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后出现轻度面色潮红,没有别的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程远植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程远植1& 吴锡桂2
(1.&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武汉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 100037)
【摘要】 目的 为评价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氨氯地平相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患者分成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口服2.5mg~5mg . d-1和氨氯地平组(60例),口服5mg ~10mg . d.-1。观察5周。每周一次上午延迟1~4小时用药并测诊室谷值坐位血压、心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5周未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86.7%和83.3%,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氨氯地平组为16.7% (P>0.05),但试验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同样有效,不良反应更小。
【关键词】高血压;左旋氨氯地平
Clinic study of&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Levamlodipine Besylat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HENG Yuanzhi . 1& WU Xigui 2& CHEN Xiaoying.1&
(1.Wuhan Asia Heart Hospital ,& Wuhan 430022 , China 2. Fu Wai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Lev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compare& it&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 Methods : 120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receive 2.5mg~5mg.. d-1 Lev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 or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 5mg~10mg . d-1& for& 5 weeks . Weekly& the& patients& were& taken& trough& seat& DBP、heart rate& and& receiven& drugs& late& 1~ 4& hours .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dverse reactions .&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otal effective reaction rate& (P>0.05) . Levamlodipine& group& have&& milder& adverse reactions& than& amlodipine& .& Conclusion& Levamlodipine& is& an effective& agent& for&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milder& side& effect .
【key words】 H Lev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
--------------------------------&
作者简介:程远植 . 男,汉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 430022)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专业,主攻方向 :临床和流行病学。
&&& 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为氨氯地平的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是氨氯地平的有效成份。本研究采用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片剂为对照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期评价新一代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片剂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选择轻、中度(1~2级)高血压病例。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妊娠及不能配合者。所有病例近两周内未用任何降压药。按目前我国统一的标准方法测诊室坐位血压3次,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血压在SBP140~179mmHg和/或DBP90~109mmHg(1mmHg=0.133kPa)范围内的病例[1]。初选病例130例,其中有10例中途退出实验。资料完整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52.3±11.5岁。
2.&&& &研究方法
&&& 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下称试验组)和氨氯地平组(下称对照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等情况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用左旋氨氯地平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国药准字(1999)X-125] 初始剂量2.5mg 。对照组用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5mg 。两组病例每天1次上午7时口服。每周1次上午8~11时复诊,复诊当天测血压后再服药,由1人使用固定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坐位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为坐位谷值血压(服用药物后24±3h)同时记录心率、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谷值坐位舒张压仍不能降到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小于10mmHg者, 试验组剂量增加到5mg..d-1, 对照组剂量增加到10 mg..d-1。若仍未降到目标值,不再增加剂量。在5周观察期内不联用其他降压药物。
3.&& 血液生化检测
&&& 分别于实验前和结束时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生化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 按目前国际通用的降压药物疗效判定标准[2]。观察两组病例血压正常化率(谷值坐位舒张压<90mmHg)、治疗有效反应率(血压正常化率或基线谷值坐位舒张压下降≥10mmHg )和谷值坐位舒张压下降幅度。
5. 资料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数据输入机算机,建立数据库,由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试验前后及组间血压值应用u检验。组间正常化率、治疗反应率和不良反应率用χ2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治疗反应
第1周时, 实验组血压正常化率为40%, 对照组为36.7%。两组第2周比第1周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有进一步下降, 第2周实验组剂量增加到5mg比例为30%(18/60);对照组增加到10mg比例为33.3%(20/60)。第4周与第5周两组治疗正常化率和治疗有效反应率无明显变化,第5周治疗反应见图1。
&图1 两组第5周治疗有效反应率和治疗正常化率
注:有效反应率(谷值坐位舒张压<90mmHg或比基线下降≥10mmHg)。正常化率(谷值坐位舒张压<90mmHg)。组间P>0.05
2.& &&每周谷值坐位舒张压的变化
&&& 两组初始剂量在第1周可见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显著下降,在第2周继续稍有下降。第2周增加剂量的病例在第3、4周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进一步下降。第4周与第5周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见图2。
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治疗前、后变化,P<0.01。组间对照,P>0.05 。
3.&&& &不良反应
&&& 两组病例无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实验前和结束时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1例,1例有疲劳感,2例胫前轻度水肿。对照组发生率为16.7%;2例面色潮红,2例头痛,6例胫前明显水肿。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但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
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氨氯地平含有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体,即为消旋氨氯地平。右旋氨氯地平几乎无疗效[3]。因此,等量的左旋氨氯地平疗效是氨氯地平的2倍。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下降效果相似,而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氨氯地平的一半,本临床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相符。
氨氯地平在近10余年来已广泛应用,目前有大量文献证实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5], 特别是具有35~50小时清除半衰期的药代动力学特点[6],和在服药24小时后血压谷值血压有良好的控制作用[7]。本研究表明左旋氨氯地平与2倍剂量的氨氯地平有相似的控制24小时后谷值坐位舒张压。
近几年来,国际上评价降压药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观察24小时后谷值坐位舒张压的有效反应率、正常化率和谷值坐位舒张压下降幅度[2]。不少药物在2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谷峰比值,但24小时后的血压控制率却有很大差异[7]。只有自身具有长半衰期的降压药物,才能有效地控制24小时后谷值血压,而采用缓释技术来延长作用时间的降压药有其局限性[8]。24小时后谷值坐位舒张压控制良好才能防止清晨血压升高,能有效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9]。
两组无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但氨氯地平组胫前水肿、面部潮红、头痛等副反应症状较明显。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极其轻微。其原因是氨氯地平含有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氨氯地平。右旋氨氯地平不但无降压作用,且会引起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10]。
&&& 左旋氨氯地平具有氨氯地平相似地降低24小时后谷值舒张压作用,不良反应更轻微,具有更好的依从性,是一种有前途的降压药物。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高血压杂志 &&&
&& 2004 ; 8 :1: 94~104 .
2.&&& Kassler-Taub K , Littlejohn T, Elliott W , et al .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wo&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s , irbesartan& and& losartan , in mild-to-moderate& hypertension .& J Am& Hypertens . 1998;11 : 445-453 .
3.&&& Arrowsmith J E , Campbell S F , Cross P E ,et al . Long-acting& dihydropyriding calcium antagonista .1,2-alkoxymethel derivatives&& ncorporating basic substiuents . J Med .Chem . 96-1702 .
4.&&&&&& Cross B W, Kirby M G , Miller S ,et al . A multicentre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ecacy of amlodipine im mildt to moderate hypertension . J. Bri . Clinical Practice 1993; 47 : 237-240 .
5.&&&&&& Perna G P ,Stanislao M , De Luca G . Tolerability of amlodipine : a&&& meta –analysis .Clin .Drug Invest . 1997 ;13 (suppl l ) : 163-168 .
6.Williams DM ,Cubeddu LX .Amlodipine pharmacokinetics& in&& healthy volunteers . J Clin . pharmacology . 1988 ; 28 : 990-994 .
7.&&&&&& Hernandez H R , Armas M J , Armas M C, et al . The effects of& missing a dose of enalapril vs amlodipine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 Blood Pressure Moitoring .1-126 .
8.&&&&&& Leenen FHH, Fourney A, Notman G,et al . Persistence of&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after “missed loses ”of calcium antagonist with long (amlodipine) vs short (diltiazem) elimination half life . Brit .J. Clin .pharm .1996 ; 41: 83-88 .
9.&&&&&& Hansson L . Suc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 a status&& report .J .Hypertension , 1997; 15(Suppl 2) S11-S15 .
10.&& Young J w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hypertension ,angina and& other disorders using optically pure (-) amlodipine .WO . .
发表于: 21:10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程远植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程远植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程远植大夫提问
程远植的咨询范围:
顽固性高血压、家族性高脂血症,难治性心衰及难治性糖尿病,冠心病搭桥术后,风心病换瓣术后服用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避免副作用吗_药品百科_壹药网你现在所在位置:>>>>服用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避免副作用吗关键词:,,施慧达药物上市后,用药人群中偶有男性乳腺发育的报道,但与施慧达的因果关系不明;部分病例中黄疸和肝酶升高(常伴有胆汁淤积和肝炎)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那么服用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避免副作用吗?下面我们将为您解答。  施慧达在10mg/日的剂量范围内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中度的。施慧达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仅为1.5%,与安慰剂没有明显差别(约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水肿。发生率1%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如下:水肿、头晕、潮红和心悸。与剂量关系不明确,但发生率超过1.0%的不良反应如下:头痛、疲倦、恶心、腹痛和嗜睡。以上不良反应中,水肿、潮红、心悸和嗜睡在女性中的发生率超过男性。  施慧达其它偶发反应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则不能分辨是药物作用还是疾病状态。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没有明显变化,未发现血钾、血糖、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血尿素氮或肌酐出现有意义的变化。药物上市后,用药人群中偶有男性乳腺发育的报道,但与药物的因果关系不明;部分病例中黄疸和肝酶升高(常伴有胆汁淤积和肝炎)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施慧达是治疗和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其副作用甚少,建议患者朋友在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以保证施慧达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施慧达的副作用。以上就是服用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避免副作用吗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想要购买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者更多中西药品/神经系统类的药物欢迎访问壹药网.cn/product/974259.html。壹药网是全国用户网上购药的首选,确保正品,确保优惠。祝您早日康复。推荐用药:高血压¥0.00400-007-0958( 9:00-21:00免长途费 )推荐用药:高血压¥8.80400-007-0958( 9:00-21:00免长途费 )最新文章 壹药网健康百科专区为您提供春夏秋冬饮食、保健养生、男女老少疾病症状等实用健康小常识。 【】相关阅读热门文章12345678910论坛热帖12345678910热门问答12345678910用药推荐热门用药热点专区我要提问万名医生在线解答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声明:在壹药网百科平台中所有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代替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医生及网友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氨氯地平致感觉异常1例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论文)氨氯地平致感觉异常1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20:03|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氨氯地平致感觉异常1例
官方公共微信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_张林虎-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基础医学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_张林虎
April1,2012,Vol.6,No.7()2012467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1837??短篇论著?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张林虎苏庆丰张晶晶张志霞郭明媚栗敏李敏张虹【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晨起(A组)和傍晚(B组)服药组;均服用左旋氨8周时随访,B两组的诊室血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A、动态氯地平,24h平均血压、B两组晨峰血压值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组间P均>0.05。(2)A、B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3)治疗后均可有效提高A、B两组夜间血压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全天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达标率;B组提高夜间平均SBP达标率明显优于A组(66.7%vs.32.1%,P<0.05)。(4)治疗后A、B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率分别为25%和50%,B组显著优于A组,B两组SBP昼夜差值百分比均有所增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加,均能有效地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傍晚服用能更好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显著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关键词】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左旋氨氯地平;时间治疗学;动态血压随着动态血压监测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高血压治疗效果的监测,已能很方便地由单一点血压的抽查,转向全天多点普查,从而能很方便的检出非杓型血压形态的高血压患者。研[1]究证明非杓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左心室肥[2]厚及颈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是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3][4]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本研究选取老年非杓型量。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患者休息15min后启动第1次血压测量,进行白昼(06∶00~22∶00)和夜晚(22∶00~06∶00)24h血压监测,白昼每30min自动测量1次,夜晚每60min自动测量1次,当启动测量时应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左上肢自然下垂相对静止,待测量完毕可进行日常工作和活动。全天有效血压读数要求>85%,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不符合上述判读血压时间及读数者需重新监测。(3)血压昼夜节律及动态血压达标标准: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以SBP增高为主。血压昼夜节律达标标准:SBP昼夜差值百分SBP昼夜差值百分比=(昼SBP均值-夜SBP均值)/昼SBP比[均值×100%]>10%~15%。动态血压达标标准:24h平均血压<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夜晚平均血[5]压<125/75mmHg。(4)分组与给药方法:入选患者继续服用二氢吡啶类CCBB两组。A组:以外的其他降压药,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晨起(6∶00~7∶00)服药组;B组:傍晚(17∶00~18∶00)服药组。两组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d(施慧达,2.5mg/片,吉林施慧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周时随访,如诊室血压未达标[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则增加剂量至5mg/d,否则维持原剂量,共治疗8周。药物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3.统计学分析:采用SAS6.02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标准差(x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为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二、结果1.A、B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共入选58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74.1±9.2)岁;平均诊室血压(144.5±8.7)/(74.6±8.9)mmHg,动态24h平均血压(138.3±9.3)/(72.5±8.5)mmHg;SBP昼夜差值百分比为(5.0±1.8)%。随机分入A组28例,B组30例。开始药物治B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匹配、相关项目间无统计学差异疗前A、(P>0.05,表1)。2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服用同一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入选标准: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2病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从符合中国高血选择同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中,时具备:诊室血压测量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24h动态血压监测24h平均SBP≥130mmHg和(或)平均DBP≥80mmHg;SBP均值昼夜差值百分比<10%;入选前4周内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降压药(其他类型降压药物不限);且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2)排除标准:除外就诊时血压≥180/110mmHg、SBP均值昼夜差值百分比>20%、继发高血压、半年内合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脏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2.研究方法:(1)诊室血压测量方法:诊室血压的测量在上午08∶00~10∶00进行。患者坐位休息15min后,测量右侧肱动3次血压测值的共测3次,每次间隔时间在2min以上,脉血压,平均数为患者的诊室血压值。(2)动态血压测量方法:使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ABPI1.1.0053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血压测的MGY-[5]DOI:10.3877/cma.j.issn..5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区(张林虎、苏庆丰、张志霞、郭明媚、栗敏、李敏、张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0705班(张晶晶)Email:zlh.com通讯作者:张林虎,?1838?April1,2012,Vol.6,No.7()2012467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表1组别A组B组组别A组B组例数2830男/女18/1018/12年龄(岁,x±s)74.0±9.374.1±9.1BMI(kg/m,x±s)26.6±2.226.3±2.22A、B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x±s)24h动态血压(mmHg,SBP138.2±9..3DBP72.3±9.672.6±9.1SBP昼夜差值百分比(%,x±s)5.3±1.64.9±1.8x±s)诊室血压(mmHg,SBP144.2±8..2DBP74.5±9.974.8±9.7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程(年,x±s)13.4±5.213.1±5.4冠心病(%)]合并疾病[例,糖尿病8(28.6)10(33.3)血脂异常12(42.9)14(46.7)(%)]合用用药[例,利尿剂13(46.4)13(43.3)β受体阻滞剂12(42.9)14(46.7)ACEI13(46.4)14(46.7)ARB6(21.4)7(23.3)(%)]家族史[例,10(35.7)10(33.3)20(71.4)21(70.0)注:BMI:体重指数表2组别A组B组P值B两组诊室SBP和DBP变化(mmHg,x±s)治疗前后A、治疗后SBP134.8±7.9b135.3±8.7b>0.05治疗前DBP74.5±9.974.8±9.7>0.05治疗后DBP69.8±7.8a70.4±8.2a>0.05治疗前SBP144.2±8..2>0.05abP<0.05,P<0.0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表3组别A组B组P值aP<0.05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两组动态24h平均SBP和DBP变化(mmHg,x±s)治疗前后A、治疗后SBP133.3±7.8a133.6±7.7a>0.05治疗前DBP72.3±9.672.6±9.1>0.05治疗后DBP68.1±7.4a68.3±7.6a>0.05治疗前SBP138.2±9..3>0.05表4组别A组B组P值B两组夜间平均SBP和DBP变化(mmHg,x±s)治疗前后A、治疗后SBP125.6±7.3a122.3±7.2b>0.05治疗前DBP69.4±10.170.2±10.6>0.05治疗后DBP64.6±9.1a64.3±9.2a>0.05治疗前SBP133.3±7..6>0.05abP<0.05,P<0.0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试验结束时两组用药情况:A组需要两联、三联、四联使16、0例;B组分别是:12、18、0例,用降压药的例数分别是:1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周末A组有5例加量左旋氨B组有4例加量左旋氨氯地平至5mg。两组间氯地平至5mg,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A、B两组的诊室SBP和DBP变化(表2):A、BA组平均下降两组的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9.4±6.8)/(4.7±4.1)mmHg,B组平均下降(9.5±7.2)/(4.4±4.6)mmHg,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诊室血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前后A、B两组动态24h平均SBP和DBP变化(表3):A、B两组动态24h平均SBP和D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AB组平均下降(4.8组平均下降(4.9±5.6)/(4.2±4.9)mmHg,±5.8)/(4.3±5.1)mmH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前后A、B两组夜间血压变化(表4):A、B两组夜间A组平均下降(7.7±6.7)/(4.8±血压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4.6)mmHg(P<0.05),B组平均下降(11.3±7.8)/(5.9±4.8)mmHg(P<0.05)。与A组相比B组夜间血压在治疗后下降幅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度更大,6.治疗后A、B两组24h动态血压达标率比较:A、B两组全天24h平均收缩压达标率分别为25%(7/28)和33.3%(10/30),B两组白昼平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两组间收缩压达标率分别为42.9%(12/28)和36.7%(11/30),B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达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显著优于A组(P分别为32.1%(9/28)和66.7%(20/30),<0.05)。7.治疗后A、B两组晨峰血压变化:动态血压测值显示治疗B两组早上8∶00~10∶00血压峰值明显降低(P均<后A、0.01);两组间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晨峰血压分别是:A组:(150.6±10.5)/(80.6±9.2)mmHg和(137.6±9.3)/(72.2±9.8)mmHg;B组:(152.3±11.3)/(79.1±8.8)mmHg和(138.4±9.8)/(72.0±8.9)mmHg。8.治疗后A、B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治疗后A组血压昼April1,2012,Vol.6,No.7()2012467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1839?B组夜节律异常的改善(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率为25%(7/28),B组显改善率50%(15/3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B两组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均有所著优于A组。治疗后A、A组由(5.3±4.6)%升至(7.9±4.8)%,与治疗前相比治增加,疗后SBP昼夜差值百分比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由(4.9±4.8)%升至(8.6±4.5)%,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9.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B组为13.3%(4/3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服药初期的轻微头痛、头胀、面色潮红,在服药一周后消失。两组患者均能耐受坚持治疗。三、讨论“两峰一谷”正常人24h血压波动存在现象。两峰分别在清晨6∶00~10∶00和下午4∶00~6∶00出现,且前者高于后者;“谷值”在凌晨2∶00~4∶00出现。夜间血压较白昼低10%~15%,。大多数高我们称此变化趋势形成的曲线为“杓型曲线”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曲线与之相似,但总体血压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非杓型血压形态是指无夜间血压的降低或夜间血压降低幅度不足白昼血压的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研究发现非杓型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2][3]化等,是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5](22∶00)服药降压效果略有不同,2种给药方法昼间降压效果相似,但睡前给药则使夜间收缩压降低幅度显著增大,舒张压降低幅度相对较小。长效CCB左旋氨氯地平在服药后1h血药浓度6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11],故傍晚给药后即达到峰浓度的14%,夜间较高的血药浓度降压作用强,有助于夜间血压的达标,同时也可以保证清晨时段有较高的血药浓度,故能更有效地抑制或延缓清晨血压的迅速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晨起服药组与傍晚服药组均可有效控制晨峰血压。考虑与晨起06∶00~07∶00服药后在晨峰现象出现之前血中降压药含量已经达到有效降压浓度,故可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同样傍晚17∶00~18∶00服用长效降压药后,整个夜晚包括晨起时段,血中药物浓度仍然较高,故而能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随着动态血压监测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高血压治疗效果的监测,已能很方便地由单一点血压的抽查,转向全天多点普查。但由于费用相对较高,故指南就降压治疗目标值的确定B两组全天仍由偶测诊室血压值确定。24h平均收缩压达标(<130mmHg为达标)率较低,分别为25%(7/28)和33.3%(10/30),考虑与监测标准不同及观察时间较短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表现为轻微头痛、头胀、面色潮红,且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消失,可安全使用。如上可见左旋氨氯地平用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但因服药时间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傍晚服用可以更好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显著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傍晚及晨起服药均能有效地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参考文献[1]EguchiK,KarioK,ShimadaK.Comparisonofcandesartanwithlisino-prilonambulatorybloodpressureandmorningsurgeinpatientswithsystemichypertension.AmJCardiol,1-624.[2]杨松娜,孙宁玲,马玉良.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病变关系的探9-211.讨.北京医学,[3]HermidaRC,HyaleDE,MichaelH.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中华高0-622.血压杂志,[4]喜杨,荆珊,卢熙宁,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与年4-726.龄及性别的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40.[6]陈慧,吴小盈,白玉茹,等.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疗中的价值.2003,11:S63-67.高血压杂志,[7]孙宁玲,喜杨,荆珊,等.左旋氨氯地平的时间药理学对纠正老年-29.非杓型高血压的作用.中华高血压杂志,[8]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2008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刊,.疗―[9]孙宁龄,喜杨,荆珊,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3-105.性别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循环杂志,[10]赵玉娟,李学文,蔡伟,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8-130.对靶器官影响的临床研究.实用老年医学,[11]徐平声,戴智勇,秦群,等.左旋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的药物动6-529.力学及生物等效性.中南药学,(收稿日期:)[5]较常见[4,6]。本研究根据时间治疗学原理,即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针对患者血压夜间相对较高的特点,采取傍晚服用长效CCB左旋氨氯地平的方法,使夜间血药浓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而能有效降低夜间较高的血压。本研究显示傍晚服药组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上午诊室血压、晨峰血压、动态24h平均血压、提高动态24h平均血压达标率(与晨起P均>0.05);更能非常显著降低服药组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显著纠正非杓型血压为杓P<0.05)。与孙宁玲等[7]型(与晨起服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报道分别于晨起07∶00~10∶00和晚上19∶00~22∶00服药结果相一致。血压的晨峰现象是指人在夜间熟睡过程中血压较低,而在“晨峰现象”。研究表清晨的几个小时中血压会明显升高,称为“晨峰现象”明血压的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据调查,约40%心肌梗死和25%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老年高血压患者晨[8-9],“晨峰现象”峰现象更为明显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病事件至。晨峰现象考虑与人的体液因素(如肾上腺素等)迅即进入兴奋体的生物节律有关。在黎明之时,主宰心血管系统关重要的自主神经与相关和应激状态,促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和凝固性增强,以满足日常劳作与脑力活动的需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波动性会更大,清晨醒来之时血压可能就超出了正常范围。故能在晨峰血压升高之前,使血中降压药达到有效浓度,就可以有效控制该时段血压的升[7]高,就可避免晨峰现象的发生。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共识针对老年晨峰高血压的处理建议:可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如CCB、ACEI、ARB;可调整给药时间:清晨服药(08∶00)或睡前[10](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张林虎,苏庆丰,张晶晶,等.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