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中医针灸治疗足跟痛方法有哪些

您当前的位置:&>&&>&&>& --
骨伤外科疾病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足跟痛。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足跟部皮肤是人体皮肤中最厚的部位,其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在脂肪与跟骨之间有滑液囊存在,跖筋膜及趾短屈肌附着于跟骨结节前方。跟腱呈片状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方。足跟部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年龄期及不同原因分为儿童跟骨痛,其主要原因是跟骨骨骺缺血性坏死或骨骺炎;青年人的跟骨痛,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的跟骨炎;老年人的跟骨痛多因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及跟部脂肪垫变性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引起足底部组织退化,或因体虚肥胖,造成足底部皮肤及皮下脂肪负担过重,引起组织退化,亦有跟骨骨刺发生于跟骨底面结节部前缘,使跖筋膜和足趾短肌在附着处受累,牵拉骨刺而致疼痛。临床表现:儿童的跟骨痛早期症状不明显,站立或行走时渐感跟部疼痛,局部不肿或微肿,常有明显压痛,X线片可见跟骨骨骺骨质密度增加,呈分裂状,边缘不整齐。青年的跟骨痛多局限于跟骨两旁、跟骨结节及跟腱止点处。足跟底部及后部肿胀、疼痛、不敢承重,X线显示足骨质疏松,软组织阴影增厚,骨皮质有轻度增生,跖腱膜附着处有较大骨刺。老年人的跟骨痛,单纯骨刺有时无症状,当承重走路时,引起疼痛。在晨起或久坐后站立行走,疼痛加重。行走片刻后则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又加重。多见于老年肥胖者。应当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习、工作环境,不同的心理状态,而给以分析、解释,并通过语言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使病人消除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病人宜多休息,少负重,穿软底鞋,足部宜保暖,避免遇受寒、冷刺激,不要长距离行走。根据病变特点及疼痛部位而区别对待。但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急性期都要适当制动,患足免负重。慢性期足跟痛的病人,每日要进行踝关节的跖屈与背伸活动,每次活动锻炼5~10次,频率不要太快,但每次屈、伸活动争取到最大限度。也可每日进行5~6次的下蹲或足跖部着力的短时间站立。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或致使滑囊破裂,液体吸收。方法: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90°,术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肌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对准滑囊用力劈之。1.内服药(1)儿童足跟痛一般无需口服药物,可应用其他治疗方法。(2)青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养血、温经、止痛。方剂:三七12克,酒归尾60克,川芎60克,川断60克,骨碎补60克,制乳香60克,制没药60克,血竭30克,红花60克,生硼砂30克,朱砂15克,琥珀15克,冰片6克。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5克,每日服2次。(3)老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利湿、祛风、行气、止痛、补益肝肾。方剂: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秦艽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白芍15克,细辛3克,肉桂2克,桑寄生20克,木瓜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5剂为1疗程。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20天为1疗程。2.外用药(1)熏蒸法:将当归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苏木5克,红花5克,没药6克,地鳖虫3克,三七3克,赤芍9克,落得打6克,水煎30分钟,装入盆内。再将半块泥砖烧热后放入药液内,使药热之气薰蒸患部,待气尽药液温度降低时,可将足跟部痛点烤在泥砖上,边烤边压,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药液可反复应用。(2)外敷法:可在疼痛部位外敷活血散、化筋散。1.毫针刺法取穴:阿是穴、太溪、昆仑、承山。方法:以阿是穴为主穴,快速刺入,强刺激,然后再分别将太溪、昆仑、承山刺入,中度刺激。每10分钟捻针1次,30分钟起针,每日1次,6次为1疗程。以上各种症型儿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2.电针疗法在跖筋膜或滑囊周围刺入4针,成四方形,然后通以感应刺激电流,每次20分钟,每日1次,8次为1疗程。3.艾条灸法将一端燃着的艾条,对准足部疼痛明显处,至局部皮肤发红,然后距皮肤半寸处固定,熏灸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在患足跟疼痛最明显处,用4~6毫瓦,距离50~70厘米处射击,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亦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在患侧足跟部位,用接触移动法,0.5~1.2瓦/平方厘米,每次8~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用醋酸强的松龙25毫克,加1%普鲁卡因2毫升,从痛点侧方进针,做痛点封闭,要将药液注到骨膜表面,本法适用于顽固性疼痛,其他疗法效果差者。&
骨伤外科疾病
足跟痛 (当前页面)
皮肤科疾病脚跟痛的五种中西治疗方法
核心提示:脚后跟痛在生活中很常见,医学上称其为“跟痛症”。很多人都以为脚跟疼痛是穿鞋不合脚或者是扭伤所致,其实,造成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很多种,运动不当,骨刺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痛。那么,脚后跟痛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治疗缓解呢?针对这种疾病,中西医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西医:脚跟痛可用毛巾拉伸做锻炼
  美国脚踝外科医生学会建议,健身时穿上合适的运动鞋,有利于保护足弓和脚跟。穿上运动鞋的时候,脚的这两部分都要感觉舒适。如果感觉不合适,那么可以垫上合适的鞋垫。脚后跟疼痛一旦发生,可在上床前,用冰块冰脚底。然后每天拉伸运动2~3次:席地而坐,光脚,膝盖绷直,用毛巾挂在脚趾上,后拉,每组10下,动作可反复。  为了避免健身导致跟腱疼痛,最好对健身计划作适当调整,运动量安排应该一张一弛,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相结合。一旦跟腱疼痛发生,可采取让患处休息、冰敷、压迫绷带包扎和高举患处四步疗法。  中医:治疗脚跟痛四大验方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采用中药方: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外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作用。  中药泡洗方  组成: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寻骨草、、当归、白芥子、牛膝、皂角刺、没药、玄胡、各30克。  用法:上药纱布包裹。用水3500毫升浸泡30分钟,上火煮开,改用小火10分钟。取出药包,用药水趁热浸泡足部,早中晚各1次。用后药包和药水均保留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3天,再次使用时将药包放入,适量加水,以前法再次煎煮。两周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  醋盐泡洗方  组成:500毫升,100克。  用法:将醋和盐混合,加水至60℃(注:患者家人代试或用体温计测水温,避免烫伤)。趁浸泡患脚,水凉为止。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1周换药1次,可持续1个月。  药垫方  组成:白芷、制草乌、防风各100克,0.5克。用法:将上药分别研细末,混匀。用布做成与足部大小相应的布袋,将上药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布袋内,缝好封口,制成药垫。把药垫放入鞋底后部,每周更换1次。  食疗方  组成:鸡肉50克,50克,淫羊藿9克,子15克,黑豆60克,红枣5枚。
  用法:鸡羊肉洗净切块,与其他药物放入陶瓷锅吗、内,加清水适量,小火煮2小时,至鸡、羊肉烂熟为度,调味即可。上药分为两天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对伴有糖尿病者尤宜。  另外,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2017年春节就要来临了!逢年过节,人们总会大鱼大肉一番,……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经常跑步的人容易遇到脚跟痛的问题,有时候跑步前热身,或跑步后稍微按摩就能缓解。脚跟痛就是医学上的“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比较常见,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但多与跟腱周围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等慢性劳损有关。当前位置: & 健康之路 & & & &
足跟痛(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作者: 时间: 11:53:00
什么是足跟痛(中医)?
  足跟痛是指足跟部疼痛,不红不肿,不能久立多走,甚则站立艰难而育。本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多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足跟局部筋骨失于荣养或风湿痹阻,外伤所致。足跟痛有时与足痛或关节痛并见,本条主要讨论以足跟痛为突出表现者。
足跟痛(中医)怎么引起?足跟痛(中医)发病原因?
  多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足跟局部筋骨失于荣养或风湿痹阻,外伤所致。足跟属足少阴肾经所主,故本症多由肝肾虚亏。复感风湿、瘀血内阻者所致。
足跟痛(中医)诊断标准&足跟痛(中医)做哪些检查?
  常见证候
  气血亏虚足跟痛:足跟疼痛,历时久渐,皮不红肿,日间活动痛缓,入夜疼痛加重,神疲肢倦,面色苍白,畏风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肝肾亏虚足跟痛:足跟疼痛,不耐久立,局部皮不红肿,腰膝i软。头晕耳鸣,两眼昏花,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舌质红。脉细数。
  风寒湿阻足跟痛:足跟疼痛,同时伴足部或其它关节疼痛,局部肿胀。下肢困重,遇阴雨寒冷天加重,舌苔薄白,脉满缓。
  外伤所致足跟痛:有外伤史。局部时有红肺,以刺痛为主,拒按。行走时加重。
  鉴别分析
  气血亏虚足跟痛与肝肾亏虚足跟痛。两者均为虚证,前者由久病或大病之后,或失血之后,气血亏虚,血虚不荣所致:后者则由强力劳损筋骨或纵欲无度,肝肾不足,骨髓失养所致。前者足跟痛,历时久渐,并有气血亏虚表现,如神疲肢倦,面色苍白,畏风自汗,舌质淡,脉细弱:后者足跟痛而不耐久立,并肝肾虚损症状,如腰膝i软,头晕眼花,耳鸣。阴虚者舌质红,脉细数: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气血亏虚足跟痛宜益气养血,方用十全大补汤;肝肾不足足跟痛治宜滋补肝肾,偏阴虚者,方用左归丸,偏阳虚者,方用右归丸。
  风寒湿阻足跟痛:常由风寒与湿合而致病,即成为风寒湿痹足跟痛,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足跟在下,寒湿易侵,故寒湿足跟痛多见,以足跟肿胀i痛,遇阴雨加重,下肢困重为特点,可伴其它部位关节疼痛。治宜散寒化湿,祛风通络,选用乌头汤加减。
  风寒湿阻可郁而化热,症见足跟红肿,灼热,口干口苦,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宣痹通络,方用宜痹汤。
  外伤所致足跟痛,可用身痛逐瘀汤治疗。
  足跟痛有虚实两端,虚则气血亏虚与肝肾不足,实则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局部经络,气血凝滞而为病。
足跟痛(中医)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肾虚弱
  1,临床表现:足跟疼痛,或牵引及足心,不红不肿,不能久立多行,甚则不能任地,或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舌红,苔净或光,脉细尺弱。
  2,病因病机:肝血不足,肾精亏损,足跟筋骨失于滋养。
  3,治法,补益肝肾,强健足跟。
  4,方剂: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10~15g,山药10~15g,枸杞子10~15g,山茱萸10~15g,牛膝10~15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烊冲),龟甲胶10g(烊冲)。
  方义:熟地、枸杞、山莱萸、菟丝子补益肝肾,龟甲胶、鹿角胶填补精血。牛膝强壮筋骨,山药补益脾胃。
  加减:可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兼见瘀血者加红花、苏木、落得打化瘀活血。兼见风湿者加独活、秦艽、防己、细辛等祛风胜湿。
  5、变通法:如兼肾阳不足,四肢不温,可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二)风湿痹着
  1,临床表现:足跟疼痛或酸痛,遇阴雨天加剧,或兼四肢骨骱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
  2,病因病机:风湿痹着于足跟,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痹阻而致。
  3,治法: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4,方剂:桑枝虎杖汤(《中医方剂手册》)合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减。
  药物:桑枝15g,虎杖根15g,金雀根15g,臭梧桐根15g,苍术10g,牛膝15g,黄柏10g。
  方义:桑枝、虎杖根、金雀根、臭梧桐根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而走四肢。苍术燥湿健脾,牛膝强筋健足,黄柏清热利湿。
  加减:如兼足跟变形增大,疼痛剧烈,不能任地,可加威灵仙、桃仁、红花、白芥子、穿山甲、蜣螂虫之类,以化瘀活血。
  5,变通法:可用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秦艽、防己。细辛、芍药、地黄、牛膝、木瓜等,褂肾活血、通络止痛。
  (三)气血不足
  1,临床表现:足跟疼痛,遇劳加剧,伴有气短、少言,动则汗出,面色咣白。舌质淡胖嫩,脉虚。
  2,病因病机:脾气虚弱,水谷精微来源不足,足跟失于滋养。
  3,治法:补中益气,佐温阳散寒。
  4,方剂:朴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苠15g,党参10g,甘草l0g,白术10~15g,当归10~15g,陈皮10~15g。升麻3~6g,柴胡3~6g,淡附子3~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发清阳,当归养血和血,陈皮理气和中,附子温振阳气。
  加减:兼见湿热者,去附子,可加苍术、黄柏、薏米仁、牛膝等,清热化湿。
  5,变通法:如气虚损及于血,致气血两虚,可用十全大补汤(《局方》)补益气血,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1,取穴:局部压痛点,配太溪、昆仑。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以中强刺激手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2,取穴:百会穴。
  方法:以1,5寸毫针,常规进针深1,2寸,得气后行补泻手法。补法顺经脉循行从后向前沿皮针刺,三进一退、先浅后深、紧按慢提9次,留针30分钟,出针后急闭其孔:泻法逆经脉循行从前向后沿皮针刺,一进三退、先深后浅、紧提慢按6次,留针60分钟,出针时摇大其孔。
  疗程: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3,取穴:风池穴。
  方法:单侧足跟痛,以1,5寸长毫针直刺,平耳垂方向。略斜向对侧口角部,刺入0.5~1寸深,得气后行快速捻转5~10次,留针50分钟,每隔10分钟重复行针1次。双侧足跟痛用透刺法,术者左手拇、食指捏住两侧风池穴,右手持3寸长毫针贴押手拇指爪甲直人穴位2~3分,随后将针体横向对侧穴,进针2~2,5寸,但不要穿透对侧风池穴的皮肤表面。继而提插3~5次,再行大幅度捻转。其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50分钟,酌情重复行针。
  疗程:每日1次,7~10次为l疗程。一般1~2疗程即效。
  4,取穴:大陵穴下8分处。
  方法:用0.5~l寸毫针,刺入皮肤后向上斜刺3~5分深,得气后行大幅度捻转,同时嘱患者以足部原痛点踩于硬物上,由轻而重活动,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l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二)灸法
  取穴:局部压痛点。
  方法:用鲜生姜切成0.3~0.5c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另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灸之,待其烧尽而足跟感到灼痛时,可以姜片擦局部。或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
  疗程:每日1~2次。7~10次为l疗程。
  【评述】
  足跟痛常由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跟骨骨折、跟垫炎等引起。行走或站立时,足跟感到疼痛,局部压痛。老年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者也可见此症,与肾主骨生髓功能减退、肾气不足有关。妇女或老年,尤以产后受风引起足跟痛者为多见。据临床分证,用补肾、祛风、除湿、活血之品,又参以清热或温寒,再配用针灸、外治法,对本症常有佳效。
| 来源: |
最新信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治疗足跟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