈台灣教會的歷史使命-設教百週年以後所受之挑戰與課
題〉,《台灣教會公報》第1849期,日,頁9。
107.許天賢,〈訪高俊明牧師 談對台灣宣教研討會的感想與期待〉,《台灣教會公報》
第1849期,日,頁11。
108.施光榮,〈住民自決與台灣前途〉,《台灣教會公報》第1852期,
109.李豐明,〈自決是台灣基督徒嚴肅的信仰告白〉,《台灣教會公報》第1857期,1987
年10月4日,頁11。
110.〈貫徹總會人權宣言精神 南神師生發表嚴正聲明 表明嚴重關切蔡有全許曹德被
扣押事件 遺憾政府侵犯人權違反基督徒信仰良心〉,《台灣教會公報》第1860
期,日,頁1。
111.〈人權與政權的光復〉,《台灣教會公報》第1860期社論,日,
112.〈關切解嚴後朝野衝突總會發表懇切呼籲 朝野政黨應以民意為先 實現民主爭取
獨立國格-應開放並保障言論自由管道 使人民充分表達意見維護全民幸福〉,
《台灣教會公報》第1864期,日,頁1。
113.羅榮光,〈人權與責任〉,《台灣教會公報》第1864期,日,頁
114.黃恩恆,〈促請政府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人權宣言十週年感言〉,《台灣
教會公報》第1866期,日,頁16。
115.黃彰輝,〈什麼是神學教育-黃彰輝牧師日講於台南神學院〉,《台
灣教會公報》第1867期,日,頁4。
116.〈十年前「人權宣言」發表 為美國「台灣關係法」依據 為感恩也懇求上帝使台
灣成為 一個真正新而獨立的國家〉,《台灣教會公報》第1868期,1987年12月
20日,頁2。
117.許天賢,〈英國人.蕃薯仔心-彌迪理牧師Dr. & Rev. Dan Beeby訪問記〉,《台灣
教會公報》第1868期,日,頁10-11。
118.〈二二八事件仍是基督徒沉重的軛 總會議長、總幹事籲請台灣人走出束縛、走
出悲情〉,《台灣教會公報》第2243期,日,頁1。
119.薛伯讚,〈鄉土認同與心靈重建〉,《台灣教會公報》第2243期,
120.趙振貳,〈揮別五十年白色恐怖的夢魘--一九九五年二二八和平日的省思〉,《台
灣教會公報》第2243期,日,頁10。
121.盧俊義,〈談台灣最早的二二八紀念碑〉,《台灣教會公報》第2243期,1995年2
月26日,頁11。
122.鄭兒玉,〈「信仰告白」在長老教會不是熱題〉,《台灣教會公報》第2247期,1995
年3月26日,頁9。
123.王南傑,〈人權宣言發表始末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信仰告白〉,《台灣教會公報》第2371期,日,頁13-14。
124.金毓禎採訪,〈攀登人權宣言的山頂 專訪高俊明牧師談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的始
末〉,《台灣教會公報》第2372期,日,頁13。
125.鄭仰恩,〈在台灣歷史中告白信仰-談人權宣言的歷史根源及神學意涵〉,《台灣
教會公報》第2373期,日,頁9。
126.林本炫,〈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廿週年的觀察〉,《台灣教會公報》第2373期,
日,頁10。
127.鄭兒玉,〈人權宣言:信「道成肉身」的教會應該講的──其歷史背景及發表新
而獨立的國家的神學動機〉,《台灣教會公報》第2374期,日,
128.〈教會如何關心台灣前途〉,《台灣教會公報》第2376期社論,
129.王崇堯,〈談加爾文派教會的理想〉,《台灣教會公報》第2382期,1997年10月
26日,頁9。
《第13屆南部大會議事錄》(會期:~7日)。
《第15屆南部大會議事錄》(會期:~17日)。
高雄中會庶務部編輯部合編,《設教壹百週年 高雄中會教會簡史》,高雄,196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年鑑編輯小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年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出版,新樓書房發行,198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三屆總會議事錄》(會期:~17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四屆總會議事錄》(會期:~15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五屆總會議事錄》(會期:~7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六屆台灣總會議事錄》(會期:~20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七屆總會議事錄》(會期:~12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八屆總會議事錄》(會期:~10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九屆總會議事錄》(會期:~16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十屆總會議事錄》(會期:~15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十一屆總會議事錄》(會期:~21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十二屆議會議事錄》(會期:~19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十三屆議會議事錄》(會期:~11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十四屆議會議事錄》(會期:~24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十五屆通常會議議事錄》(會期:~16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十六屆通常會議議事錄》(會期:~7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十七屆通常議會議事錄》(會期:~30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十八屆通常議會議事錄》(會期:~16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十九屆通常議會議事錄》(會期:~7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廿屆總會通常議會議事錄》(會期:~27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21屆通常議會議事錄》(會期:~18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22屆總會議事錄》(會期:~4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23屆總會議事錄》(會期:~22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24屆通常議會議事錄》(會期:~15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25屆通常年會議事錄》(會期:~31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廿六屆通常年會議事錄》(會期:~4.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廿七屆通常年會議事錄》(會期:~13日)。
《第32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通常年會議事錄》(會期:~12日)。
北屋,〈從致美國總統卡特的一封怪信說起〉,《夏潮》第三卷 第四期,1977年10月,
施根本,〈臺灣教會需要改革〉,《夏潮》第三卷 第五期,1977年11月,頁37-38。
胡秋原,〈民族主義與豺狼、老鼠〉,《中華雜誌》No.172,1977年11月,頁7-10。
黃年、翁台生、金惟純,〈你有沒有權說這種話?你說的話對不對?──向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總會常置委員會的政治主張質疑〉,《綜合月刊》No.109,1977年12
   月,頁14-23。
李利國,〈請教你對這個「宣言」的看法〉,《綜合月刊》No.109,1977年12月,頁
葛重生,〈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祈禱-並向眾教會呼籲〉,《綜合月刊》No.109,1977
   年12月,頁34-37。
余明賢,〈凱撒的歸於凱撒〉,《綜合月刊》No.109,1977年12月,頁38-43。
陳嘉宗,〈評析基督教長老會「人權宣言」事件〉,《夏潮》第四卷 第二期,1978年2
月,頁8-9。
周玉山,〈再向高俊明牧師質疑〉,《綜合月刊》No.111,1978年2月,頁119-121。
王曉波,〈上帝主張分裂中國嗎?〉,《中華雜誌》No.175,1978年2月,頁15-25。
張紹達,〈旅美臺灣長老教會與「臺獨」〉,《中華雜誌》No.176,1978年3月,頁9-11。
〈澄清長老教會發表政治主張的問題〉,《聯合報》社論,日,第二版。
〈任何教會均受法律保障亦受法律約束〉,《中華日報》社論,日,第
〈傳教人干預政治的歷史教訓-論長老會妄言事件〉,《中國時報》社論,1978年3
月18日,第二版。
〈應即制裁背教叛國的教棍〉,《中央日報》社論,日,第二版。
黃年、翁台生、金惟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事件始末〉,《綜合月刊》No.113,1978
年4月,頁18-29。
信一,〈教會與國家政治〉,《綜合月刊》No.113,1978年4月,頁30-33。
張春新,〈臺灣長老教會的歧路〉,《夏潮》第四卷 第六期,1978年6月,頁32-41。
侯立朝,〈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上)-為索忍尼辛哈佛演說作註解〉,《夏潮》
第五卷 第二期,1978年8月,頁68-71。
胡晴羽,〈第三世界人權的經濟、政治基礎-以韓國為例〉,《夏潮》第五卷 第三期,
侯立朝,〈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下)-為索忍尼辛哈佛演說作註解〉,《夏潮》
第五卷 第三期,1978年9月,頁53-56。
王曉波,〈再論長老會事件及其他〉,《中華雜誌》No.178,1978年5月,頁23-26。
王珉,《田立克》,台北:生智,2000。
王南傑口述,薛化元、林果顯、呂智惠訪錄,《王南傑牧師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口述
歷史》(The Reminiscences of Rev. Ong Lamkiat and PCT),新北市:稻鄉,2011。
王崇堯,《當代問題與基督教思想》,台北:永望,1992。
王崇堯,《解放神學與馬克思主義》,台北:永望,1992。
王崇堯,《民眾的神學》,台南:南神,1999。
王崇堯,《時事?信仰?神學》,台南:南神,2000。
王崇堯,《情境?節慶?神學》,台南:人光,2002。
王崇堯,《台灣廣場》,台南:復文,2005。
王崇堯,《臺灣本土情境中的聖餐》,台南:復文,2006。
王崇堯,《台灣鄉土神學》,台南:復文,2007。
王崇堯,《台灣本土神學對話-為台灣教會把脈》,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1。
王憲治主編,《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台南神學院,1988。
王憲治編,《上帝與亞洲人民的故事-族群、文化與權力的神學反省》,台南:信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料中心發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社會關懷文獻
》,台南:人光,1998。
台灣教授協會編,《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台北:前衛,2010。
朱匯森主編,《土地改革史料》,台北:國史館,1988。
任以撒,《系統神學》,香港:基道書樓,1974。
宋泉盛,《出頭天: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史料》,台南:人光,1998。
宋泉盛著、鄭加泰譯,《孟姜女的眼淚》,台南:人光,2002。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台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南:人光,2003。
吳學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
吳密察,《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00。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北:草根,1995。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1999。
李筱峰、莊天賜主編《快讀台灣歷史人物(I)》,台北:玉山社,2004。
李筱峰,《台灣全志 卷首 戰後台灣變遷史略》,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4。
李永熾等,《台灣主體性的建構》,台北: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4。
李約翰,《長老教會之歷史與信仰》,台北:長青文化事業,1984。
林本炫,《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鄉,1990。
林治平編,《從險學到顯學:2001年海峽兩岸三地教會史研究現況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2。
林煌洲等作;張家麟主編,《亞洲政教關係》,台北:韋伯文化,2004。
林芳仲編,《台灣 新而獨立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30週年國際研討會文
集》,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11。
胡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台北:三民,1998。
徐謙信等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65。
高俊明、高李麗珍口述,胡慧玲撰文,《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台北:望
春風,2001。
高俊明等,《台灣 新而獨立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論述》,台
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
孫武夫,《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選釋》,台北:天線球整合行銷有限公司,2004。
陳芳明,《探索臺灣史觀》,台北:自立晚報,1992。
陳南州、夏美寬編,《地方教會的發展─反省與展望》,台南:人光,1995。
陳南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社會、政治倫理》,台北:永望,1996。
陳南州,《開放與堅持:變遷社會中的基督徒思想》,高雄:麗文,2010。
陳佳宏,《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2006。
陳佳宏,《鳳去臺空江自流:從殖民到戒嚴的臺灣主體性探究》,台北:博揚,2010。
陳恒、耿相新主編,《新文化史》,台北:知書房,2007。
郭承天,《政教的分立與制衡:從聖經看政教關係》,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2001。
莊雅棠、劉清虔等編著,《新而獨立》,台南:人光,1997。
許有才,《奇妙恩寵-許有才牧師回憶錄》,台南:人光,1998。
黃伯和,《孕育於文化的神學》,台南:人光,1987。
黃伯和,《宗教與自決-台灣本土宣教初探》,台北:稻鄉,1990。
黃伯和,《奔向出頭天的子民》,台北:稻鄉,1991。
黃伯和,《釘根本土的信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淺釋》,台南:人光,1991。
黃伯和,《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台南:人光,1993。
黃伯和等,《族羣和諧》,台北:雅歌,1995。
黃伯和,《本土神學的倫理關懷》,台南:教會公報,1999。
黃伯和、陳南州,《基督教要理問答》,台南:人光,1999。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台南:人光,1959。
黃武東,《台灣宣教》(Ecumenical Studies,“Evangelism in Formosa”)( 收藏於台南
神學院圖書館),1954。
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 台灣長老教會發展史》,台北:前衛,1988。
張瑞雄,《台灣人的先覺-黃彰輝》,台北:望春風,2004。
張德謙、邱瓊苑編,《新編焚而不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訓練手冊》,台北:人光,
湯清,《歷代基督教信條》,香港:基督教文藝,1957。
雲超誠編,《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台北:自由時報,1996。
《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編輯小組編著,《認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10年修訂
版),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10。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04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05。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05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06。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06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07。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07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08。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08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09。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09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10。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編輯小組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2010年度》,台北:中研
院臺史所,2011。
鄭仰恩,《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台南:人光,2005。
蔡重陽,《生生不息:高雄市新興基督長老教會設教70週年教會史》,高雄:高雄市
新興基督長老教會,2009。
蔡維民,《基督漫步於福爾摩沙:基督教在臺灣》,台北:五南,2009。
蔣竹山,《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方法與實踐: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台北:五南,
賴澤涵編,《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中央大學,2005。
鐘子時編,《今日P.K.U. 基督教臺灣宣教百週年紀念 教會倍加運動》,台北: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1964。
戴國煇,《台灣史探微:現實與史實的相互往還》,台北:南天,1999。
薛化元等,《戰後臺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瞿海源,《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台北:桂冠,2006。
瞿海源,《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二)》,台北:桂冠,2006。
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一九四九~一九九六)》,台北:文英堂,1997。
外文資料(含中文譯本)
Donald K. McKim, More Presbyterian questions, more Presbyterian answers:exploring
Christian faith. Louisville:Geneva Press, 2011.
Jared L. Witt, Worship, Politics, and Identity in Calvin’ s Theology. Ph.D. , Yale University,
Max Weber,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tr. by Ephraim Fischoff, Boston:Beacon Press,
Peter Burke, ‘Overture. The New History:Its Past and its Future’, Peter Burke ed., 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1,
Robert C. Good, New York : Scribner, 1960.
Shoki Coe, Recollections and Reflections, edited by Boris Anderson, Taiwan:Taiwan
Victoria E. Bonnell and Lynn Hunt, Beyond The Cultural Turn-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赫治(Charles Hodge)著、鄭華志譯,《何謂長老教會制?》,香港:基督教改革主義
信仰翻譯社,1961。
韋廉士(Daniel D. Williams)著、周天和譯,《近代神學思潮》,香港:基督教文藝,
特爾慈(Ernst Troeltsch),《基督教社會思想史》,香港:基督教文藝,1960。
Georg G. Iggers著、楊豫譯,《二十世紀的史學》,台北:昭明,2003。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著、王憶琳編譯,《一九八四》,台北:華文網,2006。
Keith Jenkins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1996。
林.亨特(Lynn Hunt)編、江政寬譯,《新文化史》,台北:麥田,2002。
亞伯力(Paul Abrecht)著、蕭維元譯,《教會與急變的社會》,香港:基督教文藝,
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著、陳俊輝譯,《新存有》,台北:水牛,1990。
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著、陳俊輝譯,《對人的挑戰》,台北:水牛,1990。
華爾克(Williston Walker)著、謝受靈譯,《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文藝,1970。
赫德遜(Winthrop S. Hudson)編訂、許牧世等譯,《不列顛宗教改革思潮》,香港:
基督教文藝,1962。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前衛,1999。
王崇堯,〈台灣鄉土神學的探討〉,收入王憲治主編,《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
台南:台南神學院,1988,頁32-72。
所博士論文,2001。
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林豐彬,〈莫特曼Jurgen Moltmann「上帝國」觀念的探討並申論其對「台灣鄉土」的
意義〉,收入王憲治主編,《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台南神學院,
1988,頁313-348。
林敬順,〈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祂要使人對罪惡中得著釋放,使受壓制
的得著自由、平等,在基督成做新創造的人』來探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
未來的宣教取向〉,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92。
周信典,〈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草案)--背景和神學意義之探討〉台南: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83。
周怡君,〈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其社會運動參與()〉,台北:東吳大學社會
學系碩士論文,1997。
士論文, 2009。
洪辭惠,〈臺灣政教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大宣言為中心〉,桃園:國立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高明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的背景及神學意義之探討〉,台南:台南神
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79。
夏文學,〈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草案」對未來台灣教會觀的探討〉,收入王
憲治主編,《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台南神學院,1988,頁349-382。
陳家倫,〈台灣社會之宗教與政治關係的演變--一個宗教團體的社會學分析〉,台
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陳南州,〈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三個聲明、宣言之研究來建構台灣教會的社會、政
治倫理〉,台南:東南亞神學研究院博士論文,1990。
陳玉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參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5。
陳迪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反對運動--一個歷史比較分析〉,新竹:國立清華大
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許銘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政教關係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連偉齡,〈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研究(年)〉,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
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張雅玲,〈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張兆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政教關係之演變〉,台北: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碩士
論文,2005。
修班碩士論文,2008。
黃文耀,〈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宣教百週年--歷史年譜
探究與省思〉,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89。
黃信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鄉土」含義之探討〉,收入王憲治主編,《台
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台南神學院,1988,頁383-412。
黃而基,〈試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教會做和解使者的意義〉,台南:台南神
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91。
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葉永文,〈臺灣政教關係之研究():一種統治觀點之分析〉,台北:國立台
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廖安惠,〈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人運動」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
系碩士論文,1997。
究所碩士論文,2004。
蔡三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倍加運動的探討及其神學意義〉,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
碩士論文,1979。
謝懷安,〈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探究與省思〉,台南:台南神學院道
學碩士論文,1990。
期刊、專書論文
Herman Rahn著、顏愛靜譯,〈台灣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第29卷第1期,台北:
土地改革雜誌社,1979,頁26-27。
自由化與民主化不同的分析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beral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收入台灣教授協會編著,《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
台灣國際處境》,台北:前衛,2010,頁435-480。
一卷第一期,1973,頁29-41。
Lawrence Stone(勞倫斯.史東)文、古偉瀛譯,〈歷史敘述的復興:是創新還是懷舊〉,
收入陳恒、耿相新主編,《新文化史》,台北:知書房,2007,頁11-34。
Madathiparampil Mammen Thomas(多馬),〈劇變社會中的神學問題〉,《神學與教會》
第四卷第二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65,頁6-10。
Madathiparampil Mammen Thomas(多馬),〈社會、文化,與神學教育的意義〉,《神
學與教會》第四卷第二期,1965,頁11-14。
Madathiparampil Mammen Thomas(多馬),〈教會與社會〉,《神學與教會》第四卷第
渡邊信夫講、劉東輝翻譯、張宗隆筆錄,〈基督長老教會精神與制度〉,《神學與教會》
第十四卷第一期,,1977,頁44-58。
王成勉,〈台灣基督教史料之研究〉,收入林治平編,《台灣基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回
顧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宇宙光,1998,頁237-272。
春季號,頁71-115。
王南傑,〈「為出頭天奮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的故事〉,收入高俊明等
著,《台灣 新而獨?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述》,
台?:台灣基督長?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頁26-42。
王昭文,〈「新而獨立」的印記
衝破網羅的〈人權宣言〉〉,《當代》第236期,2007,
王崇堯,〈「暴力」的神學意涵〉,《神學與教會》第廿二卷第二期,1997,頁1-13。
王崇堯,〈基督徒與國家的探討〉,《神學與教會》第廿三卷第一期,1997,頁104-115。
王崇堯,〈〝上帝國〞意涵的類型探討〉,《神學與教會》第廿六卷第一期,2001,頁
王崇堯,〈台灣處境化神學的發展-論一九七○年後台灣長老教會與台灣政治社會的
互動〉,《神學與教會》第廿八卷第二期,2003,頁361-370。
王崇堯,〈一九七○年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本土神學發展〉,《當代》第218期,
2005,頁108-125。
王崇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三十周年回顧〉,《當代》第236期,2007,
王崇堯,〈從〈人權宣言〉到「鄉土神學」〉,《當代》第236期,2007,頁30-67。
王憲治,〈台灣鄉土神學導論〉,收入王憲治主編,《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
南:台南神學院,1988,頁6-31。
王憲治,〈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看基督論與教會觀〉,收入王憲治主編,《台
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台南神學院,1988,頁259-277。
王憲治,〈從台灣的觀點看馬丁路德與潘霍華〉,《神學與教會》第十五卷第一期,1984,
王塗發,〈戰後台灣經濟的發展〉,收入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
精選(下)》,台北:玉山社,1996,頁387-414。
〈共同進入第二世紀──在台灣整個社團中的基督教共同體〉,《神學與教會》第五卷
第一期附錄,1965,頁1-23。
宋泉盛,〈信仰、理性、與啟示〉,《神學與教會》第二卷第二期,1961,頁8-19。
宋泉盛,〈教會的本質與教職的形態〉,《神學與教會》第四卷第三、四期合刊, 1965,
宋泉盛,〈院長就任講詞〉,《神學與教會》第五卷第二期,1966,頁18-30。
宋泉盛,〈福音的道成肉身──緒論
在今日的世界告白信仰〉,《神學與教會》第六
卷第一、二期合刊,1966,頁11-29。
宋泉盛,〈現代神學簡介〉,《神學與教會》第八卷第一期,1968,頁1-20。
宋泉盛著、周天和譯,〈上帝國與百姓的文化〉,《神學與教會》第十六卷第一期,1985,
宋泉盛,〈自由、民主、獨立是台灣人民的人權!〉,收入高俊明等著,《台灣 新而
獨?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述》,台?:台灣基督
長?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頁257-287。
宋泉盛,〈台灣人民追求獨立的人權〉,收入林芳仲編,《台灣 新而獨立的國家 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30週年國際研討會文集》,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
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11,頁273-308。
吳信如,〈訪高俊明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v.s.台灣前途〉,《方向》雙月刊第18期,
1990年10月,頁6-7。
121期,1997年9月,頁83-153。
吳學明,〈日治時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收入林治平編,《台灣基
督教史—史料與研究回顧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宇宙光,1998,頁
吳學明,〈基督長老教會在南台灣的傳教與擴展〉,《史匯》第七期,2003,
吳鯤魯,〈政治自由化的潛流:1970年代威權統治下的台灣人權發展〉,收入李永熾、
張炎憲、薛化元主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4,頁
李筱峰,〈戰後初期台灣社會的文化衝突〉,收入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
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1996,頁273-302。
李文政,〈普世教協的成長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聯合月刊》第七期,1982,頁
年12月,頁33-80。
林昌華,〈戰後台灣基督教會歷史()〉,收入鄭仰恩主編,《台灣基督長老
教會歷史教育手冊》,台北:使徒,2010,頁74-118。
1989春季號,頁117-143。
林彥如、梁唯真,〈台灣基督教之百年社會貢獻:以長老教會之醫療、教育、社會參
與為例〉,收入《「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論文集(下)》,桃園:台灣
宗教學會,2010,頁361-378。
科學:長時段〉 (“Hist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The longue Duree”)〉,《臺
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頁331-344。
陳延輝,〈政治民主化中台灣宗教團體的角色變遷〉,收入林煌洲等作、張家麟主編,
《亞洲政教關係》,台北:韋伯文化國際,2004,頁65-99。
陳南州,〈教會與政治〉,《方向》雙月刊第3期,1988年4月,頁4-5。
陳儀深,〈從〈康隆報告〉到〈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政策的曲折歷程〉,收入台灣
教授協會編著,《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台北:前衛,
傅有德,〈臺灣教會機構的演變〉,《神學與教會》第七卷,第一、二期合刊,1967,
黃伯和,〈基督教會組織的權力形態與差異行為〉,《神學與教會》第十二卷第二期,
黃俊傑,〈歷史意識與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的展望〉,收入黃俊傑,《戰後臺灣的
轉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1995,頁195-231。
黃昭弘,〈由政治學看教會與社會〉,《方向》雙月刊第3期,1988年4月,頁2-3。
黃昭弘,〈台灣基督長?教會政治關懷的里程碑──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
家〉,收入高俊明等著,《台灣 新而獨?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教會人權宣言
聖經與神學?述》,台?:台灣基督長?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
頁288-317。
黃智慧,〈中華民國在台灣()──「殖民統治」與「遷佔者國家」說之
檢討〉,收入台灣教授協會編著,《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
境》,台北:前衛,2010,頁161-192。
黃彰輝,〈今日後進教會聖工所需的神學教育之再檢討〉(上),《神學與教會》第三卷
第二期,1963,頁60-71。
黃彰輝,〈今日後進教會聖工所需的神學教育之再檢討〉(下),《神學與教會》第三卷
第三、四期,1964,頁1-14。
游存,〈倡導愛與認同的神學家-宋泉盛博士〉,《方向》雙月刊第3期,1988年4月,
張景涵等,〈國是諍言〉,《大學雜誌》第46期,1971年10月,頁1-10。
張景涵,〈變局裡該怎麼辦?〉,《台灣政論》創刊號,1975年8月,頁8-13。
《史耘》第6期,2000,頁133-150。
張宗隆,〈追述「人權宣言」前後 再思領受上帝的應許〉,收入高俊明等著,《台灣 新
而獨?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述》,台北: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頁58-75。
張清庚,〈『時機』之幕後作為在於上帝的手〉,收入林芳仲編,《台灣 新而獨立的國
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30週年國際研討會文集》,台北: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11,頁46-60。
楊士養、龔書森、杜英助合撰,〈台南神學院九十年史特刊〉,附於《神學與教會》第
六卷第三、四期合刊,1967,頁3-46。
廖俊松、潘啟生,〈從民族自決理論探討台灣前途自決之可行性〉,《暨大學報》第五
卷第一期,2001年3月,頁63-87。
鄭連坤,〈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機構之歷史〉,《神學與教會》第八卷第四期,1969,頁
鄭兒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1977:起稿背景、過程、神學立場、接納經過、
及發表後內外之衝擊〉,收入高俊明等著,《台灣 新而獨立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論述》,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
委員會,2007,頁15-25。
鄭仰恩,〈倍加運動〉,《方向》雙月刊第1期,1987年12月,頁13-14。
鄭仰恩,〈《教會史話》與長老教會歷史的建構〉,收入鄭仰恩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歷史教育手冊》,台北:使徒,2010,頁227-247。
鄭梓,〈請面對歷史.面對正義!解讀:柯遠芬〈台灣二.二八事變之真相〉〉,《中國
論壇》月刊號第16期,1992,頁24-43。
鄭梓,〈初探:戰後五十年台灣省政之變革-從行政長官到民選省長()〉,
收入《回顧與前瞻:台灣省議會成立五十週年專刊》,台中霧峰:台灣省議會,
1996,頁283-309。
鄭梓,〈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收入張
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1996,
頁233-272。
鄭梓,〈記憶、傷痕與歷史再現──二二八事件中一位外省編導「影像札記」的解析
為例〉,收入許雪姬主編《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北市文化
局,2008,頁129-169。
歐力仁,〈卡爾.巴特論「上帝國」──一個實況化的詮釋〉,《神學與教會》第廿八
卷第二期,2003,頁371-392。
劉錦昌,〈田立克的政治神學〉,《神學與教會》第廿八卷第二期,2003,頁418-441。
蔡麗貞,〈台灣當代教會問題之分析研究〉,收入林治平編,《從險學到顯學:2001年
海峽兩岸三地教會史研究現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2,
頁157-210。
蕭阿勤,〈認同、敘事、與行動:台灣1970年代黨外的歷史建構〉,《台灣社會學》第
五期,2003,頁193-250。
蕭阿勤,〈世代認同與歷史敘事:台灣一九七○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形成〉,《台
灣社會學》第九期,2005,頁1-56。
賴澤涵,〈戰後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變遷〉,收入賴澤涵主編,《台灣社會、經濟與文
化的變遷》,桃園:中央大學出版,2005,頁240-259。
謝政諭,〈台灣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分與合及其發展〉,收入《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
16期,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頁57-73。
謝穎男,〈回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擬稿過程以及回應若干對「人權宣言」
之批評〉,收入林芳仲編,《台灣 新而獨立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
30週年國際研討會文集》,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
2011,頁377-390。
薛化元、楊秀菁,〈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收入李永熾、張炎憲、
薛化元主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4,頁268-315。
薛化元,〈長?教會與臺灣主體性的追求─以1970?代為中心〉,《當代》第237
瞿海源,〈政教關係的思考(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聯合月刊》第六期,1982,
雙驚華,〈1964年中法建交衝擊波〉,《歷史教學問題》第2期,華東師範大學,2006。
蘇蕙亞,〈陳溪圳牧師 政教張力下的悲劇人物〉,《方向》雙月刊第18期,1990年1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http://www.pct.org.tw/aboutus.htm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index.htm
台南神學院http://www.ttcs.org.tw
普世教會協會http://www.oikoumene.org/en/resources/documents/assembly.html
亞洲基督教協會http://cca.org.hk/about/history.htm
世界歸正教會聯盟http://www.reformiert-online.net/t/eng/rwb/tdthestu.jsp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http://www.ith.sinica.edu.tw/publish-data_01_list.php?ID=YES
被引用次數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
客戶服務專線
服務時間:週一~五
9:00~18:00
地址:234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成功路一段80號18樓
(C) 2011airiti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址23yue.c.o.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