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全使黑褐色颜色的吗?还有没别的颜色呀!

黑色石油真的“太黑”
来源: 作者:高素英
&&&&&&&&&&&&&&&&&&&&&&&&&&&
两桶油吸钱大法:转移利润向国家索要巨额补贴
尽管中石油(601857.SH,0857.HK)、中石化(600028.SH,0386.HK)日赚数亿,但炼油板块却依旧巨额亏损。
中石油、中石化先后公布了2011年业绩报告,中石油加工原油1.33亿吨,亏损600亿元,每吨亏损450元;而中石化加工原油2.17亿吨,亏损348亿元,每吨亏损160元。与2011年相比、进口油价的变化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却忽然出现巨亏。“通过年报数据核算发现,‘两桶油’向上游转移利润的可能性比较大。中石油至少超过千亿元转移到上游的生产与勘探板块,而中石化至少有500多亿元转移到生产与勘探板块。此外,炼油板块巨亏的另一原因是中石油将自采的原油对外销售以赚取巨额利润,而自己炼油的原油大部分来自外采,这就使得成本看似很高,最终出现炼油巨亏而总利润变化不大的结果。”4月4日,北京市工商大学投资者保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宏亮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 自采原油不用
外购原油导致成本增加
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毛利率为10.94%,而勘探与生产板块,其毛利率达到52.41%。
张宏亮指出,若把勘探生产与炼化板块结合在一起,其毛利率将回归到30.60%的正常水平,2010年国内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权计算的平均毛利率为35%,显而易见的是按照报表,中石油炼油化工板块与勘探生产板块的毛利率低于大型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张宏亮表示,35%是所有行业典型企业的平均数,根据大数原理,当样本量足够大时(超过30个),就基本能够代表总体。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上,2011年中石油自采原油1.2亿吨,按其1.3亿吨的炼油加工量来看,其原油需求缺口并不大,仅为0.13亿吨。
然而它却将一半自采原油对外直接销售,销售量为0.62亿吨,内部销售量为0.58亿吨,外部采购为0.76亿吨。自采油并没有自己消化,而是对外高价销售,同时高价由外部采购原油。中石油的解释是海外原油,直接在当地出售。根据其年报,海外采油约占中石油总产油量的10%,也就是说海外采油必须外销的量并不是很大。这样做的结果是,对外销售的价格比较高,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外采的原油价格也比较高,给外界造成一种炼油成本很高的表象,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法要求国家对炼油板块进行补贴。而中石化则与中石油不同,中石化原油产量国内为303.37百万桶,海外为18.3百万桶。通过折算,中石化2011年勘探及开采生产中原油产量为4525.3万吨,加工原油为2.17亿吨,其自产的原油远远不能满足加工的需要。中石化年报显示,2011年炼油板块的原油主要来源,境内自产为3484万吨,来自中石油的572万吨,的为673万吨,进口为1.71亿吨。而对外销售量为558.1万吨。即使原油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业内人士称,中石油和中石化仍然把自产的部分原油对外销售,并去采购价格比较高的国际原油,这造成了炼油板块的利润出现巨亏。中石油亏损额远大于中石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费用率较高引起,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民营炼油厂大部分都是盈利的,主要是因为他们费用率较低。
根据1998年原国家计委《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及2009年国家发改委《(试行)》规定,两个集团内部油田与炼厂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集团公司自主制定。而自其他石油集团或进口原油按照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定。业内人士认为,中石油直接对外销售原油,无疑会大幅增加生产与勘探板块的利润,而如果直接出售于内部,究竟以何定价外界很难知晓,这就为其从炼油板块向勘探生产板块转移利润创造了机会。
向上游板块转移巨额利润
“两桶油”的炼油生产成本等相关数据没有直接公布,炼油是否真的出现巨亏难以用数据衡量其中的真伪,那么只有通过已有的数据进行推算。某业内人士称,2011年中石油总营业成本为3602亿元,总生产油当量为12.86亿桶,合280元/桶,按当年平均6.46计算,中石油2011年单桶油当量的开采成本约为43。根据中石化年报数据,总油气当量为4.08亿桶,总成本为964亿元,计算结果为单桶开采成本约为37美元。而根据(0883.HK)公布的2011年年报,其单桶油开采成本为43.2美元,其中包括作业成本9.01美元、税金4.97美元、折旧与折耗13.45美元、特别收益金15.77美元,合计约43美元。那么由此可见,三大石油公司开采成本大体相当,在40美元/桶左右。因此按原油成本最高43美元/桶的成本计算,中石油2011年原油平均销售价格104.2美元/桶,其单桶原油销售的毛利率达到58.73%,远高于一般行业的平均毛利率,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数字是缴纳了石油特别收益金后的数据。
而按国内2010年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权计算的平均毛利率为35%,可以计算出包括毛利的价格应为66美元/桶。再考虑中石油2011年总体20%的费用率,其中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正常的内部原油供价为83美元/桶左右。此数据是66/(1%-20%)。如果中石油集团按平均销售价格104美元/桶进行转移,会有每桶21美元的利润由炼化板块转移到生产勘探板块中。2011年集团开采原油886百万桶,计算结果是转移利润约为1200亿元。经过上述方式进行调整后,中石油真实的板块利润为勘探与生产板块的利润由2219亿元下降到1019亿元,而炼油与化工板块由亏损531亿元上升到盈利669亿元。从中石化来看,由于其自产原油较少,2011年仅为3.22亿桶,转移利润较少。原油开采成本仍按43美元/桶,产品毛利按35%,计算出包括毛利的价格应为66美元/桶。中石化集团2011年总体15%的费用率,正常的内部原油供价应为78美元/桶左右。同样,中石化集团按104美元/桶的价格进行转移,会有26美元/桶的利润由炼化板块转移到勘探与生产板块中。那么,2011年中石化集团开采原油3.22亿桶,转移利润约为541亿元。经过调整后,中石化真实的板块利润是:勘探与生产利润由716亿元下降到175亿元,炼油与化工由亏损358亿元变为盈利183亿元。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利润转移问题?张宏亮认为,由于国际原油的成本,一大部分为矿区权益的摊销,也就是购买油田及其附属土地所花费的巨额支出要摊到石油成本之中,而中国虽然也摊销矿区权益,但这种矿区权益的取得大部分并非基于市场价格,而是一种较低的转移价格。他表示,实际上许多矿区都是国家无偿划拨给石油集团的,有的虽是购买,也仅是极低的一个名义价格,相当于国家把石油资源无偿交由石油集团使用,石油集团所确认的矿区权益仅是其寻找石油(勘探)的支出,这极大降低了其国内采油企业的采油成本。
&&&&此外,国际原油价格体现更多的不是成本高低,而是反映供求、预期与市场波动,而且往往会是受到国际大基金与大投资机构的控制。以国际原油价格代替内部结算价格,一般会虚增勘探板块的利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科普百科:关于石油化工的小常识
科普百科:关于石油化工的小常识& & 上海昆邦化工网讯: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公元)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1口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3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三分之一。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4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4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七千多万立方米。&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TAG:&nbsp&nbsp&nbsp&nbsp&nbsp
分享到:点击次数:&&更新时间: 14:17:11&&【】&&【】&>&&>& > 正文
中国石油勘探再度获得成功,黑色金子是否再起风浪?
时间: 09:52:15&&&&来源:&&&&作者:
油产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能源,经过这么多年努力,我国石油勘探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等等。
油气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各行各业都依赖于它,油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必然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就以原油来说,东北的大庆油田初次抽出这黑色的金子无疑对我过的发展加了一把十足的油!
谈到油田,不免跟产量,储量挂上钩,对于大家熟知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等虽说现在产能有所下降,但或许已经不需要用产量来验证它的地位了,作为石油工业的摇篮,它已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年上半年国内工业生产呈缓中趋稳态势,煤电油气运主动适应供需形势变化,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行业运行出现积极变化。
油气行业上半年的生产运行总体平稳,但受需求低迷、油价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
2016年上半年石油开采和加工企业的效益分化较为明显:今年1-5月,石油加工行业利润为721.1亿元,同比增长2.5倍;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则净亏损376.8亿元,去年同期为增长497.1亿元。
油气开采企业的净亏损也导致了其生产经营压力有所加大。上游企业也针对油价低迷形势,主动实施&以进顶产&,下调了原油产量,但天然气产量仍保持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约1亿吨,同比下降4.8%;天然气675亿立方米,增长2.9%。
在低油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油气进口量大幅增加,这也使中国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上半年原油进口1.86亿吨,增长14.2%。天然气进口约合356亿立方米,增长21.2%。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64%和35%。
成品油消费方面,仅管国内成品油消费平稳增长,但柴油消费低迷。上半年,成品油消费量1.41亿吨,同比增长4.4%,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其中,汽油消费量增长13.7%,增幅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柴油消费量下降3.1%,降幅同比扩大1.4%。
K圣提示:投资有风,入市需谨慎。在我们进入交易市场前,必须设有止损点。没有这个我们可能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在反复无常的行情变动中丧失理性思考而盲目操作导致不能及时止损。设立一个止损点能让我们避免在反复无常的行情中盲目操作,从而避免更大的的损失。 博鳌更希望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把握市场命脉,获取每日行情点评,关注笔者掘金K圣朋友圈:south797
盟友评论 >
未认证分析师
作者最新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跟随优秀操盘手炒外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褐色颜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