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S1腰椎滑脱手术,腰部疼痛三天,尤其不能弯

腰椎滑脱,腰椎骨质增生
悬赏1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今年做了CT检查,表现为腰L4/L5椎间盘盆膨出,相应层面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硬膜囊受压,腰L5/S1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腰4椎向前滑脱,腰4。5椎体轻度骨质增生。做了DR检查表现为腰椎曲度加深,腰4椎体向前轻度滑脱,腰椎各椎体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腰椎体缘示唇样增生,各椎间细无狭窄,诊断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腰4椎体滑脱,《I》从今年症状开始严重,只要一走路走快就会很疼,有时还会引起脚疼,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今年吃药了好像没什么效,现在输液了,做牵引,理疗也只减轻疼痛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有什么好的药,这是不是太劳累引起的,现在要注意些什么,(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23:07:53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616称赞:55
您好,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通过按摩,针灸,理疗,药物只是暂时的缓解症状,而不能使突出的髓核复位.微创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治疗技术.像臭氧髓核消融术,激光针刀技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这些微创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腰肌劳损等骨病疾病的治疗,具有准确,灵活,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费用最省的优点.我建议您一定要到专业的颈腰椎病医院,由专业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祝您早日康复.
帮助网友:5726称赞:214
您好!目前临床上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三类,一类是保守治疗,比如牵引、针灸、按摩、理疗、药物、激光针等,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第二类是外科手术,可以根治,但是手术风险高,创伤大,合并症多,也是患者难以接受的。第三类是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可以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使突出物不再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同时创伤极小,不存在任何并发症,这一类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方法.至于一度滑脱的是保守治疗就可以,不需要手术。祝您早日康复!
帮助网友:480称赞:69
病情分析:男性,5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分析:腰椎滑脱后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后出现下肢症状指导意见:
你好根据你的ct,x线诊断已经很明确了,是由于神经受压导致的,手术效果好,建议你到正规医院做治疗
祝早日康复
腰椎滑脱,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而腰椎滑脱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所以,矫正姿势是关键中的关键的,合理的姿势是康复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否则,病因的问题不解决,只能是反复发作,恶性循环,越来越重。腰椎滑脱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是倒走。其根本,就是作为反向运动,能有效强制人体重心后移,减小腰椎前凸,从而矫正姿势,(有时间可以试试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要选择安全的地带进行倒走锻炼)。倒走时能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坚持,也不太安全。站立的时候也可以强制重心后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书,这样脚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同样可以强制重心后移,可以体验一下,体验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感觉症状有减轻,为了便于坚持,可以考虑选用鞋底为前高后低的负跟鞋,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就等于把强制重心后移的姿势矫正,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可作为倒走的替代,且更安全,更有利于效果的巩固。矫正姿势必须要矫正重心,负跟鞋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因为鞋是人的“地基”,直接影响人体重心位置。高跟鞋会导致和加重腰痛,就是因为它会导致重心前移,那么前高后低的负跟鞋,必然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姿势的康复作用就很容易理解了。负跟鞋在发达的欧美国家比较常见,被称为“地球鞋”。在日本最为普及,特别是腰痛患者,对此好评如潮。在国内,有些三甲医院可以买到,可以向专家咨询。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要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维持一个姿势一旦超过了20分钟,肌肉就会开始紧绷,无论是什么姿势,维持太久都不好。更多可以参考:大众科技报《腰椎间盘突出矫正“地基”很关键》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骨科
常见症状 、 、、 、
检查项目核磁共振、CT
并发疾病骨刺、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2042·
浏览:1368·
浏览:12282·
浏览:11206·
参考价:16
参考价:15
参考价:41
参考价:18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本品用于腰椎间盘突...
参考价格:¥16.5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
参考价格:¥15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当前位置: &
& 腰椎滑脱症及手术方法的进展
杨操医生信息页
腰椎滑脱症及手术方法的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滑脱(Spondylolisthesis)是由希腊文Spondylo(椎体)和Listheheis(滑移)结合而成,表明上位椎体在下位脊椎之上向前滑移,对其认识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师Herbiniaux首先描述L5椎体在骶椎上向前滑移而导致难产的现象。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以为脊椎滑脱是由于
Newman和Stone通过15年对319例病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椎体滑脱分类,Wiltse在此基础上将椎体滑脱按病因分为五型,并得到国际腰椎研究学会的认可。如表16-1
表16-1椎体滑脱WILTSE分类
Ⅰ型:发育不良型
Ⅱ型:峡性。腰椎峡部缺损
ⅡA: 腰椎峡部应力骨折
ⅡB:腰椎峡部延长,但仍完整无骨折
ⅡC: 腰椎峡部急性骨折
Ⅲ型:退行性滑脱——由于长时间站立,持续下腰不稳
Ⅳ型:创伤性滑脱——腰椎峡部附近后部结构的急性骨折
Ⅴ型:病理性滑脱——由于全身或局部骨质病变导致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
该分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建立在病因学及影像学混合的标准上,并不包括日益增多的手术后滑脱。
1982年Marchetti和Bartolozzi对脊椎滑脱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且于1994年进行修正。该法没有将峡性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是将发育和发育不良性脊椎滑脱作为首要因素。如表16-2
表16-2 Marchetti-Bartolozzi脊椎滑脱分类
A& 发育性&&&&&&&&&&&&&&&&&&&&&&&&&&&&& B获得性
高度发育不良&&&&&&&&&&&&&&&&&&&&&& 创伤性
伴有峡部裂&&&&&&&&&&&&&&&&&&&&&&&&& 急性骨折
伴有峡部延长&& &&&&&&&&&&&&&&&&&&&&&应力骨折
低度发育不良&&&&&&&&&&&&&&&&&&&&&& 手术后
伴有峡部裂&&&&&&&&&&&&&&&&&&&&&&&&& 直接手术
伴有峡部延长&&&&&&&&&&&&&&&&&&&&&&& 间接手术
&&&&&&&&&&&&&&&&&&&&&&&&&&&&&&&&&& 病理性
&&&&&&&&&&&&&&&&&&&&&&&&&&&&&&&&&&&& 局部病变
&&&&&&&&&&&&&&&&&&&&&&&&&&&&&&&&&&&& 全身性疾病
&&&&&&&&&&&&&&&&&&&&&&&&&&&&&&&&&&&& 原发性
&&&&&&&&&&&&&&&&&&&&&&&&&&&&&&&&&&&& 继发性
二& 流行病学
一般认为腰椎滑脱的发病率约为5%,可因年龄,地区种族,职业,性别而异。有报道,6岁时伴有或不伴有脊柱滑脱的峡部裂的发生率为4.4%,18岁增至6% 。成人脊柱滑脱的发病率似乎比较稳定约为6.0%40岁后(尤其40~5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的上升与退变有关。峡部裂滑脱中,欧美白人的发病率为4~6%,黑人为1~3%,爱斯基摩人可高达40~50%。但Eisenstein曾对南非人骨骼的研究发现其发生率3.5%,并无种族及性别的差异。 VITRA等对岁的芬兰人进行研究,发病率男性7.7%,女性4.6%。而Rosenberg发现DS女性为男性的4~6倍,黑人为白人的3倍.我国学者任玉衡对著名的运动员调查后发现总发病率20.7%,特别为排球杂技项目。
腰椎滑脱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各家观点亦不一致,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说。
&&& 1 先天性学说&& 有人提出,当一侧椎弓的两个骨化中心不愈合或一个骨化中心分裂为二时,即可形成椎弓崩裂,但迄今为止尚无足够的胚胎学与解剖学证据。腰椎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及局部结构的薄弱,具有特殊的病因学意义。临床上发现椎弓发育细长时,局部易发生骨折。遗传因素认为是峡部裂的重要成因之一。已有研究证实,腰椎峡部裂在发病率上具有种族与性别的差异。在爱斯基摩人中可高达20%~26%。Backer报告400名学生及其家长中,三对父子同时存在椎弓崩裂。Scott认为遗传性脊柱滑脱多表现为常染色体的异常。
&2& 创伤学说&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系后天性,与外伤及劳损关系明确。许多研究表明后天性峡部裂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疲劳性骨折。尽管神经弓能承受很大强度,但体内外实验表明反复加载可导致腰椎峡部的骨折。虽一次严重损伤可引起急性骨折,但通常的发生机制是反复的应力。故运动员的峡部裂的发生率较高。
&& 3& 峡部发育障碍及外伤混合学说& 认为峡部局部结构薄弱,外伤易致峡部断裂。
综上所述,椎弓崩裂由多种因素引起,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关节突间部遭受到反复的应力所造成。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进一步发展,小关节也发生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支持结构作用减弱,由此产生退行性滑脱。
六 临床症状和体征
腰痛是腰椎滑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根性疼。轻度滑脱腰柱活动稍有限制,步态基本正常。滑脱程度加重,椎旁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可出现阶梯样改变。在严重滑脱,体检可见腰椎前凸增加,躯干缩短,前腹出现皱折,髋外旋,心形臀部和特有的蹒跚步态, Thalen和Dickson认为此步态是畸形和腘绳肌紧张所致。若骶神经出现移位或在骶骨顶处受压,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但较少见。儿童脊柱滑脱与成人不同,在病人生长期,必须注意进一步滑脱。
七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是诊断脊椎滑脱的首选方法。前后位X线片一般不易显示滑脱,但在严重滑脱,其显示特有颠倒的Napoleon帽征象,是因L5椎体向前重度滑移,X线片是L5椎体的轴向投影。站立和负重摄片,可增加滑脱的滑移程度和表现,提示存在腰椎不稳。过伸过屈位可显示滑脱部位或腰椎其他水平有无过度活动。Ferguson位可以显示腰骶结合部及L5横突骶骨翼和这些结构间的区域。Meyerding将骶骨上关节面分为四等分,根据L5在骶骨上向前滑移程度将滑脱分为四度。Ⅰ°为0%~25%;Ⅱ°25%~50%;Ⅲ°50%~75%;Ⅳ°&75%。若&100%则称脊椎脱离。Newman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既表明滑脱程度,也说明L5的旋转程度。Boxall采用下位椎体前后径上前移的百分比来描述滑脱百分比。Wiltse则采用骶骨倾斜,滑脱角和骶骨水平角等。骶骨倾斜是指骶骨与垂直面的关系,进行性滑脱时,此角变小。滑脱角即矢状面的旋转是指骶骨与L5的成角关系,又称腰骶后凸角,进行性滑移时,此角增大。骶骨水平角是指骶骨上缘与水平面的成角关系,进行性滑脱时,此角减少。
MRI可观察下腰神经根和L4L5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融合节段范围。若L4L5椎间盘有退变,则应将该节段一并融合。CT扫描对诊断意义不大,对多个平面退变的年老患者,CMT可提供更多信息。SPECT对于伴有疼痛峡部裂和峡部裂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滑脱的治疗方法很多,至今仍存在争论。大多数病人对保守治疗有效,少数需手术治疗。
(一) 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腰椎滑脱并表现出急性或慢性下腰痛的患者,首先应进行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理疗、牵引、腰背肌锻炼、推拿按摩和腰围保护等以减轻症状,防止滑脱进展。据报道取得很好的疗效。尤其儿童、青少年单纯椎弓崩裂。急性峡部骨折,若能早期诊断,通过制动大部分可自行愈合。老年患者均可采用本法。
(二)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于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目的是解除疼痛,矫正脊柱畸形,使神经压迫解除,加强腰椎稳定性。
手术适应证包括:
(1)&& 无或有症状,滑脱大于50%,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2)&& 进行性滑脱者。
(3)&& 非手术治疗无法矫正脊柱畸形和明显步态异常者。
(4)&& 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疼痛者。
(5)&& 下肢出现神经症状或马尾压迫综合征。
手术方法很多,有椎板切除减压、峡部直接修复植骨内固定、脊柱融合和复位内固定等。
1& 椎板切除减压:适于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及合并椎间盘突出者。椎弓可防止椎体向前滑移,并对脊柱起支持作用。但切除游离椎弓后,脊椎将进一步滑移。因此,切除椎弓时,应同时行融合术。
&&& 2& 峡部直接修复植骨内固定:在峡部缺损部位直接修整植骨,适于青壮年有症状的椎弓崩裂或Ⅰ°以内崩裂滑脱。其优点在于重新恢复了腰椎正常解剖,对其结构和功能破坏较小,但不适于腰椎已有明显退变的老年人。
&&& 3 腰椎融合术:脊柱融合的方法很多,可分为后路椎板间植骨、峡部不连的直接植骨、侧后方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及前或后路椎体间植骨等。
(1) 后路椎板植骨融合术& 后路椎板融合,假关节发生率高,目前较少采用。
(2)& 侧后方融合术& 要点为横突间植骨,有时尚需同时融合小关节。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其优越性在于:(1)可同时行减压手术;(2)植骨部位距腰椎屈伸活动轴较近,周围血运丰富,利于骨愈合;(3)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短。横突间融合术对脊柱滑脱特别有意义,在后侧广泛减压和椎间孔切除后,仍能用作稳定脊柱。但有报道该法的假关节发生率较高,植骨融合不稳定.
(3)& 椎体间融合术& 可经前路或后路完成。由于椎体和椎间盘承受了腰椎大部分载荷,椎体间融合将使腰椎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同时椎体间较大的接触面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植骨床。前路椎体间融合,又分为经腹及腹膜外两种入路。前路椎体间融合,常用于无神经根症状仅有脊柱不稳的L5崩裂或轻度滑脱及后路已行椎弓广泛切除,难以做后路融合者。前路椎体间融合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从而使神经根减压,尤其是对后路手术失败的病人。然而,前路手术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可造成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腹腔脏器损伤、肠梗阻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为后路椎板及椎间盘切除术后,在椎体间植骨来保持或加大椎间隙间距,且可同时行神经根探查及减压。因其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融合率高,目前认为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是最为合理的方法.
4& 对于重度滑脱者,有学者主张椎体间融合与侧后方横突尖植骨联合应用. 复位内固定脊椎滑脱是否需要复位,存有争议。Wiltse认为滑脱小于25%不需复位,小于50%大多也不需要复位。Dick认为滑脱小于50%,无神经症状作原位融合,后路融合时可加用内固定器以缩短康复时间及提高融合率。大于50%的滑脱应尽可能复位。Matthiass等主张滑脱超过30%,有进行性滑脱倾向,神经功能障碍者需复位融合。复位能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椎管的形态和容积,改善外观,有利于神经根减压和腰骶部生物力学功能恢复正常等。
5 近年来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使复位可能和固定有效。如RF、DRFS、CD、Steffee、Socon等器械复位固定。凡是具有向后提拉力的单节段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都可应用,原理相似。对滑离者则采用L5滑移椎体切除术,L4复位内固定于骶骨上融合(Gaines手术)。内固定器不仅使滑脱复位,而且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对维持脊柱稳定,防止再滑脱起到关键作用,并能保证和促进植骨的牢固融合,从而明显提高融合率。
6 钛钢螺纹融合器(Threaded fusion cage,TFC)&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易引起椎间隙塌陷、植骨块外突、假关节形成和植骨被吸收。TFC是针对这些缺陷设计而成的。TFC是一个70%表面多孔的金属圆管,并带有螺纹,可提供可靠的固定,将椎间隙塌陷减小到最低可能,管内植骨,以便于椎间融合。目前已经与内固定器联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但本法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宜慎用。
&& 7& leeds-Keio人工韧带&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使用能使腰椎滑脱获得完全复位,达到坚强固定,但其术后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Mochida首创使用leeds-Keio人工韧带外科手术治疗一组选择性的腰椎滑脱病人获得了相当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优良的临床效果,手术主要解决了椎间稳定性或增强腰椎后柱融合效果,认为椎弓根螺钉固定式相比更适合解决腰椎滑脱的问题。特别对于滑脱程度较轻者。
(三)& 手术疗效评价
评价腰椎滑脱术后疗效有多种方法,包括:下腰痛及下肢痛的临床评估,如LBOS;如果进行融合,可用影像学评价,如滑脱角,滑脱率融合率等;术前术后工作和娱乐功能的比较;以及病人对治疗结果的自我评价。此外,围手术期并发症也需考虑。
&&&& 1 腰椎滑脱的手术适应证& 腰椎滑脱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其中与峡部裂和退行性滑脱占现有的患者绝大多数,正确、合理、系统的保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症状缓解或稳定而无需手术治疗。本组中有121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保守治疗,但症状仍然明显或加重。探讨此原因:①患者对保守治疗的认识不足;②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完整的保守难以进行;③患者脊柱不稳定的因素长期存在,而且腰骶部承受载荷较大,这时的保守治疗难以保证症状的长期缓解。本组术前行造影、CT检查。椎管狭窄以及滑脱引起的脊髓压迫神经根、硬脊膜牵拉,尤其是长期不稳引起的关节突关节反应性增生肥厚,使神经根管随着脊柱滑移而变得更为狭窄,是患者主要症状难以缓解的症理基础。
&&&& 2 神经根减压对于提高手术疗效非常重要& 腰椎滑脱产生症状的根本原因是马尾和神经根受到压迫,故要解除症状关健是对受压的神经根和马尾进行充分的减压。传统的减压观念多注意椎板切除减压,早期Gill曾经在较轻度的腰椎滑脱患者中取得一定的疗效,而Suk认为治疗脊椎滑脱时,必须对受损的神经根减压方可减少复位时对神经根的牵拉伤;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滑脱椎体的理想复位,而单纯的椎板减压是不够的。滑脱患者受损的神经常为腰5和骶神经,后者主要是牵张于骶神经后上缘,复位是缓解牵拉力的理想措施,而腰5神经除滑脱牵拉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峡部纤维软骨增生肥厚,机械和化学性致炎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还伴有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者松驰椎板的异常活动的压迫,特别是滑脱程度较大者。邹德威认为此滑脱的病理变化是以上下小关节突为核心向椎管并向神经管发展的,事实上本组经小关节为中心的彻底减压术而获得较好的疗效。采取神经根彻底松弛术的主观满意均在90%以上。故认为减压应走出传统的观念,仅行单纯的椎板减压的误区而应以小关节突为中心,将滑移平面的椎管,尤其是神经根管彻底减压,特别在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
&& &3 对腰椎滑脱是否必须复位& 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仍然是争论的热点。Wiltse是原位融合术的倡导者,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原位融合疗效良好,复位并不需要,相反复位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更多的学者认为原位融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对复位持有较支持的观点。Kim研究表明,尽管原位融合坚强,但腰椎滑脱仍有进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手术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恢复脊柱序列的力线,将剪切应力恢复至正常水平,重建脊柱稳定性,特别应该考虑骶骨正常的倾斜角。因为腰椎滑脱畸形不单是平面畸形,不仅存在水平面上的上椎向前滑移,同时还存在矢状面上的局限性的后突畸形。Seitsalo等认为严重腰骶后突畸形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要超过平移本身,它会增加椎间盘和骶髂关节上的剪负荷,加重二者退变。原位融合显然不能满足脊柱正常生物力学的要求,并非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最好方式。术中我们发现腰椎滑脱后椎管发生“阶梯”样改变,硬脊膜呈“s”样变形,且滑脱越严重,这些病理变化越明显,当滑脱矫正后则可获得改善,疗效满意。这说明椎体滑脱是该病病理变化的原因。而且若残留畸形则将增加内固定器械或植骨张力,影响手术效果。故我们建议治疗腰椎滑脱应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争取最大限度的复位。解剖复位应视为治疗腰椎滑脱的常规目标。
&& &4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一些作者采用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开展对腰椎滑脱的整复治疗,疗效评价不一。本文回顾我院从1991年开始采用Harrington、Steffee、Socon、RF、DRFS内固定系统分别治疗不同时期的患者。从中可总结出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发现哈氏系统固定存在的缺点就是固定不可靠、复位作用不肯定,本组最终复位率仅为4.7%,对滑脱角也无明显的改变。且由于远端单点固定,撑开棒以此中心前旋,使复位进行性丢失。由于全腰椎撑开融合,前凸变小,矢状面平衡失代偿。并且易发生脱钩、断棒、松动等并发症。Steffee钢板固定,稳定性强,固定折断为滑椎和上下椎,通过椎弓根螺钉的提拉作用能整复滑脱椎体,但其纵向撑开率较差,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改变不大。不容易纠正矢状面上的旋转,手术中往往需要先用直钢板复位,然后取下钢板折弯后第二次固定才能纠正椎体前凸,需用6枚椎弓根钉,增加了手术困难,滑脱复位率也较低。本组最终复位率仅为55.2%。Socon是近几年来在国内椎柱外科手术中运用的一种新型的治疗腰椎滑脱内固定的系统。其特点为其除了本身的椎弓根螺钉连接椎体外,另有一套复位器。但纵向撑开作用仍不强,与Steffee一样存在着不能改善腰椎矢状面上的旋转。RF装置螺纹杆结构具有撑开的作用,角度钉使得复位时,骶骨在矢状面上首发生旋转,恢复骶骨正常的倾斜度,从而改善矢状面的后凸畸形,提拉钉对滑脱椎体后拉作用使其复位的效果好。本组最终复位率为87.3%.但矫正应力过度集中,使角度钉成角度易造成断钉。DRFS装置具有RF的三维空间的矫正力,钢板强度大,硬度高,加之螺钉粗,螺距宽,产生的把持力较大,复位效果好。本组最终复位率为92.9%.故在腰椎滑脱的治疗中,我们认为RF和DRFS系统的疗效较理想。
&&&&& 5植骨融合是稳定脊柱提高手术有效率必须的步骤& 所有的内植物植入都是暂时,只有植骨融合才是长期解决问题的途径。滑脱椎体的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任何的内植入对人体骨骼来说都为异物,骨骼与内植物之间存在不相容反应,且内植物有一定的疲劳度,特别是在应力的作用下,内植物会引起连接骨的退行性变化,使得内植物与骨连接处松动而脱出,即骨与内植物之间不匹配。因而只有坚强的植骨融合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异体骨植骨存在着排斥反应的风险,虽然随着生物技术以及加工工艺的发展,异体骨植骨的应用得以广泛开展,但异体排斥反应仍有不少报道。而自体植骨对于人体而言存在组织相容性,没有排斥的问题。故认为自体骨植骨融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Schlegel和Evans从生物力学观点分析,人体重力线通过椎体前方,肌肉拉力通向后方,80%通过椎间盘,椎体间融合最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Steffee指出成功的椎体间植骨是各种植骨方法效果中最好的。本组常规运用自体髂骨进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融合率高达92.4%。
&&&& 6& 远期疗效评估&& 文献报道腰骶部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很大,我们认为与融合指征,融合方法,随访时间及评估标准不完全相同有关。为使腰骶部手术疗效具有可比性,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应用Greenough 等推荐的作为疗效评价的客观标准,本组158例主观满意率是94.3%,客观满意率是81.6%。与Greenough等及Howe等报导的满意率相类似。分析其原因,首先是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及对手术的期望值不尽相同,同时术后的营养、功能康复方法和社会的压力等不完全一致,亦不能忽视。如能结合Dahiel标准对不同患者实行分类评估可弥补这一不足。其次LBOS虽然全面但仍有待修正,如运动、游泳及性生活对我国多数患者难以作出准确的评估。如果评估标准能结合其他评估方面并对某些项目加以改进和完善适应我国人民的身体情况,这能更准确评估腰骶部手术的疗效。
武汉协和医院 骨科 杨操 发表于
给杨操医生留言:
杨操 医生已经开通了网上咨询服务,并提供以下咨询方式(保证及时回复):
详细情况请。您也可以直接给杨操医生留言(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留言)。
给杨操医生的留言列表
&&&&匿名用户&& 00:00
杨教授,您好!我有严重的脊柱侧弯,我的侧弯和别人的不一样在1,2节处15岁哪年在贵院做过治疗,术后发现左腿比右腿热且左肋骨被右肋骨高当时有很医生讲过……现在我20岁了,病情比以前加重了许多有原来的1,2,3处到现在的4,5处的腰椎侧弯,导致身体负荷太重往左侧弯显一腿长一腿短,以前是变天就会腰痛现在是每天胯部哪里都会作痛且弯不下去腰不能蹲。想请教医生我这样的状况是否能够有所改善,我担心身体承受不了导致瘫痪!
&&&&邱日谦&& 00:00
杨医生,您好!我爸爸患有严重的腰椎骨质增生,腰部疼痛难忍,曾去武汉夏小中医院看过,地区人民医院,但都束手无策,最后本打算做手术,但检查的结果说血层高了,不能动手术,请问您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若到贵医院就诊治愈的几率大不大,还有就是您确切的上班时间?谢谢您了。
&&&&开柘心田&& 00:00
杨教授您好!我爱人4月15号因胸椎管占位接受了您的手术治疗,腿部可认伸缩自如了,但是那种麻木感还是未消。并且前三天左胸腔以下又和术前一样开始胀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123enjbkkk&& 00:00
提问:44岁,女,L4/L5、L5/S1椎间盘突出
所患疾病:
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上个月腰部做了一次CT检查,结果如下:腰椎弧度存在,诸椎缘见有骨质增生,L4/L5、L5/S1椎间节后缘见丘状软组织密度影突出,硬膜囊受压,L3/L4椎体周围见软组织密度影膨出,双侧侧影窝见狭。
左手手腕有突起部分,有点像长出来的小骨头,吃饭时端碗则很痛,不能用力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CT是在县医院做的,之后做了一定的疗养,状况有改善。手腕部分,骨科说找内科,内科说找骨科。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根据CT现在病情怎么样,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并想尽快去找杨大夫看病。
医生回复:&&&&&&&& 00:00
需要根据症状结合CT片子决定如何治疗,请详细告知症状,并上传CT片子。我每周四门诊,也可带CT片子到我门诊看。
&&&&nantg12nanli&& 00:00
提问:我爸爸 腰间盘突出 怎么治疗/?
所患疾病:
腰间盘突出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我爸爸
48岁呢!年轻的时候拉伤了腰!现在年龄大呢!腰就开始疼呢! 疼了有1年
~~ 开始的时候
在针推科按摩
现在 按摩也没办法呢!现在
驼了个背!每天疼
脚也一跛一跛!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磁共振结果: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2-S1 椎间盘在T2WI上信号减低 并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尤以L5/S1 椎间盘左后突出为重,终丝与尾末见明显异常!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当地医生说要做手术 可创伤性太大 还要输血! 我想让他做 微创手术+ 融合 !我妈妈在网上查到 GRT射频靶点热凝术 `` 没什么痛苦!请问是真的吗?
我最想知道 我爸爸 需要什么样的治疗! 谢谢!
医生回复:&&&&&&&& 00:00
如果是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建议做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和开放手术一样。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杨教授,您好!我有严重的脊柱侧弯,我的侧弯和别人的不一样在1,2节处15岁哪年在...
患者 邱日谦 给留言
杨医生,您好!我爸爸患有严重的腰椎骨质增生,腰部疼痛难忍,曾去武汉夏小中医院看过...
患者 开柘心田 给留言
杨教授您好!我爱人4月15号因胸椎管占位接受了您的手术治疗,腿部可认伸缩自如了,...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78}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