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性病有哪些症状状

糖尿病早期有什么症状_新浪健康_新浪网
糖尿病早期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并发症,它可引起失眠、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肢体残废……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遗憾的是,糖尿病在我国的知晓率太低。作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纪立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3中国患者没有得到治疗,很多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病,等到发现时,并发症已经开始威胁生命。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心脏病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大概3/4都是高血糖,其中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结果有人突发脑中风和心肌梗塞,一查都和糖尿病有关。”许樟荣告诉记者,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喝水多、吃得多、体重减少。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意味着可防可治的机会已渐渐消失,直接进入到严重的并发症阶段。而在糖尿病的隐性患者里,年轻人占的比例也日趋上升。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仅北京3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就达1.3%。
  糖尿病之所以成为“漏网之鱼”,是因为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被忽视。一般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介于7.8和11.1毫摩尔/升之间就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及时干预,大约2/3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杨文英还列出了一组数据: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比例比欧美人高,达到80%以上。这是因为我们常规体检只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就会蒙混过关,使我国糖尿病漏诊率高达50%。
  糖尿病早期症状隐匿,要想早发现,就得从高危人群入手。纪立农指出,年龄超过45岁,之前查出过血糖异常;超重和肥胖的人,尤其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血压偏高的人;得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女性和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女性,都应尽早筛查是否是糖尿病患者。另外,如果你有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吸烟、酗酒、久坐等不良习惯,也得警惕糖尿病盯上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当季多发症状
当前位置: &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疾病用药:
疾病自测:
糖尿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典型病例有三多症群提示本病。轻症无症状者诊断完全依靠化验,常在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不少病者首先发现并发症,然后追溯及本病。但不论有无症状或并发症,关键在于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而进行尿、血糖检查,方可确诊。
  (一)糖尿 判断尿糖检查结果时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况。尿糖测定结果仅供诊断参考,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
  1.如有少量或微量糖尿,且偶然于饭后出现者应进行血糖与糖耐量试验,并注意到斑氏溶液中硫酸铜系被糖类等还原为一氧化铜而起反应,不少药物,如吗啡、水杨酸类、水合氯醛、氨基匹林、对氨苯甲酸、大量柠檬酸、尿酸等和不少其他糖类还可原硫酸铜而发生假阳性结果。故目前广泛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的尿糖试条,可以避免假阳性结果。
  2.临床上有糖尿病征象或嫌疑而尿糖反复阴性时,应注意测定空腹及饭后2小时血糖,以便除外肾糖阈升高的情况。
  (二)血糖 测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种:静脉血浆葡萄糖(VPG),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静脉全血葡萄糖(VBG)。其中以前二者最常采用。以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略有差异。VPG方法测得的结果较CBG高10%,较VBG高15%左右。分析血糖报告时还须注意除外引起葡萄糖浓度增高的其他情况,如注射糖后、各种内分泌疾患、脑部病变及应激性情况等,后文将述及。轻症或早期尤其是Ⅱ型病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不可轻易除外,必须作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三)糖耐量试验 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者(如有阳性家族史,或反复小产、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的经产妇,或屡发疮疖痈肿者等),须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但空腹血糖明显增高的重型显性病例则诊断已能确定,大量葡萄糖可加重负担,应予免试。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最常用,以往成人采用一次100g,近年WHO建议用75g(或不论成人或儿童每kg标准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口服法。于口服糖前及后1/2、1、2、3小时抽取静脉血测糖,同时搜集尿标本查尿糖。
  结果:正常人(年龄15~50岁)空腹血糖为70~100mg/dl(葡萄糖氧化酶等真糖法),糖吸收高峰见于30~60分钟内(50岁以上者后移),一般不超过170mg/dl,2小时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范围,3小时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阴性。100g和75g法相较差别不大,仅后者血糖较早恢复正常。年逾50岁者糖耐量往往生理性减低,于1小时峰值每增高10岁血糖增加10mg/dl。
  诊断标准:目前多数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暂行标准如下:
  ⑴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
  ⑵如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儿童每kg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
  ⑶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诊断标准外,尚须另加一指标以助诊断,即在OGTT曲线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
  ⑷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诊断标准。
  以上诊断标准可归纳为表1。
  表1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血糖mg/dl(mmol/L)
毛细血管全血
糖尿病(DM)
空腹和(或)糖负荷后2h
&180(10.0)
&200(11.1)
&200(11.1)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
空腹和糖负荷后2h
<120(6.7)
&120(6.7)~
<180(10.0)
<120(7。8)
&140(7.8)~
<200(11.1))
<120(6.7)
&140(7.8)~
<200(11.1)
  诊断糖尿病时尚须除外影响糖耐量的多种因素,包括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女性避孕药、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氯苯甲噻二嗪等),应激状态(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手术治疗等),失钾等。
  2.饭后2h血糖测定 进食相当于100g葡萄糖的糖类食物如馒头2两或米饭等后2h测定血糖,如超过140mg/dl者为耐量减低,&200mg/dl者为糖尿病。
  由于低糖饮食或饥饿状态可使糖耐量减低,因此试前3d应注意调整饮食使糖类摄食不少于250g/d,方可获得可靠结果。
  对部分患者需估计其&细胞功能或血糖控制状况时,尚可作下列测定:
  1.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 我院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正常范围为5~20&u/ml,Ⅰ型患者往往在5&u/ml以下,有时低至测不出。Ⅱ型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一般正常,少数也有偏低者,肥胖患者常高于正常,增高明显者呈高胰岛素血症,提示有胰岛素抵抗。后者为代谢综合征中的一个组成,可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有免疫交叉性,因此均能为一般放免测定法测出,而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胰岛素原可能更甚于胰岛素。已有研究胰岛素原的测定应用于临床。
  2.胰岛素释放试验 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可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以反映胰岛&细胞贮备功能。Ⅰ型病者除空腹水平很低外,糖刺激后胰岛素水平仍很低,呈低扁平曲线,尤其是计算同时的葡萄糖(G)与胰岛素(IRI)比值,(IRI)/G,提示胰岛素分泌偏低(正常值为25&u/mg)。Ⅱ型病者空腹水平可正常或偏高,刺激后呈延迟释放。葡萄糖刺激后如胰岛素水无明显上升或低平,提示&细胞功能低下。
  3.C肽测定 从胰岛&细胞释放的胰岛素经肝肾后受胰岛素酶等灭能,周围血中每次循环将有80%被破坏,且其半寿期仅4.8分钟,故血浓度仅能代表其分泌总量的极小部分。C肽与胰岛素系从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物,不受肝脏酶的灭能,仅受肾脏作用而排泄,且其半寿期为10~11分钟,故血中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细胞贮备功能。测定C肽时不受胰岛素抗体所干扰,与测定胰岛素无交叉免疫反应,也不受外来胰岛素注射的影响,故近年来已利用测定C肽血浓度或24小时尿中排泄量以反映&细胞分泌功能。
  ⑴血清C肽浓度测定:用放射2免疫法测定空腹时正常人血清C肽为1.0&0.23mg/dl,当口服葡萄糖后峰值见到60分钟时,浓度为3.1ng/ml,据Block等测定,正常人口服100g葡萄糖后血清C肽从1.3&0.3ng/ml于60分钟后上升至4.4&0.8ng/ml,Ⅱ型糖尿病者2小时后仅上升2.3ng/ml。另5例Ⅰ型病者曾治以胰岛素5年以上者C肽水平很低,无论空腹时及刺激后均未能测出。
  ⑵24小时尿C肽测定:正常人24小时尿C肽为36&4&g,Ⅰ型病者仅1.1&0.5&g,Ⅱ型病者为24&7&g,每日C肽的排出量约相当于胰岛素分泌量的5%,而胰岛素排出量仅占0.1%。
  上述C肽测定对胰岛素治程中的Ⅰ型病者可鉴定&细胞功能,目前不仅用于科研,临床也常采用。
  4.HbA1c测定 对空腹血糖正常而血糖波动较大者可反映近2~3月中血糖情况,正常值HbA1c6%,HbA1为8%,糖尿病者常高于正常。
  5.果糖胺测定 血清果糖胺正常值2.13&0.24mmol/L(血浆中低0.3mmol/L),可反映近1~4周中血糖情况,与HbA1c相平行,糖尿病者不论Ⅰ型、Ⅱ型均增高,尤以Ⅰ型为高。
  总之,糖尿病的诊断可根病史、临床表现、辅以上述尿糖、血糖及OGTT而确定。此外,尚须查明有否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症,并估计其病情轻重、类型、发展阶段和各主要脏器功能状态等,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1.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如《医门法律&水肿门》中说:&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不阖,水直下则为消&。肾阳偏亢,使胃热盛而消谷善饥。
  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如《素问&阴阳别论》谓:&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的是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是指胃肠中积滞化热,胃热则消谷善饥。热邪上熏于肺,使肺热津伤,出现烦渴多饮。大肠热结则大便秘结不畅。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3.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消渴患者始则阴虚燥热,而见多饮、多尿、善饥。时日既久,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如全身困倦乏力、食少难化、大便溏薄、口干不欲饮、夜尿多而白天反少,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或淡黄。这是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症状体征:
糖尿病相关信息
问题描述:请在此提交你的问题,医生将为你免费解答
关注疾病排行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专题】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专题
糖尿病症状·热点排行
··········
糖尿病症状 — 知识小百科
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等。
糖尿病常识: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糖尿病症状文章列表
····································································································
共 600 篇文章&&首页 | 上一页 | 1
| &100篇文章/页
最新推荐文章
·&·&·&·&·&·&·&·&·&·&
·&·&·&·&·&·&·&·&
赞助商连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病有哪些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