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扁皮尤怎么治以及之后的色素沉淀怎样治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星武大夫本人发表
扁皮尤 我扁皮尤有三四年了,中间用激光点掉过 又复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用犹敌这样有用么?我妈也是用犹敌,我妈的扁皮尤治好了?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治疗
所就诊医院科室:
丰矿总医院 皮肤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板蓝根颗粒 利巴韦林 外涂犹敌
服用说明:4天左右了,用犹敌涂抹了的地方皮肤红肿,脱皮还起泡,用手按下有水
& & & &未见你上传的照片,我就无法准确的回答!我不同意你描述的“用激光点掉过 又复发了”!你小心深陷误区!
& & & &我认为:“板蓝根颗粒 利巴韦林”对治疗扁平疣帮助不大!呵呵,你小心深陷误区!依你描述的“用犹敌涂抹”,我也认为:就是腐蚀性的“东西”——你也可以!
& &&关于扁平疣(包括丝状疣、寻常疣)的治疗,你应该明白治疗原则是关键(局部长疣局部“烧”+复诊=治愈)——我还是认为:若你找有经验、好口碑的医生激光(包括中医所说的“火针”等其它热物理治疗)操作得当,“雕刻”的范围与深度易掌握,去除扁平疣或寻常疣、鸡眼都是小小的事啦——和!
& & 若去除“扁平疣”后,我建议:观察观察、若连续观察3-5个月未发现新的扁平疣(包括丝状疣、寻常疣等),OK治愈啦!必要时,多去几家正规医院看看、多咨询咨询和比较,你的脑袋瓜就会做出智慧的治疗选择。
& & 抱歉,在网上,我只能提供治疗扁平疣的参考原则,无法提供具体的其它诊断及处理措施!我的文章,代表我的观点,仅供参考!祝你早日康复!谢谢!
状态:就诊前
这是我涂过犹敌之后的反应,有些地方还起了泡泡里面有脓水一样, 可以挤掉么?我现在脸上是什么症状呢?怎么才能让我的皮肤现在尽快恢复呢?会留疤么?
& & & &嘿嘿,查看你上传的照片,我仍然无法准确的回答!依你描述的“病情”,我直言:请咨询给你开“犹敌”的大夫!我更直言:你就没有耐心“抠字眼”的看我的回复或有关文章,你怎么会受益更多的啊——抱歉,在网上,我只能提供治疗扁平疣的参考原则,无法提供具体的其它诊断及处理措施!我还是建议:可以观察观察——必要时,多去几家正规医院看看与比较,你的脑袋瓜就会做出智慧的治疗选择!
& & & &你若想尽早走出误区,减少身心之痛——与我沟通,绝对超值!或者拨打预约电话400-(周一至周日09:00-19:00),具体操作方式,好大夫在线的工作人员会告诉你。
王星武大夫通知出停诊:特别说明:10月21-23日出差、不上班——抱歉,由于工作的调整,以后的周六上午,我只接诊400
咨询(包括预约、复诊等)的求医求美者请求医求美者——请安排行程比较紧的求医求美者、中午1点以后、乘坐飞机火车离开西安是没有问题的! 首次来诊者在咨询台询问;复诊者在激光室(一或二、三)门前的座椅等候! 请大家注意:由于来诊的求医求美者较多、特别是外地的求医求美者来诊一定要与我本人沟通预约好——请联系好大夫在线400
绝对超值“开绿灯”,否则,不能保证“随诊亲治随走”、可能影响你的行程和增加你的各种花费!请注意停诊公告(有时应急,就会短时间停诊)!祝大家事事好运、更祝健康平安快乐!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光动力后月经推迟腹部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光动力后4个月生殖器未发现疣体,但是脖子和胸口长了很多丝状疣,之前检查的是低危6,11感染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王星武大夫的信息
激光美容 (无痕去眼袋、激光重睑和胎记、雀斑文身、扁平疣、红血丝、血管瘤、脱毛) 激光外科整形(包皮环切...
王星武,男,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陕西省激光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
王星武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皮肤科可通话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
热点问题推荐关于扁皮尤怎么治的专题
扁皮尤怎么治热门问答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笑死不偿命~不能太色哦&家&一个妻子的十年心得&北京新增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美公众担忧改造人类新技术
好色的男人更有魅力
十个笔划,六个字母,组成了一个属于我的,家
----family
&family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一个妻子的十年心得
上海巴斯德所建立可视化的埃博拉病毒药物评价动物模型
图A:包裹有荧光素酶蛋白的埃博拉病毒样颗粒的电镜照片;图B:对照小鼠(左)和病毒样颗粒感染小鼠(右)的体内荧光信号。
7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课题组的研究成果An
Ebola virus-like particle-based reporter system enables evaluation
of antiviral drugs in vivo under non-BSL-4
conditions(《一种基于病毒样颗粒的报告系统可用于非生物安全4级条件下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体内评价》),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埃博拉病毒药物评价动物模型。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已知最致命的病毒之一。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此次疫情直接导致超过28,000人感染,超过11,000人死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至今尚无商业化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或疫苗可供使用。由于埃博拉病毒的高致死性,操作感染性埃博拉病毒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BSL-4)条件下进行。目前,全球仅有30多个BSL-4实验室,其有限的空间和昂贵的运营成本,不能满足候选药物和疫苗高通量筛选及保护效果评价的需求,从而严重限制了抗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为创建不依赖于BSL-4条件的埃博拉病毒药物评价动物模型,上海巴斯德所博士研究生李大鹏、硕士研究生陈探等在研究员黄忠的指导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了包装报告蛋白荧光素酶的埃博拉病毒样颗粒。这种报告病毒样颗粒无传染性,但具有类似于天然埃博拉病毒的丝状结构,能够在体外模拟埃博拉病毒入侵细胞,并将所携带的荧光素酶传递进入靶细胞中,与底物作用后产生可直接检测的荧光信号。活体实验显示,注射了报告病毒样颗粒的小鼠在局部产生荧光,可通过活体成像技术对早期侵染进行动态追踪。进一步研究发现,保护性单克隆抗体13C6可显著减弱报告病毒样颗粒在小鼠体内所产生的荧光,证明了该系统作为BSL-4实验室外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保护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动物模型具有安全、高效及可视化等优点,将对全球范围内抗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产生积极影响。
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巴斯德所疫苗中心金侠和周东明的科研支持,获得了中科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埃博拉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项目的经费支持。
来自鼻腔的抗生素能杀超级细菌
“住”在我们鼻腔中的一种细菌可生产出能杀死超级细菌的新药。德国图宾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称,他们在人类鼻腔内发现的一种名为“路邓葡萄球菌”的细菌,具有独特功效,在被制成抗生素后不但能杀灭超级细菌,还不易产生耐药性。该发现有助研发出新型疗法,让此前“刀枪不入”的超级细菌闻风丧胆。
抗生素曾被称为抗菌素,在大量使用多年后,也让细菌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为代表的超级细菌开始逐渐嚣张。面对这种病菌,普通杀菌药物毫无作用,人类几乎陷入了无药可用的窘境。
大部分抗生素取自土壤活菌,但就像开采过度的矿山一样,如今要在那里发现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难。科学家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包括人体在内的动植物。人体内存在着各种微生物,鼻腔也不例外。科学家发现,不少人鼻腔中存在着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真正致病的却并不多,这一现象一直让科学家疑惑不解。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安德烈亚斯·佩舍尔和他的同事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在新的研究中,他们用在鼻腔中发现的路邓葡萄球菌产生出了一种名为“路邓素(Lugdunin)”的抗生素,其对包括MRSA在内的多种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强有力的抗菌活性,而且还不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内产生耐药性。该结果已经在小鼠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研究人员还检查了187名住院病人的鼻腔分泌物,发现在携带路邓葡萄球菌的病人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为5.9%,而在未携带路邓葡萄球菌的病人中,该比例高达34.7%。这表明,在人体鼻腔中,路邓葡萄球菌似乎有助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人员称,由于处于研发中的新型抗生素不多,该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且凸显了人体微生物作为新型抗生素潜在来源的价值。
科学家发现大脑尺寸越大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联合研究,确认了为什么大脑尺寸比较大的人更容易发生不同的心理问题。
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尺寸较大的大脑中神经连接也比较多。神经连接越多就越容易发生数据传输和处理方面的故障。
据科学家称,他们在小鼠身上进行了研究,并且还邀请了一些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较大的哺乳动物比小动物拥有更发达的大脑皮层和更多的神经细胞。此外,它们脑叶之间的距离也更远。这样的大脑结构特征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和病理性神经症的产生和发展。
很多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认为:这一理论不符合实际。研究成果的批判者认为:古代人的大脑尺寸和现代人相同,但当时人们很少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一些兽医也指出:猫也经常会产生精神障碍,虽然它们的大脑尺寸比人类小得多。
大阪大学研究发现长时间看电视增加死亡风险
据日媒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团队本月27日在美国医学杂志网络版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通过对约8.6万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观看电视会增加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经济舱综合征)的死亡风险。
报道指出,每天看电视5小时以上的发病风险是不足2.5小时的2.5倍。发病原因是腿部静止不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形成血栓。专家建议人们主动活动腿部或进行腿部按摩并注意饮水。
该团队表示,通过大规模调查揭示这一因果关系尚属首次。
报道称,长时间采取同一坐姿会使腿部血管形成血栓,并通过血液流动转移至肺部,引发胸痛和呼吸困难。该症状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据称过去也曾有过长时间看电视后发病的病例。
研究团队采用了1988年至1990年对日本全国约8.6万人(当时40至79岁)实施的关于日均看电视时间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之后的死亡情况相关数据。
截至2009年年底,死于“经济舱综合征”的共有59人,其中13人看电视时间在5小时以上。将该结果与其他人的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看电视5小时以上的人的死亡风险是不足2.5小时者的2.5倍,是2.5小时至5小时者的1.7倍。该分析排除了高血压、饮酒等其他生活习惯的影响。
团队成员、特聘研究员白川透(公共卫生学)表示:“此次使用的是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的数据。今后还需要研究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与发病之间的关系。”
北京新增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
昨天,北京发现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前在外省有可疑活禽暴露史,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目前,患者正在北京某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情危重。这是本市今年第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患者占某,男,36岁,现住址为河北省廊坊市燕郊某小区。发病前在外省有可疑活禽暴露史。昨日,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目前,患者正在北京某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情危重。
截至目前,本市今年已累计报告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此病例仅为散发病例,在本市造成大范围传播风险极低。虽然我国不断有人禽流感病例报告,但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禽类养殖、贩卖、屠宰、野禽保护等人群因为暴露于病毒的概率大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传播途径和传播模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我国城乡活禽市场交易普遍存在,家禽散养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预计未来我国仍会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仍呈散发状态,也会出现少量的聚集性发病。就北京而言,仍存在小规模的非法活禽交易活动,且存在外省市输入活禽情况。因此,不排除本市居民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此外,本市医疗机构众多,外地病例到本市就诊的人数庞大,不排除外地输入性病例到本市医疗机构就诊而被确诊的可能。
为预防人禽流感,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人禽流感病例的传染源是病、死禽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接触活禽和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在屠宰禽类特别是活禽时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要做到生熟分开。禽类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勤洗手。
甘肃临夏盆地发现中新世胡兀鹫类新种
图1&长嘴中新近白兀鹫复原图(许勇绘)
图2&长嘴中新近白兀鹫化石照片和线条图(李志恒供图)
胡兀鹫类与秃鹫类被统称为旧大陆鹫,尽管它们在鹰形目里并不构成姐妹类群。丰富的化石证据显示旧大陆鹫广布于北美中新世到晚更新世的地层中;相比之下,早期鹫类化石在旧大陆的发现却寥寥无几。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李志恒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者报道了一件发现于中国临夏地区的新的胡兀鹫类化石新种,命名为长嘴中新近白兀鹫(Mioneophron
longirostris),是胡兀鹫类在旧大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最早记录,扩大了该类群分布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鸟类学会出版的学术期刊The
由于鹫类骨骼纤细、中空以及体型较大等特征,大多数已发现的标本零散破碎。这件近乎完整的化石发现于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柳树组的黄灰色的粉砂岩层中,在相同层位中已经有过多种完好保存的鸟类化石的发现和报道,如秃鹫类的甘肃鹫、猎食性的和政隼以及较大体型的平胸鸟类、临夏鸵鸟。以此可以描绘出在600-700万年前的中国临夏地区,山间盆地中生活着种类丰富的新生代鸟类,不仅有善于在陆地上奔跑的大型鸵鸟,天空中还翱翔着不同的鹫类,如食腐肉的甘肃鹫以及杂食性的胡兀鹫类,以及敏捷矫健的以猎食为生的和政隼。
在分析对比过旧大陆鹫的古地理以及地质历史时期的分布后,研究人员发现,旧大陆鹫类的早期种类大多属于鹰行目中处于基干位置的胡兀鹫类,它们在北美的出现和辐射与中新世北美的草原扩张有密切关系;而较为进步的秃鹫类的辐射则相对较晚发生,与C3-C4植被的更替演化相关联。胡兀鹫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辐射演化要远早于C3-C4的过渡,中新近白兀鹫的发现印证了这一假说。
新标本的发现为研究旧大陆鹫类在旧大陆的演化和古地理分布提供了证据,但揭示旧大陆鹫类的古地理起源以及演化模式仍需要更多、更早的化石来厘定。旧大陆鹫类在北美的灭绝以及在旧大陆的残留和辐射仍旧是鸟类古地理中的一个有待解决的谜团。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得克萨斯大学地质科学系Lundelius&基金的资助。
肠道菌群被破坏能解释接触了HIV的宝宝健康状况不佳吗?
据研究人员的新研究报告,母亲感染HIV会破坏其接触但未感染HIV的宝宝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发育,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婴儿更容易死亡或生病。这项研究是在海地的50对母亲和其婴儿中进行的,研究将这些婴儿肠道微生物群受到破坏与HIV阳性母乳中成分变化挂钩。这些发现或能为这些风险宝宝开启治疗之门:用益生菌或益生元进行治疗以帮助确保他们有正常发育的肠道菌群。全世界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名接触但未感染HIV的婴儿出生,他们的母亲HIV呈阳性;这些婴儿的数字在继续增长。即使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成功防止了HIV的母婴传播,但这些接触但未感染HIV的宝宝有更大的患病风险,其死亡风险也比未接触和感染HIV婴儿高近2倍。接触但未感染HIV宝宝健康较差的原因仍难以解释。Jeffrey
Bender和同事怀疑肠道菌群失常可能是问题症结,他们对海地50对母婴的微生物菌群进行了比较,其中有一半人呈HIV阳性,另一半则呈阴性。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感染和未感染HIV母亲的肠道菌群大体相同,但她们对应孩子的肠道菌群则差异很大。接触但未感染HIV婴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成熟度较差,显示出菌群组成发生改变。此外,母乳低聚醣的组成(这是母亲将细菌传给其宝宝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在感染与未感染HIV母亲间存在差异。低聚醣是乳汁中无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它们被认为是一种益生元,能促进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总之,这些发现表明,防止婴儿肠道菌群受到破坏或能提供一条改善接触但未感染HIV宝宝健康的途径。
原文检索:
培养皿孵出的鼠卵
这只老鼠也许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它开创了先河。用来造出这只老鼠的卵细胞并不是来自一个成年母鼠的卵巢,而是在培养皿中从一个小鼠胎儿的卵原细胞培育而成。为了观察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尝试通过诱导和培养让其成长的所谓原始生殖细胞(PGCs)来进行体外培育。(最近一个中国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胞。)但直到现在,培养卵母细胞或是卵前体细胞都需要临时将一起移植回老鼠的卵巢或肾脏里。在培养皿中,应该含有正在发育的卵子的卵泡通常会变形并挤在一起。最近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培养基中的雌激素过多。当研究人员用一种阻碍雌激素受体的复合物来培养小鼠卵巢胚胎时,其中的卵泡正常分离了。得到的卵子受精并被植入代孕母鼠后,,比如图中的这只小鼠。这项新技术将允许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卵母细胞与其周围指导其发育的细胞之间的复杂信号转导,更好地了解卵子如何成熟。有些人将这个成果看作是向更远大雄伟的目标迈进的一步:如果类似的技术可以对人类细胞起作用,那么某一天科学家们或许就能够利用女性体内的其他细胞,比如皮肤细胞,来创造健康的卵子,从而治疗不孕不育。
原文检索:
生物科技设计公司Just Biotherapeutics 完成1400万美元A2轮融资
7月25日,生物科技设计公司Just
Bio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400万美元A2轮融资,由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领投800万美元,现有投资者Merck、Lilly Asia
Ventures和ARCH Venture
Partners各参投200万美元。公司计划利用本次融资创建新的实验室及试验设备,并增强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能力,从而加速公司低成本生物制剂的开发进程。
Biotherapeutics创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西雅图,致力于开发能够加速生物制剂发展的技术,降低制造成本。公司团队在蛋白质、工艺及制造科学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科学性和技术性方案,解决蛋白疗法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障碍。
Biotherapeutics通过公司集成设计框架&J.Design来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公司拥有一套分子设计动态工具Abacus,工艺和产品设计动态工具JP3以及制造设备设计工具J.Pod。由此,确立了自己在分子设计、工艺设计、药物产品设计和制造设备设计方面的优势,公司非常注重在这四个领域进行创新发展,以产生协同效应来共同帮助拓展全球性生物疗法。
在获得本次融资之前,Just
Biotherapeutics&曾有超过四年的时间获得过基金会发布的补助资金,总额达2400万美元。公司利用这笔资金开发创新性科技,在低收入市场降低单克隆抗体(“mAbs”)商业化成本,并且为低收入制造商发展广义优化序列,中和HIV抗原抗体。公司初期A轮融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由Merck、LAV和ARCH参投,公司利用本次融资推进了生物药品技术开发平台建设。
癌症血液测试公司CellMax Life获900万美元A-1轮融资,推出公司首款产品CellMax CRC-Protect
今天,精确癌症血液测试公司CellMax Life宣布获得900万美元A-1轮融资,由硅谷风投公司Artiman
Ventures及几位投资人共同领投,其中包括鸿基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截止到现在,公司获得融资总额为1400万美元,公司计划利用本次融资推进产品研发及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进程,并且进一步促进公司全线血液测试产品的商业化运营,包括遗传性癌症风险检测、早期癌症检测和大肠癌等癌症检测产品。
Life创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及个性化的多生物标记技术平台。公司这一平台建立在经临床证明有效的罕见细胞和基因组技术之上,能够进行遗传性癌症及其他癌症早期检测,提供个性化癌症治疗方案,从而从根本上转变癌症治疗方式,将治疗重点从成本昂贵的后期阶段治疗转移到早期阶段治疗。
Life创始人兼CEO Atul
Sharan说道:“我们创办&CellMax&就是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转变癌症的检测和治疗方式。早期检测是能够对抗这种无症状疾病的最佳方式,因为这样治疗成本低而且治愈率高。我们研发的癌症血液检测产品操作方便并且检测结果准确,这样我们可以让最广泛的人群利用到这种早期非侵入式的癌症检测,来做好个人健康的控制管理工作。”
Lawrence&博士是&Artiman
Ventures&的投资顾问,也曾担任过世界最大的健康维护组织(HMO)凯泽健康计划基金会(Kaiser
Foundation Health Plan)董事长兼&CEO&职务。他表示:“CellMax&经过几年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技术来检测血液中的多种癌症生物标记物。
公司经临床证实有效的验血技术对于癌症治疗过程有效 ,尤其是对于早期癌症检测有效。”
施振荣说道:“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而且这个人数现在正变得越来越多,仅依靠传统而又昂贵的癌症治疗药物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资&CellMax
Life&是因为他们创建的平台证实对于癌症早期检测有效,这具有突破性意义。他们引导的这个癌症检测模式的转变将能够以一种高成本效益同时又具规模化的方式来解决亚洲的高癌症死亡率问题。”
今天,CellMax除发布融资消息外,还发布了一份单独声明,介绍了公司第一款产品CellMax
CRC-Protect,该产品经临床验证可以用于多生物标记血液测试,能够实现大肠癌的早期检测。目前该产品在台湾地区销售。
Recro Pharma静脉注射止痛剂试验成功,股价飙涨50%
Pharma公布,公司研发的静脉注射止痛剂Meloxicam在两个关键性后期试验的首个试验中取得成功。消息发布后,该公司股价盘后暴涨50%。
Meloxicam正在评估用于治疗囊炎切除术后的患者急性疼痛。手术涉及到去除或重新排列大脚趾关节中的软组织和骨头。
Meloxicam是一种非鸦片类药物,不具有鸦片类药物常见的相关副作用,比如上瘾、便秘和呼吸窘迫等。
Meloxicam实现了主要终点,接受Meloxicam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对照剂治疗的患者在首个48小时期间的疼痛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该药物还实现了19个次要终点中的15个,并且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后果或出血事件。
Pharma表示,计划在第四季度末公布正在进行的第二个后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并预计该药物将在2017年夏季递交上市申请。
周二,Recro
Pharma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报收7.68美元,盘后报11.50美元。
晚期前列腺癌药物Galeterone三期临床失败
【新闻事件】:今天美国生物技术公司Tokai
Pharmaceuticals去势抵抗前列腺癌药物Galeterone的一个叫做Armor3-SV三期临床因疗效被数据监察委员会提前终止。这个临床试验比较Galeterone与阿斯特拉/Medivation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Xtandi对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改善,结果Galeterone未能显示能超过Xtandi,试验因此被终止。Galeterone是Tokai唯一在临床阶段的资产,所以这个失败令Tokai股票暴跌80%到1.1美元。Tokai两年前上市时股价为15美元。
【药源解析】:现在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治疗依靠Zytiga(强生)和Xtandi(阿斯特拉/Medivation),前者是Cyp17抑制剂后者是雄激素受体拮抗剂。Galeterone不仅具有这两个靶点的活性,而且还可以在较高浓度(约1
uM)诱导雄激素受体降解。有机理研究显示Galeterone可以抑制去泛素酶,因而可以增加泛素化雄激素受体,加速降解。最近有一个叫做Protac的技术可以把E3连接酶带到目标蛋白附近而加速其泛素化和降解,从而可以确证新颖靶点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这种Protac偶联物理论上也可以作为药物,但现在还处在非常早期的研究阶段。
这个Armor3-SV是第一个根据精准医学设计的前列腺癌三期临床试验,因为他们使用了Qiagen开发的AR-V7检测试剂作为招募病人标准。AR-V7是最常见的雄激素受体变异,因为缺失C端蛋白而活性更高。这种变异在原发前列腺癌比例不大(约20%),所以原来Tokai并未专门针对这类病人。但在Tokai二期临床开始后有研究发现Xtandi和Zytiga复发病人AR-7变异较多(50-70%),Tokai回头看其二期87个病人中有AR-V7变异的6个病人确实PSA降低显著(&50%),因此改变了方向。这种先带枪后画靶子是个非常危险的策略,所以很多业界人士一直不看好Armor3-SV。但是今天的事情发生后Tokai还准备继续两个复发前列腺癌的二期临床试验。
虽然Galeterone二期临床的PSA疗效有作弊嫌疑,但在临床前实验中Galeterone确实显示比Xtandi更有效地阻断AR-V7细胞雄激素信号通路,但是这未能转化成病人最关心的疗效。这个试验只有148人,和当年Xtandi和Zytiga的千人以上试验人数比也差很多。而这个试验不是和安慰剂而是和Xtandi比较,即使真好于Xtandi也要更多人数才能看到。另外FDA在此之前也表示了对PFS作为试验终点的怀疑。所以Galeterone离上市挣钱差的不止一个Armor3-SV。
科学家证实:过早进入更年期会加速女性衰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于2016年7月25日刊文称,提早进入更年期的女性与进入时间较晚的女性相比,衰老速度可能会加快。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戴卫·格芬医学院教授史蒂夫·霍博特(Steve
Horvath)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相关研究,这项成果无疑会为多年来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一项议题画上终止符。
霍博特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就“到底是更年期造成了老化,还是人体衰老导致了更年期出现”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这种“先有母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困扰了人们多年。本次的研究证实了,更年期会加快衰老的速度。
霍博特教授所带领的小组使用“妇女健康测验(WHI)”中采集的材料进行相关研究。妇女健康测验(WHI)是以闭经后的女性为对象进行的长达15年的健康追踪调查,研究小组对其中3100人以上的DNA样本进行了分析。
研究小组成功通过对血液、唾液等样本中采集的细胞进行生物学年龄测定,探明了女性实际年龄和身体生物学年龄之间的关联性。霍博特教授称,更年期会让细胞老化速度平均加快6%。
霍博特教授表示,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加速6%并不会带来多大影响,但是如果从女性的一生去考虑,其实影响是很巨大的。比如说,一名42岁就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和一名50岁才进入更年期的女性相比,一生中有8年的时间老化速度是更快的。
论文中提到,42岁就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在年龄到达50岁之间的这8年中衰老速度会加速,在她真实年龄到50岁时,其身体年龄与50岁才进入更年期的女性相比会老一岁。
此外,由于血液及身体其他器官均会因为更年期的来临而加速衰老,因此引发其他疾病的几率也会提高。
霍博特教授强调,科学家们未来无需再为了确认被试人的健康状态而花费数年时间进行追踪调查,只需要观察细胞的老化速度,利用后生性(Epigenetic)时钟来判断延缓衰老的治疗法是否可行即可。相关技术能够大幅削减临床试验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也有助于研发新型抗衰老方法。
日本研发新技术可便捷检测DNA甲基化
日本东京工科大学的研究小组于2016年7月25日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新方法能够便捷检测出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这项技术将有助于研发新型癌症诊断法。
东京工科大学应用生物学教授轻部征夫等人所带领的团队完成了相关研究,具体成果已于6月28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上。
人类基因组中的碱基胞核嘧啶的甲基化,会起到抑制基因表达的“遗传基因开关”作用,在过往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经证实,癌细胞中这种遗传基因开关会出现异常。因此,专家推测与癌症相关的遗传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
DNA通常会形成二重螺旋构造,而拥有特定序列的DNA会形成四重折叠结构。在本次研究中,小组成员发现当四重折叠结构DNA甲基化时,如果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使其增幅,PCR增幅效率会大幅下降。
在以人类基因组为对象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来测定癌症关联遗传基因VEGF-A的四重折叠结构增幅效率,调查发现增幅效率会受到甲基化频率的影响而降低。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方法能够更加便捷的测定与癌症相关的遗传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可应用在癌症早期诊断领域。
科学家通过基因比对发现未知古人类物种
目前,科学家在分析从非洲迁移至澳大利亚的人类DNA数据中,发现存在未知古人类物种,是人类早期迁移时繁衍的后代。
据腾讯科技援引外媒报道称,研究人员指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生活着数量不多的未知灭绝古人类,他们并不存在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南亚少数民族安达曼人和大陆印度人由于不同的表面形态和语言,被认为具有不同的起源。一种理论认为,安达曼人是离开非洲大陆早期人类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并未与其他群体混合。来自西班牙庞贝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0个安达曼人基因组,并将他们的基因与10位大陆印度人基因进行对比,发现存在一支远古人类基因混合的迹象。
之前研究人员关注现代人类基因,结果发现亚太地区人类繁衍形成两支古人类物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目前科学家最新发现第三支古人类物种,依据基因片断数据可将他们的历史追溯至大约4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现代人类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后代。人们曾猜测现代人类有更多的祖先物种,研究表明至少存在一支以上的未知古人类物种证据,他们并不是尼安德特人或者是丹尼索瓦人。虽然当前并未发现这支灭绝人类新物种的骨骼化石,但是研究结果提供确凿证据显示海德堡人具有多样性血统,他们的后代并非仅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Vtesse再融资1700万美元,专注于研发NPC药物VTS-270
据fiercebiotech消息,罕见病初创公司Vtesse又完成了1700万美元融资,使它的A轮融资总额达到了4200万美元。
Vtesse是从罕见病药物加速器Cydan分拆出去的第一家公司,后者Cydan由辉瑞风险投资和恩颐投资创办。所有现有的投资者,
包括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Bay City
Capital、&Lundbeckfond
Ventures、恩颐投资、以及辉瑞风险投资都参与了本轮融资。
Vtesse在2015年1月创立于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市,专注于研究VTS-270((2-羟丙基)-β-环糊精的一种制剂),作为与尤妮斯·肯尼迪·施莱佛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以及国家推进转化科学中心合作研究和发展协议的一部分,后二者均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6年1月,Vtesse用VTS-270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拿到了FDA的批准。
本轮融资有助于完成VTS-270的IIb/III期临床试验,该药物用于治疗尼曼匹克C1型疾病(Niemann-Pick
type C1,简称NPC1,是一种罕见的渐进性致命性神经变性疾病)。为了这项全球性的试验,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的新网站,刚刚开始招收患者做对照试验,受试名额为51名。
正在进行的IIb/III期随机试验包括每两周的VTS-270鞘内注射。它已经完成了剂量探索,选择的是900毫克的剂量。在14例NPC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中,NPC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了约60%,相比起匹配的自然历史对照组。
NP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细胞脂质运输的缺陷引起,导致大脑、肝脏和脾脏的过度蓄积。VTS-270专门针对胆固醇堆积,以绕过NPC1和NPC2的路径,使细胞溶酶体胆固醇正常运输。它被认为会在细胞水平上恢复正常胆固醇的代谢和调节上有效。
“VTS-270的早期发展得益于与母公司的密切合作、患者支持团体、国家卫生研究院、以及我们的学术合作伙伴。”Vtess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en
Machielse表示,“在我们扩展关键临床试验之时,我们感谢他们的持续努力。”
神经退行性变并不一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一项有关两个标志物的影像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变本身并不会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573例认知正常者,平均年龄73.1岁,显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增加是加速认知功能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且与神经退行性变有复合效应。
在无Aβ沉积的情况下,与两种生物标志物水平正常相比,神经退行性变程度增加并不增大认知下降或疾病进展的风险。
研究结果发表于The Lancet
Neurology杂志,对于只存在神经退行性变(独立的病理生理障碍)的患者和伴有认知障碍和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路径的临床轨迹的人群,研究支持疑似非阿尔茨海默病病理(SNAP)这个术语。
在曾入组澳大利亚成像、生物标志物和生活方式(AIBL)研究的参与者中,仅超一半(54%)参与者的Aβ沉积和神经退行性变为阴性(A&N&),Aβ沉积阴性、神经退行性变阳性(A&N+;
SNAP)的比例为22%,Aβ沉积阳性、神经退行性变阴性(A+N&)的比例为15%,Aβ沉积和神经退行性变均为阳性(A+N+)的比例为9%。
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基线时神经退行性变阳性的患者,包括SNAP组的患者,有显著更小的海马体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那些同时伴有Aβ沉积的患者显示有显著的海马萎缩,每年减少0.05
cm3,而对照组每年只减少0.01 cm3。SNAP组患者的海马体积仍保持基本稳定,每年仅减少0.0002
随着时间的延长,SNAP患者也没有显示出显著的认知下降,与无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的老年患者相似,尽管SNAP组患者AIBL-临床前AD认知复合量表(PACC)的基线认知评分平均较低,标准偏差0.20。
相比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神经退行性变但Aβ沉积阳性的患者在AIBL-PACC(difference
of 0.083 SD per yea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0.097 SD per
year)和加利福尼亚词语学习测试-II长延迟回忆(CVLT-II LDFR; 0.068 SD per
year)测试中的表现显著更差。Aβ沉积和神经退行性变均为阳性的患者在这些检查和语言情景记忆、执行功能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总分检查中的表现也一样差。
随访期间,24%的A+N+患者和16%的A+N&患者进展为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或AD,而SNAP组只有9%。
在一篇相关社论中,G&rard Bischof(德国科隆大学医院)评论称,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两个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重要推论。
“首先,这项研究强调了体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成像检查的临床有效性,以及评估患者潜在认知命运的高预后价值,其次,这为淀粉样蛋白阴性但海马体积减少(似乎并不会产生额外的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带来希望。”
编译自:Neurodegener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signal cognitive decline. Medwirenews.
26-07-2016
科学家揭秘小鼠失活X染色体结构特征
近日,安诺优达与法国居里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利用高通量染色体捕获技术(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解析了小鼠失活X染色体结构特征,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X染色体失活机制对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动物、疾病的诊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一直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并不仅仅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与染色体的三维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深入研究X染色体失活,从全基因组角度研究其染色质DNA在空间的分布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必要的。目前备受关注的Hi-C是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的技术。具体来说,它是以整个细胞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全基因组范围内整个染色质DNA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并通过对染色质内全部DNA相互作用模式进行捕获,获得高分辨率的染色质三维结构信息。
文章正是运用Hi-C研究小鼠神经前体细胞(NPCs)和胚胎干细胞中失活X染色体的结构和基因表达情况,揭示了X染色体沉默的机制;发现在失活的X染色体结构重塑中Xist和含有DXZ4边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失活的X染色体中,除了逃脱沉默的基因附近,其他位置失去了有活性和失活的区室(compartment&)以及拓扑结构域(TADs)。该结论为研究基因组空间组织和基因表达之间关系提供了强大独特的模型系统,同时有助于开发新的方法,对抗女性X染色体相关的疾病,促进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失活的X染色体结构特征
安诺优达拥有丰富的Hi-C项目经验,物种经验囊括整个生物界,凭借领先国际的Hi-C技术,先后与法国居里研究所、国内知名医院、研究机构等合作,目前已在Nature、Genome
Biology等高水平杂志发表文章共4篇,影响因子总计64.548。安诺优达Hi-C技术已经引领国际Hi-C领域的最前沿。
关于安诺优达:
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基因组行业的知名企业,国家发改委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卫计委首批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发改委“精准医疗与基因工程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基因组学技术在人类医学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两大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建立了领先的高通量测序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并先后和美国illumina公司及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了强大的Bio-IT&基础和产业化服务能力。
移植神经干细胞功能整合研究取得进展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后再生与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难题与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仅产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其后神经元将不再分裂增殖。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再建新的突触联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难以恢复。然而,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拥有分化成神经元、替代死亡的神经元、恢复受损神经网络功能的潜能,并因此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损伤替代治疗研究的热点。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神经中枢系统中存活,迁移和分化成成熟神经元,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这种脑损伤后功能的修复与改善是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或者神经胶质细胞)间接帮助受损的神经系统的修复(如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还是通过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在结构和功能上整合入宿主神经系统,替代受损神经元来实现的呢?这是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决定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策略和前景。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新天及其带领的课题组通过“cut
& fill”策略,在猕猴下丘损毁出一个规则的“洞”,直接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洞”内,这些移植的细胞能够存活并向成熟神经元分化进而形成成熟的突触结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给予猕猴声音刺激后,这些新生成的神经元活性显著升高,表现出与刺激相关的活性;最后通过单细胞放电记录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该研究首次在清醒动物上证明移植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与宿主细胞之间形成了功能性突触连接,是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并在结构和功能上整合入宿主原有神经网络中的直接证据,为神经系统疾病替代疗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昆明动物所博士研究生魏景宽、王文超和翟荣伟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胡新天和王正波。
该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项目的大力支持。
TauRx 乐观解读LMTX三期临床失败
【新闻事件】:今天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TauRx的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LMTX在第一个三期临床试验中错过一级终点。这个试验招募891位中早期AD患者,在标准疗法背景上使用两个剂量的LMTX,另一组使用极低剂量LMTX作为对照。用药15个月后,LMTX和对照组比较并无改善认知功能(ADAS-cog)和生活能力(ADCS-ADL)。但是TauRx发现约15%只使用LMTX&而没有用其它AD药物的患者和对照组比有显著改善,他们已经把另一个正在进行的三期试验临床终点改成单独使用LMTX。TauRx认为如果这个试验也显示LMTX单方可以改善AD症状,LMTX有可能上市用于这个人群。但多数专家认为这是亚组分析,不大可能获得FDA认同。
【药源解析】:阿尔茨海默病(AD)是现在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人口老龄化会令AD很快成为最大的疾病负担,因此也是制药工业最大的金矿之一。AD的病理起因主要有两个假说,一个是粉状蛋白假说、另一个是Tau假说。制药工业已经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不同技术降低粉状蛋白,但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显示清除或抑制粉状蛋白合成可以逆转AD,从多个粉状蛋白抗体到几个分泌酶抑制剂。礼来是这个领域的主要选手,&Solanezumab已经把CEO熬退休了也没上市。
现在支持粉状蛋白假说的势力在减弱,而Tau似乎成为了主角。Tau是40年前发现的蛋白,有些痴呆症和Tau变异相关,但AD病人并未发现Tau变异。但AD病人的Tau被过度磷酸化,导致与其它蛋白聚合造成中枢纤维化。而这种纤维强度和AD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所以Tau成为AD的一个靶点,现在已有Tau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可见Tau并非比粉状蛋白科学证据更多,只是降低粉状蛋白现在看来无法有效影响AD才令Tau成为下一个希望。
但是现有知识下最有可能的机理和找到AD新药没有任何必然联系,AD可能远远超过现有技术的能力范围。在有机化学最初级的时候William
Perkin根据奎宁的分子式推测三个分子甲苯氧化脱水可以得到奎宁的原子组成。现在看用这个方法合成奎宁如同痴人说梦,但当时看是最科学的解决办法。AD治疗可能处在类似阶段,很多专家指出现在我们对AD的理解不足以开始临床试验。不是说没有可能,而是机会太小即使找到个别有效药物投入也超过回报。
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是厂家寻找安慰的常见办法。Solanezumab也是两个三期失败通过亚组分析找到一线希望并开始了第三个三期,几个月前又突然改变试验终点。复杂疾病的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群病人肯定有恶化快的、也有恶化慢的、也会有个别改善的。如果你想找到病情改善病人的共同特征你总是能找到,有可能是单独用药,也可能都爱看足球,但问题是这是否和用药有关。这是为什么临床试验要有一级、二级终点。LMTX和标准疗法联用无效,而只有单方有效令人生疑。另外改善的病人多来自东欧试验中心,也令人不安,这些地区的数据通常不太可靠。当然LMTX确实有可能有效,但已有证据不足以支持上亿美元的临床试验去验证。
美公众担忧改造人类新技术
随着基因编辑、大脑芯片植入和人造血液等技术的出现,人类在未来变得更聪明、更强壮似乎不是梦想。然而一项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严重质疑使用这些新技术提升健康人生活质量的做法。当看到利用它们干涉自然规律时,那些具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尤其对这些增强功能的前景感到不安。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皮尤研究中心就3项新兴技术调查了4726名美国成年人的看法。这3项技术分别是在子宫内编辑基因以降低严重疾病的患病率,为健康个体植入大脑芯片以增加他们的心智技能,用人造血液提高人类的速度、力量和活力。这些新兴技术尚未真正进入临床应用。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更现实的想法是使用这些技术纠正现有的问题或应付一种残疾,而非实现更高水平的功能。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Cary Funk表示:“基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强度是最让人惊讶的结果之一。”他说:“我们同时惊讶于公众对于不同技术的类似反应。我们也惊讶于人们能够领会到这些不同技术的细微差别,尽管目前没有一项技术真正投入使用。”
总的来看,皮尤研究中心发现:68%的美国人担心基因编辑,相比之下,49%的人对其使用充满热情;69%的人担心脑芯片,而34%的人对其有热情;63%的人对合成血液的使用感到困扰,与此相对,36%的人对这一想法感到兴奋。
只有约1/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使用大脑芯片和人造血液。而对基因编辑,愿意给自己孩子使用和不愿给自己孩子使用的人几乎各占一半,分别是48%和50%。
皮尤研究中心基于宗教信仰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有2/3“高度”恪守宗教的被调查者认为新技术的应用“扰乱了自然规律并穿过了一条我们不该跨越的横线”。而约有半数“中等”恪守宗教的被调查者表现出了类似的担忧。作为对比,只有约1/3恪守宗教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具有类似的困惑。与此相反,将近80%的无神论者认为这些新技术“与我们提升自己的其他方式没有什么不同”。
相比之下,女性比男性更不愿意使用这些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潜能。女性与男性对于婴儿基因编辑的支持率分别是43%比54%,对脑芯片植入物的支持率为26%比39%,而看好合成血液的比例是28%比43%。
这项调查同时还询问了人们对于科学与技术在其生活中的价值的看法。结果显示,虽然总体的态度是有利的——67%的人说科学主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27%的人认为,其影响是好坏参半的,其细节可能会让一些科学家大吃一惊。当调查科学如何有利于社会时,59%的受访者提到了医疗保健。而提到改善食物、通讯和交通的比例都是个位数的。然而当说到技术,信息获取的增强比医学进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分别为57%和21%。
这项调查于今年3月份以线上及邮件的形式展开。皮尤研究中心同时还在美国举行了6场分组座谈会,以便使人们有机会对相关主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Funk表示,这项调查将成为一项正在进行的有关“新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评估研究的一部分。
Funk在一份声明中说:“生物医学技术正在快速且加速发展,这引起了有关怎样使用这些技术以及何种用途恰当的社会争论。这项研究表明美国人大体上对利用新兴技术增强人类能力持谨慎态度。”
不过,许多美国人认为50年后这些技术将会变得很常见。比如,54%的被调查者认为移植大脑芯片到2066年将成为常规,47%的被调查者预测基因编辑技术届时将会消灭几乎所有出生缺陷。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7/public-wary-using-technologies-enhance-human-performance-survey-finds
FDA限制此类抗生素的使用!
《每日健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周二宣布正在加强对一类抗生素的使用警告,这类抗生素被称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的副作用—致残,包括长期神经损伤和肌腱破裂。
该局还警告说,这些抗菌药,包括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环丙沙星),不应被用作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或单纯性尿路感染的处方药,除非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氟喹诺酮类药物既有风险,也有益处,在使用时应非常仔细地考虑。”爱德华·考克斯博士在FDA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爱德华·考克斯博士是美国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抗菌产品办公室的主任。
“重要的是,卫生保健提供者和病人都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风险和好处,并就其使用做出明智的决定。”考克斯说。
一份安全审查表明,服用氟喹诺酮类药或注射后数小时或数周,都可能出现潜在的永久性副作用,包括肌腱、肌肉、关节、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此外,两种或以上的副作用可能一起发生,FDA表示。
正因为如此,FDA建议,只在对抗一些严重的细菌感染时保留该类抗生素,如炭疽、鼠疫、细菌性肺炎。
“在这些情况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好处大于风险,这也是它们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的原因。”FDA说。
除了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其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包括莫西沙星(Avelox)、氧氟沙星(Floxin)和吉米沙星(事实性)。
新的标签行动将包括新的药盒警示、修订标签的警告和注意事项部分。此外,给患者的用药指导中会描述使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该局说。
自2008年,FDA就已经报道了对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担忧。彼时,由于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他们在药盒上增加了警示。
近三年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警告说,该类药物可能会加重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的症状。2013年,对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不可逆的周围神经病变)作了详细说明。
最后,去年,一个FDA顾问委员会说道,简单的鼻窦炎、泌尿感染、支气管炎应选用其他药物进行处理。
结直肠癌:微创、三联治疗贴片消灭肿瘤君
结直肠癌是美国男性和女性确诊的第三大最常见癌症。罹患结直肠癌的终生风险在男性为1/21,在女性为1/23。
大多数结直肠癌一开始都只是在结肠或直肠内壁出现一种称为息肉的增生或肿瘤,它们可以在若干年后发展成癌症。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变成癌症。
异常细胞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会发展为结直肠肿瘤。通过定期检查,息肉可以在其发展成癌症被摘除。
虽然结直肠癌的治疗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癌症处于哪个阶段,其治疗方案往往都是手术、化疗和放疗。
手术有时会出现肿瘤切除不完全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复发以及癌症扩散其他器官的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大约有50%会发生肿瘤复发。
目前的治疗方法,旨在防止肿瘤复发,它无法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癌症治疗,比如化疗药物治疗是全身性用药,而不是作用于某个特定部位,这往往意味着只有极少量药物能够到达肿瘤部位——一项研究报告是0.7%。
《自然材料》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解释了如何在术前或术后应用三重联合贴片对肿瘤部位进行治疗。
该研究由来自妇科医院医学的助理教授,麻省理工学院(MIT)医学工程与科学研究所(IMES)的研究科学家Natalie
ArtziBrigham负责,她说道,贴片在肿瘤部位开启三联治疗方法可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
她补充说:“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治疗原发肿瘤——肿瘤——以及从原发部位产生的转移灶,以一种不太理想的方式进行。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去考虑一下是否能有些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看看我们能够如何利用材料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纳米技术,能够在局部,持续地治疗原发性肿瘤。”
三联疗法攻克肿瘤,防止复发
三联疗法的水凝胶贴片可用于术后治疗肿瘤部位的任何残余癌细胞,防止癌症复发和扩散到其他部位。
当近红外辐射照射局部肿瘤区域时,贴片中所含的金纳米棒被加热,破坏肿瘤。然后释放一种化疗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及其周围细胞。
金纳米球对输送RNA或基因疗法到肿瘤局部的近红外辐射不产生加热反应,它使得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致癌基因静默,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第三道也就是最后一道步骤。致癌基因是能够使健康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基因。
研究人员预测,能够将该贴片应用于结肠内壁——在结肠肿瘤切除之后——防止该部位残留癌细胞及复发。随着该贴片的降解,它将逐步完成全部三种疗法。
Artzi认为,贴片还有助于在手术清除肿瘤之前缩小肿瘤。
应用贴片可能有助于避免手术
在小鼠手术后应用该贴片,治疗完全得到缓解。然而,研究小组发现,在肿瘤切除术后没有应用该贴片的病例当中,有40%出现肿瘤复发。
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是,单独应用三联疗法就足以消灭肿瘤,不再需要进行手术。
“这种给药方式至少会使早期癌症患者避免行开放手术和结肠切除术。因此三联疗法的局部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Natalie
Artzi如是说。
未来的工作团队将专注于实验,使用结肠镜设备注射到肿瘤部位的补丁。
发现丙肝新机制
最近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提升肝脏功能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丙型肝炎(HCV)传播的新机制,他们利用小鼠模型证实,当某种特定的酶被抑制之后,HCV产生的病毒颗粒会减少从而达到改善病理性的肝脏疾病,也据此确定了新的药物靶点。
目前,全世界有将近2亿人感染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后会引起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癌等疾病,在日本,丙肝是造成病毒性肝癌的元凶,尽管现在研发了许多针对丙肝复制性酶用于清除HCV,但是对于清除病毒后,依然有许多耐药病毒的存在以及癌症发生几率却得不到解释。到目前为止,清除宿主细胞内病毒的核心蛋白依然是最主要的方法,但是其中的机制我们并不是很清楚。
大阪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的Toru Okamoto副教授和Yoshiharu
Matsuura负责此次研究,当SPP这种酶被抑制之后,病毒颗粒降低,最后达到病理性肝脏疾病的改善。
γ-分泌酶抑制剂现在是开发应用于老年痴呆的一种药物,但是研究人员从其中发现了一种化学成分可以抑制SPP&酶,同时他们发现核心蛋白的清除主要依靠TRC8这种酶,而且这种酶非常容易降解,如果降解能力被抑制,细胞由于内质网的应激作用受到很大伤害,合成的蛋白无法正常折叠导致细胞损伤,因此该降解过程是新的蛋白控制机制,SPP的小鼠模型会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表明SPP抑制剂是一种新的丙型肝炎治疗药物,此外通过SPP
/ TRC8信号通路观测蛋白形成对于一系列药物的开发都有一定的作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扁皮尤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