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瘦 盗汗,头发稀疏,色泽萎黄等改变。bu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辨证体征初步量化的研究.pdf3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山东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辨证体征初步量化研究
姓名:周士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儿科学
指导教师:阎兆君
座机电话号码
目的:从中医体征诊断规范化的研究入手,对临床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辨
证体征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体征辨证预测模型,探索有益
于中医临床辨证量化、客观化的方法与途径,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借鉴。方
法:本研究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采用流行病学调研、临床统计、对照观察等方式,通过对108例小儿过敏性鼻炎临
床病例的调查,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23项体征数
据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起辨证预测模型。结果:发现舌质淡、鼻
粘膜苍白、尺肤松软、皮肤粗糙无泽、毛发黄软稀疏、山根青筋、裂纹舌等7项体
征对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的辨证特异度高,本研究将其确定为小儿过敏性鼻炎
脾气虚证主要辨证体征。结论:通过与以往国家中医管理局的脾气虚证证候诊断标
准对照,从而发掘出部分以往未被重视的体征;建立了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辨
证预测体征诊断模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鼻炎;脾气虚证;辨证体征;计量诊断;临床研究;
Researchand
onFunctionalIndicatorof
InitiallyQuantitatively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百病自测小常识
第一章 从人的体形外貌自测疾病
“望面看手可知百病”,这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结晶。从现代生理学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组合体,不管是外部的容貌体形,还是内部的五脏六腑,都息息相关,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只要人体某处隐藏着疾患,头面、手足、等处就会有异常的表现。
一、头发辨病
头发是人体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保护头颅、防紫外线、保温等作用,而且还是人体外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头发的颜色取决于头发皮质中的黑素颗粒的性质、数目、大小和各种光学反应。健康汉族人的头发应为黑色。因而,头发也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头发的健康,特别是头发的光泽与全身健康关系密切。
头发早白&&如青年白头,要检查是遗传、精神因素引起的,还是因为疾病引起的。青少年出现白发,多因严重的焦虑、忧郁、生活节奏过快、心理压力过大、学习任务繁重或遗传引起。此外,像结核病、胃肠病、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等都能引起头发早白。
头发枯黄体内缺少蛋白质、脂肪、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可能使头发稀疏枯黄,见于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等。此外,烫发、染发使头发反复受到物理或化学损伤,也会变得枯黄稀疏。一些患有器质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患者,易出现灰色头发。
头发过黑或逐渐加黑国外科学家发现,黑头发是黄种人特有的颜色。但是头发过分黑,或向来不太黑而突然逐渐变为漆黑者,有患癌症的倾向。
头发不正常脱落提示体内可能缺锌;头发脆弱易断,提示甲状腺可能有毛病。祖国医学认为,成人头发稀疏、色泽干枯,多属肾亏气血虚衰所致。
5 其他脱发
男性前额发际脱发者,提示有患肾脏病的可能;女性全发散发性脱落提示有患肾炎的可能;颅顶部脱发常提示可能为结肠炎胆囊炎所引起。
“观发识病”主要适用于青少年和中年人。至于老年人,由于皮脂腺萎缩,皮脂分泌减少,不足以滋润头发,所以头发也就变得干燥而失去光泽了。这是一种自然的衰老现象,不属于病态,老年人可不必多虑。
二、体毛辨病
每个人身上都有体毛,亚洲人身上的体毛大都短小而不显眼。但是,如果身上突然长出像胎毛一样又细又长的黄白色毛,而且生长迅速,可能与体内长有恶性肿瘤有关。
由于一般“恶性绒毛”开始长出来的时间,要比诊断出体内肿瘤早2年左右,因此可视体内恶性肿瘤生长的早期症状之一。
后天毛发生长异常,可能与下列恶性肿瘤有关:如支气管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和卵巢肿瘤、淋巴肉瘤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三、眉毛辨病
眉毛是眼睛的忠实伴侣,它有着保护眼睛不受损伤的功能。正常的眉毛应是粗长,浓密、润泽、乌黑光亮,而异常的眉毛则稀疏、短秃、细淡、枯脱、萎黄等。
据研究发现,眉毛与人体的健康情况有密切联系,察眉可以判断疾病。例如:
1 浓密粗长&&说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
2 稀淡恶少 说明肾气虚弱,体弱多病。
过于稀疏或脱落&&常见于黏液性水肿、脑垂体前叶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
脱落一侧眉毛脱落,可因局部皮肤疾患或受摩擦所致;一侧眉毛的外侧脱落,可见于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反复揉擦所致;眉毛完全脱落者,多为麻风病、早衰症。
变白&&可见于白癜风、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老年人眉毛变白则不属于病态。
眉毛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有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神经系统疾病。
女性眉毛特别浓黑&&可能与肾上腺皮脂功能亢进有关。
眉部皮肤肥厚,眉毛特别稀疏和脱落&&则要检查是否患有麻风病,以便及早就医。
两眉颜色发青&&是一种无病的正常色泽,若见红色,多是烦热证候。
10 老人眉毛脱落稀淡 则由气血不足引起,大多不是病。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既然眉毛与健康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就不宜提倡拔眉。
四、面部辨病
(一)望面色
面红多为热症。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而显得“红光满面”。结核病患者由于低热,两面颧部呈现绯红色,特别以午后为甚。红斑狼疮患者的面颊出现对称的蝶型红斑。赤色见于颐(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疾病患者。
面黄&&要区别由疾病引起发黄或进食引起的发黄。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菠菜、柑橘、木瓜等,其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很高,当进食过多,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就会导致鼻旁发黄,停食后很快消退。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则面黄最多见的是黄疸病。如巩膜及全身都为鲜黄色,多见于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胆囊炎、胆囊癌和胰头癌等病症。钩虫病病人由于长期慢性失血,造成面色枯黄,俗称“黄胖病”。此外还有疟疾、药物中毒(如大量服用阿的平)等,也可引起面黄。
面白&&健康人的脸色是白里透红,经常不晒太阳在家里待着的人皮肤较白,可病态白色是色白如白蜡。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白色见于两眉之间,是肺脏有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铅容”。
面青紫一般说来,面色青紫是缺氧所至致。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可出现面色青紫。胃部或肠部之痉挛性疼痛、虫病,胆道疾病引起的胆绞痛时,亦可使面色青紫。肺结核病晚期、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和严重肺炎病人,面色常铁青。小儿高热,面部出现青紫,以处鼻柱与两眉间较为明显,是将发惊风预兆。
5 面黑 中医认为,面色黑色与肾精亏损,可用补肾药物进行治疗。
(三)望面容
浮肿面容&&面部浮肿,以手指按压其前额皮肤,可形成暂时性凹陷痕迹,一般常见于肾病、心脏病,亦可见于糖尿病患者。
黏液性水肿面容&&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以致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而致。表现为面容愚蠢,反应迟钝,脸色苍白,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
3 恐怖状面容 眼球突出,目光闪亮具惊惧的表情,常见于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4 二尖瓣面容 双颊暗红,口唇紫绀,心慌气短,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满月面容&&面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症)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大且向前突出,两骨隆起,耳鼻增大,唇舌变厚,常见于垂体肿瘤患者。
半侧痉挛面容&&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抽搐,有时仅表现为霎眼性痉挛(winking
spasm)或口角抽搐,可见于面神经瘫痪后遗症及三叉神经痛、中枢神经障碍的患者。
“关公脸”面容在患有高原病、肺源性心脏病或潜水病的时候,可以见到被称为“关公脸”的醉酒样面容。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引起的血液中红血球异常增多所致。这时候,血液中的红血球可比正常高1~2倍,叫做真性红血球增多症。
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表情痛苦、面色萎黄、颧骨高耸、眼窝深凹、皮肤弹性差,常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严重的结核病,或晚期癌肿。
甲亢面容面肌消瘦、眼球凸出、眼裂增大而少眨眼,同时伴有兴奋不安、烦躁易怒的表现。此因甲状腺体增生和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而致。
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乏力,是患有贫血所致。
肝病面容&&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营养代谢障碍,常可见面色青黄晦暗,或可见蜘蛛痣(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的形如蜘蛛的血管痣)。
猩红热面容&&面部充血潮红,口鼻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是猩红热病症的信号。
伤寒病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少气懒言,有时出现意识不清,多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性疾病患者。
红斑性狼疮面容其典型皮损为面部蝴蝶形红斑,分布手鼻梁、鼻旁及两颊,稍隆起,而中央萎缩凹陷,形如盘状,边界清楚,颜色初起鲜红,后转为暗红,上面附有淡灰色鳞屑。
中风面容突然意识丧失,颜面潮红,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如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脸歪向病灶侧,不能作鼓颊、露齿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的对侧。
结核病面容&&活动期的结核病患者,面部清瘦而苍白,但两颧潮红呈胭脂色。
五、眼睛辨病
(一)望眼部有无充血
眼部充血,即眼内出现血斑或血丝。这是多种疾病的信号。
眼白即巩膜出现血丝是眼疲劳发出的信号。通常不疼痛,发现眼充血应注意休息,可自行恢复。
如在没有出现特别用眼过度的情况下也出现眼充血,同时发现视网膜病变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如眼充血伴有鼻出血、皮下出血等出血症状,而且乏力、发热,这可能是血液病的警报信号。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只点些眼药水,而应该赶快到医院检查血液。
眼部充血并伴疼痛常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可自行用盐水冲洗眼睛,局部使用抗病毒眼药水。
(二)望白眼球的颜色
健康人的白眼球洁白而有光彩,是没有其他颜色的。如果出现异色或斑点,即表示人体内脏有病,并可从颜色来判断疾病的部位。
白眼球呈蓝白色,主要见于儿童和孕妇。这些人眼白发蓝,外观显得干净漂亮,其实这是贫血的表现。凡患中、重度贫血者,眼巩膜(眼白)都呈蓝白色。
白眼球上出现绿点,这多半是患有肠梗阻。
白眼球变黄,这是出现了黄疸。黄疸是由肝病或胆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等疾病所引起的。
白眼球常有出血片,这是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的信号。
白眼球常有上红点出现,这是毛细血管末端扩张的结果,最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白眼球上有黄色小点质硬,多少不一,一般为结膜结石。
白眼球充血发红,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发炎引起。
白眼球上出现蓝色、灰色或黑色斑点,多伴有肠蛔虫症。
(三)望黑眼珠周围的颜色
黑眼珠周围出现红色,又有点状白色混浊,同时有眼疼、怕光、视力不好、流泪等症状,这是得了虹膜炎。
黑眼珠周围出现金绿色环,为肝豆状核变性,提示肝内铜积累过多。身体排泄铜的功能失常,会导致生命危险,应及早治疗。
黑眼珠周围出现白色环,又称角膜翳。以往认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但近来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白色环是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增高的征兆,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多会出现白色环,它与心脏病的发生也有密切联系。
(四)望眼球是否突出
有的人两只眼睛自小就向前鼓起(俗称金鱼眼睛),这是各人的长相不同,不是病态,但有的眼球突出就是一种疾病。
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影响睑裂闭合不全。一侧眼球突出的病例约50%系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肿瘤。
双眼突出,最常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
发生眼球突出的病因很多,除上面所说的疾病外,还有眼球本身的原因,如高度近视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葡萄膜炎引起的角膜或巩膜葡萄肿等,这些经过眼科医生检查就会清楚的。
(五)望眼睑的变化
黑眼圈(眼睑呈灰暗色)常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房事过度引起。但如长期眼圈发黑,则是一种病态,往往是肾亏兼有血瘀症的一种信号。
眼睑浮肿&&属于生理因素,有睡眠不足、睡眠时枕头过低,流泪之后,也有眼部接触过敏物所致;属于疾病因素有眼睑结膜发炎、心脏病、肾小球肾炎等。
眼睑红肿&&红肿部位有疼痛感,初期可摸到硬块,以后化脓溃破,轻者可自行消退。此多为睑腺炎,俗称麦粒肿。
眼睑暗紫色充血&&在眼皮下还可摸到圆形物,不与皮肤粘连,无红肿疼痛现象。此多为泪板腺囊肿,俗称霰粒肿。
六、舌苔辩病
看舌苔包括看苔色和苔形两个方面。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厚不腻,不滑不燥。
1 苔色异常
(1)舌苔白厚而滑(滑是指非常湿润,看上去反光增强)多是寒湿、痰饮和水肿。在一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病人中,常可见到这种现象。这些病人常会咳吐大量痰液。
(2)黄苔&&舌头上常有一层厚厚的黄苔,多半是得了浅表性胃炎,也许是胃溃疡又复发了。黄色的深浅与炎症的轻重成正比。胃热伤津者亦可见。
(3)舌苔灰色&&是先有体弱再兼热性病,或病久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4)舌苔褐色&&常见于肠梗阻。
(5)矱舌苔发黑&&多见于正在使用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人。因为抗生素把寄生在舌苔上的正常细菌都消灭了,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真菌,便乘机大量繁殖。真菌大多是棕黑色的,于是舌苔也就发黑了,所以不可滥用抗生素,也不要没有弄清楚病因就连续使用抗生素。
如临床上常见有肺癌、胃癌、食道癌,经常使用化疗和放疗的病人,由于津液涸竭,血象低,出现干燥绛紫质的黑舌苔;有些慢性病,诸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急的征象。
七、手相辨病
1 手指、手掌变形
(1)看手指辨病
拇指节较短且过于坚硬,不易弯曲,常见于高血压头痛、心脏病和中风。
食指(又称示指)头偏曲,指节缝隙大兼纹路散乱,常见于因肝胆病影响至脾胃功能失常。
中指头偏曲、指节漏缝,提示心脏与小肠功能较弱。
无名指(又称环指)头偏曲,指节漏缝,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衰弱。
小指侧弯,兼手掌皮肤干燥,常见于消化功能不健全者。
拇指与食指不能迅速反复接触(正常人接触速度相当快),提示可能患小脑运动失调症。
食指丘(食指根的鼓起部位)比其他丘高,常提示可能患脑出血症。
手指呈鼓槌形(即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如同敲鼓槌子),提示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肺脓疡、肺结核、肺癌、肺心病等,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指趾末端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手腕下垂无力,或手指关节变得像鸟爪一样,称“爪状手”,是手前臂的桡尺神经损伤引起的手部进行性萎缩。
手指关节肿大、皮肤萎缩、肌肉肌健萎缩,常见于胶原性疾病。
手指关节肿胀,两头小中间粗,如同织布的梭子,且呈屈曲强直、不能伸直、疼痛,活动时加重,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指骨骨折,愈合后手指完全不能弯曲,如病变在拇指,则不能与其余四指接触,叫指骨愈合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骼病变。
闭目直立,双手平伸,手指张开,可见手指轻微颤抖,这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
手指皮下组织细胞发生脱水,指端掌面皮肤皱褶、干瘪,好似手在水中长期浸泡过一样(被人称之为“洗衣妇手”),常见于急性胃肠道疾病,剧烈、频繁的腹泻、呕吐等症。
(2)看手掌辨病
健康人的手掌感觉是温暖、润泽、无麻木、疼痛感,如果非气候因素而出现手掌过冷、过热、过潮、过干,或有异样感觉,均应引起注意。
手背皮肤干皱,各指关节发僵不灵活,如果触摸一下,手感冰冷,一年四季都是如此,这是患了手中冰冷症,常见于年老体弱病者。如果手足冰冷是阵发性的,发作时伴有腹痛难忍、面色发青、身出冷汗等症状,发作过后如同常人,常见于蛔虫症。
看手掌的颜色
手掌呈淡白色,常见于贫血、潜出血等症;手掌呈白色,提示肺脏有疾患或体内有炎症。
手掌呈蓝色,常见于肠道功能障碍。
手掌呈青绿色,常见于血循环障碍。
手掌呈绿色,提示有贫血或脾胃疾病。
手掌呈黄色,常见于慢性病症。
手掌呈金黄色,常见于肝脏疾病。
手掌皮肤变厚、发硬、发亮、光掌滑、干燥,呈淡黄色,称“掌距角化”病,常人染色体显示性遗传,多在婴儿期发病,常有家庭史。
手掌呈土黄色,没有光泽,提示可能患癌症。
手掌出现红色网状毛细血管,常见于维生素C缺乏。
整个掌面有暗红或紫色的蜘蛛状斑点,常见于肝脏病。
手掌表面,特别是大、小鱼际部位和指端面的皮肤充血性发红,常见于肝硬化和肝癌。
手掌呈红色后又逐渐变成暗紫色,常见于心脏病,并预示病情在逐渐加重。
掌色过红者,提示有患中风的倾向。高血压患者如果整个手掌呈红茶色,提示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
手掌皮肤像缎子样柔软红润者,提示容易患风湿或痛风。
手掌的皮下组织瘀血发绀,呈青紫色,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手掌面上嵌着一些烟灰样的薄薄的斑点,常是吸烟量大的人得心脏病的信号。
手掌呈黑色,常见于肾脏病。
手掌中间呈黑褐色,常见于肠胃病。
从手腕到小鱼际处出现黑色或暗紫色,常是因风湿得了腰部疾病的信号。这时,在脚踝内侧也会出现这类颜色。
掌纹&&人手上的掌纹很多,这里就与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内容作简要介绍。
(1)掌褶纹&&人的手掌上褶纹常有三条:远心横曲纹(又叫远侧横曲纹)、近心横曲纹(又叫近侧横曲纹)、鱼际横曲纹(又叫鱼际曲纹、生命线)。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鱼际横曲纹,近心横曲纹和远心横曲纹都以纹路清晰深刻,头尾连带无间断为佳。若再仔细分析,鱼际横曲纹粗而深长,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且又不庞杂错乱,线端渐形变细进而消失者,则常提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会轻易患病。近心横曲文粗深而长,明晰不断,颜色红润,略微下垂,且弯曲成优美的弧形,近掌心末端可有分支者,显示其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远心横曲纹深长明晰,颜色红润,向下的支线少,向上的支线或辅助线多,则表示其心脏功能健全。
(2)健康线异常
健康线触及鱼际横曲纹时,常见于心血管疾病。
健康线穿过鱼际横曲纹,常提示脏腑衰弱,特别是心脏衰弱。
健康线形成断断续续的线条时,常提示肝脏有病。
健康线有很多小眼并呈链锁状,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
健康线上有暗褐色的斑点,常提示患有重病,特别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健康线与远心横曲纹相接处为暗红色,常提示可能患心脏病。
八、指甲辩病
1 望指甲的形状
指甲凸起,指尖周围指甲卷曲,表面呈毛玻璃状,多为危重症之征兆,如肺气肿、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指甲肥厚变硬,不透明,失去光泽,常见于外伤、真菌感染、银屑病、先天性厚甲症和先天性外胚层缺陷。若指甲变厚、变黄、侧面弯曲度过大、失去光泽,且生长缓慢,常见于呼吸系统、淋巴系统或甲状腺方面的疾病。
指甲剥离(指甲与甲床分离),分离部分呈黄色或白色,多见于日光性皮炎,血卟啉病。指甲呈云母片样层状分离,可见于严重的低血色素性贫血。甲板自游离缘处起逐渐与甲床分离,一般不超过甲板的一半,甲沟炎、湿疹病或长期浸泡热水和肥皂液的人,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指甲萎缩、变薄,为局部营养不良所致,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脊髓空洞症或麻风病等。
指甲呈倒三角形,即甲前端大,甲根部狭小,提示有患中风及麻痹性疾病的倾向。
指甲有如橄榄状,即两头小、中间大,提示心血管功能较差,或有患脊髓疾病的倾向。
指甲生长明显缓慢,提示患有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及某些脏器有病或指甲本身病变。
指甲上出现“横沟”,提示营养不良,或者受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心脏病的困扰。甲板上几条波形横沟如洗衣板样,多为甲沟炎或甲基损伤或甲基部有肿瘤压迫造成。
指甲出现横嵴。有人观察到,当人体受到一次打击后,受伤或患重病,在指甲根部即可出现一横嵴,随着时间的推移,横嵴渐往指甲远端生长,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横嵴可长到指甲的末端而消失。因此,指甲出现一横嵴,提示你可能正在患病,应引起注意。
指甲出现竖条纹,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或表明机体某部分组织器官存在慢性炎症。如十指指甲同时出现纵纹,提示可能是肝病征兆。如只有一个指甲出现,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如纵嵴明显者,见于周围循环障碍,扁平苔鲜和毛囊角化症,纵嵴成串珠状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
指甲上出现不规则凹坑,多半是由于银屑病(牛皮癣)的缘故。
无指甲。出生时就没有指甲,称为先天性缺甲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性缺甲往往是甲板损伤、烧伤,或反复的炎症所引起。
指甲根部半月弧比例正常(占全甲的1/5)者,表明其健康状况良好。半月弧没有或过小,提示消化功能较差;太大或超过比例,提示血压偏高或有中风的可能。十指完全看不到半月弧的人,多半患有贫血、神经衰弱、低血压等症;十指半月弧,同时过大者,提示机体内已失去代偿功能,已有慢性病的存在。
在指甲之前缘轻加压力,如指甲底部的组织出现随心搏而节律性地充血的现象,叫指甲毛细血管搏动,多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
甲廓部发生变化。若轻度甲廓红肿(常在侧面的甲廓发生),多见于皮肌炎初期、红斑狼疮和硬皮病。若甲廓局限性发红肿胀,伴指甲凹凸、甲廓缘退缩,可见于部分糖尿病患者。
至于指甲呈灰点“风斑”俗称灰指甲,那是指甲本身的毛病,医学上叫做甲癣,是由几种表皮霉菌引起的。宜早做治疗,否则蔓延开来会引起手癣、足癣和体癣等。
指头或指甲变形,也经常是一些慢性病的表现。
2 望指甲的颜色
(1)指甲呈白色&&这里有几种情况:
如果指甲外表经常是白色,表示身体里的血液不太充足,有贫血象征。
指甲白蜡色无光华,正是溃疡病出血,或有钩虫病等慢性失血症的表现。
指甲下大部分显白色,正常的粉红色减少到只有靠近指尖的那一小条,可能是肝硬化的征兆。
毛玻璃样白色指甲的远端部分呈红褐色,可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而出现高氮质血症。
指甲上出现横贯的白色线条,可见于砷、铅等金属中毒,或见于霍奇金病、糙皮病等。
指甲上有两根横贯的白色线,往往提示血中的白蛋白减少,多见于慢性肾病的低蛋白血症。
甲板表面出现点状或丝状白斑,常为营养障碍,多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肾脏疾患的象征。指甲平时为灰白色,可能是肺结核晚期和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征兆。
此外,全白甲有的可能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职业性的。在老年人指甲上出现白色斑块和纵向条纹,呈周期性出现,这是老年人指甲常见的变化,不是病态,不必顾虑。
(2)指甲呈黄色&&这里也有几种情况:
指甲变黄,一般表示其肝脏有问题,多为黄疸性肝炎,也见于慢性出血性疾患。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和胡萝卜素血症,可引起黄甲,甲癣也能致黄甲。
(3)指甲呈红色&&根据红色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靠近甲根为绯红色,而甲体中部、前端为淡白色者。大多患有咳嗽、咯血症;反之,接近指甲尖那一半呈粉红色或红色,而接近护膜那一半呈白色,可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征兆。
指甲下全是绯红色,为早期肺结核及肠结核的象征(如压迫指甲,血色恢复快的病轻,血色恢复慢的病程较久)。
指甲出现红斑点或纵向红色条纹,说明毛细血管出血,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皮肤病、心脏感染或一些潜在的严重疾病的存在。
指甲周围出的红斑,提示可能是皮肌炎或全身性红斑狼疮。
指甲前端出现横向红色带,提示胃肠道有炎症或心瓣膜脱垂、房室间隔缺损。
指甲呈深红色,压之色不变,是表示脾脏机能不良。脾脏经络的出发点在脚拇趾,因此,手的大拇指也相对地与之关系密切。
食指半月甲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血液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提示有精神衰弱症。
无名指半月甲呈粉红色表示运行于无名指的三焦经发生异常。三焦经是连结人体内脏的经络,跟人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三焦经异常,表示人体内脏功能失调,是体能崩溃的征兆。
小指的半月甲如果由白色变成粉红色,表示心脏经脉流畅不顺,心脏机能不良。
(4)指甲呈紫色&&这是心脏病、血液病的一个特点,反映血液内缺氧或某些成分异常。若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症。
(5)指甲呈青色&&急腹症患者四肢厥冷,指甲会突然发青;胎儿死于腹中的孕妇,指甲会持续性发青。此外,有人曾观察到,指甲出现青色瘀斑,可提示中毒或早期癌症。指甲呈青紫色,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等肺脏疾病。
(6)指甲呈绿色&&甲板部分或全部变绿,多与长期接触肥皂水、洗涤剂的职业有关,有时也可因传染上绿脓杆菌或绿色曲菌所引起。
(7)指甲呈蓝色&&白喉、大叶性肺炎、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道异物阻塞的患者,其指甲呈青蓝色;在肝豆状核变性时,铜的代谢紊乱,有时也可出现蓝甲。吃不新鲜的蔬菜而引起的肠原性青紫症,以及亚硝酸盐类中毒,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或高铁血红症,以及亚硝酸盐类中毒,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或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发生皮肤紫绀及蓝甲,但应引起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硫磺、亚硝酸盐、阿的平、伯氨喹啉等也可引致蓝甲。指甲根部呈蓝色半月状,出现这种指甲,就可能意味着病人患有血液循环受损、心脏病或雷诺综合征,有时也与风湿性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8)指甲呈灰色&&可见于全身性疾病、黏液性水肿、类风湿关节炎或偏瘫患者。营养不良,指甲会变厚或萎缩,且有色素沉着或呈灰色。当拇指甲下端呈灰色波浪状时,常见于青光眼。
(9)指甲呈黑色&&多数由于外伤引起。受伤指甲下出血,开始为紫红色,久之成为紫黑色。甲床黑色素增加,重金属银沉着,会产生黑褐色指甲;甲下或周缘有绿脓杆菌感染的甲沟炎存在时,指甲可呈黑色或蓝色;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到指甲远端有明显的发黑;维生素B12缺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肠息肉综合征,或长期接触煤焦油等,指甲也可变成灰黑色。另外,有两种情况必须特别引起注意,首先当指甲呈一片黑色,或褐色,或者呈雀斑状,最常发生于大拇指和大脚趾,尤其是出现指甲及其周围组织也呈褐色或黑色时,这就可能意味着患有一种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其次,当指甲根部生长出数根黑色线条(通常只长到指甲的中部),提示体内正在或已经发生了癌变,应即刻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10)指甲呈多色&&十个手指的指甲,经常无规律地变换颜色,各不相同,可谓十甲十色,多见于心脏病患者。
以上讲了观手识病的几种方法,观手识病必须左右手互察,不能套用“男左女右”这一不成理的公式,当双手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更有诊断意义。同时,观手识病,还必须考虑患者的职业和生活爱好,如是否因为染过指甲或工作环境的影响,使指甲等发生了异常变化,只有排除外来的因素,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九、味觉异常辨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此时即使饮白开水亦觉甜,或甜而带酸。口甜常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觉口甜,后者则由于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觉得口中发甜。
(三)口咸
口咸,指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感。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肠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味觉突然减弱或消失时,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
(七)口涩
口涩,指口中自觉有一股涩味,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口涩。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觉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九)口干
口干舌燥并非都属病态,如长时间劳动、讲话、烈日下劳作,出汗过多等引起的口干舌燥均属代谢性的,饮水之后便可缓解;也有些口干舌燥系由出血、脱水、发热等疾病所致,病情比较复杂。
十、大便辨病
(一)望大便的颜色
白色或灰白色&&说明胆汁的排泄受到了障碍,提示胆道梗阻,有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粪便还可见于钡餐造影后,这并非疾病所致,属生理性粪便。
白色淘米样&&即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混浊液体,量多,常见于霍乱。
白色油脂状&&量多,并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4 白色黏液状 提示可能为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深黄色&&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疸,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
绿色&&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广泛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如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提示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此外,吃了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性度过高,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
7 淡红色 像洗肉水样大便,这种大便最多见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见的有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鲜红色&&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粘有鲜血,量少,并伴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为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定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痔出血的另一特点是,常在便后滴出或射出少量鲜血,稍后自行停止;或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致,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
暗红色&&因血液和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此外,某些特殊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亦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另有一种情况是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桑椹等也可出现暗红色大便。这要同上面的疾病区别开来。
黑色在便&&因黑如马路上柏油色,又称柏油样便,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胃黏膜脱垂、肝硬化时的食管胃底靜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但是,食过多的肉类、动物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铋剂、活性炭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除询问病史外,可用水将黑便冲散,若黑出血色,即为消化道出血;而食物与药物所致的黑便,粪便黑面不亮,用水冲也不见血色。经素食二三天后或停服药后,大便颜色就可转为黄褐色。
上面讲了在便颜色改变同疾病的关系。其中,红色和黑色大便多半是便血的表现。俗话说说:“十男九痔”。日常大便出血,人们往往想到是痔疮,而忽略了大肠癌的可能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逐步趋向高脂肪、低纤维素,比而使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并趋向年轻化。因此,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肿的可能。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下面就各种常见的胃、十二指肠、大肠、肛门出血性疾病的便血特点,作简要分析。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便血&&多呈暗红色或柏油状,便血伴泛酸,上腹部有烧灼感、疼痛,服用解痉止酸药常能奏效。但是,当病程短而无节律性,抗溃疡药物治疗不佳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痔的便血&&常是鲜红的,不与粪便相混而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肛裂的便血&&便血量较少,多只在便纸上发现。大便时可伴有肛门剧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息肉的便血&&大便时无不适感,粪质正常,血常附于粪块表面或是便后滴血,多见于儿童。
大肠炎症性便血&&可有急性、慢性之分,除了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外,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症状。
大肠癌便血&&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黏液血便,和粪便混在一起,而且便意频频,有时却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癌肿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率就越低,直肠癌约80%有便血,盲肠癌则为30%,而右半结肠癌则多数表现为只有通过化验检查才能测得的潜血试验呈阳性。
此外,便血量的多少,也常常作为鉴别各种疾病出血的一种依据。例如少量出血,大多来源于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如痔、溃疡、息肉与癌,也见之于肠套叠等;中等便血,大多见之于肠系膜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大量便血,应考虑来自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疾病。
由此看来,便血都是病理性的,而且不同的便血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特殊联系。因此,患者在就医时及时准确地向医生报告便血的情况,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 望大便的性状
(1)稀水样大便&&可见于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如同时有黏液、脓血则应考虑急肠炎。
大便水样似米汤,并急促有压迫感,甚至腿足抽搐,肉削目陷,有失水状态,多为“霍乱症”,也可见于砷中毒。
(2)溏薄大便&&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多为溏薄。受寒,多吃冷食,喜吃油腻滑肠之物,常使大便变软或溏薄,若大便稀溏,每日天未亮时泄泻,多为肾阳虚,俗称“五更泻”。
(3)食糜样大便&&是因肠道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加所致,可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
(4)黏液状大便&&正常的粪便有时有极少量黏液。若黏液大量出现,犹如涕状,常见于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不同部位发病,大便中黏液存在的形式也不同。若黏液均匀地混在粪便中,可见于小肠发炎;若黏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则见于大肠病变。
(5)冻状大便&&患过敏性结肠炎时,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黏冻状、细带状物。如在坚硬的粪便表面附有少量黏冻,则是痉挛性便秘的特征。此外,部分慢性菌痢者也可排出冻状大便。
(6)脓性及脓血状大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
(7)羊粪状大便大便干结、呈粒状,中医认为这多为内热,或阴液不足之故。大便坚硬,不易排出者,主要因手术后肠粘连、腹内肿瘤、肠套叠、肠痉挛等引起。高热或久病之后,及老年人阴津不足也可出现大便干结,小孩不喜欢吃蔬菜,缺乏纤维素,也易引起大便干结。
(8)细条、扁平带状大便&&经常排细条、扁平带状便,说明直肠或肛门狭窄,多见于直肠肿瘤。大便一侧有沟纹,标志直肠肛门有赘生物,应警惕直肠癌。
(9)其他&&此外,大便的性状还可帮助医生推断病变的部位。
大便稀薄如水状,多为小肠腹泻;
大便如粥样或稀泥状,多来自回盲部病变;
大便含大量泡沫,多为小肠消化不良;
大便如干粥样,多为结肠病变;
大便中含新鲜脓血,量不多,且里急后重明显者,多来源于肠源或乙状结肠;
大便中含大量黏液而无血迹,多因慢性功能性结肠病变引起。
(1)酸臭 提示消化不良。
(2)恶臭&&见于肉食而消化力弱者,或见于直肠癌、阿米巴痢疾、肠道肿瘤、溃疡、消化道大量出血等。
(3)脂肪便&&便量多、奇臭或混有油珠,它是胆囊、胰腺功能不良的表现,也可见于梗阻性黄疸。
十一、步态辨病
蹒跚步态&&也称“鹅行鸭步”,是形容行走时摇摆迟缓,像鹅和鸭走路一样。这种步态,一般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的典型体征之一。因为患者盆带肌无力,髋关节不能自如地运动,所以步行时左右摇摆,形如鹅行鸭步。此外,它还常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醉汉步态&&行走时步态紊乱,摇摇晃晃,重心不稳,如喝醉酒的人走路一样。这种步态常见于小脑有病的患者。
跨阈步态&&由于踝部肌腱肌肉松弛,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将髋、膝关节提高,但跨步小,并使足尖擦地而行,这种步态常见于坐骨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麻痹或多发性神经炎。
慌张步态&&走路时,身体前倾,起步慢,随后越走越快,慌慌张张难以止步,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剪刀步态&&步行时两膝相互前后交叉,两腿牵曳擦趾而行,常见于大脑性瘫痪的病孩和下肢痉挛病人。
间歇性跛行步态&&行走一定距离后,感到一侧或双侧下肢无力,蹲下休息片刻后(1~5分钟)恢复正常。但再度行走时又会重复出现上述病态,此症状医学上称“间歇性跛行”。这种步态是由于脊椎管内病变压迫引起一过性脊髓血循环障碍,或下肢大动脉病变所致。
共济失调步态&&走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不能保持平衡。这种步态常见于脊髓痨,可各种原因引起小脑病变的病人。
偏瘫步态&&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痉挛性麻痹。上肢旋前,肘、腕、指头节皆屈曲,走路时很少摆动。下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僵直,足跖曲,每次跨步时,先要将患侧骨盆抬高,使患肢提起,再以髋关节为中心,直着腿、足趾,擦着地划半个圆圈,才能前进一步。可见于中风偏瘫病人。
此外,下肢畸形、外伤、关节损害等也可引起不定型的异常步态。步态正常与否是诊断某些疾病的一面镜子。如果一旦发现步态异常,应及早去医院就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消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