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最好治疗方法结石

胆囊结石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收藏 查看 &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
Gallstones,cholelithiasis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等,易被误诊为“”。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1)很少引起,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称为胆源性;
(4)因结石压迫引起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或胆囊结,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称为胆石性;
(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
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及,明显的梗阻性。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根据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首选B超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仅有10%~15%的胆囊结石含有钙,腹部X线能确诊,侧位照片可与右区别。CT、MRI也可显示胆囊结石。但不作为常规检查。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腹腔镜条件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1)结石直径≥3cm;
(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
(3)伴有&1cm;
(4)胆囊壁增厚;
(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6)儿童胆囊结石;
(7)合并;
(8)有心肺功能障碍;
(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
(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
(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反复发作胆绞痛、、。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作T管引流,有一定的并发症。
向红丁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李振符 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
黄迅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腔镜外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外科 主任医师 刘铮
相关视频:内容提供: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胆囊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收藏 查看 &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内科,消化内科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嵌顿胆囊管
疼痛,恶心,呕吐,畏寒,寒战,发冷,黄疸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是导致的常见原因,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亦可引起。此外,增龄老化过程中,胆囊壁逐渐变得肥厚或萎缩,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胆汁淤滞、浓缩并形成胆酸盐;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变得松弛,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全身,血液粘滞度增加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胆囊管或胆囊颈梗阻后,胆囊内淤滞的胆汁浓缩形成胆酸盐,后者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胆囊炎(早期);与此同时胆汁潴留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膨胀的胆囊首先影响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胆囊出现充血,当胆囊内压&5.39kPa(55cmH2O)时,胆囊壁动脉血流阻断,胆囊发生缺血性损伤,缺血的胆囊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囊炎进程,最终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近年的研究表明,磷脂酶A可因胆汁淤滞或结石嵌顿从损伤的胆囊黏膜上皮释放,使胆汁中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后者进而使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发生变化引起。1.
急性的临床表现和急性无基本相同。
(1)症状 ①疼痛 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多发生在夜间;右上腹一般性疼痛,见于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乃系胆囊炎症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和腹壁周围神经所致。②恶心、呕吐 是最常见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造成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多见于结石或蛔虫梗阻胆囊管时。③畏寒、寒战、发热 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重型病例则可有寒战和高热,热度可达39℃以上,并可出现谵语、等精神症状。④ 较少见,如有一般程度较轻,表示感染经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脏,造成了肝损害,或炎症已侵犯胆总管。
(2)主要体征 腹部检查可见右上腹部及上腹中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伴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者,于右上腹可扪及有压痛的包块或明显肿大的胆囊。当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扩展到腹部其他区域或全腹时,则提示胆囊穿孔。或有急性。有15%~20%的病人因胆囊管周围性、胆石压迫及胆囊周围炎造成肝脏损害,或炎症累及胆总管,造成Oddi括约肌痉挛和、导致胆汁排出障碍,可出现轻度。如明显加深,则表示胆总管伴结石梗阻或并发胆总管炎的可能。严重病例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血压常偏低,甚至可发生,此种情况尤易见于化脓坏疽型重症病例时。
(1)症状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症状同,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
(2)体征 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但无反跳痛;胆汁淤积病例可扪到胀大的胆囊;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可有肌紧张,体温正常或有低热,偶可出现。胆囊压痛点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的交点,胸椎压痛点在8~10胸椎旁,右膈神经压痛点在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两下角之间。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十二指肠引流 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2.其他辅助检查
(1)急性胆囊炎 ①超声检查 B超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腔内胆汁黏稠等常可及时做出诊断。②放射线检查 腹平片具有诊断意义的阳性发现是:胆囊区结石;胆囊阴影扩大;胆囊壁钙化斑;胆囊腔内气体和液平。胆囊造影:口服法:胆囊一般不显影;静脉注射法,对急性胆囊炎则有诊断意义。③放射性核素检查 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亦具有诊断价值。
(2) ①超声波检查 如发现、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有诊断意义。②腹部X线平片 如系,可发现、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③胆囊造影 可发现、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影像。当胆囊不显影时,如能除外系肝功能损害或肝脏代谢功能失常所致,则可能是慢性胆囊炎。④胆囊收缩素试验 如胆囊收缩幅度小于50%,并出现胆绞痛,为阳性反应,表示为慢性胆囊炎。⑤纤维腹腔镜检查 直视下如发现肝脏和胀大的胆囊为绿色、绿褐色或绿黑色。则提示黄疸为肝外阻塞;如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明显的粘连,以及胆囊变形等,则提示为慢性胆囊炎。⑥小剖腹探查 小剖腹探查是近年来新提倡的一种诊断疑难肝胆疾病及黄疸的方法,它既能对慢性胆囊炎做出明确诊断,又能了解肝脏的表现情况。1.急性胆囊炎
①多以食用油腻食物为诱因。②突发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胛部放射,常有恶心、呕吐、发热。③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少数可见黄疸。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黄疸指数和胆红素可能增高。⑤B超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或毛糙,囊内有浮动光点,伴有结石时可见结石影像。⑥X线检查:胆囊区腹部平片可有胆囊增大阴影。
2.慢性胆囊炎
①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有右肩胛区疼痛。②有恶心、、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③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的叩击痛。⑤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⑥B超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⑦胆囊造影可见,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等。1.急性胆囊炎
应与引起腹痛(特别是右上腹痛)的疾病进行鉴别,主要有:急性、右下、急性膈、胸腹部早期、和急性等。
2.慢性胆囊炎
应注意与、慢性、胃消化不良、慢毒性肝炎、胃肠神经功能症和慢性泌尿道感染等鉴别。慢性胆囊炎时,进食油腻食物后常有恶心和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加剧,此种情况消化道疾病少见。另外,可借助消化道钡餐造影、纤维胃镜、肝功能和尿液检查进行鉴别。1.一般治疗
①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②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③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④本病若有结石,或经常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⑤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2.药物治疗
(1)急性胆囊炎 ①解痉、镇痛 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②抗菌治疗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③利胆药物:50%硫酸镁口服(有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
(2)慢性胆囊炎 ①利胆药物 可口服50%古巴酸镁、去氢胆酸片等。②驱虫疗法 针对病因进行驱虫。③溶石疗法 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以防复发。
(3)合理选用中成药 ①金胆片 功能:消炎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②清肝利胆口服液 功能:清利肝胆。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未清等症。
3.外科手术治疗
行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法。如病人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可予内科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病死率为5%~10%,几乎均因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穿孔,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发游离性穿孔,则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25%。
柳鹏 副主任技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临床营养科 来自: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瑞玲
相关视频:内容提供: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陈心锐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胆囊结石怎么才能包胆囊去结石
全网发布: 20:56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怎么诊治 没有 想保守治疗 不想做手术 怎样把结石取出来
临沂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陈心锐:& 要想取出胆囊结石只能手术,对手术不用太多顾虑,现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微创手术,术后1-2天即可出院。也可行保胆的单纯胆囊切开取石术,但只适用于胆囊壁不厚、症状很轻微且病人有此强烈要求的病例。通常应行胆囊切除,原因是:一、单纯取石后,胆囊在近几年内很容易再发新的结石。二、除非是结石造成,一般患者的症状是由于胆囊炎所引起,单纯取石,很可能胆囊炎仍发作。 &&& 对于药物排石,不要用,因为一旦排石过程中结石嵌顿于胆管,会造成急性梗阻。
发表于: 19:28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陈心锐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陈心锐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陈心锐大夫提问
陈心锐的咨询范围:
微创治疗胃肠道肿瘤,, 疝,肠梗阻,便秘,, 手术治疗肥胖、糖尿病患胆囊结石一定要切除胆囊吗?_好大夫在线
患胆囊结石一定要切除胆囊吗?
全网发布: 21:57:14
发表者:田明国
(访问人次:3070)
1867年,美国人Bobbs首次报道了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胆囊结石,他将胆囊切开后取出结石,再将胆囊切口缝合。这是胆囊结石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后来发现,用该方法治疗的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率很高,1882年,德国人Langenbuch开展了首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获得成功,使胆囊结石得到彻底的治愈,100多年来,胆囊切除术成为了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特别是1987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问世以后,使胆囊切除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微创、患者更容易接受。为此,胆囊结石接受胆囊切除术者越来越多。
胆囊结石是否一定切除胆囊,学术界内尚有争议。有人认为,胆囊内结石不是简单的异物,而是结石病,结石同时伴有一个产生结石的胆囊,因此主张连胆囊一起切除;而另有人认为,胆囊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行单纯取石术后可以保留有正常功能的胆囊,而且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率并不像过去报道的那么高。
&&& 胆囊结石的形成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有两点是明确的,即胆汁成分异常和胆囊功能异常。胆汁成分的异常取决于全身的生理病理的改变。例如,有3个F(female, fourty, fat女性、40岁、)者胆汁容易出现胆固醇过饱和,易形成结石。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偏食、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多度抽烟等也会导致胆汁成分的异常而容易形成结石。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善、机体其他疾病的好转或治愈,胆汁的异常也会改善。有些胆囊结石在初期快速增长后稳定数年、数十年无变化则说明了这个问题。
&&&& 目前的胆囊切开取石术与100多年前Bobbs的方法有明显的区别,Bobbs法是在胆囊切开后用取石钳盲取,很容易将结石夹碎或遗留,实际上当时大部分所谓复发的结石是残留结石,缝合方法也有很大不同,当时采用棉线或丝线缝合胆囊,线头不能吸收,长期在胆囊内可成为结石再形成的核心。而现代的取石方法是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用套网将结石“捞出”,结石被完整彻底取出,胆囊的缝合使用吸收线,1月内线结可被组织溶解吸收。
&&&& 对于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更不应急于胆囊切除。请注意以下数据: 无症状胆囊结石占胆囊结石的20%-40%(约1/3)。许多患者是在健康查体时被发现有结石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在发现后的20年中转变为有症状者为20%-30%。无症状胆囊结石很少在转为症状性胆囊结石之前发生并发症性结石(胆管结石、胰腺炎等)。因此,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考虑胆囊切除:1、合并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功能差者,2、合并胆囊癌者,3、合并(瓷瓶胆囊)者,4、结石过大者(&2.5cm),5、儿童患者,6 合并或心血管疾病。在选择非手术治疗时,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田明国)。
发表于: 21:57:14
田明国大夫的信息
肝胆胰肿瘤根治性手术,胆结石单孔、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三孔保胆取石,三孔胆总管探...
田明国,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
田明国的咨询范围:}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