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贵州的,现在浙江,小孩患特发性小孩血小板低

> 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女性能怀孕生孩子吗?

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女性能怀孕生孩子吗?

19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我在2006年9月被确诊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还未治愈。请问我现在能怀孕生孩子吗?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刘志芹 副主任护师 新河县人民医院

擅长:曾工作于妇科,产科,内科,儿科,对于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症的抢救和护理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最好先不要考虑怀孕的事儿。因为本身你现在患有疾病,需要用药,如果在这期间怀孕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宝宝畸形,或者由于怀孕后身体的负担加重,而加重你的病情。所以,现在你要做的是调理好你的身体,把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时候,停药最少3到6个月之后再考虑怀孕。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本病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出血性疾病。根据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以内或是6个月以上可将本病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型在发病年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

}

A . 肾上腺皮质激素
E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 缺乏维生素B。 缺乏叶酸。 DNA合成障碍。 缺乏四氢叶酸。 缺乏维生素C。 男童,2岁,右侧完全性腭裂拟行腭裂修复术。 下列病变不见于肾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的是() 免疫荧光证实有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纤维蛋白沉积。 可出现肾梗死灶。 肾细小动脉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 肾细小动脉管壁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部分血管壁发生纤维化、管腔狭窄。 急性化脓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沙门菌。 嗜盐菌。 幽门螺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实验动物资源是必然趋势。() 专一化。 单纯化。 多样化。 有序化。 目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的最常用方法是()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疾病,占25%~30%。目前,在起病、诊断、治疗上尚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难题,尤其对病情迁延、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儿仍束手无策。

一、 ITP的特点与诊断

1.儿童ITP的起病特点

儿童ITP的起病与成人不同,见表 1。儿童ITP属急性起病、自限性,常有前驱感染史;< 1岁、1~10岁和>10岁3组中男女比例逐步下降(分别为 1.71、1.16、1.07),即年龄 < 1岁男童多发;冬春季是发病高峰,秋季发病呈低谷。

儿童ITP的临床过程大多平静:无严重出血、无论是否接受治疗很快恢复。Bolton—Maggs等报道:起病2周后血小板>50×109/L的>50%,4周后占75%。北欧协作组研究表明50%患者1个月内恢复,2/3的患者在3个月内恢复,到 6个月时血小板仍<20×109/L 仅占10%。ASH报道血小板恢复>20×109/L的时间、比率分别是到病程6个月为91%,12个月为94%,18个月为96%。ICIS协作组结果显示,2031例患者中到6个月时病情未缓解308例,6~12个月中又有25.7%恢复正常,仅有 7.1%血小板<10×109/L。许多报道也提示到病程6个月未恢复,6~12个月约25%自愈,在病程 12~24个月又有50%自愈,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初期疾病严重的慢性/难治性患者。因此,儿童急性、慢性ITP不能截然分开,缓解似乎终将发生,ICIS提出应将慢性ITP诊断时间延长至12个月。

3.出血、血小板数量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提出干性出血(仅有皮肤出血点和瘀斑)和湿性出血(黏膜出血)的概念,认为湿性出血预示严重出血倾向。Buchanan等认为干、湿性出血还不足以评价出血程度,提出了0~4级临床出血评分:严重的外出血,量较大,引起 Hb下降≥10 g/L为4级;中度至重度的皮肤或黏膜出血,但无Hb下降为3级;明确的新的皮肤和(或)黏膜出血为2级;可察觉的新的皮肤瘀点和发绀为1级;没有明显的新出血为0级。Bolton—Maggs等也提出相似的判定标准。国际儿童ITP研究组(Intercontinental Children ITP Study Group,ICIS)兼顾血小板数量和出血情况,在2006年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分级标准,见表 2。

ICIS对儿童ITP定义为仅有血小板减少(<150×109/L)和/或出血表现,其他方面完全正常。由此可以看出诊断的宽(只要血小板减少)与严(其他方面完全正常)。但ITP的诊断始终无“黄金指标”,需要作一系列的“排他”,在诊断之前要依赖出血严重度而不是血小板程度来进行分级,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需要仔细询问是否家族中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疾病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经常发生感染,是否服用药物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涂片,观察血小板是否真正减少及其形态;骨髓检查,观察增生情况;影像检查,确定是否有脏器大;血清学检查,寻找可能病源;LDH、抗核抗体等排除结缔组织疾病。

诊治过程中需时刻想到可能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 目前许多研究组都制定了儿童ITP诊疗常规,如 ASH、英国血液病协会。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儿童ITP研究工作组制定了包括诊断、慢性ITP、切脾、威胁生命的出血、疫苗接种、体育活动等多方面的诊疗常规,很好地规范了日本ITP的诊断和治疗。

ITP早就被认识为一种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儿童 ITP中存在两种免疫状态:

(1)急性 ITP:免疫状态好,但由于从正常免疫监视逃逸后产生过多的抗血小板抗体造成血小板破坏,随病原菌清除而恢复,为急性、自限过程,不需要治疗可恢复。

(2)慢性 ITP:免疫失调和异常,即持久恒定的 HLA-DR刺激性免疫应答使细胞因子产生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增加和特殊的自身抗体产生,需要免疫治疗。

针对 ITP机制的全过程:异常抗原表达、免疫提呈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T淋巴细胞激活B淋巴细胞以及补体、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凋亡下调等方面已进行广泛研究,其中T细胞免疫异常是关键。

儿童 ITP是否存在遗传易感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Sood等应用DNA微矩阵(DNA—microarray)方法分析,发现176个cDNA与ITP发生明显相关。ICIS协作组的 Rischewski等正在对有家族病史的儿童ITP病人进行研究。 目前公认 ITP作用机制模式见图 1。

在ITP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共识的一点是当血小板计数>30×109/L,同时无明显出血表现,可不治疗,也就是“等待/观察”策略。Portielje等大样本病例报道,致死性出血为1.5% 和1.2% ,而治疗相关性死亡为3.0%和0.4%,说明“等待/观察”并不是消极做法。对于不适合“等待/观察”的患者,即有严重出血或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的患者,应使用标准药物治疗提升血小板。

标准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数量(20~30)×109/L且有明显出血,则需要两者同时使用,泼尼松 2ms/(kg·d)足量2周,减量 1周;丙种球蛋白400ms/(kg·d)连用5d。如果仅有血小板数量减低而无明显出血可仅用糖皮质激素。这种治疗方法只是减少血小板过度破坏,在机体免疫恢复正常前避免威胁生命的出血出现。

(1)大剂量地塞米松:2003年Cheng等首次提出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的方法,有效率达85%,长期缓解率40%。虽然是冲击剂量的激素,但由于反应率与传统治疗相似,不良反应可接受,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这种治疗方法已被欧美的权威学者推荐为慢性ITP的初始一线治疗。但儿童不良反应大,尚无儿童治疗经验报道。

(2)抗 CD20(美罗华):2006年 Bennett等报道,前瞻性儿童/青少年ITP应用美罗华1年的观察显示,开始治疗后 9~12周缓解的有11例(31%,但3例复发),12周后2例缓解,总缓解率38.9%,另2例部分缓解。其中Evens综合征患者、女童、黑人效果好,治疗不良反应轻微 。

(3)刺激血小板生成药物:过去总认为在 ITP时血小板生成素(TPO)已经足量产生,但并非如此,应用TPO可能刺激血小板生成。由于应用生物提取TPO易产生抗体,基因重组的 TPO已开发。目前有 AMGEN公司的 AMG531每周皮下注射剂,Glax-Smithkline公司的 Eltrobopa隔日口服剂,方便、有效、耐受性好,但价格昂贵,无儿童应用报道。

儿科医师对于脾脏切除越来越持谨慎和否定态度,主要由于存在许多疑问。

1.脾切除后ITP患者维持缓解的时间:2005年Wang等报道149例脾脏切除疗效观察。近期有效率67.1%、部分有效率15.4%,远期有效率较低,近期有效/部分有效患者中30.9%出现复发,其中45例随访至60个月以上,11例(有效/部分有效患者中的28.9%)复发。有报道切脾后10年仍有复发,如此高复发率使人们思考切脾是否值得。

2.脾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切脾后相关死亡为腹腔镜手术 0.2%、开腹手术1%,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出血、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血栓、胰腺炎等。而 ITP的相关死亡率很低,Iyori等对ITP患儿进行16年的随访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颅内出血发生率仅0.52% ,较切脾的死亡率更低。

除上述因素外,还存在以下问题:1.儿童ITP有自发缓解倾向。2.切脾除是创伤性的外科手术,特别是对年幼儿,摘除一个重要的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发生致死性败血症机会增加。3.IVIG和抗Rh—D的应用可迅速提高血小板数量会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4.切脾后的免疫接种、卫生教育、抗生素预防以及切脾后免疫功能的评价、病人生活质量如何等都是切脾时需要明确的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英国儿科血液组公布的切脾标准为:血小板持续减低,距初次诊断后>6个月 ,最好>12个月 ,除非有严重的出血可在<6个月进行。ASH也提出相似标准。日本儿童ITP工作组在2004年制定的切脾指标对儿童患者切脾考虑的更多,见表3。

由此可见切脾的理由应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出血过多或有威胁生命的出血。切脾后应严密注意败血症发生。

对ITP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心理状态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应用 HRQL(health—re1ated quality of life)来评价治疗效果和出血危险影响及药物不良反应,帮助医师选择治疗药物。针对儿童ITP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ITP—QoL)也在建立。

对ITP患者,尤其是慢性患者,建议如果血小板>30×109则可以参加正常的非激烈对抗性活动,许多患者避免了由于血小板减少而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越来越多的有关儿童ITP的研究机构和关心儿童ITP的社会机构建立。相关网站 见表4。我国也建立儿童 ITP研究协作组。

“ITP是简单但又复杂的疾病,ITP看似简单但也难控制”(Bussel)。虽然有许多问题尚未明确,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血液学家们的共同合作,相信儿童ITP的有关问题会逐步解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血小板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