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十九天才先生 大脑基测测到水印

分类: 汽车消费 标签: 值得一看的评测 WedSC

这还得从那遥远的两月前开始说起,本以为是自己的众测计划打动了小编,一看结果,居然是微信抽奖抽到的。当时就盘算着既然是抽奖抽到的,那我可以任性一点测评啦,突然好开心。

好嘛,没几天就收到了大妈的“众测报告任务书”,唉又不能撒欢了。这是第一次实际感受张大妈开始针对产品提出建议性的要求,其实能按照任务书写完测评基本就很详细了。

在朋友圈晒了之后,几个小伙伴正好想出样片于是商量着给小牛拍视频的计划,(我有两个想要的镜头在实地看过之后因为飞行难度太高被小伙伴排除了),两次小聚之后一套方案搞定就等小牛啦,等着出大片呢,然后大家都懂的。

任务书收到了,然后跟着等来的不是车,而是大妈家小编一个一个的电话,我都是在电话里安慰小编没事儿,但俺表面温和内心火热的闷骚性格,真心狂躁,不过大家都无耐。收到820开始发货的短信之后,开始变得无所谓了,小伙伴也从几乎一天一问到开始进入婚礼旺季没时间搭理我了,咱就静静的等着他发货,然后好好黑他一把 

然后就这样,德邦物流的电话来了

“你好,你是不是买了一辆小牛电动车,我们还有差不多10公里到你那里,你在收货地址么?”

9月9号上午接到电话,我半天没反应过来,明明网上说要12号才开始配送,预计怎么着也得3天后才到,我望穿秋水的时候跟我来个“提前”突袭,可能是地域原因(产地常州到张家港开车一个半小时)出库后没入京东仓直接配送了(这不正是被小牛鄙视的“其他品牌的物流么” ),急吼吼的从办公室往店里赶,路上微信通知店长帮我拍几张拆箱的照片,

店长别的没学会,连拍倒是上手很快,手机拍卸货开箱拍了90多张图,我也是醉了。天枰座从这里选了几张大概看下开箱过程。

小牛从车厢到地上就只直接拉下来的,小牛上车肯定是叉车,这卸货方式如果里面固定不给力,肯定要跑动了。小暴力了点。

注意右上角这张图,小牛整备重84kg, 那小哥直接拎的是后座的复合材料扶手,看样子强度是有了,关键是连接处居然吃得消。大灯和转向灯都覆膜防刮擦,木架打得也挺结实。

刹把有橡胶套保护,整个车把有整体固定,包装整体OK。

我到了之后已经拆完人还没走,赶紧问了些问题。得到答案如下(纯记录保证不歪曲,对内容不负责)

首先给我送货的是德邦物流,无锡开过来,我在张家港,邻市,

  1. 发货不分城市大小 ,都是统一发货,按照订单顺序(实际官方已经承认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了,不可能按照订单顺序发货),我收货这天张家港一共4台车,早上他们在一个收货地址等了1个多小时最后收货人没能到,就送我的了。

  2. 有分销商被罚款,好像是因为20台车怎么着的,被罚了60万(不是我多打一个0,他们就是这么说的)。

  3. 签收原来没一定要收货人用身份证号码签收,后来全都改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了。也是之前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才改进的规定。

  4. 发货方要求承运人在收货人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都要现场拆箱,拍照片,然后将风挡和反光镜安装好并讲解小牛的驾驶基础信息,并由收货人当场试骑。没有问题之后才算一次送货完成。送货小哥看我好像啥都明白的样子,跟我确认之后就撤退了。

包装的木架和瓦楞纸箱放在外面,两个阿姨争来争去说先来后到,最后挣不开跑来问我给谁,我是想留给打扫卫生的阿姨的,没想到她们听到这句话两人出门商量了一下各自分好各自拉回家了 

在接到张大妈通知微信抽中小牛众测之后我就开始主动屏蔽小牛的各类信息了,那时候对小牛的信息基本还保持在工程车时候的样子,主要是怕看了太多其他人的测评,自己就跟着跑了, 然后就连破解速度都不知道。

开箱结束之后,就猴急猴急的带着店长去吃午饭,有小牛在自然要体验一把了。然后是这样的画面, 两个大老爷们儿坐在一辆挺拉风的不知道是摩托还是电动车上,车速8码,作为驾驶员的我,不是不想跑快,伦家1档就这么快。后来吃晚饭换成3档是19码。

当时找到的一种破解方法,一次成功:

  1. 钥匙OFF状态,档位调到3档,

  2. 然后继续OFF状态,按下启动键不放,

  3. 然后捏下刹车,随便哪个左刹右刹随便,1秒之后同时松开刹车和启动键

  4. 放开启动键,捏一次刹车, 完成解锁

需要注意的时候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动电门,否则会解锁失败。 当时查到的还有另一个办法,但是这个一次搞定了, 没机会再试另一个了,都比较简单,两只手能搞定。

这个车速限制也是无奈之举,宣传期间到处都是极速47-48的在骑, 电动车的定义大概是车速不过20,车重不过40公斤,小牛全中招,零售版必须将车速限定,然后在通过其他途径将速度破解的方法让大家知道,也真的是不容易。

第一天被突袭但又忍不住就在回家的路上拍了几张过过瘾,没装反光镜。

(上图摘自百度图片)对于现在在风口浪尖的团队,就抓着两个人说下,

李一男一句话:自行百度吧  。

胡依林: 牛电科技创始人兼副总裁 / 前frog design/微软/UTLAB 知名设计师 —— 这一段是他自己微博的bio。 

胡依林一句话:职业和兴趣结合,成了现在的职业。

许多其他背景各位可自行baigoogledu,会发现这个团队阵容比较豪华, but, 这些都跟电动车没关系,我们要看的,是车。

初创公司或者新产品(重要产品)在处女行之前,相对比较容易发力过度,在一个新产品上各种堆料堆新技术,尤其是跨界做产品,由于理念的先后差异,想标新立异树立标杆一炮走红一招鲜天下。

电动车目前本身市场保有量吓人,看到过不可靠数据称有2亿辆,同质化竞争严重,规模生产坊间自行改装的基本都过过场了,这时候要做电动车本身不算创新而是一个选择,这样这个就更加是细节决定一切的路了。所以

300多个部件各自归位后成了这辆车。(本来想PK下小牛的官图的,无奈10号夜里就我一个人闪转腾挪,就单灯拍没有再加一个光栅有些图想勾勒的轮廓没出来,参加张大妈家众测最开心的不过于能拍到不同的物件,这次小牛这样的大家伙还是第一次拍 )这些图片都是第二天夜里拍的,骑了一天有灰,用水冲了一次,图片的水珠咱不是要增加啥美感哈,而是抢时间被逼无奈。

静态体验先从正脸开始吧,如图

然后是这个小牛的标志性圆形日行灯,小牛车上所有的灯都是LED, 这个前照灯直接打了Smart LED Lighting——只能LED照明,这个会在后面的视屏里着重说一下,此处按下不表。

然后是尾部,钥匙插入通电之后尾灯这个牛角型的尾灯是一直亮着的。

LED灯罩内部做了菱形反光处理,灯照射就会反光,有醒目作用。

这张图是左右转向灯都亮情况下拍的,当时没考虑反光,效果不好,偷懒没补拍。

刹车转向灯组下面是牌照灯,三颗灯珠。

然后是把手和中控液晶(所有灯光,提示,开光先关都会在后面的视频里细说。)

中控显示内容视屏里细说 液晶的可视角度非常广,即使在正午的阳光下依然清晰可见.

把立帽上正中是牛电抛光Logo,帽本身表面是磨砂处理的,四颗固定螺母都有轻微的拧呲的毛边。

左手控制从上到下依次是远光灯,近光灯和会车灯集成的开关,然后是转向灯开关,最下面是喇叭按钮。

右手拉线电门,然后开关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档位指拨,前照灯开关最下面绿色的是驻车和启动切换开关。

前后刹车都是油压拉线刹车,各有一个油壶,油壶上有液位孔,保证对油壶液位做到心里有数,这个可以用老一阵子呢。短期不用担心需要加油。

整个单侧把手从外侧面看到的样纸, 转向灯从侧面也能清楚看到亮灯。

从对向看单侧把手的样纸,下方依稀看到的线是电门拉线,刹车拉线,油壶管线和转向灯电源线。 基本跟机车差不多。

刚刚是手,现在是屁股,座桶大概的样子。

后座两侧的复合材料扶手,从前面卸装图可以知道,这个复合材料强度很高,每一侧扶手只有两个固定点,但是能承受84公斤车身,这个固定点的强度还是蛮可以的(顺带这次参加魔都的复合材料展,新材料不是耳目一新,简直是触目惊心 )。

座桶打开里面的样纸,容积到后面细说。

这是坐垫反面整体和细节图,左下是锁扣,右下几个突起应该起到限位的作用,然后从上方图可以看到整个坐垫反面走了一圈橡胶条,防水密合,做的比较细致。

钥匙孔部位一张图搞定,蓝瓶子是佳得乐不是感冒药 

海拔下拉来到腰部,上图是车身充电口,按压式扣盖。

再往下是后座乘客脚踏,铝合金,而且展开和收拢有咔哒的弹簧扣的声音,挺有质感的。

然后是脚踏板部位也就是电池盖,有防滑突起,然后这个接缝真的挺感人的,好大。

打开之后看到的静静的动力源

电池盖内部贴了一块不锈钢板加强强度,6个圆孔柱应该是对不锈钢板起固定作用。

然后前轮,轮胎规格基本就是机车轮胎规格,众测车是零售版的动力版,前轮规格为90/90-12, 后轮为相对比较恐怖的120/70-12,一般电摩都没有这样规格的前后胎。

很漂亮的碟刹盘片一侧总览,男人似乎天生对金属和玻璃没抵抗力啊 

刹车卡前部分,前后刹都是双活塞对向卡钳。

前叉底部图片,焊接工艺只能说尚可吧。

刹车片对面,前叉两侧都有椭圆的黄色反光条。

后轮部分自己最喜欢这张图了,强迫众值友跟着俺看一下这张图 

粗壮的铝钛合金横插臂。

醒目的博世logo,采用BOSCH电机作为动力的执行部分,配合自主研发的FOC控制器控制输出,功率为1200W,最大扭矩110牛米,最大爬坡角度为12°,动力版极速为45kph,让人对动力表现相当期待。通过后面的实际体验可知这些理论数据其实是比较保守。

可见螺旋弹簧后避震,实际体验在后边儿。

单撑后泥挡,零售版的这个泥挡离轮胎距离已经做过调整, 之前看工程车测试的时候后面甩泥甩的驾车人不要不要的,具体改进后的效果如何。

刹车侧全览,同样铝钛合金横插臂。

刹车盘片和卡钳,卡钳同样为双活塞对向卡钳,整合EBS电子刹车系统带刹车动能回收。

卡钳背,估计值友又要开始说俺的图片太暗了 

终于搞定,还有一个脚撑和中撑的忘了拍了,后面会补上一个关于侧撑的槽点。

整体看完了,来看看细节是不是经得住看呢 

首先看接缝,接缝问题是被诟病比较多的,看看咱这个个例会不会有惊喜。脚踏板也就是电池盖开合侧的接缝前面已经看到了,根据图片大小看接缝占比就能明显感觉这个接缝很大了,大概是5mm的样纸。

这个是电池盖靠后座桶下方的接缝,可以看到明显没有扣住,而且尝试了下没法调整。

这张图黑色部分的接缝也是比较明显的。

这里体现出的问题是小牛的模具加工精度,或者说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的可能的公差给的余量不合理或者说部件的材料特性掌握和加工过程中控制不到位。不过这些都是我猜测的一些可能性。不能当做定论看待。

这个算是硬扯上的其实是不打紧的而且我做图片的时候又做错了的一张图,下面两张是一样的,时间太紧我能说这是在跟霓虹国客户开会的时候修的图么。这次众测等待的时间超长自己却很闲,在最忙的时候来了,好蛋疼。(这个是在座桶内部的空气开关作为电动车的总电源开关。)

上面问题的补充,就是这个本来考虑比较周到的橡胶盖子被开关顶住了,盖不严实。

前风挡,赠品红色小牛T恤,装备用钥匙合格证说明书等等的黑色纸盒,充电器盒子,反光镜纸盒,附赠和六角扳手。反光镜球头的阻尼感恰到好处,不会太紧也不至于滑动,此处点赞。再提一下T恤包装用的polybag柔柔的手感挺好 

来个车主钥匙认证,认证求加精  

备用钥匙纸盒打开内部的感觉营造,下面二图这次不能说是废纸了,上牌需要的。黄色的是收货确认单,最右边白色的卡片是包装清单,下面是发票,发票金额是动力版的零售价,并没有把总额500元的赠品头盔和T恤放进去。比较规矩。

充电器,右上角是两根附赠的熔断器,请忽略左下蓝色的光,用手电照明的,绿灯变成蓝灯了,右下角可以看到电器元件排布在进风口,出风口在左下的图中看不清,出风口比进风口大不少,风力合理的话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附赠的头盔,L码,这个头盔俺表示,本不想戴的,女儿一定要我戴给她看,我硬戴上了,头发短,拿下来的时候扯头发扯得我呲牙咧嘴的,女儿倒是很开心,能逗女儿一笑,也算值了

意外发现这个角度还挺像个可爱的小机器人哒 

这样像个邪恶的小机器人 

雅马哈CUXI,VOX,厦杏三阳Tini(国产版的CUXI),外形是不是都挺像小牛的 

到这里整个静态体验结束,从各种堆料,材质选用,附件包装,气氛营造等等来看,小牛是极力的在营造想给人高级感,给人感觉这个钱花的是值了。而且,还算成功,除了接缝部分的细节可以吐槽之外,其他还真没什么可说的。我本来说要好好黑一把小牛的,但其实车到手骑了几公里之后就已经气不起来了,我是不是很好哄 。产品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到此处仅为静态体验,前面一句算剧透了。

前面提到的重要产品容易发力过度,就以上静态体验,从电动车而非机车角度来看,小牛N1是不是属于发力过度呢,各自心中大概有自己的看法了吧。

从第三天开始的一周我几乎是在魔都过的,不是在来回魔都的路上就是在魔都过夜,对小牛的体验基本为零。本来想做成每天一感受的,那样值友看着会比较累,因为肯定会比较零散,所以每个分割线的那个第几第几天就请当做是分割线的名字吧 

这一天有一件事儿一定得说一下,小牛在手的这20天里被搭讪最牛逼的就是这第一次了。

早上往办公室赶的时候一个大十字路口右拐看到很多警察叔叔在执勤,俺继续体验小牛的速度,右拐后大概四五百米距离的样纸隔离带外面追上来一辆SUV警车,副驾的警察蜀黍对我示意停车,当时立刻大脑高速运转回忆所有看到的关于马路上骑小牛被警察拦下的信息,心想我擦,不至于吧我可是在做众测任务啊 停车之后,听到警察叔叔和蔼可亲温柔大方贤淑的对我喊着

我去~~~然后在和煦的晨曦下一个年轻小伙儿面对着两个警察蜀黍以100%的回头率在马路边被询问,警察叔叔问了N多关于小牛的问题,最后还跟我留了手机号还加了微信说还有问题要问先不打扰云云。

我顺道问了关于小牛上牌的问题,他表示目前张家港好像没什么这类消息,他也不确定。

然后警察蜀黍被对讲机召唤走,第一次被搭讪初段结束。

APP体验以及关于防盗

深深的记得09年那一年我和老婆一共丢了5辆(老婆3辆,有一次是两个人的在小区里车锁一块同时被偷)不同的电动车,报警大家都知道基本是没用的,不过因此结识了一个警察蜀黍后来还偶尔吃个饭啥的。丢车的经历也是激发我那年最终因为分红不均辞职之后想做电动车的最直接原因。和三个小伙伴一拍即合立马行动做了4个多月的本地和周围邻市的调查,我们就打算做本地市场。当时就是想以防盗为切入点的,考虑过内建GPS被动(那时候没有像现在如此方便强大的手机啊)追踪防盗,当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单独供电比如稳定性比如成本后决定边做边想办法解决,跟家人交代了所有的计划想法之后受到了家人及所有亲戚的反对,尤其是老爹说好好的做整厂设备出口的想卖电动车,脑子坏了吧。他们受传统的“体面的工作”自我欺骗禁锢太深了,而卖电瓶车是丢脸的,但实在拗不过家人的执着劲儿,还有两个小伙伴遇到了一样的情况,最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自己经历的一大遗憾。小牛发布会上提到APP的各项功能之后立马相见恨晚,开始关注直到得知获得众测资格开始主动屏蔽消息。

体验仅以IOS 8.4, 9.0, 9.0.1为基础APP体验为例,安卓真心没时间弄了。

在没有绑定车身SN号之前,会提醒绑定,若没有绑定则可以进行体验账号方式进行APP体验。绑定成功后要求给车子命名,命名成功后第三张恭喜页面,点击开启惊喜之旅后进入APP首页如第四张图。首页内容排布,左上为车况,右上角为天气,Banner右侧为消息气泡,小牛图片下方从左到右为上锁情况,电池状态(充电中,剩余电量,或者电池被拔出-请参看下图),当前电量预计续航里程。左下为车辆位置,右侧为定位缩略图,点击可进入APP内高德地图查看详细具体位置。再下方为今日统计-行驶里程和能耗。底栏为导航栏点击进入不同内容区。

底栏“车况”通过手机端对车子各项性能进行扫描检验排查,第一张是体验账号检查项有37项,检查结束之后结果内容如第二张图, 第三张为绑定之后实际检验操作体验,检查项是35项  为毛比体验检查少2项, 实际检验之后结果页如第四张图,若有故障会显示故障具体内容,然后可以自主选择“联系客服”还是“找维修站”进行后续解决。

然后是内置论坛,主内容为卡片形式,点击之后能进入wap论坛。 中间图片为点击定位缩略图进入的详细定位页面,后面一张为今日统计内容页面。

“我”内容,重点是“设置”里面的“安全提醒”,发生异动,电池插拔等状态时进行提醒。后面是版本说明内容。

说到APP实际体验,要是用两三个字来形容会显得有点激动,因为个人最看重APP功能了,待慢慢道来。

首先,IOS8.4时APP经常无法登陆,而且每次登录都要输入密码,逼得我将常用密码改成了6个数字,经常会碰到第一张图片的样纸,那个圈圈一直在转。

第二张图为点开地图之后显示内容,记录内容为点开地址之前几分钟的轨迹,若车j静止时间过了那几分钟就是一个具体点定位,若是刚骑到目的地停车后打开地图则显示最后几分钟的轨迹。若车子被偷,确实也只需要小偷到达老窝地点就行了,没必要知道小偷是走的什么路线回老巢的。不过作为车主本人如果有喜欢记录行车轨迹的话,就只能通过其他app实现啦。

第三张图也是经常遇到的,明明晴空万里无云卫星可以直勾勾的看着我们网络又很好的情况下,点开地图就是这么空白的看圈圈。

第四张图是手机设置里面打开所有的小牛APP推送许可,app内设置打开“安全提醒”,小牛到手20天时间,一共收到两次提醒和一次谎报军情。 第一次是收到小牛当天拆箱之后我第一个就是体验了APP各项功能,把电池拔出来之后,大约过了4分钟收到一条推送告诉我电池已经拔出,当时比较满意但是没截图,没想到就再也没截到这样的图了。第二次是大概第十六七天的上午,收到一条推送,告诉我明天阴雨天气,注意出行安全。我谢谢,谎报军情那次回到家电池拎上二楼充电,凌晨2点准备睡觉收到一条推送,说电池已经被拔出,  当时一笑,就这速度,电池坐高铁都能到北京然后打车到张大妈编辑部了。

刚开始车子停公司用遥控钥匙锁车之后,我隔着办公室窗子看各路好奇员工厨房阿姨门卫大叔各种倒腾小牛,敲敲弄弄坐上去感受一下还有脚蹬两步,小牛的警报器一直在滴滴滴的叫,围观的人在那儿有说有笑,我的手机一直很沉默,打开APP之后还是一样,没有任何推送提醒。

如果APP打开之后并定位成功之后,中间内容能及时根据是否上锁电池是否拔出或者正在充电进行相应更改状态文字。这样的话其实APP就是用来站在车子跟前玩玩的。一旦退出app他就不出来刷存在感了。

几张轨迹图,第一张是开箱之后去吃饭回到店里的轨迹,绿色那块是小区,俺没进去转,偏移比较厉害。第二张是表妹婿知道俺小牛到货之后来体验的,我坐后座(后面会说到)他3档野了一把,第三张刚刚放过。从这几张截图可以看出,小牛的GPS模块的报告频率应该不高,我微博上问Token小牛的GPS的报告机制,他没回复(一天在去虹桥机场开会的路上堵车无聊我发了小牛的照片他倒是RT的很快 ),没办法,只能大概这样猜测了。不过报告频率也不能说明什么,也许伦家是为了给内置电池省电呢。

这里几张图都是在魔都的时候打开app得到的内容,定位很精准,然后也能进行车辆检验操作并能完成检验。跟棒子客户聊起小牛并作简单介绍之后,他对小牛很感兴趣,刚在济州岛开了个公司,说起那边租车非常火爆,由于地势原因,他觉得这小牛貌似更有诱惑力。

期间收到的一条道歉赔款说明,咱众测是收不到赔款哒,图二是广告。图三是小牛APP的一次升级,但是这次升级完全没有给使用体验带来任何改观。

电瓶车防盗主要是电池防盗和整车防盗,整车防盗就靠app和警察蜀黍了。电池要是被偷了去报警警察蜀黍可能都嫌烦,电池的主动防盗就显得更重要了。

有一天这辆车正好停在小牛边上,右上角那辆也是层层防护,本来应该值得骄傲的小牛防盗理念,就像一头大象拴在小木桩子上一样,坊间高手用杆子几分钟就搞定了小牛电池盖,小牛已经推出改进方案并且可以在门店进行改装,俺还没时间去改装,还是得小心 

作为发布时候的一个宣传亮点和造车理念的亮点,就目前的体验是完全不够的。不过APP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调试不断修正改进,小牛有些准备工作不足的感觉。

然后后来发现小牛APP的功能介绍改成内容:查看电池电量里程续航,实时定位,车况体验,维修点查找。我 

那个被称为伪命题的防水

之前有Token用高压水枪冲小牛,之后又车主淋了点小雨中控就罢工,搞的我有点怕怕的,但也就值得拿出来一说了。Token说一切的防水都伪命题,防水在于疏导不在于赌。道理是对的,赌的话就面临材质老化堵水能力下降的问题。

先说防水不重要的座桶,这不像汽车天窗会忘了关,座盖肯定不会不关的。小牛在设计上照顾是比较周到的。 座桶底部有一个疏水孔,前面提到空气开关有橡胶盖子,只是盖不严实,左下图可以看到座桶底部螺丝周围有围壁,能保护螺丝不至于锈蚀的太快。右下图则可能是我想多了,不过正好可以看一下螺丝都被拧豁口的情况。要吐槽的是,上图座桶底的疏水孔不在座桶的最低处。

电池盖开合处的螺母位底下也开了个孔,从静态体验图中可以看到这个螺母是有橡胶帽盖住的。右上图是电池仓上沿的导水槽,这一圈的导水槽开口在电源插头过线孔(半圆)造型如左下图,理论上这个样子若水槽里有水则能在每次起步通过惯性将水从此处导出。右下图可以看到电池仓底部有突起可以将电池托起,防止底部直接大面积接触电池仓底部,四角有四个疏水孔,然后还是那个槽点,这4个点都不在最低处。

如上图指示部位应该是电池仓通风的进风孔,在前轮后侧两边,配合电池仓底部的疏水孔应该能形成一点虹吸效果增加行进中的电池散热效果。但是放到防水这块来说,就是这个进风孔就在前轮后头,雨天泥水啥的进去之后不知道是啥样子。

(照片是躲在一个雨棚下拍的,库克没说6普拉斯防水,咱不敢啊,还是索尼大法好 )

车子到手之后每次骑行都没遇到下雨,后来29号眼看着要交稿了还没体验过,那天晚下小雨要陪客户吃饭,我让搭档开车跟客人先走,雨中骑着小牛跑了2公里,客人都夸我做事认真有木有 我特么没办法好么,没有雨衣,话说小牛要是把那个T恤赠品换成雨衣该多好呀,T恤本身的宣传效果因为延迟发货肯定是大打折扣了,再说,这么红的T恤,黑白灰+牛仔色的咱真心穿不出来啊。

然后回家5公里路也是一直在下大雨,我没做任何防雨措施湿身到家, 万幸小牛木有粗现网友遇到的中控罢工的问题也没见到任何error提示。湿身也算是值了。

30号晚上回家5公里路也是一路大雨,暂时都没事儿。

“顶级电动汽车”“超跑级”在N1的文案中多次出现,很多媒体也直接就对比特斯拉了。

拿超跑说事儿,关于18650

电池是重点,锂电也是宣传亮点以及重点,因为时间太赶,都是记忆内容,没有再去网上确认内容准确性。可能写的比较乱,明白锂电的值友请跳过此处,或者来挑刺儿把,督促俺一下。

电池的发展史基本是一部血泪史,玩电池的都是真土豪。

常见的电池比如镍氢,镍铬,铅酸,现在主流电动车使用的的主要应该还是密封式铅酸电池,性价比高,免维护,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日常生活会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长期充电不足也不能过充,长期充电不足容易引起硫酸铅结晶从而电池劣化,过充大伙儿都知道容易引起电池内压过高引起膨胀,甚至漏液而电池寿命骤减。 

锂电池,另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即俗称的铁锂,比亚迪用的特别多,玩电动车改装的肯定对铁锂很熟的了。

铁锂,相对稳定,外力穿刺、短路不易爆炸燃烧,可耐350°高温不起火,自己改装就相对安全容易些。

小牛文案中暗示使用和传说中的Model S使用的一样的是松下的18650三元锂电池,朋友圈里默认的叫法就是锂电,18650是用电池尺寸命名得来的。

但小牛使用的18650和特斯拉的并不是同一款,实际参数如下,是三洋的大红袍UR18650ZY,

18650,能量密度高,电压更高,但是如果遇到短路或者电极遇水会容易产生明火,180℃的温度就已经开始受不了了。

特斯拉刚开始那阵子接连有车子事故起火的报道,撇开极端情况单从以上18650自身特性就能大概了解其中原因,但是能量密度高在同等重量条件下电池容量更大,电压高,续航和速度都能相应提高。面对这样的诱惑,想好好享受也就对主动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风里来雨里去的交通工具,以纯电力驱动,另外一个特点也显得比较重要——抗低温衰减, 18650的抗低衰比铁锂要强很多,这样自然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续航的影响在18650上就要相对小一些。

根据官方资料,小牛采用170节松下原产18650电池阵列,1560wh电量,10kg重量(相同电量的铅酸电池可能重量要4-5倍了),6小时充满电,5年电池寿命。

小牛的2600mAh暂且按照12软妹币一节,不考虑规模购买,整个电池阵列的价格大概有数。算上控制器,成本其实不低了。电量重量不用说,充电时间跟充电器还有温度有关。5年寿命大概算了下,小牛按照600次充放寿命,每次充满电使用3天来计算的。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数据。

如果按照18650理论上经过900次充放之后电池容量衰减到55%左右,结合上面电池参数从500次之后大约衰减到70%,这样从500次之后的衰减是放缓的,小牛按照600次充放电寿命来计算,还是比较厚道的。 电池的使用寿命除了使用习惯之外,主动养护方面就靠控制器和合理的养护逻辑了。特斯拉最自豪的是他们的电池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到很多方面对电池的控制,比如如果每次对电池的电量使用区间控制在25%-75%之间,不每次都压榨剩余电量,那电池可以经受3000次(这里说的是特斯拉使用的松下电池)的充放循环还能保持电量在大约70%。

小牛文案中也提到了自己的BMS(battery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但是看他的6重防护,还是相对比较偏基础化的防护,也许是对电量和续航之间的权衡之后的无奈把,按照牛电对小牛其他方面的宣传程度,这个低调的600次充放感觉是有些无奈。但是,BUT,这仅仅都是个人猜测,并无根据,请淡定,请淡定请再淡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由于18650本身的特性,对电池的封装要求非常高,需要一层铠甲来保护电池,同时对散热还要照顾到,除了“PACK”技术, N1对每颗电池单独配用PTC热敏电阻,控制电流和温度。类似于特斯拉对每颗电池单独配保险丝,特斯拉监控响应速度是毫秒级的,然后整个电池阵列又有一个总保险,并且将包材由原来的钢质升级为镍铬钛合金,OMG。 这次的Model X发布又是一大堆改进,还没来得及研究。

无聊的电池就这样了。不足之处请斧正。

现在小牛已经将动力版电池和都市版电池外观上区分开了,都市版和图中外观一样,动力版则将绿色盖子换成了蓝色。咱收到的是绿色盖子的伪装者。

太理论的东西说了太多,然并卵的。总结电池之前先说下充电器

之前牛电还因为充电器噪音太大发起过意见征求,不知道那时候的噪音是有多大,总之收到的是改良过了。 上图是实测结果,中间图是靠在出风口风扇旁边得到的分贝值,右图是离开风扇约一米处得到的分贝值,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能从二楼听到室外遮阳棚下的充电器声音的。 我耳朵是不是太灵了还是我家二楼太矮了 

在着手开始写报告小牛跑了400公里,这是很努力的积累起来的,参加活动赶饭桌什么的全都是小牛,简直是个自主的活体移动广告。

第三天早上出门前记录是18公里,就是被警察蜀黍喊下来那会儿大概是21公里的样子,聊完到公司发现里程被莫名变成2公里了,晚上回到家记录是7公里。

上面是16天的每次使用前后的记录。

先说下骑行习惯,除了唯一一次验证1档和2档耗电速度之外,其他全是3档暴力骑行,急停急起,能超就超,基本都是在赶时间。

先检验里程表准度。里程表显示是9公里,捷安特app显示是8.7公里,里程表准度没问题。 第一次是虚电,右上角可见最高速为48.5码。

这一次里程表显示16公里,捷安特app显示16公里,极速50.1,耗电34%,基本2%走1公里

19号这天下班后赶一个公益活动,绝对暴力骑行(看右上的速度曲线就知道了),不过咱从不违反交通规则(先不管是不是安全,天枰座是不会干违反交通规则这种丢脸的事儿的 ),快和安全相悖,越快就越需要安全。里程显示22公里,app显示21.3公里,耗电35%, 主要前段有大概?的距离速度不快,下班后你懂的,综合下来基本还算他2%一公里。

23号做一个讲座,我的时间就都这样的没了,分别是26%对13公里,24%对13公里,基本还是2%一公里

62%电量对37公里,还漏了朋友低速体验的一公里和我自己回家路上骑了大概一公里之后才想起来开捷安特app的。

放这么多图需要总结一下,拿出来举例的骑行起始电量都不一样,然后三元锂对长时间全力输出高速是不友好的,不像烧油的汽车高速巡航反而是最省油的,还有温度的影响,可惜还没到有低温的天气,这些天细心观察和数据结合下来电池性能基本符合输出曲线。

100%到90%段,小逆风也没事儿,能轻松上到51kph的速度,而且能以50巡航

90%到大约70%段,能上到48-49的极速,能以稳定46-47巡航

整个过程加速性能不受影响,动力随叫随到,博世电机的高转换能效也功不可没。

到19%开始电量警告开始提示,速度还是能上到44-45

15%是个临界点,到14%跳出时立刻强制降至1档最高速20kph。

续航: 3档2%一公里,2档3%跑两公里,1档1%跑一公里,15%剩余电量之后到无法前进按照15公里算, 3档42公里+15公里, 2档56公里+15公里,1档85公里+15公里, 先电池输出相对稳定的使用初期,这个电池表现是符合宣传内容的。长期表现就只能以后自己看了。

小牛唯一不厚道的是宣传文案中大字写着续航100公里,然后用小灰字注明是20公里速度下动力版的续航100公里。这也属于典型的无耐广告案例。

(这里插播一个个人认为的安全隐患: 就是上面15%跳14%的那一下子,如果是极速再跑,跳14%的同时强制降档降速, 有汽车手动挡高速行进中入抵挡的反拖效果,就是类似于刹车动作,减速非常明显,这不属于有意识减速,如果没注意的话算是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吧。手里有小牛的值友千万注意。)

充电器噪音上面已经说过啦

不完整记录充电时间,从头到尾观察的一次充电过程单独拿出来说。

43%的电N1提示充电需时为2.6小时,2.5小时候液晶面板显示电已充满,如右上图,但是充电器还是亮红灯,表示充电仍在进行中,这种状态持续到3.5小时左右转绿灯(被大妈的水印挡住了 ),风扇停转。 这一小时应该是在做电池均衡。

根据小牛官方公告的充电信息,充电器最大充电时间限定在10小时,也就是充电器工作超过10小时就会切断电源。但是在充电器包装盒里的使用说明上却要求首次充电时间要12小时(应该还是老观念把), 这个12小时和10小时断电该怎么理解呢。

温度没有用多功能体温枪测,就用触感温度,充电过程中充电器外壳的温度完全能接受,就这样。

骑乘感受只能纯文字描述啦,值友可以把这些文字想象成帅哥美女们 

第一天在限速速度之前,博世电机真的把我惊艳到了,做两个大男人,从起步到巡航(8码也是巡航),几乎真的是几乎听不到电机声音。

限速破解之后是另外一个特点,起步的时候电机声音比较明显,明显不是说很响,是能听到的程度,是那种低沉的有质感的声音,稍微有点速度之后声音变小了。在低速却需要大扭矩的时候,比如静止在大斜坡上起步上坡,起步的时候电机声音就比较明显了,但是只要有点速度起来声音就小了。

加速非常给力,动力响应直接,随叫随到。加速度高,到极速的加速距离很短。

行进中车身姿态非常淡定,给人很稳定的感觉,骑行好感再次加分。

前避震相对后避震软一些,遇到就算大一点的路面突起,前避震化解的很舒服,刹车时的前倾和回弹也比较从容舒服。

后避震则要硬一些,避震行程感觉也比前避震行程短,缓冲动作比较干脆,比较生硬一些,也就是这样过坎的时候不会发生抛跳现象,更不用说像一些轻电摩那种把屁股抛离座位的事儿发生了。

前刹车比较直接,捏多少刹多少,后刹细说一下。

早前试驾CT200H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去踩刹车,因为带刹车动能回收,只要一点刹车就像还有一个人在帮着一起踩刹车,车子减速初段很不线性,发布会上看到小牛也自带刹车动能回收,当时就估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然后实际体验来了。

首先,小牛N1是可以愉快的溜车的,电门松开之后,小牛溜车距离挺不错的。

然后左右刹车都有捏刹车立刻断电功能。

后刹和前刹是一样的,但多一个EBS介入,后刹刹车效果比前刹来的轻柔,而且很线性,很舒糊有木有 捏刹车之后中控液晶动能回收标识出现。虽说这个能动回收功能更多的是个噱头,官方数据动能回收效率为6%, 但是对于绿色出行概念的贯彻是前进了一步的。

捏刹车之后有连续的高频哒哒哒声,应该是新卡钳咬合后跟碟片孔摩擦引起的吧。现在我的后刹会有唧唧唧的尖叫声,不知道啥情况。算是一个槽点。

一共有过两次急刹,第一次是意外,第二次是雨天试验。

第一次是参加公益活动结束回家特意从大学城门口走过看美女去的,北边一条大马路好久没走过了,在扩建修路,人行道和对面的花坛沿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人行道尽头是马路牙子,偏偏那里还比路面低一些,地上都是细碎石,灯照不到哪里的路面,发现的时候大概还有四五米的样纸,一个大急刹,车子是向前滑行的,完全停下来的时候前轮刚刚好离开马路牙子十来公分的样子。滑行中后轮没跑偏,就像灰机一样的向前滑行着。

第二次就是29号夜里下雨,马路上没人,路灯很亮,柏油路面,充分准备之后来了一次急刹,感受和第一次类似,只是后轮有点侧滑。

车重确实要稳定一些,日常如果需要用到前刹的话建议还是点刹,然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极端情况下前后刹1:1力道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单后刹容易侧滑,单前刹没试过,也不敢试

坐在后座,脚下踩住铝合金脚踏,外加舒适的座椅,坐在后座感觉比前座舒服。脚踏打开之后纵向是廓落廓落松动的,但是150斤的(谢谢张大妈咱跑步两个月瘦了5公斤)俺站在上面点儿都没事儿。点赞。 后座对屁股很好,坐着很舒服,有一次顺路送办公室新招的小姑凉去市区,她也表示后座蛮舒服的。

轮胎其实没什么可说的,防滑没出过问题,高速行进也听不到类似单车车胎高速时候的胎噪,也可以用安静来形容,有两点:

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忘了拍照,留了后来清理之前的这张,轮胎线容易嵌碎石,由于车胎硬度较高,碎石嵌的还挺牢的。

第二点的胎侧的防滑比较一般,虽然这种一般比较少用到,因为有跟自己的捷安特第二代133电动车车胎相比, 这个干脆放到对比中说吧。

然后有一次走了我们这里扎胎率最高的钢厂货车必经之路,运气不错,车胎木有出问题。

侧撑比较坑,一个是撑起动作声音很大,Duang的一下,收起还好。

车子收货当天下午咱就受伤啦 男子汉大丈夫破点皮儿没事儿,要是幺妹儿破皮儿了,估计要难受的,不好看呢。造成的原因看左侧图,从正上方往下拍摄的,一目了然。有了第一次之后比较注意,但后来还被蹭过一次。

第二张图,脚踏倒不用担心让自己受伤,除非是吹弹可破的凝脂嫩肤,轻轻推一下就能收起。

中撑就不错,能很容易的撑起,设计合理。

后泥挡在工程车测试的时候是被吐槽比较凶的,甩泥甩泥甩泥,然后零售版已经改良过,实际效果如图

除了橡胶条和金属泥挡拼接接缝处有明显泥水,还有裙边打泥水上翻之后留下的痕迹,俺背包上木有留下任何痕迹,而且是大概四五级的顺风,改良成功。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小牛真是不容易。

实际效果如图,都是从视线角度拍过去的,左右组合之后视野很不错,盲区大概在车后3米内。这也得益于把宽比较宽,后视镜架虽短但是比较靠边,所以综合效果不错。调整阻尼感最最前面已经提过,手感很不错。

俺身高180,两脚踏实着地,老婆身高171也是两脚踏实着地就是嫌车子重了点儿,行进中就用上图模仿一下大概的样纸。

小牛插入钥匙之后钥匙正对着俺的半月板,好怕怕。如果万一假如真的发生碰撞,这钥匙貌似是个大隐患。

右边电门转把横向会有些松动,可以左右大概1-2mm晃动,不过,这是拉线电门,有松动就有吧。

我的手属于比较大的,之前看过我晒鼠标的可能会注意到我挑鼠标先看尺寸 左右手都能轻松单手抓起篮球,从图中可以看出,握把比较细,然后功能开关座高出很多,这样行进中想进行操作,手需要松开握把较多才能轻松操作。比如我都骑了十来天了,右手开大灯还是需要低头看一下,难道是我老了适应性变差了。

这个毕竟不是竞速型机车要考虑虎口,这小牛是需要穿梭于人群中的车流中的一员,比如有人喜欢用喇叭,这个喇叭按钮按起来也不舒服。容易先摸到转向灯开关。

握把的直径稍微加大一点应该会好很多,还要考虑妹纸呐是不是。万一妹纸小手要按喇叭一着急按到了转向灯更加着急一慌乱,你让妹纸咋办。

尺子是小牛原地转圈几圈之后大圆的直径,3.7米。相对我的捷安特133来说,这个比较笨拙,但是对于小牛的体型来说,这个应该是比较正常了吧。再做小也不太安全了,车子84公斤重,万一控制不好,容易倒(倒下的倒)车。

红色竖线是水平参考,蓝色线是这个坡坡度分两段,上面比下面还要陡一些,视觉上也能明显看出来。

然后测量角度的时候我拉了跟长木板跨过蓝线测量,得到结果如图,这才知道原来老家这个坡居然有21°,难怪第一辆车1.4排量1.2吨上坡要2000转呢。那时候冬天都要热车四五分钟才敢上坡,穷屌丝怕伤车准备一辆车开个十几二十年的 岔题了。

我150斤单人用1当,淡定轻松的上坡,而且电机声音正常。在蓝线处停车后再启动还是能淡定上坡,除了前面提过的起步时电机声音较明显。

表妹婿来那次他140斤加后座的我,3档上坡,我特么差点滚下来,年轻人就是不靠谱啊 

 一路上还鬼哭狼嚎的狼叫,根本不顾后座还有个我,就这速度就狼叫了,丫以前肯定没骑过机车 

  • “哥,小牛给我爽几天吧”

  • “我擦,我的车跟你换你都不愿意,小牛你愿意”

  • “不行,我特么还要测评呢”

这个坡被我们店长亲切的称为电动踏板车杀手,每天欢乐的听着嘎吱嘎吱的刮底声。小水泥坡已经为此被加长过了,还是木有啥用,每天都能听到咣当咣当的。

高度是14cm,尺子看上去15是角度问题。

小牛空车占座的样子如上图,小牛平地最小离地间隙为13cm,骑小牛以15码的速度上去没有问题,多次试验,到20码的那次被刮了,试验立马结束。反正能上。也不会谁没事儿老骑马路牙子。

小牛的动力日常城市骑行不会有问题,要是不小心被无良窨井或者路面塌陷这种“天灾”,人没事儿的话,小牛其实也不重,咱把它搬动脱困 

终于可以不要打字了,累屎宝宝了。

的时候她自己不小心录进去的,未经女儿同意被俺用起来了

看发布会上的小牛,我直接想到的就是这首音乐,俺很喜欢的爵士女神Dianne Reeves的Endangered Species, 但看发布会觉得这首歌简直可以用来给小牛做广告。实际体验下来之后看法稍稍改变。这里在纯扯淡,请忽略。

这段在拍上一段当晚就有拍过,回家卡被可乐毁了,幸亏上面这段的素材在另一张卡,然后补拍了这段。中秋那天中午跟亲戚喝酒外加持续疲劳睡了一下午,有些糊涂漏了一些想说的。

这里补充一下: 小牛的大灯是固定在车前罩上固定照明方便的, 近光灯的照明宽度和照明盲区在直路上是没有问题,但是在乡间小道上特别是遇到大角度转弯,由于照明盲区,转向的时候视觉体验并不好,感觉比较笨拙的样纸。

男人看罗马假日一是记住了赫本,另外应该是Vespa了吧,踏板车流行的始作俑者(来得早不如投的巧)的前照灯是固定在车把上哒,这样就相当于随向大灯。不过目前小牛这种包围式前罩是没法改了,我也就一说吧。

老婆休年假带着女儿回娘家过中秋去了,亲戚都散了之后,俺一个人跟着小牛过得中秋夜 

头盔在座桶的两种姿势,下图赠送头盔的护颈部分的正好跟座桶下沉曲线基本齐平,两种姿势上盖都能正常合盖。

上图为日常,自从淋过一次雨之后带上了雨衣,黑色的棍子是雨伞。官方称座桶能放下27罐,给俺换成红牛放满如何,白牛更好。有一次放了两双,270mm裸足长,一双rockport一双毒枭White老师同款(都是张大妈推过的),上图放雨衣的部位还是空的,能正常合盖。

这里在静态体验里有张图是放了一瓶佳得乐,空间可以了。放6普拉斯刚好能看到屁股,其实这里面想说的是这个USB充电口为何不做到储物格内侧呢,应该不会影响钥匙孔排布吧,USB内侧不大哎,做在外面还拼命的要弄防水加橡胶盖,放里面多省事儿啊。

前面的挂钩就用这张图啦,挂的是三角架,一般使用强度够用。

张家港市,四线小县城,上牌经过让我感动到泪奔。

被警察蜀黍搭讪那天问过他,他说目前没有什么特别的关于小牛的上牌说明。于是后来我带上小牛合格证发票钱包去公安局上牌,公安局的制服MM告诉俺说上牌请出门左转再右转直行100米就到了。

然后前前后后花了5分钟的样纸,就如上图这般搞定了,费用8软妹币。

后来警察蜀黍用微信继续搭讪中问我上牌了没,我说上了,他说啥牌,我说是电动自行车B牌。他说怎么也得上个大牌啊,去常熟吧,还能骑过去呢,我小牛到货了要不一起去常熟上大牌啊,50块搞定啊... ...

第二代捷安特133,11年折腾来代步的,骑行感受基本就是加了前避震和电池的自行车。单人座位,车把轻灵,转弯半径小,外加本身个头小,比较灵活。拔掉限速器后Power档25码,ECO档20码(就两档)。骑133本来写了蛮长删了,那是另一种享受,慢的享受。骑了小牛就想不断的超车,跟我骑单车时候一个心态,133是路上跑的最慢的电动车,渐渐接受了他的性子之后,一路上成了调剂一整天状态最惬意的时间。

座桶基本基本将单人座桶的空间发挥到极致了,下面发白处是疏水口,是口不是孔,在整个座桶最低处 

矮油,133的灯被大妈的水印挡住了。大概就是看看啦。

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调剂一下,几张小牛到此一拍

仅基于个人20天使用下来实际情况总结,不包含自己没遇到但是其他车主和伪车主遇到的情况。每个人对车子的使用诉求不同,不喜勿喷。

  1.  外观中正,不惊艳但是也不会有视觉疲劳,白色车身线条组合视觉效果尤其是侧面非常耐看。

  2. 行进中车身稳定,姿态从容,对,从容,开到50码若不是风压和耳边的风噪,不会觉得有50码的速度。

  3. 前避震化解路面坑洼轻柔,好感度高,后避震不产生抛跳。

  4. 中撑对付84公斤的车身无压力,女生也能轻易撑起。

  5. 遥控钥匙可控距离很远。也许这反而是缺点  假如意外触发解锁。

  6. 后座舒服,会有更多妹纸愿意坐后座。

  7. 前后碟刹刹车效果好,后刹线性好感度高。刹车距离短,效率高。

  8. 全车LED,节能,设计美观。

  9. 电池实际使用符合理论数据,续航相对理想。

  10. 电机给力,扭矩高出力大,动力响应直接,3档加速感强,通过性良好。

  11. 刹车动能回收,向绿色环保迈进一步。

  12. 大灯符合欧规,明暗截止线明显,照射宽度和亮度都足够,安全合理。

减分&少量建议:

  1.  模具精度不足,尤其是电池盖开合处接缝过大,导致电池被盗风险大大增高。防盗思路被自己黑了。

  2. 疏水理念没有问题,但几乎所有的疏水孔都不在该区域的最低处。

  3. 钥匙左旋开座桶盖,使用20天下来,已经比刚开始难开多了。

  4. 侧脚撑容易刮脚。如果我是妹子就更讨厌这点啦。

  5. 后刹在使用大概15天左右开始出现刹车时发出唧唧唧的啸叫。

  6. 扶手应该去掉,这样妹纸就只能抱着我啦。

  7. 车喇叭声音太大,虽然基本不使用,主动等候或避让是守则,但是万一要用会吓到车前人。大灯都考虑不去影响对向行人车辆,喇叭却可以吓离车子更近的人么?这个声量适合怒路症患者使用,绝对解恨。(解决办法是快速轻点,不让喇叭全力发声)

  8. 赠品头盔太紧,这是要让人体验骨传导听声音的节奏,既然是用来增加好感的赠品,也做做好嘛。

  9. APP体验太差,这个本该是亮点的,又被自己黑了。

  10. 最重要的,14%强制降速降档减速太明显,存在安全隐患。这一下可能还不如考虑用考虑直接断电等车速降到20kph再通电,这样就几乎是无缝衔接的感觉了,因为小牛溜车还是蛮不错的。

超级大减分:让我等那么久,你倒是还敢来,我发起脾气来自己都怕 上一次发脾气是01年的事儿了,这个累积是很恐怖的不是么 

这应该算一篇很不成功的黑文吧,也反映了小牛确实是辆不错的电动车。现在小牛论坛的情况简直跟当年魅族抛弃MP3发力憋M8主流媒体力捧到一再跳票到后面骂声一片再到后面手机陆续到手之后满意声中夹杂着各种bug(网友遇到的bug俺都还没遇到,运气不错),简直一摸一样。

主流意识总是对国产产品毫不留情的,一有人说好便可能背上黑锅,一有人说不好便可能引起群情激奋,现在的自媒体又如此便捷,小牛在这个不算理想的开局之后,需要更多的努力来维护和突破已经打下的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水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