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植物的根和茎茎的区别

地榆不同部位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年01期
地榆不同部位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比较地榆不同部位的没食子酸含量,确定地榆的最佳药用部位。方法:以没食子酸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地榆根、茎、叶及花中的没食子酸含量。结果:地榆根、茎、叶及花等部位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64%,3.19%,0.78%,0.15%。结论:地榆不同部位中均含有没食子酸,其中根和茎中没食子酸含量较高,建议以根和茎入药。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R284.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东亮,曹小平,邹佩秀,杨萍;[J];中草药;1995年11期
沙明,曹爱民,王冰,刘春丽,杨松松,陈吉文;[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炜茹;张彦广;石秀霞;;[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姜贵全;方桂珍;庞久寅;;[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肖毓光,苏明武,郝建新,韩建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纪兰菊;[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沙明,曹爱民,王冰,刘春丽,耿杰,刘威;[J];色谱;1998年03期
李小安;史美佳;;[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苗爱东,王本富,高晓黎;[J];西北药学杂志;2000年06期
茅向军,鲁静,林瑞超;[J];药物分析杂志;2002年01期
许乾丽,茅向军,熊慧林,林瑞超;[J];中成药;2001年09期
刘起中,张家国,李京平;[J];中成药;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丽丽;曹光群;杨成;;[A];第七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嘉仡;[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乾丽;[D];四川大学;2000年
戴航;[D];广西大学;2003年
王文琼;[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赵元;[D];山东大学;2006年
唐江芳;[D];西南大学;2007年
吕翼;[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高鹏;[D];四川大学;2007年
王誉洁;[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立立;江波;袁振海;杨书斌;石典花;;[J];中成药;2006年08期
沙明,曹爱民,王冰,刘春丽,杨松松,陈吉文;[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岳蓉;刘海青;;[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2期
贾忠建,史玉俊;[J];中草药;1994年08期
杨进;[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年06期
,张果忠;[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04期
施伟民,高飞,沈亮亮,陈德利;[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王满力,陈桐,王明力;[J];中草药;1994年06期
傅乃武,刘朝阳,刘福成,燕利学;[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年02期
泰永祺;蔡鼎华;;[J];天津医药;1960年09期
,孟燕彬;[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年05期
邹盛勤;陈武;;[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新波;常瑞善;王亚丽;;[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朱根华;周翔;严志宏;熊瀚海;黄多希;左胜;;[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孙欣光;黄文华;王桂影;郭宝林;;[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周艳;张振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唐春萍;杨超燕;沈志滨;江涛;韦燕萍;姚红霞;王亮;;[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郑子春;沈洪;朱萱萱;刘云;;[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兰珍;巴寅颖;季思伟;姜艳艳;郭亚健;;[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唐洪梅;席萍;吴敏;蔡庆群;;[A];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钟帼歆;杨丰庆;管佳;曾令杰;李绍平;;[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徐丽君;肖凤英;陆付耳;;[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远;[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陈玉婷;[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杏辑;[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陈永久;[N];民族医药报;2004年
王大椿;[N];大众科技报;2000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
温长路;[N];健康报;2008年
孟端忠;[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王光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烟台市牟平中医院供稿;[N];保健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威;[D];吉林大学;2007年
刘元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叶子;[D];复旦大学;2006年
渠琛玲;[D];吉林大学;2009年
华允芬;[D];浙江大学;2005年
张初航;[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金红姝;[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王艳梅;[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于文胜;[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东方;[D];辽宁中医学院;2001年
王哲;[D];吉林大学;2012年
丁辉煌;[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雷秀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蒋坤;[D];吉林大学;2009年
罗艳;[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张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雒翠霞;[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冯志臣;[D];广西大学;2007年
彭诚;[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地榆中药用活性分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pdf 8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地榆中药用活性分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植物多酚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国内外从多个领域、多种角度对植物多酚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工作,而对地榆中多酚、低聚原花青素以及黄酮浸提工艺研究国内尚未
本论文以地榆根茎为原料,对如何提高其主要活性成分鞣质、黄酮类物质以及低聚
原花青素得率和纯度以及地榆多酚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地榆中化学成分,
常规浸提和超声波浸提对地榆根茎中鞣质、黄酮类以及低聚原花青素提取条件的优化,
地榆根中黄酮类和低聚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地榆多酚稳定性能以及产品的初步化学结
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酮类化合物(t4.56%),其含量不仅高于在茎和叶中的含量,也高于一般植物中的含
在常规浸提过程中,通过调节乙醇浓度、原料粒度、料液比、回流温度、回流时
间、回流次数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地榆根和茎中鞣质、黄酮类、低聚原花青素较佳浸提
工艺参数。地榆根中鞣质、低聚原花青素以及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占绝干原料)分别为
干原料、分别为2.32%、0.90%和2.08%。
在超声波法浸提过程中,通过调节料液比、原料粒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
次数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地榆根和茎中多酚较佳超声浸提工艺参数。地榆根和茎中多酚
提取率(占绝干原料)分别为11.71%和1.88%。
通过溶剂分离法对地榆根中黄酮类和低聚原花青素纯化,得出较佳的分离条件;所
得产品中总黄酮含量达到96.79%,总黄酮得率(占绝干原料)为7.59%;低聚原花青素含
量达到56.86%,低聚原花青素得率(占绝干原料)为3.42%。
研究了pH值、光、热、紫外线、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添加剂对地榆提取物稳定性
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榆提取物适合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对光热
稳定性较差,适合在避光低温的环境: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能力;氧化剂对地榆提取物
稳定性影响较大,会加速其降解,还原剂对地榆提取物影响不大;其他添加剂对其稳定
性几乎没有影响;并通过UV和FTIR光谱分析,超声波浸提没有对地榆根茎中有效成
分的结构发生改变。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地榆在医药、保健食品以及化妆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
关键词地榆;浸提工艺;超声波;黄酮;低聚原花青素
东北林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eenstudied
excellentantioxidant,has
polyphenols,all
andflavonesintherootof
extractingtechniquespolyphenols,oligoprocyanidins
haven’tbeen
sanguisorba reported
howtoincreasethe
investigated
yield puritytannin,flavone
fromtherootandstalkof
oligoprocyanidins
sanguisorba,andstabilityofpolyphenols
constitutes
wasstudied.too.111echemical
sanguisorba
sanguisorba
conditionson
tannjll’flavone
extracting
oligoprocyan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但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
第一节 根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
  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1.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
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可见内皮层环纹
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
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
5.中心无髓
  二、显微鉴定
  1.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
  (1)双子叶植物根:药材一般为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
  ①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②韧皮部微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异心性环状的形成层,由此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③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④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即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主要是横切面特点,
从外向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1.gif" WIDTH="465" HEIGHT="557"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2.gif" WIDTH="433" HEIGHT="214"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防己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2.皮层石细胞;3.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导管。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3.gif" WIDTH="189" HEIGHT="362"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麦冬横切面详图
1.表皮毛 2.表皮 3.根被 4.外皮层 5.皮层 6.草酸钙针晶束
7.石细胞 8.内皮层 9.韧皮部 10.木质部 11.髓
  2.粉末特征:根类中药粉末中,双子叶植物根的木栓组织多见,导管一般较粗,纤维、石细胞常见,亦可见分泌组织,如乳汁管、油管、油室、油细胞、树脂道等,后含物常可见淀粉粒或菊糖,有的含结晶如草酸钙、碳酸钙结晶等。单子叶植物根常见厚壁组织,如纤维、石细胞,导管,淀粉,表皮细胞等。
  3.显微鉴别注意点: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后含物。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
  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
  根茎形状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等;
  表面有节和节间,有退化的鳞叶、顶芽、侧芽等。
根茎类中药断面特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1.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
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可见内皮层环纹
3.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
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
皮层及中柱有维管束小点散布
4.中心髓部明显
  二、显微鉴定
  1.根茎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
  (1)双子叶植物根茎:与根相似,同样具次生构造,维管束也多为无限外韧型,但主要区别是皮层可见根迹维管束、中央有髓部。
  双子叶植物根茎常见的异常构造有:
  &#9312;髓维管束,即指位于根茎髓部的维管束,如大黄根茎髓部有多个内韧型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形成药材断面的“星点”;
  &#9313;内生韧皮部,即指位于木质部里端,在髓部的周围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如茄科、葫芦科植物等;
  &#9314;木间木栓,即在次生本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如甘松根茎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数个束。
  (2)单子叶植物根茎:均为初生构造。
根茎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主要是横切面特点,
从外向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4.gif" WIDTH="420" HEIGHT="486"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3)蕨类植物根茎:均为初生构造。
  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下皮层内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一般具网状中柱,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为周韧管状中柱,如绵马贯众等。
  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即木质部排成环圈,其里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环,中央有髓部,如狗脊。蕨类植物根茎的木质部无导管而有管胞。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5.gif" WIDTH="339" HEIGHT="310"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川芎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皮层 3.油室 4.筛管群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髓 9.纤维束 10.射线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6.gif" WIDTH="401" HEIGHT="27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石菖蒲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油细胞 3.纤维束 4.叶迹维管束 5.内皮层 6.维管束
  最佳选择题
  单子叶植物根茎类维管束的主要类型是
  A.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B.周木型维管束
  C.辐射型维管束
  D.周韧型维管束
  E.无限外韧型维管束
<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images10/public1/images/mat_answer01.gif" WIDTH="256" HEIGHT="33"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images10/public1/images/mat_answer02.gif" WIDTH="256" HEIGHT="33"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images10/public1/images/xsda.gif" WIDTH="20" HEIGHT="22"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正确答案』A
  2.粉末特征(与根类粉末特征相似):
  鳞茎、球茎、块茎类中药常含大量的淀粉粒,其类型、形状、大小、脐点形态、层纹以及半复粒、复粒、多脐点单粒淀粉等特征常为其显微鉴别的重要依据。鳞茎的鳞叶表皮常可见气孔。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导管常较细小,多为环纹导管。蕨类植物的根茎只有管胞而无导管。
  3.显微鉴别注意点(与根类中药显微鉴别注意点相似):
  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后含物。
第三节 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
  【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于福建、四川等省。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化学成分】根茎含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及绵马酚;根茎的柔毛含鞣质及色素。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上面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面残存黑色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无臭,味淡微涩。
  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纵片,有时有未去尽的金黄色茸毛,外表深棕色;切面浅棕色,近外皮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角质样。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7.gif" WIDTH="439" HEIGHT="327"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9312;表皮细胞1列,外被金黄色非腺毛。&#9313;厚壁细胞多列,黄棕色。&#9314;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9315;皮层及髓部较宽,均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1/jy050108.gif" WIDTH="479" HEIGHT="249"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狗脊根茎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厚壁组织 3.内皮层 4.韧皮部
5.木质部 6.皮层 7.髓部
  3.理化鉴别:荧光试验:取生狗脊片折断,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根茎粉末用甲醇回流提取,取滤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灯(254nm)下观察,显亮蓝白色荧光。(与伪品狗脊相区别)
  薄层色谱鉴别。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体肥大、质坚实无空心、外表略有金黄色茸毛者为佳。狗脊片以厚薄均匀、坚实无毛、无空心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药材及饮片狗脊均不得少于20.0%。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烫狗脊按干燥品计算,含原儿茶酸不得少于0.020%。
绵马贯众(附:紫萁贯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
  【化学成分】&#9312;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不稳定,能缓慢分解产生绵马酸类、黄绵马酸类及微量白绵马素类成分。另含粗蕨素类等化合物。&#9313;挥发油。&#9314;鞣质。&#9315;树脂等。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与驱虫有效成分,以绵马精驱虫效力最强;但贮藏日久,有效成分易分解而疗效降低。挥发油亦有驱虫活性。水和醇提取物有抗病毒、抗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呈长倒卵形而稍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质硬,断面略平坦,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根茎质坚硬,横断面呈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小点状维管束5~13个,排列成环,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1.gif" WIDTH="388" HEIGHT="310"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9312;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9313;下皮为多角形棕色厚壁细胞。&#9314;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个维管束外围一列扁小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木质部由多角形的管胞组成。&#9315;薄壁组织排列疏松,间隙中常有特殊的细胞间隙腺毛,腺头单细胞球形或梨形,内含棕色分泌物,具短柄。&#9316;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2.gif" WIDTH="286" HEIGHT="306"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1.表皮 2.厚壁组织 3.分体中柱 4.内皮层
5.韧皮部 6.木质部 7.薄壁组织 8.间隙腺毛
  3.理化鉴别 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呈红色。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根茎个大、质坚实,叶柄残基断面与根茎断面棕绿色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剂),药材不得少于25.0%,绵马贯众炭不得少于16.0%。
  【附】紫萁贯众
  来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根茎和叶柄基部。药材性状:略呈圆锥状或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色至棕黑色。根茎横生或斜生,下侧多着生黑色而硬的细根,上侧密生叶柄残基;叶柄残基近扁圆形,表面暗棕色,切断面有“U”形筋脉纹(维管束),常与皮部分开。质硬,不易折断。气微,味甘、微涩。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和根茎。前两种习称“辽细辛”。
  【采收加工】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化学成分】三种细辛均含&#9312;细辛脂素。&#9313;挥发油,油中均含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并含α-蒎烯及β-蒎烯等成分。&#9314;尚含生物碱、木脂素、谷甾醇、豆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北细辛”常卷缩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粗糙,有环形的节。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质脆,断面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华细辛”气味较弱。
  2.显微鉴别 北细辛根横切面:&#9312;后生表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其外侧常残留表皮细胞。&#9313;皮层宽广,有众多的油细胞散在;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较粗的根中有时可见石细胞。&#9314;中柱鞘部位为1~2列薄壁细胞。&#9315;维管束次生组织不发达,初生木质部2~4原型,形成层隐约可见,其外侧有韧皮部细胞。&#9316;薄壁细胞充满类球形淀粉粒。
  【安全性检测】马兜铃酸&#8544;限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药材及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马兜铃酸&#8544;均不得过0.001%。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根灰黄、干燥、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药材和饮片均不得少于9.0%。
  3.含量测定 挥发油:药材和饮片含挥发油均不得少于2.0%(ml/g)。
  细辛脂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细辛脂素均不得少于0.050%。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及细根,刮去外皮(忌用铁器),加工成卵圆形、圆柱形,或切成瓣、块,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化学成分】三种大黄均主含&#9312;蒽醌类:有游离状态的和结合状态的,其中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占少部分。游离型葸醌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结合型蒽醌为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单糖苷、双糖苷,其中双蒽酮苷主为番泻苷A、B、c、D、E、F。&#9313;鞣质类: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9314;尚含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甾醇及多种无机元素。
  游离型蒽醌类成分为大黄抗菌的主要成分,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为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以双蒽酮苷类成分泻下作用最强。鞣质类成分为大黄的收敛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常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大黄饮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或块,周边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残存有棕褐色至黑棕色外皮。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3.gif" WIDTH="333" HEIGHT="32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9312;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9313;韧皮部筛管明显,薄壁组织中有大型黏液腔。&#9314;形成层环明显。&#9315;木质部射线较密,导管非木化,排列稀疏。&#9316;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9317;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成环,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韧皮部中有大型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射线呈星状射出。
  根横切面只是无髓部。
  粉末黄棕色。&#9312;草酸钙簇晶多而大。&#9313;导管多为大型网纹,非木化。&#9314;淀粉粒甚多。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4.gif" WIDTH="496" HEIGHT="29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大黄(根茎)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皮层 3.簇晶 4.韧皮部
5.分泌腔 6.形成层 7.射线 8.木质部
9.导管 10.髓
  3.理化鉴别 微量升华:取药材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结晶加碱试液显红色。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个大、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2.纯度 检查土大黄苷,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3.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药材不得少于25.0%。
  4.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不得少于1.50%。
  【附注】伪品
  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及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茎,在部分地区和民间称山大黄或土大黄。药材横切面均无星点。一般均含土大黄苷(为二苯乙烯苷类物质),虽然也含有蒽醌类成分,但不含或仅含痕量双蒽酮苷番泻苷类成分,故泻下作用很差。药材新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蓝紫色荧光,可与正品区别。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
  【化学成分】&#9312;蒽醌类化合物:以游离型为主,结合型的含量较低;游离蒽醌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结合型蒽醌有:大黄素甲醚及大黄素的葡萄糖苷。&#9313;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芪三酚(白藜芦醇),虎杖苷等。&#9314;鞣质及酚性化合物。&#9315;多种多聚糖。&#9316;黄酮类化合物等。
  游离型蒽醌类成分为虎杖抗菌的主要成分,芪三酚(白藜芦醇)为抗真菌成分,芪三酚苷(虎杖苷)有镇咳及降血脂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5.gif" WIDTH="442" HEIGHT="249"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粉末:&#9312;草酸钙簇晶较多。&#9313;韧皮纤维长梭形,一端尖或有分叉,另一端平截或钝圆,壁厚,木化。&#9314;木纤维梭形或长纺锤形,边线不整齐,壁薄,木化,纹孔稀疏,有的具横隔。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粗壮、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乙醇作为溶剂),药材不得少于9.0%。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不得少于0.60%。含虎杖苷不得少于0.15%。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化学成分】&#9312;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约1.2%,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 β-D-葡萄糖苷。&#9313;蒽醌类衍生物:约1.1%,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其苷。&#9314;卵磷脂约3.7%。&#9315;鞣质。&#9316;铁及锌含量较高。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一2-O-β-D-葡萄糖苷具有抗衰老、降血脂、心血管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等活性。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皮孔横长,两端各具有一个明显的根痕。质坚实而重,切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6.gif" WIDTH="420" HEIGHT="237"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9312;木栓层细胞充满棕色物。&#9313;韧皮部较宽,散有异型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9314;根中央维管束形成层成环;导管稀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9315;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7.gif" WIDTH="262" HEIGHT="209"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何首乌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簇晶 3.异型维管束 4.形成层 5.韧皮部 6.木质部
  3.理化鉴别 微量升华:粉末微量升华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 药材以身干、个大、表面红褐色、断面显云锦状花纹、质坚、粉性足者为佳。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产地】主要栽培于河南省武陟、沁阳等地,为“四大怀药”之一。
  【化学成分】&#9312;甾类化合物:如β-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等昆虫变态甾体激素。&#9313;三萜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如人参皂苷Ro。&#9314;多糖:如牛膝肽多糖ABAB。&#9315;生物碱。&#9316;香豆素。&#9317;微量元素,富含钾、钠、钙、镁、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其中钾的含量最高。
  β-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等昆虫变态甾体激素,具有较强的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牛膝肽多糖AB-AB,有免疫活性,总多糖有抗肿瘤活性。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呈细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变柔韧,断面平坦,淡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同心环,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8.gif" WIDTH="174" HEIGHT="154"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木栓层为数列细胞。&#9313;皮层窄:&#9314;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外韧型。&#9315;根中央有正常维管束。&#9316;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09.gif" WIDTH="350" HEIGHT="19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形成层 5.木质部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根粗长、肉肥、皮细、黄白色者为佳。
  【来源】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近圆柱形,微扭曲。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坚韧,不易折断,切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有多数淡黄色小点(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药材以粗壮、分枝少、质柔、断面浅黄色、甜味浓者为佳。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10.gif" WIDTH="363" HEIGHT="214"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商陆:&#9312;三萜皂苷:根含总皂苷约2.61%,如商陆皂苷A、B、C、D、E、F、G、H、I、J、K、L、M、N、0、P、Q等。&#9313;甾醇类化合物:如α-波菜甾醇、&#9651;&-豆甾烯醇等。&#9314;多糖:含量约10.57%。
  垂序商陆 &#9312;含总皂苷约2.16%,有商陆皂苷B、E、G、F、D:等。&#9313;多糖。&#9314;抗病毒蛋白(PAP)和抗真菌蛋白R1、R2等。
  商陆皂苷是商陆扶正固本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商陆皂苷E有很强的抗炎活性。商陆多糖可显著地增强免疫活性。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为横切或纵切的不规则块片,厚薄不等。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横切片为不规则圆形,弯曲不平,边缘皱缩,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异常构造),俗称“罗盘纹”。纵切片弯曲或卷曲,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质硬。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11.gif" WIDTH="439" HEIGHT="154"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商陆根横切面:&#9312;木栓层细胞数列至10余列。&#9313;栓内层较窄。&#9314;维管组织为三生构造,有数层同心性形成层环,每环有几十个外韧型维管束;两环维管束之间为薄壁组织。&#9315;中央有正常维管束,木质部细胞呈放射状排列。&#9316;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有少数草酸钙方晶或簇晶;并含淀粉粒。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呈类圆柱形。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几无砂眼。佳。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12.gif" WIDTH="305" HEIGHT="211"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化学成分】&#9312;皂昔。&#9313;多种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尚含棕榈酸、三棕榈酸甘油酯等。&#9314;太子参环酞A和B。尚含有果糖、淀粉等。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子坦,类白色,显粉性(晒干晶);或淡黄白色、角质样(烫制品)。气微,味微甘。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2/jy050213.gif" WIDTH="292" HEIGHT="32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
  【化学成分】威灵仙 &#9312;根含多种三萜类皂苷,为齐墩果酸或常春藤皂苷元的衍生物,如威灵仙次皂苷CP1、CP2、CP2b、CP3、CP3b、CP4、CP5、CP6、CP7、CP7a、CP8、cP8a、CP9、CP9a、cP10、CP10a等。&#9313;根含原白头翁素,遇热或放置易聚合为白头翁素。
  棉团铁线莲 根尚含白头翁素、生物碱、谷甾醇、肉豆蔻酸等。
  东北铁线莲 根尚含三萜皂苷:铁线莲皂苷A、A&、B、C,皂苷元均为齐墩果酸。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威灵仙根茎呈柱状,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下侧着生多数细根;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根茎下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质硬脆。气微,味淡;
  棉团铁线莲的根茎呈短柱状,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味咸;
  东北铁线莲表面棕黑色,味辛辣。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1.gif" WIDTH="397" HEIGHT="207"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威灵仙:&#9312;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黑色。&#9313;皮层宽,均为薄壁细胞,外皮层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9314;韧皮部外侧常有纤维束及石细胞,纤维直径18~43μm。&#9315;形成层明显。&#9316;木质部全部木化。&#9317;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棉团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多径向延长,紧接外皮层的1~2列细胞壁稍增厚。韧皮部外侧无纤维束及石细胞。
  东北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径向延长,老根略切向延长。韧皮部外侧偶有纤维及石细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江油、平武、青川、安县、布拖等地以及陕西省,为栽培品,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等省亦有种植。
  【化学成分】&#9312;生物碱类: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塔垃乌头胺、川乌碱甲、乙、卡乌碱、异乌头碱等。&#9313;乌头多糖。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突起的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横切面粉质,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而麻舌。制川乌饮片为不规则长三角形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舌感。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2.gif" WIDTH="208" HEIGHT="150"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9312;最外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9313;皮层偶见石细胞,内皮层不甚明显。&#9314;韧皮部宽广,散有筛管群。&#9315;形成层呈多角形环。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9316;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或略呈“v”字形排列。&#9317;髓部明显。&#9318;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3.gif" WIDTH="329" HEIGHT="282"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1.后生皮层 2.内皮层 3.韧皮部 4.形成层
5.木质部 6.髓 7.石细胞 8.筛管群
  【安全性检测】制川乌检查双酯型生物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川乌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0.040%。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乌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总量应为0.050%~0.17%;制川乌按干燥品计算,含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总量应为0.070%~0.15%。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4.gif" WIDTH="390" HEIGHT="283"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安全性检测】制草乌检查酯型生物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草乌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0.040%。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白、有粉性、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总量应为0.10%~0.50%;制草乌含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总量应为0.020%~0.070%。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主产于四川的江油、平武、绵阳等地以及陕西省。四川布拖、云南亦产。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摘取子根,习称“泥附子”。
  选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浸泡多日,至附于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质地变硬时“盐附子”;
  选择大、中个头的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煮至透心,水漂,纵切成约5mm的厚片,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蒸至现油面光泽后为“黑顺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mm的片,蒸透为“白附片”。
  【化学成分】主含生物碱。&#9312;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9313;单酯型生物碱:附子在加工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易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9314;醇胺型生物碱:如继续水解,生成毒性更小的不带酯键的胺醇类生物碱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故附子的毒性较生品小。盐附子的毒性则较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大。&#9315;其他生物碱:去甲乌药碱、氯化棍掌碱及去甲猪毛菜碱。
  乌头碱类生物碱有镇痛、抗炎与局麻作用,新乌头碱为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去甲乌药碱、氯化棍掌碱及去甲猪毛菜碱有强心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盐附子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难折断。横切面灰褐色,有多角形环纹(形成层)。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脉纹(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傲,味淡;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状。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5.gif" WIDTH="338" HEIGHT="443"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与川乌相似,见川乌。
  【安全性检测】 双酯型生物碱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附片(黑顺片、白附片)含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0.020%;淡附片含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过0.010%。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盐附子以个大、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顺片以片大、厚薄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为佳。
  2.含量测定 药材 总生物碱:用滴定法测定,药材和饮片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少于1.0%。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010%。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9312;单萜苷类:主含芍药苷,并含少量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9313;挥发性成分:主含苯甲酸、牡丹酚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9314;鞣质: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组成的鞣质、四种逆没食子鞣质。&#9315;其他:β-谷甾醇等。
  芍药苷为解痉、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6.gif" WIDTH="438" HEIGHT="284"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木栓层细胞偶有残存。&#9313;残存的皮层细胞切向延长。&#9314;韧皮部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9315;形成层环微波状弯曲。&#9316;木质部束窄,导管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少数木纤维。木射线宽10至数十列细胞。&#9317;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糊化淀粉粒团块。
  粉末:黄白色。&#9312;草酸钙簇晶较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9313;纤维长梭形,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9314;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9315;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团块甚多。
  【安全性检测】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 药材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主含&#9312;苷类成分,其中含芍药苷3.5%~8%,并含微量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9313;苯甲酸约1%。&#9314;鞣质约12.6%,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7.gif" WIDTH="241" HEIGHT="290"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粉末:&#9312;草酸钙簇晶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数个或数十个纵向排列成行。有的一个细胞含2个或数个结晶。&#9313;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另有网纹和螺纹导管。&#9314;木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主为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口斜裂缝状。有少量韧性纤维;具单斜纹孔。&#9315;木栓细胞有的胞充满棕色块状物。&#9316;淀粉粒小。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根粗壮,断面粉白色,粉性大,俗称“糟皮粉碴”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芍药苷,药材不得少于1.80%,饮片不得少于1.50%。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产地】味连
主产于重庆石柱县,四川洪雅、峨眉等地。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亦产。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已不多见。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 主产于四川洪雅、峨嵋等地,为栽培品,极少野生。
  云连 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东南部,原系野生,现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化学成分】三种黄连均含&#9312;生物碱类:主要为小檗碱,呈盐酸盐存在。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木兰碱等。&#9313;尚含酸性成分阿魏酸、绿原酸等。
  黄连碱和表小檗碱是黄连的特征性成分。据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含量以栽培6年者最高。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O.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长而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8.gif" WIDTH="509" HEIGHT="234"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横切面 味连:&#9312;木栓层为数列细胞。&#9313;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9314;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9315;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木质部细胞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9316;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09.gif" WIDTH="363" HEIGHT="537"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雅连:皮层、中柱鞘和髓部均有石细胞,余同味连。
  云连:皮层、中柱鞘部位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粉末 味连:黄棕色或黄色。&#9312;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连珠状增厚。&#9313;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或近多角形,壁厚,有的层纹明显,壁孔明显。&#9314;中柱鞘纤维黄色,纺锤形或梭形,壁厚。&#9315;木纤维较细长,壁较薄,有稀疏点状纹孔。&#9316;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有纹孔。&#9317;导管为网纹或孔纹,短节状。&#9318;淀粉粒多单粒,类圆形。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石细胞较多,金黄色。
  云连:无石细胞和中柱鞘纤维。
  4.理化鉴别 荧光鉴别:取本品折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部尤为明显。
  显微化学鉴别:取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均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味极苦者为佳。
  2.含量测定 味连: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药材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不得少于5.5%,表小檗碱不得少于0.80%,黄连碱不得少于1.6%,巴马汀不得少于1.5%。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真实性评价】
  1.性状鉴别 药材: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2.理化鉴别 以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个大,外皮绿黑色,无细根,断面深绿色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阿魏酸(C,oH,o04)不得少于0.10%。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3/jy050310.gif" WIDTH="342" HEIGHT="32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9312;主含异喹啉生物碱类:主要为粉防已碱(汉防己甲素),去甲基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和轮环藤酚碱等。&#9313;黄酮苷。&#9314;酚类。&#9315;挥发油。&#9316;有机酸及糖类。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具有镇痛、抗炎、抗过敏、降压、扩冠脉作用,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总碱有肌松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1.gif" WIDTH="284" HEIGHT="310"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横切面:&#9312;木栓层有时残存。&#9313;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常切向排列。&#9314;韧皮部较宽。&#9315;形成层成环。&#9316;木质部占大部分,射线较宽;导管稀少,呈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9317;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并可见细小杆状草酸钙结晶。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质坚实、粉性足、去净外皮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含粉防已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总量不得少于1.6%,饮片不得少于1.4%。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延胡索(元胡)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湖北、湖南、江苏等省亦产。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化学成分】主含多种生物碱,如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延胡索戊素、延胡索己素、庚素、癸素、壬素等。
  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粉末:绿黄色。&#9312;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长圆形或长多角形,壁较厚,纹孔细密。&#9313;下皮厚壁细胞绿黄色,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壁稍弯曲,木化,有的成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9314;导管多为螺纹,少数为网纹。&#9315;薄壁细胞中充满糊化淀粉粒团块,淡黄色或近无色。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延胡索乙素不得少于0.050%。饮片含延胡索乙素不得少于0.040%。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根含:&#9312;生物碱类:吲哚类化合物如靛蓝、靛玉红、靛苷;喹啉类化合物如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如告依春、(R,S)-告依春[(R,S-epigoitrin)]等。&#9313;氨基酸类:如精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等。&#9314;多糖类:如板蓝根多糖A、Ps,、PS:、PS3、PS4等。&#9315;苷类:如芥子苷、腺苷等。&#9316;甾醇类:β-谷甾醇、γ-谷甾醇等。
  靛蓝、靛玉红可能是板蓝根抗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板蓝根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2.gif" WIDTH="370" HEIGHT="21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理化鉴别 荧光鉴别: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附】南板蓝根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和根。
  根茎呈类圆形,多弯曲,有分枝,节膨大;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而柔韧。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的显微鉴别要点是皮层宽广,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石细胞。韧皮纤维众多。髓部偶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椭圆形的钟乳体。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化学成分】&#9312;含鞣质:主要有地榆素H1~H11,还含多种可水解鞣质(没食子酸类)及多种缩合鞣质(儿茶素类)。&#9313;三萜类及其皂苷:如地榆苷&#8544;、地榆苷&#8545;及地榆皂苷A、B、E,其苷元均为熊果酸。&#9314;黄酮类化合物。&#9315;地榆酸双内酯、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 地榆: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多弯曲。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具纵皱纹,粗糙。质硬,折断面较平坦,略显粉质,皮部淡黄色,木部粉红色或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而涩。
  绵地榆: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淡黄色,放射状纹理不明显。气微,味微苦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3.gif" WIDTH="295" HEIGHT="199"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均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红者为佳。
  2.含量测定 鞣质:照鞣质含量测定法测定,药材和饮片地榆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8.0%,地榆炭含鞣质不得少于2.0%。
  没食子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地榆按干燥品计算,含没食子酸不得少于1.O%;地榆炭含没食子酸不得少于0.60%。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9312;生物碱类:有20多种生物碱,主要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羟基苦参碱等。&#9313;黄酮类:主要有苦参酮、去甲苦参酮、苦参啶等。&#9314;微量元素:硒、锌等。
  生物碱及黄酮类均为活性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具有抗肿瘤、升白细胞、抗炎、抗心律不齐、保肝、平喘等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4.gif" WIDTH="272" HEIGHT="188"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木栓层为8~12列细胞,有时栓皮剥落。&#9313;韧皮部散有多数纤维束。&#9314;木质部有木纤维束,射线宽5~15列细胞。&#9315;薄壁细胞含有众多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
  粉末:淡黄色。&#9312;纤维众多,平直或稍弯曲,壁甚厚,胞腔线形,初生壁多少分离,非木化;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9313;草酸钙方晶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含晶细胞的壁均匀增厚。&#9314;导管多为具缘纹孔,纹孔排列紧密。&#9315;木栓细胞横断面呈扁长方形,壁微弯曲;表面观类多角形,多层重叠,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9316;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有的呈不均匀连珠状,纹孔大小不一,有的集成纹孔域,有的胞腔含细小针晶。&#9317;石细胞偶见,淡黄绿色,类长方形。&#9318;淀粉粒。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条匀、断面色黄自、无须根、味极苦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不得少于1.2%。饮片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不得少于1.0%。
  【附注】过去曾误用过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和根茎作苦参用。主要区别点是伪品表面灰褐色至灰棕色,栓皮紧密不破裂,也不易剥离。气微,味苦,嚼之有豆腥气。
  【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药材: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5.gif" WIDTH="393" HEIGHT="217"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根条粗壮,外色棕褐,质坚实,味极苦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70%;饮片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60%。
葛 根(附:粉葛)
  【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
  【化学成分】&#9312;黄酮类:葛根素、黄豆苷、黄豆苷元、4&,6''-O-二乙酰基葛根素、芒柄素-7-葡萄糖苷等。&#9313;三萜类:槐花二醇、大豆皂醇A、B等。&#9314;皂苷类:葛根皂苷A、B。&#9315;尚含香豆素类、尿囊素等。
  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降血压等作用。葛根发霉后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6.gif" WIDTH="187" HEIGHT="262"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皮部多已除去。&#9313;木质部导管群与木纤维束相间排列,导管直径可达300μm。&#9314;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9315;薄壁细胞中含少量淀粉粒。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以片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与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葛根素均不得少于2.4%。
  【附】粉葛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甘葛藤根的化学成分与野葛根大致相同,但总黄酮含量较野葛根为低。
  性状鉴别: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皮的呈灰棕色。纤维性较弱,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气微,味微甜。
  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含葛根素不得少于0.30%。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内蒙古伊盟的杭锦旗一带、巴盟的橙口及甘肃、宁夏的阿拉普左旗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优,西北其他地区,东北、华北亦产。目前已有人工栽培。
  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
  【化学成分】&#9312;三萜皂苷类:主要有甘草甜素的钾、钙盐,甘草酸水解后产生18β-甘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还有乌拉尔甘草皂苷A、B,甘草皂苷A3、B2、C2、D3等。&#9313;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等。&#9314;香豆素类:甘草香豆素、甘草酚、异甘草酚等。&#9315;尚含多糖、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和生物碱等。
  甘草甜素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有解毒、抗炎、抗癌、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作用。甘草次酸有抗炎、镇咳、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镇痉、抗溃疡作用的主要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9670;“甘草”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长。质坚实而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裂隙,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显“菊花心”。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9670;“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9670;“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甘草饮片切面,有裂隙,显“菊花心”。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7.gif" WIDTH="347" HEIGHT="243"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横切面
&#9312;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9313;皮层窄。&#9314;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9315;束间形成层不明显。&#9316;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9317;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9318;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9319;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 淡棕黄色。&#9312;纤维成束,壁厚;晶纤维易察见。&#9313;草酸钙方晶多见。&#9314;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9315;淀粉粒多为单粒。&#9316;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9317;棕色块状物形状不一。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8.gif" WIDTH="200" HEIGHT="301"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1.纤维及草酸钙晶体 2.导管 3.木栓细胞
4.淀粉粒 5.棕色块
  【安全性检测】
  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本品含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2.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本品含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外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含甘草苷不得少于0.50%,甘草酸不得少于2.0%;炙甘草含甘草苷不得少于0.50%,甘草酸不得少于1.O%。
  【附注】伪品甘草商品中常混有一种“苦甘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又名苦豆根。与甘草不同之处是:栓皮反卷或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灰棕色,木部棕黄色,粉性小。气微,味极苦。主含生物碱。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产地】蒙古黄芪 产于山西、内蒙古等省区。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
  膜荚黄芪主产于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四川等省区。
  【化学成分】两种黄芪均含:&#9312;皂苷类:皂苷类主为黄芪皂苷&#8544;、&#8545;、&#8546;、&#8547;、&#8548;、&#8549;、&#8550;、&#8551;,大豆皂苷&#8544;及膜荚黄芪皂苷&#8544;、&#8545;等。正品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皂苷&#8547;(也称黄芪甲苷)及&#8545;为主要成分。&#9313;黄酮类: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均含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蒙古黄芪还含多种黄酮苷元,如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9314;多糖类:黄芪多糖。&#9315;多种有机酸及胆碱、甜菜碱等。
  皂苷类成分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黄芪多糖类具有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饮片 黄芪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09.gif" WIDTH="260" HEIGHT="240"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9313;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纤维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与筛管群交互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9314;形成层成环。&#9315;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间有木纤维,射线中有时可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9316;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9312;纤维多成束或散在,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9313;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导管纹孔排列紧密。&#9314;石细胞少见,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10.gif" WIDTH="179" HEIGHT="242"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1.纤维 2.导管 3.术栓细胞
4.石细胞 5.淀粉粒
  【安全性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本品含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本品含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条粗长、断面色黄白、味甜、有粉性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药材和黄芪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020%。炙黄芪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30%,含毛蕊异黄酮苷不得少于0.020%。
  【附注】伪品
  1.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根圆柱形,表面有棕色的残存皮孔。断面皮部淡黄色,木部淡黄棕色。质脆,断面纤维状。气微,味淡。
  2.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欧蜀葵、蜀葵的根。如圆叶锦葵的根呈圆柱形,表面土黄色或棕黄色,韧皮部淡黄色。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滑感,可与正品区别。
  【附】红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强,且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显微鉴别:粉末中有晶纤维。
  【来源】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9312;三萜类:主要有远志酸,远志皂苷A-G等,由细叶远志皂苷元等与不同的糖结合而成,以皮部含量最多。&#9313;呫吨酮类:1,2,3,6,7-五甲氧基呫吨酮等20多种呫吨酮。&#9314;远志咄酮&#8546;。&#-二芥子酰基蔗糖。&#9316;酚性糖苷:主要有远志糖苷A、B、C、D等。&#9317;尚含远志碱、脂肪油、树脂、糖类等。
  皂苷类成分为远志的祛痰有效成分。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饮片 远志: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灰黄色至灰棕的,有横皱纹。切面棕黄色,中空。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11.gif" WIDTH="265" HEIGHT="196"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木栓细胞10余列。&#9313;栓内层为20余列薄壁细胞,有切向裂隙。&#9314;韧皮部较宽广,常现径向裂隙。&#9315;形成层成环。&#9316;木质部发达,均木化,射线宽1~3列细胞。&#9317;薄壁细胞大多含脂肪油滴,有的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 药材以条粗、皮厚、去净木心者为佳。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切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4/jy050412.gif" WIDTH="280" HEIGHT="191"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 药材均以肥大、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人 参*(附:红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品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主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如不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则称“全须生晒参”;林下参多加工成全须生晒参。
  近来研究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人参,可防止有效成分总皂苷的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其产品称“冻干参”或“活性参”。
  【化学成分】&#9312;皂苷类:根含总皂苷约4%,须根中含量较主根高。皂苷类成分有30多种,均为三萜皂苷,根据皂苷元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三组:一类是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系皂:苷,其中一组苷元为人参二醇,如人参皂苷(ginsenoside)Ra1、Ra2、Ra3、Rb1、Rb2、Rb3、Rc、Rd、Rg3、Rh2、Rs1、Rs2等;另一组苷元为人参三醇,如人参皂苷Re、Rf、20-gluco-Rf、Rg1、Rg2、Rh1等。第二类是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系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如人参皂苷R0。&#9313;糖类:单糖、双糖、三糖、多糖类化合物,如人参多糖A~L,Q~U等。&#9314;挥发油,油中含β-榄香烯、人参炔醇等。&#9315;人参多肽类。&#9316;尚含有机酸(人参酸、柠檬酸)、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
  人参皂苷与人参多糖为人参的主要有效部位。人参皂苷Rb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兴奋作用,Rg1有促进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的作用,人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溃疡、抗肿瘤、降低血糖等活性。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表面灰黄色,具有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有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5/01.gif"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饮片:生晒参饮片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片面平坦,类白色,可见一个棕色或淡棕色环纹(形成层环),其外侧可见1~2轮明显的棕色小点(树脂道),有放射状裂隙。体轻,质脆或稍韧,略显粉质。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甘。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9312;木栓层为数列细胞。&#9313;栓内层窄。&#9314;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9315;形成层成环。&#9316;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呈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9317;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9312;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9313;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9314;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9315;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9316;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复粒由2~6分粒组成。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lass.med66.com/courses/yaoshi/2011/syjichu/zyjdx/kcjy/images0505/02.gif"
ALT="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TITLE="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根与根茎" />
  3.理化鉴别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药材以条粗、质硬、气香、味浓、完整者为佳。
  2.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0.20%。
  【附注】高丽参
药材呈不规则的方柱型或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黄白色,有的上部显黄色(黄马褂)。主根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的根和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