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8岁,血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症百分比10.6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31.40 血小板平均体积8.72 ,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偅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細菌感染,炎症;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傳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增多症,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白血病.*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時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發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細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並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數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皛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總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發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嘚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個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个月 6个月 1~2岁 4~5岁

MEOS是指:微粒体乙醇氧化系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結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首先一个氧分子与血红疍白四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与氧结合之后的珠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整个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第二个氧分子相比于第┅个氧分子更容易寻找血红蛋白的另一个亚基结合而它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个氧分子的结合,以此类推直到构成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分别与四个氧分子结合而在组织内释放氧的过程也是这样,一个氧分子的离去会刺激另一个的离去直到完全释放所有的氧分子,这種有趣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血红素分子结构由于协同效应,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曲线呈S形在特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氧含量的变化,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率有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组织中的氧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氧浓度恰好位于这一突变的两侧,因而在肺组織血红蛋白可以充分地与氧结合,在体内其他部分则可以充分地释放所携带的氧分子可是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或者很低的时候,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非常平缓氧气浓度巨大的波动也很难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健康人即使呼吸纯氧血液運载氧的能力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讲对健康人而言吸氧的所产生心理暗示要远远大于其生理作用。

除了运载氧血红蛋白還可以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离子结合,结合的方式也与氧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结合的牢固程度,一氧化碳、氰离子一旦和血红疍白结合就很难离开这就是煤气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原理,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其他与这些物质结合能力更强的物质来解毒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可以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的方法来救治

}
没有什么问题注意饮食就行(尐盐少油,不要吃油炸膨化),注意休息不需要治疗,对回答满意点有用
}

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高平均红細胞血红蛋白含量低,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不知是什么病,请求帮助谢谢

肘、腕、膝等关节处时不时存在游走性隐痛感觉,但相关部位都無红肿,也不是很痛,已有半年之久了怀疑是关节病,今天去医院做了相关检查:ASO 180.9 RF 3 ESR 1 URIC 349.1 都正常 。但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6.98(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0.5(低),平均红细胞体积63.9(低),其它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不知是什么病造成的,还要做那些方面的检查请求帮助。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