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问题、

内容提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41| 上传日期: 12:18: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在当代,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时期。随着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环境的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更加重视。然而,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中,依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问题一:吹毛求疵,要求完美

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特点,父母对子女通常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有的家庭,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出色,都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会反复强调“下次要更好”。

过大的压力导致对孩子的爱缺少理智,出现许多荒谬的现象。情感上的扭曲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具体规律,无疑与父母的期望相背离。

在这类家庭长大的子女,通常会不停地对自己有“新要求”,不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更不懂得对别人的“瑕疵”给予包容和理解。


有的父母习惯于不停地向孩子发号施令,或是叮咛再三,或是详尽安排子女生活的细节,不让子女有机会为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

这类家庭的子女通常自主性较差,不会自发而主动地做事情,常常需要别人提示,习惯于听从命令。

问题三:疏于照顾,缺乏沟通

有的父母因忙于事业或生计对孩子疏于照顾,致使孩子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被忽视。这类家庭的子女往往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没有归属感,缺乏自我意识,不知何去何从,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问题四:越俎代庖,过分保护


有的父母为子女考虑得颇为“周到”,往往是子女还未“开口”,就为他们做好了种种安排。

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子女,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同时期待所有人爱护自己,由于过分脆弱,稍不如意就会觉得委屈,或者认为是别人亏欠了自己。


问题五:不顾原则,有求必应
有的父母为了成为子女心中的“好父母”,不惜对子女千依百顺,甚至对子女很不合理的要求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子女,往往任性跋扈,易发脾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感受。

问题六:对子女的健康状况过分忧虑

有的父母时常会毫无原由原由地担心子女生病,或是营养不良。在这类家庭长大的子女容易对自身的病痛极尽夸大,尤其期望在“病”中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且以身体健康或心理情绪来控制家人。

问题七:简单粗暴,严厉苛刻


有的父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要想让子女未来有出息,体罚教育不可免。在这类家庭长大的子女习惯看别人脸色行事,通常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害怕受到处罚,极易形成双重性格,缺乏自信,没有勇气接受新挑战。
尽管有悖常理,但仍有少数父母对孩子感到“讨厌”。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内心极度脆弱,性格自卑孤僻,经常会自我伤害;怀疑别人可能会讨厌自己,且先离弃别人。


面对家庭教育最容易被忽视的八大问题,我们提出六大对策:

?对策一:赏识激励,正面引导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越来越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家长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对于孩子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看在眼里,说在口中。

对策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对策三:因材施教,掌握适度原则

父母必须首先了解孩子先天的限度,依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使这种限度得到扩展。既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压得他喘不过气,也不能妄自菲薄,对孩子不闻不问。


对策四: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对策五:教育方法要一致、即时、平等


首先,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要保持态度、方法的一致性、协调行动。

其次,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即时性。

再次,在家庭中形成一种民主氛围。

对策六: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千万莫体罚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心。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应该体罚孩子。虽然体罚能够暂时制止某种行为,但却是最有害于孩子自尊心的做法,而且会使他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已经接受惩罚了,够了吧?”或者:“做的不对的孩子就该打。”长此以往,就很有可能促使孩子形成暴力倾向,而缺少自制力。当他在学校认为别的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就会动手打人的。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生活,问题总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在家庭教育中,无论从权利上,还是社会阅历上,家长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家长只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孩子的朋友,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多沟通交流,互相理解,那么就没有问题解决不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