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老是干咳,但一烤火就没事干咳无痰是什么原因因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是会感冒的,而很多孩子在感冒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咳嗽的现象,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引起 小儿咳嗽的原因有很多,而在给孩子治疗这个咳嗽现象的时候也是需要先了解孩子咳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样才好对症的治疗,如果这个咳嗽严重的话,那么还有可能会引起肺炎疾病,那么关于五岁小孩咳嗽的原因到底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看。

1听宝宝咳嗽声辨别7种类型咳嗽

  1、伴热伤风喘声粗——风热咳嗽

  常常伴发于热伤风,特点是咳嗽频繁,喘气声音粗,咽痛,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常伴有畏风,身上发热,鼻流黄浊涕,口渴等症状。

  医生支招:由于寒冬来临时,很多朋友喜欢烤火,或者把室内空调的温度调得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易引起冬季热伤风和风热咳嗽的发生。

  2、秋冬多见咳无痰——风燥咳嗽

  此类咳嗽在秋冬季节最多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鼻唇干燥等。同时,燥咳也分温燥和寒燥。

  医生支招:温燥咳嗽有些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特点是口渴常饮凉水,有时可见到黄涕或黄痰。凉燥常发生在深秋或是初冬,特点是口不渴,鼻涕或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

  3、消化不良咳声浊——痰湿咳嗽

  消化不良的人容易得这种咳嗽,特点是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吃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胸闷、食欲不佳、身体困重无力、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有时候咳嗽会伴有恶心、反胃、呕吐的表现。

  医生支招:这类咳嗽在止咳的同时,还要格外注意脾胃消化功能的调理,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4、汗多怕风咳声弱——肺气虚咳

  此类咳嗽表现为咳声低弱,痰液稀薄,汗多怕风,长时间咳嗽后会出现胸口发紧,心尖疼痛,这类肺气虚咳患者也格外容易感冒。

  医生支招:这类咳嗽的治疗思路,应该以补益肺气,清理肺毒为主。

  5、女娃咳音低——肾气虚咳

  这类咳嗽老年朋友和寒性体质的女性朋友多见,表现为咳嗽声音低、发作频率高、迁延难愈、痰涎清稀,常常伴有咳嗽时腰部有牵扯痛,有小便感,甚至小便一过性失禁。同时也伴有四肢发冷、小便清稀量多等体内阳虚,不能温煦的症状。

  医生支招:对于此时的咳嗽治疗,就不能只靠单纯地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如果人体肾气不足,就会导致寒气长期滞留,病情难以痊愈。而是要结合温补肾阳,扶助正气,增加抗病能力的药膳来治疗。

  6、干咳无力咳声促——久咳阴伤

  常年咳嗽的老患者容易出现久咳阴伤,咳嗽特点是久咳干咳,咳嗽无力,咽喉瘙痒,有痰咳不出,咳声短促,呼吸困难,或痰中有血丝,常伴有午后颧红潮热、夜间出汗、神情疲惫等,多伴有肺气肿的现象。

  医生支招:经常规处理后咳嗽仍迁延不愈者,则应到医院检查X片以排除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7、感冒着凉咳音重——风寒咳嗽

  常常伴发于感冒着凉,特点是咳嗽声音重,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怕冷,无汗,肢体酸楚疼痛等症状。

  医生支招:由于感冒后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一旦遇到外部刺激或冷空气就可导致咳嗽,外出时宜佩戴口罩,同时要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避免花粉、动物皮毛、油烟等外源性刺激。这种咳嗽要在积极治疗感冒的同时止咳。

  一、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

  特点: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

  症状: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原因:四季流行,温差变化大时多见,一般都有受凉经历,如晚上睡觉蹬被、穿衣过少、洗澡受凉等。

  医生意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多喂宝宝一些温开水、姜汁水或葱头水。尽量少用感冒药,宝宝烦躁、发热时,可给少许小儿欣口服;切忌使用成人退热药,不宜喂止咳糖浆、止咳片等止咳药,更不要滥用抗生素。

  二、冷空气刺激性咳嗽

  特点:咳嗽初为刺激性干咳。

  症状:痰液清淡,不发热,没有呼吸急促和其他伴随症状。

  原因:冷空气是单纯物理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刺激性咳嗽。好发于户外活动少的宝宝,宝宝突然外出吸入冷空气,娇嫩的呼吸道黏膜就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类似炎症的反应,因而诱发咳嗽反射。最初没有微生物感染,但持续时间长了,可继发病毒细菌感染。

  医生意见:让宝宝从小就接受气温变化的锻炼。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即使是寒冷季节也应坚持,只有经受过锻炼的呼吸道才能够顶住冷空气刺激。

  三、流感引发的咳嗽

  特点:喉部发出略显嘶哑的咳嗽,有逐渐加重趋势,痰由少至多。

  症状:伴随明显咔哒症状(泪、涕、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伴有38℃以上高热,一般不易退烧,时间持续一周;高热时咳嗽伴呼吸急促,宝宝精神较差。

  原因: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流感流行季节,常有群发现象。

  医生意见:疑似流感,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3有效护理婴儿慢性咳嗽患者的七大方法

  1、鼓励宝宝多休息,兴奋或者运动都可以加重咳嗽和痰多。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等刺激。

  3、咳嗽期间减少剧烈的户外活动,不要带他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4、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冷暖,做到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保暖对于孩子咳嗽很重要。

  5、咳嗽时急速气流从呼吸道中带走水分,造成黏膜缺水,应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6、少吃辛辣甘甜食品,辛辣甘甜食品会加重宝咳嗽症状。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煮冰糖梨水,如果冰糖放得过多,不但不能起到止咳作用,反而会因过甜使咳嗽加重。

  7、对于有过敏性咳嗽的孩子,家中的尘螨、粉尘、猫狗毛、霉菌孢子或蟑螂的分泌物,都可以导致孩子过敏咳嗽。需要把枕头、床垫、棉被拿到阳光下曝晒及经常清洗,将枕头、床垫、棉被套上防螨被套,避免绒毛玩偶,更要避免养猫狗等宠物。

  1、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2、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支气管炎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有痰、有时剧烈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发出咳喘声。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孩子入睡后的两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

  3、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诉咽喉疼痛,不会表述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晨起较为明显,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孩子遇到冷空气时爱打喷嚏、咳嗽,但痰很少。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咳嗽时间长久,通常会持续3个月,以花粉季节较多。

  5、吸入异物引发呛咳

  如果小儿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特别是较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

  (1)咳嗽伴发热 常由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胸膜炎等。

  (2)咳嗽伴胸痛 常见于肺炎、胸膜炎、支气管癌、自发性气胸等。

  (3)咳嗽伴体重减轻 咳嗽伴体重减轻者须注意肺结核、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

  (4)咳嗽伴呼吸困难 咳嗽伴呼吸困难者常见于重症心肺疾病、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

  (5)咳嗽伴杵状指 所谓杵状指是指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弧形隆起。咳嗽伴杵状指可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脓肿。

  (6)咳嗽伴哮鸣音者可见于支气管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气管内异物。

  当咳嗽发生时,只要仔细观察,对于咳嗽种类、性质是不难判断的。

5孩子咳嗽老不好吃什么好

  孩子咳嗽时除了要多喝开水,起到稀释痰液和补充水分的作用外。还应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的西红柿、胡萝卜等物,在日常饮食中也可以添加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如银耳等。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可以多给新鲜蔬菜及水果给孩子食用,补充足够的无机盐及维生素,可以多摄入含有胡萝卜素蔬果,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2、补充足够的水分

  要给咳嗽的宝宝喝足够的白开水,因为充足的水分不仅满足宝宝生理代谢的需要,还可以帮助稀释痰液,有助于宝宝把痰咳出来。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比如百合、银耳、藕、梨、杏仁、莲子、白果、荸荠等。

  用止咳药治疗小儿咳嗽无可厚非,对于孩子来说,治疗咳嗽,但多吃药物不仅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还会导致宝宝胃口变差,对健康也会有所影响。食疗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方法。

  百合蜜(专治咳嗽)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

  此蜜制百合可作点心让婴儿吃。

  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药理试验其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蛛哮喘。与蜂蜜同用,加强其润肺止咳作用。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咽干燥咳,特别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结更宜。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婴儿不宜选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选用为宜。

}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  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二字,指水旺,水即血也。血盛则气衰,此阳虚之所由来也)。外虽现一切火症(此火名虚火,与实火有别。实火本客气入阳经,抑郁所致。虚火即阴气上僭,阴指水,气即水中先天之阳,故曰虚火。水气以下流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以致上僭而为病),近似实火,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扶阳二字,包括上中下,如桂枝、参、芪,扶上之阳;姜、蔻、西砂,扶中之阳;天雄、附子、硫黄,扶下之阳)。然又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症,有面赤如朱而似实火者(元阳外越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有脉极大劲如石者(元阳暴脱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有身大热者(此条有三:一者元阳外越,身必不痛不渴,无外感可凭;一者产妇血骤虚,阳无所附;一者吐血伤阴,元气无依,吐则气机发外,元气亦因而发外也),有满口齿缝流血者(阳气虚不能统血,血盛故外越也),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肺为清虚之脏,着不得一毫阴气,今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阴气也。阴气指肾水肾火,此条言内伤),有大、小便不利者(阳不足以化阴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此处略具一二,再玩阳虚门问答便知。  【阐释】郑氏在本书序首即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又说:“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因此他才写作这《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两部著作。于“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所以他辨认一切阴虚阳虚症法,是积累前人成果,更参以自己临床数十年之经验所形成,颇为全面切当,而便于应用。本段所举阳虚病情,笔者多年临床考验,确信其真。凡有这类病情的几种,即用扶阳抑阴之药加减配伍施治,都能应手取效。凡没有这些病情可凭的火症,都是实火。但又有近似实火的阳虚症,如郑氏所举的面赤如朱等几种,外虽现一切火象,却不可误认为实火,必须细心辨认。只要有所举阳虚病情可凭,仍当用扶阳抑阴之药施治。  郑氏谓:天雄、附子、硫黄扶下之阳,是有特点的。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以其皆同种而异名,同具辛、热气味而有毒,须制熟始可用,确为治下焦阳虚的要药。至硫黄亦大热纯阳,能补命门真火不足,龙绘堂《蠢子医》并谓:“硫黄原是火之精,一切湿热它能清。”但因其味酸有毒,一般少用以内服,惟张钖纯善用之,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十馀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痼冷之病不胜计。盖硫黄原无毒,其毒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会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之治病。今邑中日服生硫黄者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皆愚为之引导也。”笔者亦常用硫黄为人治病,凡命门火衰,沉寒痼冷之症,用之特效,惟不用生者,需制熟而后用于汤药或丸药。其法以萝卜剜空,入硫黄在内,合定,放锅内煮二小时,去其臭气;或用豆腐同煮二小时亦可。患者刘××,食不下,饮水都吐,经检查为贲门癌,必须手术切除。笔者诊断为哽噎病,阳虚症状明显,命门火衰,即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入硫黄20 克,服药三月而全愈,今已五年未复发,足证硫黄功用,尚可推广。  至于郑氏提到满口齿缝流血,系阳虚不能统血,血盛因而外越,亦属确见。笔者常本“齿属肾”之义,用四逆汤加上桂以治此等症候,而取得显著效果。  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郑氏指为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肾水肾火,确属经验有得之言。笔者对治此种病症,只要所吐系白泡沫痰或涎痰,略带咸味,气喘促,恶寒,投以附子理中汤加砂仁,无不应手辄效。  至大便不利,有如羊矢,一般都认为火大,郑氏指出有阳不化阴,亦即阴结。笔者师其意,而用附子理中汤合半硫丸加肉苁蓉、麻仁、杏仁取效。硫黄性大热,能补命门真火,推动阳气以疏利大肠,又佐半夏之降浊。故半硫丸向为治阴结之良剂。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阳气二字,指火旺。火旺则水亏,此阴虚之所由来也)。外虽现一切阴象,近似阳虚症,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讠严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以破阳(益阴二字,包括六阴在内,照上气血盛衰篇,论气有馀便是火一段,存阴、救阴、化阴、育阴诸方俱备,仔细揣摩,便知阴虚之道也)。然亦有近似阳虚者,历指数端。阴虚症,有脉伏不见,或细如丝,而若阳虚极者(热极则脉伏也,定有以上病形可凭),有四肢冷如冰,而若阳绝者(邪热内伏,而阳气不达于四末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有忽然吐泻,大汗如阳脱者(此热伏于中,逼出吐泻也,定有以上病形可凭),有欲言不能,而若气夺者(热痰上升蔽壅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此处不过具其一二,余于阴虚证作有问答数十条,反复推明,细玩便知。  按阴虚症皆缘火旺(火即气),火盛则伤血,此千古不易之理。后贤专以火立论,而阴虚症之真面目尽掩矣。仲景存阴、化阴、育阴、救阴之法俱废,无人识矣,今特证之。  【阐释】阴虚之人,由于气有馀,则火旺,故多水亏血衰,其所现病情,多与阳虚相反。阳虚之人,由于气不足不能统血,血行郁滞缓慢,体温常偏低。阴虚之人,水亏火旺,故体温常偏高而多有各种发热现象。临症凡见有所举阴虚病情的,用药即当益阴以抑阳。外虽现阴象,貌似阳虚,如郑氏所举的几种情况,只要有阴虚的各种病情,仍当按阴虚施治。  这两节提出阳虚阴虚辨证纲要,以后第二卷、第三卷各有数十条问答,详加论证,反复推明,最切实用。阳虚症门问答问曰:头面畏寒者,何故?答曰: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今不耐寒,是阳虚也。法宜建中汤加附子,温补其阳自愈。建中汤桂枝九钱 白芍六钱 甘草六钱炙 生姜九钱 大枣十二枚 饴糖五钱 附子三钱用药意解按桂枝辛温,能扶心阳。生姜辛散,能散滞机。熟附子大辛大热,足壮先天元阳。合甘草、大枣之甘,辛甘能化阳也。阳气化行,阴邪即灭,气机自然复盛,仍旧能耐寒也。但辛热太过,恐伤阴血,方中芍药苦平,饴糖味甘,合之苦甘能化阴也。此病重在阳不足一面,故辛热之品多,而兼化阴,亦是用药之妙也。此方乃仲景治阳虚之总方也,药味分两,当轻当重,当减当加,得其旨者,可即此一方,而治百十余种阳虚症候,无不立应。【阐释】此答直断头面畏寒是阳虚。因头面为诸阳之首,是人身最耐寒的部份,阳气健旺,则裸露而不致于病。今竟畏寒,自是由于阳虚。郑氏用小建中汤加附子治之,并细解其用药之意,均极切当。末谓小建中汤为仲景治阳虚之总方,善于加减化裁,可治百十余种阳虚症候,尤具卓见。按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取温以祛寒,辛以宣通,甘以缓急之义,一般用于太阳病及脾阳虚的病症。实则凡身体虚弱有腹痛、心悸、盗汗、衄血、梦遗、手足烦热、四肢倦怠疼痛、尿频数且量多等,均可应用。现代有人用以治虚弱小儿的感冒,夜尿、糖尿病、肺结核、贫血、胃炎。加淫羊藿治阳痿,加茵陈治黄疸,加龙齿治高血压,均获显著效果。若加当归、黄芪,更具滋养强壮之效,诚不愧为治阳虚之要方。  笔者用建中汤加丁香以治各种胃痛症,屡获良效,实由丁香辛温,能温中降逆,暖胃助阳之故。加破故纸,益智仁,桑螵蛸治老年人尿频数,小儿遗尿,十用九效,实由三药皆能补肾、命门之不足,益精气而固肾、有缩小便之功。问曰:畏寒与恶风有别否?答曰:恶风者,见风始恶,非若畏寒者之不见风而亦畏寒也。恶风一症,兼发热、头项强痛、自汗者,仲景列于太阳风伤卫症,主桂枝汤。畏寒一症,兼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者,仲景列于太阳寒伤营症,主麻黄汤。若久病之人,无身热、头痛等症,而恶风者,外体虚也(卫外之阳不足也)。而畏寒者,内气馁也(元阳衰于内,而不能充塞也)。恶风者可与黄芪建中汤,畏寒者可与附子甘草汤。新病与久病,畏寒恶风,有天渊之别,学者务宜知之。桂枝汤桂枝九钱 白芍六钱 甘草六钱〔炙〕 生姜九钱 大枣十二枚麻黄汤麻黄六钱 桂枝三钱 杏仁二钱 甘草二钱〔炙〕黄芪建中汤(同上加黄芪一味)附子甘草汤附子一两 甘草六钱炙用药意解按桂枝汤一方,乃协和营卫之剂也。桂枝辛温,能化太阳之气;生姜辛散,能宣一切滞机。桂枝与生姜同气相应,合甘草之甘,能调周身之阳气,故曰辛甘化阳。阳气既化,恐阴不与之俱化,而邪亦未必遽出也,又得芍药之苦平,大枣之甘平,苦与甘合,足以调周身之阴液,故曰苦甘化阴。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自然无滞机矣。故曰营卫协和,则病愈。仲景更加服粥以助之,一取水谷之精以为汗,一是壮正气而胜邪气也。按麻黄汤一方,乃发汗之峻剂也。因寒伤太阳营分,邪在肤表(肌腠浅一层,肤表深一层),表气不通,较桂枝症更重,故以麻黄之轻清,大开皮毛为君,皮毛大开,邪有路出,恐不即出,故以杏仁利之,气机得利,邪自不敢久停,复得甘草和中以助其正,更佐桂枝,从肌腠以达肤表,寒邪得桂枝辛温,势不能不散,遂从肤表达肌腠而出也。仲景不用服粥,恐助麻黄而发汗太过也。(发汗二字,大有深义。汗本血液,固是养营之物,何可使之外出也。不知寒邪遏郁,气机血液不畅,则为病。此际之血液,不能养营,必使之外出,即是除旧布新之义也。病家切不可畏发汗,汗出即是邪出也。医家切不可不发汗,当知有是病,即当用是药。总之认症贵宜清耳)按黄芪建中汤一方,乃桂枝汤加饴糖、黄芪耳。夫桂枝汤乃协和营卫之祖方也,复得黄芪能固卫外之气。饴糖一味有补中之能。若久病恶风之人,皆原中气不足,卫外气疏,今得桂枝汤调和阴阳,黄芪、饴糖卫外守中,而病岂有不愈者乎?按附子甘草汤一方,乃先后并补之妙剂也。夫附子辛热,能补先天真阳,甘草味甘,能补后天脾土,土得火生而中气可复(附子补先天之火,火旺自能生脾土,故曰“中气可复”)。若久病畏寒之人,明系先天真阳不足,不能敌其阴寒之气,故畏寒。今得附子而先天真火复兴,得甘草而后天脾土立旺,何患畏寒之病不去乎?问曰: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何故?答曰:此少阴之真气发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镇纳群阴,以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而为浮肿。所以面现青黑,阴气太盛,逼出元阳,故闭目觉飘扬无依。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乾刚复振。况身重欲寐,少阴之真面目尽露,法宜潜阳,方用潜阳丹。问曰:病将瘥,一切外邪悉退,通身面目浮肿者,何故?答曰:此中气不足,元气散漫也。夫病人为外邪扰乱,气血大亏,中气未能骤复。今外邪虽去,而下焦之阴气,乘中土之虚,而上下四窜,故通身浮肿。虽云君火弱不足以制阴,此症实由脾土虚不能制水,而水气汜溢,可名水肿。一者脾土太弱,不能伏火,火不潜藏,真阳之气外越,亦周身浮肿,可名气肿。总而言之,不必定分何者为气肿、水肿,要知气行一寸,水即行一寸,气行周身,水即行周身,是元气散漫,而阴水亦散漫也。治病者不必见肿治肿,明知其土之弱,不能制水,即大补其土以制水,明知其元阳外越,而土薄不能伏之,即大补其土以伏火。火得伏而气潜藏,气潜藏而水亦归其宅,何致有浮肿之病哉!经云:“火无土不潜藏”,真知虚肿之秘诀也。而余更有喻焉:试即蒸笼上气,而以一纸当气之上,顷刻纸即湿也。以此而推,气行则水行,气伏则水伏,可以无疑矣。此症可用理中汤加砂、半、茯苓温补其土,自愈。问曰:两目忽肿如桃,头痛如裂,气喘促,面、唇青黑者,何故?答曰:此先天真火缘肝木而上,暴发欲从目脱也。夫先天之火,原寄于肾,病人阴盛已极,一线之元阳,即随阴气而上升。水为木母,母病及子,故缘肝木而上,厥阴脉会顶巅,真气附脉络而上行,阳气暴发,故头痛如裂。肝开窍于目,故肿如桃。气喘促者,阴邪上干清道,上下有不相接之势也。面、唇青黑,皆系一团阴气。元阳上脱,已在几希之间。此际若视为阳症,而以清凉发解投之,旦夕即死也。法宜四逆汤以回阳祛阴,可愈。问曰:病人两耳前后忽肿起,皮色微红,中含青色,微微疼,身大热,两颧鲜红,口不渴,舌上青白胎,两尺浮大而空者,何故?答曰:此先天元阳外越,气机附少阳而上也。夫两耳前后,俱属少阳地界,今忽肿微痛,红色中含青色,兼之两颧色赤,口不渴,而唇、舌青白,知非少阳之风火明矣。如系少阳之风火,则必口苦、咽干,寒热往来,红肿痛甚,唇舌定不青白。今见青白苔,而阳虚阴盛无疑。身虽大热,无头疼、身痛之外感可据,元阳外越之候的矣。况两尺浮大而空,尺为水脏,水性以下流为顺,故脉以沉细而濡为平。今浮大而空,则知阴气太盛,一线之阳光,附阴气而上腾,有欲竭之势也。此际当以回阳祛阴,收纳真气为要。若不细心斟究,直以清凉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汤主之,或潜阳丹亦可。问曰:病人素缘多病,两目忽陷下,昏迷不醒,起则欲绝,脉细微而空者,何故?答曰:此五脏之真气欲绝,不能上充而下陷,欲从下脱也。夫人身全赖一团真气,真气足则能充满,真气衰则下陷,此气机自然之理。今见昏迷,起则欲绝,脉微,明是真气之衰,不能支持也。法宜峻补其阳,方宜四逆汤以回其阳,阳气复回,而精气自然上充也。问曰: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药不应而反甚者,何故?答曰:此非外感之寒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此等病近似寒邪伤肺之症,世医不能分辨,故投解散药不愈而反甚。不知外感之清涕忿嚏,与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不同。外感之清涕忿嚏,则必现发烧、头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绝无丝毫外感之情状。况又服解散药不愈,更为明甚。法宜大补先天之阳,先天之阳足,则心肺之阳自足。心肺之阳足,则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虽云三焦,其实一焦而已。方宜大剂四逆汤,或封髓丹亦可。即姜桂汤亦可。问曰:病人两耳心忽痒极欲死者,何故?答曰:此肾中之阳暴浮也。夫两耳开窍于肾,肾中之火暴发于上,故痒极欲死。或又曰,肝胆脉亦入耳,肝胆有火,亦可发痒,先生独重肾气,而不言肝胆之火,未免固执。曰:子言肝胆有火,必不专在耳心,别处亦可看出,必不忽痒极欲死。今来者骤然,故直断之曰肾中之阳暴发也,法宜收纳真气为要。方用封髓丹。问曰:病人两唇肿厚,色紫红,身大热,口渴喜热饮,午后畏寒,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日二三次,脉无力者,何故?答曰:此脾胃之阳,竭于上也。夫两唇属脾胃,肿而色紫红,近似胃中实火,其实非实火也。实火之形,舌黄而必干燥,口渴必喜饮冷,小便必短,大便必坚,身大热,必不午后畏寒。此则身虽大热,却无外感可据。午后畏寒,明明阴盛阳衰,口渴而喜热饮,中寒之情形悉具。兼之二便自利,又日泄三五次,已知土气不实,况脉复无力,此际应当唇白之候,今不白而反紫红肿厚,绝无阳症可凭,非阴盛逼出中宫之阳而何?法宜扶中宫之阳,以收纳阳气为主,方宜附子理中汤。问曰:满口齿缝流血不止,上下牙齿肿痛,口流清涎不止,下身畏寒,烤火亦不觉热者,何故?答曰:此肾中之真阳欲绝,不能统肾经之血液也。夫齿乃骨之余,骨属肾,肾中含一阳,立阴之极,以统乎肾经之血液。肾阳苟足,齿缝何得流血不止?齿牙肿痛,明系阴气上攻,况口流涎不止,畏寒烤火亦不觉热,而真阳之火种,其欲绝也明甚。此症急宜大剂四逆汤,以救欲绝之真火,方可。若谓阴虚火旺,而以滋阴降火之品投之,是速其危也。问曰: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者,何故?答曰:此先天真火之精气发泄也。夫臭乃火之气,极臭乃火之极甚也。火甚宜乎津枯,舌宜乎干燥而黄,应思水饮,身必不重,人必不欲寐。今则不然,口虽极臭,无胃火可凭,舌虽微黄,津液不竭,无实火可据。不思水饮,身重欲寐,明系阴盛逼出真火之精气,有脱之之意也。或又曰:真阳上腾之症颇多,不见口臭,此独极臭,实有不解。曰:子不观药中之硫黄乎!硫黄秉火之精气所生,气味极臭,药品中秉火气所生者亦多,而何不臭?可知极臭者,火之精气也。此等症乃绝症也,十有九死,法宜收纳真阳,苟能使口臭不作,方有生机。方用潜阳丹治之。问曰:病人舌忽不能转动,肢忽不能升举,睡中口流涎不觉者,何故?答曰:此阴盛而元阳不固不运也。夫人一身关节窍道,全赖真气布护运行。真气健旺,则矫捷自如,出纳有节,焉有舌不能转,肢不能举,睡中流涎不觉者乎?余故直决之曰:阴盛而元阳不固不运也。或又曰:中风中痰,亦能使人舌不能转,肢不能举,先生独重阳虚阴盛,不能无疑。曰:子不知中风、中痰之由乎?风由外入,痰因内成,总缘其人素禀阳虚,损伤已极,而外之风邪始得乘其虚隙而入之。阳衰在何处,风邪即中何处,故有中经、中腑、中脏之别。阳虚则中宫健运之力微,中宫之阴气即盛,阴气过盛,而转输失职,水谷之湿气,与内之阴气相聚,而为涎为痰。久久阳微,寒痰上涌,堵塞清道,遂卒倒昏迷,而曰中痰也。此病可与附子理中汤加砂半,方解见上。中风者,按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法治之。中痰者,可与姜附茯半汤治之。问曰: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热,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答曰:此阴盛而真气上脱,已离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症,其在各经邪火所作,必不上热下寒,即来亦不骤。今来则急如奔马,热上寒下,明明一线之阳光,为阴气所逼,已离乎根也。或又曰:既言平人,何得即谓之阳欲脱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如经络之虚通于目者,元气即发于目;经络之虚通于耳者,元气即发于耳;经络之虚通于巅者,元气即发于巅,此元阳发泄之机。学者苟能识得一元旨归,六合妙义,则凡一切阳虚之症,皆在掌握也。兹虽云平人,其损伤原无人知晓,或因房劳过度,而损肾阳;或因用心太过,而损心阳;或因饮食失节,而损脾阳。然亦有积久而后发者,元气之厚也;有一损而即发者,元气之薄也。余常见有平人,日犹相见,而夜即亡者,毋乃元气之薄,而元阳之脱乎?医亦尚不知,而况不知医者乎?此一段已将阳虚合盘托出,学者务宜留心体之可也。方宜潜阳丹主之。问曰:咳嗽、喘促,自汗,心烦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答曰:此真阳将脱,阴气上干清道也。夫咳嗽、喘促一症,原有外感内伤之别。经云:“咳不离肺”。肺主呼吸,为声音之总司,至清至虚之府,原着不得一毫客气,古人以钟喻之,外叩一鸣,内叩一鸣,此内外之分所由来也。外感者,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袭肺,阻肺经外出之气机,气机壅塞,呼吸错乱,而咳嗽作,兼发热、头疼、身痛者居多,宜解散为主。解散之妙,看定六经,自然中肯。内伤者,因喜、怒、悲、哀、七情损伤真阳、真阴所作,亦有发热者,却不头疼、身痛,即热亦时作时止。损伤真阳之咳者,阴气必盛,阴盛必上干清道,务要看损于何脏何腑,即在此处求之,用药自有把握。若真阴损伤之咳者,阳气必盛,阳盛亦上干清道,亦看损于何脏何腑,即在所发之处求之,用药自有定见。要知真阳欲脱之咳嗽,满腹全是纯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犹如地气之上腾,而为云为雾,遂使天日无光,阴霾已极,龙乃飞腾。龙者,即坎中之一阳也,龙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无阳,即不能统纳前后二阴,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是皆飞龙不潜致之也。世医每每见咳治咳,其亦闻斯语乎?法宜回阳降逆,温中降逆,或纳气归根。方用四逆汤、封髓丹、潜阳丹。问曰:胸腹痛甚,面赤如朱,不思茶水,务要重物压定稍安,不则欲死者,何故?答曰:此元气暴出而与阴争也。夫胸腹痛一症,原有九种,总不出虚、实两字。实症手不可近,虚症喜手揉按,此则欲重物压定而始安,更甚于喜手揉按,非阳气之暴出而何?或又曰:重物压定而稍安,其理何也?曰:子不观火之上冲乎,冲之势烈,压之以石,是阻其上冲之气机也。气机得阻,而上冲者不冲。今病人气机上涌,面色已赤如朱,阳与阴有割离之象,故痛甚。重物压之,亦如石之压火也。此病非纳气归根,回阳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问曰:病吐清水不止,饮食减,服一切温中补火药不效者,何故?答曰:此肾气不藏,而肾水汜溢也。夫吐清水一症,胃寒者亦多,今服一切温中补火之品不效,明明非胃寒所作,故知其肾水汜溢也。或又曰:胃寒与肾水汜溢,有分别否?曰:胃寒者,关脉必迟,唇口必淡白,食物必喜辛辣热物。肾水汜溢者,两尺必浮滑,唇口必黑红,不思一切食物,口间觉咸味者多。胃寒者,可与理中汤。肾水汜溢者,可与滋肾丸,桂苓术甘汤。问曰:病后两乳忽肿如盘,皮色如常,微痛,身重喜卧,不思一切饮食者,何故?答曰:此阴盛而元气发于肝、胃也。夫病后之人,大抵阳气未足,必又重伤其阳,阳衰阴盛,一线之阳光,附于肝胃之经络而发泄,故色如常而微痛。况身重喜卧,乃阳衰阴盛之征,乳头属肝,乳盘属胃,故决之在肝胃也。若乳头不肿,病专于胃;乳头独肿,病专于肝。虽两经有分司,而病源终一。知其一元之发泄,治法终不出回阳、纳气、封髓、潜阳诸方。苟以为风寒、气滞所作,定有寒热往来,头疼身痛,红肿痛甚,口渴种种病形,方可与行气、活血、解散诸方治之。此病当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问曰:两胁忽肿起一埂,色赤如朱,隐隐作痛,身重,爪甲青黑者,何故?答曰:此厥阴阴寒太盛,逼出元阳所致也。夫两胁者,肝之部位也,今肿起一埂如朱,隐隐作痛,近似肝经风火抑郁所作,其实不然。若果系肝经风火,则必痛甚,身必不重,爪甲必不青黑。今纯见厥阴阴寒之象,故知其元阳为阴寒逼出也。粗工不识,一见肿起,色赤如朱,鲜不以为风火抑郁所作,而并不于身重、爪甲青黑、不痛处理会,直以清凉解散投之,祸不旋踵。法宜回阳祛阴,方用四逆汤,重加吴茱萸。问曰:病人头面四肢瘦甚,少腹大如匏瓜,唇色青滑,不思食物,气短者,何故?答曰:此阳虚为阴所蔽也。夫四肢禀气于胃,胃阳不足,而阴气蔽之,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头面肌肉瘦甚,阴气太盛,隔塞于中,而成腹胀,实不啻坚冰之在怀也。身中虽有微阳,亦将为坚冰所灭,安望能消化坚冰哉(坚冰喻阴盛也)!法宜峻补其阳,阳旺而阴自消,犹日烈而片云无。方用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加砂、半。方解见上。或又曰:腹胀之病亦多,皆阳虚而阴蔽乎?曰: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胀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岂独胀病为然乎?他如诸书所称气胀、血胀、风胀、寒胀、湿胀、水胀、皮肤胀,是论其外因也。如脾胀,肾胀、肺胀、肝胀、心胀,是论其内因也。外因者何?或因风寒入里,阻其气机,或因暑湿入里,阻其升降,或因燥热入里,阻其往来,延绵日久,精血停滞。感之浅者,流于皮肤,感之深者,流于腹内,若在手足骨节各部,便成疮疡疔毒。阻在上焦,胸痹可决;阻在中焦,中满症属;阻在下焦;腹满症作。内因者何?或因脾虚日久,而脾气散漫;或因肾虚日久,而肾气涣散;或因肝虚日久,而肝气欲散;或因肺虚日久,而肺气不敛;或因心虚日久,而心气发泄。凡此之类,皆能令人作胀。大抵由外而入者,气机之阻,由内而出者,气机之散也。阻者宜开,调气行血,随机斡运为要;散者宜收,回阳纳气温补为先。然胀与肿有别,胀者从气,按之外实而内空;肿者从血,按之内实而外亦实。治胀者,宜养气、宜补气、宜收气,忌破气、忌耗气、忌行气,尤贵兼养血。治肿者,宜活血、宜行血、宜破血,忌凉血、忌止血、忌敛血,尤须兼行气。学者欲明治胀之要,就在这一气字上判虚实可也。问曰:前后二便不利,三五日亦不觉胀,腹痛,舌青滑,不思饮食者,何故?答曰:此下焦之阳虚,而不能化下焦之阴也。夫一阳居于二阴之中,为阴之主。二便开阖,全赖这点真阳之气机运转,方能不失其职。今因真气太微,而阴寒遂甚,寒甚则凝,二便所以不利也。况舌青、腹痛、不食,阴寒之实据已具。法宜温补下焦之阳,阳气运行,阴寒之气即消,而病自愈也。方用四逆汤加安桂,解见上。若热结而二便不利者,其人烦躁异常,定见黄白舌苔②,喜饮冷水,口臭气粗可凭。学者若知此理,用药自不错误也。问曰:病人每日交午初即寒战,腹痛欲死,不可明状,至半夜即愈者,何故?答曰:此阳虚而阴盛,阻其气机也。夫人身一点元阳,从子时起,渐渐而盛,至午则渐渐而衰,如日之运行不息。今病人每日交午初而即寒战腹痛者,午时一阴初生,正阳气初衰之候,又阴气复旺之时。病者之阳不足,复遇阴盛,阴气盛而阻其阳气运行之机,阴阳相攻,而腹痛大作,实阳衰太盛,不能敌其群阴,有以致之也。法宜扶阳抑阴,方用附子理中汤加砂、半,方解见上。问曰:平人觉未有病,惟小便后有精如丝不断,甚则时滴不止者,何故?答曰:此先天之阳衰,不能束精窍也。夫精窍与尿窍有别,尿窍易启,只要心气下降,即开而溺出。精窍封锁严密,藏于至阴之地,非阳极不开。今平人小便后有精不断者,其人必素禀阳虚,过于房劳,损伤真气,真气日衰,封锁不固,当心火下降,溺窍开而精窍亦与之俱开也。法宜大补元阳,交济心肾为主。方用白通汤。问曰:病后两脚浮肿至膝,冷如冰者,何故?答曰:此下焦之元阳未藏,而阴气未敛也。夫人身上、中、下三部,全是一团真气布护。今上、中俱平,而下部独病。下部属肾,肾通于两脚心涌泉穴,先天之真阳寄焉,故曰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浮肿如冰之症即生。古人以阳气喻龙,阴血喻水,水之汜滥,与水之归壑,其权操之龙也。龙升则水升,龙降则水降,此二气互根之妙,亦盈虚消长之机关也。学者苟能识得元阳飞潜之道,何患治肿之无方哉?法宜峻补元阳,交通上下,上下相交,水火互根,而浮肿自退矣。方用白通汤主之。问曰: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以吴茱萸汤主之,其故何也?答曰:吐则亡阳(阳指胃阳),利则亡阴(阴指脾阴),中宫之阴阳两亡,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逆冷。中宫为上下之枢机,上属手少阴君火离也,而戊土寄焉(戊土属胃)。下属足少阴肾水坎也,而己土寄焉(己土属脾)。二土居中,一运精液于上而交心,一运精液于下而交肾,今因吐利过盛,二土骤虚,不能运精液而交通上下,故烦躁欲死。盖烦出于心,躁出于肾,仲景所以列于少阴也。使吐利不至烦躁欲死,亦不得以少阴目之。主以吴茱萸汤,其旨微矣。问曰: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忽皮肤大热,而内却冷,甚欲厚被覆体,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者,何故?答曰:此元气外越而不潜藏故也。夫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并无阳症可凭,已知其阴盛而元气浮也。以后皮肤大热,而内冷甚,明明元气尽越于外,较牙痛更加十倍。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者,是阳又潜于内故也。病人若恶寒不甚,发热身疼,即是太阳寒伤营卫之的症。畏寒太甚,而至厚被覆体,外热又甚,即不得以伤寒目之,当以元气外浮为主,用药切不可错误。此症又与上热下寒同,但上、下、内、外稍异耳。病形虽异,总归一元。法宜回阳,交通上下为主。方用白通汤、四逆汤,解见上。若兼头、项、腰、背痛,恶寒,于四逆汤内稍加麻、桂、细辛亦可。医于此地,不可猛浪,务要察透,方可主方,切切留意。问曰:大病未愈,忽呃逆不止,昏沉者,何故?答曰:此元气虚极,浊阴之气上干,脾肾欲绝之征也。夫病人大病已久,元气之不足可知。元气之根在肾,培根之本在脾。脾肾欲绝,其气涣散,上干清道,直犯胃口,上下气机有不相接之势,故呃逆不止。人事昏沉,由元气衰极,不能支持。此等病形,阴象全现,非若胃火之呃逆,而饮水亦可暂止。法宜回阳降逆为主,方用吴萸四逆汤,或理中汤加吴萸亦可,解见上。问曰:病人腰痛,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阴雨则更甚者,何故?答曰:此肾中之阳不足,而肾中之阴气盛也。夫腰为肾之府,先天之元气寄焉。元气足则肾脏温和,腰痛之疾不作。元气一亏,肾脏之阴气即盛。阴主静,静则寒湿丛生,元气微而不运,气滞不行,故痛作。因房劳过度而损伤元气者,十居其八;因寒邪入腑,阻其流行之机者,十有二三。由房劳过度者,病人两尺必浮空,面色必黑暗枯槁。由感寒而成者,两尺必浮紧有根,兼发热、头痛、身痛者多。凡属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雨更甚之人,多系肾阳不足所致,寒湿所致亦同,总在脉色上求之。若阴虚所致,必潮热口干、脉细微、内觉热,逢亢阳更甚。元气亏者,可与潜阳丹;湿气滞者,可与肾着汤;由感寒者,可与麻黄附子细辛汤;肾虚者,可与滋肾丸、封髓丹、潜阳丹。问曰:病人先二三日发吐未愈,遂渐畏寒,又二三日逢未刻即寒冷,冷后即发热,大汗出,至半夜乃已,日日如是,人渐不起,气促,诸医照疟症治之不效者,何故?答曰:此由吐伤胃阳,胃阳欲亡也。夫病初起即发吐,病根已在于太阴。太阴与胃为表里,里病及表(胃为表,主容受;脾为里,主消磨。脾气不运,非因食伤,即因气阻。阻太过甚,则上逆而吐,吐则胃伤,过伤则亡阳),故吐。吐则亡阳,故畏寒。复又大热出汗者,亡阳之征也。逢未而病起,至半夜而病止者,阳衰于午未,而生在子也。人事昏沉,气促渐不起,阳将亡而未亡也。诸医不察受病之根,专在寒热上分辨,故照疟法治之不愈。然疟症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者,其人必发热、头痛、身痛,汗、吐、下后,而邪未尽,邪附于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邪出与阳争则热(阳指阳明),邪入与阴争则寒(阴指太阴),寒疟(单寒无热)、热疟(单热无寒),即在此处攸分。亦有因饮食停滞中脘,气机遏郁不行,逢阳则热,逢阴则寒,其人必饱闷吞酸嗳腐为据,即食疟。若此病先由发呕吐(呕吐有因厥阴之气上干者,有胃欲绝者),渐冷、渐发热、出汗、气促、人沉迷,明明吐伤胃阳,故断之曰胃阳欲亡也。法宜急降逆温中回阳为主。回阳者,非回先天坎中之阳,而专回胃阳者(阳本一分而为三也)。方用吴茱萸汤,或吴萸四逆汤,或理中汤加吴萸俱可。问曰:病人前两月,上牙两边时时作疼,肝脉劲如石,脾脉亦有劲象,但不甚于肝部,后忽左边手足软弱,不能步履,麻木冷汗出,〔右边〕伸缩尚利,言语饮食如常者,何故?答曰:此先天真气已衰,将脱而未脱之候也。近似中风,其实非中风也。夫病人上牙时时作疼,原系真气不藏,上冲所致,肝脾脉劲如石,先天之阳,欲附肝脾而出,暴脱之机关已具。后忽左边软弱,不能步履,麻木冷汗出者,是先天真气已衰于左,不复充盈。右边伸缩尚利者,后天脾胃之阳尚充,故也。昧者若作风治,更发散以耗其中气,中气立衰,命即不永。此际急宜保护后天,后天健旺,先天尚可复充。法宜先后并补为主,方用附子甘草汤,或加姜、桂、砂、半,缓缓调服,月余可瘳。以上数十条,专论阳虚,指出先天真气上浮,反复推明。真气命根也,火种也,藏于肾中,立水之极,为阴之根,沉潜为顺,上浮为逆。病到真气上浮,五脏六腑之阳气,已耗将尽,消灭削剥,已至于根也。经云:“凡五脏之病,穷必归肾”,即此说也。然真气上浮之病,往往多有与外感阳症同形,人多忽略,不知真气上浮之病大象虽具外感阳症之形,仔细推究,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症之实据可验,学者即在此处留心,不可猛浪。细将上卷辨认阳虚、阴虚秘诀熟记,君、相二火解体贴,则阳虚之病于在上、在中、在下,阴虚之病于在上、在中、在下,皆可按法治之也。阳虚篇内所备建中、理中、潜阳、回阳、封髓、姜桂诸方,皆从仲景四逆汤一方搜出。仲景云:“三阳经病者,邪从阳化,阳盛则阴必亏,以存阴为要”,滋阴降火说所由来也;“三阴经病,邪入多从阴化,阴盛则阳必衰,以回阳为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由起也。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盛必上腾,即现牙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阴以灭阳也,辨察不可不慎。总在这阴象上追求,如舌青、唇青、淡白无神之类是也。千古以来,混淆莫辨,含糊不清,聪明颖悟之人,亦仅得其半而遗其半,金针虽度,若未度也。故仲景一生心法,知之者寡。兹采取数十条,汇成一册,以便后学参究。其中一元妙义,消长机关,明明道破。至于仲景六经主方,乃有一定之至理,变方、加减方,乃是随邪之变化而用也。三阳之方,以升散、清、凉、汗、吐、下为准。三阴之方,以温中、收纳、回阳、降逆、封固为要。阴阳界限,大有攸分。以三阳之方治三阳病,虽失不远;以三阳之方治三阴病,则失之远矣。世之业斯道者,书要多读,理要细玩,人命生死,在于反掌之间,此理不明,切切不可妄主方药,糊口事小,获罪事大。苟能细心研究,自问无愧,方可言医。 阴虚症门问答问曰:头脑独发热,心烦热,小便短赤,咽干者,何故?答曰:此心热移于小肠,小肠热移于肾也。夫肾上通于脑,脑热由肾热也。肾为水脏,统摄前后二阴,前阴即小肠膀胱,后阴即阳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今因心热移于小肠,小肠受热,故便短;小肠血液为热所灼,势必乞救于肾水,热及于肾。肾水为邪火所扰,不能启真水上腾,故咽干;真水不能上交于巅,故脑热。法宜养阴、清热、降火为主,方用导赤散。问曰:两上眼皮红肿痛甚,下眼皮如常,渐渐烦渴,饮冷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于胃之上络,胃中之火,遂发于上而津液伤也。夫上眼皮属阳明胃,下眼皮属太阴脾。今病在胃而不在脾,故上肿而下不肿,胃火太盛,渐伤津液,故口渴饮冷。然未至饮冷,阴血尚未大伤;若已至饮冷,阳明之腑症悉具。苟谓风、寒之时气所作,必有风、寒之实据可验。此则无故而发,现于阳明地界,故知其元阴不足于胃之上络,胃中之火,得以袭之也。法宜灭火救阴为主,方用人参白虎汤。问曰:两耳前后红肿痛甚,口苦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于少阳之经,少阳经之阳气旺而为病也。夫两耳前后,俱属少阳地界,今红、肿、痛甚,少阳之火旺可知。如系风、寒阻滞所作,必现头痛、身痛、寒热往来之候;内有抑郁所作,必有忧思不解之情;审察内外无据,则元阴之不足无疑。元阴之不足,亦有由生。有因脾胃久伤,而生化太微;有因房劳过度,元阳不足,而转运力微,阴血渐虚,即不能滋荣于木,木燥而木病丛生,此红、肿、疼、痛、耳聋、口苦、胁痛、筋挛诸症作矣。兹揭出于两耳前后,不言胁痛、筋挛,举一隅也。其中更有至要者,人身上下四旁,全凭元阴、元阳二气充塞,元阴不足,无论在于何部,元阳之气即旺于元阴不足之部而成病。元阳不足,亦无论在于何部,元阴之气即旺于元阳不足之部而成病。然二气寓于凡精凡气之中,凡精气盛,元阴元阳自盛,凡精气衰,元阴元阳自衰,此二气盈虚消息机关,发病主脑。论二气,论部位,六经自在其中;验外感,察内伤,戕伐之机关自定。知得此理,仲景之心法可通,明澈无疵,调和水火之方有据。此病可与小柴胡汤倍人参、黄芩。问曰:鼻尖红肿,上牙龈肿痛,大便不利,烦躁谵语,口渴饮冷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于胃,胃火旺盛,阴血又反伤也。夫元阴之气,若无一脏不足,必无红肿火症之虞,人只知为风邪、火邪所作,而不知元阴之早亏于内也。阴虚则火旺,故火症丛生。今病人所现症形,已具阳明之里症,此刻胃火旺极,阴血衰甚也。须知凡血之内寓元阴,凡气之内寓元阳,病人元阴先不足而火生,火生太烈,更足以伤其凡血。故曰:“壮火食气”,食气者,食尽元阴之气也。世医以桂、附为壮火,不知桂、附补元阳之衰,阳虚人之要药,非阳旺阴虚之所宜也。此病法宜泻火救阴为主,方用大承气汤主之。问曰:两目两眦,赤脉缕缕,痛甚,舌肿厚,小便不利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而少阴火沸也。夫大小眼角属心与小肠,二经之元阴不足,元阳之气便盛而为病,即为客邪,不必定要风寒闭塞而作,才为客气。知得此理,便得二气盈虚消息主客之道。况目窠乃五脏精华所聚之地,原著不得一毫客气,著一毫客气,则目病丛生。客气二字,外指风、寒、暑、湿、燥、火时气,内指元阴、元阳偏盛所现,与风、寒、暑、湿、燥、火时气不同。从外感来者,必有发热、头痛、清涕、畏寒等情;从内二气发者,必无外形可征。元阴不足为病者,火必旺,即为实邪,多红、肿、痛甚;元阳不足为病者,阴必盛,即为虚邪,多不肿痛。即有肿痛甚者,乃元阳外脱之候,必现阴象以为据。若无阴象可验,便是实火,此认症之要也。目科虽云七十二种,总不出阴、阳、虚、实四字,目科以五脏所属,名为五轮。风轮主肝,黑珠也;血轮主心,两眦也;气轮主肺,白睛也;水轮主肾,瞳子也;肉轮主脾,上下皮也。又分八廓,八廓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也,其要原不在此,学者务要在二气偏盛上求之,六气上求之,可也。此病两眦与舌肿,小便不利者,心与小肠皆热也。法宜养阴清热为主,方用大剂导赤散,加洋参、黄连主之。问曰:咽喉痛,干咳无痰,五心烦热,欲饮冷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而少阴火旺逼肺也。夫少阴之脉挟咽喉,喉之痛由于火旺,肺之咳由于火逼,无痰者,火盛而津枯,五心烦热者,元阴虚而为邪火灼,欲饮冷者,阴欲阴以救也。法宜清热润燥救阴为主。方用黄连阿胶汤主之。问曰:产妇二三日,偶有小疾,服行瘀破滞之药不效,延至月馀,酿成周身肿胀,又服消胀之药,更加乳肿不食,肛门逼胀,痛欲死者,何故?答曰:此服药不当,酿成血脱之候也。夫产后之人,血暴下注,每多血虚,即有瘀滞、腹痛、乳肿、血晕之症,只宜温中、活血、行气之品,不可大施破血、破滞之味,昧者专以破瘀滞为主,不知气得温而瘀滞自行,血得活而瘀滞自散。此病因误服消导,酿成坏症,独不思产妇血既大虚,全赖扶阳气以生之,今不扶其阳而更耗其阳,阳气既耗,阴血何由得生?瘀滞何由得行?今成血脱,而元气无依,周身散漫,故肿胀丛生。此刻只宜收纳元阳,犹虑不及,尚服见肿消肿之药,更加乳肿,肛门逼胀欲死,其下脱之机已经暴露。法宜峻补其血,血得补而气有所依,气有依而肿胀自然不作。方用当归补血汤,加鹿茸、黑姜、麦芽、甘草、葱酒。问曰:病人口臭、色黄,饮冷,呃逆不休,水泻不止,步履如常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胃火旺甚也。夫口臭有二,有先天精气发泄者,口虽极臭,而舌滑润微黄,人无神而阴象全现,决不饮冷。胃火旺者,口臭,舌必干黄,口渴饮冷。呃逆者,火之上冲,泻不止者,火之下降,步履如常者,火之助也。法宜下夺为主,方用大承气汤主之,解见上。此条上、中、下三部俱备,学者不必定要全见,而始用此方,活法圆通,人贵于知机耳。问曰:平人干咳无痰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肺燥也。夫肺为金,生水之源也。元阴不足,由于肺燥不能生水,肺燥实由于元阴不足而邪火生,火旺克金,故肺燥。肺气燥,斯干咳作矣。法宜苦甘化阴养血为主,方用甘草干姜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五味子治之。问曰:妇女病,忽喜忽笑,言语异常,似颠非颠,似狂非狂者,何故?答曰:此真水不能上交于心,心热生而神无主也。夫人一身,全赖水、火两字,水、火相依而行,彼此互为其根,火下降则肾脏温,水上升则心脏凉,此阴、阳颠倒之妙也。今病人所现症形,明系真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则心热生。心者,神之主也,热甚则神昏,故喜笑言语异常,而人若颠也。诸书称为热入血室,尚未窥透此理,不知心者,生血之源也,血室者,冲脉之所居也。冲为血海,即有热入,未必即若颠狂也,当以热甚神昏为确。法宜养阴清热,交济阴、阳为主,方用栀豉汤主之。问曰:每日早饭后即咳吐黄痰数口,五心潮热,心烦、口渴,大热饮冷,六脉细、数者,何故?答曰:此元阴虚极,火旺而津液欲竭也。夫大热、口渴、饮冷,心烦、咳吐黄痰,症象白虎之形,然六脉细、数,细为血虚,数为血热,明明血虚生内热,则又非白虎之的症也。医于此际,不可猛浪,务要审确。余细推究病情,伤寒阳明症之烦躁、口渴、饮冷、发热,是从外感得来,脉必长大,定有头疼、身痛、恶寒等情。血虚之大渴、饮冷、烦躁、发热,从内伤得来,或吐血,或久咳,或产后血暴虚,或抑郁损伤心脾,脉必细微,甚则细、数,定少头疼、身痛、恶寒等情,切切不可轻用白虎。误用白虎,为害匪轻。法宜峻补真阴为主,方用独参汤,或当归补血汤亦可。问曰:酒客病,身大热而喘,口渴饮冷,无头疼、身痛、畏寒者,何故?答曰:此积湿生热,热盛而伤血也。夫嗜酒之人,易生湿热症,因酒性刚烈发散,入腹顷刻,酒气便窜于周身皮肤,烈性一过,湿气便留中脘。中土旺者,湿气易去;中气弱者,湿气难消,久久中气更虚,湿气因而成疾,湿气流注四肢,便成痰火手脚。医生一见痰火手足,便照痰火治之,鲜有愈者。以余主治,法宜温中除湿,辛甘化阳之品。若此症由湿聚日久,因而生热,热气逼肺,则喘症生,热伤津液,则口渴作。法宜清热、燥湿、升解为主,方用葛根黄连黄芩汤。问曰:老人大便艰涩不出者,何故?答曰:此血虚甚而不能分润沟渠也。夫年老之人,每多气、血两虚,气旺则血自旺,气衰则血自衰。然年老之人,禀赋原有厚薄,不得概谓气血两虚。亦有素禀阳旺者,精神不衰,出言声厉,饮食不减,此等多由火旺阴亏。亦有禀赋太薄,饮食不健,素多疾病,乃生机不旺,运化太微,阴血渐衰,不能泽润肠胃,肠胃枯槁,此真血虚之侯。二条乃言老人之禀赋。亦有因外邪入阳经,变为热邪,伏于肠胃而闭结者。亦有阴盛阳微,下焦无阳,不能化阴而闭结者,亦有肺内伏热而闭结者,认症总宜清耳。若老人大便艰涩,无外症者,即是血枯居多,法宜苦甘化阴为主,方用当归补血汤加蜂蜜,或甘草干姜汤,解见上。或麻仁丸。问曰:男子阳物挺而不收者,何故?答曰:此元阴将绝,阳孤无匹也。夫阳物之举,乃阳旺也。阳旺极宜生阴,阴生阳自痿,乃阴阳循环不易之理。今出乎至理之外,挺而不收,明明有阳无阴象也。此际法宜救阴,大补先天元阴为主,方用独参汤主之。或六味地黄汤亦可。问曰:病人每日半夜候,两足大热如火至膝,心烦,至午即愈者,何故?答曰:此血虚阳旺也。夫人身以阴、阳两字为主,阳生于子至已时,属三阳用事,正阳长阴消之时,阴虚不能配阳,阳旺故发热。至午即愈,乃阴长阳消,阳不胜阴,故热退。世人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是未识阴、阳消长之道也。余治一易姓妇,每日午初,即面赤发热,口渴喜热汤,至半夜即愈,诸医概以补阴不效,余以白通汤,一服而愈。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为主,方用补血汤,或地黄汤。问曰:秋月人忽然腹痛水泻,日数十次,完谷不化,精神不倦者,何故?答曰:此肺中之元阴不足,肺气燥甚也。夫大便水泻至完谷不化,谁不以为脾胃之败也。不知肺气燥极,亦有此症。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主传送,饮食入胃,不待消化,随燥热之气下降,而直趋大肠,故日泻数十次,腹痛饮冷不倦。若果脾败完谷不化,精神之倦极可知,决然病久非暴也。至于水泻一症,有泻出色黄极者,胃火旺也。泻出色白者,下元无火也。泻出色青者,厥阴之寒化也。泻出色如酱汁者,太阴之湿化也。泻出如溏鹜者,脏有寒也。亦有泻出色白如涎者,肺有热也。有泻出淡赤色者,阳不统阴也。以上数症,临症时再察虚、实、新、久,脉息有神、无神,用药自有据也。此症法宜清燥为主,方用甘桔汤,加二冬、地骨、桑皮、黄芩、杏仁、白蜜治之。问曰: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何故?答曰:此元阴虚不能润肺,肺燥而不能行津液于皮肤也。夫病人干咳,乃血虚肺燥之验。肺主皮毛,肺气清,则节令行而不乖,脏腑咸赖;肺气燥,则节令失,而津液不行,百病丛生。津液不行于内,则肺痿、脏结、肠燥、痿躄、筋挛、骨蒸等症即起;津液不行于外,则皮毛、肌肤、爪甲、枯搞、燥痒之症立作。此条言血虚肺燥,有如是等症,法宜清燥、养营为主,方用补血汤,合甘草干姜汤,加五味、白蜜治之,解见上。业斯道者,须知人身气血运用机关,气血之根皆在下,培养在中,发用在上。根即此○也,培养即此◎也,发用即此⊙也。肺主气,即发用之外圈,心主血,即发用之内圈。外圈本乾体所化,内圈本坤体所生,天包乎地,地成乎天,混然一物。地气上腾,指坎中一阳,由下而中而上,一呼即起;天气下降,指离中真阴,由上而中而下,一吸即入。故曰呼、吸者,阴、阳之橐龠也。呼则气行而血随,吸则血行而气附。呼吸虽判乎阴阳,其实升则二气同升,降则二气同降,升降循环不已,故即上、下以判阴、阳也。先圣恐人不明,故画卦以明阴、阳,乾坤则称为先天,六子乃为后天,今人专在后天论阴阳生克固是,而不在先天论阴阳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苟有知得阴阳升降之道者,庶可与共学适道矣。问曰:筋缩不伸者,何故?答曰:此血虚不能养筋,筋燥故也。夫筋之燥也有由生,虽云水能生木,其实水、火之功用在心、肺,肺主气,心主血,肺气行于五脏,血亦行于五脏,肺气行于六腑,血亦行于六腑。肺气燥极,则运用衰,津液不润于筋,则筋燥作。筋燥甚,故缩而不伸也。法宜清燥养血为主,方用芍药甘草汤主之,或加二冬、白蜜亦可。问曰:年老之人多健忘,言语重复者,何故?答曰:此元阴虚极,而神无主也。夫心生血,神藏于血之中,神者火也、气也,即坎中一阳,而寓于血之中,气与血相依,故别其名曰心藏神,即此可知鬼神之用也。书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良能二字,即真阴、真阳之本性也,神禀阳之灵,天体也,位尊,故曰神;鬼禀阴之灵,地体也,位卑,故曰鬼。人之为善,则性从阳,光明气象;人之为恶,则性从阴,黑暗气象。人死而为神,为鬼,即在平日修持上判也。将死之际,善气重者,元神从天门而出,定为神道;恶气重者,元神从地户而入,定为鬼道。若老人气血已衰,精神自然不足,不足故神昏也。然又非热甚神昏之谓也,法宜养血为主,气、血双补亦可。方用补血汤、独参汤,或参枣汤亦可,补血、独参二汤。问曰:大肠脱出数寸,肛门如火,气粗而喘,欲饮冷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于肺,肺火旺而大肠之火亦旺也。夫脱肛一症,原有阳虚阴虚之别。阳虚之脱肛者,由元气衰极,不能约束也。其人必困倦无神,渴必饮热,阴象全见,法宜温中。阴虚之脱肛者,由于下焦火旺,逼出也。其人精神不衰,渴喜饮冷,热象全见。然此二症,多起大泻大痢之后,治者务要认定阴、阳实据,自然获效。此症即阴虚火旺也,火上逼肺,故喘,火下逼肠,故肛出。法宜滋阴泻火,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或葛根黄连黄芩汤亦可。问曰: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淋症乎?非淋症乎?答曰:此膀胱之元阴不足,为邪火所灼,乃太阳腑症之甚者也。因邪犯太阳,从太阳之标阳而化为热邪,伏于膀胱,故口渴、饮冷而便痛,法宜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主之。其实近似淋症,淋症亦皆膀胱之症也。前贤有血淋、气淋、沙淋、石淋、劳淋五淋之别,总而言之,不出阴、阳两字。有阳衰不能化停滞之精而作者,十有七八。推其源,多起于梦中遗精,忽觉而提其气以留之,不能复位,发泄不畅,当心气下降而便溺,败精欲出而不能出,故小便痛甚,此受病之根也。此病法宜大助元阳,鼓之化之,俾气化行而精气畅。世人一见便痛为火,不敢轻投桂、附,是未识透此中消息也。亦有精停日久,阻滞气机,郁而为热,灼尽膀耽阴血,败精为邪火所熬,故有砂、石之名,总缘火由精停起见。阳虚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汤、三才、潜阳诸方。阴虚之人,火旺太甚,宜滋肾丸、六味丸、五苓散之类,解见上。或附子泻心汤亦可。阳虚的真相是火弱、阴虚的本质是水弱中医的理论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实践,取相比类,是最常用的手法。火为阳,水为阴。

  什么是虚呢?就是弱的意思。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 ?

  那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呢?或者什么是火,什么是水呢?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这就是人体的阳气。那什么是人体的阴呢,或者人体的水呢?这个水就是血液、体液。

  就像烧水做饭一样,如果火烧的过大,水会烧干,饭会烧煳;同样,如果火不够的话,水烧不开,饭也做不熟。人体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因此,一般而言,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 ?

  因此,只有阴阳平和之人,身材才会不胖不瘦,显得很匀称。偏胖偏瘦之人,多半身体都有问题。 ?

   肾阴: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 ?

   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由于“阴虚则阳亢”、“阴虚生内热”,肾阴虚往往会出现潮热、升火颧红、舌红、口干咽燥、脉数无力等热象,但也有虚而无热,则称为肾精亏损。 ?

  肾阳:肾阳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也称“元阳”。 ?

    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如肺失肾阳的帮助则出现气急,吸气不足等症称为肾不纳气;脾失肾阳的推动则出现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心失肾阳的鼓动则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唇舌青紫等心阳不足的症候;膀胱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余沥不尽或遗尿;津液的吸收、输布失去肾阳的气化则发生水肿;肾脏本身气化不足则出现阳痿、遗精、腰脊酸软等症;如果肾阳衰竭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等危险的症候,称为亡阳。

“阳虚则阴盛”,“阳虚生外寒”。肾阳虚必然会产生寒象,如行寒肢冷、面色光、腰脊冷痛、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舌淡苔白等症。如果虚而寒象不明显,一般称为“肾气虚”。肾阳虚与肾阴虚同属肾虚,基本上相同;区别在于有无明显的寒象。 ?

肾阴、肾阳的相互关系:肾阴与肾阳是肾脏生理的两个方面。滋养全身各个脏腑的作用,称为肾阴;推动全身各个脏腑的活动的作用,称为肾阳。肾阴虚和肾阳虚是肾脏病理的两个方面,虚而有热为阴虚,虚而有寒为阳虚。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阴阳、寒热,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共居于肾脏之中,是肾精和肾气的具体表现,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阴液需要依靠阳气的推动,阳气需要阴液为基础。 ?

肾阴虚和肾阳虚往往相互影响,出现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的病理现象。我们对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不能平等看待,必须具体分析,看那个方面是病理变化上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以肾阴虚为主,在治疗上要滋补精、血,使肾阴充足,肾阳才能振奋。在中医理论上叫做“精能化气”。以肾阳虚为主,在治疗上首先要培补元气,使肾阳得到旺盛,才能促进肾阴恢复。在中医理论上称为“精血不能速生,元气所当急固”。我们还必须注意,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主要位置会变换,治疗的重点就要相应起变化。

肾和膀胱病的辨证方法,是指根据肾与膀胱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肾和膀胱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判断肾和膀胱疾病的病机、性质及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肾位腰部,左右各一,以三焦分属为下焦部位,其功能主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充脑,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又主水,并有纳气功能,为先天之本。膀胱也位于下焦,具有储尿排尿作用,经脉与肾相互络属,二者相表里。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失调,则可见肾脏、水液、骨髓、脑、耳、发、二阴病变,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牙齿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以及水肿,二便异常等。膀胱病变则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以及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凡见到以上述症状为主的疾病即可确定为肾或膀胱疾病。肾藏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功能活动之本,一有损伤则诸脏皆病,故肾病多虚证,膀胱病变则多见湿热证。

  本法常用于对心悸、不寐、眩晕、耳鸣、耳聋、哮喘、痰饮、虚劳、痿病、腰痛、水肿、泄泻、遗尿、尿血、尿浊、癃闭、劳淋、膏淋、消渴、胎动不安、不孕、不育、五迟、五软、解颅等病的辨证。肾和膀胱病变主要证候有: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肾精不足证、肾阳虚水泛证、肾经寒湿证、膀胱湿热证、膀胱虚寒证,应注意相似证候的鉴别。 ?

  一、辨肾精不足证 ?

  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虚,生殖和生长发育功能低下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过度耗伤肾精所引起。 ?

  [临床表现] 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或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男子精少不育或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舌淡脉细弱。 ?

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元气不充,或因久病劳损,房事不节,耗伤肾精所致。肾精不足,不能化气生血,充肌长骨,故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无以充髓实脑,故智力低下。肾精不足,生殖无源,故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肾之华在发,精不足则发易脱;齿为骨之余,精失充则齿摇早脱。肾开窍于耳,脑为髓海,精少则髓亏,故有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神情呆钝。精亏骨失充养,故两足痿软,动作迟钝。舌淡,脉细弱,为肾精不足之象。

  ①本证以肾精亏虚,功能低下为主要病机。 ?

  ②以小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功能低下及早衰之象为辨证依据。 ?

  ③有小儿发育迟缓,或成人早衰等肾精不足的表现,以及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等肾病定位症状。 ?

  二、辨肾阴虚证 ?

  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失于濡润,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虚劳,房事不节,或温热病后期,灼伤肾阴所引起。 ?

  [临床表现]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发脱齿摇,男子遗精早泄,阳强易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尿少色黄,舌红无苔,脉细数。 ?

本证多因虚劳久病,耗损肾阴,或温热病后期,消灼肾阴,或房事不节,情欲妄动,阴精内损,皆可导致肾阴虚损。肾阴为人身阴液之根本,具有滋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充养脑髓、骨骼,并制约阳亢之功。肾阴亏虚,脑髓、官窍、骨骼失养,则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健忘,齿松发脱;阴亏则月经来源不充,故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若阴不制阳,虚火亢旺,迫血妄行,则见崩漏;若扰动精室,精关不固,男子则见遗精、早泄;虚火上扰心神,故烦热少寐。肾阴不足,失于滋润,虚火蕴蒸,故见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颧红,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①本证以肾阴亏虚,虚热内生为主要病机。 ?

  ②以肾的常见症状和虚热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

  ③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尿少色黄、舌红无苔、脉细数等虚热的定性证状。 ?

  ④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发脱齿摇、男子遗精、早泄、阳强易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等肾虚的定位症状。 ?

  三、辨肾阳虚证 ?

  肾阳虚证是指肾阳亏虚,温煦失职,气化无权所表现的证候。常由素体阳虚,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阳所引起。 ?

  [临床表现] 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面色胱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或男子阳痿,精冷不育;或女子宫寒不孕,或性欲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或五更泄泻;或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心悸久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本证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命门火衰,或久病伤阳,它脏累及于肾,或因房劳过度,日久损及肾阳所致。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腰膝失于温养,故见腰膝酸冷。肾居下焦,阳气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且以下肢发冷尤甚;阳虚气血温运无力,面失所荣,故面色胱白;若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则呈本脏之色而黧黑;阳虚不能鼓舞精神,则神疲乏力。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功能减退,男子则见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则见宫寒不孕。肾司二便,肾阳不足,温化无力,故见小便频多,夜尿,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为肾阳不足之象。

  ①本证以肾阳亏虚,温煦、气化失常为主要病机。 ?

  ②以性与生殖功能减退与畏寒肢冷、腰膝酸冷等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

  ③有面色胱白,或黧黑、神疲乏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虚寒的定性症状。 ?

  ④有男子阳痿不举、精冷不育,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久泄不止、五更泄泻;水肿、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心悸咳喘等肾病的定位症状。 ?

  四、辨肾气不固证 ?

  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不足,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损,伤及肾气所引起。 ?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多,或遗尿,或小便失禁;或男子滑精,早泄;或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脉沉弱。 ?

本证多因年高体弱,肾气亏虚,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或久病劳损,耗伤肾气所致。肾为封藏之本,肾气有固摄下元之功。肾气亏虚,膀胱失约,故见小便频数清长,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或遗尿,甚或小便失禁;精关不固则精易外泄,故男子可见滑精、早泄;女子带脉失固,则见带下清稀量多。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失约,则见月经淋漓不尽;任脉失养,胎元不固,则见胎动不安,以致滑胎。腰膝酸软,耳鸣失聪,神疲乏力,舌淡,脉弱,均为肾气亏虚,失于充养所致。

  ①本证以肾气不足,固摄无力为主要病机。 ?

  ②以肾和膀胱不能固摄的症状为辨证依据。 ?

  ③有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多,或遗尿,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等肾病的定位症状。 ?

  ④有神疲乏力、耳鸣、舌淡脉沉弱等气虚特点。 ?

  五、辨肾不纳气证 ?

  肾不纳气证是指肾虚摄纳肺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肾气虚弱所引起。 ?

  [临床表现] 久喘不止,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腰膝酸软,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沉弱。喘息严重时,突然出现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大无根;或气短息促,颧红盗汗,心烦,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

  [机制分析] 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如若久病咳喘,或者身体结构或者年迈体衰而致人肾气不足,不能摄纳吸入清气,就会有久喘不止,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症。腰膝酸软为肾虚经脉失养所致。若偏于肾阳不足则有神疲,冷汗等症;偏于肾阴不足则有五心烦热、盗汗等虚热特点。 ?

  ①本证以肾气亏虚,纳气无力为主要病机。 ?

  ②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为辨证依据。 ?

  ③有腰膝酸软、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肾气亏损的定位症状。 ?

  ④本证可兼有肾阴虚证或肾阳虚证的症状特点,若兼喘息、肢冷面青等症者为肾阳不足所致;若兼气息短促、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等症者为肾阴亏虚所致。 ?

  六、辨膀胱湿热证 ?

  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所引起。 ?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血,尿有砂石,或尿浊,尿短赤,小腹胀痛急迫,或见发热,腰疫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机制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或饮食不节,滋生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湿热留滞膀胱,气化不利,下迫尿道,故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尿色黄赤。湿热内蕴,津液被灼,故小便短少;湿热伤及阳络,则尿血;湿热久恋,煎熬津液成石,故尿中可见砂石;湿热郁蒸,则可发热;下焦湿热波及肾府,故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 ?

  ①本证以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为主要病机。 ?

  ②以尿急、尿痛、尿频和湿热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

  ③有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血、尿有砂石等膀胱的定位症状。 ?

  ④有发热、腰酸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的定性特点。 ?

  七、辨肾虚水泛证 ?

  肾虚水泛证是指由于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湿泛溢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身体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或咳喘痰鸣,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本证多由久病失调,或素体虚弱,肾阳亏耗所致。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身体水肿;肾居下焦,且水湿趋下,故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水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少。若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见心悸气短;水泛为痰,上逆犯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喘,喉中痰声漉漉。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而弱,为肾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

  ①本证以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湿泛溢为主要病机。 ?

  ②本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为主要特征。 ?

  ③以腰膝酸冷、畏寒,肌肤不温为肾阳不足的虚寒内盛特征。 ?

  ④亦可表现为不同类型:若兼咳喘痰鸣为水寒射肺;若兼心悸气短为水气凌心之证。临证当细辨证。 ?

  这里介绍了肾病六证及膀胱湿热症,肾病以虚热为主,其六证产生的基础是以肾精不足为核心病机。肾精不足,精不化气,可致肾气虚证:而肾气虚又表现在上不能摄纳肺气而生肾不纳气证;下不能固摄下元而有肾气不固证。肾的精气不足,久则可及肾阳而成肾阳虚,肾阳不足不能蒸化水汽则引起水液泛滥,成为本虚标实之肾虚水泛证。肾精气虚亦可及阴而成肾阳气虚之证。此外,肾不纳气、肾气不固、肾虚水泛又常兼肾阳虚弱或肾阴不足之表现,要遵循上述所讲的病机规律。 

学会辨别人体的假阴虚真阳虚      阴虚主要是指人体体液亏损。人体内的体液不足,机体就会失去相应的濡润滋养,所以阴虚体质的人表现出了一派干燥不润的症象,比如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症状,以上症状都是因为体内阴液不足而出现的燥象。    人体阴阳失衡,体内的阴气不能制约阳热,导致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产生内热,所以出现虚火产生造扰不宁的症候。因此具有阴虚体质倾向的人大多表现为性格外向,动作敏捷,反应较快,但自制力较差,有亢奋,喜动,多动,而且急躁易怒等体质特点。    具有这类体质倾向的人大多平时畏热喜冷,耐寒力较强,并且容易被暑热阳邪损伤,皮肤易生疮疡,患病也容易发热,不管被外界的风、寒、暑、湿等那一邪气所伤而导致生病,到最终都转化为热症,出现口干、口渴,心烦、气躁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若出现这一系列阴虚火旺的初期症状时调理不当,或仍旧恣意食用生痰上火或利水的饮食,如葱、姜、蒜、辣椒,或误用茶叶降火,或误食红小豆、薏苡仁等利水食物,都会加重体内阴液的耗伤。

燥伤不同的脏腑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如果损伤肾阴时,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耳聋,遗精,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或低热,盗汗、颧红,尿黄便结等症状反应。    若损伤肺阴,证状较轻时反应为唇干、咽燥、口苦,声音嘶哑,若调制不及时就会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严重时出现痰中带血的症状。    若伤及心阴:就会心烦、心悸、失眠;    若伤及脾阴则不思食,或者是食后腹胀难耐;    若是伤及胃阴则表现为腹中饥饿但没有食欲,这一现象古人称之为饥不欲食。有时也表现为干呕呃逆。    若是肝阴受损,就会出现两眼干涩、视物模糊的症状反应。     若阴液损伤过重不能制约阳气,这时就会出现上火的表现,进一步出现炎症,如火气在肺会出现咽炎、扁桃体炎、甚至肺炎,若火气在肝就会出现结膜炎等等。

补阴类药物与食物:    在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兼用动植物名单中出现的补阴类药食兼用动植物有枸杞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黑芝麻、桑椹在药理学中也归于补阴药。其它常见的沙参、玉竹、百合、黄精、女贞子、龟甲、鳖甲等也都是补阴类的中药。另外,我们常吃的银耳、海参、猪皮也具有很好的滋阴效果,犹其是在秋季气候干燥时节,多吃一些这类食物能防止体内阴液的耗伤,增强对外界燥邪的抵抗能力。    阴虚体质的注意事项    阴虚体质的人本身就容易上火生燥,所以不宜吃温燥,辛辣,浓香发散的食物,例如:红参、鹿茸、桂圆、核桃等。辣椒,花椒,胡椒,八角,茴香,韭菜,香菜,葱,姜,蒜,酒,咖啡,狗肉,羊肉,油炸、煎炒等食品,正常人吃多了都容易生痰上火,阴虚火旺的人吃它就更是火上浇油了。    找到体质阴虚的原因除与先天禀赋不足和某些外邪导致的热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外,与食用利尿药也有直接的关系。如:红小豆,薏苡、茶叶、荷叶、冬瓜皮等都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吃。有很多人喜欢用这一类利水药物减肥,它们的确也能通过减少体内的水分的原理使体重减轻,但是,用这类食物减肥,在减下肥来的同时身体也容易出现上述阴虚的症状反应。

以上是真阴虚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可是,值得我们要确实注意区别的是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真阴虚患者的临床症状者,其中九成以上的患者却是一种假象,而真实的病因却是身体假阴虚真阳虚,是假热真寒。对于身体假阴虚真阳虚患者的治疗应采取对治阳虚患者的治疗措施。

 阳虚,中医名词,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细无力等。

宜忌原则:     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茶叶。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力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阳虚体质的发病趋势:   “阳气”能抵御恶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阳虚体质易受寒冷、潮湿伤害,引起关节、肌肉等组织的疾病;    阳虚体质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或发生其他疾病,病情反复不愈;    阳虚体质产热不足,引起血管收缩,循环受阻,大脑长期供血不足,易导致脑功能减退,进而造成脑萎缩;体质消化功能减退,易导致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身体生殖系统功能减退,易导致不孕、不育。    阳虚体质的食物调养:     阳虚体质应当重点补阳气。下列食物适宜阳虚体质的调养。例如:(鹿肉、羊肉、狗肉、牛肉、牛奶、羊奶、童子鸡、鹅肉,麻雀、虾、鳗鱼、鱼鳔、)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糯米、黑米、薏米、甘薯、山药、芡实、扁豆、麦芽糖、桂圆、红枣、栗子、银杏、胡桃、荔枝、菠萝、桃、杏、樱桃、杨梅、红糖、桂皮、胡椒等。

为什么身体内阳虚寒凉却感到阴虚燥热: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阴虚和虚火阳虚,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则是用补法。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实际生活里真正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都是虚火。对于虚火患者采用对治实火患者的措施和方法,虽然也能够收到疗效,但是,患者的症状却是反复的不断发作,可谓是治标没有治本,故而使得病症不断反复的发作,最终会导致患者的体质更加的寒凉。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是身体假阴虚真阳虚,是假热真寒的一种临床症状的表现。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其实这种症状并不奇怪,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筋缩、筋伤,经络不通造成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气血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的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同大地缺少水的滋润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上炎、肝风内动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和外部寒凉的侵袭,造成头部筋的进一步的筋缩、筋伤,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了,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复的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实际上,这是没有对症治疗。如果要去掉身体内的寒湿,就要补肾,所要用的都是温热的食物。温热疗法,这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确实,有虚火的人普遍都存在“虚不受补”的现象,但是,这种“虚不受补”的补不得的状况只是一种假象。

遇到火大的病人,如果用原始点疗法的按推方法将身体的开关开通后,患者身体的虚火虽然仍就很大,我们就用外热源给他们温敷、艾叶水泡脚、用大蒜敷脚心,同时大量地喝人参生姜汤发汗降火。这样一来,他们身体内的虚火很快就能全部宣化掉。身体内的假象去除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片寒凉,这时再用食疗或者药物补血、补肾,就怎样吃都不会再上火了。患者当将血液很快补足,当身体不再受寒凉的侵袭后,他的肾阳之火、肾气就都在不断地得到充实。肾气充足,血液充足,身体自然就会强壮起来,各种虚火就会自然消退,各种慢性炎症自然就很容易得到治愈了。

身体内的寒湿重极易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感到闷热、燥热。与老人相比,孩子的经络通畅,散热快,因此孩子在夏天是最不怕热的,大热天里照样在太阳底下玩耍。而老人经络不通畅,不易出汗,热散不掉就闷在身体内,人就很难受、感到烦躁,只有吃了冰凉的食品才感觉体内舒畅些。当然这种经络不通引起的身体燥热已经不止是在老年人群中出现了,现代的人们普遍贪凉,运动又少,自然就会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变缓,从而极易导致筋缩、经络的淤堵,筋缩、经络淤堵带给人的就是身体出现的各种疼痛,以及皮肤上长痘、长斑。看看周围的人们,有几个能说自己很健康,从没有过腰酸背痛、腿痛胳膊痛的?再看看周围人们的皮肤,又有几个是色泽明亮、富有弹性、不长斑、不长痘的?这些现象都是和长期贪凉有关联的。

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运动开了,出汗了,就会感到身体内的燥热自然消失了,浑身轻松了,心情舒畅了,这是因为运动后体温明显升高,筋缩的状态得到了缓解、血液循环加快了,出汗在排出寒湿的同时也能带走了虚火、疏通了经络。这就是为什么多数运动员性格开朗的原因。运动后不郁闷了,在此基础上再注意营养的补充,就不会患上抑郁症等相应的疾病。

现代的人普遍贪凉,大量的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是肾气虚弱、筋缩、经络不通造成的。燥热则会使人进一步的贪凉,这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和筋的收缩、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现代的人们,极少有中性体质的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寒性体质的,只不过是寒多寒少而已。

寒性體質的人,如果誤用寒涼藥,當體力不錯时,仍可容許各種人為的錯誤出现,而身体尚能善盡體質自我修復的任務,讓我們虽然遇到了各種疾病,最终都能化險為夷。譬如生病打點滴、吃抗生素、消炎止痛、退燒藥……等等,虽然全都是寒涼藥,對於寒性體質的人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但除極少數的人熬不過去會死亡外,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活得好好的。很多寒性體質的病人,剛開始吃寒涼藥,病况卻好得很快。因此讓病人及醫生都深信不疑,誤以為他们用對了藥。甚至有些病人吃生機飲食,一開始身體也有輕安、舒適的感覺。可是在不知不覺之中,病人的體質会變得更寒,面對疾病的侵襲其敌抗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在長期的錯誤下,即使擁有強健的身體,也無法容受这样不斷地摧殘與傷害,产生重大疾病的隐患於是就這樣慢慢地形成了。中醫的寒凉派、溫病學派,善用寒涼藥,就如同西藥一样。可是病人都屬寒性體質,根本不能用寒涼藥。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医生或者患者即使用錯了藥,病人最終也都會好轉。然而這不但不是在幫助病人,從長遠看,根本就是在傷害患者。一旦病人的體質差到無法容受時,即使小到只是一次感冒、一种微弱的種傳染病、胃腸的一点小毛病,都會變得很危急,亦有可能突發重病,如腦中風、心肌梗塞,而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之重症患者,則會迅速惡化,甚至危及生命。世人不察,從開始滿足於症狀的好轉,忽略了體質的惡化,終至患者之症難以挽回。試看人之已死,身體體溫驟降,體內的熱源不見了,而這熱源正是維持生命力的主要因素。當人的歲數增長,身體走向衰敗的同時,體質也會變得更加寒涼,能夠提供给身體的熱源就會越來越少。如果要延長壽命,縱使無法改變體質趨寒的事實,但起碼也要延緩趨寒的速度。故日常生活不管是飲食或用藥,一定要盡量避免使用寒涼性的。

 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的区分

肾阳虚临床症状男性  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女性  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欲减退、宫冷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等;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易导致更年期提前;虚喘气短、舌白胖大或有齿痕;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五更腹泻,或者便秘;形体虚胖或羸瘦;面色苍白或黧黑,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肾阳虚和肾阴虚的症状有何不同  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鉴别   肾的位置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分,对中医来讲,这是一个大法,中医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是大法。这涉及到中医的一个术语,也涉及到临床的证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精亏虚,一个是肾气虚,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当然是肾虚的一种,但并非所有的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证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肾阴是指肾本脏的阴气阴液,是一身之阴的根本,对全身起着凉润、濡养、制约过度阳热的作用,肾阳是指肾脏中的阳气,对全身起着温煦、推动、气化的作用。无论肾阴、肾阳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肾阴虚、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减退,其本质都是肾精气虚了,因此肾阴虚到一定程度会阴损及阳使肾阳亦虚,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会阳损及阴,使肾阴亦虚。肾阴、肾阳都是物质与功能的结合,不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纯功能之气,阳气的本质是一种活力很强的起着温煦、推动等作用的精微物质。不能简单的说肾阴虚就是物质的减少,肾阳虚是功能的减少,不论肾阴虚、肾阳虚实质都是相关物质和功能的减少。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分泌不足,中医辨证多属肾阳虚,要补肾阳治疗。症状  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肾阳虚是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肾阳虚会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给人感觉有一种神气疲惫的感觉,更多的体现在这方面。肾阴虚  肾阴虚如果不是学中医的话,理解就可以了。本身人体的体内物质,包括精液、唾液、血液、消化液、内分泌液等等,这种缺乏或者是下降,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像头晕耳鸣,四肢酸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颊红晕,口干舌燥,包括失眠多梦,头发脱落,牙齿松动,等等,另外,结合每一个病症,都有不同的症状。像肾阴虚引起的一些男女的不孕症和不育症,男同志来讲,肾阴虚造成的精子的数量、质量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的低下或者是亢进,或者造成了精液的液化不良,甚至会引起性功能的障碍,导致勃起不坚等等,女同志会造成月经的周期延长,或者缩短,月经量的减少,白带的减少,色质发黄,出现了烦躁、口干、失眠,盗汗等等,甚至在女性不孕这块出现了卵泡发育不正常,黄体生成不足,黄体萎缩不全等等。我觉得从肾阴虚这块考虑就是相关物质的缺乏和功能的减少以及肾精气中发挥凉润,濡养,制约等方面的功能的减退,引起什么症状呢,由于功能减退所引起来的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就是它的表现。肾阳}

没说明白是什么咳,不同情况要吃不一样的。 咳嗽分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内伤咳嗽。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 ,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不同的咳嗽需要不同治疗方法,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那么小孩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呢?除了按照医嘱服药以外,我们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食疗亦是不同的咳嗽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是针对不同的小孩咳嗽总结的几种食疗方法: 1. 小孩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苔薄黄、质红,脉浮数。治宜疏风肃肺,化痰止咳。 1)川贝鲜梨茶:川贝母(去心)6克,鲜梨1个,冰糖适量。 效用: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不易咯出:亦主肺阴不足,干咳不已等。 用法:将鲜梨洗净后切成片状,与贝母、冰糖一同入水煎之,不拘时,当茶频饮。 2)桑杏冰糖饮:桑叶(于品)5克,杏仁3克,冰糖5克。 效用:疏散风热,宣肺理气。适用于小孩外感风热,咳嗽,痰黄或痰白色而黏,鼻塞。 用法:将桑叶、杏仁同人锅,加水1碗,旺火煮沸,改文火煎至半碗,去渣留汁,加入冰糖即可。温服,每日1剂。 3)冰糖杏仁梨:鸭梨1只,甜杏仁3—5粒,冰糖5克。 效用:清热止咳。用于小孩外感风热,咳嗽,痰稠不爽,口干,全身燥热。 用法:鸭梨洗净,自靠近蒂部2厘米处横切一刀,切下部分留作盖用,挖出梨核;甜杏仁去皮砸碎,连冰糖一起装入梨肚中,加盖梨盖,口朝上放入碗中,隔水蒸熟。每晚1剂,温热服之,连服3日,见效后再连服2天。 4)芦根冬瓜籽汤:鲜芦根、冬瓜籽各50克,冰糖适量。 效用:清热,化痰,止咳。用于儿童咳嗽,痰较黏稠不易咳出,口干喜喝冷水。 用法:将新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冬瓜籽去外层黏液,与芦根一起人锅,加水2碗,煮沸后改小火煎至l碗,去除药渣,加入冰糖。每日1剂,分3—4次服完。连服数日。 5)白萝卜冰糖饮:白萝卜1 个,冰糖12克,将白萝卜切成片,放水和冰糖,烧开后,再用小火烧5分钟即可。效用:清热、化痰。 6)枇杷叶粥:枇杷叶12克,粳米50克,枇杷叶用纱布包裹,加水烧煮,去渣留汁,加粳米煮成粥食用。效用:镇咳、化痰。 7)鸭梨1个去核,杏仁9克,冰糖15克,水煎服,适用于风热咳嗽。 2. 小孩风寒咳嗽: 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宜散寒宣肺,化痰止咳。 1)艾叶炭煎鸡蛋:艾叶炭5克,新鲜鸡蛋1个,麻油适量。 效用:散寒止咳。适用于小孩受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 用法:阴干艾叶5克,放在干净的碗中,火烧成炭末,打入鸡蛋1个,搅拌均匀。炒锅加入麻油适量,置火上烧至十成热时,倒入艾叶炭鸡蛋,炒至蛋熟即可。服法:每晚1次,趁热食之。连服数日。 2)白果糖鸡蛋:白果5个,冰糖20克,鸡蛋1个,麻油适量。 效用:温肺益气,镇咳祛痰,敛肺定喘。适用于小孩咳嗽,痰多色白。 用法:白果剥去皮外壳及芽心(芽心一定要去净,以免中毒)。麻油适量倒人炒锅加热至八成热,白果人锅炸熟,加冰糖20克,水适量,煮沸2~3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即可。每晚1次,连服3~5天。 3)紫苏陈皮白萝卜饮:紫苏3克,陈皮3克,白萝卜片(干品)5克,红糖1匙。 效用:散寒,止咳,解表,理气。适用于儿童咳嗽怕冷,舌苔薄白,鼻塞不通。 用法:将紫苏、陈皮、白萝卜片、红糖同入锅,加水1碗,煮沸改文火煎至半碗,去渣取汤。趁热服,每日1次,连服3日。 4)生姜大蒜红糖汤:生姜5片,红糖12克,大蒜3片。加水煮10分钟,饮汤。效用:温肺止咳。 5)姜糖豆腐羹:豆腐200克,红糖50克,生姜3片,加少许水煮熟即可。效用:补脾温肺。 6)紫苏9克,陈皮9克,白萝卜片12克,用水1碗煎成半碗,加红糖1汤匙,趁热温服,适用于风寒咳嗽。 7)把鸡蛋1个,磕入碗内,用筷子搅拌均匀,打起泡沫。把干净炒锅置火上,倒入麻油50克,加热至冒青烟时倒入鸡蛋,待鸡蛋炸成块时,用锅铲划成小块,再炸一会,捞出沥油后,淋上适量蜂蜜。趁热吃鸡蛋。随吃随做,每日2次,连服数日。用于小孩受凉咳嗽,痰少或无痰。 3. 小孩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稠黏难咯,发热面赤,目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舌红,脉象滑数。治宜清肺,化痰,止咳。 1)桑白皮蜜汁饮:桑白皮(干品)10克,蜂蜜30克。 效用:清肺泻火,止咳化痰。用于小孩痰热咳嗽,咳痰量多色黄,口干喜喝凉水。 用法:桑树根皮,刮去外面的一层橘红色表皮即得桑白皮,洗净,阴干待用。将桑白皮剪成小段,放炒锅内加蜂蜜适量,小火炒至蜜被吸光,加清水一大碗,熬至半碗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完,连服3天。 2)鲜枇杷花汤:枇杷花(鲜品)50克,冰糖20克。 效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适用于支气管感染致儿童咳嗽、咳痰。如小孩畏寒发热则不宜服用。 用法:将枇杷花与冰糖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炖半小时,弃渣留汤。每日1剂,代茶饮,连服7日。 3)豆浆鸭蛋冰糖饮:豆浆200毫升,鸭蛋1个,冰糖适量。 效用:清肺降火,滋阴生津,止咳化痰,利咽润喉。适用于小孩咽喉感染,咳嗽咳痰,口干烦渴,喜冷厌热。 用法:鸭蛋磕去壳后人碗内,冰糖碾碎人碗,将二者搅拌均匀。再将豆浆煮沸,立即倒人盛放鸭蛋冰糖的碗内,焖盖5—10分钟即可。每日1剂,小孩可一次服完,婴幼儿可分次服完。 4)鱼腥草30克,杏仁6克,桔梗6克,加水煎服,适用于痰热咳嗽。 4. 小孩痰湿咳嗽: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治宜化痰燥湿。 1)杏仁粥:杏仁(去皮尖)10~20枚,粳米50克。 效用:止咳调中。适用于外感风邪,内伤肺胃,乃致中焦不和,肺失宣降,症见咳嗽喘促,气逆痰壅,饮食减少等。 用法:将杏仁打碎与粳米淘洗干净,入水中熬粥食之。 2)霜萝卜饮:经霜萝卜1个,蜂蜜或白糖适量。 效用:功能消滞降气,止咳化痰。用于小孩冬季咳嗽,气喘,多痰(痰呈白色泡沫状)。 用法:将萝卜洗净,捣碎挤汁,盛碗中,隔水炖10分钟左右,加适量蜂蜜或白糖即可。每日2次,每次30—50毫升(视患儿大小而定)。另法:可将霜萝卜切片煎汤,代茶频频饮之,亦有良效。 5. 小孩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痰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燥。 1)百合粥:鲜百合(干品用30克)5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效用:健脾补肺,止咳定喘。适用于小孩肺阴受损,脾气虚馁,乃致咳嗽气喘,饮食减少等。 用法:先将百合与糯米一同用水熬粥,俟粥成之后加入冰糖,调和令融,乘温食之。 2)梨粥:鸭梨3个,粳米50克。 效用:清心润肺,止咳除烦。适用于肺阴不足,咳嗽气促,以及喉于音哑,饮食减少,大便干燥等症。 用法:先将鸭梨洗净,切成薄片,弃去梨核,捣烂取汁;另用水如常法熬煮米粥,俟粥成后兑人梨汁,调匀后食之。 3)百合杏仁粥: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效用:养阴,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虚而致的肺虚久咳。 用法:先将百合、杏仁(去皮尖)煎数沸,后加入米熬成粥,再加糖食用,每日1次。 4)宁嗽止喘茶:生淮山药50克,甘蔗自然汁30克,酸石榴自然汁18克,生鸡子黄4枚。 效用:润肺止咳,养阴敛肺。适用于津液不足,肺燥干咳,缠绵日久,久治不愈,渐至咳喘并作等。 用法:先将淮山药入水中煎煮,澄清后取清汤1大碗,再将甘蔗汁、石榴汁以及鸡子黄一同兑人,不住搅拌调匀,分作3次温服,不可过热。 5)二百二冬茶:百合、白及、百部各15克,天冬、麦冬各20克。 效用:适用于肺阴不足之久咳不已。 用法:共加水煎取药汁,取汁后调入适量白糖,1日数次当茶饮。 6)止咳饮:麦冬、五味子、党参、黄芪各15克,砂糖150克。 效用:适用于肺气虚而致的肺虚久咳。 用法:将麦冬、五味子、党参、黄芪入容器中,加水300毫升,共煎汁,当茶饮。 7)干咳补肺膏:生地黄1000克,杏仁60克,生姜、白蜂蜜各120克。 效用:适用于肺津不足,干咳,经久不愈,甚则咳吐血丝者。 用法:将以上3味捣烂如泥状,与蜂蜜一同置锅内蒸熟,每曰晨起服3匙。 6. 小孩脾虚咳嗽:咳嗽反复发作,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1)山药杏仁粥:山药120克,杏仁12克,粳米50克,山药去皮切块,杏仁去皮尖加粳米、水 煮粥食用。效用:健脾止咳。 2)薏仁茯苓粥:薏仁30克,茯苓30克 ,粳米50克,加水煮粥。效用:健脾渗湿、止咳化痰作用。 3)红枣白果粥:红枣10 克,白果3个, 粳米50克。加水煮粥 。效用:健脾益气、止咳喘。 7.小孩肺阴虚咳嗽:久咳少痰、口干舌燥 、舌红 、盗汗。 1)百合粥:新鲜百合15克,糯米50克,冰糖10克 ,将新鲜百合和糯米加水煮粥,调入冰糖食用。效用:补肺止咳。 2)银耳羹:干银耳30克,鸡蛋1个, 冰糖200克,将银耳煮烂,放入冰糖溶化;鸡蛋取蛋清,加入少许水搅拌后,放入银耳中加热食用。效用:滋阴润肺止咳。 另外,香蕉,取熟透的香蕉,常食之。功能润肺止咳。用于顽固性干咳。茶叶3克,食盐1克。二者同入杯,用滚开水冲泡,加盖焖7分钟即可饮用,代茶频频饮之,用于感冒咳嗽咽痛口渴。桉叶油糖果,市售桉叶油糖果(以偏辛凉风味为佳),置患儿口中含服,功能润肺,止咳,利咽,用于儿童咳嗽无痰或少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咳无痰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