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血压,已经适应怀孕高血压怎么办办?

为什么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
比如现代医学认为 高血压终身服药,那么其实找一例证伪就可以了。现代医学是信任体检中心数据,还是协和医院的数据,或者什么数据?这个是我们可以入手做的事。(此问题和中医无关。)现代医学作为科学是可以证伪的,那具体到这个问题,我要做证伪,怎么做让现代医学的学术界满意。诚心请教专业医生,回答这个问题。
按投票排序
赞的人太多,我只能不停的完善这个答案了,为避免误导,特此声明:本答案不做具体治疗方面的指导,这方面请门诊咨询医生。--------------------------------------------------------------------------------------------------------------------------------------------每次见到周琳回答问题我就觉得无可奈何。。感觉就像全天下人都是利欲熏心,他一个人铮铮铁骨。高血压也不是人人都需要终身服药,而是大多数人,其实原因嘛,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1、病因不明,2、心脑血管系统所受损害不可逆,3、前两者都有,4、由于我才疏学浅,尚未学习到的原因。1、病因不明。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1)后者病因明确,临床上大多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高,但只要及时、积极地去除或控制病因,高血压作为一种症状将随之治愈或明显缓解,心血管危害也将大大降低。这种人呢,多数是不需要终身服药的,不过可能得终身改变自己的饮食及生活习惯。2)前者病因不明,这部分人呢,多半是不知道为嘛得了高血压,所以也就没办法根除病因,只能治疗一下高血压这个“症状”了,就好比肺炎引起的咳嗽,如果不治疗肺炎只是止咳,那么这种“咳嗽”一辈子也离不开药。这类高血压需要分层次给药,初诊时会进行评估——如果是低危和中危患者,并且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能够低于140/90(谢谢
提醒,原文表述不对,原文为“低危和中危患者并且血压低于140/90”) ,那么就恭喜你,只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就好(不过这一点周琳说得对,这往往是最难的,不少低危高血压最终在患者自己的推动下走向了高危,不过也有病人是在未知的病因的推动下),这种方法必须保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要求按时到医院复诊并且不适随诊。当然高危是肯定要终身服药的。为了不误导患者,我还是上图算了,另外具体治疗方案请听给你看病的医生的,请不要拿我的回答去和给你看病的医生争:2、损害不可逆。
人毕竟不是橡皮泥,你怎么捏都可以。当某些因素长期作用身体,身体所受的损害就不可逆了。例如长期高血脂,血管硬化、会长斑块,现在的科技没有能够把这种变化逆转的技术(如果能逆转就能一定程度上返老还童,你觉得目前做到了吗?),所以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高血压就只能长期给药了。而这种不可逆的损害当存在高血压时就非常危险了,如果血管硬化时,可能在血压极高的时候直接导致内出血,如果发生在脑袋、主动脉直接就没命了。还有就是高血压本身的原因对身体的损害不可逆。3、两者都有。我想这个就不用说了吧?所以,题主你压根就提了一个伪命题,何须来证伪?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唯一需要所有人一辈子坚持的就是合理的生活方式。然后是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的理由:持续的血压升高主要损害心、脑、肾、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最终可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
你若想要证明即使现代医学认为需要终身服药的患者不必终身服药就需要推翻以上观点。简单点说,你需要证明同样是高血压,不吃药的人和吃药的人相比,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没有差异。(敬告看这个题目的所有人,这个有差异是被无数实验证明了的,所以我不支持这个试验。)另外我回答你另外一个问题:现代医学是信任体检中心数据,还是协和医院的数据,或者什么数据?现代医学并不是信任的数据,而是信任的试验设计,从如何挑选试验对象(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如何进行试验、如何随访、如何挑选统计学方法等等诸多方面考究你到底值不值得信任。那么其实找一例证伪就可以了这句话太想当然了,要是个案能说明问题,那整个医学和巫医有什么区别?另外说说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比较慎重,过去认为血压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为衰老过程的正常表现。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多较慎重,甚至认为老年人的血压升高不需要治疗。同时,鉴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担忧降压药物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脑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对老年人的血压升高干预不积极,所以其实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是医生告诉他停的药,所以“健身房里的老年人”并不能用来作为证据。但是近些年,医学的进步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证明降压治疗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对心脑血管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中降压治疗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获益相对更大。老年人降压和年轻人降压不同之处,老年人更追求平稳,降压的速度更加缓慢。以前有过一个同学问我,为什么血压正常了还需要继续服药?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当前的用药方案控制住了血压,应该继续坚持。
根据我的理解,题主的问题应该并不只是对高血压是否需要终生服药感兴趣,而是对整个询证医学体系存在误解。通过复习题主以前回答中的评论发现题主的概念是只要能够举出一例与疾病治疗指南相反的病例,即为证伪,也就是说,指南所推荐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是一个循证实践的医学过程。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个人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并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三者缺一不可,保证病人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那么题主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第一条: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当中。首先,关键词“当前”。医学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经典物理等学科类似的高度,太多的发病机理(包括分子机制,病理生理等)还没有达到“一清二楚”的地步,因此自古医生看病主要就是凭借当代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来做诊治。而当代询证医学的兴起正是试图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给医生一个全世界公认的相对最合适的治疗手段的建议。第二,关键词“临床研究”。我来简单展示一篇lancet oncology上的阿比特龙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文章。首先挑选实验组和安慰剂组,这里有严格的入组标准。然后通过双盲的试验加随访得出结论可以看到阿比特龙组的总体生存率(绿色)要高于安慰剂组,但是在随访24月以后两组间就没有显著差异了。而在这个试验过程中,阿比特龙组内6个月就死亡的患者肯定比安慰剂组活了24个月的患者去世的早。那么按照题主的理论,这一对患者就可以用来证伪“阿比特龙对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这个命题了吗?当代询证医学的理论恰恰与题主的观念相反,倾向于更相信大样本的统计数据,而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个体的结果。因为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太大(性别,身高,体重,免疫力,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情况),当你限定某少数几个个体进行比较,又如何限制这无数的变量呢?只能通过大样本的严谨设计的试验来尽量稀释,平均这些变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所以题主如果想要证伪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并获得整个医疗界的认同,那么简单来说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各个人种,各个区域,两种性别中,随机的挑选高血压患者(严格来说至少还要区分低中高危),分成两组,一组交给医生治疗,一组按照题主的要求不进行治疗。双盲情况下通过10-20年的随访,最终做出生存曲线。如果题主的不治疗组的生存率要高于治疗组,那么可以证伪医学界的结论。请千万别觉得是有意刁难题主,因为这些实验,是现代医生,科研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临床经验-实验-临床应用”这个转化医学循环,已经一步步走出来了的。如果要反驳,至少也请走完这个循环。其实,目前的治疗指南指的都是一个概率问题。一种治疗方法本身就不适用于所有人,如果对大多数人有效,那么这就是我们推荐的治疗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大家不要通过网络轻信或者崇拜某种治疗手段或方法,适用于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你。在看病就医上,最要不得人云亦云。归根结底,还是目前医学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看到题主以前的评论里面提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而当代医学远远不知道自己的定理在哪儿。也许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后,题主所期望的一个个例即能证伪的梦想才能实现。Reference1.Abiraterone acetate fo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COU-AA-301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答的很好了,再补充一点具体的。首先要清楚高血压服药的目的是控制血压,如果你可以通过运动、规律作息、调节饮食等等把血压稳定控制下来了,那么你确实不用服药(但是还是建议你动态监测)。但是某健身教练把这个问题看的太简单了,事实上能健身控制血压的临床上太少见了,不说现在人压力太大能不能坚持健身。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比如嗜铬细胞瘤)那你就算健身把自己跑死血压还是那么高。某健身教练你不要一副被害妄想症,我们当医生的有必要去故意宣传高血压必须终身服药吗?服不服药跟我们有毛线关系,你以为我们有回扣吗?倍他洛克都快便宜成水了你造吗?我拿水的回扣你信吗?医患关系都这样了你有必要这么黑吗?你一健身教练有资格去跟医生讨论怎么看病吗?结论:请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方案。
医学不是做数学题。找出一个伪例,证明“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 So what?就能证明“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不需要终身服药”了?何况一个伪例能说明什么呢?别说莫名自愈的高血压了,莫名自愈的癌症我们都见过。包括我本人就是一个莫名自愈的哮喘患者,我将我的自愈归结于参加了12年的游泳训练,但万一其实是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无意误食了某种神奇药物呢,又或者其实是因为某次我妈在新年许下了神秘心愿呢? SO what? 我能去告诉我的患者这些吗?能让他们尝试这些方法吗? 不能,我只能告诉他们现在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等发育期的时候碰运气看呼吸系统能不能成长完善了,不然就是只能终身常备喷雾剂。更何况找到的伪例就可靠吗?那个莫名痊愈的高血压患者,其实是因为直接每次量血压时候都很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后来不紧张了呢?一味强调询证医学科学性也没什么意思。毕竟现在的医疗水平还是太低了,我们医生知道的还是太少了,能做的还是太少了。我们所能采取的与其说是“治疗措施”,不如说是“延命措施”。我一直想做但是没能做的一个调查就是:普通人现在认为医学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我想应该有不少人是觉得除了癌症、艾滋和一些特别罕见的病之外,大多病都能看得好。那么事实上呢?除了一些细菌感染外,感谢伟大的抗生素,我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别的“能治好”的病来了。大家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理论是说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均衡的,比如宇宙那么大,我们现在能做到是飞离地球、最多登录月球,那么在物理、化学乃至计算机等项目上的进展其实也是差不多的程度。这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了,不过恐怕现在医学也就发展到了这么个程度而已,距离全知全能,遥不可及。所以现在我们对高血压患者能做的就是:“唉呀我们也搞不清你这血压到底为什么高啦,虽然有点思路但还是搞不定了啦,你就先拿这药吃着至少能让你脑子别炸了好不好?”“啊,最近血压挺好的,药一直在吃吧?好的好的。喔喔,还有在锻炼,挺好挺好。还找隔壁王医生开了中药吃啊?也好也好。什么?那不行,降压药不能停,你现在正常是吃了药,你一停又要上去的呀!什么?已经停了三天啦?这次药你拿回去一定要按时吃的哦!不能等上去了再吃的呀!!!”“拿单子去三楼付钱住院,让家里人衣服送来。"但即便如此,现代医学还是先进于传统医学,就好比火箭和飞机的差距,在固定领域里飞机也有比火箭方便好用的地方,也有更快更舒适这样的发展潜力,但是要上太空、要去探索更远的地方就非得火箭不可!啊,不过我并没有说中西医结合是航天飞机的意思啦= = 也别联想太多了。
第一,健身教练说健身能治疗一切疾病,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第二,我就是医药代表,做降压药推广的,公司的理念也从来不要求超适应症推广,不需要所有患者都吃,还多吃。比如我们产品是某ARB。推广过程当然跟医生说适合糖尿病伴高血压,适合有微量蛋白尿的,有肾动脉狭窄的不能用,一般来说,对于有脑血管疾病的,医生都首选CCB了,有冠心病心衰的,医生都选ACEI。我们从来不干预啊!你以为医药代表会瞎忽悠医生?你以为回扣到处都是?你以为国内外各种指南都糊弄人的没人看?我只能呵呵了。至于终身服药,指南上没写。但是临床上血压是有分级的,不同级别不同处理,但是生活方式干预肯定是有的。我自己亲戚高血压150。我只给他拿了一盒我卖的药。我说,从你吃药时候开始戒酒 。吃完了,酒戒了。血压下来了,现在也不吃了。乱七八糟的手机码字一团。有点被健身教练气糊涂了。见谅。
韩启德院士的这段讲话可以回答这个的问题,为了防止有人断章取义,我把重点结论加粗了。在2012年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组织的博士生年会上,有500多位博士生参加,我在会上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高血压是疾病吗?当时全场几乎人都举起了手,我说不是,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此时,人体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因为疾病不仅要有前面的条件,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  第二个问题,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全场多数人举起了手,也有1/3的人没有举手,没举手的说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治疗呢?另外的人说,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而且是危险因素。我说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呢?我给大家说一个事实结论,通过大量的研究,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这个作用很显著。这个讲完了以后,我说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  第三个问题,如果你自己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都举起了手。当把降低30%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结论用到个体时,是什么样的含义? 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 亦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你愿意终身服药吗?我说好,现在我给大家具体考虑一下,你一个人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治疗?如果把降低30%心脑血管危险性的结论用到个体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含义呢?拿我国4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来看,10年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塞、脑卒中发生率有不同的结果,最高15%,也就是100个高血压的病人在10年之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概率10%,降低30%,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的人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是受益的,他们还可能存在药物的副作用,加上药物的经济负担,另外的90几个高血压病人非但没有用,还可能受到副作用。所以答主要找证伪,100例里能找到90几个哦,但是如果你有高血压,你愿意冒那多出的4.5%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吗?但是正如韩院士所说,高血压是危险因素,对其治疗价值在于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对其证伪并没有说服力,题主要是能找到诸如”胰腺癌全身转移放弃治疗后存活10年“,”重度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后心肺功能恢复正常“之类的反例,都能发NEMJ了吧。
我给我妈说的时候是说:这血管啊,就像一条装水的塑料管子,很多人生活不注意啊,吃的盐比较多啊之类的,搞的管子里的水压太大了,再加上时间久了,管子慢慢风化了。要是不吃药的话,管子里的水压很难降下来,年轻人血管质量比较好,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久了,管子慢慢就损伤比较严重,年纪大了,血管不太好了,如果压力一直那么大,搞不好哪天管子破了,在脑袋里,就中风了。年轻的时候管子还有些弹性,问题不是很大,年龄稍长,管子基本上没有弹性了。我们人体的“管子”又没法更换,只能是降低管子里的压力了。吃药就像是每天不间断的让管子里的水压力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保证管子里的水流通畅,不要压力太大。糖尿病啊之类的,就像是管子里流的不只是水,还有一些可以从里面腐蚀管子的坏的东西。高血压的药物,是一直让管子里的水保持在较低压力下,不吃药的话,很容易压力又变回原来的,所以,吃吃停停,比不吃好不到哪里去。至于其他的什么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比较起来,确实相对比较少,就没给我妈科普了
大多数人又懒又馋,他有高血压,顺便心脏又不好。你让他不要抽烟,他就摇摇头,饮食清淡,要多动,要减肥。他心里嗤笑,听了医生的话还用不用活了!呵呵!!我只要吃药不就行了嘛,呵呵。所以大部分人需要终身服药。吃药最简单。根本不是我们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
首先必须要知道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高血糖,高血脂,心脏问题,血管狭窄,血液过于粘稠,是导制高血压最多的主要原因。那我们把患者的血脂,血糖,调整到正常了,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不少人的高血压哪?答案是肯定。如果是我在医院的住院处,做数据调查,调查的对象不光是高血压的患者,还是一群宁可躺着吃药等死,也绝对不肯改变自己,积极面对生活,任人摆布的愚人。要是你去健身俱乐部里去做调查,哪怕是很小的健身房,你也可以轻松的发现不少老年人,开心的跟你聊去,当初病的如何严重,用过多少药,之后决心靠自己锻炼到一切正常,摆脱所有药物。面对一群积极面对生活,有决心,有毅力,改变自己的人,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正能量,那数据就因该是只要肯正确的锻炼就不需要药物依赖。那我还有一大柜子资料,三高通过锻炼恢复正常,并长期控制,摆脱药物的例子哪!真的有时在于你的调查对象和地点,要是在火葬场调查哪?是不是所有死者都有过高血压,那高血压就肯定是第一致命杀手了吗???像不少癌症患者,被医生认定只能活几个月的,自己的努力改变活上几十年的也不少,那他凭什么就说你活不了哪???像血压高这种症状和恶性肿瘤比,根本就不算什么很大很严重问题。所以这个结论太过绝对了,很值得怀疑真实性。现在太多是富贵病,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老老实实的棒子面,蔬菜,保证适量的运动,快乐的心情,哪来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等。
我心血管的老師說現在的臨床觀點是降脂藥要長期服用,因為便宜、副作用很小,一直吃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壓,防治冠心病等,即使是一個高血脂已經降下來的人。
1:西医里面高血压不一定就终身服药,比如体重下降10kg血压可以下降5-20mmg,合理的饮食血压可以下降4-9mmg,达标的运动可以让血压下降5-10mmg,盐的摄入量达标了血压可以下降3-5mmg,限制饮酒血压可以下降2-5mmg,如果上面这些事情做到位了,完全可以达到少吃药甚至不吃药就可以把血压控制的很好。2:西医是循证医学,就是讲证据,证据的等级最高是随机双盲实验,其次就是那种医疗大数据。3:大多数的患者,包括很多医生对于高血压的理解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大家可以看下欧洲最新的高血压指南或者今年日本新出高血压指南,指南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大家都可以看懂。4:最后说一句代谢病的治疗是一种抗衰老的治疗,不是去除疾病,而是控制疾病。而控制疾病的概念就是调整、保健。所以,不要认为所吃的药是治疗疾病的,它是控制疾病的,将疾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保健概念,也就是治疗即保健。
现代医学从来没有说过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即使是难治性、顽固型高血压,也可以采用手术方式,去交感神经来治疗。治疗后血压立刻可以下降5-20毫米汞柱。
从机制上讲可以用动脉压力反射去解释,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可以检测动脉压力的瞬间变化,启动瞬时负反馈调节机制,最小化血压波动可能造成的损伤,而慢性高血压中,由于反复的血压波动,依据最小做用量原理,感受器必然将调定点上移,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然后血压调定点以下的波动无法调节,器官的损伤性会加大,而降压药本质上并非降压,无论ACEI还是络合喜这样的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这个反馈机制的节点影响,影响整个调节网络,使得调定点下移,部分恢复敏感性,终身服药实际上是就在于此,而低危患者,之所以不用药物,实际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处于这个生理调节节点中,保护感受器的敏感性,但是这个犹如那些微分动力学方程中的平衡点,过了这个点,可能就无法在靠生活调节了,所以靠生活方式调节只适用与少数人
高血压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症状、或某种疾病的一部分、或者某些疾病的高危因素。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饮食、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因素都很重要。有可能你看100个医生、你会得到100种治疗方案。但是他们的建议都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现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很多、但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都是利益的驱动。确实是不同的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这也需要医师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并且太过频繁的改变药物也不太好。建议找一个信得过的医生、长期保持联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了解你病情的。
高血压大部分患者平时没有任何不适,因此觉得不需要服用降压药.但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血压控制不好,接下来就是脑中风,脑出血,心衰等并发症.这些都可以通过规律服用降压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
1、血压高是症状,血压高到140/90以上就是病。2、是病就得治。3、治疗可以a、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可以b、服药;或者a与b。4、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之前,治疗只是缓解症状。因此,终身与否似乎意义不大。有病就治呗。
我不是医务人员 关注这个方面也完全是因为父母均为高血压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到现在都是病因不明确 而且我个人觉得很多外因对其影响很大 高血压到了一定程度不用药物控制根本不行 忽高忽低很吓人 因为高血压而出事的人不在少数 看问题先看最根本么 我个人觉得还是先搞清楚病因 才能找准方向对症下药 不过我毕竟不是医疗工作者 此看法仅代表个人 若有漏洞请大家轻喷~
因为长久血压高会损害心脏,所以要控制住。我单位一个医生,六十一二了,之前有血压高过,150/90左右吧,没吃药自己控制作息饮食运动,就下来了。不论吃药还是别的方法,总之不能不管它。
祝你早日康复。
lz百密或有一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包括服西药)本身就是服药和治疗,难道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食物对高血压没有防治作用吗?我们不能把食物和药物人为的对立起来,自寻烦恼。毕竟长期服西药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其害处甚至很可能超过高血压本身,有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虽终生服药,最后仍死于脑血栓或脑出血。这说明什么?说明现代医学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昨是今非的所谓药物防治客观上是在害人。因此我认为,第一,高血压是有原因的,所以对现代医学而言,第一要务是探明其病原,其次才是治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食疗,理疗,运动。而把终生服西药作为主要防治手段,无疑是片面和错误的。第二,事实上中医对于高血压病原的探究很有建树,现代医学应该予以重视和借鉴。最后,医疗,保健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化的服务,若一些社会集团把医疗作为一种产业甚至是十分有效的产业链,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南辕北辙了。背离了为人民服务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高血压患者如何合理用药
  近年来心血管病治疗研究发展很快,但药物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手
段。大部分病人需要药物治疗,手术后的病人也需要药物治疗。也就
是说,社区医生在合理用药治疗心血管病人方面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高血压治疗的常见误区
  目前在高血压用药方面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我们将用一些实
例告诉大家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合理为病人调整药物
用药配伍不当
  病情:男性,45岁,外企职员。发现高血压5年,最高血压180/
120mmHg,就诊时正在服用:复方降压片1片,Qd;硝苯地平(心痛定
)10mg,Tid;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mg,Bid;血压忽高忽低,
在160~150/100~90mmHg范围;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肥厚:IVS及PW均
为13mm,空腹血糖6.7mmol/L,尿常规蛋白(+),吸烟20年,30支
/日,大量饮酒。
  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
  调整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Qd;福辛普利(蒙诺)10mg,Q
d;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12.5mg,Qd;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
;2周后血压平稳在130~120/80~70mmHg范围,随访1年至今平稳。
同时配合低盐、低糖和低脂饮食,减轻体重以及加强运动等生活方式
改善,血糖5.9mmol/L,尿常规蛋白(-),已经戒烟,限量饮酒。
  分析与点评:
1.因为该患者为心血管病极高危病人,故应该针对性应用证据较
多、且耐受性较好的福辛普利,它既属最长效的ACEI类药物、达到稳
态后疗效可维持24小时,又可减轻左心室肥厚、保护心、肾功能和减
少蛋白尿,代谢药物经肝胆和肾脏双通道排泄、而且以前者为主,还
可以有一定程度地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等作用。
  尤其是多年以来,ACEI类药物是疗效最肯定的抗高血压药物,对
于心衰、脑卒中、新发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等的证据最多,
且经过许多大规模试验的反复不断证实。
  2.加用小剂量氢氯噻嗪以协同福辛普利的降压作用,小剂量氢氯
噻嗪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很小。但是,硝苯地平与利尿剂合用不作常
用推荐,其效果不如ACEI/ARB与利尿剂合用。前者合用后往往更加激
活交感神经和/或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后者
合用后往往优势互补、且使神经内分泌趋于平衡。
  3.因该患者血压难控制,故较积极地合用了硝苯地平缓释片,三
联用药。然而,请大家注意国际上的固定剂量的复方降压药物绝大多
数为2药配伍;而国内的老复方降压制剂绝大多数4药以上,并且品种
老化,多系现在的指南已不推荐的老药。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可
以选用那些最新的、最合适的以及较便宜的在临床指南中的推荐用药,
并根据个性化特点合理配伍出新的复方药。
  4.另外,各种国内外临床指南早已反复强调,一般不用短效硝苯
地平来控制血压,因为它对心血管高危患者的长期预后反而有害。阿
替洛尔虽然比安慰剂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及相应的心血管事件,但比其
他β阻滞剂和/或ACEI/ARB的疗效较差。故可以参考英国高血压协会
2006年指南所指出的,除非必须,建议不将阿替洛尔列为抗高血压的
一线药物。因为有更好的、也同时价廉的药物,为何不优化用药?
  5.合用阿司匹林以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这一点尤
其对中国的高血压患者更为重要,根据2007中国血脂异常治疗指南,
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相当于中危病人,即一个高血压就相当于3
个危险因素。故应该更加重视血压与血脂同时达标治疗。
  6.值得强调的是,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血糖、体
重、生活方式等指标也达到了理想水平。换句话说,对于心血管病的
中高危人群,应该提倡“五达标”,即全面控制心血管病的多重危险
  误区2 用药效率低下
  病情:男性75岁高血压30年,最高BP190/110mmHg,吸烟30余年、
但已戒烟15年,正服“复降片”2片,Bid,间断性服用吉非贝齐0.6,
Bid。体检:BP,160/60,mmHg、HR,92次/分,BMI,20.5kg/m2,空
腹血糖5.3mmol/L,血脂:血LDL-C160mg/dL(4.1mmol/L),TG260
mg/dL(2.0mmol/L),HDL-C45mg/dL(1.16mmol/L)。
  诊断:高血压3级(中危患者),血脂异常(中危患者),混合
  调整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Qd,血脂康0.6Bid,氨氯地平(
络活喜)5mgQd,比索洛尔(康忻)2.5mgQd。4周后,血压150/60mm
Hg,HR72次/分;血脂:血LDL-C120mg/dL(3.1mmol/L),TG150mg
/dL(1.7mmol/L),HDL-C50mg/dL(1.29mmol/L)。
  分析与点评:
1.因该患者为中危高龄老年病人,故用既有证据、又较安全的血
脂康调脂,使LDL-C达标(<3.1mmol/L),其次使TG和HDL-C均同
  2.并使血压接近达标(150/60mmHg),尤其对高龄老年、低压
较低、且属中危患者,故血压也基本达标。
  3.合用阿司匹林以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
  4.中低危患者,调脂治疗达标较宽松,尤其高龄病人还应注意长
期用药的安全性。同时兼顾效益与风险,选择合适有效的而温和的药
品及其合适的剂量。
  5.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较好的他汀类调脂药包括:氟伐他汀40mgQn,
血脂康0.6Bid(Qn),普伐他汀20~40mgQn等。
  6.提高用药效率,应该一药多效、合理配伍,使疗效协同、副作
用互相抵消或减少。
  可见,该患者在调药以前的处方,除了针对性不强、药效不平稳、
未能全面达标之外,所用药物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的证
据较少、效益较低。
  然而,调整后的本处方既体现了针对患者的收缩压高、心率快等
个性特点较好的降压、调脂方案,又同时具有较好的冠心病二级预防
(ABC方案)作用,降压降脂多重兼顾、防病治病双管齐下,协同提
高了治疗的效率及其合理性。
  误区3 用药缺乏连续性
  病情:患者男,42岁,农民,高血压10余年,最高220/120mmHg
,无明显症状,未规律用药,否认其他病史,吸烟20年(20支/日),
父亲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由于担心长期用药副作用及其费用,单纯
断断续续使用一些无证据的中草药或者短效硝苯地平,并经常换用一
些所谓的便宜药,血压忽高忽低。
  就诊查体:血压180/112mmHg。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提示心
肌肥厚,V4-6ST段水平下移0.1~0.2mV,且T波倒置,但2年内无明
显动态性改变。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LA38mm,IVS13mm,
PW11mm,符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改变。尿常规(-)。血脂血糖均在
正常范围内。
  诊断:高血压3级高危。
  药物治疗处方:卡托普利(国产)25mgTid;双氢克尿噻25mgQd,
1周后改为12.5mgQd;硝苯地平缓释片(国产)10mgid;1周后加用阿
司匹林100mgQd。
  1周时复测血压110/70mmHg,病人有时从平卧突然站立时感觉头
昏不适,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改为5mgBid,几天后头昏不适的症状消失
,血压132/84mmHg。待2周后又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恢复为10mgBid,余
药同前,患者无不适症状,血压114/70mmHg,维持长期治疗。
  1年后将卡托普利改为25mgBid,余药同前。每天治疗费用1元左
右,血压2年来一直维持于100~110/60~70mmHg之间,无任何不适。
  分析与点评:
1.因该患者为中年男性、3级高危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吸
烟等危险因素,故降压目标应该<120/80mmHg。
  2.开始用药时,曾因不适应,一度出现头昏不适,待治疗一段时
间后大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的,可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用药。
  3.目前,ACEI类药物的强适应证最多,故本方主药为卡托普利,
最佳配角为双氢克尿噻,两者合用效果可翻倍。
  4.因该患者年轻、血压太高、且病程较长、未规律用药,故还需
再加硝苯地平缓释片,以便尽快达标、提高治疗的顺从性;如果年龄
较大、且非高危患者,用药及加量不必像本方那样“强烈”。
  5.该患者达标后,长期维持摸索好的方案,少花钱多获效益,提
高用药的效价比。
  6.在随诊中,要重视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强调长期、平稳维
持已摸索好的方案,切忌随便换药或者“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式的
不规范用药。并鼓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准确识别
正确用药7注意
  1.在准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及其危险性的基础上,应该掌握候
选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药代学、药效学以及疗效与安全性的特点。
常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类似药物合用。
  2.配伍原则为:疗效叠加、协同、互补;不良反应互相抵消;防
治结合、全面达标;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价比;少担风险多获效益,
取得理想的效险比。
  3.客观评价与判定病人的高、中、低危险性,治疗强度务必与病
情程度相匹配,避免“忽左忽右”的错误,避免出现对低危者的治疗
过度、或者对高危者的用药不足等不规范的医疗行为。
  4.了解所选药品的循证医学证据,按最新的临床指南选药,在有
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比老配方的疗效更好的有肯定证据的新药,
但不排除合用有证据的老药。新老搭配、互动防治。
  5.个性化用药、针对性应强。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陈旧性
心肌梗死及蛋白尿阳性,选用有多项适应证的ACEI/ARB类药物,不仅
降血压,而且一举多得,综合保护靶器官及其二级预防,治疗效率应
该最大化。
  6.有人认为,单用ACEI/ARB不如复方降压片的降压效果好,其原
因就是不合用小剂量利尿剂等其他降压药所致。最好是自己配制一个
最适合具体病情的以A-CEI/ARB为基础的合理的新的复方治疗方案。
  7.值得提示,上述新的降压药ACEI或者长效钙拮抗剂(CCB),
因为它们的半衰期较长,应避免刚用药几天尚未等到其疗效充分展现
出来前,就草率换药;或者未能合理配伍合适药物。
  科学评估
个性用药8原则
  1.合理用药的前提需要明确诊断,科学评估病情的危险程度、治
疗的效/险和效/价比值,在循证医学临床指南的指导下,同时结合病
人的意向性,形成指南-医患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制订与施行
合理的临床决策。
  2.综合评估上述信息后,确定病人是否属于高、中、低危险性,
然后才能制订出个性化的合理用药及其他治疗方案。
  3.具有大量可靠证据的心血管病药物成群开发。常见的药物群包
括:他汀类、贝特类、普利类、洛尔类、地平类、沙坦类等。同类药
物既具有相似的共性,构成了药物的种类效应,又保持着各自的个药
效应。临床上选药时应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兼顾这两种效应,选择
合适的药物及用法。
  4.临床指南与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要提高治疗学水平与效
益,最好将指南与经验相结合。比如要提高高血压达标率。2级及其
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尽早应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从指南所推
荐的5类药物中,选用RAS拮抗剂(ACEI/ARB)和/或钙拮抗剂(CCB
)作为主药,选用利尿剂和/或β阻滞剂作为辅药,对于顽固性高血
压甚至可试用更多药物合用。
  5.近年来,已在国际上将他汀类调脂药列入了冠心病ABC基本疗
法之一。他汀类药物可使冠心病死亡及其事件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6.他汀类不同个药的作用有所不同的侧重面,比如对LDL-C降幅
较大者目前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兼降LDL-C与甘油三酯(TG
)明显的为阿托伐他汀及血脂康;证据较早而且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
较少的有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及血脂康;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可能对
升高HDL-C的作用相对明显些。
  7.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大剂量的西立伐他汀和吉非贝齐合用,曾
使横纹肌溶解症集中增多、并导致有些患者死亡,故在2001年在全世
界被停用。可见他汀类药物的个药效应有所不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
差异显著。临床上需扬长避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
物品种及合适的配伍。
  8.从近年心血管病治疗学进展可见,危险性越高的患者,越应强
化治疗,越应严格达标、尽快达标,尽快逆转危险,体现出医生所施
加的治疗强度与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相匹配的原则。
  现场互动
  关注血压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问:因为体检才发现的陈旧性心梗病人,血压正常,还需要用药
  答:只要没禁忌证,应该考虑用药。但剂量可以小一些,这样可
以减少心衰的发展,保护肾脏,用于二级预防。同时随时注意调整剂
量,不要把病人血压降得过低。如果用药导致血压下降比较厉害,就
应该减量或停药。
  问:ACEI的药物可能会导致病人有咳嗽的症状,这一问题在临床
中如何克服?
  答:咳嗽最常见的副作用。如果是轻微的咳嗽,不影响睡眠和工
作,可以继续用。但如果咳嗽较厉害,可以换一换药物种类。可以考
虑换用沙坦类的或者其他ACEI,譬如咪哒普利等。
  问:ACEI是不是可以静脉给药?
  答:静脉给药反而有害,口服效果最好,尤其在急性心梗早期。
口服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合适的剂量,并长期应用和观察。
ACEI对心衰及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疗效目前较其他降压药的疗效更综合
  治疗肾性高血压同时控制原发病
  问:肾性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很难控制。药量大了又不行。怎么
  答:首先,对这类病人必须与原发病同时治疗,如果原发病控制
不好,血压也很难满意控制。注意血清肌酐浓度不应超过3毫克。第
二方面,要用肾脏排泄比例小的,如福辛普利(蒙诺)或替米沙坦等,
这样不至于加重损害肾脏,还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另外,
替米沙坦是经肾脏排泄率最少的ARB类药(约2%),故对肾功能不全
的高血压患者是较安全的。特殊病人的用药原则是针对循证医学的强
适应证选药,对因对症兼顾、安全有效,规避风险。
  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合适的药
  问:ACEI和ARB药物能否同时应用?
  答:这两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很多,没必要同时使用,但有些情况
是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类药物的。比如顽固性心衰,如果用ACEI效果不
好,可加ARB的药物。但是,若无强适应证,不强调ACEI和ARB再加B
阻滞剂三者同时用。这样会矫枉过正,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高血压一线用药主要有5大类,用的最普遍的是ACEI,还有沙坦
类等。都是降低血压,每一位病人如何选对品种,应本着“没有最好
的药,只有最合适的药”的原则,并遵循循证医学、个性化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的建议:
1.重在有效落实临床指南,深入浅出、简便易行;可以参考JNC
-7的“强适应证”,全面评估病人的血压变化、合并其他心脑血管
病及其危险因素、用药情况等,科学决策并长期坚持之。
  2.越危险的患者越应该强化降血压,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等危症
(包括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以及肾功不全蛋白尿的患者,其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30/80mmHg;
而且,这些患者的基线水平若>160/100mmHg,应该两药合用,若>
180/110mmHg,应该三药合用。待血压尽快达标后,再合理调药,摸
索理想的维持方案。
  3.若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尽量合用小剂量利尿剂。
  4.注意使24小时血压平稳达到理想水平。
  5.同时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6.全面控制心脑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
  总之,用药要看个体适应证,不可千篇一律。不按指南用药,犯
路线错误;但全面机械照搬也不行。对于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
必须将循证医学的普遍真理与个体化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准确诊断、
科学评估、合理用药、长期防治、全面控制。
  专家特长
  顼志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临床药理中心主任医师、
教授,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多年来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及临床药理研究和心血
管内科临床医疗工作。1991年以来至今发表临床医学论文共167篇。
主编或参编《血脂异常的治疗》等专著7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及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共2项。
  本版已列入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高血压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