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长海医院的吗?刘建民您知道吗?他治疗脑梗塞怎么治疗用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长海医院自主研发新型血流导向装置用于临床_军事频道_新华网
长海医院自主研发新型血流导向装置用于临床
 来源: 健康报
【字号 】【】【】【】
日前,一位来自山西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黄玉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成功实施密网孔支架手术后获救,这是临床神经医学中心自主研发的新型血流导向装置用于临床后的又一成功事例。该装置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神经介入产品研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经上市将打破进口产品在动脉瘤治疗领域长期以来所占据的统治地位,大大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患者黄玉娥在当地医院检查时便已经发现颅内长了一个巨大动脉瘤,更不幸的是,动脉瘤所处位置不适合进行外科开颅夹闭,而介入栓塞术治疗器材费高达数十万元,这让贫困的他们无法承受,百般无奈之下,慕名来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求医,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了解病情之后,对患者病情做出充分评估,考虑到其经济能力,把其纳入到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rbrige密网孔支架临床实验中。手术后经检查显示,支架释放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三天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稳定,康复出院,最近一次的复查,黄玉娥支架内无狭窄,动脉瘤完全不显影。治疗取得圆满成功。
据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介绍,Tubridge密网孔支架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血管重构血流导向装置,由长海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和微创公司共同研发,并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军队高新技术重大项目等资助, 2010年10月该装置正式通过中国药监局批准及相关伦理委员会认证开始临床试用。从实验室设计研究到临床试验应用,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打破传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一系列的障碍分隔,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共同进行深入研究,是我院临床转化医学中心成立以来的一个成功典范。据了解,Tubridge新型血流导向装置临床试验自开展至今已成功治疗2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达到100%,动脉瘤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100%,未发生技术相关并发症,临床效果十分满意。 (梁婧)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就医导诊台在线时间:9:00-18:00
找不到合适的医院医生?就医助手在线帮忙
还没有账号,
或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简洁无广告 号源更新快
扫描下载APP
已有账号,
还没有账号,
已通过邮箱注册账户
验证后可完成注册
请验证手机
& 验证手机后可以使用免费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服务
& 验证手机后可以使用手机号登录及找回密码
您的位置:
我科建科于1953年,是上海最早设立(脑外科)神经外科医院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设成为全国重点学科,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上海市脑血病临床中心,神经外科硕士、博士点,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现有主任医师、正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10名。科主任:刘建民(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我科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设备,DSA数字工作站,术中超声刀、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高速磨钻、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显微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CRW立体定向仪系统、细胞刀等先进设备;拥有独立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及先进的多导中心监护设备。我科还以脑血管病、颅底肿瘤、鞍区肿瘤诊治及功能神经外科为专业特色,年手术量2500余例次,治疗范围包括颅内动脉瘤、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颅咽管瘤、椎管肿瘤、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强迫症、癫痫、及颅颈交界畸形、蛛网膜囊肿、脑积水、颅脑外伤等。我科成功实施了国际第三例国内第一例颅内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并在实践中发明了双弯塑形、分部填塞及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多项新技术,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部委级奖11项,市级奖20项。临床诊治特色1.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研究国外欧美发达国家的脑血管病的医疗诊治模式,在国内推出了史无前列的“一体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新模式,建立了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诊疗科等多学科、多专家的“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以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原发性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为契机,推进临床诊治新模式的不断发展。3.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年诊治例数首屈一指,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复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上一直走在国际领先行列,并在实践中发明了双弯塑形、分部填塞及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多项新技术,该成果获得了2008年科技一等奖。4.在脑血管狭窄疾病的治疗上,尤其上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上,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在诊治了大量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例的基础上,我科成功实施了国际第三例、国内第一例颅内支架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将国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治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5.复杂性脑血管畸形、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仍是神经医学的治疗难题,我科介入治疗复杂性脑血管畸形、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同样走在国际前列,近年来,我科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得到国家和军队的巨额基金赞助,极大地巩固了我国脑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突出优势。6.采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各部位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展颅底外科手术和颅底显微外科研究,采用多种手术入路切除不同部位的颅底肿瘤,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并不断改进颅内肿瘤手术方法,使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干肿瘤、脊髓内肿瘤的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先应用插入式微波局部加温切除颅内脑膜瘤,使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大型垂体瘤,在国内首先提出了选择性分期手术治疗巨大型垂体瘤,降低了的巨大垂体瘤手术的风险,疗效确切,深受患者的欢迎。7.依据国际脑胶质瘤的诊治指南,率先在国内制定了科室统一的恶性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科室指南和诊治规范。将脑外科(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也是目前全世界肿瘤治疗大难题之一——脑胶质瘤的诊治,建立了正规化的诊治流程和最合理的数据库,真正做到了脑胶质瘤临床诊治正规化、模块化、数字化,能够追踪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过程,给予患者,除了手术以外,更全面、更标准、更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8.在微创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进行性舞蹈病、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疾病),中枢性疼痛,精神病等方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展较好的单位之一,治疗效果领先。9.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依据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发病原理,总结分析目前的现有所有治疗方式,选择了最为合理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治疗效果好。
& 主任医师& 教授
简介:1986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任中华医学会上...
擅长: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及脑肿瘤、脑外伤。
&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简介:2004年-2006年由国家教委公派法国从事脑血...
擅长: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静脉窦血栓、烟雾病、颅内凸面肿瘤
感谢您的支持,已有1000名用户希望使用该服务,我们将按照您需求尽快开通预约挂号服务!
感谢您的支持,已有1000名用户希望使用该服务,我们将按照您需求尽快开通在线咨询服务!
门诊排班表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生
本科室有:
主任医师7位&/&&副主任医师6位
14位医生可预约
8名患者已成功预约
特约合作科室
上海脑外科科室推荐
就医助手APP
掌上预约挂号、问医生、用药查询,与万千病友交流
就医助手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知晓新鲜热辣的健康资讯,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活动。
号源更新快
随时问医生长海医院脑卒中一站式治疗提速
□本报记者 王 丹 通讯员 钱靓捷□
来源:健康报
  大量循证研究显示,对于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俗称中风)患者,如果将其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控制在60分钟以内,患者死亡率将下降22%。但目前我国只有7%的医疗机构能够达到该标准。   作为全军及上海市唯一的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示范基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患者实现卒中一站式治疗,成功将符合DNT标准的患者比例由2006年的5%提高到2012年的9%。   ■救治时间缩短一半   53岁的徐老师在家中突发中风,家人当即将她送到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通过绿色通道,该院仅用10分钟就为徐老师做完了脑血管、脑血流灌注的评估及血液检查等;随后,经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会诊,确诊其为急性脑梗塞。考虑到栓子可能来源于心脏,医生遂将正在接受静脉溶栓的她送入导管室。内外科医师团队根据救治流程开始运转,神内医生检查溶栓效果,神外科医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准备。   25分钟后,溶栓的效果不明显,闭塞的血管仍未开通,神外科医生开始手术。   35分钟后,血栓被成功取出。徐老师的肢体很快恢复知觉并能自主活动。从接诊到手术成功不到90分钟。   “如果没有绿色通道,徐老师的救治要经历挂号、诊断、交费、多项影像血液检查、内科用药、专家会诊、转由外科手术等一系列流程,需要约180分钟(全国平均时间为150分钟)。而如今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平均时间仅需60分钟左右。”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办公室主任项耀钧说,救治模式的转变,确保了每一名只要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的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进入绿色通道,由内、外科专家同时诊断,病人转诊时治疗不间断。   统计显示,目前长海医院每年接诊的出血性卒中患者,100%进入绿色通道。同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治疗率达7%,远高于1%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该数字在美国也仅为3%~4%。此外,通过救治模式转换,采用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管再通率高达85%以上。   ■卒中救治有了专业班底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坦言,为卒中救治提速,关键在于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壁垒。   “2006年,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立时,医院曾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医生组织在一起,但每个人的行政关系都隶属于各自科室,以自我专业出发的治疗习惯很难改变。2008年,医院建立了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刘建民坦言,最重要的改变发生在2012年,该院抽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超声科、急诊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血管外科等50余名专业人员,成立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卒中预防组、临床诊治组、影像医学组,分别负责脑血管病救治及二级预防,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评估等工作。同时,成立5个脑卒中抢救小组,轮流值班,确保第一时间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不论是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还是三级查房,都要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进行。   2012年,长海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脑卒中患者门诊量达到7万人次,急诊量近万人次。   刘建民介绍,从2013年起,该院明确,中心人员要经过轮转培训,接受统一管理;脑卒中患者只能在中心进行诊治,以确保治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该中心还实行了独立的经济核算、绩效分配和质量控制,彻底打破过去不同科室因经济利益抢患者的陋习。”刘建民说。   项耀钧表示,该院已将“触角”从治扩展到筛、查、防,建立由神经内、外科联合出诊的脑卒中高危筛查门诊及二级预防门诊;设立脑卒中高危筛查和急性卒中、脑动脉狭窄评估等,简化检验流程;对门诊患者筛查、检验数据进行统一化、数据化和路径化管理,重点对有卒中倾向的高危患者进行特别标识和实时回访。&&&&百度贴吧提示信息很抱歉,该吧被合并您所访问的贴子无法显示。系统将在秒后,自动跳转到严正声明:凡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诉请求,百度将依法予以处理,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请采取正常投诉途径投诉,切勿相信不法分子收费删贴的欺诈行为。长海医院“介入”治疗脑卒中_新闻中心_新浪网
长海医院“介入”治疗脑卒中
.cn 日15:41 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施捷)在下肢动脉的小切口内插入一根“导管”,并通过它将一个“支架”或一个“弹簧圈”由下而上地“推进”到头颅部位,以实现“打通”或“堵塞”病变脑血管的目的。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脑卒中取得突出成绩,今天起在沪开幕的“第4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研讨会”上,学科带头人刘建民教授将连续4天为中外同道进行手术演示。
  “弹簧圈”堵出血部位
  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于6年前在国内率先开展“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即通过微导管用“弹簧圈”直接栓塞出血部位,1000余例患者的“致密”栓塞率达到了90%以上。之后他们又研究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成功地解决了复杂性动脉瘤瘤腔再通和再出血的难题,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支架”通动脉血管
  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尝试用植入“支架”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医疗机构。他们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和椎动脉狭窄是引起脑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但“介入”技术难度较大,又无颅内专用“支架”。刘建民教授等大胆探索,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到目前为止,他们运用血管内“支架”已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600余例,其“支架”植入血管成形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安全、中短期疗效均优于国际报道。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目前已是上海市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第二军医大学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和亚太地区神经介入培训中心。
】【】【】【】
新 闻 查 询
彩 信 专 题
   【中国联通用户 拨打 飞翔浪漫天空
缤纷祝福/娱乐快报】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梗塞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