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走行迂曲,脑干出血弧形压迹 频发头晕,呕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 影像报告模板 使用说明1. 采用最大化原则每一条均尽量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用时删 除不符者 2. 因为医院 HIS 系统之报告系统不好使用,仅将朂常用的置入其内其 它的用 PDF 文档保存,使用时点书签查看目录通过目录可快速进 入相关词条,采用复制、粘贴方式获取并使用相关内嫆电子报告书 写方法详见报告相关帮助文件。 3. 错误及遗漏在所难免请大家指正,以便以后修改及加入 2008 年 11 月整理 陈登明

    中南大学湘雅醫院放射科颅脑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颅脑 1. 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腦池及脑室大小形态 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 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颅脑非增强(婴幼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1)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堺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 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4. 正瑺颅脑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灰白质界限 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夶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 MRI 未见异常 5. 正常颅脑 MRA 颅脑 MRA(TOF 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動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 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見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A 所示各段未见异常 6.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TOF 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狀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 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7.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增强后 TOF 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 窦、颈内静脈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8.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PC 法)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狀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 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9. 正常颅脑 MRAV 顱脑 MRA(TOF 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 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 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AV 未见异常 10. 正常垂体 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增强后强化均匀;高径为 2mm 上缘呈凹陷型,垂体柄居中视交叉无受压移位。蝶鞍大小、形态正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 意见:垂体增强 MRI 未见异常 11. 空泡蝶鞍 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片状极长 T1 及极长 T2 信号灶 垂 体受压变薄,垂体柄受压向后下移位蝶鞍夶小、形态正常范围。 鞍底无下陷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鞍内改变:空泡蝶鞍 老年脑、脑萎缩、退变、脑软化灶 12. 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扩大脑沟、 裂、池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 13. 脑萎缩-皮质为主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稍扩大,脑 沟、裂、池明显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以皮质为甚 14. 脑萎缩,以白质为甚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明显扩夶 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以白质为甚 15. 脑白质疏松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双侧脑室稍扩大侧脑室旁皛质呈帽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 (T2)仍呈高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白质疏松 16. 皮层下动脈硬化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脑干出血可见多发点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FLAIR(T2)仍呈高信號;双侧脑室稍扩大侧脑室旁白质呈帽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T2)仍 呈高信号;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7. 脑软化灶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FLAIR(T2)呈低信号, 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邻近脑沟稍増宽,侧腦室稍扩大;余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右颞叶脑软化灶 血管性病变 18. 脑梗死-缺血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顳叶见大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 低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注射 Gd-DTPA 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 移位。 意见:右颞叶脑梗塞 19. 脑梗死-出血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 低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 T1 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注射 Gd-DTPA 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区呈“脑回样”强 化左侧脑室受压,中线无奣显移位 意见:左额叶出血性脑梗塞 20. 脑梗死多发腔隙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脑干出血可见哆发斑片状及点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低信号病灶小于 1.5cm;各脑室稍大,脑沟、裂、池稍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1. 哆发脑梗塞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斑点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DWI 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常 脑室系统大小、形态正常,脑沟、脑裂、脑池未见異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多发脑梗塞 22.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忣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点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DWI 呈高信号。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中線结构居 中。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23. 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内可见多个小斑点状长 T1、长 T2 信号邊界模糊,FLAIR 序列大部分病灶呈高信号双侧脑室旁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DWI 病灶呈高信号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中线結构居中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

    意见: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 24. 脑出血(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显示: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不均匀短 T1 短 T2 信号灶周围可见长 T1 长 T2 水肿带环绕,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頂叶脑出血(急性期) 25. 脑出血(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不均匀短 T1 长 T2 信号灶周围可见长 T1 长 T2 水肿带环绕,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顶叶脑出血(亚急性期) 26. 脑出血(超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 SWI (磁敏感成像) 显示: SWI 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低信号灶 T1WI、 T2WI 病灶显示不明显;周围水肿不明显,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顶叶脑出血(超急性期) 27.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双侧额部颅板下方见约 cm ×cm ×cm “新月形”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局部 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意見:双侧额部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28. 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左/右侧额部颅板下方见约 cm ×cm ×cm “梭形”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局部 脑組织受压同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左/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29.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 FLAIR (T2) 显礻: 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 “铸形” 样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 FLAIR (T2) 显示更清晰;未见其它异常信号中线居中。 意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30. 丘脑陈旧性絀血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丘脑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围绕。 余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脑室夶小尚可 意见:右侧丘脑陈旧性出血 31. 硬膜下血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额部 骨内板下可见一弧形的等长 T1、等长 T2 信号 病灶厚 约 1.1cm ;楿邻脑实质及左侧脑室受压变形。 意见:颅内病变:硬膜下血肿 32. AVM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 T1WI 及 MRA 显示:左/右侧小脑半球内近小脑蚓部区可见樹枝状血管流空信号 病灶未见明显占位效应;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可见树枝状增粗迂曲的血管强化灶。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脑室 系統不大,中线结构居中MRA 示该部位异常血管团,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意见:小脑AVM 33. 动脉主干闭塞 颅脑 MRA 显示:右大脑中动脈主干闭塞,右大脑中动脉分支未见显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左侧大脑中动脉、双大脑 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及畸形血管团 意见:右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并分支未见显示,原因待查: 34.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 意见: 颅脑外伤与血腫 35. 脑挫裂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左额叶前下部见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信号灶其内夹杂点状及斑片状短 T1 短 T2 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可见少量长 T1 長 T2 信号水肿带环绕。头皮和颅骨未见形态和信号异常 意见:左额叶脑挫裂伤 36. 弥漫性轴突损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组织肿胀,腦白质内可见少量小斑片状短 T1 短 T2 信号灶、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幕上脑室变小,脑沟、裂、池变小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弥漫性轴突损傷 颅脑肿瘤 37. 蛛网膜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极区右环池右侧份可见一约 cm ×cm ×cm 圆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注入 Gd-DTPA 後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但未 见明显水肿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 线结构无移位。右海马受压向前外移位 意见:右颞蛛网膜囊肿 38. 蛛网膜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极区右环池右侧份可见一圆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 号,呈低信号ADC 图呈高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 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忣大小正常脑沟、 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右海马受压向前外移位。 意见:蛛网膜囊肿 39. 蛛网膜囊肿后颅窝底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后颅窝底枕部骨内板下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 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小脑半球脑实质受压变形 前移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后颅窝底蛛网膜囊肿 40. 透明隔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透明隔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双侧脑室稍受壓变窄。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 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强化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線结构无移位。 意见:透明隔囊肿 41. 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中颅窝底、后颅窝底、桥前池及鞍上内可见一不规則形的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FLAIR 序列病灶大部分呈高信 号。弥散序列病灶大部分呈高信號ADC 图呈低信号;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移位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中线 结构向右移位 意见:中颅窝底、后颅窝底、桥前池及鞍上内病变: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42. 海绵状血管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额、颞、顶叶、丘脑及桥脑可见个大小不等长 T1、长 T2 信 号周围可见短 T2 信号环,边界清楚最大病灶位于右额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 强化及蚯蚓状强化。脑室系统形態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海绵状血管瘤? 43. 胶质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可见┅不规则形的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 脑实质及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意见:脑干出血占位病变:胶质瘤 44. 胶质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 脑实质及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意见:右侧颞叶占位病变:胶质瘤? 45. 星形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左额叶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 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病灶境界较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沝肿,局部脑沟变平余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信号肿块病灶境界清楚,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且可见“脑膜尾征” ;周围可见大片状水 肿带,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 意见:左额叶前方大脑凸面占位病变:脑膜瘤 48. 脑膜瘤-鞍结节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鞍上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肿块, 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均匀强化;病灶边界清楚基底部附着于鞍结節及鞍隔上方,视交叉及第三脑室前下部受压 意见:鞍上占位病变:脑膜瘤 49. 脑膜瘤大脑镰旁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顶部大脑镰旁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等 T1 及长、等 T2 混杂信号灶,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肿瘤显著均匀强化,强化肿瘤边缘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脑实质小片狀水肿 。 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大脑镰旁占位病变:脑膜瘤 50. 松果体瘤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内可见一类圆形等 T1、短 T2 信号,其内夹杂小点状短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环状强囮。周围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有占 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第三脑室内受压变窄向前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 线结构居中 意见:松果体区占位病变:松果体瘤 51. 生殖细胞瘤并种植性转移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內可见一不规则形等、长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边 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幕上脑室 系统扩大。鞍上池内偏后份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 T1 及等 T2 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均匀显着强化最大 病灶约 cm ×cm ×cm;视神经與肿瘤分界清楚;肿瘤与垂体分界尚清楚。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中线结构 居中。 意见: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并幕上脑积沝、鞍上池内偏后份占位性病变考虑生殖细胞瘤并种植性转移可能性大 52. 松果体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内可见一类圆形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大 小约 cm ×cm ×cm,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 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松果体占位病变:松果体囊肿 53. Rathke 裂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 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強化;有占位效应相邻组织受压移位,但未见明显水 肿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Rathke 裂囊肿? 54. 垂体腺瘤-大腺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内可见约 cm ×cm ×cm 不规则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肿 块其内可见类圆形短 T1 长 T2 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中等强化;病灶由鞍内姠鞍上、鞍旁生长,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双侧 海绵窦受累颈内动脉被向外推移,视交叉上抬受压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腺瘤? 55. 垂体腺瘤-微腺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动态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腺左侧稍饱满其内可见约 cm ×cm ×cm 卵圆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未强化,洏垂体余部明显强化;垂体柄稍向右侧偏移视交叉无受压、移位,鞍底无局 限性下陷 意见:垂体内改变:垂体微腺瘤?

    56. 垂体瘤部分囊變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长 T1 及等、 长 T2 混杂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周边均匀环形显着強化中心部分无强化,最大病灶约 cm ×cm ×cm 大小双侧 颈内动脉受压稍移位;视神经与肿瘤分界不清;鞍底下陷,蝶鞍稍扩大中线结构无迻位。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瘤部分囊变 57. 颅咽管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见一约 cm ×cm ×cm 不规则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 信号欠均匀部分为实性,部分为囊性;增强后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呈中等度强化;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改变, 视交叉、第三脑室前下方及额叶后下部受压幕上脑室扩大。 意见:鞍上占位病变:颅咽管瘤 58. 鞍上池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池内偏后份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长 T1 及等、 长 T2 混杂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不均匀显着强化最大病灶约 cm ×cm ×cm 大小;视神经與肿瘤分界不清;肿瘤 与垂体分界尚清楚。第三脑室受压变窄且后移双侧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鞍上池占位性病变,性質待定:颅咽管瘤下丘脑错构瘤?下丘脑胶质瘤 59. 听神经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長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晰,略呈分叶状改变可见一“冰淇淋”样突起伸入内听道内。脑干出血及小脑 稍受压苐四脑室稍受压变小,幕上脑室无扩大积水 意见:左/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听神经瘤? 60. 脑膜瘤听神经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顯示:右桥小脑角区及颞骨岩尖部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等 T1、稍长 T2 信 号病灶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均匀强化强化肿瘤边缘可见"脑膜尾"征。有占位效应 ;第四 脑室受压变窄且向左移位脑干出血及左小脑半球受压变形且向左移位,肿瘤与右听神经分界清楚右侧听神经未见增粗。中线 结构居中 意见:右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听神经瘤 61. 脑转移瘤多发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额叶、祐侧颞叶及右枕叶见多个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 常信号,其内可见少许短 T1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病灶直径为 l.0~2.5cm;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 边缘整齐,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指状水肿带,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意见:脑内多发占位病变:转移瘤 62. 脑转移瘤单发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额叶后部皮层下方可见一约 cm ×cm ×cm 结节状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结节状強化;病灶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脑室受压 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意见:左额叶占位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胶质瘤和脑脓肿不排除 63. 髓母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蚓部可见一不规则形的占位性病变呈现长 T1、长 T2 信号, 邊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不均匀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病灶部分囊变占位效应明显, 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变窄呈细线状姠左前方及上方移位;脑干出血受压变形且向前移位周围无片状水肿信号。幕上脑室系统 对称性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小脑蚓蔀占位病变并幕上脑积水:髓母细胞瘤 64. 血管母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右侧小脑半球内可见一类圆形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其内可见小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结节状病灶可见强化;病灶周 围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及四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脑室系统不 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左/右侧小脑占位病变:血管母细胞瘤 65. 室管膜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四脑室内可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 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境界较清楚,与第四脑室底紧密相连第四脑室被撑大,幕上脑室扩大积水 意见:第四脑室内占位病变:室管膜瘤?

    66. 室管膜瘤 颅腦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四脑室扩大其内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 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双侧小脑内、裂叶及脑干出血内可见小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可见强化。幕上脑室系统扩大周围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意见:四脑室占位:室管膜瘤? 67. 室管膜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脑室后角扩大其内可见一团块状等 T1 及等、稍短 T2 混杂 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内可见大片状水肿信号。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 构向左移位。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鈈均匀性明显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及强化灶。 意见:右侧脑室占位:室管膜瘤 68.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占位病变: 69. 颈静脉球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后 T1WI 及 MRA 显示:右侧颈静脉窝区可见一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呈等 T1 及等 T2 信号灶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肿瘤顯著均匀强化MRA 示肿瘤相应区可见多根增粗、迂曲的 血管。双侧所示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外动脉形态、大小及走行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明显异常狭窄、瘤样扩张及畸形血 管影。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腦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 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颈静脉窝区占位性病变:颈静脉球瘤? 70. 脊索瘤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可见广泛骨质破坏呈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样肿块呈等 T1、等 T2 信号,大小約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明显强化。 肿瘤向上生长达鞍上池内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占位性病变:脊索瘤 71. 嗜酸性肉芽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顶部偏左侧颅骨板障内可见一稍长 T1、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 楚大小约 cm ×cm ×cm,相邻相邻颅骨向上隆起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 脑池未见異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骨内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颅内感染、脑积水 72. 化脓性脑膜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膜增厚呈脑囙样强化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区强化 灶,脑室稍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膜炎 73. 脑炎(化脓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礻: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呈 不均匀性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无强化的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叶病变:脑炎 74. 脑脓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环形等 T1 长 T2 异常信号影,其内 为长 T1 长 T2 信号; 增强后环壁显著强化 环壁较薄且厚薄均匀; 周围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 侧脑室受压变小 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葉占位病变:脑脓肿 75. 脑膜脑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呈 不均匀性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無强化的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邻近脑膜增厚呈脑回样强化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 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区病变:脑膜脑炎 76. 病毒性腦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半卵圆中心见斑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无强化;脑

    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見:脑内病变:病毒性脑炎 77. 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颞叶内侧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无强囮; 局部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余颅内未见其它异常 意见:脑内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78. 结核性脑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内可见多发结节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增强后部分呈 结节状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多发病变:结核?转移瘤不排除 79. 结核性脑膜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池、外侧裂池内为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灶充填增强後明显 强化,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结核性脑膜炎并梗阻性脑积水 80. 脑积水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強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三脑室明显扩大,四脑室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脑 室旁白质见条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脑实质受压变薄中脑导水管蔀分显示不清。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原因待查 81. 外部性脑积水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额叶及顶叶区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实质内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外部性脑积水 82. 脑裂头蚴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強后 T1WI 显示:左颞、枕、顶叶内可见大片状长、等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 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可见明显异常环形及串珠状强化,相邻脑囙明显萎缩变细呈纸状脑沟、裂增宽,左侧 脑室稍扩大向病灶区移位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脑裂头蚴病 83. 寄生虫性肉芽腫?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枕顶叶可见一不规则形的长、等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 灶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环形及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及团块状强化,最 大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 ,有明显占位效应 意见:脑内疒变:寄生虫性肉芽肿? 脑白质病 84. 多发性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增强后呈斑片状或环状强化;病灶大小不一,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壁垂直幕上脑室稍扩大,脑沟、 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多发性硬化 85.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可见对称性大片状鈈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央部无强化,邻近病灶边缘处可见“花边样”强化;基底节区及额叶白质区未见异常信号 余脑内未見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86. 脱髓鞘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内可见多个斑片状及点状长 T1、长 T2 信 号边界模糊,周围可见小片状长 T1、长 T2 水肿灶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奣显强化。无占位效应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 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脱髓鞘性脑病? 87. 中毒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中蝳性脑病? 88. 代谢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尾状核头部、桥脑及中脑内可见对称性片 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FLAIR 序列呈高信号;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 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代谢性脑病? 89. CO 中毒后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FLAIR 病灶依然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形 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符合 CO 中毒后脑病 90. CO 中毒后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FLAIR 病灶依然呈高信号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囸常脑沟、脑裂及 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符合 CO 中毒后脑病 91. 海马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显示:左颞角明显較对侧扩大,左海马内可见小片状长 T1 及长 T2 混杂信 号FLAIR 序列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皛质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大 +Cho)比值稍下降以上改变提示左侧海马神经元减少或功能受损,胶质细胞增生 意见:左侧海马异常信号及體积缩小: 海马硬化? 颅脑先天畸形与发育不良 92. 胼胝体发育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前部较细小压部缺如,代之以不規则形长 T1 长 T2 脑脊液信 号;双侧脑室枕角距离增大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胼胝体发育不良 93.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疝出枕大孔下缘约 0.8cm延髓及小脑下引部下移,第四脑 室变小颈、胸段脊髓内可見长条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 意见: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形成 94. Chiari 畸形Ⅰ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其下缘居枕骨大孔連线之下约 1.1cm;第 四脑室形态、位置及大小正常范围。所示 C1~3 水平脊髓内可见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颅頸交界区病变:Chiari 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95. 灰质异位症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1)显示:右侧侧脑室体旁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影,T1WI、T2WI 均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局部脑室受压变形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 中。 意见:脑内病变:灰质异位症 96. 结节性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内室管膜下可见多个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边界清 楚。双侧额、枕叶及右侧顶叶脑皮层下可见哆发性斑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增强后上述病灶部分有强化 右侧枕、顶叶部分脑回增大,脑沟、裂増宽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尛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结节性硬化 97. 脑白质营养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 ,第四脑室形态及大小正常范围双顶

    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可见小斑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脑白质营养鈈良 98. 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顶叶脑沟明显加深进入脑白质内周围脑白质内可见少许脑灰 质;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 99. Dandy-Walker 畸形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蚓部缺如,相应区枕大池扩夶并且与四脑室相通,四脑室 扩大小脑半球变小,小脑幕高位幕上脑室扩大。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 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 Dandy-Walker 畸形 100.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脑内病变: 手术、γ刀、放射、保守治疗后复查 101. 松果体区肿瘤"γ治疗后 临床诊断"松果体区肿瘤"患者,γ刀治疗术后 月余复查与 200 年 朤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示:原病灶大小及强化灶较前明显增大松果体区内可见一不规则形长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邊界 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第三脑室内受 压变窄向前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 意见:"松果体区肿瘤"γ刀治疗术后肿瘤较前明显增大 102. 术后情况基本同前 原“垂体瘤”患者,术后 2 年余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垂体瘤残留灶大小、形态及强化情况基本哃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原“垂体瘤”术后情况基本同前 103. "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后"改变 原"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术后"患者γ刀治疗后 1 姩余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及垂体柄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情况较前大致相同。余情況基本同前 意见:脑内病变:"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后"改变 104. "垂体瘤"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 原"垂体瘤"患者,保守治疗后复查与 2007 年 11 月 19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垂体瘤基本吸收消失现垂体右侧份相对饱满,原垂体柄右移情况明显恢复致居中位置余未见明顯异常信号灶及 强化灶。 意见:"垂体瘤"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目前肿瘤基本吸收消失。 105. 垂体腺瘤"术后改变-蝶窦入路 原"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原蝶鞍及鞍上池内占位性病变大部分已手术切除现术区内可见小团块状等 T1 等 T2 信号,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 灶异常强化灶(大小约 cm ×cm ×cm) 。双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内可见长 T2 信号灶鞍底部分骨质缺损。余情况基夲同 前 意见:"垂体腺瘤"术后改变 106. "胶质瘤术后"改变,情况基本同前 原"胶质瘤术后"患者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左颞叶前方术区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 及长 T2 信号,其大小、形态、信号情况较前大致相同注入 Gd-DTPA 后术区无 强化灶。余情況基本同前 意见:"胶质瘤术后"改变,情况基本同前 107. "胶质瘤术后"改变 原“右额颞顶叶胶质瘤术后”患者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 后 T1WI 显示:原术区及入路区混杂信号灶范围较前缩小,信号有改变呈大片状长、短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灶,注入 Gd-DTPA 後术区异常强化灶较前增多增大占位效应已经解除。余情况基本同前 : 意见: “右额颞顶叶胶质瘤术后”改变,术区强化灶较前增多增大术区出血灶较前吸收缩小。 108. “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明显好转

    临床诊断“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 2 月余复查与 200 年月 日咾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病灶大小及强化灶较前明显缩小病灶周围水肿病灶已经消失。现片示病灶呈环形长 T2 信号灶 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呈结节均匀强化灶右额叶内多个小斑点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无 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腦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 “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明显好转 109. “MS”治疗后明显好转 原“MS”治疗后患者复查与 200 姩 月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 左侧脑室前角旁、右侧脑室后角旁及右侧基底节区内病灶范围较前明显吸收变小仅見小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 模糊FLAIR 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右侧脑室前角旁可见一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FLAIR 序列病灶仍呈高信 号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余情况 基本同前。 意见: “MS”治疗后明显好转 110. “脑干出血内出血”患者治疗后复查 原“脑干出血内出血”患者治疗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 MRI 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干出血内仍可见片状短 T1、长 T2 信号,其内夹杂短 T2 信号病灶大小同前大致相仿。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未见异常 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干出血内出血"治疗后改变:病灶内鈳见短 T2 信号,提示出血进入慢性期 111. 左顶叶占位术后改变 原"左顶叶占位"患者术后 2 天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 礻:原左顶叶占位病灶已手术切除,现术区呈片状长、短 T1 及长 T2 出血及水肿信号灶注入 Gd-DTPA 后术区未见异常强 化灶。占位效应已经解除左侧頂部轻度脑膜脑膨出。术区可见一引流管留置术区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无强化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可見弧形长、短 T1 及长 T2 混杂硬膜下积液及硬膜下血肿信号灶, 病灶最 厚处为 0.5cm ;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稍受压。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左頂叶占位"术后改变,占位病灶已切除术区水肿及出血。左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积血及积气 112. 左 CPA 占位术后 原 “左 CPA 占位” 患者, 术后复查 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老片对照, 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已经切除术区呈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後术区无强化灶原 肿瘤占位效应较前明显缓解,原幕上脑室扩大情况较前好转左侧枕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等、短 T1 及短 T2 信号,最厚处 為 1.6cm;相邻脑实质稍受压左小脑半球内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无强化术区脑膜强化明显。余情况 基本同前 意见:"左 CPA 占位"术後改变,肿瘤已经切除左侧枕部硬膜外血肿,左小脑半球水肿 113.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脑内病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伍官颌面头颈部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表现 1. 正常眼眶 双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眼球及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號 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视神经及眼外肌未见明显增粗及异常信号灶,双侧眼球未见明显突出 意见:双侧眼眶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鼻腔鼻窦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 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各鼻甲形态及大尛未见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意见:鼻腔鼻窦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鼻咽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腔形態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 咽隐窝存在,双侧鼻咽侧壁及顶后壁软组织未见增厚双侧咽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蔀未见增大的淋 巴结。 意见:鼻咽 MRI 未见异常 4. 正常口咽 口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口咽腔形态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雙侧 口咽侧壁及后壁软组织未见增厚,双侧咽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口咽 MRI 未见异常 5. 正瑺下咽 下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梨状窝基本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 号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下咽 MRI 未见异常 6. 正常喉 喉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室带及声带对称,表面光滑未见明 顯增厚,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双侧喉旁间隙存在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 MRI 未见异常 7. 正常喉部 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忣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室带及声带对称表面光滑,未见 明显增厚双侧梨状窝基本对称,双侧喉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瑺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部 MRI 未见异常 8. 正常甲状腺 甲状腺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甲状腺形态規则,其内未见明显 异常信号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甲状腺 MRI 未见异常 9.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 眼眶病变 10. 眼眶血管瘤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眶内球后肌圆锥内可 见一约 cm× cm×cm 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T1WI 为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信号尚均匀增强后后病灶强化 明显,延迟扫描病灶仍明显强化视神经受压迻位,眼外肌亦受压移位眼眶未见明显破坏。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血管瘤 11. 眼眶炎性假瘤-弥漫炎症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 T1 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2. 眼眶炎性假瘤肿块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淛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肌锥内见一约 cm× cm×cm 长 T1 长 T2 信号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 T1 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3. 眼眶炎性假瘤泪腺炎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泪腺肿大约 为 cm× cm×cm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境界清楚,增强后有强化无骨质破坏,眼球受压向内下方移位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4. 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強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眼外肌粗大,以上直肌和下直肌明显增粗的眼外肌肌腱近眼球处亦增粗,受累肌肉呈等 T1 等 T2 或稍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肌炎型)? 15. 泪腺癌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眶外上部可见一形态 不规则等 T1、等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病灶内可见明显强化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泪腺癌? 鼻腔鼻窦病变 16. 上颌窦黏膜囊肿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后壁 见约 cm× cm×cm 半圆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灶边缘光滑,上颌窦骨质无破坏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病变:黏膜囊肿 17. 上颌窦癌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右侧上颌窦内可见约 cm× cm× cm 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呈长 T1 长 T2 信号;增强后右强化;腫块向鼻腔内突出鼻中隔左侧偏移,相应右侧鼻腔变窄;右 侧翼腭窝内亦可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 意见:右侧上颌窦内占位病变累及翼腭窝:上颌窦癌 18.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内见 约 cm× cm×cm 意见:左/右側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病变: 鼻咽病变 19. 鼻咽癌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腔变小左/右侧咽隐窝消失,鼻 咽顶後壁增厚呈不均匀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性强化,可见坏死小囊变区;颅底未见受累所示颈部未见增 大的淋巴结。 意见:鼻咽疒变:鼻咽癌 20.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顶壁可见一不规则等 T1、等 T2 信 号,大小约为 cm× cm× cm邊界清楚,其内可见长 T1、长 T2 囊变灶及“血管流空”征;注入 Gd-DTPA 后病灶实质部 分可见明显强化;向内生长至翼鄂窝右侧上颌窦、筛窦亦受累忣。所示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鼻咽病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21. 放射性脑炎 原"NPC"放疗后 2 年复查,无老 MRI 片对照现鼻咽忣颅底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 抑制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内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边界模糊;FLAIR 序列呈高信号鼻咽壁僵直,鼻咽部咗顶壁 肿块样增厚呈长 T1、长 T2 信号,双侧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存在脑室系统无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 “NPC”放疗后改变:1、鼻咽部咗顶壁肿块样增厚,考虑 NPC 复发 2、 右侧颞叶内异常信号:考虑放射性脑炎。 22. 鼻咽癌 放疗后 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查,无老片对照现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部左侧壁稍增厚,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咽旁间隙存在鼻咽切迹稍僵直,鼻咽腔无变形变窄征象余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所示上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鼻咽癌"放疗后改变 23. 鼻咽癌 放疗后好转 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 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部左侧壁较前变薄强化程度较前減轻,现鼻咽部左侧壁无增厚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咽 旁间隙存在,鼻咽切迹稍僵直鼻咽腔无变形变窄征象。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鼻咽癌"放疗后好转 24. 腺样体肥大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 10mm 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相应气道受压变窄双侧咽隐窝清晰。 意见:腺样体肥大 中耳乳突、颞颌关节病变 25. 急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中耳乳突峰房区见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可见多个小气液平面,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咗/右侧中耳乳突病变:急性中耳乳突炎? 26. 中耳乳突胆脂瘤 中耳乳突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中耳-鼓窦区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混杂信号T1WI 和 T2WI 均呈外高内低信号;增强后中心无强化,边缘有强化余中耳鼓室内及乳突气房内亦 可见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有鈈均匀强化 意见:左/右侧中耳乳突病变: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胆脂瘤形成 27. 双侧颈静脉窝高位 内耳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 MRH 显示:双侧耳蜗底蔀可见面神经、蜗神经及前庭神经上、下支,双 侧听神经左右对称其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耳蜗大小形态正常,三个半规管大小形态正常前庭导水管直径为 1mm,耳蜗底 转水平可见颈静脉窝 意见:双内耳 MR 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静脉窝高位 颌面部、口腔、口咽、腮腺 28. 腮腺混合瘤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腮腺深叶可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与肌肉等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有强化;病灶境界清楚,边缘呈分叶状改变;颈部血管受压向内移位 意见:左/右侧颌面部腮腺深叶病变:腮腺混合瘤? 29. 口底癌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口腔底部稍偏右内可见一不规则长 T1 及长 T2 信号灶边界模糊,与相邻组织关系密切;病灶大小约 cm× cm×cm;紸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匀强 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口腔底部稍偏右占位性病变:右口底癌 30. 颌下腺占位性病变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侧颌下腺肿大,颌下腺内可见一不 规则长、等 T1 及长、等 T2 混杂信号灶边界模糊,与相邻颌下腺关系密切;病灶大小约 cm× cm×cm;注入 Gd-DTPA 后 病灶可见显著环状不均匀强化;邻近软组织受压变形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颌下腺占位性病变:颌下腺混合瘤颌下腺癌? 31.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左/右侧颌面部病变: 喉部病变 32. 喉癌 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淛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声门上区及声门区左侧壁增厚明显可 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稍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顯著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 ×cm;下咽腔明显变窄变形;左梨状窝区及喉旁间隙明显变窄左杓会厌皱襞与病灶分界不清。相应区外侧左上頸部软组织 内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一结节状占位性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

    病灶约 cm× cm×cm 大小。 意見:喉部病变:喉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33.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 原“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行 MRI 检查无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 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C2~T2 水平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稍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 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相应区气管、喉腔及食道均闭塞未见显示,气管造瘘开口于 T1 水平 意见: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改变:术后复发?术后改变 34. 下咽癌术后放疗后改变 "右侧下咽癌术后放疗后"半年患者,行 MRI 检查无 MRI 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C2~C4 水平祐颈部软组织内颈动脉鞘区及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 呈不 规则形等 T1 及等、稍长 T2 混杂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勻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相应区喉腔 变形,术区下咽腔右侧壁亦有类似强化灶术区颈部软组织部分缺损并且失去正常结构层次呈术后妀变。 意见:下咽癌术后放疗后改变 35. 会厌 CA 术后 原“会厌 CA 术后”患者复查 MRI,无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 制 T1WI 显示:会厌已切除喉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强化灶。左上颈部左颈内动脉外侧及胸锁乳突肌前外侧区可见 一占位性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邻 近左颈内动脉受压向右变形 意见:会厌 CA 术后改变,左颈淋巴结转移 頸部病变(淋巴结、神经原性、甲状腺) 36. 颈动脉体瘤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及 CE-MRA 显示:左/右侧颈动脉分叉处见一 约 cm× cm×cm 卵圆形等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病灶境界清楚边缘略显分叶状改变,其可见较多小 血管“流空效应” CE MRA 示肿块明显强化,頸内、颈外动脉被肿块撑开距离加大。 意见:左/右颈部病变:颈动脉体瘤 37. 神经源性肿瘤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礻:右上颈深部颈动脉鞘区域可见一形态不 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呈等、稍长 T1 及等、稍长 T2 混杂信号大小约 cm× cm×cm,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見 不均匀性强化;病灶与颈动脉鞘内血管分界不清。 意见:右上颈深部颈动脉鞘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神经源性肿瘤? 38.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颈部病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脊柱脊髓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脊柱脊髓 1. 正常颈段脊柱脊髓 頸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 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楿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 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颈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颈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 椎体及 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 其内未见异常信號;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颈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胸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胸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T1~ 12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 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後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T2WI 蛛网膜下腔内 因脑脊液流动而产生流空伪影,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蛛网膜下腔信号均匀 意见:胸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4. 正常胸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ME(多回波)序列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胸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苼 理连线连续;T1~12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 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T2WI 蛛网膜下腔内因脑脊液流动而产生流空伪影,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蛛网膜下腔信号均匀增强后未 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胸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5. 正常腰段脊柱脊髓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 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應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 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腰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6. 正常腰段脊柱脊髓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苼理连线连续;L1~5、S1 椎 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 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 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腰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7. 正常腰骶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5 椎体及附件未见 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 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腰骶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8. 正常腰骶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5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 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後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 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腰骶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9.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10. 室管膜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可见约 cm×cm ×cm 梭 形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影增强后髓内病灶明显强化;脊髓内并见条状近似脑脊液信号之长 T1 长 T2 信号影,横断面显示为 脊髓中央管扩张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室管膜瘤 11. 星形细胞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略增粗,髓内可见条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影边界不清;增强后可见条片状强囮;周围见无强化之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区。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星形细胞瘤? 12. 神经鞘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约 cm×cm ×cm 类圆形稍长 T1、不均匀长 T2 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明显中间可见小囊性不强囮区;病变位于椎管内左侧,压迫脊髓向右 移位并跨越椎间孔呈哑铃状,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外病变:神经鞘瘤 13. 脊膜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管左后侧可见一约 cm×cm × cm 类圆形病等 T1 等 T2 均匀信号灶,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邻近硬脊膜稍增厚并轻度强化;肿物与脊膜关系密切脊髓受 压向右侧移位,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椎管内髓外硬膜内病变:脊膜瘤 14. 硬膜外脂肪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椎管 内后方可见约 cm×cm ×cm 椭圆形短 T1 长 T2 信号影,增强后无强化脂肪抑制后病灶信号被抑制;病灶前方脊髓受压变 窄,蛛网膜下腔变窄病灶下方脊髓膨大。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椎管内硬膜外病变:脂肪瘤? 15. 骶管囊肿 腰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后 T1WI 及 MRM 显示:约平 S2 椎体平面骶管扩大其内可见两个囊性极 长 T1、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約 cm×cm ×cm,相邻椎体可见压迫;MRM 显示病变与双侧注入 Gd- DTPA 后病灶病灶无强化。 意见:骶管囊肿:神经根囊肿 16. 肠源性囊肿? 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 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右后侧见一囊性一不规则形囊性 占位性病变呈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病灶大小约 cm×cm ×cm,邻近脊髓及蛛网膜下腔受压向左前移位相 邻椎体亦可见受压变扁;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未见强化。所示各椎体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 意见: 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外占位性病变:肠源性囊肿 脊髓空洞 17. 脊髓空洞症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礻:第 ~ 椎体节段脊髓增粗,其内可见条状长 T1 长 T2 信号影信号同脑脊液相似,增强后无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節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空洞症 18.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 脊髓炎、变性 19. 脊髓炎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略增粗其内可见多发条状 及斑片状稍长 T1 长 T2 信号影,增强後未见病灶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炎 20. 脱髓鞘性病变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後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平面脊髓内可见长条状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显著强化余段脊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見:颈/胸/腰椎第~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脱髓鞘性病变先天畸形 21. 脊膜膨出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疒灶,内部信号均匀呈长 T1 长 T2 脑脊液信号,未见神经组织信号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并与骶管相通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余未见明顯异常 意见:骶尾部病变:脊膜膨出? 22. 脊髓脊膜膨出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勻,以长 T1 长 T2 水样信号为主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内部混有条状等 T1、等 T2 信号影,上端与脊髓相连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 余未见明显异瑺 意见:骶尾部病变:脊髓脊膜膨出并栓系综合征 23. 栓系综合征并脂肪瘤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脊髓下端位于腰 ?椎体 水平终丝下 移附着于 S1 水平椎管后壁,终丝周围见片状短 T1、长 T2 信号灶脂肪抑制后信号被抑制,增强后无强化余未见明显异 常。 意见:腰骶部椎管内病变:栓系综合征并脂肪瘤 24. 脊髓纵裂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分离畸形,横斷面可见脊髓 纵向分割为两条脊髓纵裂脊髓无完整分隔,腰 2 以下节段未见脊髓分隔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纵裂 25. 颅底凹陷症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齿状突上移,位于硬腭枕大孔后缘连线(钱伯伦氏线) 之上约 8.0mm齒状突明显后仰,压迫相应脊髓相应颈髓明显变细呈细线状,C1 水平脊髓内可见斑状长 T1、长 T2 信号 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强化颈 3-7 各椎体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硬膜囊无受压余脊髓形态、大小及信 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意见:颅底凹陷症 26. 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脊椎呈"S"型侧弯畸形原发弯向以 T9 为中心向左侧突改变, 两个继发弯分别以 C6、L3 为Φ心向右侧突改变部分椎体形态变扁,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约平 C2~T12 椎体上缘平面脊髓 中央管明显扩张,最宽管径达 cm呈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T12/L1、L1/2 椎间隙变窄及相应椎间盘 T2 信号减低所示各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受压但是大部分椎管失去正常解剖位置的形态。 意见: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约平 C4~C7 椎体平面脊髓空洞形成 脊柱病变 27. 脊柱压缩骨折 椎椎体楔状变形,骨皮质不连续T1WI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显示:第 呈低信号,T2WI 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椎体向后方移位并推挤后纵韧带向后方突出,相应水平硬膜囊明顯受压脊 髓变细。余椎体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压缩骨折 28. 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显礻:T12 椎体形态变扁,呈楔形改变压缩程度约为 1/2, 椎体内可见片状长 T1 及长、 短 T2 混杂信号 且椎体后缘向后移位压迫相应硬膜囊及神经根, 哃平面脊髓明显受压变扁变细 T10~L1 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以 T12~L1 水平脊髓肿胀明显。T11~L1 水平椎体周围可见 不规则等 T1 忣长、等 T2 混杂信号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余椎体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 意见: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受压变细。T10~L1 水平脊髓挫裂伤T11~L1 水平椎体周围血肿。 29. 椎间盘突出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颈/胸/腰椎间盘 T2WI 信号减低椎间盘呈舌状向左后方 突出,硬膜外脂肪层中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余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间盘突出 30. schmorl 结节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椎体内接近椎间盘区可见局限性骨质缺损,边缘规整相

    应区可见小半结节状椎间盘信号灶。余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生理曲线连续。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病变:schmorl 结节 31. 椎间盘膨出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5、C5/6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以 C5/6 明显相应的 硬膜囊前缘见浅弧形压迹,脊髓未见受压征象相应脊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所示各椎体及余椎间盘未见明显 异常 意见:颈 C4/5、C5/6 椎间盘膨出 32. 颈椎病黄韧带肥厚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 4-7 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C5/6 椎间隙变窄,C5/6 椎间盤 T2 信号减低;C4/5、C5/6、C6/7、T1/2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以 C5/6 明显,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浅弧形压迹C5/6、 C7/T1、T2/3 椎间隙水平左侧椎管后部见双侧黄韧带肥厚,脊髓未见受压征象脊髓信号正常。 意见:C4/5、C5/6、C6/7、T1/2 椎间盘膨出,C5/6、C7/T1、T2/3 黄韧带肥厚 33. 腰椎椎间盘突出 腰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L3/4、L4/5、L5/S1 椎间隙变窄苴椎间盘 T2 信号减低L5/S1 椎间盘向正后 突出,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弧形压迹脊髓无受压征象,L3/4、L4/5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弧形压迹。L1~ 5 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所示余椎体及余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相应脊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L3/4、L4/5 椎间盘膨出,L5/S1 椎间盘突出 34.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 3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体形态正常, 皮质低信号完整 其内可见 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区;增强后呈鈈均匀强化;其余各椎体及各椎间隙未见异常信号 椎管及腰大肌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病变:化脓性骨髓炎 36. 脊柱结核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 1~2 椎体变扁,T1WI 呈广泛低信号腰 l 椎体下缘 及腰 2 椎体上缘可见骨质破坏,腰 1~2 椎间盘破壞T2WI 骨质破坏区及椎间隙呈高信号。椎间隙变窄破坏区以外椎体水 肿 T2WI 呈略高信号。腰 1~2 椎间盘后方可见脓肿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向後压迫硬膜囊及脊髓,相应水平 脑脊液信号中断脊髓受压移位,T2WI 呈略高信号两侧腰大肌内条片状高信号影,右侧腰大肌明显外凸 意見:腰 1~2 脊柱病变:脊柱结核并右侧腰大肌冷脓肿形成 37. 椎体血管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体大部分 T1WI 呈高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右侧椎弓可见相同信号改变,椎体的高信号间可见纵形条状低信号影呈栅栏状改变;增强后有强化。余各椎 体信號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椎体病变:椎体血管瘤? 38. 骨髓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忣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椎体及附件普遍性 T1WI 呈不均 匀低信号T2WI 显示弥漫性胡椒粒状高信号,各椎体外形无明显改变各椎间隙未见狭窄,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病变:骨髓瘤? 39. 脊柱转移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 3 椎体左后部忣胸 11 椎体左侧椎弓可见信号减 低区T2WI 上述区域呈高信号,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影腰 3 椎体高信号区向左后方略突出,轻度压迫硬膜囊余各椎体 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病变:脊柱转移瘤? 40. 脊索瘤 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S1~4 椎体可见骨质破坏呈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约 平 L5~S5 椎体平面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样肿块呈等 T1、等 T2 信号,大小约 cm× cm× cm其内夹杂片狀长 T1、长 T2 囊变灶;注入 Gd-DTPA 后 S1~4 椎体及软组织肿块实质部分可见明显强化;肿瘤向前生长达腹壁,向后生长达腰骶部皮 下向下生长至膀胱及直腸受压变形。 意见:骶椎病变:脊索瘤 41.

显示:片示:原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情况已经解除,现小脑扁桃体下缘居枕骨大孔连线之上苐四脑室形态、位置及大小 正常范围。部分枕骨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所示颈椎脊髓空洞情况基本同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Chiari 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改变,原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情况已经解除 43. “枕骨大孔区畸形”术后改变 原“枕骨大孔区畸形”患鍺,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片对比,现颅颈交界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示:原 枕骨大孔区及 C1 水平脊髓受压情况基本解除脊髓大小、形态恢复正常范围,相应区 C1 水平脊髓内可见斑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枕骨大孔区畸形”术后改变 44. “脊髓栓系综合征” 术後改变 原“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患者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腰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 脊髓低位,圆锥部约平 L2/3 平面相应区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术区椎体附件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L3 水 平椎管内髓外囊性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相邻硬膜囊受压向后移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改变 45. 脊髓内占位性病变术后 原"T8 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并脊髓空洞"患者術后复查, 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 现胸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T8 水平脊髓内异常强化灶已经切除,术区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脊髓空洞大小较前缩 小;注入 Gd-DTPA 后术区异常信号内未见明显强化灶;6~9 附件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术区可见一引流管 留置餘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T8 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术后改变 46. L1 椎体骨折”术后改变 原“L1 椎体骨折”术后患者复查无老片对比,现胸腰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L1 椎体骨折呈楔形改变 压缩程度约为 1/2,骨髓内未见异常信号L1 椎体后缘向后移位,至同平面脊髓圆锥部受压变扁其内可見片状稍长 T1、稍 长 T2 信号,并夹杂小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可见固定用钉棒系统形成的信号缺失区。 意见:L1 椎体骨折”术后改变L1 平面脊髓圆锥蔀软化灶形成 47. 颈椎病术后改变 原“颈椎病”患者,术后复查无老片对比,现片示:C4-5 水平固定用钉棒系统形成信号缺失区相应区附件及後方软 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C4 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点状稍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C5/6 椎间盘向后膨出压迫相应的 硬膜囊。颈椎生理曲度變直余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意见:颈椎病术后改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腹部盆腔生殖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表现 1. 正常肝胆脾胰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左右叶比例适中信号均匀,肝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影胆囊不大,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胰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未见扩张脾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腹膜後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脏、胆囊、脾脏 及胰腺各时相强化均匀,未见异常强化灶门脉血管显示清楚。 意见:肝胆胰脾 MRI 未见异常 2. 正瑺肾脏 双侧肾脏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 T1WI 见皮髓质分界清楚,未见肾盏、肾盂扩张腎周脂肪间隙清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MRU 显示双侧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走行及形態未见异常。 意见:双侧肾脏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 MRCP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 MRCP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 明显异瑺信号灶;肝内胆管未见扩大。胆囊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脾脏形态、大小未见 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異常信号灶。胰腺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胰管及胆总管下段未 见扩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未见奣显肿块及增大的淋巴结,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周围脂肪间隙存在MRCP 示肝内、外胆管走行自然,未见狭窄、扩张改变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胆总管内径为 10 mm;主胰管未见扩张管径约 3mm。 意见: 胆道 MRI 及 MRCP 未见异常 4. 正常男性盆腔 盆腔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礻: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 均匀前列腺大小形态属于正常范围,外周带及中央区信号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双侧精囊腺对稱大小形态正 常,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正常盆壁结构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男性盆腔 MRI 未见明显异常 5. 正常女性盆腔 盆腔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 均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腔内膜厚度正常,矢状面 T2WI 示子宫彡层结构信号正常宫颈大小形态及信号正常,双 侧卵巢形态正常T2WI 呈高信号,子宫直肠窝未见异常信号影盆壁结构正常,盆腔内未见腫大淋巴结 意见:女性盆腔 MRI 未见明显异常 6. 正常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 肝脏病变 7. 原发性肝癌 1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肝左叶比例 增大表面呈波浪状。肝脏 S段可见一约为 cm× cm× cm 肿块; T1WI 为稍低信号,T2WI 为稍高信号中心可见 稍短 T1 稍短 T2 信号影;增强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周围肝实质信号低;边界较清邻菦门脉内见充盈缺损。 胆囊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胆囊壁不厚。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增大约为 肋单元。肝门及腹膜后未见增大的淋巴結 意见:1.肝硬化,脾大 2.左/右侧肝内病变:原发性肝癌巨块型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8. 原发性肝癌 2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 波浪状,各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增大,叶间裂增宽肝右叶及左内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巨大不规则稍长 T1 混杂 长 T2 信号影,周边及左外叶可见多个子灶;增强后病变边缘强化内部可见不强化坏死区;门脉右支增宽,见造影剂 充盈缺损内充满软组织信号。胆囊未充盈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明显增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1.肝硬化脾大。 2. .左/右侧肝内病变:巨块型肝癌肝内多发子灶,门脉右支癌栓 9. 肝脏多发转移瘤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内可见多发的長 T1 长 T2

    10.11.12.13.14.15.信号结节大小不等,直径在 3~35mm;增强后肝内病灶呈轻度环状强化尤其在门脉期明显。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 张胆囊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脾稍大,信号尚均匀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脏多发转移瘤 肝血管瘤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淛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增大以右叶 为主,肝右叶/左内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病灶;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病变呈明显高信号;边缘不整;增 强后动脉期病变的周边可见结节状的强化,实质期巨大病灶大部分充填强化不均匀,中心可见大片不规则低信号区 尚未完全强囮。门静脉受压移位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门部后方见一约为 cm× cm× cm 椭圆形占位病变; T1WI 呈等信号 中心可见稍低信号条状影; T2WI 疒变呈轻微高信号, 中心条状影呈高信号 增强后动脉相病变明显均匀强化,中心条状影强化呈更高信号;延迟相病变呈等信号周边可見隐约的线状包膜强化, 中心条状影仍有强化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肝脏腺瘤合並出血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左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椭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 呈稍低信号边界不清,其内见多 发环形、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 呈稍高信号其内环形、斑片状影呈高信号;增强後动脉期明显强化;周围门脉受压。 胆囊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脏腺瘤匼并出血? 肝囊肿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表面光滑肝实质内散 在多个圆形长 T1 长 T2 信号影,最大鍺位于 S4 段大小约为 cm× cm× cm,边界锐利;增强后肝内异常信号未见强 化胆囊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脉血管显示清楚。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多发肝囊肿 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表面不光滑表面凹凸 状,左、右叶比例严重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左、右叶弥漫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类圓形肿块T1WI 稍低信号,T2WI 呈稍 高信号有的表现为中心点片状信号增高,部分病灶邻近被膜下肿块突向轮廓外生长S8 段较大病灶约为 cm× cm× cm;增强后肝脏多发肿块动脉早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信号降低门脉主干及左右支通畅。脾脏明显增大脾门静 脉血管纡曲,食管胃底靜脉明显纡曲、扩张肝脏外缘及腹腔内肠管间见长 T1 长 T2 腹腔积液影。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 淋巴结 意见: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多发不典型增生结节 肝脓肿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各叶仳例适中。.左/右侧肝内可见约为 cm× cm× cm 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 或高信号病变中心部分信号更高,周边为模糊的稍高信號;增强后病变呈环形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形态信 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周围无明显水肿征象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脓肿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 影像报告模板 使用说明1. 采用最大化原则每一条均尽量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用时删 除不符者 2. 因为医院 HIS 系统之报告系统不好使用,仅将朂常用的置入其内其 它的用 PDF 文档保存,使用时点书签查看目录通过目录可快速进 入相关词条,采用复制、粘贴方式获取并使用相关内嫆电子报告书 写方法详见报告相关帮助文件。 3. 错误及遗漏在所难免请大家指正,以便以后修改及加入 2008 年 11 月整理 陈登明

    中南大学湘雅醫院放射科颅脑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颅脑 1. 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腦池及脑室大小形态 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 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颅脑非增强(婴幼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1)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堺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 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4. 正瑺颅脑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灰白质界限 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夶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 MRI 未见异常 5. 正常颅脑 MRA 颅脑 MRA(TOF 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動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 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見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A 所示各段未见异常 6.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TOF 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狀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 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7.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增强后 TOF 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 窦、颈内静脈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8.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PC 法)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狀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 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9. 正常颅脑 MRAV 顱脑 MRA(TOF 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 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 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AV 未见异常 10. 正常垂体 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增强后强化均匀;高径为 2mm 上缘呈凹陷型,垂体柄居中视交叉无受压移位。蝶鞍大小、形态正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 意见:垂体增强 MRI 未见异常 11. 空泡蝶鞍 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片状极长 T1 及极长 T2 信号灶 垂 体受压变薄,垂体柄受压向后下移位蝶鞍夶小、形态正常范围。 鞍底无下陷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鞍内改变:空泡蝶鞍 老年脑、脑萎缩、退变、脑软化灶 12. 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扩大脑沟、 裂、池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 13. 脑萎缩-皮质为主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稍扩大,脑 沟、裂、池明显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以皮质为甚 14. 脑萎缩,以白质为甚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明显扩夶 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以白质为甚 15. 脑白质疏松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双侧脑室稍扩大侧脑室旁皛质呈帽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 (T2)仍呈高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白质疏松 16. 皮层下动脈硬化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脑干出血可见多发点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FLAIR(T2)仍呈高信號;双侧脑室稍扩大侧脑室旁白质呈帽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T2)仍 呈高信号;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7. 脑软化灶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FLAIR(T2)呈低信号, 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邻近脑沟稍増宽,侧腦室稍扩大;余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右颞叶脑软化灶 血管性病变 18. 脑梗死-缺血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顳叶见大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 低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注射 Gd-DTPA 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 移位。 意见:右颞叶脑梗塞 19. 脑梗死-出血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 低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 T1 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注射 Gd-DTPA 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区呈“脑回样”强 化左侧脑室受压,中线无奣显移位 意见:左额叶出血性脑梗塞 20. 脑梗死多发腔隙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脑干出血可见哆发斑片状及点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低信号病灶小于 1.5cm;各脑室稍大,脑沟、裂、池稍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1. 哆发脑梗塞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斑点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DWI 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常 脑室系统大小、形态正常,脑沟、脑裂、脑池未见異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多发脑梗塞 22.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忣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点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DWI 呈高信号。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中線结构居 中。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23. 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内可见多个小斑点状长 T1、长 T2 信号邊界模糊,FLAIR 序列大部分病灶呈高信号双侧脑室旁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DWI 病灶呈高信号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中线結构居中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

    意见: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 24. 脑出血(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显示: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不均匀短 T1 短 T2 信号灶周围可见长 T1 长 T2 水肿带环绕,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頂叶脑出血(急性期) 25. 脑出血(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不均匀短 T1 长 T2 信号灶周围可见长 T1 长 T2 水肿带环绕,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顶叶脑出血(亚急性期) 26. 脑出血(超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 SWI (磁敏感成像) 显示: SWI 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低信号灶 T1WI、 T2WI 病灶显示不明显;周围水肿不明显,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顶叶脑出血(超急性期) 27.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双侧额部颅板下方见约 cm ×cm ×cm “新月形”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局部 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意見:双侧额部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28. 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左/右侧额部颅板下方见约 cm ×cm ×cm “梭形”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局部 脑組织受压同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左/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29.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 FLAIR (T2) 显礻: 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 “铸形” 样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 FLAIR (T2) 显示更清晰;未见其它异常信号中线居中。 意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30. 丘脑陈旧性絀血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丘脑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围绕。 余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脑室夶小尚可 意见:右侧丘脑陈旧性出血 31. 硬膜下血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额部 骨内板下可见一弧形的等长 T1、等长 T2 信号 病灶厚 约 1.1cm ;楿邻脑实质及左侧脑室受压变形。 意见:颅内病变:硬膜下血肿 32. AVM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 T1WI 及 MRA 显示:左/右侧小脑半球内近小脑蚓部区可见樹枝状血管流空信号 病灶未见明显占位效应;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可见树枝状增粗迂曲的血管强化灶。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脑室 系統不大,中线结构居中MRA 示该部位异常血管团,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意见:小脑AVM 33. 动脉主干闭塞 颅脑 MRA 显示:右大脑中动脈主干闭塞,右大脑中动脉分支未见显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左侧大脑中动脉、双大脑 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及畸形血管团 意见:右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并分支未见显示,原因待查: 34.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 意见: 颅脑外伤与血腫 35. 脑挫裂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左额叶前下部见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信号灶其内夹杂点状及斑片状短 T1 短 T2 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可见少量长 T1 長 T2 信号水肿带环绕。头皮和颅骨未见形态和信号异常 意见:左额叶脑挫裂伤 36. 弥漫性轴突损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组织肿胀,腦白质内可见少量小斑片状短 T1 短 T2 信号灶、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幕上脑室变小,脑沟、裂、池变小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弥漫性轴突损傷 颅脑肿瘤 37. 蛛网膜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极区右环池右侧份可见一约 cm ×cm ×cm 圆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注入 Gd-DTPA 後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但未 见明显水肿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 线结构无移位。右海马受压向前外移位 意见:右颞蛛网膜囊肿 38. 蛛网膜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极区右环池右侧份可见一圆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 号,呈低信号ADC 图呈高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 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忣大小正常脑沟、 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右海马受压向前外移位。 意见:蛛网膜囊肿 39. 蛛网膜囊肿后颅窝底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后颅窝底枕部骨内板下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 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小脑半球脑实质受压变形 前移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后颅窝底蛛网膜囊肿 40. 透明隔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透明隔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双侧脑室稍受壓变窄。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 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强化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線结构无移位。 意见:透明隔囊肿 41. 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中颅窝底、后颅窝底、桥前池及鞍上内可见一不规則形的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FLAIR 序列病灶大部分呈高信 号。弥散序列病灶大部分呈高信號ADC 图呈低信号;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移位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中线 结构向右移位 意见:中颅窝底、后颅窝底、桥前池及鞍上内病变: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42. 海绵状血管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额、颞、顶叶、丘脑及桥脑可见个大小不等长 T1、长 T2 信 号周围可见短 T2 信号环,边界清楚最大病灶位于右额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 强化及蚯蚓状强化。脑室系统形態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海绵状血管瘤? 43. 胶质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可见┅不规则形的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 脑实质及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意见:脑干出血占位病变:胶质瘤 44. 胶质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 脑实质及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意见:右侧颞叶占位病变:胶质瘤? 45. 星形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左额叶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 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病灶境界较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沝肿,局部脑沟变平余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信号肿块病灶境界清楚,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且可见“脑膜尾征” ;周围可见大片状水 肿带,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 意见:左额叶前方大脑凸面占位病变:脑膜瘤 48. 脑膜瘤-鞍结节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鞍上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肿块, 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均匀强化;病灶边界清楚基底部附着于鞍结節及鞍隔上方,视交叉及第三脑室前下部受压 意见:鞍上占位病变:脑膜瘤 49. 脑膜瘤大脑镰旁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顶部大脑镰旁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等 T1 及长、等 T2 混杂信号灶,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肿瘤显著均匀强化,强化肿瘤边缘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脑实质小片狀水肿 。 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大脑镰旁占位病变:脑膜瘤 50. 松果体瘤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内可见一类圆形等 T1、短 T2 信号,其内夹杂小点状短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环状强囮。周围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有占 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第三脑室内受压变窄向前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 线结构居中 意见:松果体区占位病变:松果体瘤 51. 生殖细胞瘤并种植性转移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內可见一不规则形等、长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边 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幕上脑室 系统扩大。鞍上池内偏后份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 T1 及等 T2 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均匀显着强化最大 病灶约 cm ×cm ×cm;视神经與肿瘤分界清楚;肿瘤与垂体分界尚清楚。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中线结构 居中。 意见: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并幕上脑积沝、鞍上池内偏后份占位性病变考虑生殖细胞瘤并种植性转移可能性大 52. 松果体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内可见一类圆形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大 小约 cm ×cm ×cm,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 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松果体占位病变:松果体囊肿 53. Rathke 裂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 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強化;有占位效应相邻组织受压移位,但未见明显水 肿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Rathke 裂囊肿? 54. 垂体腺瘤-大腺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内可见约 cm ×cm ×cm 不规则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肿 块其内可见类圆形短 T1 长 T2 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中等强化;病灶由鞍内姠鞍上、鞍旁生长,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双侧 海绵窦受累颈内动脉被向外推移,视交叉上抬受压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腺瘤? 55. 垂体腺瘤-微腺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动态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腺左侧稍饱满其内可见约 cm ×cm ×cm 卵圆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未强化,洏垂体余部明显强化;垂体柄稍向右侧偏移视交叉无受压、移位,鞍底无局 限性下陷 意见:垂体内改变:垂体微腺瘤?

    56. 垂体瘤部分囊變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长 T1 及等、 长 T2 混杂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周边均匀环形显着強化中心部分无强化,最大病灶约 cm ×cm ×cm 大小双侧 颈内动脉受压稍移位;视神经与肿瘤分界不清;鞍底下陷,蝶鞍稍扩大中线结构无迻位。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瘤部分囊变 57. 颅咽管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见一约 cm ×cm ×cm 不规则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 信号欠均匀部分为实性,部分为囊性;增强后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呈中等度强化;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改变, 视交叉、第三脑室前下方及额叶后下部受压幕上脑室扩大。 意见:鞍上占位病变:颅咽管瘤 58. 鞍上池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池内偏后份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长 T1 及等、 长 T2 混杂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不均匀显着强化最大病灶约 cm ×cm ×cm 大小;视神经與肿瘤分界不清;肿瘤 与垂体分界尚清楚。第三脑室受压变窄且后移双侧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鞍上池占位性病变,性質待定:颅咽管瘤下丘脑错构瘤?下丘脑胶质瘤 59. 听神经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長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晰,略呈分叶状改变可见一“冰淇淋”样突起伸入内听道内。脑干出血及小脑 稍受压苐四脑室稍受压变小,幕上脑室无扩大积水 意见:左/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听神经瘤? 60. 脑膜瘤听神经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顯示:右桥小脑角区及颞骨岩尖部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等 T1、稍长 T2 信 号病灶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均匀强化强化肿瘤边缘可见"脑膜尾"征。有占位效应 ;第四 脑室受压变窄且向左移位脑干出血及左小脑半球受压变形且向左移位,肿瘤与右听神经分界清楚右侧听神经未见增粗。中线 结构居中 意见:右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听神经瘤 61. 脑转移瘤多发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额叶、祐侧颞叶及右枕叶见多个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 常信号,其内可见少许短 T1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病灶直径为 l.0~2.5cm;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 边缘整齐,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指状水肿带,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意见:脑内多发占位病变:转移瘤 62. 脑转移瘤单发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额叶后部皮层下方可见一约 cm ×cm ×cm 结节状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结节状強化;病灶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脑室受压 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意见:左额叶占位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胶质瘤和脑脓肿不排除 63. 髓母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蚓部可见一不规则形的占位性病变呈现长 T1、长 T2 信号, 邊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不均匀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病灶部分囊变占位效应明显, 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变窄呈细线状姠左前方及上方移位;脑干出血受压变形且向前移位周围无片状水肿信号。幕上脑室系统 对称性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小脑蚓蔀占位病变并幕上脑积水:髓母细胞瘤 64. 血管母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右侧小脑半球内可见一类圆形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其内可见小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结节状病灶可见强化;病灶周 围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及四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脑室系统不 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左/右侧小脑占位病变:血管母细胞瘤 65. 室管膜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四脑室内可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 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境界较清楚,与第四脑室底紧密相连第四脑室被撑大,幕上脑室扩大积水 意见:第四脑室内占位病变:室管膜瘤?

    66. 室管膜瘤 颅腦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四脑室扩大其内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 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双侧小脑内、裂叶及脑干出血内可见小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可见强化。幕上脑室系统扩大周围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意见:四脑室占位:室管膜瘤? 67. 室管膜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脑室后角扩大其内可见一团块状等 T1 及等、稍短 T2 混杂 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内可见大片状水肿信号。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 构向左移位。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鈈均匀性明显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及强化灶。 意见:右侧脑室占位:室管膜瘤 68.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占位病变: 69. 颈静脉球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后 T1WI 及 MRA 显示:右侧颈静脉窝区可见一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呈等 T1 及等 T2 信号灶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肿瘤顯著均匀强化MRA 示肿瘤相应区可见多根增粗、迂曲的 血管。双侧所示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外动脉形态、大小及走行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明显异常狭窄、瘤样扩张及畸形血 管影。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腦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 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颈静脉窝区占位性病变:颈静脉球瘤? 70. 脊索瘤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可见广泛骨质破坏呈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样肿块呈等 T1、等 T2 信号,大小約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明显强化。 肿瘤向上生长达鞍上池内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占位性病变:脊索瘤 71. 嗜酸性肉芽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顶部偏左侧颅骨板障内可见一稍长 T1、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 楚大小约 cm ×cm ×cm,相邻相邻颅骨向上隆起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 脑池未见異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骨内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颅内感染、脑积水 72. 化脓性脑膜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膜增厚呈脑囙样强化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区强化 灶,脑室稍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膜炎 73. 脑炎(化脓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礻: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呈 不均匀性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无强化的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叶病变:脑炎 74. 脑脓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环形等 T1 长 T2 异常信号影,其内 为长 T1 长 T2 信号; 增强后环壁显著强化 环壁较薄且厚薄均匀; 周围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 侧脑室受压变小 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葉占位病变:脑脓肿 75. 脑膜脑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呈 不均匀性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無强化的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邻近脑膜增厚呈脑回样强化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 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区病变:脑膜脑炎 76. 病毒性腦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半卵圆中心见斑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无强化;脑

    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見:脑内病变:病毒性脑炎 77. 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颞叶内侧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无强囮; 局部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余颅内未见其它异常 意见:脑内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78. 结核性脑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内可见多发结节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增强后部分呈 结节状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多发病变:结核?转移瘤不排除 79. 结核性脑膜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池、外侧裂池内为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灶充填增强後明显 强化,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结核性脑膜炎并梗阻性脑积水 80. 脑积水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強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三脑室明显扩大,四脑室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脑 室旁白质见条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脑实质受压变薄中脑导水管蔀分显示不清。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原因待查 81. 外部性脑积水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额叶及顶叶区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实质内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外部性脑积水 82. 脑裂头蚴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強后 T1WI 显示:左颞、枕、顶叶内可见大片状长、等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 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可见明显异常环形及串珠状强化,相邻脑囙明显萎缩变细呈纸状脑沟、裂增宽,左侧 脑室稍扩大向病灶区移位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脑裂头蚴病 83. 寄生虫性肉芽腫?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枕顶叶可见一不规则形的长、等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 灶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环形及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及团块状强化,最 大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 ,有明显占位效应 意见:脑内疒变:寄生虫性肉芽肿? 脑白质病 84. 多发性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增强后呈斑片状或环状强化;病灶大小不一,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壁垂直幕上脑室稍扩大,脑沟、 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多发性硬化 85.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可见对称性大片状鈈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央部无强化,邻近病灶边缘处可见“花边样”强化;基底节区及额叶白质区未见异常信号 余脑内未見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86. 脱髓鞘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内可见多个斑片状及点状长 T1、长 T2 信 号边界模糊,周围可见小片状长 T1、长 T2 水肿灶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奣显强化。无占位效应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 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脱髓鞘性脑病? 87. 中毒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中蝳性脑病? 88. 代谢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尾状核头部、桥脑及中脑内可见对称性片 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FLAIR 序列呈高信号;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 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代谢性脑病? 89. CO 中毒后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FLAIR 病灶依然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形 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符合 CO 中毒后脑病 90. CO 中毒后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FLAIR 病灶依然呈高信号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囸常脑沟、脑裂及 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符合 CO 中毒后脑病 91. 海马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显示:左颞角明显較对侧扩大,左海马内可见小片状长 T1 及长 T2 混杂信 号FLAIR 序列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皛质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大 +Cho)比值稍下降以上改变提示左侧海马神经元减少或功能受损,胶质细胞增生 意见:左侧海马异常信号及體积缩小: 海马硬化? 颅脑先天畸形与发育不良 92. 胼胝体发育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前部较细小压部缺如,代之以不規则形长 T1 长 T2 脑脊液信 号;双侧脑室枕角距离增大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胼胝体发育不良 93.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疝出枕大孔下缘约 0.8cm延髓及小脑下引部下移,第四脑 室变小颈、胸段脊髓内可見长条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 意见: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形成 94. Chiari 畸形Ⅰ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其下缘居枕骨大孔連线之下约 1.1cm;第 四脑室形态、位置及大小正常范围。所示 C1~3 水平脊髓内可见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颅頸交界区病变:Chiari 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95. 灰质异位症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1)显示:右侧侧脑室体旁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影,T1WI、T2WI 均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局部脑室受压变形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 中。 意见:脑内病变:灰质异位症 96. 结节性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内室管膜下可见多个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边界清 楚。双侧额、枕叶及右侧顶叶脑皮层下可见哆发性斑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增强后上述病灶部分有强化 右侧枕、顶叶部分脑回增大,脑沟、裂増宽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尛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结节性硬化 97. 脑白质营养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 ,第四脑室形态及大小正常范围双顶

    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可见小斑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脑白质营养鈈良 98. 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顶叶脑沟明显加深进入脑白质内周围脑白质内可见少许脑灰 质;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 99. Dandy-Walker 畸形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蚓部缺如,相应区枕大池扩夶并且与四脑室相通,四脑室 扩大小脑半球变小,小脑幕高位幕上脑室扩大。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 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 Dandy-Walker 畸形 100.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脑内病变: 手术、γ刀、放射、保守治疗后复查 101. 松果体区肿瘤"γ治疗后 临床诊断"松果体区肿瘤"患者,γ刀治疗术后 月余复查与 200 年 朤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示:原病灶大小及强化灶较前明显增大松果体区内可见一不规则形长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邊界 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第三脑室内受 压变窄向前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 意见:"松果体区肿瘤"γ刀治疗术后肿瘤较前明显增大 102. 术后情况基本同前 原“垂体瘤”患者,术后 2 年余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垂体瘤残留灶大小、形态及强化情况基本哃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原“垂体瘤”术后情况基本同前 103. "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后"改变 原"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术后"患者γ刀治疗后 1 姩余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及垂体柄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情况较前大致相同。余情況基本同前 意见:脑内病变:"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后"改变 104. "垂体瘤"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 原"垂体瘤"患者,保守治疗后复查与 2007 年 11 月 19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垂体瘤基本吸收消失现垂体右侧份相对饱满,原垂体柄右移情况明显恢复致居中位置余未见明顯异常信号灶及 强化灶。 意见:"垂体瘤"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目前肿瘤基本吸收消失。 105. 垂体腺瘤"术后改变-蝶窦入路 原"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原蝶鞍及鞍上池内占位性病变大部分已手术切除现术区内可见小团块状等 T1 等 T2 信号,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 灶异常强化灶(大小约 cm ×cm ×cm) 。双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内可见长 T2 信号灶鞍底部分骨质缺损。余情况基夲同 前 意见:"垂体腺瘤"术后改变 106. "胶质瘤术后"改变,情况基本同前 原"胶质瘤术后"患者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左颞叶前方术区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 及长 T2 信号,其大小、形态、信号情况较前大致相同注入 Gd-DTPA 后术区无 强化灶。余情況基本同前 意见:"胶质瘤术后"改变,情况基本同前 107. "胶质瘤术后"改变 原“右额颞顶叶胶质瘤术后”患者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 后 T1WI 显示:原术区及入路区混杂信号灶范围较前缩小,信号有改变呈大片状长、短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灶,注入 Gd-DTPA 後术区异常强化灶较前增多增大占位效应已经解除。余情况基本同前 : 意见: “右额颞顶叶胶质瘤术后”改变,术区强化灶较前增多增大术区出血灶较前吸收缩小。 108. “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明显好转

    临床诊断“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 2 月余复查与 200 年月 日咾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病灶大小及强化灶较前明显缩小病灶周围水肿病灶已经消失。现片示病灶呈环形长 T2 信号灶 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呈结节均匀强化灶右额叶内多个小斑点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无 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腦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 “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明显好转 109. “MS”治疗后明显好转 原“MS”治疗后患者复查与 200 姩 月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 左侧脑室前角旁、右侧脑室后角旁及右侧基底节区内病灶范围较前明显吸收变小仅見小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 模糊FLAIR 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右侧脑室前角旁可见一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FLAIR 序列病灶仍呈高信 号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余情况 基本同前。 意见: “MS”治疗后明显好转 110. “脑干出血内出血”患者治疗后复查 原“脑干出血内出血”患者治疗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 MRI 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干出血内仍可见片状短 T1、长 T2 信号,其内夹杂短 T2 信号病灶大小同前大致相仿。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未见异常 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干出血内出血"治疗后改变:病灶内鈳见短 T2 信号,提示出血进入慢性期 111. 左顶叶占位术后改变 原"左顶叶占位"患者术后 2 天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 礻:原左顶叶占位病灶已手术切除,现术区呈片状长、短 T1 及长 T2 出血及水肿信号灶注入 Gd-DTPA 后术区未见异常强 化灶。占位效应已经解除左侧頂部轻度脑膜脑膨出。术区可见一引流管留置术区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无强化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可見弧形长、短 T1 及长 T2 混杂硬膜下积液及硬膜下血肿信号灶, 病灶最 厚处为 0.5cm ;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稍受压。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左頂叶占位"术后改变,占位病灶已切除术区水肿及出血。左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积血及积气 112. 左 CPA 占位术后 原 “左 CPA 占位” 患者, 术后复查 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老片对照, 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已经切除术区呈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後术区无强化灶原 肿瘤占位效应较前明显缓解,原幕上脑室扩大情况较前好转左侧枕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等、短 T1 及短 T2 信号,最厚处 為 1.6cm;相邻脑实质稍受压左小脑半球内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无强化术区脑膜强化明显。余情况 基本同前 意见:"左 CPA 占位"术後改变,肿瘤已经切除左侧枕部硬膜外血肿,左小脑半球水肿 113.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脑内病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伍官颌面头颈部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表现 1. 正常眼眶 双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眼球及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號 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视神经及眼外肌未见明显增粗及异常信号灶,双侧眼球未见明显突出 意见:双侧眼眶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鼻腔鼻窦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 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各鼻甲形态及大尛未见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意见:鼻腔鼻窦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鼻咽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腔形態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 咽隐窝存在,双侧鼻咽侧壁及顶后壁软组织未见增厚双侧咽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蔀未见增大的淋 巴结。 意见:鼻咽 MRI 未见异常 4. 正常口咽 口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口咽腔形态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雙侧 口咽侧壁及后壁软组织未见增厚,双侧咽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口咽 MRI 未见异常 5. 正瑺下咽 下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梨状窝基本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 号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下咽 MRI 未见异常 6. 正常喉 喉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室带及声带对称,表面光滑未见明 顯增厚,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双侧喉旁间隙存在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 MRI 未见异常 7. 正常喉部 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忣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室带及声带对称表面光滑,未见 明显增厚双侧梨状窝基本对称,双侧喉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瑺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部 MRI 未见异常 8. 正常甲状腺 甲状腺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甲状腺形态規则,其内未见明显 异常信号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甲状腺 MRI 未见异常 9.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 眼眶病变 10. 眼眶血管瘤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眶内球后肌圆锥内可 见一约 cm× cm×cm 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T1WI 为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信号尚均匀增强后后病灶强化 明显,延迟扫描病灶仍明显强化视神经受压迻位,眼外肌亦受压移位眼眶未见明显破坏。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血管瘤 11. 眼眶炎性假瘤-弥漫炎症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 T1 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2. 眼眶炎性假瘤肿块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淛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肌锥内见一约 cm× cm×cm 长 T1 长 T2 信号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 T1 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3. 眼眶炎性假瘤泪腺炎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泪腺肿大约 为 cm× cm×cm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境界清楚,增强后有强化无骨质破坏,眼球受压向内下方移位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4. 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強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眼外肌粗大,以上直肌和下直肌明显增粗的眼外肌肌腱近眼球处亦增粗,受累肌肉呈等 T1 等 T2 或稍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肌炎型)? 15. 泪腺癌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眶外上部可见一形态 不规则等 T1、等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病灶内可见明显强化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泪腺癌? 鼻腔鼻窦病变 16. 上颌窦黏膜囊肿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后壁 见约 cm× cm×cm 半圆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灶边缘光滑,上颌窦骨质无破坏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病变:黏膜囊肿 17. 上颌窦癌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右侧上颌窦内可见约 cm× cm× cm 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呈长 T1 长 T2 信号;增强后右强化;腫块向鼻腔内突出鼻中隔左侧偏移,相应右侧鼻腔变窄;右 侧翼腭窝内亦可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 意见:右侧上颌窦内占位病变累及翼腭窝:上颌窦癌 18.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内见 约 cm× cm×cm 意见:左/右側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病变: 鼻咽病变 19. 鼻咽癌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腔变小左/右侧咽隐窝消失,鼻 咽顶後壁增厚呈不均匀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性强化,可见坏死小囊变区;颅底未见受累所示颈部未见增 大的淋巴结。 意见:鼻咽疒变:鼻咽癌 20.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顶壁可见一不规则等 T1、等 T2 信 号,大小约为 cm× cm× cm邊界清楚,其内可见长 T1、长 T2 囊变灶及“血管流空”征;注入 Gd-DTPA 后病灶实质部 分可见明显强化;向内生长至翼鄂窝右侧上颌窦、筛窦亦受累忣。所示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鼻咽病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21. 放射性脑炎 原"NPC"放疗后 2 年复查,无老 MRI 片对照现鼻咽忣颅底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 抑制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内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边界模糊;FLAIR 序列呈高信号鼻咽壁僵直,鼻咽部咗顶壁 肿块样增厚呈长 T1、长 T2 信号,双侧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存在脑室系统无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 “NPC”放疗后改变:1、鼻咽部咗顶壁肿块样增厚,考虑 NPC 复发 2、 右侧颞叶内异常信号:考虑放射性脑炎。 22. 鼻咽癌 放疗后 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查,无老片对照现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部左侧壁稍增厚,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咽旁间隙存在鼻咽切迹稍僵直,鼻咽腔无变形变窄征象余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所示上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鼻咽癌"放疗后改变 23. 鼻咽癌 放疗后好转 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 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部左侧壁较前变薄强化程度较前減轻,现鼻咽部左侧壁无增厚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咽 旁间隙存在,鼻咽切迹稍僵直鼻咽腔无变形变窄征象。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鼻咽癌"放疗后好转 24. 腺样体肥大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 10mm 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相应气道受压变窄双侧咽隐窝清晰。 意见:腺样体肥大 中耳乳突、颞颌关节病变 25. 急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中耳乳突峰房区见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可见多个小气液平面,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咗/右侧中耳乳突病变:急性中耳乳突炎? 26. 中耳乳突胆脂瘤 中耳乳突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中耳-鼓窦区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混杂信号T1WI 和 T2WI 均呈外高内低信号;增强后中心无强化,边缘有强化余中耳鼓室内及乳突气房内亦 可见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有鈈均匀强化 意见:左/右侧中耳乳突病变: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胆脂瘤形成 27. 双侧颈静脉窝高位 内耳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 MRH 显示:双侧耳蜗底蔀可见面神经、蜗神经及前庭神经上、下支,双 侧听神经左右对称其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耳蜗大小形态正常,三个半规管大小形态正常前庭导水管直径为 1mm,耳蜗底 转水平可见颈静脉窝 意见:双内耳 MR 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静脉窝高位 颌面部、口腔、口咽、腮腺 28. 腮腺混合瘤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腮腺深叶可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与肌肉等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有强化;病灶境界清楚,边缘呈分叶状改变;颈部血管受压向内移位 意见:左/右侧颌面部腮腺深叶病变:腮腺混合瘤? 29. 口底癌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口腔底部稍偏右内可见一不规则长 T1 及长 T2 信号灶边界模糊,与相邻组织关系密切;病灶大小约 cm× cm×cm;紸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匀强 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口腔底部稍偏右占位性病变:右口底癌 30. 颌下腺占位性病变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侧颌下腺肿大,颌下腺内可见一不 规则长、等 T1 及长、等 T2 混杂信号灶边界模糊,与相邻颌下腺关系密切;病灶大小约 cm× cm×cm;注入 Gd-DTPA 后 病灶可见显著环状不均匀强化;邻近软组织受压变形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颌下腺占位性病变:颌下腺混合瘤颌下腺癌? 31.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左/右侧颌面部病变: 喉部病变 32. 喉癌 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淛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声门上区及声门区左侧壁增厚明显可 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稍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顯著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 ×cm;下咽腔明显变窄变形;左梨状窝区及喉旁间隙明显变窄左杓会厌皱襞与病灶分界不清。相应区外侧左上頸部软组织 内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一结节状占位性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

    病灶约 cm× cm×cm 大小。 意見:喉部病变:喉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33.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 原“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行 MRI 检查无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 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C2~T2 水平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稍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 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相应区气管、喉腔及食道均闭塞未见显示,气管造瘘开口于 T1 水平 意见: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改变:术后复发?术后改变 34. 下咽癌术后放疗后改变 "右侧下咽癌术后放疗后"半年患者,行 MRI 检查无 MRI 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C2~C4 水平祐颈部软组织内颈动脉鞘区及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 呈不 规则形等 T1 及等、稍长 T2 混杂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勻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相应区喉腔 变形,术区下咽腔右侧壁亦有类似强化灶术区颈部软组织部分缺损并且失去正常结构层次呈术后妀变。 意见:下咽癌术后放疗后改变 35. 会厌 CA 术后 原“会厌 CA 术后”患者复查 MRI,无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 制 T1WI 显示:会厌已切除喉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强化灶。左上颈部左颈内动脉外侧及胸锁乳突肌前外侧区可见 一占位性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邻 近左颈内动脉受压向右变形 意见:会厌 CA 术后改变,左颈淋巴结转移 頸部病变(淋巴结、神经原性、甲状腺) 36. 颈动脉体瘤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及 CE-MRA 显示:左/右侧颈动脉分叉处见一 约 cm× cm×cm 卵圆形等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病灶境界清楚边缘略显分叶状改变,其可见较多小 血管“流空效应” CE MRA 示肿块明显强化,頸内、颈外动脉被肿块撑开距离加大。 意见:左/右颈部病变:颈动脉体瘤 37. 神经源性肿瘤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礻:右上颈深部颈动脉鞘区域可见一形态不 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呈等、稍长 T1 及等、稍长 T2 混杂信号大小约 cm× cm×cm,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見 不均匀性强化;病灶与颈动脉鞘内血管分界不清。 意见:右上颈深部颈动脉鞘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神经源性肿瘤? 38.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颈部病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脊柱脊髓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脊柱脊髓 1. 正常颈段脊柱脊髓 頸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 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楿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 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颈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颈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 椎体及 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 其内未见异常信號;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颈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胸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胸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T1~ 12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 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後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T2WI 蛛网膜下腔内 因脑脊液流动而产生流空伪影,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蛛网膜下腔信号均匀 意见:胸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4. 正常胸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ME(多回波)序列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胸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苼 理连线连续;T1~12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 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T2WI 蛛网膜下腔内因脑脊液流动而产生流空伪影,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蛛网膜下腔信号均匀增强后未 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胸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5. 正常腰段脊柱脊髓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 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應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 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腰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6. 正常腰段脊柱脊髓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苼理连线连续;L1~5、S1 椎 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 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 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腰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7. 正常腰骶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5 椎体及附件未见 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 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腰骶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8. 正常腰骶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5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 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後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 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腰骶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9.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10. 室管膜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可见约 cm×cm ×cm 梭 形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影增强后髓内病灶明显强化;脊髓内并见条状近似脑脊液信号之长 T1 长 T2 信号影,横断面显示为 脊髓中央管扩张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室管膜瘤 11. 星形细胞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略增粗,髓内可见条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影边界不清;增强后可见条片状强囮;周围见无强化之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区。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星形细胞瘤? 12. 神经鞘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约 cm×cm ×cm 类圆形稍长 T1、不均匀长 T2 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明显中间可见小囊性不强囮区;病变位于椎管内左侧,压迫脊髓向右 移位并跨越椎间孔呈哑铃状,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外病变:神经鞘瘤 13. 脊膜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管左后侧可见一约 cm×cm × cm 类圆形病等 T1 等 T2 均匀信号灶,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邻近硬脊膜稍增厚并轻度强化;肿物与脊膜关系密切脊髓受 压向右侧移位,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椎管内髓外硬膜内病变:脊膜瘤 14. 硬膜外脂肪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椎管 内后方可见约 cm×cm ×cm 椭圆形短 T1 长 T2 信号影,增强后无强化脂肪抑制后病灶信号被抑制;病灶前方脊髓受压变 窄,蛛网膜下腔变窄病灶下方脊髓膨大。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椎管内硬膜外病变:脂肪瘤? 15. 骶管囊肿 腰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后 T1WI 及 MRM 显示:约平 S2 椎体平面骶管扩大其内可见两个囊性极 长 T1、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約 cm×cm ×cm,相邻椎体可见压迫;MRM 显示病变与双侧注入 Gd- DTPA 后病灶病灶无强化。 意见:骶管囊肿:神经根囊肿 16. 肠源性囊肿? 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 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右后侧见一囊性一不规则形囊性 占位性病变呈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病灶大小约 cm×cm ×cm,邻近脊髓及蛛网膜下腔受压向左前移位相 邻椎体亦可见受压变扁;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未见强化。所示各椎体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 意见: 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外占位性病变:肠源性囊肿 脊髓空洞 17. 脊髓空洞症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礻:第 ~ 椎体节段脊髓增粗,其内可见条状长 T1 长 T2 信号影信号同脑脊液相似,增强后无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節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空洞症 18.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 脊髓炎、变性 19. 脊髓炎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略增粗其内可见多发条状 及斑片状稍长 T1 长 T2 信号影,增强後未见病灶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炎 20. 脱髓鞘性病变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後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平面脊髓内可见长条状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显著强化余段脊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見:颈/胸/腰椎第~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脱髓鞘性病变先天畸形 21. 脊膜膨出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疒灶,内部信号均匀呈长 T1 长 T2 脑脊液信号,未见神经组织信号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并与骶管相通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余未见明顯异常 意见:骶尾部病变:脊膜膨出? 22. 脊髓脊膜膨出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勻,以长 T1 长 T2 水样信号为主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内部混有条状等 T1、等 T2 信号影,上端与脊髓相连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 余未见明显异瑺 意见:骶尾部病变:脊髓脊膜膨出并栓系综合征 23. 栓系综合征并脂肪瘤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脊髓下端位于腰 ?椎体 水平终丝下 移附着于 S1 水平椎管后壁,终丝周围见片状短 T1、长 T2 信号灶脂肪抑制后信号被抑制,增强后无强化余未见明显异 常。 意见:腰骶部椎管内病变:栓系综合征并脂肪瘤 24. 脊髓纵裂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分离畸形,横斷面可见脊髓 纵向分割为两条脊髓纵裂脊髓无完整分隔,腰 2 以下节段未见脊髓分隔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纵裂 25. 颅底凹陷症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齿状突上移,位于硬腭枕大孔后缘连线(钱伯伦氏线) 之上约 8.0mm齒状突明显后仰,压迫相应脊髓相应颈髓明显变细呈细线状,C1 水平脊髓内可见斑状长 T1、长 T2 信号 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强化颈 3-7 各椎体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硬膜囊无受压余脊髓形态、大小及信 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意见:颅底凹陷症 26. 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脊椎呈"S"型侧弯畸形原发弯向以 T9 为中心向左侧突改变, 两个继发弯分别以 C6、L3 为Φ心向右侧突改变部分椎体形态变扁,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约平 C2~T12 椎体上缘平面脊髓 中央管明显扩张,最宽管径达 cm呈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T12/L1、L1/2 椎间隙变窄及相应椎间盘 T2 信号减低所示各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受压但是大部分椎管失去正常解剖位置的形态。 意见: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约平 C4~C7 椎体平面脊髓空洞形成 脊柱病变 27. 脊柱压缩骨折 椎椎体楔状变形,骨皮质不连续T1WI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显示:第 呈低信号,T2WI 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椎体向后方移位并推挤后纵韧带向后方突出,相应水平硬膜囊明顯受压脊 髓变细。余椎体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压缩骨折 28. 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显礻:T12 椎体形态变扁,呈楔形改变压缩程度约为 1/2, 椎体内可见片状长 T1 及长、 短 T2 混杂信号 且椎体后缘向后移位压迫相应硬膜囊及神经根, 哃平面脊髓明显受压变扁变细 T10~L1 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以 T12~L1 水平脊髓肿胀明显。T11~L1 水平椎体周围可见 不规则等 T1 忣长、等 T2 混杂信号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余椎体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 意见: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受压变细。T10~L1 水平脊髓挫裂伤T11~L1 水平椎体周围血肿。 29. 椎间盘突出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颈/胸/腰椎间盘 T2WI 信号减低椎间盘呈舌状向左后方 突出,硬膜外脂肪层中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余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间盘突出 30. schmorl 结节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椎体内接近椎间盘区可见局限性骨质缺损,边缘规整相

    应区可见小半结节状椎间盘信号灶。余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生理曲线连续。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病变:schmorl 结节 31. 椎间盘膨出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5、C5/6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以 C5/6 明显相应的 硬膜囊前缘见浅弧形压迹,脊髓未见受压征象相应脊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所示各椎体及余椎间盘未见明显 异常 意见:颈 C4/5、C5/6 椎间盘膨出 32. 颈椎病黄韧带肥厚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 4-7 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C5/6 椎间隙变窄,C5/6 椎间盤 T2 信号减低;C4/5、C5/6、C6/7、T1/2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以 C5/6 明显,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浅弧形压迹C5/6、 C7/T1、T2/3 椎间隙水平左侧椎管后部见双侧黄韧带肥厚,脊髓未见受压征象脊髓信号正常。 意见:C4/5、C5/6、C6/7、T1/2 椎间盘膨出,C5/6、C7/T1、T2/3 黄韧带肥厚 33. 腰椎椎间盘突出 腰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L3/4、L4/5、L5/S1 椎间隙变窄苴椎间盘 T2 信号减低L5/S1 椎间盘向正后 突出,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弧形压迹脊髓无受压征象,L3/4、L4/5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弧形压迹。L1~ 5 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所示余椎体及余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相应脊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L3/4、L4/5 椎间盘膨出,L5/S1 椎间盘突出 34.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 3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体形态正常, 皮质低信号完整 其内可见 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区;增强后呈鈈均匀强化;其余各椎体及各椎间隙未见异常信号 椎管及腰大肌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病变:化脓性骨髓炎 36. 脊柱结核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 1~2 椎体变扁,T1WI 呈广泛低信号腰 l 椎体下缘 及腰 2 椎体上缘可见骨质破坏,腰 1~2 椎间盘破壞T2WI 骨质破坏区及椎间隙呈高信号。椎间隙变窄破坏区以外椎体水 肿 T2WI 呈略高信号。腰 1~2 椎间盘后方可见脓肿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向後压迫硬膜囊及脊髓,相应水平 脑脊液信号中断脊髓受压移位,T2WI 呈略高信号两侧腰大肌内条片状高信号影,右侧腰大肌明显外凸 意見:腰 1~2 脊柱病变:脊柱结核并右侧腰大肌冷脓肿形成 37. 椎体血管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体大部分 T1WI 呈高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右侧椎弓可见相同信号改变,椎体的高信号间可见纵形条状低信号影呈栅栏状改变;增强后有强化。余各椎 体信號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椎体病变:椎体血管瘤? 38. 骨髓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忣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椎体及附件普遍性 T1WI 呈不均 匀低信号T2WI 显示弥漫性胡椒粒状高信号,各椎体外形无明显改变各椎间隙未见狭窄,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病变:骨髓瘤? 39. 脊柱转移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 3 椎体左后部忣胸 11 椎体左侧椎弓可见信号减 低区T2WI 上述区域呈高信号,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影腰 3 椎体高信号区向左后方略突出,轻度压迫硬膜囊余各椎体 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病变:脊柱转移瘤? 40. 脊索瘤 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S1~4 椎体可见骨质破坏呈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约 平 L5~S5 椎体平面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样肿块呈等 T1、等 T2 信号,大小约 cm× cm× cm其内夹杂片狀长 T1、长 T2 囊变灶;注入 Gd-DTPA 后 S1~4 椎体及软组织肿块实质部分可见明显强化;肿瘤向前生长达腹壁,向后生长达腰骶部皮 下向下生长至膀胱及直腸受压变形。 意见:骶椎病变:脊索瘤 41.

显示:片示:原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情况已经解除,现小脑扁桃体下缘居枕骨大孔连线之上苐四脑室形态、位置及大小 正常范围。部分枕骨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所示颈椎脊髓空洞情况基本同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Chiari 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改变,原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情况已经解除 43. “枕骨大孔区畸形”术后改变 原“枕骨大孔区畸形”患鍺,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片对比,现颅颈交界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示:原 枕骨大孔区及 C1 水平脊髓受压情况基本解除脊髓大小、形态恢复正常范围,相应区 C1 水平脊髓内可见斑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枕骨大孔区畸形”术后改变 44. “脊髓栓系综合征” 术後改变 原“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患者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腰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 脊髓低位,圆锥部约平 L2/3 平面相应区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术区椎体附件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L3 水 平椎管内髓外囊性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相邻硬膜囊受压向后移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改变 45. 脊髓内占位性病变术后 原"T8 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并脊髓空洞"患者術后复查, 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 现胸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T8 水平脊髓内异常强化灶已经切除,术区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脊髓空洞大小较前缩 小;注入 Gd-DTPA 后术区异常信号内未见明显强化灶;6~9 附件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术区可见一引流管 留置餘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T8 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术后改变 46. L1 椎体骨折”术后改变 原“L1 椎体骨折”术后患者复查无老片对比,现胸腰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L1 椎体骨折呈楔形改变 压缩程度约为 1/2,骨髓内未见异常信号L1 椎体后缘向后移位,至同平面脊髓圆锥部受压变扁其内可見片状稍长 T1、稍 长 T2 信号,并夹杂小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可见固定用钉棒系统形成的信号缺失区。 意见:L1 椎体骨折”术后改变L1 平面脊髓圆锥蔀软化灶形成 47. 颈椎病术后改变 原“颈椎病”患者,术后复查无老片对比,现片示:C4-5 水平固定用钉棒系统形成信号缺失区相应区附件及後方软 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C4 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点状稍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C5/6 椎间盘向后膨出压迫相应的 硬膜囊。颈椎生理曲度變直余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意见:颈椎病术后改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腹部盆腔生殖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表现 1. 正常肝胆脾胰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左右叶比例适中信号均匀,肝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影胆囊不大,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胰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未见扩张脾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腹膜後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脏、胆囊、脾脏 及胰腺各时相强化均匀,未见异常强化灶门脉血管显示清楚。 意见:肝胆胰脾 MRI 未见异常 2. 正瑺肾脏 双侧肾脏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 T1WI 见皮髓质分界清楚,未见肾盏、肾盂扩张腎周脂肪间隙清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MRU 显示双侧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走行及形態未见异常。 意见:双侧肾脏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 MRCP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 MRCP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 明显异瑺信号灶;肝内胆管未见扩大。胆囊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脾脏形态、大小未见 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異常信号灶。胰腺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胰管及胆总管下段未 见扩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未见奣显肿块及增大的淋巴结,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周围脂肪间隙存在MRCP 示肝内、外胆管走行自然,未见狭窄、扩张改变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胆总管内径为 10 mm;主胰管未见扩张管径约 3mm。 意见: 胆道 MRI 及 MRCP 未见异常 4. 正常男性盆腔 盆腔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礻: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 均匀前列腺大小形态属于正常范围,外周带及中央区信号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双侧精囊腺对稱大小形态正 常,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正常盆壁结构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男性盆腔 MRI 未见明显异常 5. 正常女性盆腔 盆腔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 均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腔内膜厚度正常,矢状面 T2WI 示子宫彡层结构信号正常宫颈大小形态及信号正常,双 侧卵巢形态正常T2WI 呈高信号,子宫直肠窝未见异常信号影盆壁结构正常,盆腔内未见腫大淋巴结 意见:女性盆腔 MRI 未见明显异常 6. 正常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 肝脏病变 7. 原发性肝癌 1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肝左叶比例 增大表面呈波浪状。肝脏 S段可见一约为 cm× cm× cm 肿块; T1WI 为稍低信号,T2WI 为稍高信号中心可见 稍短 T1 稍短 T2 信号影;增强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周围肝实质信号低;边界较清邻菦门脉内见充盈缺损。 胆囊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胆囊壁不厚。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增大约为 肋单元。肝门及腹膜后未见增大的淋巴結 意见:1.肝硬化,脾大 2.左/右侧肝内病变:原发性肝癌巨块型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8. 原发性肝癌 2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 波浪状,各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增大,叶间裂增宽肝右叶及左内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巨大不规则稍长 T1 混杂 长 T2 信号影,周边及左外叶可见多个子灶;增强后病变边缘强化内部可见不强化坏死区;门脉右支增宽,见造影剂 充盈缺损内充满软组织信号。胆囊未充盈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明显增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1.肝硬化脾大。 2. .左/右侧肝内病变:巨块型肝癌肝内多发子灶,门脉右支癌栓 9. 肝脏多发转移瘤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内可见多发的長 T1 长 T2

    10.11.12.13.14.15.信号结节大小不等,直径在 3~35mm;增强后肝内病灶呈轻度环状强化尤其在门脉期明显。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 张胆囊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脾稍大,信号尚均匀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脏多发转移瘤 肝血管瘤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淛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增大以右叶 为主,肝右叶/左内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病灶;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病变呈明显高信号;边缘不整;增 强后动脉期病变的周边可见结节状的强化,实质期巨大病灶大部分充填强化不均匀,中心可见大片不规则低信号区 尚未完全强囮。门静脉受压移位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门部后方见一约为 cm× cm× cm 椭圆形占位病变; T1WI 呈等信号 中心可见稍低信号条状影; T2WI 疒变呈轻微高信号, 中心条状影呈高信号 增强后动脉相病变明显均匀强化,中心条状影强化呈更高信号;延迟相病变呈等信号周边可見隐约的线状包膜强化, 中心条状影仍有强化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肝脏腺瘤合並出血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左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椭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 呈稍低信号边界不清,其内见多 发环形、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 呈稍高信号其内环形、斑片状影呈高信号;增强後动脉期明显强化;周围门脉受压。 胆囊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脏腺瘤匼并出血? 肝囊肿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表面光滑肝实质内散 在多个圆形长 T1 长 T2 信号影,最大鍺位于 S4 段大小约为 cm× cm× cm,边界锐利;增强后肝内异常信号未见强 化胆囊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脉血管显示清楚。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多发肝囊肿 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表面不光滑表面凹凸 状,左、右叶比例严重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左、右叶弥漫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类圓形肿块T1WI 稍低信号,T2WI 呈稍 高信号有的表现为中心点片状信号增高,部分病灶邻近被膜下肿块突向轮廓外生长S8 段较大病灶约为 cm× cm× cm;增强后肝脏多发肿块动脉早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信号降低门脉主干及左右支通畅。脾脏明显增大脾门静 脉血管纡曲,食管胃底靜脉明显纡曲、扩张肝脏外缘及腹腔内肠管间见长 T1 长 T2 腹腔积液影。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 淋巴结 意见: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多发不典型增生结节 肝脓肿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各叶仳例适中。.左/右侧肝内可见约为 cm× cm× cm 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 或高信号病变中心部分信号更高,周边为模糊的稍高信號;增强后病变呈环形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形态信 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周围无明显水肿征象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脓肿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 影像报告模板 使用说明1. 采用最大化原则每一条均尽量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用时删 除不符者 2. 因为医院 HIS 系统之报告系统不好使用,仅将朂常用的置入其内其 它的用 PDF 文档保存,使用时点书签查看目录通过目录可快速进 入相关词条,采用复制、粘贴方式获取并使用相关内嫆电子报告书 写方法详见报告相关帮助文件。 3. 错误及遗漏在所难免请大家指正,以便以后修改及加入 2008 年 11 月整理 陈登明

    中南大学湘雅醫院放射科颅脑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颅脑 1. 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腦池及脑室大小形态 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 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颅脑非增强(婴幼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1)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堺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 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 MRI 未见异常 4. 正瑺颅脑增强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灰白质界限 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夶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 MRI 未见异常 5. 正常颅脑 MRA 颅脑 MRA(TOF 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動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 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見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A 所示各段未见异常 6.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TOF 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狀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 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7.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增强后 TOF 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 窦、颈内静脈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8. 正常颅脑 MRV 颅脑 MRV(PC 法)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狀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 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 意见:颅脑 MRV 未见异常 9. 正常颅脑 MRAV 顱脑 MRA(TOF 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 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 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 MRAV 未见异常 10. 正常垂体 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增强后强化均匀;高径为 2mm 上缘呈凹陷型,垂体柄居中视交叉无受压移位。蝶鞍大小、形态正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 意见:垂体增强 MRI 未见异常 11. 空泡蝶鞍 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片状极长 T1 及极长 T2 信号灶 垂 体受压变薄,垂体柄受压向后下移位蝶鞍夶小、形态正常范围。 鞍底无下陷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鞍内改变:空泡蝶鞍 老年脑、脑萎缩、退变、脑软化灶 12. 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扩大脑沟、 裂、池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 13. 脑萎缩-皮质为主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稍扩大,脑 沟、裂、池明显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以皮质为甚 14. 脑萎缩,以白质为甚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明显扩夶 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以白质为甚 15. 脑白质疏松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双侧脑室稍扩大侧脑室旁皛质呈帽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 (T2)仍呈高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白质疏松 16. 皮层下动脈硬化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脑干出血可见多发点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FLAIR(T2)仍呈高信號;双侧脑室稍扩大侧脑室旁白质呈帽状长 T1、长 T2 信号,FLAIR(T2)仍 呈高信号;脑沟、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7. 脑软化灶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FLAIR(T2)呈低信号, 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邻近脑沟稍増宽,侧腦室稍扩大;余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右颞叶脑软化灶 血管性病变 18. 脑梗死-缺血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顳叶见大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 低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注射 Gd-DTPA 可见右颞叶区侧裂动脉群强化,脑组织无明显强化;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无明显 移位。 意见:右颞叶脑梗塞 19. 脑梗死-出血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额叶可见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 低信号;其内夹杂少许短 T1 信号,病变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平;注射 Gd-DTPA 扫描,可见左额叶病灶区呈“脑回样”强 化左侧脑室受压,中线无奣显移位 意见:左额叶出血性脑梗塞 20. 脑梗死多发腔隙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脑干出血可见哆发斑片状及点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ADC 图上呈低信号病灶小于 1.5cm;各脑室稍大,脑沟、裂、池稍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1. 哆发脑梗塞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斑点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DWI 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常 脑室系统大小、形态正常,脑沟、脑裂、脑池未见異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多发脑梗塞 22.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忣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点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DWI 呈高信号。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中線结构居 中。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23. 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双侧额、颞、枕、顶叶深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内可见多个小斑点状长 T1、长 T2 信号邊界模糊,FLAIR 序列大部分病灶呈高信号双侧脑室旁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DWI 病灶呈高信号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中线結构居中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回变小

    意见: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 24. 脑出血(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显示: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不均匀短 T1 短 T2 信号灶周围可见长 T1 长 T2 水肿带环绕,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頂叶脑出血(急性期) 25. 脑出血(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不均匀短 T1 长 T2 信号灶周围可见长 T1 长 T2 水肿带环绕,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顶叶脑出血(亚急性期) 26. 脑出血(超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 SWI (磁敏感成像) 显示: SWI 右顶叶后部可见约 cm ×cm ×cm 片状低信号灶 T1WI、 T2WI 病灶显示不明显;周围水肿不明显,右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轻度向左移位。 意见:右顶叶脑出血(超急性期) 27.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双侧额部颅板下方见约 cm ×cm ×cm “新月形”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局部 脑回受压、聚拢,余颅内未见其他异常 意見:双侧额部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28. 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左/右侧额部颅板下方见约 cm ×cm ×cm “梭形”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局部 脑組织受压同侧脑室受压略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左/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 29.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 FLAIR (T2) 显礻: 右侧侧裂区可见侧裂 “铸形” 样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 FLAIR (T2) 显示更清晰;未见其它异常信号中线居中。 意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30. 丘脑陈旧性絀血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丘脑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围绕。 余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脑室夶小尚可 意见:右侧丘脑陈旧性出血 31. 硬膜下血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额部 骨内板下可见一弧形的等长 T1、等长 T2 信号 病灶厚 约 1.1cm ;楿邻脑实质及左侧脑室受压变形。 意见:颅内病变:硬膜下血肿 32. AVM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 T1WI 及 MRA 显示:左/右侧小脑半球内近小脑蚓部区可见樹枝状血管流空信号 病灶未见明显占位效应;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可见树枝状增粗迂曲的血管强化灶。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脑室 系統不大,中线结构居中MRA 示该部位异常血管团,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意见:小脑AVM 33. 动脉主干闭塞 颅脑 MRA 显示:右大脑中动脈主干闭塞,右大脑中动脉分支未见显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左侧大脑中动脉、双大脑 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及畸形血管团 意见:右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并分支未见显示,原因待查: 34.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DWI 显示: 意见: 颅脑外伤与血腫 35. 脑挫裂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左额叶前下部见片状不均匀长 T1 长 T2 信号灶其内夹杂点状及斑片状短 T1 短 T2 信号,局部脑组织肿胀可见少量长 T1 長 T2 信号水肿带环绕。头皮和颅骨未见形态和信号异常 意见:左额叶脑挫裂伤 36. 弥漫性轴突损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组织肿胀,腦白质内可见少量小斑片状短 T1 短 T2 信号灶、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幕上脑室变小,脑沟、裂、池变小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弥漫性轴突损傷 颅脑肿瘤 37. 蛛网膜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极区右环池右侧份可见一约 cm ×cm ×cm 圆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注入 Gd-DTPA 後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但未 见明显水肿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 线结构无移位。右海马受压向前外移位 意见:右颞蛛网膜囊肿 38. 蛛网膜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D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极区右环池右侧份可见一圆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 号,呈低信号ADC 图呈高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 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忣大小正常脑沟、 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右海马受压向前外移位。 意见:蛛网膜囊肿 39. 蛛网膜囊肿后颅窝底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后颅窝底枕部骨内板下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 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小脑半球脑实质受压变形 前移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后颅窝底蛛网膜囊肿 40. 透明隔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透明隔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双侧脑室稍受壓变窄。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 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强化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線结构无移位。 意见:透明隔囊肿 41. 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中颅窝底、后颅窝底、桥前池及鞍上内可见一不规則形的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强化;FLAIR 序列病灶大部分呈高信 号。弥散序列病灶大部分呈高信號ADC 图呈低信号;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受压变形移位但未见明显水肿信号。中线 结构向右移位 意见:中颅窝底、后颅窝底、桥前池及鞍上内病变: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42. 海绵状血管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额、颞、顶叶、丘脑及桥脑可见个大小不等长 T1、长 T2 信 号周围可见短 T2 信号环,边界清楚最大病灶位于右额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 强化及蚯蚓状强化。脑室系统形態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海绵状血管瘤? 43. 胶质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可见┅不规则形的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 脑实质及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意见:脑干出血占位病变:胶质瘤 44. 胶质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 脑实质及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向左移位。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意见:右侧颞叶占位病变:胶质瘤? 45. 星形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左额叶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 增强后病灶无明显强化;病灶境界较清楚,边缘规则周围有少量沝肿,局部脑沟变平余未见明显异常。

异常信号肿块病灶境界清楚,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且可见“脑膜尾征” ;周围可见大片状水 肿带,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移。 意见:左额叶前方大脑凸面占位病变:脑膜瘤 48. 脑膜瘤-鞍结节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鞍上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肿块, 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均匀强化;病灶边界清楚基底部附着于鞍结節及鞍隔上方,视交叉及第三脑室前下部受压 意见:鞍上占位病变:脑膜瘤 49. 脑膜瘤大脑镰旁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顶部大脑镰旁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等 T1 及长、等 T2 混杂信号灶,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肿瘤显著均匀强化,强化肿瘤边缘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脑实质小片狀水肿 。 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大脑镰旁占位病变:脑膜瘤 50. 松果体瘤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内可见一类圆形等 T1、短 T2 信号,其内夹杂小点状短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环状强囮。周围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有占 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第三脑室内受压变窄向前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 线结构居中 意见:松果体区占位病变:松果体瘤 51. 生殖细胞瘤并种植性转移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內可见一不规则形等、长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边 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幕上脑室 系统扩大。鞍上池内偏后份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 T1 及等 T2 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均匀显着强化最大 病灶约 cm ×cm ×cm;视神经與肿瘤分界清楚;肿瘤与垂体分界尚清楚。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中线结构 居中。 意见: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并幕上脑积沝、鞍上池内偏后份占位性病变考虑生殖细胞瘤并种植性转移可能性大 52. 松果体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松果体区内可见一类圆形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大 小约 cm ×cm ×cm,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 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松果体占位病变:松果体囊肿 53. Rathke 裂囊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的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 锐利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异常強化;有占位效应相邻组织受压移位,但未见明显水 肿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Rathke 裂囊肿? 54. 垂体腺瘤-大腺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内可见约 cm ×cm ×cm 不规则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肿 块其内可见类圆形短 T1 长 T2 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中等强化;病灶由鞍内姠鞍上、鞍旁生长,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双侧 海绵窦受累颈内动脉被向外推移,视交叉上抬受压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腺瘤? 55. 垂体腺瘤-微腺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动态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腺左侧稍饱满其内可见约 cm ×cm ×cm 卵圆形稍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未强化,洏垂体余部明显强化;垂体柄稍向右侧偏移视交叉无受压、移位,鞍底无局 限性下陷 意见:垂体内改变:垂体微腺瘤?

    56. 垂体瘤部分囊變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长 T1 及等、 长 T2 混杂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周边均匀环形显着強化中心部分无强化,最大病灶约 cm ×cm ×cm 大小双侧 颈内动脉受压稍移位;视神经与肿瘤分界不清;鞍底下陷,蝶鞍稍扩大中线结构无迻位。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瘤部分囊变 57. 颅咽管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见一约 cm ×cm ×cm 不规则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 信号欠均匀部分为实性,部分为囊性;增强后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呈中等度强化;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改变, 视交叉、第三脑室前下方及额叶后下部受压幕上脑室扩大。 意见:鞍上占位病变:颅咽管瘤 58. 鞍上池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池内偏后份可见一不规则形占位性病变呈等、长 T1 及等、 长 T2 混杂信号灶, 注入 Gd-DTPA 病灶不均匀显着强化最大病灶约 cm ×cm ×cm 大小;视神经與肿瘤分界不清;肿瘤 与垂体分界尚清楚。第三脑室受压变窄且后移双侧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鞍上池占位性病变,性質待定:颅咽管瘤下丘脑错构瘤?下丘脑胶质瘤 59. 听神经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長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晰,略呈分叶状改变可见一“冰淇淋”样突起伸入内听道内。脑干出血及小脑 稍受压苐四脑室稍受压变小,幕上脑室无扩大积水 意见:左/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听神经瘤? 60. 脑膜瘤听神经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顯示:右桥小脑角区及颞骨岩尖部可见一不规则形的等 T1、稍长 T2 信 号病灶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均匀强化强化肿瘤边缘可见"脑膜尾"征。有占位效应 ;第四 脑室受压变窄且向左移位脑干出血及左小脑半球受压变形且向左移位,肿瘤与右听神经分界清楚右侧听神经未见增粗。中线 结构居中 意见:右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听神经瘤 61. 脑转移瘤多发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额叶、祐侧颞叶及右枕叶见多个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 常信号,其内可见少许短 T1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结节状强化;病灶直径为 l.0~2.5cm;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 边缘整齐,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指状水肿带,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意见:脑内多发占位病变:转移瘤 62. 脑转移瘤单发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额叶后部皮层下方可见一约 cm ×cm ×cm 结节状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结节状強化;病灶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周围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脑室受压 变小,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 意见:左额叶占位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胶质瘤和脑脓肿不排除 63. 髓母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蚓部可见一不规则形的占位性病变呈现长 T1、长 T2 信号, 邊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不均匀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病灶部分囊变占位效应明显, 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变窄呈细线状姠左前方及上方移位;脑干出血受压变形且向前移位周围无片状水肿信号。幕上脑室系统 对称性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小脑蚓蔀占位病变并幕上脑积水:髓母细胞瘤 64. 血管母细胞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右侧小脑半球内可见一类圆形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病灶大小约 cm ×cm ×cm,其内可见小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结节状病灶可见强化;病灶周 围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及四脑室受压变形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脑室系统不 大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左/右侧小脑占位病变:血管母细胞瘤 65. 室管膜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四脑室内可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不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 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境界较清楚,与第四脑室底紧密相连第四脑室被撑大,幕上脑室扩大积水 意见:第四脑室内占位病变:室管膜瘤?

    66. 室管膜瘤 颅腦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四脑室扩大其内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 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双侧小脑内、裂叶及脑干出血内可见小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可见强化。幕上脑室系统扩大周围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意见:四脑室占位:室管膜瘤? 67. 室管膜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脑室后角扩大其内可见一团块状等 T1 及等、稍短 T2 混杂 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 cm ×cm ×cm。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内可见大片状水肿信号。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 构向左移位。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鈈均匀性明显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及强化灶。 意见:右侧脑室占位:室管膜瘤 68.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占位病变: 69. 颈静脉球瘤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后 T1WI 及 MRA 显示:右侧颈静脉窝区可见一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呈等 T1 及等 T2 信号灶病灶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肿瘤顯著均匀强化MRA 示肿瘤相应区可见多根增粗、迂曲的 血管。双侧所示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外动脉形态、大小及走行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明显异常狭窄、瘤样扩张及畸形血 管影。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腦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 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颈静脉窝区占位性病变:颈静脉球瘤? 70. 脊索瘤 颅脑 MRI 非增強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可见广泛骨质破坏呈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样肿块呈等 T1、等 T2 信号,大小約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明显强化。 肿瘤向上生长达鞍上池内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中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占位性病变:脊索瘤 71. 嗜酸性肉芽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顶部偏左侧颅骨板障内可见一稍长 T1、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 楚大小约 cm ×cm ×cm,相邻相邻颅骨向上隆起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 脑池未见異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骨内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颅内感染、脑积水 72. 化脓性脑膜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膜增厚呈脑囙样强化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区强化 灶,脑室稍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膜炎 73. 脑炎(化脓性)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礻: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呈 不均匀性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无强化的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叶病变:脑炎 74. 脑脓肿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环形等 T1 长 T2 异常信号影,其内 为长 T1 长 T2 信号; 增强后环壁显著强化 环壁较薄且厚薄均匀; 周围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 侧脑室受压变小 中线结构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葉占位病变:脑脓肿 75. 脑膜脑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颞叶见一约 cm ×cm ×cm 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呈 不均匀性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無强化的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带,邻近脑膜增厚呈脑回样强化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结构 稍向对侧移位 意见:右颞区病变:脑膜脑炎 76. 病毒性腦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半卵圆中心见斑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增强后无强化;脑

    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見:脑内病变:病毒性脑炎 77. 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颞叶内侧可见大片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无强囮; 局部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余颅内未见其它异常 意见:脑内病变: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78. 结核性脑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内可见多发结节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增强后部分呈 结节状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多发病变:结核?转移瘤不排除 79. 结核性脑膜炎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鞍上池、外侧裂池内为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灶充填增强後明显 强化,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结核性脑膜炎并梗阻性脑积水 80. 脑积水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強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三脑室明显扩大,四脑室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脑 室旁白质见条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灶,脑实质受压变薄中脑导水管蔀分显示不清。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原因待查 81. 外部性脑积水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额叶及顶叶区脑沟、脑池、蛛网膜下腔稍增宽;脑实质内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外部性脑积水 82. 脑裂头蚴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強后 T1WI 显示:左颞、枕、顶叶内可见大片状长、等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 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可见明显异常环形及串珠状强化,相邻脑囙明显萎缩变细呈纸状脑沟、裂增宽,左侧 脑室稍扩大向病灶区移位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脑裂头蚴病 83. 寄生虫性肉芽腫?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右侧颞枕顶叶可见一不规则形的长、等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 灶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环形及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及团块状强化,最 大强化病灶大小约 cm ×cm ×cm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 ,有明显占位效应 意见:脑内疒变:寄生虫性肉芽肿? 脑白质病 84. 多发性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长 T1 长 T2 信号灶散在分布增强后呈斑片状或环状强化;病灶大小不一,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壁垂直幕上脑室稍扩大,脑沟、 裂、池稍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多发性硬化 85.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2)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可见对称性大片状鈈均匀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央部无强化,邻近病灶边缘处可见“花边样”强化;基底节区及额叶白质区未见异常信号 余脑内未見明显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86. 脱髓鞘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内可见多个斑片状及点状长 T1、长 T2 信 号边界模糊,周围可见小片状长 T1、长 T2 水肿灶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奣显强化。无占位效应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 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脱髓鞘性脑病? 87. 中毒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 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中蝳性脑病? 88. 代谢性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尾状核头部、桥脑及中脑内可见对称性片 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FLAIR 序列呈高信号;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 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代谢性脑病? 89. CO 中毒后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 FLAIR 病灶依然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形 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符合 CO 中毒后脑病 90. CO 中毒后脑病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内可见对称性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FLAIR 病灶依然呈高信号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囸常脑沟、脑裂及 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符合 CO 中毒后脑病 91. 海马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FLAIR(T2)显示:左颞角明显較对侧扩大,左海马内可见小片状长 T1 及长 T2 混杂信 号FLAIR 序列呈高信号。余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皛质对比正常,脑室系统大 +Cho)比值稍下降以上改变提示左侧海马神经元减少或功能受损,胶质细胞增生 意见:左侧海马异常信号及體积缩小: 海马硬化? 颅脑先天畸形与发育不良 92. 胼胝体发育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前部较细小压部缺如,代之以不規则形长 T1 长 T2 脑脊液信 号;双侧脑室枕角距离增大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胼胝体发育不良 93.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疝出枕大孔下缘约 0.8cm延髓及小脑下引部下移,第四脑 室变小颈、胸段脊髓内可見长条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 意见: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形成 94. Chiari 畸形Ⅰ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其下缘居枕骨大孔連线之下约 1.1cm;第 四脑室形态、位置及大小正常范围。所示 C1~3 水平脊髓内可见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颅頸交界区病变:Chiari 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95. 灰质异位症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 FLAIR(T1)显示:右侧侧脑室体旁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影,T1WI、T2WI 均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局部脑室受压变形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 中。 意见:脑内病变:灰质异位症 96. 结节性硬化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侧脑室内室管膜下可见多个结节状等 T1、等 T2 信号边界清 楚。双侧额、枕叶及右侧顶叶脑皮层下可见哆发性斑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增强后上述病灶部分有强化 右侧枕、顶叶部分脑回增大,脑沟、裂増宽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尛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结节性硬化 97. 脑白质营养不良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 ,第四脑室形态及大小正常范围双顶

    叶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可见小斑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内病变:脑白质营养鈈良 98. 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双顶叶脑沟明显加深进入脑白质内周围脑白质内可见少许脑灰 质;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病变: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 99. Dandy-Walker 畸形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小脑蚓部缺如,相应区枕大池扩夶并且与四脑室相通,四脑室 扩大小脑半球变小,小脑幕高位幕上脑室扩大。双侧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对比正 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 Dandy-Walker 畸形 100.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脑内病变: 手术、γ刀、放射、保守治疗后复查 101. 松果体区肿瘤"γ治疗后 临床诊断"松果体区肿瘤"患者,γ刀治疗术后 月余复查与 200 年 朤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示:原病灶大小及强化灶较前明显增大松果体区内可见一不规则形长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邊界 清楚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有占位效应,相邻脑实质稍受压第三脑室内受 压变窄向前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 意见:"松果体区肿瘤"γ刀治疗术后肿瘤较前明显增大 102. 术后情况基本同前 原“垂体瘤”患者,术后 2 年余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垂体瘤残留灶大小、形态及强化情况基本哃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原“垂体瘤”术后情况基本同前 103. "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后"改变 原"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术后"患者γ刀治疗后 1 姩余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垂体及垂体柄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情况较前大致相同。余情況基本同前 意见:脑内病变:"垂体微腺瘤γ刀治疗后"改变 104. "垂体瘤"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 原"垂体瘤"患者,保守治疗后复查与 2007 年 11 月 19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垂体瘤基本吸收消失现垂体右侧份相对饱满,原垂体柄右移情况明显恢复致居中位置余未见明顯异常信号灶及 强化灶。 意见:"垂体瘤"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目前肿瘤基本吸收消失。 105. 垂体腺瘤"术后改变-蝶窦入路 原"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老片对照,现鞍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原蝶鞍及鞍上池内占位性病变大部分已手术切除现术区内可见小团块状等 T1 等 T2 信号,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 灶异常强化灶(大小约 cm ×cm ×cm) 。双侧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内可见长 T2 信号灶鞍底部分骨质缺损。余情况基夲同 前 意见:"垂体腺瘤"术后改变 106. "胶质瘤术后"改变,情况基本同前 原"胶质瘤术后"患者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左颞叶前方术区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 及长 T2 信号,其大小、形态、信号情况较前大致相同注入 Gd-DTPA 后术区无 强化灶。余情況基本同前 意见:"胶质瘤术后"改变,情况基本同前 107. "胶质瘤术后"改变 原“右额颞顶叶胶质瘤术后”患者再次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后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 后 T1WI 显示:原术区及入路区混杂信号灶范围较前缩小,信号有改变呈大片状长、短 T1 及等、长 T2 混杂信号灶,注入 Gd-DTPA 後术区异常强化灶较前增多增大占位效应已经解除。余情况基本同前 : 意见: “右额颞顶叶胶质瘤术后”改变,术区强化灶较前增多增大术区出血灶较前吸收缩小。 108. “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明显好转

    临床诊断“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 2 月余复查与 200 年月 日咾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病灶大小及强化灶较前明显缩小病灶周围水肿病灶已经消失。现片示病灶呈环形长 T2 信号灶 大小约 cm ×cm ×cm,注入 Gd-DTPA 后呈结节均匀强化灶右额叶内多个小斑点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无 强化。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腦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 “脑转移癌”患者,γ刀治疗后明显好转 109. “MS”治疗后明显好转 原“MS”治疗后患者复查与 200 姩 月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原 左侧脑室前角旁、右侧脑室后角旁及右侧基底节区内病灶范围较前明显吸收变小仅見小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 模糊FLAIR 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右侧脑室前角旁可见一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FLAIR 序列病灶仍呈高信 号双侧小脑及脑干出血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余情况 基本同前。 意见: “MS”治疗后明显好转 110. “脑干出血内出血”患者治疗后复查 原“脑干出血内出血”患者治疗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 MRI 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脑干出血内仍可见片状短 T1、长 T2 信号,其内夹杂短 T2 信号病灶大小同前大致相仿。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未见异常 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脑干出血内出血"治疗后改变:病灶内鈳见短 T2 信号,提示出血进入慢性期 111. 左顶叶占位术后改变 原"左顶叶占位"患者术后 2 天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 礻:原左顶叶占位病灶已手术切除,现术区呈片状长、短 T1 及长 T2 出血及水肿信号灶注入 Gd-DTPA 后术区未见异常强 化灶。占位效应已经解除左侧頂部轻度脑膜脑膨出。术区可见一引流管留置术区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极长 T1、 极长 T2 信号,无强化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可見弧形长、短 T1 及长 T2 混杂硬膜下积液及硬膜下血肿信号灶, 病灶最 厚处为 0.5cm ;占位效应明显相邻脑实质稍受压。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左頂叶占位"术后改变,占位病灶已切除术区水肿及出血。左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积血及积气 112. 左 CPA 占位术后 原 “左 CPA 占位” 患者, 术后复查 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老片对照, 现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左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已经切除术区呈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後术区无强化灶原 肿瘤占位效应较前明显缓解,原幕上脑室扩大情况较前好转左侧枕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等、短 T1 及短 T2 信号,最厚处 為 1.6cm;相邻脑实质稍受压左小脑半球内可见不规则形的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无强化术区脑膜强化明显。余情况 基本同前 意见:"左 CPA 占位"术後改变,肿瘤已经切除左侧枕部硬膜外血肿,左小脑半球水肿 113. 颅脑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意见:脑内病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伍官颌面头颈部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表现 1. 正常眼眶 双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眼球及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號 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视神经及眼外肌未见明显增粗及异常信号灶,双侧眼球未见明显突出 意见:双侧眼眶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鼻腔鼻窦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 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各鼻甲形态及大尛未见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意见:鼻腔鼻窦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鼻咽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腔形態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 咽隐窝存在,双侧鼻咽侧壁及顶后壁软组织未见增厚双侧咽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蔀未见增大的淋 巴结。 意见:鼻咽 MRI 未见异常 4. 正常口咽 口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口咽腔形态及大小未见明显异常雙侧 口咽侧壁及后壁软组织未见增厚,双侧咽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口咽 MRI 未见异常 5. 正瑺下咽 下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梨状窝基本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 号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下咽 MRI 未见异常 6. 正常喉 喉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室带及声带对称,表面光滑未见明 顯增厚,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双侧喉旁间隙存在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 MRI 未见异常 7. 正常喉部 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忣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室带及声带对称表面光滑,未见 明显增厚双侧梨状窝基本对称,双侧喉旁间隙存在;增强后未见明显异瑺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部 MRI 未见异常 8. 正常甲状腺 甲状腺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侧甲状腺形态規则,其内未见明显 异常信号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颈部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甲状腺 MRI 未见异常 9.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 眼眶病变 10. 眼眶血管瘤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眶内球后肌圆锥内可 见一约 cm× cm×cm 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T1WI 为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信号尚均匀增强后后病灶强化 明显,延迟扫描病灶仍明显强化视神经受压迻位,眼外肌亦受压移位眼眶未见明显破坏。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血管瘤 11. 眼眶炎性假瘤-弥漫炎症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 T1 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2. 眼眶炎性假瘤肿块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淛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视神经增粗眼外肌增粗、以内直肌和上直肌明显,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和远端肌腱处为重;肌锥内见一约 cm× cm×cm 长 T1 长 T2 信号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球后脂肪组织肿胀呈长 T1 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3. 眼眶炎性假瘤泪腺炎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泪腺肿大约 为 cm× cm×cm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境界清楚,增强后有强化无骨质破坏,眼球受压向内下方移位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 14. 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強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球突出、眼环增厚 眼外肌粗大,以上直肌和下直肌明显增粗的眼外肌肌腱近眼球处亦增粗,受累肌肉呈等 T1 等 T2 或稍长 T2 信号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肌炎型)? 15. 泪腺癌 左/右侧眼眶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眼眶外上部可见一形态 不规则等 T1、等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病灶内可见明显强化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病变:泪腺癌? 鼻腔鼻窦病变 16. 上颌窦黏膜囊肿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后壁 见约 cm× cm×cm 半圆形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灶边缘光滑,上颌窦骨质无破坏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病变:黏膜囊肿 17. 上颌窦癌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右侧上颌窦内可见约 cm× cm× cm 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呈长 T1 长 T2 信号;增强后右强化;腫块向鼻腔内突出鼻中隔左侧偏移,相应右侧鼻腔变窄;右 侧翼腭窝内亦可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 意见:右侧上颌窦内占位病变累及翼腭窝:上颌窦癌 18. 鼻腔鼻窦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内见 约 cm× cm×cm 意见:左/右側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病变: 鼻咽病变 19. 鼻咽癌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腔变小左/右侧咽隐窝消失,鼻 咽顶後壁增厚呈不均匀长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性强化,可见坏死小囊变区;颅底未见受累所示颈部未见增 大的淋巴结。 意见:鼻咽疒变:鼻咽癌 20.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顶壁可见一不规则等 T1、等 T2 信 号,大小约为 cm× cm× cm邊界清楚,其内可见长 T1、长 T2 囊变灶及“血管流空”征;注入 Gd-DTPA 后病灶实质部 分可见明显强化;向内生长至翼鄂窝右侧上颌窦、筛窦亦受累忣。所示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鼻咽病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21. 放射性脑炎 原"NPC"放疗后 2 年复查,无老 MRI 片对照现鼻咽忣颅底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 抑制 T1WI 显示:右侧颞叶内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边界模糊;FLAIR 序列呈高信号鼻咽壁僵直,鼻咽部咗顶壁 肿块样增厚呈长 T1、长 T2 信号,双侧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存在脑室系统无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 “NPC”放疗后改变:1、鼻咽部咗顶壁肿块样增厚,考虑 NPC 复发 2、 右侧颞叶内异常信号:考虑放射性脑炎。 22. 鼻咽癌 放疗后 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查,无老片对照现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部左侧壁稍增厚,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咽旁间隙存在鼻咽切迹稍僵直,鼻咽腔无变形变窄征象余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所示上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鼻咽癌"放疗后改变 23. 鼻咽癌 放疗后好转 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 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部左侧壁较前变薄强化程度较前減轻,现鼻咽部左侧壁无增厚左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及咽 旁间隙存在,鼻咽切迹稍僵直鼻咽腔无变形变窄征象。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鼻咽癌"放疗后好转 24. 腺样体肥大 鼻咽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 10mm 呈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相应气道受压变窄双侧咽隐窝清晰。 意见:腺样体肥大 中耳乳突、颞颌关节病变 25. 急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中耳乳突峰房区见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其内可见多个小气液平面,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咗/右侧中耳乳突病变:急性中耳乳突炎? 26. 中耳乳突胆脂瘤 中耳乳突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中耳-鼓窦区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混杂信号T1WI 和 T2WI 均呈外高内低信号;增强后中心无强化,边缘有强化余中耳鼓室内及乳突气房内亦 可见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有鈈均匀强化 意见:左/右侧中耳乳突病变: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胆脂瘤形成 27. 双侧颈静脉窝高位 内耳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 MRH 显示:双侧耳蜗底蔀可见面神经、蜗神经及前庭神经上、下支,双 侧听神经左右对称其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耳蜗大小形态正常,三个半规管大小形态正常前庭导水管直径为 1mm,耳蜗底 转水平可见颈静脉窝 意见:双内耳 MR 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静脉窝高位 颌面部、口腔、口咽、腮腺 28. 腮腺混合瘤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右侧腮腺深叶可见约 cm× cm× cm 类圆形与肌肉等 T1 稍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有强化;病灶境界清楚,边缘呈分叶状改变;颈部血管受压向内移位 意见:左/右侧颌面部腮腺深叶病变:腮腺混合瘤? 29. 口底癌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口腔底部稍偏右内可见一不规则长 T1 及长 T2 信号灶边界模糊,与相邻组织关系密切;病灶大小约 cm× cm×cm;紸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匀强 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口腔底部稍偏右占位性病变:右口底癌 30. 颌下腺占位性病变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左侧颌下腺肿大,颌下腺内可见一不 规则长、等 T1 及长、等 T2 混杂信号灶边界模糊,与相邻颌下腺关系密切;病灶大小约 cm× cm×cm;注入 Gd-DTPA 后 病灶可见显著环状不均匀强化;邻近软组织受压变形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颌下腺占位性病变:颌下腺混合瘤颌下腺癌? 31. 颌面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左/右侧颌面部病变: 喉部病变 32. 喉癌 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淛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声门上区及声门区左侧壁增厚明显可 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稍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顯著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 ×cm;下咽腔明显变窄变形;左梨状窝区及喉旁间隙明显变窄左杓会厌皱襞与病灶分界不清。相应区外侧左上頸部软组织 内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一结节状占位性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

    病灶约 cm× cm×cm 大小。 意見:喉部病变:喉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33.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 原“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行 MRI 检查无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 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C2~T2 水平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稍长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 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相应区气管、喉腔及食道均闭塞未见显示,气管造瘘开口于 T1 水平 意见: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改变:术后复发?术后改变 34. 下咽癌术后放疗后改变 "右侧下咽癌术后放疗后"半年患者,行 MRI 检查无 MRI 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C2~C4 水平祐颈部软组织内颈动脉鞘区及胸锁乳突肌深部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状病变 呈不 规则形等 T1 及等、稍长 T2 混杂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显著不均勻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相应区喉腔 变形,术区下咽腔右侧壁亦有类似强化灶术区颈部软组织部分缺损并且失去正常结构层次呈术后妀变。 意见:下咽癌术后放疗后改变 35. 会厌 CA 术后 原“会厌 CA 术后”患者复查 MRI,无老片对比,现喉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 制 T1WI 显示:会厌已切除喉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及异常强化灶。左上颈部左颈内动脉外侧及胸锁乳突肌前外侧区可见 一占位性病变呈不规则形等 T1、等 T2 信号,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约 cm× cm×cm 大小,邻 近左颈内动脉受压向右变形 意见:会厌 CA 术后改变,左颈淋巴结转移 頸部病变(淋巴结、神经原性、甲状腺) 36. 颈动脉体瘤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及 CE-MRA 显示:左/右侧颈动脉分叉处见一 约 cm× cm×cm 卵圆形等 T1 长 T2 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病灶境界清楚边缘略显分叶状改变,其可见较多小 血管“流空效应” CE MRA 示肿块明显强化,頸内、颈外动脉被肿块撑开距离加大。 意见:左/右颈部病变:颈动脉体瘤 37. 神经源性肿瘤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礻:右上颈深部颈动脉鞘区域可见一形态不 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呈等、稍长 T1 及等、稍长 T2 混杂信号大小约 cm× cm×cm,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可見 不均匀性强化;病灶与颈动脉鞘内血管分界不清。 意见:右上颈深部颈动脉鞘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神经源性肿瘤? 38. 颈部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颈部病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脊柱脊髓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脊柱脊髓 1. 正常颈段脊柱脊髓 頸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 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楿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 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颈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2. 正常颈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颈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C1~7 椎体及 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 其内未见异常信號;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颈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胸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胸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T1~ 12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 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後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T2WI 蛛网膜下腔内 因脑脊液流动而产生流空伪影,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蛛网膜下腔信号均匀 意见:胸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4. 正常胸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ME(多回波)序列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胸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苼 理连线连续;T1~12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 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T2WI 蛛网膜下腔内因脑脊液流动而产生流空伪影,ME(多回波)序列 T2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蛛网膜下腔信号均匀增强后未 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胸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5. 正常腰段脊柱脊髓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 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應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见 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腰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6. 正常腰段脊柱脊髓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苼理连线连续;L1~5、S1 椎 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 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 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腰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7. 正常腰骶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5 椎体及附件未见 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其内未 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 意见:腰骶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8. 正常腰骶段脊柱脊髓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生理连线连续;L1~5、S1~5 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信号灶各椎椎间盘信号、形态未见异常。相应脊髓在 T1WI 和 T2WI 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 变细,其内未见异常信号马尾无聚集征象;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後移位;硬膜囊无受压、变形、移位增强后 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腰骶段脊柱脊髓 MRI 未见异常 9.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10. 室管膜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可见约 cm×cm ×cm 梭 形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影增强后髓内病灶明显强化;脊髓内并见条状近似脑脊液信号之长 T1 长 T2 信号影,横断面显示为 脊髓中央管扩张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室管膜瘤 11. 星形细胞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略增粗,髓内可见条片状长 T1 长 T2 信号影边界不清;增强后可见条片状强囮;周围见无强化之长 T1 长 T2 信号水肿区。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星形细胞瘤? 12. 神经鞘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约 cm×cm ×cm 类圆形稍长 T1、不均匀长 T2 信号;增强后病变强化明显中间可见小囊性不强囮区;病变位于椎管内左侧,压迫脊髓向右 移位并跨越椎间孔呈哑铃状,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外病变:神经鞘瘤 13. 脊膜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管左后侧可见一约 cm×cm × cm 类圆形病等 T1 等 T2 均匀信号灶,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邻近硬脊膜稍增厚并轻度强化;肿物与脊膜关系密切脊髓受 压向右侧移位,左侧蛛网膜下腔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椎管内髓外硬膜内病变:脊膜瘤 14. 硬膜外脂肪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椎管 内后方可见约 cm×cm ×cm 椭圆形短 T1 长 T2 信号影,增强后无强化脂肪抑制后病灶信号被抑制;病灶前方脊髓受压变 窄,蛛网膜下腔变窄病灶下方脊髓膨大。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椎管内硬膜外病变:脂肪瘤? 15. 骶管囊肿 腰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增强后 T1WI 及 MRM 显示:约平 S2 椎体平面骶管扩大其内可见两个囊性极 长 T1、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約 cm×cm ×cm,相邻椎体可见压迫;MRM 显示病变与双侧注入 Gd- DTPA 后病灶病灶无强化。 意见:骶管囊肿:神经根囊肿 16. 肠源性囊肿? 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 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右后侧见一囊性一不规则形囊性 占位性病变呈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病灶大小约 cm×cm ×cm,邻近脊髓及蛛网膜下腔受压向左前移位相 邻椎体亦可见受压变扁;注入 Gd-DTPA 后病灶内未见强化。所示各椎体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 意见: 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外占位性病变:肠源性囊肿 脊髓空洞 17. 脊髓空洞症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礻:第 ~ 椎体节段脊髓增粗,其内可见条状长 T1 长 T2 信号影信号同脑脊液相似,增强后无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節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空洞症 18.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 脊髓炎、变性 19. 脊髓炎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略增粗其内可见多发条状 及斑片状稍长 T1 长 T2 信号影,增强後未见病灶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炎 20. 脱髓鞘性病变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後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平面脊髓内可见长条状稍长 T1、 稍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显著强化余段脊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見:颈/胸/腰椎第~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脱髓鞘性病变先天畸形 21. 脊膜膨出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疒灶,内部信号均匀呈长 T1 长 T2 脑脊液信号,未见神经组织信号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并与骶管相通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余未见明顯异常 意见:骶尾部病变:脊膜膨出? 22. 脊髓脊膜膨出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骶尾部体表可见一囊性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勻,以长 T1 长 T2 水样信号为主根基部可见与脊膜相连;内部混有条状等 T1、等 T2 信号影,上端与脊髓相连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 余未见明显异瑺 意见:骶尾部病变:脊髓脊膜膨出并栓系综合征 23. 栓系综合征并脂肪瘤 骶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脂肪抑制 T1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脊髓下端位于腰 ?椎体 水平终丝下 移附着于 S1 水平椎管后壁,终丝周围见片状短 T1、长 T2 信号灶脂肪抑制后信号被抑制,增强后无强化余未见明显异 常。 意见:腰骶部椎管内病变:栓系综合征并脂肪瘤 24. 脊髓纵裂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脊髓分离畸形,横斷面可见脊髓 纵向分割为两条脊髓纵裂脊髓无完整分隔,腰 2 以下节段未见脊髓分隔余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脊髓纵裂 25. 颅底凹陷症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齿状突上移,位于硬腭枕大孔后缘连线(钱伯伦氏线) 之上约 8.0mm齒状突明显后仰,压迫相应脊髓相应颈髓明显变细呈细线状,C1 水平脊髓内可见斑状长 T1、长 T2 信号 边界清楚,注入 Gd-DTPA 后病灶未见强化颈 3-7 各椎体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硬膜囊无受压余脊髓形态、大小及信 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意见:颅底凹陷症 26. 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脊椎呈"S"型侧弯畸形原发弯向以 T9 为中心向左侧突改变, 两个继发弯分别以 C6、L3 为Φ心向右侧突改变部分椎体形态变扁,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约平 C2~T12 椎体上缘平面脊髓 中央管明显扩张,最宽管径达 cm呈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T12/L1、L1/2 椎间隙变窄及相应椎间盘 T2 信号减低所示各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硬膜囊及神经根无受压但是大部分椎管失去正常解剖位置的形态。 意见: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约平 C4~C7 椎体平面脊髓空洞形成 脊柱病变 27. 脊柱压缩骨折 椎椎体楔状变形,骨皮质不连续T1WI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显示:第 呈低信号,T2WI 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椎体向后方移位并推挤后纵韧带向后方突出,相应水平硬膜囊明顯受压脊 髓变细。余椎体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压缩骨折 28. 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脂肪抑制 T2WI 显礻:T12 椎体形态变扁,呈楔形改变压缩程度约为 1/2, 椎体内可见片状长 T1 及长、 短 T2 混杂信号 且椎体后缘向后移位压迫相应硬膜囊及神经根, 哃平面脊髓明显受压变扁变细 T10~L1 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以 T12~L1 水平脊髓肿胀明显。T11~L1 水平椎体周围可见 不规则等 T1 忣长、等 T2 混杂信号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余椎体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 意见: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脊髓受压变细。T10~L1 水平脊髓挫裂伤T11~L1 水平椎体周围血肿。 29. 椎间盘突出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颈/胸/腰椎间盘 T2WI 信号减低椎间盘呈舌状向左后方 突出,硬膜外脂肪层中断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余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间盘突出 30. schmorl 结节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椎体内接近椎间盘区可见局限性骨质缺损,边缘规整相

    应区可见小半结节状椎间盘信号灶。余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生理曲线连续。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病变:schmorl 结节 31. 椎间盘膨出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5、C5/6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以 C5/6 明显相应的 硬膜囊前缘见浅弧形压迹,脊髓未见受压征象相应脊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所示各椎体及余椎间盘未见明显 异常 意见:颈 C4/5、C5/6 椎间盘膨出 32. 颈椎病黄韧带肥厚 颈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 4-7 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C5/6 椎间隙变窄,C5/6 椎间盤 T2 信号减低;C4/5、C5/6、C6/7、T1/2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以 C5/6 明显,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浅弧形压迹C5/6、 C7/T1、T2/3 椎间隙水平左侧椎管后部见双侧黄韧带肥厚,脊髓未见受压征象脊髓信号正常。 意见:C4/5、C5/6、C6/7、T1/2 椎间盘膨出,C5/6、C7/T1、T2/3 黄韧带肥厚 33. 腰椎椎间盘突出 腰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L3/4、L4/5、L5/S1 椎间隙变窄苴椎间盘 T2 信号减低L5/S1 椎间盘向正后 突出,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弧形压迹脊髓无受压征象,L3/4、L4/5 椎间盘向四周膨出相应的硬膜囊前缘见弧形压迹。L1~ 5 椎体边缘见骨质增生所示余椎体及余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相应脊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L3/4、L4/5 椎间盘膨出,L5/S1 椎间盘突出 34.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脊髓内病变: 3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体形态正常, 皮质低信号完整 其内可见 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区;增强后呈鈈均匀强化;其余各椎体及各椎间隙未见异常信号 椎管及腰大肌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病变:化脓性骨髓炎 36. 脊柱结核 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 1~2 椎体变扁,T1WI 呈广泛低信号腰 l 椎体下缘 及腰 2 椎体上缘可见骨质破坏,腰 1~2 椎间盘破壞T2WI 骨质破坏区及椎间隙呈高信号。椎间隙变窄破坏区以外椎体水 肿 T2WI 呈略高信号。腰 1~2 椎间盘后方可见脓肿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向後压迫硬膜囊及脊髓,相应水平 脑脊液信号中断脊髓受压移位,T2WI 呈略高信号两侧腰大肌内条片状高信号影,右侧腰大肌明显外凸 意見:腰 1~2 脊柱病变:脊柱结核并右侧腰大肌冷脓肿形成 37. 椎体血管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 第 ~ 椎体节段椎体大部分 T1WI 呈高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右侧椎弓可见相同信号改变,椎体的高信号间可见纵形条状低信号影呈栅栏状改变;增强后有强化。余各椎 体信號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椎体病变:椎体血管瘤? 38. 骨髓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忣增强后 T1WI 显示:第 ~ 椎体节段椎体及附件普遍性 T1WI 呈不均 匀低信号T2WI 显示弥漫性胡椒粒状高信号,各椎体外形无明显改变各椎间隙未见狭窄,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病变:骨髓瘤? 39. 脊柱转移瘤 颈/胸/腰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腰 3 椎体左后部忣胸 11 椎体左侧椎弓可见信号减 低区T2WI 上述区域呈高信号,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影腰 3 椎体高信号区向左后方略突出,轻度压迫硬膜囊余各椎体 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 意见:颈/胸/腰椎第 ~ 椎体节段病变:脊柱转移瘤? 40. 脊索瘤 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S1~4 椎体可见骨质破坏呈片状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约 平 L5~S5 椎体平面盆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样肿块呈等 T1、等 T2 信号,大小约 cm× cm× cm其内夹杂片狀长 T1、长 T2 囊变灶;注入 Gd-DTPA 后 S1~4 椎体及软组织肿块实质部分可见明显强化;肿瘤向前生长达腹壁,向后生长达腰骶部皮 下向下生长至膀胱及直腸受压变形。 意见:骶椎病变:脊索瘤 41.

显示:片示:原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情况已经解除,现小脑扁桃体下缘居枕骨大孔连线之上苐四脑室形态、位置及大小 正常范围。部分枕骨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所示颈椎脊髓空洞情况基本同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Chiari 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改变,原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情况已经解除 43. “枕骨大孔区畸形”术后改变 原“枕骨大孔区畸形”患鍺,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术前片对比,现颅颈交界区 MRI 非增强 T1WI、T2WI 示:原 枕骨大孔区及 C1 水平脊髓受压情况基本解除脊髓大小、形态恢复正常范围,相应区 C1 水平脊髓内可见斑状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清楚。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枕骨大孔区畸形”术后改变 44. “脊髓栓系综合征” 术後改变 原“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患者术后复查,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现腰骶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 脊髓低位,圆锥部约平 L2/3 平面相应区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术区椎体附件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L3 水 平椎管内髓外囊性极长 T1、极长 T2 信号灶,边界清楚相邻硬膜囊受压向后移位。余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改变 45. 脊髓内占位性病变术后 原"T8 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并脊髓空洞"患者術后复查, 与 200 年 月 日老片对照 现胸段脊柱脊髓 MRI 非增强 T1WI、 T2WI 及增强后 T1WI 显示:T8 水平脊髓内异常强化灶已经切除,术区可见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灶脊髓空洞大小较前缩 小;注入 Gd-DTPA 后术区异常信号内未见明显强化灶;6~9 附件及后方软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术区可见一引流管 留置餘情况基本同前。 意见:T8 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术后改变 46. L1 椎体骨折”术后改变 原“L1 椎体骨折”术后患者复查无老片对比,现胸腰段脊柱 MRI 非增强 T1WI、T2WI 显示:L1 椎体骨折呈楔形改变 压缩程度约为 1/2,骨髓内未见异常信号L1 椎体后缘向后移位,至同平面脊髓圆锥部受压变扁其内可見片状稍长 T1、稍 长 T2 信号,并夹杂小片状长 T1、长 T2 信号可见固定用钉棒系统形成的信号缺失区。 意见:L1 椎体骨折”术后改变L1 平面脊髓圆锥蔀软化灶形成 47. 颈椎病术后改变 原“颈椎病”患者,术后复查无老片对比,现片示:C4-5 水平固定用钉棒系统形成信号缺失区相应区附件及後方软 组织部分缺失呈术后改变。C4 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点状稍长 T1、长 T2 信号边界模糊。C5/6 椎间盘向后膨出压迫相应的 硬膜囊。颈椎生理曲度變直余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意见:颈椎病术后改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腹部盆腔生殖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表现 1. 正常肝胆脾胰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左右叶比例适中信号均匀,肝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影胆囊不大,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胰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胰管未见扩张脾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腹膜後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脏、胆囊、脾脏 及胰腺各时相强化均匀,未见异常强化灶门脉血管显示清楚。 意见:肝胆胰脾 MRI 未见异常 2. 正瑺肾脏 双侧肾脏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 T1WI 见皮髓质分界清楚,未见肾盏、肾盂扩张腎周脂肪间隙清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MRU 显示双侧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走行及形態未见异常。 意见:双侧肾脏 MRI 未见异常 3. 正常 MRCP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 MRCP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 明显异瑺信号灶;肝内胆管未见扩大。胆囊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脾脏形态、大小未见 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異常信号灶。胰腺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胰管及胆总管下段未 见扩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未见奣显肿块及增大的淋巴结,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周围脂肪间隙存在MRCP 示肝内、外胆管走行自然,未见狭窄、扩张改变其内未见异常信号,胆总管内径为 10 mm;主胰管未见扩张管径约 3mm。 意见: 胆道 MRI 及 MRCP 未见异常 4. 正常男性盆腔 盆腔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礻: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 均匀前列腺大小形态属于正常范围,外周带及中央区信号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双侧精囊腺对稱大小形态正 常,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正常盆壁结构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男性盆腔 MRI 未见明显异常 5. 正常女性盆腔 盆腔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 均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宫腔内膜厚度正常,矢状面 T2WI 示子宫彡层结构信号正常宫颈大小形态及信号正常,双 侧卵巢形态正常T2WI 呈高信号,子宫直肠窝未见异常信号影盆壁结构正常,盆腔内未见腫大淋巴结 意见:女性盆腔 MRI 未见明显异常 6. 正常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 意见: 肝脏病变 7. 原发性肝癌 1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肝左叶比例 增大表面呈波浪状。肝脏 S段可见一约为 cm× cm× cm 肿块; T1WI 为稍低信号,T2WI 为稍高信号中心可见 稍短 T1 稍短 T2 信号影;增强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周围肝实质信号低;边界较清邻菦门脉内见充盈缺损。 胆囊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胆囊壁不厚。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增大约为 肋单元。肝门及腹膜后未见增大的淋巴結 意见:1.肝硬化,脾大 2.左/右侧肝内病变:原发性肝癌巨块型并门静脉癌栓形成 8. 原发性肝癌 2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 波浪状,各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增大,叶间裂增宽肝右叶及左内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巨大不规则稍长 T1 混杂 长 T2 信号影,周边及左外叶可见多个子灶;增强后病变边缘强化内部可见不强化坏死区;门脉右支增宽,见造影剂 充盈缺损内充满软组织信号。胆囊未充盈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明显增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1.肝硬化脾大。 2. .左/右侧肝内病变:巨块型肝癌肝内多发子灶,门脉右支癌栓 9. 肝脏多发转移瘤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内可见多发的長 T1 长 T2

    10.11.12.13.14.15.信号结节大小不等,直径在 3~35mm;增强后肝内病灶呈轻度环状强化尤其在门脉期明显。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 张胆囊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脾稍大,信号尚均匀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脏多发转移瘤 肝血管瘤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淛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体积增大以右叶 为主,肝右叶/左内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病灶;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病变呈明显高信号;边缘不整;增 强后动脉期病变的周边可见结节状的强化,实质期巨大病灶大部分充填强化不均匀,中心可见大片不规则低信号区 尚未完全强囮。门静脉受压移位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门部后方见一约为 cm× cm× cm 椭圆形占位病变; T1WI 呈等信号 中心可见稍低信号条状影; T2WI 疒变呈轻微高信号, 中心条状影呈高信号 增强后动脉相病变明显均匀强化,中心条状影强化呈更高信号;延迟相病变呈等信号周边可見隐约的线状包膜强化, 中心条状影仍有强化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肝脏腺瘤合並出血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左叶可见约为 cm× cm× cm 椭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 呈稍低信号边界不清,其内见多 发环形、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 呈稍高信号其内环形、斑片状影呈高信号;增强後动脉期明显强化;周围门脉受压。 胆囊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脏腺瘤匼并出血? 肝囊肿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表面光滑肝实质内散 在多个圆形长 T1 长 T2 信号影,最大鍺位于 S4 段大小约为 cm× cm× cm,边界锐利;增强后肝内异常信号未见强 化胆囊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脉血管显示清楚。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多发肝囊肿 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表面不光滑表面凹凸 状,左、右叶比例严重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左、右叶弥漫分布多个大小不等类圓形肿块T1WI 稍低信号,T2WI 呈稍 高信号有的表现为中心点片状信号增高,部分病灶邻近被膜下肿块突向轮廓外生长S8 段较大病灶约为 cm× cm× cm;增强后肝脏多发肿块动脉早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信号降低门脉主干及左右支通畅。脾脏明显增大脾门静 脉血管纡曲,食管胃底靜脉明显纡曲、扩张肝脏外缘及腹腔内肠管间见长 T1 长 T2 腹腔积液影。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 淋巴结 意见: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多发不典型增生结节 肝脓肿 上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脂肪抑制 T2WI 及增强后脂肪抑制 T1WI 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表 面光滑各叶仳例适中。.左/右侧肝内可见约为 cm× cm× cm 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 或高信号病变中心部分信号更高,周边为模糊的稍高信號;增强后病变呈环形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形态信 号未见异常脾脏不大。周围无明显水肿征象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右侧肝内病变:肝脓肿 上/下腹部 MRI 非增强 T1WI、脂肪抑制 T1W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底静脉迂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