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担心传染艾滋病传染几率?

害怕得艾滋病,我很痛苦!|&& &因为以前得过传染病,老是觉得什么都不干净了,碰完别的东西马上洗手。而且最近老是担心得艾滋病啊,性病之类的。就怕自己有伤口 ...|贵州名博|金黔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 modified by charles young
害怕得艾滋病,我很痛苦!
热度 1已有 935 次阅读 10:44
&& &以前得过传染病性病之类的。?我现在每天情绪很低落,有一定的抑郁情绪,我应该怎么办?问渠心理咨询机构孔老师分析:&&&&您好,您的问题是有强迫症的倾向,而且有一定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精确一点的来诊断,您的问题在心理学上称为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的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并咨询专业医师或专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人生的经历与性格等都有一定的因素,比如说受到创作性经历,从而造成安全感不够,出现焦虑情绪。或者说性格比较敏感,过于关注自己的躯体反应等。&&&&恐艾症的调整最好是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治疗,也可以适当的自我调整:&&&&1.相信科学检测: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2.不要相信症状:很多朋友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的确有小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出现急性症状的条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这种病例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我们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这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3.尝试转移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以减轻忧虑和担心,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症状会在不久后不治而愈!&&&&4.放松自己的情绪:用放松练习来放松自己的紧张与焦虑情绪,不要让自己陷入到越焦虑越害怕,越害怕越焦虑等恶性循环之中。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Powered by男同酒吧担心曝光推迟营业 艾滋饱受社会歧视-酒吧 歧视 男同性恋者 感染者 艾滋病防治条例 治疗 新闻1+1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卫生局 这家-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男同酒吧担心曝光推迟营业 艾滋饱受社会歧视
来源:中央电视台 选稿:朱恬
  《新闻1+1》――艾滋病:病名,还是污名?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前一段时间,在云南大理有一家专门为男性同性恋提供服务的酒吧开始试营业了,而且它得到的是当地卫生部门的支持。这家酒吧开设的目的是当地人希望探索出一条去防治艾滋病的一种新的途径,但是由于有同性恋这三个字,它自然也就得到了很多的异乎寻常的关注。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本来是应当它开业的日子,但是这家酒吧却没有正式开业,这是为什么呢?
  (播放短片)
  解说:
  云南大理下关的一家酒吧,和其它一般的酒吧不同,这是一间专为男男同性恋者提供服务的酒吧,在这里,同性恋者不需要隐瞒自己的性取向,大家可以平等自然地交流。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本应该也是这间酒吧试营业结束,正式开业的日子,然而,今天成为新闻的却是这家酒吧推迟了开业时间。
  记者:
  延期开业的决定是谁做出来的是呢?
  张建波(大理州艾滋病促进会):
  是由他们志愿者组织自己讨论以后决定的。
  记者:
  做出延期这样一个决定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张建波:
  就是担心自己被暴露,被照片照到,然后隐私等等,家庭、朋友、社会、工作的压力,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
  解说:
  张建波,专门针对同性恋防治艾滋病的NGO组织好朋友工作组的创建者,同时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开办酒吧,为男同性恋者提供服务的构想也是他提出来的,想法得到了大理市政府支持,并且让志愿者们来选址、装修、设计和经营。
  张建波:
  这个酒吧开以后,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更多男男同性恋的覆盖面,让他们有一个来的地方,他过来以后,其实他到这个地方,我们才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干预。
  解说:
  最初的设想却没有变化现实,今天我们拨通了给予酒吧资金支持的大理市卫生局的电话。
  刘科长(大理卫生局宣传科):
  那个酒吧里面现在媒体多得很,你说它开张,开不了,现在有十多的媒体记者在那里,大家都关注这个酒吧。现在我今天都接到五六个,要酒吧的电话,要去酒吧去采访,那个酒吧都曝光了,还有那个同性恋者接受采访谁愿意,谁还愿意去那个地方。
  张建波:
  因为大量的媒体涌进来,等着要照同性恋的照片一样的感觉,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境界,没有料到这个报道会引起这么大的一个反响。
  解说:
  尴尬,还不仅仅是张建波的感受,同性恋酒吧要开业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他还受到了一些人的谩骂和质疑。
  张建波:
  包括我的手机上,包括电话上,都给我一些谩骂、攻击。
  记者:
  这些谩骂、攻击都是涉及哪些方面的?
  张建波:
  说我就是性变态,还有些短信过来,还有说我是不应该这么做,反人类的。
  解说:
  而除了张建波,防艾组织中的其他志愿者也承受着各方的压力。
  张建波:
  志愿者的话,本来在我们这边仅仅是一个志愿者,也许他不是同性恋,他仅仅是愿意做这个工作的人,但是因为被报道以后,过份地关注了同性恋这一块,因为他们可能也是同性恋这样子,家里人也可能不理解。因为他们担心这样的大的媒体进行这方面的报道等等,使他们的工作陷入一种困境,所以有些失望。
  解说:
  据了解,酒吧现在已经撤出了全体在酒吧内从事艾滋病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关门歇业,并且不允许任何志愿服务者再向外界透露酒吧的地址。那么对于这家引起各方关注的酒吧来说,到底还有没有开业的希望呢?
  张建波:
  肯定要做的,不是关掉,包括我们厅长,都批字,包括我们市政府、市委,也是支持这个事的,等风过以后,然后再进行开业。
  刘科长:
  下一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从你们中央电视台的话,不要去关注酒吧,去关注这种探索的方式。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是中央党校的靳薇教授。
  靳薇教授在中央党校给参加培训的这些党政领导干部讲述防治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样的一个群体,会直接影响到政策方面的制定。
  靳教授,我们刚才看了这样一个短片,提多本来今天要开业的这家酒吧,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开业,按说像艾滋病这个问题是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需要得到媒体的关注的,为什么在媒体关注他们的时候,他们反而倒不开业了?
  靳薇(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双重敏感,艾滋病本身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同性恋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这两个东西叠加在一起,就让这个事情变得很不寻常,我感觉是这样的,我也呼吁,我觉得媒体关注是有必要的,但是关注的方式应该注意,本身它这个事情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你怎么样关注,怎么样从正面来施加我们媒体的影响,我们说这个媒体在目前防治艾滋病这个工作当中,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皮德比奥特(音)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记者他的作用超过我们的医生。我们媒体怎么样发挥这种超过我们的医生的作用,怎么样正面地来支持和推动这样一个艾滋病防治工作,而不是仅仅从猎奇,这样的一种角度。
  主持人:
  您说的是一部分,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报道,因为有同性恋这样三个字、艾滋病三个字,所以会用猎奇的方式来报道。但是刚才张建波医生也说到了,他说媒体的报道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困境,我想他指的应当是一种媒体对这件事情的关注,为什么媒体的关注有的时候反而会让这件事情陷入困境?
  靳薇:
  因为我们讲到艾滋病和同性恋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这样的一些人群,实际上在社会歧视很严重的情况下,一种媒体的不当的曝光,要去那里拍人家照片,要去那里录像,做这样的一些,就等于是把他们无数的激光等照到他们本来是……
  主持人:
  您说的是他们不当的关注,如果说是正当的关注,会不会也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困境?
  靳薇:
  正当的关注,我觉得比方说,去探索一下这种方式,大理当地的卫生局,他们政府部门为什么愿意支持这样的一个工作,它的初衷是什么,它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能不能起到一个很好地阻碍艾滋病蔓延的作用。我觉得从事情的本身,正面的报道,正面的宣传,而不要着眼在同性恋、艾滋病这样一些很敏感的这种(事情上),尤其是要照同性恋,照片,不要这种猎奇的,或者是一种想抓眼球,想扩大收视率这样,或者是卖报纸。
  主持人:
  您说的是媒体这个方面,我们再关注大理市卫生局,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从资金上支持,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宽松的条件,我觉得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靳薇:
  对。我觉得,其实他们也已经讲得特别好了,就是说卫生部门,政府部门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是同性恋人群它现在在水面之下,他是一个很隐蔽的人群。今年中国CDC也报道,一个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在增长,当中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也在增长,我们政府要去做工作,我们的CDC一方要去做工作,但是这些人他有藏在地下,怎么做工作呢?通过支持这样的一个酒吧,或者支持这样的一个活动的场所的开办,让这些人有一个地方可以活动,我们是要干预他们。
  主持人:
  是干预一种方式。
  靳薇:
  不是纵容他们。
  主持人:
  您说到这儿,正好今年在10月份的时候,哈尔滨出现了这么一件事,当地的疾控中心,给所谓的这些小姐给她们培训,告诉她们怎么去防病,怎么去治病。当地的公安机关就认为,你们这是在变相地承认这种小姐职业的合法法,当地大理市卫生部门这样做,会不会也是引来这些方面的议论?
  靳薇:
  这个我觉得政府部门包括卫生部门,这么做肯定是要承受着一些压力,可能媒体的关注把这个压力放大了,这个压力来自于哪方面呢?我觉得就是人主流道德的一种观念。实际上,我觉得艾滋病防治当中,好多专家经常讲“两害相全取其轻”,可能就是我们应该一方面要扫黄,就是淫秽的,色情的这样一个不正当的这样一些方式,肯定政府要做工作,要用一些管理的手段来减少这些现象。
  同时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让这样的一种,比方说性交易这种现象消失,我们既然不能消失,就应该降低它的危害。大理这个酒吧它也是这样的,既然我们现在没有改变这些人的性取向,不管它是先天的也好,还是后天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也好,他的性取向就是男性喜欢男性,而且他愿意和男性发生性行为。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的性取向,那么就应该减少性途径的传播。所以,我觉得大理市的卫生局和卫生部门可以说做了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在目前这种社会环境下,肯定也担着一些道德的风险和压力。
  主持人:
  需要很多部门的理解,因为可能卫生部门对于艾滋病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其它的职能部门对这个的理解,恐怕不是特别匹配。
  靳薇:
  对,所以我就想说什么,很多专家就提到,艾滋病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全人类的挑战,这个挑战不仅仅是它威胁到人的生命,威胁到人的健康,还意味着我们旧有的一些管理社会的方式,意味着我们过去的比方说法律、道德,和我们旧有的一些观念可能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目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小平过去讲的一个“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办法,只要能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我们都应该拿来试一试。在主流社会的层面上,我们要歌颂真善美,我们要倡导人间美好的一些感情,但是同时,比方说对性交易这样的一些事情,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它的危害。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新闻1+1》,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这些年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的患者在社会上饱受歧视,但是他们受到的歧视到底有多严重?前不久,中国有一本关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受到歧视的报告就出来了,这是中国的第一份,同时也是世界的第一份,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黄洁夫(中国卫生部副部长):
  在调查报告中间还包括20%的病人,还是觉得自己受到一定的歧视,所以问题还是严重的。因为歧视不解决的话,艾滋病的防控是很难取得彻底胜利的。
  解说: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口中所提到这份报告,是一份名为《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的报告》。这是一份直面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受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也是全国同类调查中的第一个。这份关注被歧视的调查最开始就是由艾子病毒感染者群体自身发起的,意在收集艾滋病毒感染者受到羞辱、歧视经历方面的信息,由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而中国是最早交出答卷的一个国家。
  陈仲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
  (这个调查是)全球的一个工作,中国是其中的一个国家,通过这样一些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在发展了很多的感染者的这种代表来参与到这个工作里面。
  解说:
  这份调查报告在中国访问了超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调查发现,虽然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了保护自己,常常保护沉默,但是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感染状况仍然会在未经其许可的情况下被暴露给他人。
  “大家好,家里人对我不冷不热的,后来妈妈悄悄地和我说,当地疾控中心(CDC)人员(得到网络直报后),开着救护车,全副武装的到家里进行消毒,疾控中心(CDC)的人对我家人说,我得了艾滋病,还告诉我家的邻居我得了艾滋病,让邻居小心我,不要被我传染了,说艾滋病的传染力很厉害的,传染上就会死,没有办法,我只好拎着包走了。”
  像这样自述性的表述在这份报告里却有不少,配合着一个个的调查数字,表露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声。调查中显示,57%的人淡担心感染情况被知情者向外透露,79.4%的人担心受议论,同时因为害怕社会歧视,81.1%的感染者谎报感染途径。
  陈仲丹:
  歧视是一种很重要的障碍因素,它的服务覆盖面上去不了,利用率始终提高不了,所以这种状况就是一个严重阻碍艾滋病预防、关怀、服务这样的一种可及性的障碍之一。
  解说:
  调查中显示,六分之一的感染者曾被拒绝就业,超过12%的受访者有过至少一次的被拒绝就医的经历,而在一些有子女的受访者中,接近十分之一的人称,他的子女曾被迫离开学校。据了解,这一调查以后将每两年举行一次,以便有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数据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主持人:
  靳教授,通过这份报告,我们知道受歧视的情况,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我们国家有多严重。我们老是说,要消除歧视,才有可能更好地去治疗这样的一种疾病,但问题是,我们平时也有困惑,什么叫歧视?比如说我不了解这个病,我会本能地去躲着他,这种行为叫不叫歧视?
  靳薇:
  歧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区别对待,任何的区别对待都是歧视,歧视它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你刚才讲的这个他由于无知,不了解,不理解产生的恐惧,恐惧就是本能地躲避、回避和远离,这样一种。这种是属于无知带来的恐惧,恐惧它是歧视产生的根源之一,我们说歧视实际上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持人:
  您刚才说的是无知,我不知道,所以我不了解,所以我就本能地去(躲避),我们可以说是不是那种主动的原因导致的歧视,是不是我了解了,这个社会就不会歧视他们了?
  靳薇:
  我觉得是这样,第一步应该是改变无知,大家都了解,但是有知不等于不歧视。
  主持人:
  知道了,可能会更歧视,这个更可怕。
  靳薇:
  也不能说更歧视,就是因为导致歧视的原因,无知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有很多的,比方说社会性的原因,制度性的原因,还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这样一些社会性的原因,这方面即使有知了,也照样会歧视。
  主持人:
  比如说我们国家有艾滋病防治条例,其中有四免一关怀,国家去关爱这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要得到免费的治疗,或者得到相关医疗单位的治疗,总会避免不了暴露我个人的信息,如果我不暴露的话,可能我就得不到这些治疗,那怎么办?
  靳薇:
  实际上,董倩你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有些人他觉得,一方面你要保护他们的隐私,一方面,我们要最终对他们进行治疗,这个矛盾怎么处理?但实际上医疗部门首先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对感染者的情况保密,检测确认了,他HIV为阳性,应该对他的感染的情况进行保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一个是医疗部门有泄露感染者,就是感染者身份隐私的问题,我们调查报告中有提到。还有一个,就是说在什么范围之内告知。比方说如果现在感染者他的情况被单位知道了,他可能失去工作,如果他的孩子,学校知道了他是感染者,他的孩子即使是健康的,也可能面临着失学的危险。所以,我想我们不能说保密,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比方说检测的部门,医务部门和负责治疗这样的一些部门,在这样的一些部门应该掌握他们真实的身份,包括他们的住址和他们感染的情况,这个是有必要的。
  主持人:
  是不是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来说,我的所有的这些信息保持一种保密的状态,对我来说就是最安全的,也不会让别人对我产生歧视?
  靳薇:
  这个里头就有一个两难,现在也有一些感染者,因为他害怕歧视,所以一方面,他可能有过危险行为,或者有过这种被感染的这种怀疑,但是他不敢去检测,来确认他已经感染的事实。还有一种情况,他检测了,被医疗部门确认他是阳性了,他就人间蒸发了,他就隐身了,因为害怕受到歧视。这样,实际上非常不利于我们控制艾滋病蔓延,因为我们知道艾滋病它是通过行为传播的一种疾病,这些人外部体征上也看不出他已经被感染了,所以有可能通过他的行为,把这样一个疾病传播开。
  主持人:
  换句话说,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正常的群体去歧视这样一个群体的话,最终受害的还是正常的群体。
  靳薇:
  对,讲得太对了,就是说,我们反歧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反歧视的目的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是为了每一个人,我们关注这个群体,我们关爱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们,为了全社会,因为歧视,刚才我们在短片当中也看到的,歧视导致他们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就有可能使治疗,使关爱,使这样的一些国家的政策没有办法落实。
  主持人:
  您看有没有可能,因为我们现在有甲型H1N1流感,我们现在大规模地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我们每个人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因为它是长时期的持续的报道,所以我们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也知道怎么才能安全,有没有对于艾滋病的关注也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因为现在通过专家提供的数字,我们觉得这个病离普通人群好像是越来越近了。
  靳薇:
  对,你提得特别好,董倩。我自己感觉,因为我是做教育工作的,我觉得全社会有责任让这个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它就是一种病,它就是一种传播性的疾病,不要把这么多不堪重负的东西都压在他身上,这样的话,实际上受害的是每一个人。
  主持人:
  但问题是甲流它是通过一个喷嚏感染的,而艾滋病很多方式,很多都是由于性这种方式,所以它在社会上不可能得到同样的认可。总是担心会感染艾滋病,怎么办_百度知道
总是担心会感染艾滋病,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建议:您好,您上述的情况是过度恐艾所致,只要没有上述的情况,这个是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
由于艾滋病病毒没有自己的营生体系,在离体后在体外的环境下几分钟就会死亡的,故即使对方的针头上有艾滋病毒,这个也不存在活的病毒的,故也谈不上感染的可能的,这个不需要去检查的,这点上大沪範愤蝗莅豪缝通俯坤可以放心好了。
其他类似问题
感染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老夏:不怕面对你们,却愁看病吃药
图说:老夏家的灶台上写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现场回传
视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老夏表示,如何让生活不被干扰地步入正轨,是他正在思索的。新民网田小冬 制作
  相关链接
  【新民网·独家报道】2008年,老夏被确诊感染HIV病毒,2011年他参与纪录片《在一起》的拍摄,并自愿去除遮挡,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大家了解艾滋病。将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是老夏拿出了所有勇气才做到的。如今,让生活的一切如何走上不被那种病毒干扰的正轨,是他正在思索的。昨天(11月29日),记者驱车前往上海郊区某村镇,那里是老夏的家。
  老夏的房间:一眼看穿屋内摆设
  跟老夏进村,与村中比比皆是的两层小楼相比,老夏家低矮的老房显得突兀陈旧。生病后,老夏离了婚,搬回村子与80多岁的父母同住。今年夏天,老房子终究没有抵挡住台风来袭,严重漏水。近期,老房即将翻修,父母搬到隔壁与老夏哥哥同住,而老夏留守在老房子。
  走进老夏的房间,只一眼就将屋内看遍:一张床,一个方桌,两把椅子。一个小电视机被放在了床边靠近枕头的位置,每晚8点服完药,老夏就早早上床,睡不着的时候就看看电视。方桌上的台式电脑是老夏生病后添置的,平时上网、聊天,消磨着时光,也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络。
  记者注意到,老夏用的鼠标垫是大红色的,上面的图案是手拿麦克风的HELLO KITTY。“这是有次跟病友去唱歌办会员卡送的,大家看我没有,就给我用了。”原来,老夏是区疾控中心艾滋病关爱小组的组长,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组织病友聚一聚。他自嘲五音不全,去唱歌无非是想陪大家多找点乐子,“我们在一起才能畅所欲言。”
  老夏的身边人:理解与爱给他勇气
  临近中午,阳光冲破厚重的云层,照进老夏的家,暖洋洋的。吃过午饭,老夏搬出椅子坐在房前,与父母一起晒太阳。由于腰椎不好,老夏父亲只能侧卧在竹躺椅上;母亲坐在一边,手上的家务活却一直没停。不一会儿,老夏的嫂子和侄媳妇抱着6个月的侄孙女来凑热闹。
  老夏下地割了两根自家种的甜芦粟给大家吃。大人们边吃边聊,侄孙女却闹起了情绪,老夏见状一边努嘴一边拍手,孩子寻着声音望向老夏,定睛看了一会咯咯地笑了,全家人也拍手笑了起来。
  老夏说,是家人的理解和爱,让他有勇气坦然面对一切。刚生病那时,他得病的消息迅速在村里传播开来,村里人把他当作异类不理不睬,有些人甚至不敢靠近他家的房子。
  “时间可以磨合一切。”老夏说,几年下来,看着他与家人生活如常,家人不但没被感染还很健康,村民对艾滋病“妖魔化”的认识也逐渐改观了。走在村里的路上,和老夏打招呼的人也多了。
  老夏过去是电工,现在有些村民还会请他去维修电路;村里举办宴会,也会邀请他,大家一起围坐在八仙桌上,没人再说闲言闲语。
  通过媒体公开身份后,老夏家还曾迎来一群让他喜出望外的客人——几个已多时不见的师兄弟看到报道后,主动上门来看望他。“还好这屋子不小,否则还站不下那么多人呢。”说到这些,老夏很兴奋,用手比划着当时的场景。
  老夏的现状:“我现在是40岁的‘啃老族’”
  最近,老夏很忙,为三件事:修房子、开店,还有艾滋病日。自愿公开身份以后,与艾滋病有关的各种公益活动频繁邀请老夏参加,作为反歧视志愿者,他乐意为之,但也有些为难——过度的曝光让他的工作无着。
  “我现在是40岁的‘啃老族’。”老夏说这话时声音很小,像是不想让人听见,身体还不自然地在椅子上扭动了两下。由于药物反应较大,老夏不能再承受原先在建筑工地高强度的电工工作。他说,以他目前的身体条件在农村找工作实在太难,到市区每月工资都不够支付房租和日常开销。没有工作,目前他只能靠低保和父亲微薄的养老金维持日常生活。
  前阵子,老夏找到民政部门,他想开一家体育彩票售卖点。一些相熟的人却泼来了冷水,“难道不担心没人来买吗”。
  老夏说,感染艾滋病是隐私,他敢于站出来直面公众,是想改变由无知引起的歧视。而现在,却让“自己的生活道路越走越窄”。
  老夏说,等父母百年后,他也许会像其他病友一样,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不再暴露病情,寻找新的生活。
  老夏的微博:关注艾滋病病人就医难
  也许你不相信,老夏也玩微博,还有748个粉丝,平均每天有三四条微博更新,主题只有一个:艾滋病。这些微博多是转发,偶尔也用些表情,却很少留下文字。老夏说,看到别人发微博都说得很好,有理有据,“我文笔不行,就不写了”。
  老夏最近几条微博关注的都是艾滋病患者看病难的讨论。在他看来,天津小伙隐瞒身份去看病不是个案,他这几天就在持续关注一名感染者开颅手术的进展。
  今年5月,老夏突然小腿疼痛,无法正常走路,到定点医院诊断说可能与抗毒药物有关,可尝试中医针灸治疗。“针灸使用的针是一次性的,操作过程也不会感染。”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夏没有向针灸医生透露自己的身份。
  在老夏的微博里,既有对艾滋病病人就医难的呼吁,也有医生对艾滋病患者隐瞒身份的申诉与谴责。老夏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难是现实,不可回避,“我们渴望能到更多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看病”。
  老夏说,他也理解医生的想法,对医生足够的保护也同样重要,不能让医生少了安全感,“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双方的权利。”
  老夏的希望:病友们能不再为吃药而担忧
  记者看到,老夏的药就放在电脑旁的显著位置,为的是提醒他每隔12小时不要忘记服药。除了瓶装药,老夏还有一个红色小药盒,里面4个格子可放两天的药。通过按时服药,老夏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每月到定点医院检测和领取免费药物,检测出的数值都让他对生活更有信心。
  一次到医院检测,老夏碰见一位病友。这位外地来沪的病友,在服用免费的抗毒一线、两线药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耐药性,只能自掏腰包吃其他药物,每月至少花费3000元。可病友每个月刚能赚够吃药的钱,吃了药就没钱吃饭。无奈之下,病友靠吃过期药维持,如今过期药也吃得差不多了……
  听了病友的遭遇,老夏很难过。老夏说,目前对于艾滋病治疗,国内只有一二线抗毒药物免费,再进一步的抗毒药品就要自费购买;但在国外,这些药已纳入免费之列。“‘向零艾滋迈进’中零死亡,这个过程要靠药物来完成。”老夏希望和他一样的病友们,有一天不再为吃药而担忧,而这一天不能太遥远。(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newteahouse无节操、有道理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网编辑:张嘉佳)
更多关于的新闻
&/&&人已评
数据加载中……
发送你与爱车的合影,并为爱车定制一句绿色标语,将有机会获得“钛马星”车联网绿驾车顶盒1个,赶快来参加吧!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传染几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