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脑部平扫可以作为判断垂体瘤病变的依据吗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一个有关垂体微腺瘤的问题
栏目关注:
最近看了一些垂体微腺瘤,有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有些文献上说不主张用增强(MRI)的方法来诊断微腺瘤,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常使用增强的方法,到底增强对微腺瘤的诊断有无意义?请各位师哥师姐指教!谢谢。增强扫描当然必要,因为,1,平扫有时看不到病灶;2,垂体小病灶除了微腺瘤外,还有垂体等病变,需要鉴别诊断: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相比)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稍低或等信号(因此,平扫可能看不到病灶),动态增强,早期正常垂体强化,延迟扫描,微腺瘤强化。垂体囊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正常垂体腺在冠状与矢状面上平均高度为5.7mm,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1cm而有异常内分泌功能的,以泌乳素腺瘤最多见。微腺瘤定性与定位诊断方面MR优于cT。MR能显示垂体微腺瘤的四个特征:(1)垂体腺内局灶性异常信号;(2)垂体柄移位;(3)垂体腺局灶性上突;(4)鞍底凹陷。Gd―DTPA增强扫描,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明显强化,垂体微腺瘤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形成鲜明对照,在冠状面上最有诊断意义。我院目前都采取动态增强MRI诊断垂体的微腺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好久没看到对神经影像描述的这样清晰的!即使神经外科研究生也未必有您们的专业知识。感谢分享!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因为很多都是30多岁的女性患者,这时鉴别有无病变就非常重要了。fsmoz兄总结的非常全面、精彩了。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对于年轻患者,特别是20多岁的女性,冠状位扫描腺垂体可以轻度向上方突起,这是正常表现的一种,千万不要轻易诊断为垂体微腺瘤。而35岁以上女性,一般就叫平直了。所以,强调动态增强的重要性!这时动态扫描可能是其唯一诊断依据。一点拙见,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正: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要点是能否把微腺瘤与正常垂体间的信号强度的差别最大程度地显示出来。常规磁共振扫描多数微腺瘤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合并出血可呈高信号,T2加权意义不大。有文献报导用常规扫描方法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检出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将造影剂快速注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重复扫描的动态MRI是非常有用的。垂体的血供比较复杂。上下垂体动脉首先通过垂体漏斗部下降到达垂体前叶形成垂体门脉系统。正常垂体前叶通过垂体门脉系统,由上下垂体动脉来间接供给其血液。垂体后叶的血液供应直接来源于颈内动脉的分支。因此,动态增强时,最早期是后叶及漏斗部强化,垂体前叶由于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间接供血的,所以在动态增强时比后叶强化慢。垂体周边部的强化更晚于上述部位。垂体微腺瘤的血供也有不同。一般认为是由垂体门脉系统供血,大概由于肿瘤内的血流缓慢的缘故,微腺瘤增强的高峰比正常垂体出现要慢,表现为低信号,而强化持续的时间则长于正常垂体组织。但也有少数垂体微腺瘤由颈内动脉直接供血,所以在动态增强早期强化,表现为高信号。因此,在动态增强早期的MR影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是最有效的。为了更好地显示垂体微腺瘤,造影时间一般要在2分钟以内,这时病灶表现为低信号,而后期(55min后)则高于正常垂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为等信号。因此在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而常规T1加权没有显示病灶时,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对诊断时有所帮助的,如果仍不能显示病灶,则应做延迟扫描。感谢fstomz,jojo,steven的精彩讲解,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谢谢各位无私的帮助!steven兄把机理讲的透彻!fstomzwrote:正常垂体腺在冠状与矢状面上平均高度为5.7mm,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1cm而有异常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以泌乳素腺瘤最多见。微腺瘤定性与定位诊断方面MR优于cT。MR能显示垂体微腺瘤的四个特征:(1)垂体腺内局灶性异常信号;(2)垂体柄移位;(3)垂体腺局灶性上突;(4)鞍底凹陷。Gd―DTPA增强扫描,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明显强化,垂体微腺瘤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形成鲜明对照,在冠状面上最有诊断意义。我院目前都采取动态增强MRI诊断垂体的微腺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妙文配妙图,附上一张片子,请赏识。(此片在较差的环境下所摄,望见谅)(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另,吾曾扫描过数百位垂体瘤患者的MRI,包括各种千奇百怪的垂体瘤,以及Rathke囊肿、鞍区动脉瘤、鞍区、鞍区胶质瘤、鞍区生殖细胞瘤,甚至还有鞍区黑色素细胞瘤。只可惜……shouxfwrote:另,吾曾扫描过数百位垂体瘤患者的MRI,包括各种千奇百怪的垂体瘤,以及Rathke囊肿、鞍区动脉瘤、脑膜瘤、胶质瘤、生殖细胞瘤,甚至还有黑色素细胞瘤。只可惜……我在你们医院轮转过1个月,几乎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肿瘤都有,真是大开眼界!你扫描的片子呢?jojowrote: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对于年轻患者,特别是20多岁的女性,冠状位扫描腺垂体可以轻度向上方突起,这是正常表现的一种,千万不要轻易诊断为垂体微腺瘤。而35岁以上女性,一般就叫平直了。精妙,所以赠上一张片子。患者女性,14岁,月经不规则半年,PRL略高。余无殊。(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jet2002wrote:我在你们医院轮转过1个月,几乎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肿瘤都有,真是大开眼界!你扫描的片子呢?jet2002主任,我今天找了扫描的部分垂体瘤影像,大约有300多兆。要么,一部分、一部分发给你?病理垂体瘤属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累及垂体前叶,占颅内肿瘤的10%-18%,以女性多见。根据有无激素分泌,将该瘤分为功能性(占75%)和无功能性(占25%),有分泌功能者可再分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腺瘤等。依肿瘤大小分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临床表现:无功能性的垂体腺瘤通常诊断较晚。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压迫正常垂体腺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侵犯海绵窦可出现第3、4、5颅神经障碍,向上延伸至第三脑室或孟氏孔可引起脑积水。有功能性的垂体瘤发病初期即可发现,大多数属于微腺瘤。泌乳素瘤表现为。嗜酸细胞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垂体微腺瘤1.CT表现:①垂体内异常密度区,多为低密度。②垂体上缘突起,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性上突,常提示一个潜在的腺内肿块。③垂体高度异常,一般直径高于8mm为异常,但18岁-35岁正常女性垂体直径可达9.7mm。④垂体柄偏移。正常垂体柄位正中或下端极轻的偏斜(倾斜角为1.5°左右),若明显偏移肯定为异常。⑤鞍底骨质变薄、侵蚀和下凹。2.MR表现:①垂体局限性异常信号,T1加权较正常垂体信号略低,T2加权分界不明显。②垂体上缘局限性膨隆,垂体柄移位。③鞍底向下呈浅弧样凹陷。④动态增强早期,正常垂体强化明显,瘤体不强化或强化轻微。⑤结合实验室检查,相关的内分泌异常。垂体微腺瘤需与以下病变鉴别:①垂体囊肿: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在CT或MRI的动态增强扫描呈低密度(或低信号),而延迟扫描病灶强化,则可排除囊肿。②正常垂体:10%的垂体功能正常可出现局限性低密度灶,其中一些为中间部的解剖变异,没有内分泌症状的垂体低密度直径在5mm以下者诊断垂体微腺瘤应谨慎;CT发现直径小于3mm的低密度区,还应注意排除伪影。在同一层面采用高分辨重复扫描或平扫与动态增强相结合,有助于肯定病变。shouxfwrote:jet2002主任,我今天找了扫描的部分垂体瘤影像,大约有300多兆。要么,一部分、一部分发给你?谢谢你!可以上传至FTP的!jet2002wrote:谢谢你!可以上传至FTP的!我已在FTP版提出申请,如果各位需要,请回帖:>上一篇:Re:紧急求助SOS下一篇:Re:[分享]SCI全攻略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医学资料相关内容?【求助】小鼠不经麻醉怎样保定最合适?希望它应激不大。?【病例讨论】两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病例(今日补充内容及该术经验交流与思考)?【资料】需要ROOK'StextbookofDermatology(CD-ROM版)的请报名(有偿提供)?【请教】脑功能平衡治疗?Re:【【文献求助】】急求文献一篇:实验急用!!?【求助】求助两个无聊的问题?Re:重修《威廉姆斯血液病学》?Re:【求助】交换细胞,寻求大鼠成骨细胞UMR106?[分享]科研开题与基金申报-电子书籍[精华总结],不看你会后悔的!?
脑垂体腺瘤疾病
1.内分泌学检查
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放射学检查
...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已注册用户直接登录
一月免登录
教你如何看头颅CT
来源:医学生|作者:
阅读:36615评论:2赞:5
一、检查方法
颅脑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断面。横扫多采用以听眦线(外耳孔与外眦联线)为基线,依次向头顶扫描10个切层,层厚10mm,层距10mm.根据病情平扫之后再行增强扫描。有时为了显示小脑桥脑角池或鞍上池的小肿瘤,可进行CT.
二、正常表现
CT诊断主要依据是观察组织密度差异。颅骨为最高密度白影,CT值可达+1000H.鼻窦与乳突气房内含空气为最低黑影,CT值为-1000H.充以脑脊液的脑室、脑池为低密度,CT值为0-16H.脑皮质为薄层白带状影,髓质为深浅不等的灰影,皮质和髓质之间常有清楚的分界线,尾状核密度较高,血管与脑实质密度相仿,松果体及脉络丛常发生钙化而呈高密度影、CT值取决于钙含量,约40-400H.
正常两侧脑实质密度对称,不应出现一侧高或低密度区。脑室和脑池在不同层面显示,(图7-6-8)。侧脑室边界清楚。轮廓整齐,形状及大小对称;透明隔与三脑室在较低层面中线上。蛛网膜下腔为薄层低密度带,位于颅骨内板与脑皮质之间;半球纵裂显示较高层面,为位于中线的低密度带,外侧裂池对称位于两侧。鞍上池呈五角星形,在鞍上池前1/3可见视神经交叉。四叠体池居后方,外形不整,四叠体突入池的前方。环池呈窄带状围绕中脑周边。后颅窝层面可见第四脑室位于中线,呈马蹄形。可见小脑桥脑角池和枕大池。枕大池变异大,常误认为异常。
图7-6 鞍 上 池
1.大脑镰 2.额叶 3.交叉池 4.视交叉5.脚间池 6.桥脑 7.四脑室 8.小 脑9.颞叶 10.蝶骨小翼 11.外侧裂
增强检查时血中含碘量增加,使血管和组织密度增加,脑血管可显影。静脉窦与脑室脉络膜丛均因血中含碘量增强而使影像清楚。[新时代医学 搜集整理]
三、异常表现
(一)脑实质基本病理改变
病灶直接显示是CT诊断的显着优点。与周围正常密度相比,病灶可呈低密度、高密度和等密度。低密度病灶指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脑实质密度,一些肿瘤内大片坏死及囊性肿瘤均显示低密度灶,此外,脑水肿(cerebral edema)、脑梗塞、脑脓肿、囊肿和液体积聚也为低密度灶。高密度病灶是指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脑实质密度。见于一些肿瘤和脑膜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的钙化和颇内出血如脑出血等。等密度病灶指病灶密度与正常脑实质密度相等或近似。此时,可从两方面推测:一是病灶周围有水肿衬托出来,二是脑室出现移位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图7-7 三脑室
1.胼胝体膝2.侧脑室前角3.透明中隔 4.丘脑5.三脑室 6.下丘 7.四叠体位 8.小脑幕外缘9. 小脑上蚓部 10.大脑镰 11.内囊膝部 12.颞上回 13.侧裂14.额下回
图7-8 侧 脑 室
1.半球纵裂2.胼胝体3.侧室前角 4.透明中隔5.三脑室体上部 6.松果体 7.侧室后角 8.大脑大静脉 9.下矢状窦 10.上矢状窦 11.侧脑室脉络 12.丘脑 13.壳核14.内囊 15.穹窿16. 外侧裂丛钙化 17.尾状核头
(二)脑室与脑池的变化
脑室改变为脑室扩大,变形及移位。脑室扩大可分系统性和局限性两类。系统性扩大多因脑脊液循环受阻,如四脑室内肿瘤等,便阻平面近侧因脑室压力增高而扩大,所含脑脊液增多,又称脑积水。局限性脑室扩大多由于脑室壁完整性受损,同为局部牵拉性扩大。脑室变形及移位多因脑内占位性病变直接推压脑室所致。脑池变化有扩大、变形和移位。例如鞍上肿瘤可引起鞍上池充盈缺损;脑皮层萎缩则可见蛛网膜下腔扩大。
四、常见病CT表现
颅脑CT检查的适应症是非常广泛的。因为在颅脑病变诊断上,CT不但对占位性病变能显示出病理组织密度的高低、体积的大小和部位的深浅,对一些非占位性病变或退行性萎缩性病变也能有所启示。
(一)脑瘤
CT对确定有无肿瘤,并作出定位与定量诊断高度准确。定性诊断率也非常高。
常见脑瘤有胶质瘤(Glioma)脑膜瘤(Meningioma)、垂体瘤(Pituitary adenioma)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听神经瘤以及转移瘤等。可根据瘤体本身的表现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进行定位和定性。常见脑瘤多有典型CT表现,70-80%的病例可作出定性诊断。例如恶性胶质瘤常见于低密度,增强扫描环状增强,且壁上常见结节,周围低密度水肿带明显。脑膜瘤多表现为均匀高密度,边界清楚,且与颅骨、大脑镰或小脑幕相连,增强扫描有明显均匀增强效应。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呈多发灶、多在脑周边,呈小的低、高或混杂密度,增强效应多明显。鞍上有增强的稍高密度灶多为垂体瘤向鞍上延伸。颅咽管瘤多为混杂密度,往往有蛋壳样钙化。松果体瘤(Pinealoma)出现在松果体区,呈稍高密度并点状钙化、增强明显,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为桥脑小脑角区的低或稍高密度病灶,有增强,同时可见内听道扩大与破坏。由于CT表现的不是肿瘤细胞,因此,难于确定细胞类型。
(二)脑外伤
CT检查脑外伤安全、迅速、方便、能确定脑挫伤、颅内血肿及其他合并症。
1.颅内血肿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内和脑外血肿,后者又分为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梭形均匀高密度影,常有轻度占位表现。两周后,血肿内红细胞及蛋白质逐渐被分解和吸收,其密度也相应下降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硬膜外血肿常伴发局部骨折及头皮下血肿。
(2)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状,薄层广泛均匀高密度区。由于血肿体积大并以外周包绕和压迫大脑半球,压迫脑室,中线结构被推向对侧。亚急性期,形状不变,呈等密度,可借助于灰、白质界线与颅骨间距离增宽来确定。
(3)急性脑内血肿表现为脑内圆形或不整形均匀高密度区,轮廓锐利,周围有脑水肿。如血液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积血处呈高密度影。[新时代医学 搜集整理]
CT对诊断多发与复合血肿较为可靠。
2.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脑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挫伤、裂伤、出血和水肿等。单纯挫伤以脑水肿为主,CT平扫见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病灶较大时可有占位征象。脑挫裂伤常合并脑内出血,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有多发点状及片状致密影。
(三)脑血管病
CT能及时确诊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或脑梗塞,对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1.高血压性脑内血肿
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血肿好发基底节区或/和丘脑。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血肿的表现与病期有关。新鲜血肿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2-3d后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约一周后,血肿周边开始吸收,呈溶冰状;约4W后则变成低密度灶;2个月后则成为低密度囊腔。CT可反映血肿形成、吸收和囊变的演变过程。增强扫描于吸收期可见环状增强,囊变期,则无增强。此外,可见占位征象。基底节区与丘脑的血肿易破入脑室,破入脑室外的大血肿死亡率高,预后差。有时伴发脑积水和病侧脑室外扩大。主要由于脑脊液循环梗阻所致。
2.脑梗塞( Brain infarction)
(1)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较常见,系供养区缺血、缺氧致脑组织坏死。发病24h内CT可无阳性发现;1-2W内由于缺血性脑水肿,累及皮质和髓质,多为楔形轻度低密度区,水肿范围大时可有占位征象;2-3W病灶变为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反应有关;4-6W病灶发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边缘锐利的低密度区,邻近脑室发生牵拉扩大,脑皮层沟增宽,甚至中线结构移向患侧。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系因小的终未动脉闭塞,好发于基底节区和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1.0cm的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新时代医学 搜集整理]
(2)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因抗凝治疗后血栓碎裂变小,向远侧游动并再度发生栓塞,已坏死的血管因血液再通,动脉压增高致血管破裂而出血。好发皮层和基底节区。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影。
3.脑动脉瘤(Aneurysm of brain)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临床表现为压迫症状和瘤体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直径小于1.0cm时,CT平扫可不显示。直径小于5mm,即增强扫描亦难发现。较大的动脉瘤增强时呈圆形或类圆形致密影。动脉瘤破裂出血,CT可显示血液在蛛网膜下腔、脑内和脑室内分布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脑池、蛛网膜下腔弥漫或局限性密度增高。
4.脑血管畸形
平扫时,小的脑血管畸形不易发现,较大病灶显示为不均匀密度和不规则团状影。有出血或钙化则表现为高密度灶。如无血肿则无占位变化。增强扫描常显示轮廓清楚的团状影或不规则形的密度较高的畸形血管影以及粗大迂曲的输入和引出血管。
(四)炎症及寄生虫病
1.脑脓肿(Brain abscess)
CT对脑脓肿的诊断非常重要,既可确定脓肿的有无及其位置、大小、数目和多房性等,还可引导进行手术引流,并观察脓肿的演变。病变多发生在灰白质交界处。在急性局限性脑炎阶段表现为边缘不清的低密度区及占位征象。脓肿形成后,则呈边缘密度稍高中心密度低的病灶,周围广泛水肿。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呈薄的均匀一致的环形增强影,为脓肿壁上毛细血管充血和血脑屏障破坏所致。脓肿由急性转为慢性的过程中,脓肿壁越来越清楚,周围水肿带变窄,最后完全消失。临床上儿童和青少年癫痫常因小脓肿引起。
2.脑寄生虫病
CT可直接显示病灶特征,常可确诊。
(1)脑囊虫病(Brain cysticercosis)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小结节或卵圆形小囊状低密度区,大小0.5-1cm.增强扫描见环状强化。
(2)脑包虫病(Brain hydatidosis)
CT表现为边界清楚锐利的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囊壁常有钙化。周围无水肿,有占位征象。无囊壁强化。
(五)其他
CT可直接显示某些先天畸形和新生儿疾病,如结节性硬化,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先天性四脑室中、侧孔闭锁和新生儿窒息等。
CT检查可以显示脱髓鞘疾病及脑萎缩病灶并作出定量诊断。
CT 还可用于脑瘤术后,化疗和放疗以及脑积水分流术后随诊观察。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400-1199330)
共有2人参与讨论
(来自:掌上医讯App)
&发表于: 13:26
(来自:掌上医讯App)
&发表于: 00:28
联系我们:400-1199330
青岛掌上医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颅脑CT增强扫描,一般作为判断增强效果好坏的参考标准()
A.脉络丛显影的好坏
B.大脑镰显影的好坏
C.小脑幕显影的好坏
D.Willi氏环显影的好坏
E.垂体腺显影的好坏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B.脑血管造影
C.脑室造影
E.头颅平片
A.头颅平片
B.头颅断层摄影
C.脑血管造影
E.脑池造影CT
A.轴位增强扫描
B.动态增强扫描
C.冠状位增强扫描
D.薄层CT扫描
E.重叠扫描
A.脑血管病
B.脑白质病
C.颅脑感染性病变
D.观察脑肿瘤术后是否复发
E.急性颅脑外伤
A.关节积液
B.关节囊出血
C.关节囊炎症
D.关节囊水肿
E.肌肉废用性萎缩请问近日做的MRI垂体平扫十动态增强结
请问近日做的MRI垂体平扫十动态增强结
基本信息:男&&53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请问近日做的MRI垂体平扫十动态增强结果:"垂体瘤术后蝶鞍扩大,鞍区结构紊乱,内见混杂T1短T2信号影,较大层面大小约1.4x1.8cm,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第三脑室稍受压,视交叉垂体柄显示不清"是不是术后情况很严重,有恶化成脑癌可能吗?,需不需要立即做第二次手术?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脑垂体瘤,垂体腺瘤,脑垂体腺瘤)(别名:脑垂体瘤,垂体腺瘤,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窝内上方为鞍隔,分开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下方为蝶窦。垂体柄穿过鞍隔,连接下丘脑和垂体,垂体柄由血管和神经组成,垂体两侧为静脉海绵窦,其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交通过。就诊科室:肿瘤科 脑外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青壮年人群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颅脑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十万名医在线答疑,千万网友问诊经验分享
5分钟回复,10万医生,免费在线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