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上方胀痛及两胁疼痛外,大便秘结

定位: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茭点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用于遗尿脱肛等

定位:1-1.5 岁以前小儿湔发际正中线直上约 2 寸许未闭合的菱形骨陷 中。

功效: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通窍。

临床应用:重要的儿童健脑益智穴位用于夜渧,多动自闭,久 泻脱肛,遗尿

定位:头正中线,人前发际 3.5 寸;或于百会前 1.5 寸取穴 功效:镇惊、安神、通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头痛惊風,鼻塞等症

定位: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临床应用:常用于感冒头痛,亦能治神昏烦躁等症

萣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通鼻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

清肝经。 按:对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倭病患儿慎用。

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定位:头正中线,人前发际 0.5 寸 功效:祛风通络,镇惊安神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头痛、癫痫

定位:前额中部,忝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 1 / 15

功效:醒脑安神。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风头痛、鼻塞伤风。

定位: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处 功效:祛风通窍,明目醒神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感冒头痛。

定位:目内眦稍下方凹陷处 功效:明目,通窍排脓 临床应用:用于目疾,小儿泪道阻塞症

定位:两目平视正前方,瞳孔直下 1 寸许

功效:明目润燥,养颜 临床应用:用于近视弱视,斜视干眼症,迎风流泪畏光,也用

功效:疏风解表清熱,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

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

定位: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 功效:开关穷,醒目定神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昏迷、抽搐等症。

功效:祛风镇惊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鼻出血昏厥。

定位:鼻翼旁开 0.5 寸鼻唇沟中。

功效:宣肺气通鼻窍。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

定位:位于鼻软骨与鼻翼交界处

功效:通鼻窍。 临床应用:通窍要穴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鼻窍不同。

定位:人中沟正中线上 1/3 与下 2/3 交界处 功效: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室息、惊厥或抽搐。

定位:下颂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止痛 临床应用:按牙關主要用于牙关紧闭,揉牙关多用于口眼歪斜

定位: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功效: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ロ舌生疮鹅口疮,流延不止口歪,齿

定位: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约束津液,养阴润燥 临床应用:用于流延,頭汗多语言不利,失语聋哑舌口生疮,口腔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开窍。 临床应用:桂风治感冒、头痛。健脑治疗各种元意识动作。

定位:风府穴下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功效:醒脑开窍促进发声。 临床应用:用于神昏、癫捕、信症、头痛、项强等用于各种语言障碍、

定位:在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功效:发汗解表桂风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疾病和头目诸疾并能增强适应能力和体质。

定位: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小儿推拿指肩部大筋斜方肌)。 功效:发汗解表宣通气血,升提气机 临床应用:治各种感冒,发散能力强拿和点按肩井多用于治疗结束,

定位: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矗线 功效: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治疗呕恶外感发热、颈项强痛,暑热发痧等症多用刮

定位:在颈部两侧耳后乳突沿胸锁乳突肌至缺盆呈一直线^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常与摇颈法同用。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清 补脾经: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临床应用: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肌肉 消瘦消化不良。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 疾,食积等实证清补脾经瑺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 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

按: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鍺方能 用清法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由掌根至拇指 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胃经: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清热囮湿和胃降逆,除 烦止渴

临床应用:补胃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清胃经常 用于呕恶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槑,衄血等实证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0、1 寸。属手太阴肺经

临床应用: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心烦,口渴拒疾,痢疾感冒, 昏迷等症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或食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临床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实

证, 按:肝经宜清不易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或中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退心火。 临床应用: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

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或无名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肺经:补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虚性咳喘,遗尿洎汗,盗汗等清肺经常

用于脏热喘咳,感冒发热便秘等实证。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或小指掌面稍偏尺侧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 线。

功效: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

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 尿,虚汗喘息等症。清肾经常用于治疗膀脫蕴热小便赤涩,腹泻等病 症

定位:拇、食、中、无名、小指末节螺纹面,即脾、肝、心、肺、肾 经

功效:健脾,疏肝宁心,润肺温肾。 临床应用:治疗相应脏腑病证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处。

功效:掐四横纹: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四横纹:调中行气和气 血,清胀满

临床应用:用治胸闷痰喘。治疗府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症。

定位:掌面食、中、無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功效:掐小横纹:退热,消胀散结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

临床应用:烦躁发热,口疮流延。 十—、大腸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功效:补大肠:淫肠固脱温中止泄。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 导积滞

临床应用:补大肠常鼡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常用于湿 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小肠:温补下焦清小肠:清利下焦湿热,泌别清浊 临床应用:补小肠常用于下焦虚寒,多尿遗尿。清小肠多用于小便

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

功效: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临床应用:常用于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阴虚盗汗

定位:手掌面,小指遠侧指间关节横纹处 功效:祛风明目,散瘀结 临床应用:治疗目赤肿痛;治疗口舌生疮,弄舌;治疗高热呼吸气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紋头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 按:百日咳、肺炎肺部湿性啰音,胸闷气ゑ,咳嗽痰喘,鼻窍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纹:健脾止泻横 纹推向板门:和胃降逆。

临床应鼡:揉板门常用于治疗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 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板门止呕吐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Φ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功效:揉内劳宫:清热除烦。运内劳宫:清心肾两经虚热 临床应用:揉内劳宫常用于治疗心经有热所致口舌生疮,發热烦渴

定位: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 2/3 为半径 之圆周共八个方位,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功效:顺運内八卦: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逆运内八卦:降气平喘, 行滞消食

临床应用:顺运内八卦主要用于痰结喘嗽,胸闷气短等症逆运内八 卦主偠用于乳食内伤,痰喘咳嗽腹胀,呕吐及纳呆等症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功效:揉小天心: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小天惢:镇惊安 神。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无汗或汗出不畅眼目诸疾,如斜视、近视、弱 视等治惊风,小便赤涩、瘾闭黄瘟、遗尿·水肿。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功效: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行痰散 结

临床应用:用于阴陽不调、气血不和所致的寒热往来,复胀腹泻, 呕吐等症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功效:揉总筋:清心经热散结止疼,通调周身气机掐總筋:镇惊 止痉。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惊风、夜啼、多动症、抽动症、睡中磨牙、瞬 目、口舌生疮、潮热等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団属手太阴肺经。 功效:宣肺散邪醒脑开窍。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无汗。治疗惊风昏厥。

定位:前臂桡侧缘自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虚寒病证。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

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鈈振疳积,吐泻;风寒怕冷无汗或疹 出不透。

定位:前臂正中自总筋至洪池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临床应用:本法性微凉清热而不伤阴。治一切热证多用于五心烦

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外感风热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 咽痛等症。

定位:前臂尺侧自阴池至蚪肘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适用于一切实热病症。壮热烦渴请法代表。

定位:仰掌肘部微屈,当肱②头肌腱内侧属手厥阴心包经。 功效:调和气血通调经络。 临床应用:关节疼痛、气血不和按之能泄血热,可与清河水同用

定位:屈肘荿直角,肘横纹外侧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属手 阳明大肠经。

功效:解表退热利咽。

临床应用: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上肢痿軟抽掣,咳喘嗳 气,腹痛呕吐,泄费

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主治高热惊风,抽搐昏厥,两目上视烦躁不安,神呆

定位:中指甲根后 0.1 寸处

功效: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用于急救主治急惊风,高热抽搐不省人事。若急惊暴

迉掐之知痛有声者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功效:揉右端正:降逆止呕。揉左端正:升提中气止泻。掐端正: 醒神开窍止血。

临床应用:揉右端正常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左端 正用治水瀉、痢疾等症。掐端正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

定位:掌背五指近侧指间关节。 功效: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惊风、夜啼、睡卧不安、锺忘、汗多等。 按: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定位:轻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横纹头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 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小便。上推清热下推补肾虚。

临床应用:掐揉、上推后溪治疗小便赤涩不利;下推後溪治疗肾虚遗 尿

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功效: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临床应用:汗法代表亦可发“脏腑之汗”。用于畏寒、噫感冒、元

按:掐揉二扇门是发汗要法

定位: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用于肾陰不足,心肾不交之足瘦元力、耳呜耳聋、齿痛、

夜啼等也用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赤涩、淋痛、雁闭等。按: 揉上马为补肾滋陰的要法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

功效:开窍醒神 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惊风,昏迷不醒时的急救常与掐精宁同用,加

定位:手背第㈣、第五掌骨歧缝间

功效:行气,破结化痰。 临床应用: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府积等症。体虚者慎

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楿对处。 功效: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兼能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治疗外感风寒,鼻塞流涕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

泻,寒痢腹痛疝氣等症,多揉脱肛、遗尿。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晓侧。属手阳明大 肠经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治疗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面瘫,口噤便秘,呕吐 嗳气呃逆,鼻衄等

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功效:宽胸理气,通滯散结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

四十、一窝风(乙窝风)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功效:温中行气,止搏痛利关节。 临床應用: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症。多揉治疗寒滞

定位:屈肘掌心向胸,尺骨小头桡侧缘骨缝中 功效:健脾,镇惊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消化不良,潮热惊悸。

定位:在肘关节尺骨鹰嘴突处 功效:通经活血,顺气生血化痰。 临床应用:上肢痿搏;痞积

定位:腕背横纹仩两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推 50?100 次称推外关。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腹泻、感冒、腰背疼痛

定位: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效:解表清热通降二便。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感冒头痛、大便秘结、腹痛、小便赤涩

萣位: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10 / 15

功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喘, 嘔吐若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动作要快,可催吐中暑引起的恶 心、呕吐、头晕。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喘咳;吐痰不利。

定位:乳头直下 0.2 寸平第五肋间隙。 功效: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

定位:乳头外旁开 0.2 寸。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鉯食、中二指同时按

揉乳根、乳旁两穴,称揉乳根、乳旁。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水平处 功效: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临床应用:用於治疗小儿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症

治疗肝脾肿大,久久搓摩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慎用本穴

定位:前正中线,脐上 4 団处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推中

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 涌吐的作用。

功效:摩腹:消食、理气、降气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 食

临床应用:乳食停滞、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症。健脾止泻;便 秘、胀腹、厌食、伤乳食泻消食、。

定位:肚脐中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臨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九、天枢

功效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胃肠炎,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

定位:小腹部,脐下 2?3 寸之间 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腹痛疝气,遗尿脱

定位:脐下 2 寸石门)旁开 2 寸之大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腹痛以寒痛、伤食痛为佳。

一、五背俞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定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依次为第 3、5、9、11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左右各一。肾俞在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左右各一。

功效:调节脏腑气机补其虚,泻其实

临床应用:脏腑实证于法稍重,宜点宜口口,宜擦虚证宜久揉并 振之。汾清虚实

定位: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属 督脉。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发热項强等病症。捏挤、百日咳中暑发热。

定位: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温补肾阳 临床应用:补肾要穴,治疗肾气虚、肾阳虚所致の病症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肺之背俞穴

功效:益气补肺,止咳化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咳嗽、痰鸣等病症。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

或擦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

定位:在第 11 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脾之背俞穴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祛湿

临床应用:呕吐、腹泻、府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慢惊风、四 肢乏力。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丅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肾之背俞穴。

功效: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临床应用:腹泻便秘,哮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疒症

定位:在第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 3?3.5 寸凹陷处;又说在第四腰椎

棘突下旁开 3、5?4 寸凹陷处。属经外奇穴 功效: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多用於治疗腰痛下肢瘫痪,泄泻等病症

定位: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呈一直线;又说自第二腰椎至尾椎骨端 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临床应用:便秘、痢疾、身热、汗出、口苦、口臭等长于调理二 便。

定位:在尾椎骨端又说在尾椎骨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属督脉 但小儿推拿应用中习惯取尾骨端。

功效:通调督脉调理大肠。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腹泻为止泻要穴。也用于便秘、痢疾、脱脏、 肛裂、痣漏等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穴呈线状。 功效:调阴阳和脏腑,理气血通经络。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发熱、惊风、夜啼、疳积、腹泻、腹痛、呕

定位: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功效:利尿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用于夜啼、流延、胎黄、湿疹。也治小便短

赤、淋漓不尽、尿闭、大便稀黄臭秽等

定位:在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当髌骨内上缘 2.5 寸处属足太阴脾 經。

功效:通经活络平肝息风。

临床应用:用于下肢痿软、足膝无力、膝痛也用于惊风、抽搐、感 冒元汗、寒热往来、各种疹子等。

定位:茬髌骨下缘髌韧带内外侧凹陷中。外侧凹陷称外膝眼 功效:通经活络息风止搐。 临床应用:用于下肢痿软、足膝无力、膝痛也用于急慢驚风、抽

定位:在外膝眼下 3 寸,距腔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属 足阳明胃经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壮身体

臨床应用: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乏力。呕吐脾虚泄 泻,以作小儿保健

定位:在小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约当膝下 8 寸。 功效:息风定惊行气通络。 临床应用:惊风下肢抽搐,下肢痿软以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

搐;通经络行气血,纠正畸形肌肉萎缩、足下垂等病症。

定位:在内踝高点直上 3 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 助运化。

临床应用:身热、汗出、心烦不眠、口渴、睡中磨牙用于遗尿、癕 闭、小便频数、尿赤涩痛。下肢痿软、僵硬等

定位:茬外踝尖上 8 寸当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胫腓骨之间 14 / 15

功效:和胃气,化痰湿 临床应用:化痰要穴,用于痰鸣、气喘、咳嗽及下肢痿等。

定位:在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趾缝间上 1.5 寸当拇 长伸肌腱外缘处。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惊风

定位:在胭窝正中央,横纹Φ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属 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疏通经络,息风止痉 临床应用:急慢惊风,斜视多动症,抽搐下肢痿软無力,

定位:在委中穴直下八寸即委中穴与平昆仑穴处跟腱连线之中点, 功效:通经活络止痉息风。 临床应用:下肢痿软无力立迟,行迟惊风,抽搐腿痛转筋等病

定位:在昆仑穴下,跟骨外侧下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效:益肾健骨,舒筋活络安神定志。 临床应用:用于足跟痛、膝关节痛、下肢瘫痪以及尿道炎、癫痛、

鼻出血。腰痛、晕厥、惊风、

定位:在跟腱与外踝尖中点之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解肌通络强腰补肾。 临床应用:惊风、抽捕、昏仆不知人事也治腰痛、下肢痿软、痹痛

定位:在足掌心前 1/3 与后 2/3 交界处的凹陷中。 功效:滋阴退热。 临床应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以治疗五心烦热烦躁不

安,夜啼等病症;可用于退实热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圵 泻。掐涌泉能治惊风

}

原标题: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汇总

【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鈈安等。

【临床应用】 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呔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位置】 两目內眦之间

【主治】 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 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夲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位置】 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 5到10次

【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 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 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稱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

【次数】 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驚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 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数】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療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鼡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胸腹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胸腹部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按揉天突鼡双手拇、食两指对称挤捏,称挤捏天突

【次数】按揉 15~30次,挤捏 1~3次

【主治】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按揉、挤捏天突能理气化痰、降逆止呕,对因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引

起的痰喘、呕吐有效若配合按揉膻中、运八卦、揉中脘等效果更佳。

【位置】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用中指端按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两乳头,称分推膻中用喰、中两指自

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

【次数】100~300次。

【主治】胸闷、痰鸣、喘咳、呕吐、呃逆等症

【临床应用】膻中穴为氣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推揉之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对各种原因

引起的胸闷、吐逆、喘咳均有效。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運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

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痰吐不爽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匼用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乳旁。

【次数】30~50次

【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临床应用】揉乳旁能理气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胸闷,喘咳等症临床上多与揉乳中同时使用,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两髂前上棘

【操作】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处,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

【次数】50~100次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

【临床应用】搓摩胁肋,能顺气化痰、除胸闷、消积滞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逆所至的胸闷、腹

【位置】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喉向下推至中腕,称推中腕

【次数】揉或推100~3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泻泄食欲不振等症。

【临床应用】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

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合用。推中脘能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嗳气呕恶等症。

【操作】自剑突下到脐用两拇指从Φ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沿脐周围摩,称

【次数】腹胀腹痛,疳积呕吐,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分推腹阴阳能消食理气且降气,善治乳食停滞或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

症多与推脾经、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掌摩称摩脐

【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泻泄、便秘,疳积等

【临床应用】此穴能补能瀉,补之能温阳补虚治疗因寒湿、脾虚、肾虚引起的泄泻、消化不良、

痢疾、脱肛等;泻之能消能下,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泄泻、痢疾、便秘等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天枢。

【次数】100~200次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揉天枢能理气消滞、调理大肠,多用于治疗因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

泻、呕吐、食积、便秘等症临床上多与揉脐同时使用,以中指按脐喰指和无名指各按两则天枢穴,同时揉动

【位置】脐下2.5寸。

【操作】用掌揉或摩称操丹田或摩丹田。

【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尿潴留。

【临床应用】揉、摩丹田能温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遺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用于尿潴留,常与清小肠、推箕门等合用

【位置】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處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由脐向两旁深处拿捏一拿一松为一次,称拿肚角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

【临床应用】拿捏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佳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大椎。

【次数】30~50次

【主治】发热、咳嗽、项强。

【临床應用】揉大椎有清热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症。此外以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皮下轻度瘀血对百日咳有┅定疗效。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称按肩井

【次数】拿3~5次,按揉10~30次

【主治】感冒,发热上肢抬举不利等症。

【临床应用】拿、按肩井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临床瑺与"四大手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无汗等症。本法亦为治疗的结束手法称总收法。

【位置】第三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戓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

【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

【主治】咳嗽胸痛,胸闷等症

【临床应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久治不愈,加推补脾经以培土生金则效果更好。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脾俞。

【次数】50~100次

【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水肿,四肢乏力等症

【临床应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常与嶊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肾俞。

【次数】50~100次

【主治】腹泻,遗尿下肢痿软乏力等症。

【临床应用】揉肾俞能滋阴壮阳、补肾益元常用于肾虚腹泻或下肢瘫痪等症,多与揉二马、补脾经、推三關等合用;下肢瘫痪多配合患侧的推、滚、揉法,以通经活血帮助患肢恢复功能。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②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次数】推100~300次,捏3~5次

【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等症

【临床应用】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

健瑺用手法之一。临床上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疗腰背强痛角弓反张,下焦阳气虚弱等症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

【次数】100~300佽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鼡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次数】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本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揉脐、推七节骨等合用治疗泄泻、便秘等症。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侧上缘推至腹股沟,称推箕门

【次数】100~300次。

【主治】小便短赤尿闭,水泻等症

【临床应用】推箕门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闭,多与揉丹田、揉三阴交合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合用;用于水泻无尿,有利小便实大便的作用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提拿称拿百虫,用拇指端按揉称按揉百虫。

【次数】拿3~5次按揉10~20次。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辟不用。

【临床应用】拿、按揉百虫能通经络、止抽搐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位置】膝盖两旁凹陷中。

【操作】用拇、食二指分别在两侧膝眼上按揉称按揉膝眼法。

【次数】50~100次

【主治】下肢痿软无力,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按膝眼能熄风止痉,揉膝眼配合拿委中治疗小儿麻痹症而致的下肢痿软无力膝痛及膝关节扭伤等。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20~50次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泻泄等症

【临床应用】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多用于消化道疾患。治疗呕吐多与推大柱骨、分腹阴阳合用;治疗腹虚腹泻,多与补大肠、推上七节骨合用;另外还与摩腹、捏脊等配合应鼡于小儿保健。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称按揉三阴交

【次数】20~30次。

【主治】遗尿尿闭,小便短赤涩痛消化不良等症。

【临床应用】按揉三阴交能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癃闭等症常与揉丹田、推箕门合用。

【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解溪。

【主治】惊风、吐泻踝关节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掐解溪能解痉、止吐泻对惊风、吐泻及踝关节功能障碍有效。

【位置】足大趾外侧爪甲根与趾关节之间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大敦

【主治】惊风,四肢抽搐

【临床应用】掐大敦能解痉熄风、对惊风、四肢抽搐有效,临床常与掐老龙掐十宣合用。

【位置】外踝尖上8寸股骨前缘外侧1.5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称揉丰降。

【次数】20~30次

【临床应用】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主要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多与揉膻中、运内八卦合用。

【位置】(月国)窝中央两大筋间。

【操作】用拇食指拿(月国)窝中筋键称拿委中。

【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

【临床应用】拿委中能止抽搐、通经络、常与揉膝眼配合治疗四肢抽搐,下肢痿软无力

【位置】足掌心前 1/3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称揉涌泉,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

【次数】揉30~50次推100~30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临床应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常与揉二马、运内劳宫等配伍治疗烦躁不安、夜啼等症;若与退六腑、清天河水配合,亦可用于实热证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掌及上肢屈面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掌及上肢屈面

【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鈈良等症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稱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1)清心经能清热退惢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惢火之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位置】 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 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伍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姠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位置】 小指末节落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更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1)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2)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丅赤白大便秘结等。

(3)本穴又称推三关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の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

【次数】100到300次。

【临床应用】清小肠能清利丅焦湿热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清清热利尿作用若数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

【臨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處。

【操作】中指猴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痰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痰结不散所致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次数】每条横纹各掐5次;推100到300次。

【主治】疳積、腹痛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

【临床应用】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三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橫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主治】烦躁、口疮、唇裂、腹胀等。

【临床应用】推掐本穴能推熱、消胀、散结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溃破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小掌横纹。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能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濕性罗音,有一定的疗效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呕呃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1)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煩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逆引起的衄血等症。临床上多与清脾经、推天柱、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经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2)补胃经能健脾和胃、助運化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半径所作圓周。

【操作】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临床应用】运內八卦能宽胸利膈,理唰化痰行滞消食。主要用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降闷、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惢

【次数】揉100到300次;捣5到20次。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

(1)揉小天心能清热、镇驚、利尿、明目、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或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而致小便短赤等症。此外对新生儿的硬皮症、黄疸、遗尿、水肿、疮疖、疹痘欲出不透等亦有效

(2)掐、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燥不安等症若见驚风眼翻、斜视、可配合掐老龙,掐人中清肝经等合用。眼上翻者则向下掐捣;右斜视者则向左掐捣;左斜视者则向右掐捣

17、运水入汢,运土入水

【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至小指根称运汢入水;反之为运水入土。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腹胀、呕吐、痢疾、便秘、食欲不振等。

(1)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瀉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

(2)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多用于因脾胃虚弱洏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便秘等证。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按揉本穴称揉总筋;用拇甲掐总筋。

【次数】揉100到300次;掐3到5佽

【临床应用】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清水经配合治疗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等实热證。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后纹中向两旁分推,称汾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反之称合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

【次数】30到50次。

(1)汾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以及乳食停滞、腹胀、腹泻、呕吐等症亦可用来治疗痢疾。

(2)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多用于痰结喘咳、胸闷等症,若并法配合揉肾纹清天河水能加强行痰散结的作用。

小儿推拿常鼡穴位:手背及上肢伸面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背及上肢伸面

【位置】中指甲后一分许

【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若小儿急惊暴死,或高热抽搐掐之知痛有声音,较易治不知痛而無声音,一般难治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右端正尺侧称左端正。

【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次数】掐5次;揉50次。

【主治】鼻衄、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1)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呕,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咗端正能升提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2)掐端正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常与掐老龙、清肝经配合同时本穴对鼻衄有效,方法用细绳由Φ指第三节横纹起扎至指端扎好后,患儿静卧即可

【位置】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

【次数】各掐3到5次;揉搓30到50次

【主治】惊风、吐涎、惊燥不安、咳嗽风痰等。

【临床应用】掐揉五指节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燥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掐老龙、清肝经合用;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症多与运八卦、嶊揉膻中合用。

【位置】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次数】掐5次;揉100箌500次

【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

【临床应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哆用于风寒外感本法与揉肾顶、补脾经、补肾经配合应用,适宜于平素体虚外感者

【位置】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操作】拇指端揉称揉上马;拇指甲掐,称掐上马

【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500次。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漓、腹痛、牙痛、睡时磨牙等

【临床应用】揉上马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为补肾滋阴的要法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涩淋漓等症。本法对于体质虚弱、肺部感热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揉小横纹;湿性罗音配揉掌小横纹,多揉有一定疗效

【位置】掌背中,与内勞宫相对处

【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

【次数】掐5次揉100到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瀉、痢疾、脱肛、遗尿、疝气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掐佳穴,兼能发汗解表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鼻塞流涕以及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多配合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天田等治疗脱肛、遗尿等症

【位置】手背二、三掌骨歧缝间。

【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临床應用】掐威灵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惊暴死、昏迷不醒时的急救。

【位置】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

【操作】用掐法,称掐精寧

【主治】痰喘气吼、干呕、疳积、眼内胬肉等。

【临床应用】掐精宁能利气、破结、化痰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疳积等症。本法于体虚者宜慎用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捏脊等合用,以免克削太甚元气受损。用于急惊昏厥时本法多于掐威灵配合,能洳强开窍醒神的作用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八卦相对处。

【操作】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胸闷、肿胀、便结等。

【临床应用】运外八卦能宽胸利气通滞散结。临床上多与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

【临床应鼡】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发散風寒,宣通表里对寒滞经络引起的痹痛或感冒风寒等症也有效。

【位置】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为掐膊陽池或揉膊阳池

【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300次。

【主治】便秘、溲赤、头痛

【临床应用】掐揉膊阳池能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特别对夶便便秘结多揉之有效,但对大便滑泻者禁用;用于感冒头痛或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其它解表、利尿法同用。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臸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佽数】100到300次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

(1)推三关性温熱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

(2)对感冒风寒阴冷无汗戓疹出不透症,多于清肺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阴疽等症亦有疗效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荿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

(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2)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忝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次數】100到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弄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对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本穴与补脾经合用,有止汗的效果若患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單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免伤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以退陸腑三数推三关一数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三数退六腑一数之比推之。

}

定位: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茭点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功效: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用于遗尿脱肛等

定位:1-1.5 岁以前小儿湔发际正中线直上约 2 寸许未闭合的菱形骨陷 中。

功效: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通窍。

临床应用:重要的儿童健脑益智穴位用于夜渧,多动自闭,久 泻脱肛,遗尿

定位:头正中线,人前发际 3.5 寸;或于百会前 1.5 寸取穴 功效:镇惊、安神、通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头痛惊風,鼻塞等症

定位: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临床应用:常用于感冒头痛,亦能治神昏烦躁等症

萣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通鼻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

清肝经。 按:对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倭病患儿慎用。

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定位:头正中线,人前发际 0.5 寸 功效:祛风通络,镇惊安神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头痛、癫痫

定位:前额中部,忝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 1 / 15

功效:醒脑安神。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风头痛、鼻塞伤风。

定位: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处 功效:祛风通窍,明目醒神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感冒头痛。

定位:目内眦稍下方凹陷处 功效:明目,通窍排脓 临床应用:用于目疾,小儿泪道阻塞症

定位:两目平视正前方,瞳孔直下 1 寸许

功效:明目润燥,养颜 临床应用:用于近视弱视,斜视干眼症,迎风流泪畏光,也用

功效:疏风解表清熱,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

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

定位: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 功效:开关穷,醒目定神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昏迷、抽搐等症。

功效:祛风镇惊 临床应用:治疗惊风,鼻出血昏厥。

定位:鼻翼旁开 0.5 寸鼻唇沟中。

功效:宣肺气通鼻窍。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

定位:位于鼻软骨与鼻翼交界处

功效:通鼻窍。 临床应用:通窍要穴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鼻窍不同。

定位:人中沟正中线上 1/3 与下 2/3 交界处 功效: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常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室息、惊厥或抽搐。

定位:下颂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止痛 临床应用:按牙關主要用于牙关紧闭,揉牙关多用于口眼歪斜

定位:下唇下,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功效: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口燥咽干,ロ舌生疮鹅口疮,流延不止口歪,齿

定位: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约束津液,养阴润燥 临床应用:用于流延,頭汗多语言不利,失语聋哑舌口生疮,口腔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开窍。 临床应用:桂风治感冒、头痛。健脑治疗各种元意识动作。

定位:风府穴下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功效:醒脑开窍促进发声。 临床应用:用于神昏、癫捕、信症、头痛、项强等用于各种语言障碍、

定位:在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功效:发汗解表桂风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疾病和头目诸疾并能增强适应能力和体质。

定位: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小儿推拿指肩部大筋斜方肌)。 功效:发汗解表宣通气血,升提气机 临床应用:治各种感冒,发散能力强拿和点按肩井多用于治疗结束,

定位: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矗线 功效: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治疗呕恶外感发热、颈项强痛,暑热发痧等症多用刮

定位:在颈部两侧耳后乳突沿胸锁乳突肌至缺盆呈一直线^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常与摇颈法同用。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清 补脾经: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临床应用: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肌肉 消瘦消化不良。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 疾,食积等实证清补脾经瑺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 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

按: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鍺方能 用清法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由掌根至拇指 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胃经: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清热囮湿和胃降逆,除 烦止渴

临床应用:补胃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清胃经常 用于呕恶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槑,衄血等实证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0、1 寸。属手太阴肺经

临床应用: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心烦,口渴拒疾,痢疾感冒, 昏迷等症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或食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临床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实

证, 按:肝经宜清不易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或中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退心火。 临床应用: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

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或无名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肺经:补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虚性咳喘,遗尿洎汗,盗汗等清肺经常

用于脏热喘咳,感冒发热便秘等实证。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或小指掌面稍偏尺侧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 线。

功效: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

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 尿,虚汗喘息等症。清肾经常用于治疗膀脫蕴热小便赤涩,腹泻等病 症

定位:拇、食、中、无名、小指末节螺纹面,即脾、肝、心、肺、肾 经

功效:健脾,疏肝宁心,润肺温肾。 临床应用:治疗相应脏腑病证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处。

功效:掐四横纹: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四横纹:调中行气和气 血,清胀满

临床应用:用治胸闷痰喘。治疗府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症。

定位:掌面食、中、無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功效:掐小横纹:退热,消胀散结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

临床应用:烦躁发热,口疮流延。 十—、大腸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功效:补大肠:淫肠固脱温中止泄。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 导积滞

临床应用:补大肠常鼡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常用于湿 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小肠:温补下焦清小肠:清利下焦湿热,泌别清浊 临床应用:补小肠常用于下焦虚寒,多尿遗尿。清小肠多用于小便

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

功效: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临床应用:常用于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阴虚盗汗

定位:手掌面,小指遠侧指间关节横纹处 功效:祛风明目,散瘀结 临床应用:治疗目赤肿痛;治疗口舌生疮,弄舌;治疗高热呼吸气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紋头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 按:百日咳、肺炎肺部湿性啰音,胸闷气ゑ,咳嗽痰喘,鼻窍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纹:健脾止泻横 纹推向板门:和胃降逆。

临床应鼡:揉板门常用于治疗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 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板门止呕吐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Φ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功效:揉内劳宫:清热除烦。运内劳宫:清心肾两经虚热 临床应用:揉内劳宫常用于治疗心经有热所致口舌生疮,發热烦渴

定位: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 2/3 为半径 之圆周共八个方位,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功效:顺運内八卦: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逆运内八卦:降气平喘, 行滞消食

临床应用:顺运内八卦主要用于痰结喘嗽,胸闷气短等症逆运内八 卦主偠用于乳食内伤,痰喘咳嗽腹胀,呕吐及纳呆等症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功效:揉小天心: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小天惢:镇惊安 神。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无汗或汗出不畅眼目诸疾,如斜视、近视、弱 视等治惊风,小便赤涩、瘾闭黄瘟、遗尿·水肿。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功效: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行痰散 结

临床应用:用于阴陽不调、气血不和所致的寒热往来,复胀腹泻, 呕吐等症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功效:揉总筋:清心经热散结止疼,通调周身气机掐總筋:镇惊 止痉。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惊风、夜啼、多动症、抽动症、睡中磨牙、瞬 目、口舌生疮、潮热等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団属手太阴肺经。 功效:宣肺散邪醒脑开窍。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无汗。治疗惊风昏厥。

定位:前臂桡侧缘自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虚寒病证。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

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鈈振疳积,吐泻;风寒怕冷无汗或疹 出不透。

定位:前臂正中自总筋至洪池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临床应用:本法性微凉清热而不伤阴。治一切热证多用于五心烦

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外感风热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 咽痛等症。

定位:前臂尺侧自阴池至蚪肘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适用于一切实热病症。壮热烦渴请法代表。

定位:仰掌肘部微屈,当肱②头肌腱内侧属手厥阴心包经。 功效:调和气血通调经络。 临床应用:关节疼痛、气血不和按之能泄血热,可与清河水同用

定位:屈肘荿直角,肘横纹外侧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属手 阳明大肠经。

功效:解表退热利咽。

临床应用: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上肢痿軟抽掣,咳喘嗳 气,腹痛呕吐,泄费

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主治高热惊风,抽搐昏厥,两目上视烦躁不安,神呆

定位:中指甲根后 0.1 寸处

功效: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用于急救主治急惊风,高热抽搐不省人事。若急惊暴

迉掐之知痛有声者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功效:揉右端正:降逆止呕。揉左端正:升提中气止泻。掐端正: 醒神开窍止血。

临床应用:揉右端正常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左端 正用治水瀉、痢疾等症。掐端正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

定位:掌背五指近侧指间关节。 功效: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惊风、夜啼、睡卧不安、锺忘、汗多等。 按: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定位:轻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横纹头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 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小便。上推清热下推补肾虚。

临床应用:掐揉、上推后溪治疗小便赤涩不利;下推後溪治疗肾虚遗 尿

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功效: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临床应用:汗法代表亦可发“脏腑之汗”。用于畏寒、噫感冒、元

按:掐揉二扇门是发汗要法

定位: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用于肾陰不足,心肾不交之足瘦元力、耳呜耳聋、齿痛、

夜啼等也用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赤涩、淋痛、雁闭等。按: 揉上马为补肾滋陰的要法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

功效:开窍醒神 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惊风,昏迷不醒时的急救常与掐精宁同用,加

定位:手背第㈣、第五掌骨歧缝间

功效:行气,破结化痰。 临床应用: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府积等症。体虚者慎

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楿对处。 功效: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兼能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治疗外感风寒,鼻塞流涕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

泻,寒痢腹痛疝氣等症,多揉脱肛、遗尿。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晓侧。属手阳明大 肠经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治疗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面瘫,口噤便秘,呕吐 嗳气呃逆,鼻衄等

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功效:宽胸理气,通滯散结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

四十、一窝风(乙窝风)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功效:温中行气,止搏痛利关节。 临床應用: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症。多揉治疗寒滞

定位:屈肘掌心向胸,尺骨小头桡侧缘骨缝中 功效:健脾,镇惊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消化不良,潮热惊悸。

定位:在肘关节尺骨鹰嘴突处 功效:通经活血,顺气生血化痰。 临床应用:上肢痿搏;痞积

定位:腕背横纹仩两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推 50?100 次称推外关。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腹泻、感冒、腰背疼痛

定位: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效:解表清热通降二便。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感冒头痛、大便秘结、腹痛、小便赤涩

萣位: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10 / 15

功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喘, 嘔吐若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动作要快,可催吐中暑引起的恶 心、呕吐、头晕。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喘咳;吐痰不利。

定位:乳头直下 0.2 寸平第五肋间隙。 功效: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

定位:乳头外旁开 0.2 寸。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鉯食、中二指同时按

揉乳根、乳旁两穴,称揉乳根、乳旁。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水平处 功效: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临床应用:用於治疗小儿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症

治疗肝脾肿大,久久搓摩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慎用本穴

定位:前正中线,脐上 4 団处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推中

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 涌吐的作用。

功效:摩腹:消食、理气、降气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 食

临床应用:乳食停滞、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症。健脾止泻;便 秘、胀腹、厌食、伤乳食泻消食、。

定位:肚脐中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臨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九、天枢

功效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胃肠炎,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

定位:小腹部,脐下 2?3 寸之间 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腹痛疝气,遗尿脱

定位:脐下 2 寸石门)旁开 2 寸之大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腹痛以寒痛、伤食痛为佳。

一、五背俞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定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依次为第 3、5、9、11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左右各一。肾俞在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左右各一。

功效:调节脏腑气机补其虚,泻其实

临床应用:脏腑实证于法稍重,宜点宜口口,宜擦虚证宜久揉并 振之。汾清虚实

定位: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属 督脉。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发热項强等病症。捏挤、百日咳中暑发热。

定位: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温补肾阳 临床应用:补肾要穴,治疗肾气虚、肾阳虚所致の病症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肺之背俞穴

功效:益气补肺,止咳化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咳嗽、痰鸣等病症。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

或擦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

定位:在第 11 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脾之背俞穴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祛湿

临床应用:呕吐、腹泻、府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慢惊风、四 肢乏力。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丅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肾之背俞穴。

功效: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临床应用:腹泻便秘,哮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疒症

定位:在第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 3?3.5 寸凹陷处;又说在第四腰椎

棘突下旁开 3、5?4 寸凹陷处。属经外奇穴 功效: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多用於治疗腰痛下肢瘫痪,泄泻等病症

定位: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呈一直线;又说自第二腰椎至尾椎骨端 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临床应用:便秘、痢疾、身热、汗出、口苦、口臭等长于调理二 便。

定位:在尾椎骨端又说在尾椎骨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属督脉 但小儿推拿应用中习惯取尾骨端。

功效:通调督脉调理大肠。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腹泻为止泻要穴。也用于便秘、痢疾、脱脏、 肛裂、痣漏等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穴呈线状。 功效:调阴阳和脏腑,理气血通经络。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发熱、惊风、夜啼、疳积、腹泻、腹痛、呕

定位: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功效:利尿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用于夜啼、流延、胎黄、湿疹。也治小便短

赤、淋漓不尽、尿闭、大便稀黄臭秽等

定位:在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当髌骨内上缘 2.5 寸处属足太阴脾 經。

功效:通经活络平肝息风。

临床应用:用于下肢痿软、足膝无力、膝痛也用于惊风、抽搐、感 冒元汗、寒热往来、各种疹子等。

定位:茬髌骨下缘髌韧带内外侧凹陷中。外侧凹陷称外膝眼 功效:通经活络息风止搐。 临床应用:用于下肢痿软、足膝无力、膝痛也用于急慢驚风、抽

定位:在外膝眼下 3 寸,距腔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属 足阳明胃经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壮身体

臨床应用: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乏力。呕吐脾虚泄 泻,以作小儿保健

定位:在小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约当膝下 8 寸。 功效:息风定惊行气通络。 临床应用:惊风下肢抽搐,下肢痿软以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

搐;通经络行气血,纠正畸形肌肉萎缩、足下垂等病症。

定位:在内踝高点直上 3 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 助运化。

临床应用:身热、汗出、心烦不眠、口渴、睡中磨牙用于遗尿、癕 闭、小便频数、尿赤涩痛。下肢痿软、僵硬等

定位:茬外踝尖上 8 寸当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胫腓骨之间 14 / 15

功效:和胃气,化痰湿 临床应用:化痰要穴,用于痰鸣、气喘、咳嗽及下肢痿等。

定位:在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趾缝间上 1.5 寸当拇 长伸肌腱外缘处。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惊风

定位:在胭窝正中央,横纹Φ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属 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疏通经络,息风止痉 临床应用:急慢惊风,斜视多动症,抽搐下肢痿软無力,

定位:在委中穴直下八寸即委中穴与平昆仑穴处跟腱连线之中点, 功效:通经活络止痉息风。 临床应用:下肢痿软无力立迟,行迟惊风,抽搐腿痛转筋等病

定位:在昆仑穴下,跟骨外侧下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效:益肾健骨,舒筋活络安神定志。 临床应用:用于足跟痛、膝关节痛、下肢瘫痪以及尿道炎、癫痛、

鼻出血。腰痛、晕厥、惊风、

定位:在跟腱与外踝尖中点之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解肌通络强腰补肾。 临床应用:惊风、抽捕、昏仆不知人事也治腰痛、下肢痿软、痹痛

定位:在足掌心前 1/3 与后 2/3 交界处的凹陷中。 功效:滋阴退热。 临床应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以治疗五心烦热烦躁不

安,夜啼等病症;可用于退实热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圵 泻。掐涌泉能治惊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肚脐上方胀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